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闺中记-第2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注定是一场不可善了的生死之战。
    是夜,奉命而来的皇城禁军们,无法想象自己将要面对一场何等令人惊心骇异的绝世之争。
    原本他们只听闻太子遭逢不测,继而又有皇帝遇刺的消息传来,还当时有刺客混入宫中。
    谁知道……他们将要面对的,却是那位原本高高在上,人人敬仰的皇太孙殿下。
    众禁军围聚在寝殿之外,肃然屏息,人人战栗。
    风吼雷震,电光之中,蓦地见一道人影宛若利箭一般倒飞出来。
    厉统领虽然负伤,却毕竟是金吾卫首领,不敢退缩,因此只带伤在外统领诸军。
    他目光一动,叫道:“四爷!”
    白樘人在空中,挥手一拂,及时按住殿门口玉石栏杆上的圆柱顶,只听得“咔啦”一声,手底下坚硬的柱石顿时碎裂。
    白樘方才落地,却仍是被那股气劲所带,往后滑了一步,脚下堪堪站定。
    厉铭才要抢过来扶住他,便听到禁军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一声类似惊呼般的响动。
    厉统领忙回头,果然见到有一道人影,慢慢地从寝殿内走了出来。
    他手中仍是握着那柄腰刀,刀锋斜垂,指着地面。
    赵黼走出寝殿,站在门口。
    背后的烛光映出来,将他的影子投在前方地面上,长长地暗影,宛若魔障。
    赵黼原本微微垂首,出门站定,便慢慢地抬起头来。
    因背对着殿内,只凭着廊下的灯笼映照,也不知是灯笼的光所致,还是电光太过狂嚣,竟见双眸也泛着血红色似的,冷绝无情地瞥着面前众人。
    霹雷闪电中,众禁军见是这般骇人情势,几乎站立不稳。
    白樘深吸了一口气,往前一步。
    厉统领见他脸色如雪,心中又惊又惧,不由拉住他,回头喝道:“把赵黼拿下!”
    禁军们听了这般命令,无奈之下,只得壮胆上前。
    赵黼嗤嗤冷笑,电闪之中,刀光却似带赤的电光,只听得惨叫声不绝于耳,瞬间便有四五个禁军血溅当场,或重伤或毙命!
    厉铭魂飞魄散,却又有些惊怒,刚想上前挣命,却被白樘一拦道:“不要枉送性命。叫人退下。”
    厉铭伤怒交加,却也知道无法匹敌,只得从命,命众军后退。
    眼见白樘欲迎上,厉统领忍痛道:“四爷……”
    先前殿内那一场交锋,他的佩刀早不知落到哪里去了,先前仓促中又取了一把来顶用,此刻便双手奉上,道:“用兵器吧。”
    白樘止步,默然看了赵黼一会儿,缓缓抬手,将那柄刀握在手中。
    这会儿,因无禁军再敢上前,赵黼将刀举起,指着白樘,冷冷道:“你闪开,让那老匹夫出来。”
    白樘只是摇了摇头。
    不必多言,赵黼已知道他必不肯退,当即挑唇一笑。
    轰然一声,是至大的一声雷动,在紫禁城的殿顶上炸响。
    就仿佛整座皇城都在惊惧战栗,而此刻在场的禁军们,却恍若未闻。
    只是眼睁睁看着面前那两个殊死决斗的人影。
    玄衣跟银白的影子,宛若两团云雾之气,飘拂不定,但偏偏每一刻,都是生死关头。
    刷拉拉……是那蓄谋了大半夜的急雨,终于酣畅淋漓地从天而降。
    有许多禁军都淋在雨中,然而却没有人去在乎。
    所有人,都只呆呆地盯着眼前这场旷世难见的高手过招。
    那玄衣的影子一刀劈出,从檐外扫进来的急雨在瞬间被劈成两段,晶莹的雨点急飞出去,却仿佛暗器般凌厉。
    对面白樘举刀一挡,雨点打在刀刃之上,只听得“叮叮”地声响,就仿佛是被铁石之物击中一般。
    将雨点挡住,刀刃顺势往前推去,对面赵黼双眸紧紧盯着,竟也不退而进!
