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嫣然-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批军粮罢?不过,这确实是军国大事,不可不查。尤其最近这段日子,曝出来的事情实在太多了。皇帝固然重武功,看重能替他打仗的武将,可是若武将自恃军功便自行其是,连皇帝的意思都要拂逆,皇帝也就不喜欢了。

“顾郎中升正五品时日不久……”司礼内监小心地问了一句。一年前才升了正五品,如今连跳两级到了正四品的知府,是不是升得太快?

“若有本事,不必拘着。”皇帝淡淡地道,“当初朕举用陆镇,亦是越级擢拔。何况顾家老太太年事已高,离开家乡日久岂不思乡?能得回去住几年也是好的。”

司礼内监低下头去:“是,陛下真是慈心体贴臣子。”有皇帝这一句话,日后这后宫里是个什么风向,他大概已经知道了。知道了,才不会走错路,得罪了不能得罪的人。

“西北那边如何了?”

阴影里的人答道:“招抚使与主帅略有些冲突……”哪是略有冲突,招抚使要分权,陆镇怎么肯?

“有趣啊……”皇帝又乐了,“潞国公府太夫人前几日上折子,与朕说道潞国公世子该去军中历练。既西北事犹未了,叫他去见识见识也好。”

司礼内监又想抹汗了。上回出征,陛下派了周鸿去,陆镇没沉得住气;这次,陛下又要派潞国公世子过去,陆大将军,你若再沉不住气,可是谁都救不得你了。不过……若是顾家在福州查出些什么来,也说不定,你已经没救了。

皇帝打发走内监,转头看看李菡。李菡仍旧在磨墨,雪白的手指捏着墨条,运腕圆转流利,力道不轻不重。不过,手上略有些薄茧,可见在家乡之时,的确曾经操劳过,比不得在京中时娇养,十指不沾阳春水。

“可想过日后如何?”皇帝只看着李菡的手腕。宫女也罢,女史也罢,自有统一的衣装,并不许逾越,可手腕上悄悄戴个什么,或者鬓边插一朵精致的绢花,亦是准许的。那等粗使宫女什么都没有,自然没得戴,但略有些脸面的,都爱戴个镯子。金的不许戴,银镯子也有各种各样的花色。还有些独出心裁的,为了吸引皇帝目光,用五彩丝线编成各种花样,戴在腕上倒比镯子更新鲜些。唯独李菡,手腕上光秃秃的,连一根丝线都没有。

李菡研墨的手腕连停都没停过:“只愿二十五岁后出宫,还来得及侍奉母亲,颐养天年。”

皇帝似笑非笑:“若是做了寿王侧妃,也可颐养你母亲。”

“妾者,立女也,凡事不可自专。”李菡仿佛根本没听出皇帝的意思,“妾之亲戚算不得正经亲戚,奴婢又如何奉养母亲?”

皇帝突然冷笑一声:“你竟言辞如此大胆?”

“盖因奴婢知道,陛下绝不会喜欢被人欺骗——就如所有人一般。”

武英殿里安静得厉害,再也没听见皇帝说话。

顾运则升为福州知府,阖家各有喜忧。

顾老太太从前跟着儿子到处跑,儿媳妇孝顺,孙子承欢膝下,到哪儿都是老封君,自是也不会觉得有些不适。如今在京城,长孙是长大了,日日都要在外读书,并不能再围着祖母转;小孙子却与她不大亲近,总跟着母亲。至于儿媳,更是不复从前的柔婉,虽然礼数周全,奉养的份例也并无变化,却总是淡淡的拒人于千里之外。

顾老太太没读过什么书,描述不出那种感觉,只是觉得不自在。常常想发脾气,却又总是像一拳头打在棉花上,全不着力,憋闷得很。如今听说儿子能回家乡做官,不由得欢喜起来——到底还是家乡水土相宜,回去看看山水也好。

白姨娘更不必说了,天天被拘在家里,这么小的院子,就是多走上两步都在丫头婆子们的眼睛底下,可不闷死了人?若是去了福州,不管怎么说,宅子总比京城里的大些罢?

