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青梅煮酒话西汉之楚汉争霸 作者:史杰鹏-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说:“张耳他儿子都不肯冒死去救老爸,我凭什么?凭我跟他是拜把子兄弟?再亲的兄弟有儿子亲吗?他死后财产能留给我?法律可不保护这个。” 
巨鹿现在的场景让我会想起好莱坞大片,秦军就像一个巨大的机械怪物,舞动电锯,任何敢靠近它的东西,都会被它绞得粉碎。现在只有等更超级的大怪物项羽来干掉它了,项羽,就是好莱坞大片里那个拯救地球的英雄。



第29章 火并宋义

这时的项羽还在宋义帐下受气。宋义这厮估计也就是个嘴巴上的英雄,上次被他误打误撞猜对了一回战事,他就真以为自己了不起了。十月份的时候,他连黄河都没渡,带兵走到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就下令驻扎下来,然后莫名其妙在安阳驻扎了整整四十六天,没有任何举措。项羽着急了,劝他道:“老大,你怎么回事,我们还去不去救人了?”宋义却慢条斯理地呷口茶,道:“小项啊,你别着急,来,坐下慢慢说。” 
项羽道:“怎么能不急,救兵如救火。” 
宋义就说了一句谚语:“是这样,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 
项羽傻傻地问:“啥意思?” 
啥意思?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啥意思,我很想把宋义这竖子从历史上揪出来,给他两个大嘴巴子,骂他:“你他妈的能不能说点人话。”但是这不可能,所以只好去翻东翻西找古注,唐代的颜师古解释说:“用手击牛背上的牛虻,可以轻松杀死它,但是不能破虱子。比喻现在带兵是想灭秦的,不可尽力与章邯打,万一不胜,白白耗费力气。”我读了后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可以打死牛虻的人,反而打不死虱子?如果秦朝是牛虻,章邯是虱子,你也得先打死虱子再说啊。况且原谚语并没有显示主语是人,主语应当是“搏牛之虻”。因此,我对这个解释很不满意,继续找,发现其他人也不满意,王先谦就引述《索隐》的话道:“搏牛的虻,本来就不想对付牛身上的虱子,说志在大,而不在小。”按照这种说法,语法上比较通顺,是把秦朝比喻为牛,虻代表自己,虱子代表章邯。说自己这只牛虻是为了搏杀牛的,不想在章邯这个虱子上费力气。他还引了宋代罗愿的《尔雅翼》,说河南陕西间有一种牛虻,绿色,个头有蝉那么大,趴在牛背上狂咬,可以使牛顿仆,真是惊心动魄。不过这样解释,从语法上是通了,历史逻辑上仍有问题。既然秦朝是牛,凭什么章邯就成了虱子呢? 
听到项羽提问,宋义骄傲地说:“哎,我说项兄弟,你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啊。我的意思是说,秦兵现在围困巨鹿,如果它打赢了赵国,自己也累得差不多了,那时我们渔翁得利;如果它没打赢,我们再以精力充沛的兵马,一路西进,谁敢跟我们争锋?所以,现在让他们打个你死我活先。”他又亲热地摸了摸项羽的胳膊,到,“项兄弟啊,你长得真结实,披坚执锐地打仗,我是远远不如你;但是运筹帷幄,你比我就差那么一星半点啦。” 
不过看完宋义说的最后几句,我反而对“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一句有些懂了。按说我应该立即重新打开一个word文档,迅速敲下一个标题:《“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解》,找个学术期刊发表,显示自己是个朴学家,向王念孙看齐。但想想算了,人应当知足,我不能两头占便宜啊。所以,我就在这里把“学术成果”通俗地发表一下,我觉得宋义的意思是,像我这样的牛虻,整治牛那是我的特长,但要我去跟虮虱搏斗,却占不到什么优势。