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级工业强国-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勇哥,我这里有几个问题请教一下。”年轻人戴着一副眼镜,一身的文人气息,赵东升将那几张电路图往桌子上一放,笑着说道。
“请教不敢当,咱们共勉吧。”年轻人闻言笑了笑,放下手里的书,拿起了那几张电路图看了起来。
赵东升从身上摸出一包瓜子,打开放在了桌上,然后搬了一张椅子就势坐在了一旁。
年轻人名叫孙勇,毕业于著名的东北工学院电子学院,是东北工学院有名的才子,因为在学校的时侯得罪了一名官宦子弟,结果毕业的时侯被分配到了黄州机械厂。
与赵东升现在的身体的主人赵卫国一样,孙勇来到黄州机械厂后感觉前途渺茫,才华被埋没,因此抑郁寡欢,闷闷不乐,很少与同事们交流,在厂子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在孙勇看来,技术科的那些没有上过大学,经历过系统教育的同事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创新能力都和他不是一个档次的,与他们没有什么共同语言。
再加上孙勇刚步入社会,对人情世故什么的还无法应对,故而在技术科里没什么朋友,显得颇为高傲。
不止孙勇,技术科里那些从大学里出来的人都遇到了和孙勇一样的问题,认为老同事们缺乏进取能力和创新jīng神,再加上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因此除了个别脑袋瓜灵活的人,大多数人都无法融入到工作环境中去。
由于缺少实际的工作经验,技术科的那些老人们也不喜欢这些科班出身的大学生们,认为他们年轻气盛,眼高手低,为人处事一点儿也不谦虚。
久而久之,那些大学生们就在技术科里形成了一个新的圈子,因为孙勇毕业的学校最好,而且成绩优异,所以当仁不让地成为这个圈子里领头的。
毕业于燕大的赵东升自然而然也成为了这个圈子里的一员,他的一些具有改革创新jīng神的看法和观点非常受到大家的欢迎。
只要能搞定了孙勇,那么赵东升相信其他的人也会加入到他对九车间的改革中,这些人将成为九车间的技术核心,同时也能分散外界对他的注意力。
“这是你设计的?”等看完了那几张电路图,孙勇抬头惊讶地看向了赵东升,这几张电路图是关于录音和播放系统方面的,在孙勇看来简直太完美了,很多地方的设计都超过了他的想象。
“在学校的时侯跟着几个电子学院的师兄学习过,有很多想法还不成熟,希望勇哥多提宝贵意见。”赵东升一边磕着瓜子,一边笑着说道。
“已经非常成熟了,我哪里还能提出什么意见。”孙勇闻言苦笑着摇了摇头,看来燕大果然是燕大,毕业生的实力确实要超过其他学校一筹。
“对了,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地方要这样设计的?”随后,孙勇语锋一转,伸手一指面前电路图的一个区域,他现在的兴趣完全被吸引到了电路图上。
“我是这样想的……”赵东升放下了手里的瓜子,有条不紊地给孙勇讲解起来。
孙勇对电路图的很多地方都有浓厚的兴趣,赵东升仔细给他讲解着,两人时不时地讨论一番,吸引了办公室不少人的注意,不清楚他们在干什么。
“吃饭了!”正当孙勇和赵东升在那里探讨着一个问题时,一个身材魁梧的年轻人端着饭盒走了过来,笑着望着孙勇手上的电路图说道,“你们看什么呢,这么入迷。”
魁梧年轻人名叫杨德华,毕业于西南工业大学机械学院,两年前进入到黄州机械厂,分在了技术二科。
第十七章 “招兵买马”
第十七章“招兵买马”
由于xìng格开朗,杨德华很好地处理了厂里的人际关系,是孙勇那帮圈子里混得最好的人。
直到这个时侯孙勇和赵东升才发现已经到了中午,办公室里的人都出去吃饭了,于是跟着杨德华一起去了食堂。
三人在路上边走边聊,孙勇对赵东升设计的那几张电路图赞不绝口,杨德华感到非常惊讶,这可是心高气傲的孙勇第一次佩服人。
