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在前进-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道接一道不利的消息从参谋们的嘴中出来,这些参谋焦急的态度好像提醒林威,现在的情况并不适合继续作战。事实上林威也知道,缺乏睡眠被强硬命令进攻的武装党卫军,战斗到现在已经是超水平作战了。可是时间的紧迫却让林威无论如何也无法,下达这种作战命令。
现在这种时候,正是比拼双方意志的时候。林威不得不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行,谁也不许后退!你们没有睡觉,你们对阵的英法联军一样没有睡觉!这个时候是比拼作战意志的时候,如果你们承认自己不如这些垃圾,如果你们不是最优秀的人,那么你们可以向我提出退出战斗!告诉我,你们要退出战斗!”林威大吼道。
指挥所死一般的寂静,没有人对林威的的大吼不满。林威说的没错,德国人没有睡觉,英法联军的士兵们也一样没有睡觉,既然双方仍然处在一个起跑线上,那么我们这些最优秀的战士会败在那些英国佬的对手?所有人都没有说话,默默地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开始自己的工作。
林威的命令被准确的下达到部队中去,甚至林威的原话也被准确无误的下达,既然我们的敌人一样没有睡觉,我们怎么会不是他们的对手呢。“坚持,坚持下去,英国佬一定会首先顶不住我们的攻击!”这是所有武装党卫军战士的心声。
轰轰……,装甲兵用自己坦克上的炮火表达着自己的不屈,所有人都似乎觉得自己的力量仿佛回到了自己的身上。苦苦坚持的英法联军突然间发现,本来已经疲软的德国装甲集群,再次发挥了让这些英法士兵心悸的战斗力。
嗷……,一架Me…109从科隆的军事基地直冲天际,随后一架接一架Me…109从基地起飞,与此同时,在周围的基地中,容克式运输机满载着汽油和混合油料摇摇晃晃的起飞,为了此次的作战,德国几乎集中了西部所有的容克式运输机。可以想象一旦投入作战的时候,将起到怎样惊人的效果。两个战斗机联队和两个运输机联队缓缓集结完毕,好像得到一声命令,所有飞机立刻驶向西北边的英吉利海峡,谁也不知道,他们将带来怎样的后果。
在敦刻尔克地区,英法和德国双方正在进行殊死决战的时候,处在大本营中的也没有闲着,现在正在紧急的联络着自己的盟友,意大利墨索里尼。希望有意大利的加入,可以加速英法联军的压力,迫使顽强抵抗的英法联军崩溃。
尽管正在为西线战事的开展忙得不可开交,但仍接二连三地抽暇写信给墨索里尼,把德国连连取得胜利的消息告诉他。5月7日第一封信通知意大利领袖,他正在进攻比利时和荷兰,以“保证它们的中立”,并说他将使他的朋友知道他的进展,以便他的朋友得以及时做出决定。后来,在5月13日、18日和25日,又接连写了几封信,这些信写得一封比一封详细、热情。虽然正如哈尔德日记所证实的,将领们对意大利的动向——参战或者不参战——毫不关心,但是,元首为了某种原因,很重视意大利的参战。一等到荷兰。比利时已经投降,北路的英法军队一败涂地,英军残部在敦刻尔克开始登船的时候,墨索里尼决定参加战争。
但是尽管墨索里尼曾经一再强调,意大利的军事力量无与伦比,可是在法**队世界第一陆军的声势之下,意大利对于这种事关重大的事情,还是不太容易做出决断。这也难怪,虽然墨索里尼算得上是世界上少见的独裁者,但是有一句话来形容墨索尼里最好不过了,那就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一个充满了理想的大独裁者,竟然降生在意大利这个国家。就算是墨索里尼如何煽动,意大利人对战争还是一点兴趣都没有。这让墨索里尼真是无可奈何。
二战中的意大利号称三*西斯强国之一,可是他的战史可以说是最让人无语的,怎么意大利这样的国家都能号称三强,不过既然能号称三强之一,意大利就应该有比其他小弟级的国家强的地方,以下来看看意大利当时的国家情况和战略吧,看看意大利当时如何做会比较划算一些。