为什么呢?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呀。就像老虎一吼,百兽震惶,但碰到老鼠,却不如猫管用。同样,牛虻对虮虱,是毫无办法的。这也是暗示项羽,我有运筹帷幄,一举灭秦的才干;对付小股秦国游兵,那不是我的特长,是你的特长,不过我不想发挥你的特长,因为这些兵我得留着干大事。按说项羽应该骂道:“原来你的意思就是‘大丈夫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乎’是吧?你丫也太托大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但项羽显然没有我给他设计的这种口才,他虽然不服,却不知道怎么反驳,气鼓鼓地走了。可怜的宋义没有想到,这为自己的死亡埋下了伏笔。因为跟兵哥掉文是不行的,你的语言兵哥不懂,兵哥只好用自己懂的语言跟你说,他的语言很黄很暴力,你怎么招架得住?由此我们悟出了一个道理:在任何场合,都应当用大家能听懂的语言说话,做不到也要绞尽脑汁努力做到,因为很可能与你的性命攸关。 
可怜这时候宋义还喜滋滋的,自以为得胜回朝了。他也不想想,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向来都是拳头大的人说了算。他望着项羽的背影,不知死活地大呼小叫道:“副官,副官,给我传令下去,有敢于凶猛如虎、固执如羊,贪婪如狼的,马上斩首。” 
这时齐国派人到宋义军中,说请宋义的儿子宋襄去当丞相。宋义当上上将,是齐国使者劝楚怀王的结果,这回让他儿子当丞相,估计也是那个使者出了力。总之宋义高兴坏了,亲自把儿子送到无盐(今山东东平县东),从安阳到无盐起码有几百公里,他还真有劲。 
当时项羽似乎还陪同他一起送儿子,已经是十一月了(相当于现在的十二月),天气非常寒冷,又下着雨。宋义迟迟舍不得把儿子送走,天天大排酒席,吃得很嗨皮。普通士兵则缺衣少食,挨饿受冻,难过得不行。项羽气坏了,又去劝宋义:“本来奉令去救赵的,你却拿出那样一番高论。如今军粮不够,士卒每天的伙食是瓜菜代,一半蔬菜一半豆子,你却天天酒足饭饱。如果现在引兵渡河,还可以吃赵国的粮食,帮助赵国一起打仗。说什么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你的理论很荒谬你知道吗?秦兵这么强大,攻灭新建国的赵国,易如反掌,有什么弊可乘?你带的这些兵,是大王所有的家底,大王日夜盼望你靠它滚雪球发家,你做到了没有?你丫真是太不负责任了。” 
很奇怪的是,宋义听了他这番高论,并没有发火下令斩他,原因不知。但项羽却再也受不了了,他默默地回到家,想起了叔叔生前的教诲,决定像当年对付殷通那样,将宋义的脑袋切下来再说。宋玉身边是有亲兵护卫,但那又怎么样?当年殷通身边那么多人,还不是被我玩了一回百人斩。就这么定了。 
这天早上,他说去问候宋义,进入宋义的蚊帐就是一刀,然后提着宋义的首级出来,号令道:“大家不要慌,我是奉楚王的命令杀宋义的。这家伙不地道,竟然是齐国的卧底,想帮助齐王颠覆我们伟大的祖国。” 
这回比较顺利,大概都了解项羽的过去,所有人都不愿亲自去地下询问宋义是不是真的,反而齐齐逢迎道:“首先建立楚国的,就是将军的家族,现在将军平息暴乱,又多了一项功劳。再说您这也是帮助宋义,避免了他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在地下也会感激将军您的。” 
项羽很高兴,得寸进尺地说:“可我是个大善人,不仅仅是想帮助他,连他的儿子我也想一块帮助了。” 
手下立刻纷纷说:“应该,太应该了。古人早就说过,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就是讽刺那些不能善始善终的,将军能古训为戒,真是太英明太伟大了。宋襄他出发不久,完全可以追上,我们可以代替您去帮助他改正错误。” 
项羽提着宋义的首级晃了晃,满意地说:“按说我该亲自去帮助他的,可实在腾不出空,就有劳诸君了。” 