    瞬间,两把刀陡然交撞在一起!
    那一声尖锐刺耳的响动,让靠得略近的一些禁军忍不住惊跳起来,有人举手捂住耳朵,无法承受,痛呼出声。
    而随着这一声似能裂心的锐响,赵黼整个倒退出去,竟从檐下直直地撞入雨中。
    漫天的急雨兜头盖脸地打落,赵黼挥手,腰刀往下一插,刀尖儿于地上划过,嗤啦啦……水花分开两片,其中竟仿佛还夹杂着金石交加迸溅出的火花。
    赵黼竭力撑着,身子晃动,几乎跌倒,却单膝一支,手拄着刀,半跪在地上。
    大雨倾盆,将刀锋上的血极快地冲刷干净,也把人从头到脚,淋的湿透。
    他的头发有些散乱,雨点顺着鬓边纷纷而落,他脸上赵庄留下的血手印也慢慢地被冲了去。
    雨水夹杂着血腥气,几乎让他窒息。
    然对面儿,白樘也同样不好过,方才拼命硬碰硬的一击,胸口巨震,血气翻涌,猛冲向喉头。
    虽拼命死死地压住,那股激烈翻涌的紊乱气息,却仍是激的他眼前阵阵昏黑。
    竭力自制,极快调息了片刻,白樘道:“殿下!停手吧,趁着一切还可挽回!”
    底下,赵黼仍是半跪的姿势,微微垂首,有些摇摇欲坠。
    他先前在天牢困了几日,又且心神激变,只凭着一股伤怒之气才撑到此,这会儿已有些油尽灯枯了。
    冰冷的雨打在脸上身上,原本迷乱的神智有片刻的清醒,但正是因为这份清醒,赵黼心中所想起的,却是昔日府中跟父母相处的种种。
    以及……势不可免而来的,是先前赵庄口中吐血,临死叮嘱,是太子妃横在榻上,默然无声……
    双眼被雨水浸没,一团模糊。
    赵黼仰头,望天长啸。
    痛不可挡。刀在地上一拄,腰刀宛若张开的弓一样,弯出一个几乎要折断的弧形,赵黼借力,蓦地又站起身来。
    发红地眼睛盯着白樘,忽地一笑,齿缝中却透着血迹。
    雨越发大了,仿佛天河倒倾,把所有人都浇的东倒西歪,站不住脚,又像是要将天地湮灭,不复存在。
    仿佛末日已到。
    便在此时,风雨中忽听有人大声叫道:“失火了!护驾,来人护驾!”
    厉统领惊而回头,不知如何。白樘目光闪烁,即刻吩咐道:“只怕有人会趁虚而入,快去护驾!这里有我。”
    厉铭却也正担心,当即一挥手,禁军们随着他,贴地乌云般而去。
    刹那间,只有雨声伴随对峙的两人。
    白樘望着明明强弩之末却依旧倔强而立的青年,耳畔却又响起那个人的话,道:于国于民,尚书就抗旨一回!
    纵然风狂雨骤,竟也无法压下。
    
    第473章
    
    赵黼仿佛做了一个梦。
    ——是在云州的时候,那一场跟花启宗的生死交战,他伤势过重,九死一生,人在黄泉路上无主游荡。
    忽地见太子赵庄跟太子妃两人,携手而立,含笑盈盈地望着他。
    赵黼一喜,不顾身子倦怠,跌跌撞撞跑到跟前儿,含泪叫道:“父王,母妃!”
    心中悲喜交加,赵黼有些着急,又无端委屈,道:“我方才做了个噩梦……”
    赵庄笑了笑,举手摸在他的头上:“多大的人了,怎么还做什么噩梦?”
    赵黼不由闭上眼睛,享受此刻父王的抚慰。
    却也听太子妃笑道:“殿下,你瞧黼儿,人人都说他顶天立地无所不能似的,可在咱们跟前,却还像是小孩子一般呢。”
    赵黼眼睛有些湿润,拉住两人道:“黼儿在父王母妃跟前儿,自然永远都是小孩子。”
    太子妃掩口笑道:“这张油嘴,多早晚儿也改不了!”