孟素蓉是喜忧掺半。顾运则升官固然是好事,只是升官的原因有些蹊跷,夫妻两个商议了半夜,仍旧有些悬着心。

皇帝升了顾运则做福州知府,自然是默许他借着那核舟,去查当年之事,这足证皇帝对陆镇已经起了疑心,自然是好事。可从另一面说,顾运则对皇帝也有隐瞒之事,将来这事揭出来,皇帝对顾运则又会怎么想?若是谅解,自然是觉得他并无实证,又怕茂乡侯府势大;可若不谅解,轻一点说他明哲保身不够一心为国,重一点,保不准要治他欺君。

“如今也没别的办法了,只能先查清此事,扳倒茂乡侯府为要。”顾运则没孟家人那般心无旁骛,扳倒茂乡侯府,就能扳倒齐王一党,将来晋王上位,他若有功,晋王也该想办法保他的。

孟素蓉叹了口气:“既然如此,老爷尽力便是。”至于后果究竟如何,谁也不敢断定。尽人事,听天命罢。

柳姨娘大概是家里唯一一个不高兴的,待顾运则去了衙门交接事务,才哭丧着脸去了孟素蓉屋里:“太太,老爷升官自是喜事,可二姑娘年纪也不小了,福州到底不比京城,这亲事可怎么办?”

孟素蓉一边收拾着东西,一边淡淡道:“福州未必就比京城差了。”不说别的,顾运则若仍旧在京城里做郎中,一个五品官可算得了什么?五品官的庶女就更算不得什么了,去哪里找好亲事?倒不如外放了,到了福州,顾运则便是一府父母,谁不要来巴结?那时虽是庶女,但寻个门第低一点的人家的嫡子,却也可成的。

柳姨娘就要拿帕子抹泪:“福州怎比得上京城?那等乡下地方,有什么——”

她尚未说完,孟素蓉已经沉了脸:“那是老爷的家乡!”什么乡下地方,你是看不起自己的男主人?

“姑娘的亲事,不是你能过问的。”孟素蓉冷冷地道,“回去收拾东西罢。”

柳姨娘满脸通红地走了,撞去了顾怡然屋里哭:“到底太太不是你亲娘,哪里会替你用心挑亲事……”

顾怡然从前也觉得嫡母不好亲近,可从她满了十三岁,孟素蓉去哪里做客都带着她,这嫡庶之分,她算是明明白白了。并非嫡母不替自己用心,而是自己身为庶女,那些高门大户的贵妇们,断不会为自己嫡子求娶她,若嫁个庶子——倒也有几家提亲的,嫡母细细打听过之后,都婉拒了,因那几家庶子都不成器。

如此几次,顾怡然便知嫡母对自己实在是用心的,否则那几家随便答应一家,立刻就能将自己嫁了出去,外头人还挑不出什么毛病,到最后吃亏的只有自己罢了。她既明白了,便不愿多听柳姨娘的话:“姨娘难道不知道太太为人?何况太太生长京城,什么样的人家好自是知道的,若太太说不好,那必是不好。我如今才十四呢,姨娘别着急,太太总不会叫我落空了便是。”接着便叫来丫鬟,“快打水来让姨娘洗脸,好生送姨娘回去。”

柳姨娘还想再说什么,却被藤黄扶了回去。藤黄年纪也已不小,已经定了外院的小管事,只等满了二十岁就放出去嫁人。如今她心气也平和了些,倒劝了柳姨娘几句:“姨娘安生过日子罢,太太若不肯照顾二姑娘,也不必费这些心力,到头来还要听姨娘的埋怨。”

柳姨娘无话可说,回了房里偷偷哭了一场,暗暗后悔当年不该一心要做什么姨娘。如今自己独守空房,当初一起陪嫁来的几个年纪相仿的丫鬟,差不多都放了出去,一夫一妻地过日子,纵然衣食上差些,也好过如自己这般形单影只罢。

顾嫣然听了父亲外放的消息,上门来拉着孟素蓉掉了几滴眼泪:“父亲母亲都不在京城……”就是不提为什么去福州,父母远离了身边,也叫人舍不得。

林氏也上门来送行,看见顾嫣然掉眼泪,忙拉了到自己身边:“这一路千里迢迢的本来辛苦,若让你娘再惦记着你,路上便更辛苦了。好孩子,你父亲这是大喜事,京城里头,还有舅舅舅母呢。”