手下又都纷纷道:“志大者忘其小,平定天下,是行大善;教书育人,是行小善。将军应当集中精力办大事,这些小善,就让给臣等罢。” 
大部分人说得都是这个意思,项羽挠挠头,不知派哪个去好。突然有一个说漏了嘴:“将军,杀鸡焉用牛刀,宋襄这样的,我这把小刀就足够用了。”项羽当即咧嘴笑了:“好,还是你实在,就派你去。” 
于是这人点齐一百精兵,沿着305国道宋襄走的方向狂追,略过不提。 
项羽当即自立为假上将,派桓楚去向楚怀王报告,然后劳军,准备出征。很快楚怀王的使者来了,同意项羽当真的上将。项羽派当阳君英布、蒲将军两人率两万人北渡黄河,进攻王离。这两万人打了好几个小胜仗,切断了章邯苦心建筑的甬道,王离的军队开始渐渐吃不饱,打仗也没有那么卖力了。陈余这时又派人请求项羽继续进兵,项羽信心大增,当即率领所有的兵马渡过黄河,然后把船全部凿沉,锅碗瓢盆砸了个稀烂,帐篷烧了个精光,工兵、火头兵全部改装为战斗兵,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破釜沉舟”,不成功,便成仁。主将如此凶悍,士兵自然也豪情万丈,项羽一声令下,他们都呼啸着冲入了王离的壁垒。王离军奋勇迎战,可是江浙蛮子实在厉害,个个红了眼不要命,以一当十。其他诸侯国的兵在旁边观战,吓得个个发抖。楚军和秦军连续九次合战,王离的陕西楞娃再也支撑不住,大败。章邯的秦兵就在旁边看着,也不敢上去救援,纷纷撤退。诸侯国的其他兵一看,有利可图,这才上前围攻王离。结果王离被活捉,副将涉间不肯投降,自焚而死,另一副将苏角被杀。



第30章 流氓兄弟的翻脸

在黄河两岸嚣张一时的王离军就这样彻底消失了,宛如外星人军团离开了地球。可怜,这可是一支曾经“却匈奴七百余里”,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的军队,竟敌不过呆霸王项羽的雷霆攻击,折戟沉沙于巨鹿城外。不知道当年项羽的祖先项燕有他孙子这么大的本事,楚国会不会灭亡?但我觉得也会,因为秦军的失败,主要不在军事上,而在政治上。因为赵高此刻在咸阳依旧锲而不舍地倒行逆施,秦朝已经天怒人怨,即将把骁将章邯也推向敌对阵营一方。如果这时候秦始皇从骊山底下爬出来,项羽等人也很难说有绝对的机会。 
现在项羽的威望达到了他人生的顶峰,诸侯将纷纷到他的营帐中来拜见。项羽的勇武把他们都吓成了暂时性残疾,走到辕门的时候,他们个个膝盖发软,不由自主就跪下了,史书上是说“膝行而前”,有脚板不用,却用膝盖走路,像龟孙子似的。这也难怪,他们本来在秦兵面前像龟孙子,现在看到竟有人能打败秦兵,当然要改投爷爷。项羽看出了这一点,老实不客气地自封为“诸侯上将军”,所有诸侯的兵都得听命于他。 
项羽是一战成名,发达了,陈余可就惨了。张耳见到他,阴沉着一张脸,讨债似的说:“我一向把你当割头换颈的兄弟,没想到是自作多情。也罢,你把张黡、陈泽叫来罢,咱们两讫了,今后谁也不认识谁。” 
陈余苦着脸辩解:“大哥,您别这么说,小弟我兵力少,实在没办法啊。您要我交出张黡、陈泽,我哪里交得出,当初小弟给了他们五千兵马,他们一进秦军阵地,就被杀得精光啊。” 
张耳不相信,也不知道他是真的不相信,还是假的不相信,反正他当即怒了:“别装蒜了,你还舍得拨出五千兵马。快把张黡、陈泽交出来,你要是把他们害了,我跟你没完。” 
陈余仍是苦苦解释,也奇怪,按说当时作壁上观的诸侯军队不少,秦军至少也该有一些俘虏,陈余有没有派出五千人,一问就知道,可是似乎没有人为陈余作证。陈余最后也急了:“好,老张,你硬要说我杀了他们,我也没办法,反正我怎么说,你都当是放屁。你怪我没救你,我至少还派了五千人,你儿子张敖呢?不是一个卒都没派吗。告诉你,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没有全力出击,只是想活下来,将来能为你报仇,没有保存实力的意思。”他越说越激动,一把扯下自己的官印递给张耳,“你还说我为了保存实力,以便称王称霸,我的军队全给你,这总行了罢?” 