    赵庄也笑道:“在外头就是个煞神似的,在爹娘跟前儿,也只是个开心果。”
    赵黼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想到自己方才那一梦,虽然兀自心有余悸,但到底是梦而已,便松了口气:“你们都没事,太好了。”
    他伸手将两人一并抱紧,道:“我会永远都跟父王母妃在一块儿!”
    只听太子妃笑道:“浑小子,又跟母妃说些好听的。你不跟父王母妃一块儿,又要去哪儿呢?”
    赵黼道:“黼儿哪里也不去!只要跟着父王母妃一块儿就好。”
    赵庄忽然说道:“黼儿,你难道忘了父王的话了?”
    赵黼一愣,继而道:“我并没有忘。”他生恐赵庄责怪自己,便抬头看向赵庄:“父王的话,黼儿一直都记着。”
    赵庄点了点头,举手抚过他的脸颊,道:“这就好,黼儿从来都不会让父王失望的。所以现在,黼儿不能走……黼儿要好好地……”
    赵黼忽然害怕起来:“父王!你、你说什么?”
    赵庄眼中透出不舍之意,却微笑道:“黼儿别怕,父王跟母妃会一直都在,不管黼儿去哪里,父王母妃都会陪着黼儿……”
    赵黼死死地抓着两人:“不,父王……”
    手探出去,却握了一个空。
    或许并不是空,而是漫天无边的雨水,从指尖滑落,就如同漫天无边的恐惧,伴随黑暗降落,将他笼罩在其中,无法逃脱。
    哗啦啦……雨声涌了上来,慢慢地从模糊转而清晰。
    赵黼觉着头上湿湿凉凉地,周身冷极。
    他试图睁开双眼,可是身子却如一根轻羽一般,浑然无力。
    这湿淋淋冰冷的秋雨,慢慢地把他的神智也唤了回来。
    赵黼低吼了声,试图挣扎。
    身子却陡然被人抱住,那人力气不大,可是却拼命全力地拥着他。
    恍惚中,赵黼只当是敌人,才要反击,却忽地嗅到一股极为熟悉的味道。
    那身子向他贴近,而他的脸颊不知靠在哪里,有些微暖。
    馨香恬静的气息渐渐包围过来,将他原先那股发自心底骨子里的寒凉给缓缓地驱散了。
    脑中复又昏昏沉沉起来,竟不知身边的是何人,因何会这般温柔似地抱着自己,但却本能地甚是依赖,极不想她离开。
    只是手脚却毫无力气,竟不能动一动,无法反抱住她。
    不知过了多久,赵黼听见有人在耳畔喃喃地唤了数声,竟说道:“六哥,你撑着些儿。”
    赵黼无法回答,那人又道:“我知道你心里难受,对不住,我竟没能帮得上……”她似乎低低呜咽了两声,话语模糊。
    赵黼心头茫然,然而听得她这般哭泣,却本能地觉着心里也随着难过起来,竟想安抚她,叫她不要伤心。
    幸而她并没有真的就哭起来,只过了片刻,才又说道:“我也不知道这样做,到底对不对……也许、也许是十恶不赦,也许会祸国殃民……但是、但是我也顾不得了……只要你能好好的……六哥……”
    她哽咽着,有什么东西一滴滴地打落在脸上。
    赵黼起初以为是雨水,然而却又并不似雨水那样冰冷。
    他想问她为什么哭,说的话又是什么意思,却偏偏无法张口,更加不能睁开眼睛看一眼。
    那“雨水”落了片刻,却又停住,她道:“或许,你甚至听不到我这番话,但是我只要你知道,纵然天涯海角,我……的心,是在六哥身上……”
    赵黼听了这句话,不知为什么,心头熨帖之极,又觉着唇上温温热热,似乎有什么贴了过来,细细柔柔地……
    又过了片刻,耳畔略觉着痒痒,那个声音钻入耳中,低低道:“那天在太平河畔你问我,心里有没有你……我当时并未回答,可是……如今只要你记着,云鬟……心里是有赵黼的,是有你的。现在、以后……都不会忘……”
    心忽然莫名地疼了起来,赵黼闷哼了声,觉着自己仿佛被困在无形的茧中。
    他想醒来,想看看身边的人,想让她不要哭,更想……
    却在这个时候,便听得有人冷冷地说道:“你既然并非对他无情,为什么竟不肯跟我一块儿回大辽?”