顾嫣然也有点不好意思,都是出了嫁的人了,不比从前在家里做姑娘,动不动就能在亲娘面前撒娇落泪,擦了眼泪,勉强笑道:“我也是舍不得,忽然间说走都要走……”

秦知眉前几日也回家去了。秦三太太总算死了攀高枝的心,由秦老太爷在自己故友里头给秦知眉定了一桩亲事,只是将来不能嫁在家乡,这会儿自然要回家去,一则待嫁,二则也多跟父母相处一段日子。再则周三太太有了身孕,肚子一天天大起来,秦知眉留在京城也不方便。顾嫣然跟她旧友重逢,再次分别,日后就不知几时才能见面,自然惆怅不已。

林氏又叹又笑:“这长大了都要成家的,秦家姑娘嫁得好,你自然只有高兴的。山不转水转,说不定几时相逢呢。也说不定那时你们都绿叶成荫子满枝了,抱着儿女相见,可不好么?”

顾嫣然顿时脸红,赶紧打岔:“舅母,那前日我跟您提过的事……”

林氏也是有意说些欢喜的事,冲淡母女两个的离愁,便道:“那自是好事,陈姑娘性子爽朗,心地仁厚,我也是极喜欢的。只是珩儿如今才只是个举人,原想两年后若能中进士,也不算辱没了人家姑娘,只是不知陈家是什么意思,嫣儿你还替舅母去问问可好?”毕竟陈云珊已经十五岁了,不知道陈家是愿意把女儿再留两年,等孟珩中了进士风光上门提亲,还是不愿拖延女孩儿年纪,先成了亲再说。

孟素蓉听了也欢喜:“陈家姑娘委实是个好的。这长子宗妇,第一人品要端正,旁的都可教导,心术却是教导不得的。”若是不会理家什么的,婆婆手把手教,只要不是太笨,有个几年也该学出来了,唯有这人品,坏了却是轻易扭不回来的。

“这事包在我身上。”顾嫣然拍胸脯保证,“明儿我就去陈家,赶在年前能定下来才好。”

这般说说笑笑,到底冲淡了些离愁。到了十月中,顾家全家启程,往福州任上去了。女儿女婿自然要去送行,在城门处,碰见潞国公世子陈云鹏,带了几个心腹,也是同日动身往西北边关去从军。

陈云鹏跟周鸿在兵法上颇谈得来,这样悄没声地出京,本是为了不惊动人,不过既然在城门口碰见了,没有个不说几句话的。这边说着话,那边马车里叫丫鬟送出两张银票来:“并不知世子要动身,仓促之间不曾备什么,五百两程仪,还请世子别嫌简慢。”

说起来潞国公府根本不缺银子,若是早知道消息,得送些西北边关得用的东西,送银票,那真是不大讲究。只是这样仓促碰上,也真没别的可送。陈云鹏本想推辞,远远看见马车车窗支起,露出半截银红色衣袖,鬼使神差便伸手接了过来:“多谢了。”

这次去边关,他只带了几个小厮,敏娘哭得梨花带雨要跟去伺候,被陈太夫人拖下去赏了一顿板子。并沉着脸教训他:“去边关好生历练,多长长心!等你回来,祖母也好安心替你寻一门好亲事。”

一年前,她成了亲,再过些日子,他自己也会成亲,一份根本没有开始过的缘分,也该尽了。陈云鹏翻身上马,对周鸿一抱拳,策马而去。

十一月底,孟家派了官媒往潞国公府去,送了孟珩的庚帖,又讨了陈云珊的,送去寺庙里合了合,批出个“天作之合”来,随后两家先定了亲事,商定年后慢慢下定,至于成亲——潞国公府舍不得女儿太早出嫁,也怕耽搁了女婿两年后的春闱,便定下两年后再成亲。

这桩亲事在京城颇为轰动。潞国公府先是换了世子,接着又给大姑娘定了亲事,不乏有人在背后偷偷议论,因爵位又回了长房,陈大姑娘身价不比从前了,攀不上好人家,才许了孟家。这其中不无嫉妒陈云珊能得宁泰公主青眼的,也有曾经求娶过而不能得的,话说得十分刻薄。