我感觉陈余这个举动颇反映性格,他这人读儒家书多,被毒害得很深,很讲究砥砺节义。他的性格中,还不仅仅是流氓的江湖道义一套。他对张耳的兄弟之情,也是很真实的,要不然不会一怒之下,连军队也不要了。 
张耳见陈余这样,也有点觉得自己鲁莽,推辞不应。本来这件事应该就和平解决了,可是千不该万不该,陈余这时有点内急,想拉大便。我们知道,关键时候上厕所是对自己人生的极度不负责任。反右时,据说有人就因为忍不住上了趟厕所,回来就发现自己座位上赫然放了一顶众望所归的右派帽子。这会陈余把印放到桌上,说:“我先去方便一下。” 
张耳眼馋地看着官印,蠢蠢欲动,乱世中,谁不知道掌握枪杆子的好处。他身边一个门客看出来了,马上劝他:“大哥,这官印啊小弟觉得您还是拿着。这也是礼物,你不要,送礼的人面子上也不好过是不是?” 
张耳装傻:“真的,我不要他反而会不高兴?”这个老流氓脸皮还真厚,世上最憨厚的人都知道,谁都不会把军队当礼物送人,哪怕是亲爹对亲儿子。周润发就对儿子们说过:“将来我的位置是你的,但我不给,你不能抢。”陈余把军队送人,除了迂腐,没有什么可以解释。 
门客当然帮他说话:“那当然。还有啊,谚语说得好:‘天与不取,反受其咎。’你要是送上来的好事都不要,上天不高兴,下次就给你送坏事来了。快点拿著。”说着拿起官印,像把馒头塞给饥民似的,往张耳手里塞。张耳看到官印,其实比饥民见了馒头还渴望,这时实在抵制不住了,也不再客气,谁客气谁傻。接过印就系在自己裤腰带上,大呼小叫:“副官,副官,陈余三十八师,现在归我张耳指挥了,喏,这是官印。” 
陈余这时刚刚提着裤子从厕所里出来,一身臭气,正好听见张耳大呼小叫,当即气得脸色发白,心想,我他妈的真瞎了眼,怎么认了个这么畜生的大哥,说给他,他还真就“当仁”不让。他妈一个大字不识半个的老流氓,他以为自己是谁,是孔子?但话已经出口,收回不可能,一时之间,悲愤交加,当即系好裤带,跑到院子里,阴阳怪气地说:“老张,咱们两讫了。”说着牵过自己的马:“有谁愿意跟我去打猎玩的,走。” 
有数百名亲信不愿跟着张耳,都纷纷说:“陈大哥,我们跟你走。”一伙人一溜烟走了。张耳就这样失去了友谊,有点失意,但想了想,做流氓不能脸皮太薄,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在利益面前,友谊算个屁,于是也就释然了。 
从此,这对昔日的好兄弟,就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他们原先的友谊是很有名的,全国上下没有人不知道。那时哪个家庭兄弟之间有纷争,长辈们就会拿他们说事:“你们亲兄弟还吵架,你看看人家张耳、陈余,没有血缘关系,却是割头换颈的兄弟。”现在他们绝交的消息传出来,有纷争的兄弟都哈哈大笑:“什么鸡巴张耳、陈余,一对流氓,还割头换颈呢,都他妈是骗子。” 
有人可能会想,如果陈余在关键时刻不拉那泡屎,张耳只怕也不好意思接受他的印信。就像反右的时候,如果有人不上那趟厕所,右派的帽子就轮不上他戴,他的人生将会两样。我觉得这么想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我们要给这个故事取个《读者》似的标题,就可以这么写:一泡屎改变的人生。 
现在继续说项羽。 
王离被全歼,章邯驻军巨鹿南的棘原,项羽驻军漳河南,隔着漳水,双方进入相持阶段。章邯屡次撤退,秦军士气低落,本来日子就过得很艰难了,这时二世又派了人来责备章邯:“怎么回事?我派你出关是剿匪的,还是让匪剿的?” 