    赵黼心头一震,眼皮底下,眼珠微微转动。
    那茧上似有一点白光,他正欲竭力挣扎醒来,身上某处穴道忽地被人一点。
    毫无预兆地,神智复又昏昏沉沉,赵黼耳畔最后所听见的,仿佛是谁人的一声略凄厉的惊呼。
    雨急溪涨,云迷树低,檐外铃动,夜鸟恣啼。
    薛君生从后跃起,将云鬟抱住,两个人滚落地上,又顺着斜坡一路往下。
    因夜雨如泼,草滑泥乱,下滑之势竟无法刹住,薛君生只顾死死地抱着人,生怕一个不留神,便丢了不见,甚至连分开手抓住草石等缓一缓都不成。
    此刻,头顶路上,那马车滚滚,于雷声闪电之中,风驰电掣般早就去的无影无踪了。
    已经是后半夜,雨并没有稍微停住的势头,又如放肆的手,推着两人下滑。
    底下的长河滔滔,在雨水中发出咆哮之声。
    薛君生陡然发现,胆战心惊,当下顾不得,拼尽所有气力搂住云鬟,一边儿举手去身下乱抓。
    饶是如此,却已经晚了,身不由己地坠落,双双滚入水中!
    冰凉的河水在刹那间将两人吞没。
    而在坠入河中的最后一刻,君生所能做的,便是用尽全身最后的力气,将身边的人死死抱紧。
    似坠入无边深渊、濒死似的,君生心道:“怎么会……如此?”
    先前君生自谢府而出,因发觉异样,心中甚是不踏实。
    回到府中,略微沉吟,便叫取了斗笠蓑衣。
    也不带随从,君生自骑了一匹马儿,悄然地又往谢府回来。
    果然,远远地便发现原先守在谢府门口的那些侍卫,竟都没了踪影。
    君生吃了一惊,来至门口,翻身下马看时,却见有几人死在门边上!
    他顾不得,才要敲门,手一碰门扇,门却自开了,原来竟没关。
    君生径直奔入内宅,先去书房内探了一眼,却并不见云鬟的踪迹。
    复去卧房,正晓晴在原地来回踱步,见他陡然闯入,惊道:“薛先生,您怎么来了?”
    薛君生道:“她呢?”
    晓晴睁圆双眼道:“不是在书房么?我先前过去,还不叫我打扰。让我自睡呢,我……”她还没说完,便仿佛察觉了不妥:“怎么了?”
    君生定睛看了她片刻,却又镇定下来,便道:“没、你不必担心,先前她跟我说,有一件事儿待办,大约是出去了。我也大概猜到她去了哪里,这就去。”
    晓晴心怦然乱跳,忙一把拉住:“我怎么不知?”
    君生安抚道:“是紧急的事儿,你放心。我随着去看看就是了。”
    晓晴满心不安,但是又不敢阻止君生,只急急地说:“先前皇太孙殿下出了事,我看我们主子无事人似的,可却如何瞒得过我的眼,明明她也心慌的不成,先前看书,那书还是倒着的呢,不管她去做什么,先生,求你多护着她。”
    薛君生一笑:“放心。”把这丫头的手一按,君生转身之时,面上的笑却陡然尽无。
    君生本就是个七窍玲珑的人,原本不知云鬟的下落,可是,从她跟自己索要的那件东西……到今夜所发生的那件事,君生即刻便猜到了。
    但是却有些难以置信,毕竟,那是一件儿杀头的事。
    本来窃那东西给她,就知道是担着杀头般的罪。
    可是,却万万想不到,竟真的这么快便要面对、如此残酷的局面。
    君生出了谢府之后,雨越发大了,街头之上,几无人迹,连巡城的士兵都少了。
    驻马停了片刻,终于下定决心一般,君生打马,竟往皇城的方向而去。
    然而,马儿才上玄武大道,就见到一辆马车,飞也似地从眼前路上疾驰而过,绝路奔逃一般。
    君生怔了怔,心陡然也跳乱,不及多想,急追上去。
    马车竟直奔城门,不多时来至近前,这会儿因入夜,城门早就关了,守城士兵见有人靠近,纷纷亮兵器拦住。
    车内的人跳出来,将手中的令牌举起,——却是御赐静王爷的手令。
    虽有王爷敕令,毕竟车马出城,非同小可,士兵们一时不敢放行,便又去请示,又要细查车中的究竟是何人。
    正此刻,忽地又有数匹马儿从巷落中冲了出来,竟一言不发,便行狙杀!
