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在十八世纪欧陆 烽霜-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力跟法军抗衡。到时候只怕又是一场二十多万对二十多万的庞大战役。而我个人,我最怕地就是这种斗殴。而且打完之后,如果是我们输的话,法国人就有了返回德意志的时机,只是到了那时候不知道法国人还剩下多少人。同样,我们也差不多。如果我们在斯特拉堡打败了法军,面对那些要塞,我们还是打不进法军腹地,无法进军巴黎、凡尔赛。如果我们先输后胜,这更惨了。到时候又是一个两败俱伤的局面。意大利战区,我前面说过,要是我们在这里被打败我们就不用玩了。
而让我不理解的是,法国人应该在集中兵力,从其他方向抽调兵力主攻南方啊,怎么他们除了北边的尼德兰是采取守势之外,其他在两个地区都是采取进攻的态势呢?
难道他们还以为自己是五年之前的法国吗?
我之所以这么纠结还是因为一件事。法军分兵了。
如果他们还是那么的兵多将广,我并不怀疑他们的战略是可行性。但现在明明南边意大利战区,急需精锐。中部战区明明可以采取守势,可怎么法国人居然还把大孔代亲王往中部战区扔?
大孔代亲王是谁?
没错,这位大亲王的战略大局观是不咋的,但只要你给他一个方向,给他创造一个打会战的机会,他在战役里表现绝对不会让你失望。我去凡尔赛那一趟例外,要不是他们自己人发神经。输的人可就是我了。要是放在三年前,大孔代亲王担任攻打奥地利的统帅,兴许他用一年就能做到旺多姆公爵花了两年才做到的事情。
可现在不是三年前。你看,大孔代亲王一被扔到这里,看看他都做了什么?
明明防守是最好的选择,他居然想要打会战。
将近七万多补充上来的法军新兵。本来是能够被当做消耗品去消耗我们的。却结果被这位老兄弃之不用,反而拉出了旺多姆公爵好不容易保存的精锐。要是旺多姆公爵知道,绝对会被气死。
但我们也不能说人家大孔代亲王傻逼,因为人家那是艺高人胆大,而且卢森堡公爵也帮他善后了。就算是法军输了,有着那七万多的新兵蹲在要塞里面,我们奈何不了他们。
一场在中部的决战在所难免,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北边的尼德兰战区传来一个让我纳闷的消息。
莫里斯的祖父,斯维亚托斯不行了。
一场只有几个人知道的紧急军事会议在亚历山大的营帐里面召开。
“到底怎么回事?”
我被传唤的时候只知道斯维亚托斯不行了。然后剩下的事情都被没提到。
“我们部队在北边进行攻城,斯维亚托斯督军带着护卫上前线去观察地形,然后不知道从哪里打来一颗炮弹炸到了他旁边。”亚历山大非常头痛地说道。
“然后就当场牺牲了?”我怔了怔问道。
“没有。”
亚历山大挥挥手让瓦伦斯上来:“你总结下吧,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炮弹飞来的时候,有护卫把督军扑倒了,当时并没有事,可是不知道怎么的到了晚上,他开始头痛,叫来军医查看了下,脑边出现伤痕,原以为只是皮外伤,只是简单地包扎了一下。然后第二天就忽然发现他神志不清了。”瓦伦斯说完,“现在帝国在北边的军队可以说是没有人在进行统御。”
“发现的人被控制了吗?”我紧张地问道,要是让法国人知道了,并趁此做出应对,天晓得会发生什么悲剧。
君士坦斯说道:“军医和发现情况的护卫以及相应的人员都被控制住了,但我们失去统帅一事迟早会被我们的盟友知道,然后法军也会知晓。”
亚历山大说道:“尼基斯,你去尼德兰吧。”
君士坦斯叫道:“可这里很快就要进行大决战了,亚历山大你去不是更合适吗?”
亚历山大回答道:“只是坐镇在那里,什么都不管,确实我去最合适,但这里没人比他更合适去管理北边的那支军队,然后带领他们进入凡尔赛!”