章邯很惊恐,对自己的长史(首席秘书)司马欣说:“你帮我去向老大解释一下,不是我无能,而是匪军太狡猾了。” 
司马欣于是星夜入关,赶赴咸阳,请求面见二世。但二世早就决定保持神秘状态,不见任何人,一切事情都由赵高处理。赵高除掉了李斯,官为丞相,现在更牛逼了。之前他找来一头鹿,拉到二世面前,问:“陛下,您看这匹马怎么样?剽悍吧?” 
二世揉了揉眼睛:“不会吧,丞相,这是鹿啊。” 
赵高说:“我看是陛下眼睛花了,我怎么可能指鹿为马呢,那也无耻得没边了。不信我们打赌,问问旁边的人。” 
二世一向有顽童性格,觉得很好玩,兴高采烈地召集大臣来问。我们知道,他已经多年不见大臣了,这回听见紧急宣召,大臣们都以为出了了不得的大事,有的还很高兴,皇帝终于肯听朝了。结果等他们气喘吁吁赶到大殿,看见大殿上竟然站着一头梅花鹿,二世兴奋得喘不过气地问他们:“丞相说,这是一匹马,朕觉得其实是一头鹿,你们说呢?” 
大臣们当即傻了眼,原来是为了这么一件事召他们来。大臣们面面相觑,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 
从这条记载来看,“左右或默”排在前面,可能当时保持沉默的还是占主要部分,而说马和鹿的都是少部分。这说明秦朝的大臣还保留了相当的良知,这也正常,人不可能无耻到那地步。不过,这同时秦朝还没有发明站队政策,大臣还可以保持沉默权。反右和文革的时候,就没有这么好了。那时每个人都要表明立场,非友即敌,你死我活。 
那些说马的,是良知更饱满的人,按理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但是赵高暗中一一查访,把他们都诬陷以罪名,一一除掉,从此大家都知道,秦朝的老大其实是赵高,再也没人敢违逆赵高的意志了。 
此刻得知司马欣求见,赵高吩咐让他在司马门(皇宫信访办传达室)等候,一连等了三天。说实话,我现在仍不明白赵高为什么要这么做。司马欣可不是什么上访专业户,不是为了自己的权益遭受侵犯来上访的,人家是为了军事,为了维护这个邪恶政权来找你的,你怎么能够不见呢?现在你是这个政权的总理,保卫这个政权就是保护你啊。总之这么一拖,司马欣害怕了,连夜从小路逃回章邯军中。赵高听说后,派人追杀司马欣,当然没追到。他为什么要追杀司马欣,我也不理解。 
司马欣对章邯说:“没用了,如果我们战胜,赵高嫉妒我们的功劳,必被他害死;如果不能战胜,那当然也死定了。将军,你说怎么办?” 