意大利在处理二战战略的时候,总是处处想与德国日本看齐,想显得自己非常重要,而实际上,他却是拖累整个轴心阵营的罪魁祸首之一。看看希腊、巴尔干、北非哪个地方有意大利哪个地方就要其他欧洲轴心国部队来填补。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分散了军力,对意大利最重要的盟友德国而言,为帮助意大利在巴尔干的野心,最最重大的失误就是对南斯拉夫和希腊的入侵,直接分散了本来就很宝贵的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而且导致了入侵苏联计划的推迟,换句话说,就是浪费了主要进攻方向上的突击力量,而且在时间上人为的“提前”了寒冬的到来。如果不是林威也知道,德国必须需要意大利的海军帮助的话,绝对会让意大利有多远滚多远。
第二百四十四章 燃烧的敦刻尔克(3)
不管意大利如何托德国的后腿,德国对于意大利这个国家结盟是如何的不甘心,但是迫于同盟国的压力,德国只能硬着头皮和意大利站在一起。英法两国自从一战以来的结盟态度,让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国家选择了和英法两国站在一起。当德国重新武装并且开始寻找盟友的时候,放眼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选择,只剩下了意大利和日本这两块烂?货。饥不择食的德国只好从这两块烂?货之间挑选自己想要的盟友。
和日本的合作在林威的阻挠下陷入停顿,但是和意大利的合作却让林威有无法出手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意大利的海军,而且意大利面对的敌人英国,是德国可以战胜的。这和亚洲的日本有明显的不同,日本和美国在太平洋上不会长久的和平下去。一旦德国被日本拖进和美国敌对的深渊,面对着国力等于英法德苏四国之合的美国,就算是德**队在英勇作战,最终也会因为经济的崩溃首先败下阵来。事实上在德国统帅部里面,虽然一再宣扬美国不堪一击,但是潜意识中对美国的国力是相当忌惮的,包括希特?勒也是如此。
但是在忌惮美国国力的同时,所有人包括林威脑海中还有另一种思想,那就是一定要击败美国,而这个前提,就是灭掉苏联之后,得到了苏联丰富的自然资源,再加上德国本身的科技实力。那时候,美国也不是不可战胜的。当然,这个计划的成功取决于德国能不能成功的灭掉苏联,现在谈论这些还为时过早。
从德国闪击波兰开始,就已经别无选择,必须沿着战争的道路一直走下去。这条路可能是通向天堂也有可能是坠入地狱。随着一个个国家的倒下,现在的德国人完成了自己父亲所没有完成的使命,那就是已经让英法知道德国的厉害。一些一直保持着清醒头脑的人,也逐渐的被眼前的胜利所迷惑。由于前线不断的传来胜利的消息,德国国内希特?勒的声望再次提高,就像林威所预料的那样,一旦法国倒下,希特?勒在德国国内的地位将在无人可以撼动。
可是如果不把英国同时解决掉的话,德国的地缘形势就仍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还处在两线作战的情况之内。在林威的眼中,现在的德国情况和一战时期的德国情况十分相似,如果以后面对苏联战争中,德国可以毫无顾忌使用的力量,仍然和一战一样。只不过由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的联盟,变成了德国和奥地利的结合体,大德意志帝国。
敦刻尔克战役的结果将决定着德国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的战略态势,如果战役胜利,英国本土的抵抗意志将遭到严重的打击,就算是丘吉尔坚持抵抗,在远征军大部分被消灭的情况下,英国的陆地力量在也不会对德国造成威胁。英国重建远征军和损失的重武器装备,至少要一年的时间。再者失去了这些陆军力量的英国,也会使德国登陆英伦的机会大大提升。英国所依仗的皇家海军,也不可能抵抗住德国陆海空三军的强大攻击。