“进军凡尔赛?”我怔了怔,亚历山大下定决心了?
“法军的凡尔赛防御空虚?”
面对我的这一个问题,亚历山大沉默了,他抬起眼:“不,那位蒂雷纳子爵在前线布置了五万多人,后方大致有三万人,巴黎地区的驻军高达两万五千多人。似乎法国人上次被你威胁过凡尔赛,这一次无论如何都时刻地保证着凡尔赛的安全。”
“那你还叫我去?”
“这只是以防万一,如果我们在中部战场会战失败,你作为我们这里经验最丰富的人,你去下决断,到底是去凡尔赛,还是返回德意志中部去跟法国人再打一场。”
我思考片刻之后,答应了亚历山大。
我之所以这么做的理由是,萨克斯是这场战斗的主导人。很多时候,他比我都有用,而在过去两个月内,萨克斯的表现已经赢得了亚历山大的认可,他已经不用再通过我这个中间去进行在战场上的布局,而是能够通过跟亚历山大的直接对话,去成为影响整个战役的重要角色。没想到,我当时想着让萨克斯成为千金求马典范的安排在这时帮了大忙。既然,萨克斯能够应付得过来,那我就前往北边,总好过呆在这里做传声话筒。
临走前,我除了给菲列特利亚打声招呼还去给萨克斯打了声招呼。
跟萨克斯商量了下如果战败的应对策略。在商量好,如果我方不幸失败,他就立刻率军猛撤,造成全军溃败的假象,让法军过来追击,我就在后方使用骑兵队追击的法军进行突袭,挽回败局。说完了战略,当然要说到目前的局势,然后我不免说了下我对未来德意志的划分,以及然后让萨克斯对菲列特利亚和她手底下的普鲁士多点招呼。至于其他盟军不用留情面。
在这之后,不给其他人打个招呼,便让我那群护卫骑马跟我趁夜一起前往尼德兰。
星夜兼程地赶路让我花了只有两天不到就抵达了尼德兰,然后花了三天的时间,通过尼德兰人的帮助,我跟手底下的人穿越了战区,抵达了最前线。在那里,依靠亚历山大的手谕,我很快地通过那些认识和不认识的阿伯阿叔老头们执掌了这支帝国精华中精华。
当晚,嗅觉灵敏的橘子威廉找上了门来。
不过这个时候,斯维亚托斯无法再进行率兵作战的动荡被压了下去,他哼哼唧唧几句,大肆地抱怨为什么要把我派来这里。估计这位仁兄不想我跟卡尔十二仇人见面,然后分外眼红,再然后就在尼德兰这里打起来。
对此,我倒是不怕卡尔十二,反正斯维亚托斯在尼德兰配合其他两支盟军的几次的行动里也说明,我们这一支联军有着明显的裂痕。但也没见我们喊打喊杀起来不是么。不过橘子威廉送上门,我还是要坑他一把的。在他要求我尽量让着卡尔十二一点之后,我开出了我的条件。
其实也没啥,就是要点钱之类的东西。
只是等到我们三个真正见面的时候,我有点意外了,因为我跟卡尔十二的见面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堪。至少,这位老哥看见我的时候挺平静的,他只是哦了一声就再吭声了。不过想想也是,要是他真有什么结缔,要跟斯维亚托斯掐起来了,哪里还轮得到我。
第101章下面没有了?
“似乎你在尼德兰为尼德兰打仗很乐意?”
“为什么不呢,慷慨的尼德兰友人们担负着我手底下一万七千瑞典军和四千多外国雇佣兵的薪水,还给予我们在关税上的优惠,买卖铜铁能补贴国家的财政,而我还能每天从瑞典本土把新兵拉到这里来历练,这不是很好嘛。”
“布伦瑞克和汉诺威那些公国拿的好处也不少,但比起你来,他们的损失也很多。对了,以后有兴趣跟我商量一下收复芬兰湾以北和巴伦支海以东的土地吗?”
“为什么不是芬兰湾以南?”