“昨天我和九车间的牛主任商量了一下,准备生产录音机,你们觉得怎么样?”在食堂打了饭菜,三人坐在了一起,聊了一会儿那几张电路图后,赵东升笑着望向了孙勇和杨德华。
“录音机?”孙勇这下明白过来了,怪不得那几张电路图是关于录音和播放系统的,原来赵东升竟然打了生产录音机的主意。
“这需要不少钱吧!”杨德华大感惊讶,万万没有想到赵东升竟然敢推动九车间进行改革,要知道这里面可是涉及到各方面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资金,可谓困难重重。
“资金的问题我来解决,我希望兄弟们能帮帮我,帮帮九车间,共同努力,将九车间做大做强,实现我们心中的抱负。”赵东升微微一笑,真挚地望着孙勇和杨德华,“虽然现在九车间的条件不尽如人意,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一定能度过这段困难时期。”
“我加入!”孙勇沉吟了一下,神情坚毅地望向了一旁的杨德华,“与其尸位素餐,在这里浑浑噩噩混rì子,不如搏上一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只要你能解决资金的问题,那么我也加入。”杨德华见孙勇表明了态度,于是笑着向赵东升说道,他也不是一个甘于寂寞的人,既然赵东升和孙勇都能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九车间的改革中,那么他当然不能袖手旁观了,不过他比孙勇多出了一份理xìng,先要看看赵东升能不能解决九车间改革所需要的资金,然后再下最终的决定。
“谢谢了。”赵东升闻言冲着孙勇和杨德华一抱拳,“兄弟们那里还希望两位帮着吹吹风。”
赵东升口中的兄弟们自然指的是那些分配来的大学生们了,这些人在黄州机械厂过得并不如意,如今赵东升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那么他们十有仈jiǔ会加入到九车间的改革。
孙勇和杨德华下午就联络了技术科里的那些大学生们,得知了九车间的事情后,大家纷纷流露出了浓厚的兴趣,饶有兴致地向两人打探着其中的细节。
吃完了午饭,赵东升和牛保国乘坐着两辆卡车赶去了市电子厂,牛保国满脸通红,一身的酒气,看样子中午喝了不少酒。
既然赵东升已经将九车间要生产录音机的风经过孙勇放了出去,那么他就要第一时间拿下电子厂的那几台不用的机床,这可是九车间改革成败的关键。
因此在上午去找孙勇以前,赵东升先去了一趟九车间,让牛保国中午请电子厂厂长张坤吃饭,把那几台机床买下来。
牛保国当着赵东升的面给张坤打了电话,敲定了中午吃饭的事情,赵东升给了牛保国买下那几台机床的最高价格――五万元,这是赵东升心理承受的底线,如果不能以五万拿下那几台机床的话,那么对九车间改造的总体费用可就要超过十万了。
出乎赵东升的意料,机床的事情进行得异常顺利,牛保国给张坤报了五万元的最高价格后,张坤直接给打了八折,只要四万块钱。
原来,自从那几台机床被闲置后,被市里两帮做生意的人给盯上了。
俗话说的好,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这两帮人在市里都有着后台,背景深厚,张坤是一个也惹不起。
两帮人都想以低价拿下那几台机床,最高的那位出价五千,另外一个才出四千,不过双方都可以给张坤一千的好处费,完全就当那几台机床是废品。。
按照那几台机床现在的状况,最少也能卖二十万,两帮人想出几千块钱就拿走,简直就是摆明了欺负人。
张坤不想吃这个哑巴亏,但是又不敢得罪那两帮人的后台,因此只能采取拖延的策略,将这件事情拖了下去,反正这两帮人他一个也得罪不起,不如不卖。
牛保国的出现可谓帮了张坤一个大忙,四万块钱虽然不多,但怎么也比那两帮人出的价钱高,再加上黄州机械厂是国企,将机床卖给牛保国不涉及私人间的利益,既可以处理了那几台棘手的机床,又能给那两帮人一个交代。