所以这次林威对于敦刻尔克战役,采投入了如此巨大的力量,甚至制定出了可能对环境造成巨大污染的计划,从个人来说,向海中倾倒石油虽然可能被以后的环保组织骂上几十年,但是要是相比德国战败之后,被全世界骂上一千年来说,还是一笔很合算的买卖。
在这场血与火的生死较量中,英德双方兵员损失惨重,美丽的敦刻尔克港也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空中、地面、江河硝烟滚滚,弹雨如梭,海滩、堤道、港口陈尸遍地,血流成河。到处都是飞机的轰鸣声,子弹的狂啸声和炸弹的爆炸声。
在装甲集群和英国远征军和法国陆军鏖战十四个小时之后,德国空军终于完全准备完毕,林威的计划得到了戈林的认可,并且命令空军一定要完成堵住英国皇家海军的使命,在英吉利海峡中升起一道不可逾越的火墙。戈林集中了三个容克式运输机联队,上面装满了由塑料薄膜所包裹的汽油,当装甲集群在地面上和英法联军鏖战的时候,德国空军再次出现在了敦刻尔克地区的上空,飞机巨大的轰鸣声让地面上的英法联军士兵,漫无目的的朝天空看去。但是厚厚的云层却阻隔了士兵们的视线。
很快自以为聪明的士兵,就开始劝解周围的人,:“德国空军只是想扰乱我们撤退的计划,这种情况下,德国空军根本不能对我们的撤退有任何的威胁,大家不要担心!”,这种论调很快被所有人所接受,因为除了听到上空飞行的轰鸣声之外。英法联军的士兵们什么都没有发现。而且飞机的轰鸣声也在渐渐远去,所以很快英法联军的士兵,就对这种情况见怪不怪了。这些普通的士兵,还是认为地面上的德国装甲集群对自己的威胁更大一些。
因为到目前为止,虽然依靠巨大的人数,英法联军在这里建立一道接一道的防线,但是德国装甲集群毫不间断的攻击,已经突破了数道防线。看着越来越近的德国坦克,很多士兵对这种坦克充满了惧怕。就像一战时期德国第一次看见英国坦克的时候一样。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在英国人认为德国空军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而专注的对付德国装甲集群的时候,德国空军马上让这些英国佬知道,自己的判断是多么的错误。
五百多架容克式运输机在一个小时之内,把重达两千多吨的汽油和混合油料扔进了,距离敦刻尔克海岸线五到十公里的海面上,随后跟进为容克式运输机护航的Me…109战斗机编队,用飞机的航炮打碎并且点燃了这些漂浮在海面上的石油袋子。
轰……,被航炮打中的石油袋子马上升起一道冲天的火焰,高温把漂浮在周围的袋子烤化,那一片海域马上变成了火海,本来正在对德国空军行动而费解的一些英国小船,立刻知道了德国人的用意。但是这个时候想阻止已经晚了。整个海面上漂浮了厚厚一层石油,火势随着油层飞速的扩大到了整个海面上。
从升起火墙的一瞬间,所有德国空军的飞机马上向德国国内飞回去,准备再次向这里倾斜石油,扩大火墙的宽度,最后让火墙的宽度提高到除了战列舰,仍然军舰都穿越不了的程度。
只留下一些英国的小船在火墙外面望火兴叹,海面上的情况很快被等待撤退的远征军所知晓,现在他们才搞明白,为什么德国空军不在这里骚扰他们撤退了。那是因为德国空军已经找到了阻止英国皇家海军和被召集而来船主们的办法了。
撤退行动的总指挥拉姆奇海军中将,马上得知了海面上的状况,本来天气突然转变,让拉姆奇海军中将喜出望外,总算没有让英国的命运向绝路上迈进。可是德国空军这么快就准备好了应对的办法,并且付诸实施。陆地的情况也在持续恶化当中,拉姆奇海军中将也不知道,德国陆军为什么这样拼命,他们的装甲集群在夜间行动开始,一直到现在已经接连战斗了十几个小时,难道他们就不觉得疲倦么。
虽然拉姆奇海军中将已经听人描述过,德国组织了一支准军事军队,战斗狂热让所有军队都望尘莫及,但是自己真正见识到了了武装党卫军作战的时候,才知道传闻不仅没有夸大,反而描述的还有些不够。
拉姆奇海军中将马上把这里的情况报告给了英国首相丘吉尔,但是对此丘吉尔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对于这种火势,现在的手段还无法快速的扑灭。况且当英国人在救火的时候,德国还在不断的放火。英国根本就救不过来。所以丘吉尔只好命令,让动员民众的小型船舶先回到英国本土,由大型军舰运输舰和万吨级的货轮继续救人。