    守城兵毫无防备,措手不及,奔袭而来的那些神秘人中,又有数道人影上前,便抢着去开那城门。
    渐渐地,城门口聚集的人越来越多,有城上闻讯本来的将士,也有城内涌出来的杀手,双方交手,现场纷乱一片,雨水伴着血花四散!
    喊杀声不绝于耳,城门终于被打开了,在刀光剑影中,马车径直冲着城门处,一冲而出。
    薛君生本驻马在旁相看,便也一挥马鞭,从双方人马中也随着直冲出去!
    其实君生也不知自己为何要这般做,大约是一种直觉,让他觉着、他想要追随的,便在这车内。
    尤其是看见那人先前亮了静王的令牌——他如何会不认得?那是他答应了云鬟的请求,亲自去静王府“偷”了来的。
    因此竟不顾一切,紧紧地追了出城!
    很快地事实证明,他的这般直觉,是准之又准的。
    冰凉的河水毫无预兆地将他淹没,幸而君生是在江南长大,也颇有些水性。
    只不过怀中还抱着一个人,且又要忙着护住她,这便为难的很了。
    何况原本缓和的河水,因雨水之故暴涨,就算好端端地一个人,要打起十万分精神才能安然无事。
    只能竭力屏息,几度浮沉,君生紧紧地抱着云鬟,起初尚且往岸边试着挣了挣,但一来抵不过那奔腾的河流,二来浑身的力气也消失的更快,几乎连人都抱不住了。
    当即放弃挣扎,只是随波逐流,心中却是一团绝望。
    他似预感到会殒身在这河里……其实倘若他松手,凭着他之能,也还可以回到岸上,但是,心中竟生出一股决然,就算是死,也要跟她在一起。
    一念生,那股绝望之意陡然消散,心头竟欢喜起来。
    生不能得偿所愿,或许死得成全,倒也不失为一件幸事。
    正在此刻,怀中的人忽地动了一动。
    黑暗之中,君生不由睁大双眸,却因雨狂风乱,河水咆哮,自然无法看清。
    云鬟果然是动了。
    冰凉的河水让她清醒过来,甚至将身上的痛都暂时忘了。
    两个人在水中,随着流水往下,一边儿尽量地稳住身形,如此不知漂浮了多久,终于在河水拐弯处,去势终于被堆积在拐弯的树枝挡住了。
    君生一手握着云鬟,一边儿抓着树枝,往岸边艰难靠了过去。
    因夜雨未停,且又天黑,竟不知被河水带来何处。
    云鬟只来得及同他一块儿挣着上岸,便再也无法支撑,早又晕厥过去。
    君生抱紧她,原地喘息片刻,试了试鼻息,又将自己的衣裳撕开,摸索着将她身上暂且裹住。
    他勉强辨了辨周遭方向,便将人抱起,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而去。
    大雨如注,似乎有意欺负人一般。
    君生不敢怠慢,任凭心跳如擂眼冒金星,却仍是咬牙挺着,如此又走了半个多时辰,雨方才慢慢停了。
    天色渐渐地露出了些许鱼肚白,似是黎明将至。
    君生左右又看,却见周遭草木葱茏,竟不像是个有人家的模样。
    他心头一凉,忙低头又看怀中人,却见云鬟紧闭双眸,脸色如雪。
    因此刻天光乍现,他也能看得清楚,于她的胸前,一团醒目的血花绽放。随着湿透了的衣裳往周遭殷染开来,看着触目惊心。
    君生的腿竟一软,忙又跪地,抬手试了试云鬟的鼻息,待察觉还有一线微弱之时,他心头微微一松,却忍不住鼻酸眼涩。
    忙又将人抱住,往前仍去。
    如此将到天全然放明,君生终于看见有一线炊烟,袅袅在林间升起,刹那,就仿佛看见生机般,也不顾身疲力竭,君生踉跄加快步子,赶往那处。
    这林中原来是一户农家,两口儿都有些上了年纪,便在此地开垦田地,种菜为生。
    因昨夜雨大,一早起来查看菜地,不料却见一个眉目清秀的年青人,抱着个血淋淋的“少年”走来,吓了一跳。
    幸两口皆是淳朴心善的农人,忙帮着君生进内。
    君生已经力尽,伏在云鬟身边儿,气喘吁吁道:“我这位……她受了伤,敢问附近可有大夫?”