虽说张坤给牛保国减了一万块钱,不过由于九车间还没有筹措到资金,牛保国的手头上没有一分钱,他于是和张坤签了一个协议,先将那几台机床拉回去,一个月内给他结款。
张坤一点儿也不担心牛保国赖帐,机械厂和电子厂都是国企,双方的资金来往要过各自的账户的,属于两个厂子之间的公务,即使出了岔子也跟他个人无关。
原本下午拉机床牛保国带人来就行了,不过谁让九车间现在一穷二白,缺钱缺得厉害,于是赵东升也跟了过去,想看看能不能从电子厂那里占点儿便宜,搞来一些原材料。
“这位就是燕大的高材生赵卫国赵技术员。”在电子厂,赵东升见到了张坤,一个jīng壮的中年人,牛保国笑着向张坤介绍赵东升。
牛保国已经告诉张坤九车间准备生产录音机的事情,张坤对此是感到大为震惊,他觉得牛保国一定是疯了,难道就拼着那几台旧机床就想进军家电市场,这里面的竞争可是相当的激烈。
国内不少人都看好未来的家电市场,因此家电行业是最先受到改革开放的冲击,南方的沿海城市现在已经有新建了几家实力雄厚的家电厂,给内地的家电厂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赵技术员年轻有为呀!”握手的时候,张坤笑着打量着赵东升。
“张厂长过奖了,多谢张厂长的支持。”赵东升微笑着回答。
“老牛,以后你们的录音机卖火了的话,可要拉我们厂一把呀。”与赵东升握完手后,张坤开玩笑似地望向了牛保国。
“这是哪里话,在你面前我们就是学生,永远都只有学习的份儿,以后还请你多多关照。”牛保国摆了摆手,笑着说道。
此时此刻,无论是牛保国还是张坤,谁也没有想到,就在几年后,电子厂由于经营不善濒临倒闭,赵东升果真像张坤说的那样拉了电子厂一把,将其兼并,避免了电子厂职工失业。
张坤早已经准备好了,赵东升他们一来就招呼人开始往卡车上搬机床。
赵东升在电子厂的仓库里逛了一圈后,看上了一些原料,张坤很是大方,二话没说就让他拉上了车,就算是对九车间改革的支援。
对于张坤来说,这不过是举手之劳,可是对于九车间无疑是“雪中送炭”,在九车间的改革史中,电子厂的这一笔无私的援助被清楚地记载了下来,成为了张坤最引以为豪的事情,也是电子厂能幸运地被赵东升兼并的一个重要因素。
要知道那个时候河东省有不少重点国企都在为能被赵东升兼并而上下奔波,电子厂能脱颖而出充满了幸运。
将机车拉回九车间后,九车间车间副主任贾伟指挥着人卸货,赵东升则和牛保国在车间的主任办公室里商量着改革的相关事宜,准备拿出一个简略的方案,晚上的时候去拜访张海山,希望能得到张海山的支持。
只有得到了张海山的支持,九车间的改革才能最终实行,否则的话一切都只是空谈。
九车间的人在搬运机床和原料的时候吸引了不少外车间的人,冲着他们指指点点,议论纷纷,九车间要生产录音机的事情已经在下午传开了,大家对此并不看好,等着看九车间的热闹。
晚上八点,赵东升和牛保国敲开了张海山的家门。
现在是九月上旬,赵梅和张虎已经回京城,家里就张海山在,开门让两人进去。
“厂长,我们有个事情想向你汇报一下,希望厂长多提宝贵意见。”在客厅落座后,赵东升从牛保国的公文包里掏出了一个文件夹交给了张海山,笑着说道,“也希望厂长能支持我们。”
张海山已经听说了九车间的事情,猜到了赵东升和牛保国的来意,不动声sè地翻看着文件夹里的文件。
文件的内容是关于九车间改革的方案,虽然准备的不是很翔实,但条理清晰,重点问题都说的很清楚。
“两年内只拿基本工资,两年后自负盈亏,向厂里缴纳四成的年利润。”翻着翻着,张海山抬起了头,有些惊讶地望向了赵东升和牛保国,两人这么做的话无疑是孤注一掷,断了退路。
第十八章 意外之喜
“有压力才有动力,我们希望能将所有人都拧成一股绳儿,劲儿往一块儿使。”赵东升笑了笑,他要拿出破釜沉舟的气势来推动九车间的改革。
“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背水一战,你们的改革触动了九车间职工的利益,要是他们不同意的话,这个改革可就没办法进行了。”张海山十分欣赏赵东升身上的这股子一往无前的闯劲儿,沉吟了一下,点出了一个关键所在,并不是所有九车间的人都希望跟着赵东升和牛保国去冒险。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们不会强迫大家加入到九车间的改革中。”赵东升已经和牛保国商量过这个问题,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他希望大家能自愿参加,这样的话更加具有凝聚力。