但拉姆奇心中却没有丝毫的轻松感,在敦克尔克岸边等待撤离的部队越来越多,在敦刻尔克西部和北部的德军地面部队又加强了攻势,防御圈在不断地缩小,古德里安的第十九装甲军在敦刻尔克港左翼,已经成功的推进了二十公里,后续的部队不断跟着古德里安的后面,稳固住已经占领的阵地。
形势对英国极其不利,甚至好不容易到来的可以阻止德国空军的云层,也在被德国空军在海面上立起的火墙,失去了掩护救人的作用。到了29日下午2点钟,阳光又洒满了敦刻尔克的海滩。海面上的火墙仍然在屹立着,厚厚的云层却已经消失。阻止德国空军行动的最后障碍,终于消失了。
一直注视着敦刻尔克地区消息的耶顺内克少将,马上就得知了这个好消息。立刻命令一直待命的轰炸机编队起飞。还不到1个小时,德军3个大队的施图卡大型轰炸机编队便赶到了。一架架德机像饥恶的鹰鹫一样扑向地面的〃猎物〃,仿佛要夺回这几天的损失。这次德机只把大型运输船只作为主要轰炸对象。一架俯冲轰炸机追上已经驶离港口的“奥洛国王〃号大型渡船,从高空直?插下去,在机身就要触到船上的烟囱时迅速打开弹仓,炸弹几乎全部落在了甲板上,在一声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奥洛国王〃号很快便沉入了水中。距岸50米远的另一艘英国先进的驱逐舰也未能逃此恶运,两架德机同时向它俯冲下来,舰炮还来不及瞄准,几枚炸弹就已经命中了舰后的动力仓,锅炉开始爆炸,紧接着又1架德机袭来将其击沉。海上的运输船已经完全失去队形,乱作一团,许多船只起火,抛锚在海上。
德国装甲集群和海边只有二十七公里的路程了,但是这短短的路程却让现在的武装党卫军看起来,是那么的遥不可及。除了初期的顺利之后,八个小时之内武装党卫军没有在前进一步。不管他们用什么方法,不管对面的英法联军遭到了多么巨大的火力打击,装甲集群就是前进不了一步,两千多名武装党卫军士兵死亡,这还不算受伤的数字,可怕就是林威这样铁石心肠的人,也感到了一阵心悸。英法联军也付出了近万人伤亡的代价。就算是林威再狠,也不能眼看着没有进展,却继续让普通士兵们送命了。29日武装党卫军前进了十三公里,林威虽然不满意,但是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装党卫军终于准备休息一下了,这也让对面的英法联军士兵松了一口气,并且对武装党卫军这些疯狂的进攻作风,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并且希望以后自己再也不要看见他们。
5月30日,休息了一个晚上的武装党卫军再次发起了攻势,和前几天不同的是,这次的进攻是伴随着心理攻势而来了,从武装党卫军内部专门挑出来懂法语的士兵,他们坐在坦克或者是装甲履带车的上面,不断用法语向防守阵地的法国士兵喊话,;“你们为什么要打仗?亲爱的法国兄弟们,你们上了英国人的当了,英国人从来都不希望欧洲大陆团结,所以百年来不断的挑唆我们之间打仗,每当有一个国家强大,英国人就会不断的挑唆其他的国家进攻这个国家,难道你们不知道一百多年前,这么多次的反法联盟是谁组织的?又是谁支持其他国家和欧洲宪兵俄罗斯帝国开战?只不过从几十年前开始,他们挑唆的国家变成了德国,而你们,法国的兄弟们,你们再次成了英国佬的牺牲品。想想吧,上次大战的时候,英国远征军有两百万之多,而现在在法国的英国远征军却只有十个师,而且九个师在这里,准备随时让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撤退到本土的。你们为什么要为了英国人而流血?现在的法国政府只不过是英国人的傀儡,按照英国人的意思行事,想象上次大战吧,法兰西有整整一代的年轻人死亡,现在法兰西已经经不起一场同样的战争了。德国的敌人不是法国,而是专门挑唆欧洲国家之间关系的英国人!比利时人就是被英国人抛弃了采投降的,法国的士兵们,难道你们要当下一个被抛弃的人么?”