    老儿道:“距离此处最近的一位大夫,也在十里开外,一时竟来不得。这位小哥儿是怎么伤着的?”
    君生不顾别的,只道:“烦请帮忙。”浑身上下并无长物,只手上戴着的一个玉戒竟不曾随水丢了,君生忙取下道:“好歹救命。”
    当即两口分头行事,妇人去取了些旧衣给君生两个替换,那老儿则去请了大夫前来。
    虽是个乡野医者,倒也有些手段,见了云鬟的伤,便道:“这是刀伤,又浸了水……”皱着眉,将伤处略微处置,敷了药。
    又开了两副草药叫煎了服用,道:“熬过今夜不死,再叫我来。”
    那两口不等吩咐,便送大夫,又忙煎药。
    君生在内守着云鬟,见她始终不醒,心头沉重。
    他本想叫人进京报信,可是一想到昨夜所行的事,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侥幸那大夫有些手段,又云鬟还未醒来,便只在此看顾。
    不料将黄昏的时候,这老儿慌里慌张地进门道:“官道上好些公差,走来走去,原来是出了大事。”
    君生心头一跳,那妇人便问:“出了何事?”
    老儿道:“我打听得十里村的人,说是昨夜,不知怎么,太子竟得了急病……殡天了。所以今天满城戒严呢。”说了这句,便红了眼睛道:“太子是个好人,当初多亏了太子跟皇太孙,才跟辽人议和,如何偏偏好人不长命呢?”
    妇人也惊得色变,道:“你这消息可是真的?好端端地,怎会急病?”
    老儿道:“还有呢,因为见太子急病亡故,太子妃忠贞,竟自尽随之而去了。”
    虽然是京内的事,似乎跟他们不相干,然毕竟是储君出事,两个人都甚是沮丧。
    那老妇人惶惶然地,便去菩萨面前儿烧香,碎碎念道:“先前皇太孙殿下被关押的时候,我就求过菩萨保佑,别叫殿下遭罪,没想到现在又是这样,却是怎么说的呢。求菩萨开眼,保佑我们大舜,保佑天下太平。”
    薛君生在旁听着,心头惊跳。
    正忖度中,便听得身旁云鬟低吟了一声。
    君生忙转过头来,见云鬟皱着眉头,低低喃喃,似叫着什么,君生侧耳过来,却听得她悄然唤道:“六哥……”
    这一夜,果然如那大夫所说,云鬟竟高热起来,脸色通红,呼吸时而急促,时而又若有似无。
    君生衣不解带,目不转睛,悬心吊胆地伺候了整夜。
    次日,那老儿又跑出去打听消息,因此处距离京城足有二十里远,老儿又无脚力,回来之时,又是日影偏斜了。
    正云鬟清醒了几分,老妇人熬好了药,君生便喂她一口一口地吃。
    云鬟看了他半晌,眼中有些许疑惑之色,君生道:“你的伤不可大意,先吃了再说话。”
    云鬟只得从命,待一碗药吃罢。君生方道:“我知道你想问我的是什么,然而我倒也要先问你,是谁对你下这样狠手?”