“如果你们能够吃得下,我没意见。”
瑞典在哪里,恐怕是个有点常识的人都能在地图上找出来,而芬兰湾不用说其实就是芬兰了,至于巴伦支海,那是瑞典和俄罗斯人的公海。只是巴伦支海这个地方,恐怕是有地图在手,都很难人找到是哪里,因为巴比伦太著名了,谁看到这个字眼都会想到中亚的美索不达米亚高原,而不是冰天雪地的俄罗斯大陆。
今天我们提起这个话题便是想要瓜分俄罗斯,因为俄罗斯的混乱,瑞典人不是没有看到,而俄罗斯又那么大,到目前为止,这非常合适我们找人一起对俄罗斯动刀子,而且把瑞典人拉下船,这不是对普鲁士更安全吗。
只不过眼看着尼德兰人就要成为瑞典人最大金主和金大腿,我觉得我很有必要做些什么。
心底里默默地打算把普鲁士送往尼德兰的粮食提升个三成。我开始对橘子威廉灌输,我那个最近新想出来的,一个德意志的想法。
所谓的一个德意志。就是德意志诸侯们在遭受到了外敌,就目前而言也就是法国人的情况下,由一个最强实力把其他势力联合在一起跟法国进行对抗的设想。奥地利人曾经做过这事,但换来的是法国人的暴打,如今我打算让奥地利人继续做那层遮羞布,但暗地里则由普鲁士顶上去。这套方案里面其中,就得需要尼德兰扮演一个金主、盟友的角色。向普鲁士输送钱财、材料和声援,作为回报,当普鲁士可以向尼德兰人提供军队去保卫这块富饶的地区。这样做的好处是。尼德兰可以通过黄金和普鲁士,控制住瑞典,反过来,也是这样。
橘子威廉对我的想法很感兴趣。
这是当然的。
因为汉诺威和布伦瑞克。尼德兰找来了瑞典人。虽然汉诺威和布伦瑞克因为后面的一系列事件把他们暗暗占领的地盘让了出来,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如今为了避免尾大不掉的趋势,尼德兰必须在再瑞典之外,还有一个钳制住瑞典的势力,普鲁士不论是在国力、还是在规模上都可以跟瑞典人拼拼。
在推销外普鲁士之后,我开始在尼德兰和法兰西边境吸收消化法兰西大大小小要塞堡垒和德意志中部地势情报。争取在等到我要做出决断,做出一个最符合事宜的决定。
才刚过去不过三个星期。斯特拉堡那边就传来了消息,我们跟法国人之间围绕着两座要塞和两座村庄爆发了一场上万人的冲突。结果是我们和法国人各有得失,而伤亡并不是大,因为双方都没有在那个地方动用主力。得到这个消息,再看了一眼地图上,那三座要塞和一个村做的所在地,我有预感,大决战要爆发了。
为了配合这场大决战,我们在尼德兰和法国人的边境地区也展开了行动,十多万人的军队纷纷加快、加大了我们的进攻势头。
一时间,整个边境到处都是炮火连天的声音,随着接连数个城堡要塞的陷落,仿佛法国人在边境织造的大网根本无法困住我们,只要假以时日,我们就能够突破法军的防线,杀进法国境内。
11月中旬,在重启战火之后的三个月后,斯特拉堡方面传来了消息。
我们跟法国人在一个叫做拉斯塔特的地方,也就是斯特拉堡东北方十多公里的地方,卡尔斯鲁厄南方十公里的丘陵地区展开了一场大决战。而在过去的三个月里面,我们一直在围绕这块地区向法军的斯特拉堡推进。
按照消息传递员的说法是,在11月13日这天的早晨,我们的哨兵通过逐渐散开的大雾,看到对面的法国人正排成紧密的队形穿过平原,向他们推进。萨克斯对此早有预料,所以在法军集结的同时,我们也展开了部队的部属。
第一线中央的是3个帝**团,两万人,后方是亚历山大这位皇帝率领主力部队包括第三十三斯巴达军团和第二十七斯巴达军团在内的6个军团,将近四万人,还有普鲁士人也布置在正前方,再在这后方是一万五千骑兵。左翼是奥地利人以及他们的公主…残念,和帝国的3个军团与八千骑兵,右翼的是帝国的5个军团以及相应数量的骑兵。