这些喊话的内容准确的击中了法国士兵们心中脆弱的地方,法德的确是世仇!但是英法之间就是不是世仇了么?英法,德法的仇恨都延续几世纪的,法德之间有阿尔萨斯…洛林争端,英法之间还有百年战争。谁都不比谁仇恨小。相比之下,好像英法之间的仇恨好像还更大一点,英法百年战争,美国独立战争、反拿破仑战争,这些战争的后面都是英法两国互相较劲的产物。
其中百年战争从1337—1453年,持续了116年,给法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促进了法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国王联姻不仅不能解决长治久安问题,反而容易引起王位继承权争夺和战争。七年战争1756~1763年间,由欧洲主要国家组成的两大交战集团(英国与法国,以及普鲁士的侵略政策与奥地利和俄国的国际政治利益发生冲突)在欧洲、北美洲、印度等广大地域和海域进行的争夺殖民地和领土的战争。这其中当时英国是支持德国的前身普鲁士的,这其中的关系,也不得不让法国士兵们想着其中的原因。
普通的士兵,当然不会知道那些政治家们的想法,他们只知道一些基本的历史常识,在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判断,很不幸,这些喊话的德国士兵们所说的话,全部都是历史事实。
英国一直以来奉行的政策就是大陆均势政策,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含义是英国为了维护霸主地位,依靠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欧洲大陆的列强彼此牵制和相互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实质是由英国操纵欧洲的政治天平;维护英国在欧洲大陆的海外利益,保持英国的海上霸权。英国不希望欧洲大陆被一个最强国的霸权所统治,不愿意欧洲大陆出现强权,均势政策使英国的外交通过离强合弱、扶弱抑强、孤立、干涉等手段的交替应用,维持着一种对自己有利的欧洲大陆均势,并成为这种均势的操纵者。
联合抗法………联合败俄…………联合制德………扶德抑法,英国人似乎已经习惯了帮助弱者对抗强者的地位。但是一个政策玩了几百年,几乎每个能够正常判断的人,现在都能看出来,英国人不是为了什么正义,只是不希望欧洲大陆上重新出现一个罗马帝国而已。
第二百四十五章 燃烧的敦刻尔克(4)
作为一个军人,虽然比天天玩政治的阴谋家要单纯许多。WWw、但是这只是军人不愿意想这么多而已,并不代表军人好糊弄。况且这次德国士兵的喊话,延续了德国以往一贯的宣传策略,那就是用实话说谎。只要英法不是一个国家,互相不信任的情况就永远存在,只要这种情况存在一天,德国就有机会把他们的联盟彻底拆散。
事实上以后存在的维希法国,也是德国成功分化了英法联盟的成果。维希法国政权建立,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合法代表法兰西国的政府(丛国际法上来说,自由法国的地位介于叛军和*组织之间)。贝当元帅在参议院以569:80高票当选为元首(约四分之一的参议员没有出席)。
听到了德国士兵喊话中的善意,再结合自己心中所想以及英国人一如既往的拙劣表现。和英国远征军一起抵抗的法国陆军,再看见自己周围的英国远征军的时候,眼光就不这么友善了。虽然没有到立刻倒戈相向的地步,但是在抵抗的力度上,已经下降了不少。细心地法国士兵已经发现,自己身边的英国远征军士兵的数量是如此的稀少。结合德国士兵们的喊话,法国士兵们马上就发现,现在等待着撤离的士兵们,大部分都是英国人,这种明显区别对待的行为,立刻在法国士兵们的内部风传。可以说现在只要一个契机,这些英法联军立刻就会瓦解。
这样显著的效果,一则是因为德国老早就把法国定为主要的敌人,所以准备的十分完全。不论是军事威胁还是弱化攻势,德国针对法国所准备的计划,实行起来都十分得心应手。早在德国闪击波兰的时候,在马其诺防线的正面,也就是德国巨资修建的齐格菲防线上,那里驻守的德国士兵就不断的对马其诺防线上的法国士兵进行弱化攻势,双方士兵跨越的战线的阻隔不断往来通信,当然这一切都是在德国政府的推波助澜之下运行的,这其中海德里希的盖世太保在其中也功不可没。
“你们为什么要提英国人和我们打仗?我们不想和你们进行战争!”这两句话可能是齐格菲防线上的德国士兵用的最多的两句话,虽然没有这么高超的心理暗示作用,只是简简单单双方都能听懂的话语,但是这确实最有效的语言。对于普通的士兵来说,他们不需要政客那种洋洋洒洒的万句长言,他们只希望能够听见也想知道,在对面的另一条防线上,敌国的士兵们到底和他们是否一样,一样不愿意战争的来临。