“你打算怎么办?”张海山闻言,笑着看向了赵东升,想知道他如何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
“虽然九车间有人不愿意参与到改革中,但是别的车间可能有人会希望加入,可以让双方互换岗位。”赵东升双手做了一个交换的手势,“这样一来的话大家都能得偿所愿了。”
“你有信心从别的车间里挖人?”张海山觉得这倒是个好办法,拿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茶,淡淡地问道。
“我已经和一些人接触过,他们愿意加入九车间的改革中,我相信厂里肯定有一批人与我们一样具有冒险jīng神。”赵东升点了点头,微笑着说道。
“你们现在可是摸着石头过河,未来肯定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想过失败的话怎么办吗?”听到赵东升的这个回答,张海山心中暗自点了一下头,看来赵东升事先已经下足了工夫,于是宏声提醒他。
“想过,万一失败了,我和牛主任承担所有责任,引咎辞职,给大家一个交代。”赵东升再度点了点头,神情坚毅地望着张海山。
“引咎辞职?”还是第一次有人在张海山面前提到这么一个词,他微微一怔,随后笑了起来,“看来你们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一定要推动这个改革了?”
“请厂长支持我们。”赵东升和牛保国对视了一眼,异口同声地说道。
“改革开放以来,zhōng yāng多次下达文件,要求企业解放思想,以适应市场化经济所带来的冲击,由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还没有触动企业的根本利益,再加上改革所面临的巨大风险,因此现在进行改革的企业微乎其微。”张海山没有回答两人的话,而是说出了另外一番话来:
“从长远来看,改革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你们能比别人提前看到这一点,已经在这场变革中占据了先机,我感到非常的高兴。”
“厂长,你这是支持我们了?”赵东升听明白了其中的意思,笑着问道。
“你们的做法符合历史的cháo流,我当然支持了。”张海山微笑着点了一下头,“不过现在厂里的资金太困难了,可能无法在资金上给你们太大的帮助,只能在政策上想办法。”
“政策上?”赵东升感觉张海山好像有了什么打算,不由得面露期待的神sè,想看看他怎么在政策上帮自己。
“你们既然费了这么大的劲儿想要进行改革,那么咱们不妨把步子迈大一点儿,让改革进行得更彻底一点儿。”张海山微微一笑,双目jīng光一闪,“与其在厂里受制于人,不如自立门户,这样少了许多麻烦和干扰。”
“自立门户!”赵东升和牛保国闻言,脸上不由得露出了狐疑的神sè,弄不懂张海山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九车间不是要生产录音机吗,我看就成立了一个电器分厂,人事、销售和财政跟厂里分开,这样一来的话你们就有了自主权,受到外界的干扰也少了,想干什么也就能放开手脚。”张海山见两人一脸的疑惑,于是就笑着说出了他的打算,这是他刚刚想到的。
“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实在是太好了,我们就能按照自己的一员来大干一场了。”赵东升没有想到张海山竟然有这样惊人的想法,顿时站了起来,兴奋地说道。