潞国公夫人马氏年前走了几家酒宴,听了几句闲话,气得回家来痛哭。正哭着,陈太夫人命丫鬟来叫她过去,商议过年后孟家来下定的事,见她眼睛通红,并不多问,只淡淡道:“你当皇上喜欢听见这些话么?我们两家定亲,关他人何事。”

马氏犹自不大明白,结果年前各衙门要封笔的时候,皇帝随口道:“同文馆最近诸事都顺遂了,孟卿再留在同文馆也没甚事可做,不如还回都察院罢。”随口给了个右佥都御史的官衔,正四品。

圣旨一下来,那些议论孟家没出息,陈大姑娘身价不抵从前,乃是贱价甩卖的话,顿时少了一大半。只有几个不服气的,也只敢在私下里议论,盼着两年后孟珩春闱落第,到时候孟家这样的书香人家,不管祖父父亲官有多高,只要儿子自己没出息,家道便会中落。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韩晋的亲事。

第111章

韩晋亲事;从他高中探花就开始折腾;至今未曾落定。孟素兰倒是也看中了陈云珊,可这头马氏才露了口风有结亲的意思,那头世子头衔就落到了陈云鹏头上;孟素兰顿时便没了兴致——这国公爷的女儿,跟国公爷的堂妹;可是差得有点远。

韩老夫人并不说话;由着孟素兰和韩缜兴冲冲的折腾;每日只管吩咐韩晋韩磊兄弟两个:“读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日不可懈怠。”

韩磊出孝之后考中了秀才;如今只等着两年后的秋闱;自然日日攻书不辍。韩晋却有些不以为然,他已经中了进士,在皇帝面前也有些脸面,如今在外头的应酬也多是些风花雪月,诗词联谜是尽有用处的,正经的经书却不大有人提起,因此虽然当着韩老太太的面答应,背后却并不上心。横竖他如今做了官不比从前,究竟是真读书假读书,韩老太太也不能知道。

孟素兰最忧心的倒还不是儿子的亲事,而是韩绮的。儿子拖几年无妨,女儿家的青春却是误不得。韩绮过了这个年就得算十六了,至今亲事仍旧未定,倒有些烦恼。潞国公府世子之位落定之后,孟素兰倒是有意于陈云鹏,可惜马上就听说陈云鹏要往边关去磨练几年,显然是无意现在定亲,她也只得做罢了。

因为有这许多事情,孟素兰在除夕家宴上,看见儿子女儿都是丰神俊秀的模样,心里便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她就坐在韩老夫人旁边,韩老夫人怎能听不见她的叹气?待酒宴之后,便托有些累了,叫孟素兰扶她回房。

到了韩老夫人房里,打发了丫鬟们,老夫人才淡淡道:“你今晚叹气,可是忧心几个孩子的亲事?”

孟素兰知道这位婆婆厉害,平日里不过因着寡妇身份,不怎么过问家事,只管含饴弄孙罢了。此刻韩老夫人问起来,她怎么敢隐瞒,低头道:“绮儿过了年就十六了,她这亲事,儿媳实在发愁。”

韩老夫人淡淡道:“我也知道绮儿不小了,到了二月二,你带了绮儿绢儿,跟我去大慈寺上香。”

上香这事儿,是贵妇贵女们常有的活动,说是上香,其实至少有一半的时候是两家约好了去相看的,孟素兰当初第一次见着韩缜也是在寺庙里上香,如何不明白,顿时精神一振:“娘说哪一家?”

“就是老太爷生前的好友郑家,他家大公子已经娶亲,小公子今年十七岁,已经中了秀才,两年后的秋闱,一个举人也稳稳的——”韩老夫人才说到一半,就见孟素兰一副花容失色的模样,顿时冷笑道,“怎么,你敢是看不上郑家?”