当然时过境迁,现在马其诺防线的法国士兵,一定会对德国国防军恨之入骨。不过现在处在包围中的法国第一集团军的士兵们来说,这一切又不一样了。既然能够体面的活下去,那么谁又愿意去死呢?既然是人,就都会怕死,如果没有经过德国那种国家几乎解体,周围的每一个小国家都能随意欺负德国人的时代,是不会出现像德国现在这种充满仇恨的军队的。
虽然士兵们对于自己的英国盟友已经开始不信任,但是法**队的高层,仍然对英国皇家海军为主力的发电机计划,保佑充足的幻想。仍然和英国远征军站在一起,继续和德国作战。
比利时王**队的投降,令B集团军群司令博克将军终于可以腾得出手来专心对付,被包围在敦刻尔克地区的英法联军了,30日整整一天里,冯。赖歇瑙上将的第六集团军,彻夜猛攻敦刻尔克的东部防线,第六集团军二十个师的强大力量,被冯。赖歇瑙上将一股脑的投入到了作战当中。东部防线压力的骤然增大,迫使戈特勋爵不得不抽调了英国远征军的三个师,配合法国陆军稳固防线。不过就算这样,东部防线仍然岌岌可危,随时都会有崩溃的危险。
身为英国远征军司令的戈特勋爵,此时的心情已经由得知发电机行动开始时兴奋地心情,转变为忧心忡忡。这几天的时间里,可能是戈特勋爵作为军人几十年里,过的最漫长的几天。从发电机行动的开始,就已经泄漏了消息,从二十六日德国装甲集群突然加大攻势的时候,到德国空军权利阻止英国皇家海军的行动,局势正在一步步的滑向深渊。到了现在戈特勋爵对发电机计划能不能成功,在心理面都开始出现了怀疑,;“不会的,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在我们手里,计划一定会成功!”躺在椅子上的不断的安慰自己,也许在英国元证军和空军全面的失败下,英国皇家海军已经成了英国人最后的心理防线。
“将军,法国第一集团军被德国武装党卫军宪兵师分割,并且已经被包围,和我们失去了联系!”就在这种时候,参谋好像要考验戈特勋爵心脏的承受能力一样,又告诉了这位老人一个不幸的消息。
“什么?这么快就不行了!”戈特勋爵不敢相信的说道,;“那是一个集团军,不是一个师!”这位为英国操劳了一辈子的老人,不敢想象这其中带来的后果。一旦法国第一集团军投降,那么仅仅凭借自己手里的几个远征军师,怎么可能是德国强大的装甲集群的对手呢?
“将军,具体情况我们也不是很了解,但是法**队确实已经被包围了!现在仍然和我们在一起的法**队只有四个师左右,不到六万人!”参谋虽然很想宽慰一下这位老人,但是本职工作却必须让他说出事实。
“好了,你下去吧!”戈特勋爵强打精神的说道,;“相信我们的海军兄弟,我们一定会平安的!”
说完话,戈特勋爵好像耗尽了全身的力气一样,摆摆手让参谋下去了。
参谋张张嘴还想说什么,不过看在戈特勋爵已经疲倦了,还是叹了一口气头也不回的下去了。他想问的是,这次的撤退真的能成功么。到现在为止,作为一个一直跟着戈特勋爵身边的人,他知道现在成功撤退的英法联军就算是加在一起,也不过三万人左右。对于几十万被围困的英法联军来说,这么点的撤退人数,实在是杯水车薪。德国装甲集群离港口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了,不知道在坚守的军队还能在坚持多长时间,还能不能再让多一点的军队成功撤退。
这个时候远在几十公里之外的地方,武装党卫军大将,党卫军全国领袖兰帕德&克虏伯,正在和自己的师长们济济一堂,谈论最后的进攻,;“现在我们的目的是,一天之内让法国第一集团军投降,至于英国远征军,就暂时让处于侧翼的古德里安将军解决!”。
“将军们!”兰帕德一脸期望的看着自己的几个师长,;“我们离胜利只有一步了,现在我希望你们能够在这一场注定载入史册的战役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胜利万岁……”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只要稍微有一点点战略眼光的人,都能看得出来,所谓的英法联军现在不过是强弩之末了。只需要在加上一点点力量,这个号称世界上最强大的联盟就会轰然解体,不会在对德国形成威胁。
虽然现在法国第一集团军和英国远征军的距离不过只有四公里,不过在武装党卫军全面的堵截下,这点距离对英法两军来说,无异于是咫尺天涯。被分割成功的法国第一集团军,整个集团军被笼罩在一股失败的气愤之下,看着近在眼前随时有可能撤退的英国远征军。
一个被包围却仍然能够撤退,而另一个却可以在海军的庇护下随时可以撤退。这个时候要说被包围的法国士兵不多想,那是不可能的。毕竟人都是自私的,一个有才能但是家境贫寒的人,看见一个草包却因为家里的福荫过得比他好,心理自然就会产生不满。这种事换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同样可以说得通。
所以当气势汹汹的武装党卫军装甲集群准备迎接一场硬仗,万分小心的冲上来的时候,法国第一集团军的士兵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