牛保国傻在了那里,他原本想着赵东升是张虎的救命恩人,张海山会帮他们一把,万万没有料到张海山对他们支持的力度竟然如此之大,竟然要将九车间变成黄州机械厂的电器分厂,这变动也太大了一点儿。
“以后好好干,争取做出一番成绩来。”张海山站了起来,笑着拍了拍赵东升的肩头,他倒要看看赵东升究竟能折腾什么出来。
“我们一定不会让厂长失望的。”赵东升闻言宏声答道,他很清楚张海山这是在考验自己,同时也是给自己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牛保国见状连忙跟着站了起来,从张海山对赵东升的态度上,他已经在九车间的这次改革中找准了定位,决定将主导权交给赵东升。
张海山对九车间的改革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赵东升、牛保国详谈了很多细节,赵东升和牛保国直到午夜才离开。
临走的时侯,张海山嘱咐两人尽快将具体的计划书做出来,这样他好尽快在厂里推动此事,等厂里统一了认识后再向上级主管部门――市zhèng fǔ进行汇报,毕竟这里面涉及到了一个新的部门,必须要经过市zhèng fǔ的批准。
“兄弟,你说厂里能同意张副厂长刚才的那个提议吗?”走出张海山所住的那栋楼,牛保国扭身望向了赵东升,他的脑子里现在晕晕乎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所听见的。
可以肯定的是,将九车间变成电器分厂绝对会在黄州机械厂内掀起轩然大波,这可是黄州机械厂自建厂以来都没有过的大事儿,他的心里忽然变得没底儿了。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已经尽力了,看天意吧。”赵东升微微一笑,说道。
牛保国闻言点了点头,心神不宁地与赵东升在楼道门口分了手,各自回家,今天晚上的事情对他来说太过震撼了。
望着牛保国离去的背影,赵东升的嘴角流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虽然他刚才并没有明确回复牛保国,不过依照目前的形势来看,九车间改成电器分厂的事情十拿九稳。
原因很简单,企业进行改革是国家制定的大方针,九车间的这次变革符合国家的政策和路线。
再加上武魁和白克明现在因为那条流水线斗得正酣,此时都需要拉拢张海山,故而两人都不会反对。
另外,九车间是黄州机械厂垫底的一个被边缘化的部门,它进行改革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对厂里格局和利益的影响可谓微乎其微,而且由于赵东升将资金需求控制在了十万,厂里的财务上完全有能力拿出这笔钱。
故而,在赵东升看来,九车间在不久的将来就要成为电器分厂,这绝对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好消息。
在接下来的几天,赵东升和牛保国将九车间改制成电器分厂的详细方案拿了出来,交给了张海山。
张海山首先与白克明、武魁进行了沟通,取得了两人的支持,然后在厂里召开中层干部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此事。
有了白克明和武魁的首肯,会议上很顺利就通过了九车间改制一事,白克明随后将会议结果和九车间改制方案上报给了市zhèng fǔ。
武魁已经将九车间的事情提前告知了古连成,古连成对这种小事并没有放在心上,既然黄州机械厂不准备向市里要九车间改制的资金,而且也符合zhōng yāng的指示jīng神,因此他对这件事情持有赞同态度。
于是,在随后举行的市长办公会上,与会的市领导经过表决,敲定了九车间改制一事,给黄州机械厂下发了相关的文件。
接到了市里的文件后,黄州机械厂开始正式筹备九车间改制一事,而此时距离赵东升决定在九车间生产录音机只有短短的两个星期,效率之高在黄州市非常罕见。
由于九车间改制一事是张海山向厂里提议的,因此此事就由张海山负责,为了给他面子,白克明和武魁特意将支持九车间改制的资金金额翻了一番,达到了二十万元,这给了赵东升一个惊喜,资金越多表明他可以干更多的事情。