章邯长叹一声:“难道我真的只有投降一途吗?”说着扔给司马欣一封信,“这是陈余给我的劝降信。” 
看来陈余虽然和自己的朋友在山中打猎,倒也没走远,没忘记灭秦的使命。在起义军中,陈余大概是最有文化的流氓头子,这封信他写得很有文采,但是我们老百姓注重通俗,所以我还是翻译一下: 
章邯我哥你好: 
我本来也不认识你,别来无恙这种客气话咱就不说了,开门见山罢。 
我知道你打仗厉害,功劳大。可是在秦国历史上,这样的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白起为秦将,南征楚国,拔郢都;北击赵,坑杀赵括,为秦国立下了无数汗马功劳,最后得到的报答是赐死;蒙恬北击匈奴,开拓边境数千里,竟处死于阳周。为什么呢?功劳太大,秦国没法封他们,只能找借口杀掉。现在将军为秦将三年之久了,功劳不小,但最近却不怎么顺利,损兵折将有数十万,起义军反而越来越多,你能够塞责吗?赵高以谄谀取信二世,如今形势越发危急,只怕二世也会醒悟,诛杀赵高。赵高不想死,就要把过错全部推到将军头上,让将军当替罪羊。将军在外日久,和咸阳不相通,肯定也有很多嫌隙,有功会死,无功也会死。秦朝已经病入膏肓,再也挺不下去了,连白痴都知道。将军何必为它殉葬呢?不如起义,和诸侯合纵攻秦,将来裂土南面称孤,岂不美哉?何必受赵高的鸟气,自己死了不算,还连累妻子一起被杀呢?希望将军仔细思量。顺便送上我刚打的几只松鼠,放过血,肉不酸,请将军尝尝鲜,好吃再送。 
渔猎山人 陈余亲笔 
显然,这封书信有点强词夺理,白起、蒙恬被杀,显然不是秦舍不得封赏的问题,而是权力斗争问题,是政治问题。秦朝这么大,有这么多纳税人,生产的财富还满足不了这些老兵吗?不过在信的后面,道理讲得还是不错的。所以章邯看了书信,颇为踌躇,于是派遣手下的一个候(相当于团长)叫始成的,出使项羽营寨,想和项羽订约。项羽这家伙是个急性子,一边谈判,一边指使蒲将军率军在三户津渡漳水,进攻章邯。章邯连战连败,继续撤退。项羽又亲自率兵追击,在邺县西南的一条小河汙水边大破章邯。在这凌厉的军事压力下,章邯绝望了,紧急派人约见项羽,要求有条件投降。项羽召集军吏,说:“他杀了我叔叔,本来想彻底灭了他,但这家伙还挺会打仗,真要逼急了,打起来挺费劲。主要是我们现在粮草少,不如和他签约算了。” 
军吏都表示赞同。于是项羽和章邯在洹水南面的殷墟(商朝最后的国都,近代发现甲骨文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安阳市签订了协议。章邯很激动,自己冒着风霜酷暑,在外苦战了三年,本想封侯拜相,留名青史,没想到最终一事无成,反而要投降自己所剿的匪,真是白白浪费了生命。其实章邯也想不开,他这三年不能算白过,至少让天下人都知道,他章邯能打。如果不能打,凭什么项羽让你有条件投降?何况你还杀了人家叔叔。项羽可是爱才的,没有才,在他眼里就狗屁不是。 
签约过程中,章邯痛哭流涕,痛陈革命家史,说赵高是如何如何的畜生。那也免不了,他的家眷肯定在咸阳当人质呢,这边一投降,那边家眷一个都活不下。想到自己年纪这么大了,虽然不缺女人,搞女人也还有兴趣,但要搞出孩子,又等到孩子长大,重新组成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该有多么难啊!况且老婆能换,孩子能造,父母却是无法假借的。他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让项羽这个屠夫也有些恻然,心想:这老家伙才华横溢,但是遇人不淑,确实挺可怜的。于是把对方杀死自己叔叔的家仇全抛到脑后,当初拍板:“老章,求求你,别哭了,我封你做雍王好不好。” 
项羽这家伙也怪,你跟他不熟,他杀你毫不眨眼;你跟他熟了,又肯服他,他就会对你惺惺相惜。对章邯是这样,对刘邦也是这样。所以我们看到史书上说,项羽见普通士兵受伤,都会流涕亲自为之裹伤,但是屠杀百姓,坑杀降卒却毫不迟疑。这不是人格分裂,而是天性。世上人都是念旧的,所以饥荒也要易子而食,虽然明知道结果一样。养了狗自己舍不得杀,看见牛哭泣就要求换一头宰。孟子说,这是仁的本源。谁知道是不是。 
不过项羽把章邯封为雍王,这一招挺恶毒的。因为楚怀王约定说过,谁先入关中,谁做王。现在刘邦正日夜率兵往关中赶,成败未可知,他就先把章邯封在关中了,那刘邦还打个什么劲? 