在这块丘陵地区里有一块狭小的地区,我们的联军人数比法军的军队要多,为了发挥出兵力优势,所以人数最少的左翼,也就是普鲁士人和帝国构成的左翼被布置在这里,中央和宽阔平原地区的则让亚历山大方面的主力和奥地利同盟担当。只不过右翼的奥地利人位置较为凸出,而且地势较高。
当战斗一打响的时候,法军没有对地势重要却由奥地利人把守的左翼展开攻势,而是对右翼中央展开了进攻,对左翼和中央进行了牵制。与此同时,法军在卡尔斯鲁厄的军队,大概数量有一万八千人这样也出来了,双方对中央和右翼之间的地方进行冲击,看样子是要把右翼和中央分隔开来。由于在地势的差别,法军的步兵在进攻时全部被迫冒着枪林弹雨前进,只是,他们的士气非常高昂,勇猛异常地对右翼展开攻势。只是卡尔斯鲁厄的部队死得非常憋屈,由右翼和中央构成的绞杀火线让这些步兵遭到了极大的损失。在步兵开战期间,我们的骑兵在右翼也展开了交战,虽然我们把法军骑兵打退,但法军把火炮推进了右翼前线,在后面的战斗里,这些火炮给予了我们非常大的杀伤,一度动摇我们的右翼前线,而当时右翼地后方正在经受着卡尔斯鲁厄法军的冲击。萨克斯虽然早有预料到法军对右翼进攻,并布置了针对卡尔斯鲁厄部队出现的措施。但没想到,大孔代亲王进展如此迅速。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下令左翼的骑兵冲出高地。左翼的骑兵在开阔的平原将法军士兵杀死了很多,并且击溃,左翼的奥军对溃败的法军展开了追击。兴高采烈的奥地利人带动了我们的部队。然后,他们下了高地…再然后,法军的骑兵发起反冲锋,在平原上以为已经获胜的奥地利人和帝**团措手不及,一万骑兵和超过两万人法军的猛攻之下,法军横扫了我们的左翼走下高地的部队。
那些在平原面对骑兵的部队不可避免地损失惨重,溃败的奥军更是冲撞了我们的阵地,而这时,原来法军在右翼搭起的炮击阵地成了阻击我们右翼骑兵进攻的障碍。战况发展到这一步,事态已经很明显了,法军佯装要夺取我们的右翼,却最后诱惑我们走下高地,然后反攻左翼,试图夺取左翼阵地的优越地势,钳制住我们兵力优势的展开。
幸运的是在高地上,萨克斯布置了帝**团里有一个精锐军团。正是那个军团长的判断,以及手底下那些老兵的沉住气,并不是所有的帝**团都走下高地。当法军对高地上展开猛攻时,我们在那里还有两个军团,以及两个步兵团的奥军,正是这不到一万五千人的部队和相应数量的火炮拖延了法军猛攻高地的时间,并让战事走往了另外一个方向。
普鲁士人的军队和第三十三斯巴达军团向左翼移动,右翼的卡尔斯鲁厄法军已经溃散,因为大孔代亲王,他们没有被帝国派出骑兵进行追杀,但普鲁士的骑兵承担了这个职责。帝国的骑兵之所以在这时没有出动是因为帝国不可避免把骑兵集中起来,在右翼的部队对法军的尾部猛攻之时,中央对法军的中央进行骑兵冲锋。
战斗打到这里,显然已经是白热化阶段,然后一场由骑兵决胜的胜负展开了。
对我们而言,只要在正面摧毁了对方的骑兵,然后席卷整个正常,我们就会获得胜利。
对法国人来说,哪怕骑兵全军覆没,但只要打到我们的骑兵损失惨重,不足以对法军的主力进攻方向产生影响,那么胜利便是他们的。
拉斯塔特平原上,一万两千帝国骑兵,其中将近四千是胸甲骑兵,在他们正对面的是七千多法军骑兵,其中有四千是胸甲骑兵。
而双方的指挥官,一个是我老哥,亚历山大,另一个是大孔代亲王。
刀剑与火枪的拼杀持续了到黄昏…
然后,信上没说谁赢了,只是留下短短的一行话。
“法军的统帅,大孔代亲王阵亡…”
看着信上那熟悉的字迹,我一阵禁不住地纠结,菲列特利亚,你怎么能话写到这种程度了忽然就下面没有了呢?