自从将方案交给了张海山后,赵东升就一头扎在了九车间的厂房,对九车间的那些机器进行改造。
不仅王建军领着一批小青年时常往九车间里跑,饶有兴致地看着热闹,孙勇和杨德华等技术科的大学生们更是一天到晚地待在九车间,亲自参与到对机器的改造中,群策群力,第一次有了实现自身价值的感觉。
九车间改制一事在黄州机械厂闹得沸沸扬扬,由于大家安逸惯了,除了少部分人跃跃yù试外,大多数的人都不看好此事的前景,认为赵东升和牛保国是在瞎折腾,要知道改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暗地里都等着看两人的笑话。
第十九章 美人计
就连九车间的职工也分成了两派,两派人数旗鼓相当,各自占了一半的人数,一派支持赵东升和牛保国的改革,另外一派则担心改革失败。
虽然现在九车间的境况比不上厂里其他的部门,但至少能发出基本工资,一旦成立了自负盈亏的电器分厂,那么很可能连基本工资都发不出了。
由于厂里的焦点都集中在了九车间上,因此职工们暂时忽略了那条流水线的事情,就在市zhèng fǔ下发公文的那天晚上,国家机械委员会的专家鲁广平教授终于来到黄州,他这次是百忙之中抽空前来,由于工作繁忙只能在黄州待一天,后天早上就要坐火车离开。
当然了,鲁广平不可能是白来的,为了能请动他,白克明给鲁广平开出了五千元的劳务费,在这个年代可谓是一笔“巨资”。
由于人是白克明请来的,因此白克明亲自去火车站接站,晚上在黄州最高档的黄州大酒店设宴为其接风洗尘,包括武魁和张海山,厂领导悉数出席。
鲁广平是国家机械委员会的权威专家,在国内机械行业赫赫有名,他此次并不是孤身前来,带了他的博士生兼助手陈信随行。
白克明对鲁广平和陈信自然是热心款待,在黄州宾馆给两人订了两个高档套房,鲁广平和陈信一路上旅途劳累,吃了晚饭就回宾馆休息,在黄州大酒店门口与白克明等人分手。
等鲁广平和陈信坐进白克明专门准备的一辆黑sè轿车离开后,白克明有意无意地扫了一眼武魁,意气风发地钻进了自己的小车里。
“哼!”武魁看见了白克明眼神中的得意,嘴角禁不住流露出了一丝冷笑,也转身上了自己的配车。
张海山将两人的表现尽收眼底,眉头微微皱着,虽然白克明好像在与武魁的争斗中占据了上风,但是从武魁的反应上感觉武魁好像有着后手,最终鹿死谁手可真不好说。
凌晨两点,黄州大酒店第七层。
寂静的走廊内忽然响起了一阵高跟鞋的声响,一名穿着红sè裙、戴着红sè墨镜的妖艳女子踩着高跟鞋,扭动着腰肢来到了716号套房的门口,伸手敲了敲房门。
“谁呀?”片刻之后,一个男人懒洋洋的声音从门里传来。
“对不起先生,楼上的卫生间堵了,我们要进行修理。”妖艳女子装作宾馆女服务员的声音,不慌不忙地说道。
“等等,这就来。”随即,门内男人的声音再度响起。
片刻之后,房门咯吱一声打开了,陈信披着衣服出现在了门口。
“你是谁?”当看见门前站着的那位妖艳女子后,陈信不由得微微一怔,愕然问道。
“你猜呢?”妖艳女子妩媚地一笑,伸手推开陈信,一侧身就进了屋里,随手关上了房门。
“你怎么能闯进别人的房间,赶快出去,要不然我叫保安了。”陈信见状眉头微微一皱,他以为对方是一个小姐,因此高声呵斥。
“你叫呀,深更半夜,孤男寡女的,看看大家会怎么认为。”妖艳女子咯咯一笑,一挺饱满的胸部,向陈信的身上凑了过去。
“你要干什么?请自重。”陈信见状连忙向后退去,沉着脸向妖艳女子说道,就像妖艳女子说的那样,此事一旦闹大的话他可就说不清楚了。
“干什么?当然是你现在最想做的事情了?”妖艳女子一边脱着身上的裙子,一边暧昧地向陈信走过去,逼得陈信连连后退。
“我不是你想的那种人。”陈信见到妖艳女子的架势吓了一跳,连忙向她说道,“你要多少钱,我都给你。”
“你这个人怎么如此不解风情,难道我长得难看吗?”妖艳女子闻言咯咯地娇笑了起来,在陈信愕然的注视中三下五除二就脱光了身上的衣服,光溜溜地呈现在了陈信的面前。
“你再不出去我可就要喊保安了!”陈信见妖艳女子如此不知廉耻,面sè一沉,伸手一指门口处,高声喝道,“出去!”