郑家,孟素兰是知道的。郑老太爷一辈子都是个翰林院的侍读学士,升到从五品之后就再也不动了。自来正五品是官员的一个坎儿,有许多官员终其一生都被这道坎卡着,郑老太爷也不例外。他只有一个儿子,倒是才华极高,三十几岁上就做到了一府的知府,谁知道偏偏命不好,回京述职的时候被山匪杀了,只留下妻子并两个儿子。

郑大公子十九岁上中了进士,但却只是三榜的同进士,外放去做县令,在外头呆了六年,去年年中才回到京城,进了行人司。他娶的妻子是座师的堂侄女,家中也是清流门第,听说嫁妆并不丰厚的。

这样一家子,孟素兰怎么肯?郑大公子好歹还有了官职,郑小公子却只是个秀才,委实也太委屈她的女儿了。

韩老夫人看着她的神色,冷笑道:“绮儿是个什么性情,你比我清楚。若是叫她嫁到高门大户做长媳,她可支持得起来?”这个儿媳妇虽然还算能干,可是对女儿十分娇惯,韩绮到了这个年纪,管家理事还不怎么拿得起来呢。

韩老夫人心里岂不想给孙女挑门好亲事?可是眼看如今韩绮高不成低不就,年纪再拖两年,更不好找了。皇帝虽然对韩晋有所青目,可更多的是看在过世的韩老太爷份上,并且极重要的一点,皇帝既没有给韩缜放个官职,也没有将韩晋放在什么要紧的位置上。韩老夫人最怕的是,皇帝留着韩晋在身边,不过是当成个能说说话儿开开玩笑,奉承得皇帝喜欢的优孟之臣,这也就是韩老夫人逼着孙子读书的缘故——万一哪日皇帝忽然有什么军国大事要垂询,韩晋也得答得出来才行啊。琴棋书画精通不是不好,可齐家治国平天下,哪有只靠琴棋书画的呢?

就因着这个,韩老夫人才挑中郑家。韩绮这般应该算是下嫁,纵然将来韩家不大好,郑家也不会亏待了韩绮。且郑大公子夫妇能干,韩太太又心疼小儿子,韩绮嫁了郑小公子,将来家中之事一毫不必烦心。韩家给她准备的嫁妆必不会少了,这日子只有过得舒舒服服的。

那郑小公子,韩老夫人也是多方打听过的,学问颇为扎实,等上几年,一个进士是有把握的。

这中进士的事儿,跟考秀才考举人又有所不同。并不为说考进士要舞弊,而是与主考的喜好,颇有些关系。郑大公子官职不高,却长袖善舞,在京城里结识颇多,将来弟弟要考进士,他哪有不倾力相助的?郑小公子不必像哥哥一般辛苦,得的助力却比哥哥多,有哪里不好呢?

“都十七了才是个秀才……”孟素兰说不出反驳的话,只得低头轻喃了一句。

韩老夫人嗤笑道:“有几个年轻进士?”平常人家,若是三十岁上中个进士,已经要给祖宗烧高香了,也只有韩家这样,因着孙儿年纪这样轻就中了探花,才会看不上十七岁的秀才。

“是绮儿嫁人,不是你嫁人。”韩老夫人不无讽刺地道,“绮儿日后过得顺心,不操心不烦恼,那才叫福气。郑家家风与你娘家相仿,你自己琢磨去罢。”

孟素兰被噎了个半死,低了头走出来,在院子里就流下泪来。当初她自己挑中了韩缜,结果这身边娇妾美婢不断,饶是她有本事,也还生了韩磊和韩绢。若是将来韩绮也要过这种日子,她自是不肯,可难道她的女儿就嫁不得门第高又洁身自好的男儿?凭什么!

韩老夫人这一番话,第二天晚上,就有个小丫鬟悄悄告诉了韩绢。韩绢从前会讨好韩绮,手头还算宽裕,对丫鬟们素来大方。且她只是打听点消息,并不做什么,故而丫鬟们透露个一丝半丝的,心里也没有什么负担。

韩绢听罢,叫心腹丫鬟打发了小丫鬟三百钱,便拿帕子捂了脸在床上独自笑起来。她的心腹丫鬟芙蓉忙关好了门,有些无可奈何道:“姑娘笑什么呢。”

“我为何不笑?”韩绢挪开帕子,嗤嗤笑道,“我那好姐姐,一心想着攀高枝呢,眼睛只瞄着顾家表姐,如今——哈哈哈,我真是乐死了。”

“大年下的,说什么死不死的。”芙蓉连忙呸了两口,又拉了小杌子在韩绢面前坐下,小声道,“姑娘别怪我多嘴,大姑娘怎样都不关姑娘事,姑娘今年也十四了,该想想自己才是。”

一句话戳中了韩绢的痛处,冷笑道:“我想有什么用?不打发了姐姐,我如何出得了门子?你瞧着吧,这门亲事,姐姐会答应才有鬼了!”