    云鬟垂眸,伤口虽疼,听了君生这句,心头却也同时疼了一疼。
    云鬟哑声道:“这是哪里?如何……如何不回京呢?”
    君生道:“京中的情形,还不知怎么样,你的伤又如此,不便移动。”
    云鬟道:“你又为何会……”
    君生不等她问完,便道:“那夜我离开之时,便觉着有人盯着府中,是以折回。发现不妥后,又想到你叫我拿手令的事,便误打误撞追上了。”
    正说到此,听得外头脚步声响,原来是那老儿回来,正对妇人道:“有些古怪,听说不知怎地,京内的崔侯府被查抄了,连那个先前……很是有名的什么刑部谢大人的府,也被查抄了,听说是什么通敌的罪名……”
    妇人道:“通敌是什么?”
    老儿也不大明白,两人面面相觑。
    内间,薛君生屏住呼吸,却听云鬟道:“该来的、终究要来,先生,你能否送我回去?”
    薛君生道:“这会儿回去,何异于送死?”
    云鬟道:“天可怜见,让我留了这条命,可知正是要填了那里的。”
    君生心头一紧:“你……”
    云鬟道:“方才老伯的话里,并不曾提到畅音阁被牵连,只怕是静王殿下有意照拂。先前听你的话里,大有思念江南之意,你不如趁此机会……”
    君生不等她说完,笑道:“你若回去,我能独自离开么?”
    云鬟道:“你很不用这样。先前贸然托你偷王爷的手令,已经是我的自私之举……只是我实在没别的法子,如今又何必再连累?”
    君生不由握住她的手,秀美的眼底流露些许温和笑意,轻声道:“我跟你从来没有别的相干,如果你真的能连累我,可知我巴不得你多连累我些?”
    这夜黄昏,城门将关之时,便见一辆简陋牛车从城外遥遥而来。
    士兵们不以为意打量着,见那牛车晃晃悠悠,穿过城门。
    因前日之事,城门口守卫森严,其中一名头领见牛车上有数人,不由仔细盯看,谁知看了两眼,忽地震惊,忙跳起来,手按刀柄冲上前喝道:“站住!”
    赶车之人吓了一跳,忙滚落地上。车上其他两人却仍是镇定如初。
    顷刻,其中一人略直起身子,淡定道:“请不必惊讶,我乃薛君生,这位便是刑部前主事谢凤。速去通报罢。”
    那头领惊疑交加,挥手叫人牢牢围住,命人飞马通传。
    不多时,有一人飞马先行赶到,滚鞍落马——却竟是张振。因他官阶高,守城将官们纷纷行礼。
    此刻天色昏暗,张振却一眼认出车上的人,忙上前,张了张口,却又压低了声音凑近道:“你如何回来了?这会儿回来做什么?”
    虽牛车缓慢,毕竟也有些颠簸,不免动了伤处。
    云鬟已忍了半天,正合眸克制,听张振的声音,才睁开眼睛道:“我回来,自是领罪的。”
    张振人在半路得知消息,满心焦急,但此刻众目睽睽,纵然有暗中周旋之心,却已经迟了。
    正不安之时,又听得马蹄声急促,张振回头一看,却见来者竟是刑部的巽风等数人。
    张振叹了声,顺势退后。
    马儿未停,巽风便飞身掠到牛车之前。
    君生扶着,云鬟欲起身,却扯动伤处,疼得闷哼了声,脸色越发不好。
    巽风问也不问,俯身过去,将她轻轻地抱起。
    君生在旁看着,默然下车,眼睁睁看着巽风等带了云鬟离去,竟仿佛天地之间又只剩下了他自己。
    正有些呆怔,便听得车声马响,抬头看时,却是静王府的车驾,有人在内道:“上车。”
    
    第474章
    
    先前那一场连环激变,就算对一生见惯风云变幻、光怪陆离的皇帝赵世来说,也几乎承受不住。
    且那夜被赵黼杀气冲撞,血气激荡下,竟惊厥而倒,直到次日方幽幽醒来。
    这一场,恍若隔世。
    赵世猛地咳嗽出声,心头仍隐隐做疼,耳畔响起许多鼓噪呼唤的声响。
    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