陈信的话音刚落,房门那里忽然传开了用钥匙开门的声响,不等陈信反应过来,三名五大三粗的壮汉推门走了进来。
与此同时,妖艳女子猛然冲上前,一把搂住了毫无防备的陈信,两人就势摔在了屋里的床上。
还没等陈信反应过来,他的眼前忽然闪过几道亮光,耳旁也传来咔嚓声。
陈信顿时感到不妙,连忙扭头一望,只见一名光头壮汉手里拿着一台照相机,正冲着他不停地照相。
见此情形,陈信大吃了一惊,他想推开身上的妖艳女子,可是妖艳女子死死地搂着他,将脸颊紧紧地贴在陈信的脸上,摆出亲密的姿态任由那名光头壮汉拍照。
“你们是什么人?想要干什么?”陈信心中大为焦急,在与妖艳女子僵持了一会儿后,用力将其推开,然后走过去就想抢光头壮汉手里的相机。
不等陈信靠近,光头壮汉身旁的两个壮汉快步走上前,一左一右将他架住。
“我是什么人你不用管,我知道你是京城来的专家,只要你让你老师管住自己的嘴,不要说些什么不该说的话,那么这些底片就是你的。”光头壮汉晃了晃手里的相机,大大咧咧地向陈信说道,“否则的话,这些香艳的照片会被寄到你的单位,到时候不仅是你,就连你的老师也会受到牵连。”
“你们这是栽赃陷害,我可以报jǐng抓你们。”陈信跟着鲁广平接触过不少大场面,压抑着心中的震惊,面无表情地望着光头壮汉。
“你可以理解这是栽赃陷害,也可以去报jǐng,我不拦着你,这是你的zì yóu。”光头壮汉不以为意地笑了笑,一脸狡诈地看着陈信,“陈专家,你说当你老婆和同事看见这些照片时会有什么反应?他们难道也和你一样认为这是栽赃陷害?”
“你在威胁我!”陈信闻言,脸sè变得有些难看,冷冷地瞪着光头壮汉,如果那些照片曝光的话,他就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声誉和前途必将受到影响,严重的话工作都可能保不住。
要知道这可是八十年代,生活作风问题的xìng质十分恶劣,往往会受到严厉的处罚,陈信深知其中的厉害。
“我们只是想跟陈专家合作而已,互惠互利,互惠互利。”光头壮汉闻言微微一笑,一甩手,将一个信封扔到了床上,“我们不会让陈专家白白帮忙的,这是一点儿小小心意。”
说完后,光头壮汉冲着那两名架着陈信的壮汉摆了一下头,搂着那名穿上裙子的妖艳女子向门外走去。
那两名壮汉随即松开了陈信,跟着他离开了房间。
临走之前,那名妖艳女子冲着陈信抛了一个媚眼,风sāo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