芙蓉伺候她好几年了,平日里也悄悄为自己将来谋划过,这时候看着四下无人,便压低了声音道:“大姑娘不愿意,姑娘何不——”

韩绢顿时立起了眼睛:“你叫我捡她不要的?”

“姑娘——”芙蓉长叹一声,“奴婢若不为姑娘好,再不敢说这话的。姑娘只想,这亲事是老夫人亲自挑的,老夫人会害自己孙女不成?”

一句话倒叫韩绢低头沉思去了。芙蓉趁热打铁道:“姑娘再想,姑娘虽好,总有个出身放在这里,老太太年纪一年大似一年,精神怕也不如了。若是日后老太太还愿意管姑娘的事,那难道会比大姑娘的亲事更好?若是老太太短了精神管不得,太太看大姑娘嫁了这样的人家,会给姑娘挑什么样的人家?”

这真是一言惊醒梦中人。韩绢从前年纪小的时候,常想着日后自己用个什么手段,替自己谋一门好亲事。等到她进了京城,才晓得自己那时候太异想天开了。京城里规矩更大,小姑娘们没有长辈带着根本不能出门,就是出门做客,身边也有丫鬟婆子寸步不离陪着。她若是有生母在世,又得宠,或许还能帮着她;再不然有几个心腹丫鬟肯拼死帮着,说不准也有希望,只可惜,她都没有,她什么都没有,只有姐姐这个空子可以钻。

芙蓉看韩绢不说话了,心里悄悄松了口气。她已经十九了,也盼着姑娘快些定了亲事,或放自己出去,或嫁了人给姑娘做陪房去,再拖下去,她自己也要拖过年纪了,因此才得了信,心里就打了这个主意。横竖大姑娘的脾气谁不知道,这桩亲事她绝不肯要的,何不就给了二姑娘,也省得得罪了郑家,还对自己有好处。

芙蓉退了出去,留下韩绢在床上翻来覆去想了一夜,最后还是下定了决心:芙蓉说的是对的,若是让嫡母给自己挑亲事,绝不会比这一桩更好。但是若让她就这样收手,她又不甘心。看看几位表姐,顾家表姐不说了,如今是正经的一品诰命侯夫人;就是孟家表姐,如今也是正四品的侧妃,更妙的是正妃不能生,如今将她的儿子记在名下!自己是庶出,顾家表姐的福气没有,难道孟家表姐的福气也不能有?无论如何,她总要试试,若是不成,那就死了心,照芙蓉说的,谋了郑家那门亲事就是。

韩绢在床上想到天色朦胧之时才睡了过去,只觉得睡了没多久就被唤了起来,芙蓉脸色有些慌张,一边伺候她穿衣洗漱一边道:“平南侯的庶长子没了。”

韩绢怔了一下才想起来这说的是周鸿家的大哥儿,不由吓了一跳:“怎么就没了?”年前去的时候,也没听说有什么。

芙蓉叹道:“听说是大年三十晚上就有些发热,因是节里,丫鬟们也不敢惊动着说要请太医。初一大早,侯爷和夫人又要入宫朝贺,直拖到天色近晚才回府,硬生生的就把哥儿的病拖得重了。昨儿晚上请了太医,折腾了一夜,到天亮还是没了。”

韩绢怔了一会儿,忽地嗤笑了一声:“我还当嫣表姐真是个宽宏大量的,没想到城府极深呢。”硬生生的忍了半年多,拿着朝贺不在府中做机会,把个孩子给磨死了。

芙蓉也叹道:“可怜那姨娘,听说是眼睁睁看着孩子没气了,如今已经哭死过去。侯爷也大怒,已经将乳娘杖毙,一个伺候的丫鬟也卖了出去。”

韩绢不由得道:“虽说两个主子都不在家里,难道就连个郎中也请不来?”