所以,矛盾必然在项羽和刘邦两人之间爆发。也因此,本书的重头人物,赫赫有名的特大号流氓刘邦终于要正式闪亮登场了。



第31章 刘邦的成长史(上)

刘邦这个人在前面已经出现过多次,但因为还在成长期,我都是一笔带过。一般来说,我有些势利,对处于成长期的人,我是舍不得花力气去敲键盘的。只有他养肥了,长大了,成名了,才会得到我的重视,我才有兴趣把他的祖宗十八代都追溯一番。 
可惜刘邦出身一般,根本找不到他的祖宗十八代,只能从他自己说起了。 
刘邦在家里排行老三,从小不事产业是出了名的。他爹刘太公和两个哥哥却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因为勤劳,很挣下了一份家当。刘太公还因此娶了一房小老婆,农闲时候,就在街上看看斗鸡走狗打发时光,小日子过得挺美。但刘太公最痛苦的,就是有刘邦这么个流氓儿子,他经常骂刘邦没出息,不能像两个哥哥尤其是二哥一样勤劳,如果借用一下当今网络语言,刘太公应该会这么骂:“生下你这么一个败家子,老子真恨当初没把你射墙上。”刘邦脸皮厚,毫不在意,可能会这么回:“谁叫您老人家当初没憋住,硬射入我老妈子宫里了呢。”话很有些粗,但刘邦是个流氓,从来把生殖器挂在嘴边的,没什么话说不出口。老爹的咒骂他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有人会问,那刘邦就不会记恨老爸?当然会,后来他当上皇帝后,到处跟人说,他不是老爹射出来的,他生理上的父亲其实是一条蛟龙,他是龙的传人,就这样野蛮地剥夺了老爸的功劳。当然,平心而论,我们也不能完全视之为他对父亲的一贯怨恨,也可能是当了皇帝不得不然。你想想,一个泥腿子竟然当了皇帝,多让人嫉妒啊,所以必须神化自己的出身,才能让愚蠢的百姓们心服口服。这也不是他的自创,三代帝王都是这么粉饰自己的。总之那时的刘邦照旧整天在外和狐朋狗友厮混,是当时丰沛一带有名的赤膊泼皮,无人敢惹。 
在他三十三岁那年,发生了一件大事,他的祖国楚国灭亡了。我们不要以为刘邦这回该懂事了,怀着对祖国的浓厚感情成立了一支抗秦游击队,躲进深山老林里坚持打秦国鬼子,根本不可能。流氓要能爱国,那好比公羊产羔,反而秦国人的到来让刘邦如鱼得水。我们知道秦国的国策是由商鞅定下的,商鞅最喜欢的一招,就是擢拔地痞流氓为官吏,帮助政府管理良民。他认为用奸民管理良民,效果出奇的好。这也确实,人都害怕暴力,暴力斗争一抓就灵。加上刘邦混黑社会的时候,早就在县衙结识了一帮小吏,比如萧何、曹参、任敖等,在他们的举荐下,刘邦顺利地当上了沛县泗水街街道派出所所长,这就更加威风了。原先在街上晃着膀子走路,别人害怕他,酒店饭馆任他白吃白喝,毕竟只是害怕;现在披上了警服,还是所长,那就进化到敬畏了。我们南昌人一向把公检法的公务员称之为“国家罗汉”,所谓罗汉,就是南昌人对流氓的称呼。“国家罗汉”,也就是合法的由国家机器保护的流氓,这样的流氓谁敢惹?惹了他就算攻击政府,甚至是反华。原先混黑社会,名誉不会大好,还得提防政府严打,现在他本身就代表政府,既光彩,又无所顾忌。原先混黑社会的时候,没有那家愿把漂亮女儿正经嫁给他,怕他有朝一日被人砍得仆街,导致自己的女儿青春守寡;丑的穷的他又看不上,我估计他心里也一直窝火,眼看张耳、陈余两人都成了富翁的乘龙快婿,凭什么自己就要屈就。抱着这种心理,所以一直到四十多岁,他都是单身。 
有人也许会说:“老天,他不会还是处男罢,真冤啊,坚挺的青春就这么白白消耗掉了,做老大又怎么样?”我说,这你就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了,混到四十岁的男人还是处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