第102章重创敌人,也重创了自己
大孔代亲王挂了…
战役结果如何,我不知道。
亚历山大的生死,我不晓得。
谁现在是指挥官,我更不懂了。
嗯…
面对现在整个大陆的局势,我像是个傻逼一样拿着纸傻傻地呆了几分钟,然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菲列特利亚欠【调】教…
没错,这妞写来这么一篇声色并茂,长篇大论的信笺到底想要说明什么?
大孔代亲王挂了!?
那老小子是很厉害,他挂了,但那又怎么样!
简短,简洁啊啊!
难道她老子没教过她,事关生死存亡的军事信息要简短明了吗!
这样过程详细,进展紧凑的信笺又不是写小说,怎么能够用大孔代亲王阵亡作为结尾,作为悬念?!
幸运的是,送信来的是一个阿萨辛,虽然这家伙知道的情况不多,但好歹,人家口齿清楚,至少不会像菲列特利亚那样,用一个满怀感慨的语气在信笺的结尾写下“大孔代亲王阵亡了…”
“据说大孔代亲王在会战里面阵亡。”
这个我已经知道了。
“法军在大孔代亲王阵亡之后,那位大陛下在军队里的人望非常高。当他的死讯被传出来以后,法兰西人被他们的将军激发出了他们的斗志。听说在战场那里,大量的不怕死的法兰西人以他们的躯体阻挡我们的骑兵冲锋,我们的皇帝陛下、很多将军、将领也在战斗中受伤了。当战斗到了傍晚时分,我们从中间的战场撤退,那里满地都是尸首。不过我们还是保住了左边的阵地,以及突破了右边的敌军防线。”
大孔代亲王的阵亡,亚历山大受伤,战斗到了傍晚,我们先从最胶着的地方撤出,而左翼和右翼都被保住。
从这些情况来看,我们极有可能是给予法国人了重创。但没能达到聚歼法军的目的,而法国人虽然打退了我们的进攻却没能达成他们的战略,也就是说我们双方都没达成各自的战略目标就结束了这场会战。
想到这点。我隐约间明白了为什么会是菲列特利亚写信的缘故,不过这样一来,我也就放心不少了,亚历山大这家伙肯定没死。其他人也是。要不然,菲列特利亚肯定会在信上提到这点,而不是用大孔代亲王阵亡来结尾。只是这样一来,我要面对的局势就变成了,法军主力重伤,而我们却因为法军的小宇宙爆发,导致我们这边伤亡也挺大的。这个的结果就是,法军能够龟缩在要塞里面。我们却因为巨大的伤亡再进行攻城的话使得士气遭到挫败,至于法国人那边。他们因为死了军神级的人物,搞得他们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士气高涨,个个恨不得要干掉我们罗马人。
唉,这种死掉关键人物的情节最讨厌了。
想想看历史上的亚历山大和古斯塔夫…
那位牛逼哄哄的亚历山大一死,手底下的将领们全部像是挣脱困笼的小鸟,在偌大的亚历山大帝国分裂成几个势力,双方欢快地在原来统一的国土上进行着继承者之战,僵硬地使用着亚历山大发明的马其顿方阵,最后活脱脱地让罗马坐大,然后反过来让罗马人车翻希腊人,使得在亚历山大时代还在山旮旯里玩泥巴和搞绑架的罗马人彻底成了旧西方文明的主人。