“听说是有丫鬟想开了角门出去请,可是管事的大丫鬟不许,说大年下的,请了郎中来不吉利……”

这样的说法是有的,一般若是年下节间得了点小病,都是不请郎中的,可孩子年小体弱,哪里经得住这样拖,居然就去了。

“这姨娘也是无用……”

芙蓉摇了摇头:“姑娘你经的事少,做姨娘的,有几个不被正室太太辖制的?别说这是大年下了,就是平日里,也轮不着她做主请郎中。”

韩绢脸上讽刺的笑容渐渐散了,只觉得一颗心直往冷水里沉似的。原来做姨娘,做侍妾,做侧室,竟是这样的不自由?就连自己的孩子,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去死?

“那孟表姐若是——”

芙蓉看看左右无人,才低声道:“所以孟侧妃才要把孩子给王妃呢。那王侧妃那般的不开眼,将来纵然孩子能给她留着,也没什么好日子过。”

韩绢抿紧了嘴唇,昨天晚上那点野心被芙蓉几句话打了个粉碎。她只想着诰命,想着飞上枝头做凤凰,却没想到万一这凤凰做不成该怎么办?若是她的手段使出来却没成事,嫡母会饶过她吗?祖母会怎么做?即使成了,若是她斗不倒正妻,又该是什么下场?便是顾家表姐那样看起来不声不响的“贤良人”,都能悄没声地弄死姨娘生的庶长子,她若是遇上个更狠的,可怎么办!

芙蓉并不知道平南侯府的事儿已经帮着她也逃过一劫——若是韩绢做出什么不名誉的事儿来,她这个贴身伺候的大丫鬟,也少不了要倒霉——只替韩绢换了身素净衣裳,道:“今儿还是要去平南侯府瞧瞧的,姑娘穿素净些,也是个意思。”

平南侯府庶长子夭折的消息,说是风一样传遍帝都,也并不为过。二房那边沈青芸一听这消息,顿时跳了起来:“死了?”

“是。”冷妈妈拧着眉头,“已经在举哀了。听说谢姨娘一头碰在棺材上,险些当场就死过去,侯爷也发了好大的脾气,就连夫人身边得宠的丫鬟丹青,也被拖下去打了十板子。”

沈青芸皱起了眉头:“给我更衣,过去瞧瞧。”听说大哥儿死了,她第一反应是疑心周鸿夫妇做假,便听说谢姨娘险些碰死,周鸿又跟顾嫣然发了脾气,才有些相信,不过总要自己过去瞧瞧才算数。

还不满周岁的孩子,按礼数不能埋进周家的祖坟,就连丧事也没有大做的,故而沈青芸赶过去的时候,只见顾嫣然神色如常地迎出来:“二婶和妹妹来了。”

她若是做些悲戚之容,沈青芸还要疑心她做戏,但此时见她从容镇定,只眼圈微微有些红色,还用淡淡的脂粉遮住了,心里倒更信这大哥儿是被她悄没声儿整死的,便叹道:“听说大哥儿没了,少不得过来看看,你可节哀。鸿哥儿呢?”

顾嫣然脸上就微微闪过一丝恼怒:“侯爷出去了,说是想买口好一点的棺木。大哥儿不能进祖坟已经委屈了,棺木买得好些,再点个差不多的坟地,也算他不白来这世上走一遭。”

沈青芸仔细观察着她的神色,试探着道:“谢姨娘只怕是伤心了吧?”

“她倒也算个好的,知道自己照顾哥儿不力,本是要跟着哥儿去的,被侯爷拦了下来——”说到最后一句,顾嫣然眼中闪过阴霾之色,简单地一句话做了结束,“如今在珂轩养病呢。”

周润也在一边悄悄观察顾嫣然,她站在侧后方,眼尖地窥见顾嫣然耳根下有一点红痕,虽然用了点脂粉,却没有完全遮住,倒像是被指甲抓的,连忙悄悄拉了拉沈青芸的衣袖,做关切状道:“二嫂脸上这是怎么了?”

顾嫣然连忙抬手掩了掩:“没什么。去珂轩的时候走得急了,被花枝子带了一下。”

周润心里暗暗冷笑——什么被花枝子带了,只怕是谢姨娘急了,用指甲挠的吧?说不定谢姨娘这所谓的撞在棺材上也是假的,不过是她这位好二嫂想趁机将母子两个一同除去的借口罢了。

沈青芸也是这般想,遂走去了珂轩。还没进去,就听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