至于那位大名鼎鼎的北方雄狮古斯塔夫,他在吕岑战役里的坠落,虽然让瑞典人爆发出小宇宙和第六感,最终打败了天主教联军,但瑞典人可以说是赢得了战场却输掉了在整个战争里的地位。对自己人而言,他们在鏖战最白热化的阶段丧失了他们的领袖,将领们不可避免地分裂,对盟友而言,他们失去了一位强有力的将军和领导人,于是新教势力开始分裂,对敌人而言,虽然瑞典人打赢了,但显然整支军队已经陷入了没有首脑的状态,后面瑞典军在各面战场上陷入被动以至于不得不接受法国的支援就是证明。而古斯塔夫坠落最终的结果就是,法国人因此成为了整个三十年战争里的最大赢家,虽然这个赢家兵不过五六万,而且内部矛盾重重,根本就是外强中干。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在其他各国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法国人忙着打他们的反胡格诺教徒战争,大名鼎鼎的黎塞留主教更是在1642年,三十年战争之前的6年就去世了,大家都路易十四上台之前爆发过什么混乱,投石党的叛乱…
不知道投石党叛乱的重要性?
好吧。
难道我会告诉你路易十四这位牛人就是因为这场叛乱而吓得发誓建起了凡尔赛宫这个畸形的宫廷,让那些法兰西贵族从此成为米虫和法兰西经济系统里循环再消化系统里的最大贡献者吗?虽然过了几十年后,这个最大贡献者已经成了最大的消耗者。
对比起过去那两个历史事件,大孔代亲王跟那两位强人最大不同之处就是,亚历山大和古斯塔夫既是国王又是将领,而大孔代亲王只是将领,所以哪怕他阵亡了,对法兰西整个政局影响并不大,也就是说死了一个大孔代亲王,法国人给我们的空子并不大,最多也就是法国人丧失了一个很能打的将领。而由于这个将领很受欢迎,人望高于以至于那位面瘫大叔觉得这家伙极有可能反叛,他的阵亡让法军士气提振很高,换句说,对法国而言,这位大孔代亲王死得真好…对我们罗马人来说,这位大孔代亲王死得真**的不是时候。
没过几天,斯特拉堡那边就传来了更新的消息,因为大孔代亲王的阵亡,我们跟法国人那边居然默契地停战了。
因为我们归还了大孔代亲王的尸体,法国人接受过尸体以后,说是要准备举行葬礼,然后亚历山大就准了,并且给了法国人两天的时间,回到战场收殓他们的尸体。
哀兵不可战,亚历山大的行为还是很合理的。
派人询问了亚历山大的伤势,并询问亚历山大对未来是战,还是和的意思,再过了几天,斯特拉堡那边给了回复并且给出了预测大会战的数目。
我方阵亡军团长三人,其中有一个我还挺熟悉的,他还被我在练兵时期带过,军团长之下的中高将领三十三人,其中骑兵将领最多。
直接参与会战的十四万多一点的步兵损失将近四万三千多人,骑兵损失一万多人,总数五万三千多。
四万三千多人,这算是能打的步兵总数四分之一的数目了。一万多的骑兵,占骑兵总数大约三分之一,这一万多骑兵里面有将近八千多人是我们罗马人,这个数目放到我们的骑兵总数上,那就是将近一半战损的伤亡了。倒是步兵伤亡里面,奥地利的军队贡献了一万两千多人,占了伤亡总数的四分之一还多一点,奥军损失几乎近半,谁让他们那么脑残走下山去。后面作为守住左侧阵地的普鲁士军队伤亡比预想中的大一点,五千多人。帝国的将近十一万参战步兵损失大约两万七千人,这些伤亡大约有两万是左翼阵地的鏖战和中央阵地的突破提供的,另外的七千是右侧的方阵,再加上加上骑兵八千就是三万五千多,对比起霍拉布伦的会战,这个数字好较为好看一点,但是考虑到奥军那边的惨景,而且打到后面是我们退出战场,可以想象我们的部队的士气并不会很高。
至于法国人,根据估算,他们的情况不大也好过。根据我们的调查,这次参与会战的法军是主力的七万步兵外加两万多新征的部队和两万多骑兵配合若干盟友骑兵,法军一共有大约十一万人参与会战。光是正面的骑兵冲突就拼光法国人的骑兵,至少那四千高头大马的胸甲骑兵是死伤殆尽,而作为会战关键的中央空地平原,用血肉之躯阻挡我们的法军步兵死伤数目大约在两万人左右,用作进攻左翼阵地夺取法军拼得也很猛,但给我们巨大伤亡的同时,法军伤亡也不小,我们相信法军在左翼进攻里至少死伤了一万到一万四千人多人,至于右翼,那个用作佯攻的攻势,大孔代亲王主力方面法军死伤大约四千人,而策应他们从后方出现的法军,死伤六千多人。
再加上法军有一千多人被俘虏,一万骑兵,外加大约四万步兵,法军死伤高达五万多人,逼近一半的战损率。
将近五万对五万,大家数目相似,但我们只是总数的三分之一,而法国人的则是将近一半,在会战上,由于是我们先撤出战场,某种意义上是法国人获胜,但这种获胜只是皮洛士式胜利。而在战略目的上,法军没能从侧翼包围我们,消灭我们的有生力量,所以说他们是失败的。同样,对我们来说也是如此,我们没能成功地消灭法军的有生力量。或许如果不是奥地利人,那么我们,萨克斯勉强可以算是达成了我们的战略目的,至少重创了法国人的军队,可因为大孔代亲王在左侧阵地的一搞,我们在重创敌人的同时,也重创了我们自己。
第103章对峙
前段时间还尝试着征服法兰西,杀进凡尔赛的亚历山大在回复给出了他的想法,怎么结束这样让帝国伤筋动骨的战争。
对此,我立刻点起了军队,让人向橘子威廉和卡尔十二这两个盟友交代一声我们要立刻转移之后,我让军队拿好两天的干粮,等到天一黑便在当天夜里立刻向南方行进。为了加快脚程和速度,我没有携带太多的辎重,只让士兵拿了足够一天战斗的弹药基数。这样的动静根本瞒不住经验丰富的士兵,因此士兵们困惑不已,窃窃私语之声在军队里面到处都是,但这一切私底下的言论都在我彻底亮出我的身份之后变成了另外一个趋势,那就是我们要去获得一场伟大的胜利。
许久不见的第五斯巴达军团更是欢呼不已。对于这支军团,我也是当成了自己人去看待,所以很快,我就下意识地把吃喝拉撒都待在第五斯巴达军团的驻地去做,而名义上,斯维亚托斯还在军队主营帐里面。
在行军的路上,我派出快马向南方的亚历山大他们说明我的动向并吩咐两件事情。
第一件竭尽所能地为军队搜集提供食物,第二,在乌尔姆那边的大本营为我准备起足够六万人使用的弹药和炮弹以及食物。与此同时,我派出骑兵向预计会抵达的前方地点进行任务,食物的搜索。
将近六万人的军队一起行军的动静非常大,第一天。行军了一天的士兵就脱离比利时境内向德意志地区前进。
第一天就走了将近五十公里,这样的脚程很快,不过想想这些士兵们在比利时面对法国人的堡垒都无聊了将近一年。在那个根据我的战绩下意识地幻想的巨大胜利面前,他们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只不过这点距离在我眼里还不够,因为我们的征程长达八百多公里!
亚历山大方面就派人来询问了一下我的行军用意以及行军速度,然后在后面的七天行军里面,每一次在下午即将降临的时候,我派出作为前锋的骑兵都会回报在前方的道路上已经准备好了食物。不用想就知道这样的结果是瓦伦斯在背后搞,要知道他的组织能力一直非常棒。
第10天过去。各个军团的热情都有所下降,现在进行行军都是依靠着毅力在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