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在前进-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德国打得火热,已经顾不上原来的承诺。许士尼格虽然气愤,不过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决定。还是决定寄希望于全民公投。
5月13日许士尼格来到布鲁克城,在这里他向支持他的群众进行演讲,恳求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挽救奥地利。奥地利的国社党方面得知消息之后,也决定把党务大会开在布鲁克城,虽然在奥地利全国,国社党也只有不到十万党员,不过对于一个善于造势的党派来说,这些人已经足够。
国社党的人从奥地利各地源源不断赶过来,给人们一种错觉,好像在奥地利已经是国社党的天下,在布鲁克城,无准备的人们肯定不是善于鼓舞气氛的国社党的对手,党徒们行着举手礼,走着正步,一切都显得很新鲜,尤其吸引年轻人,来回挥舞着的万字旗,和从党内挑选出来的人进行的演讲,显然不是许士尼格这种做学者多于做政客的人可以比拟的。
国社党的人往往用着德国现在发生的变化,来刺激奥地利人的神经。
“看看吧,几年前的德意志是什么样,他们那时不如我们”
“现在的德意志让英法也不得不退让”
“我们都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后裔”
“元首不是外国人,他是奥地利人”
国社党的话像一个大锤,重击在人们的心里,毕竟这几年德国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与此相对的是奥地利的疲弱。这时候国社党党徒们高呼着“胜利万岁!希特勒万岁!吊死许士尼格!……”
第一百零三章 德奥合并(3)
5月13日,大批的德国的军队云集在德奥边境,奥地利方面的军队不可能不知道,对面的军队已经真枪实弹的准备入侵,不过还是保持着克制不准自己的部队向德**队挑衅,等着总统的命令。wwW。
凌晨三时,希特勒下令,所有开往奥地利的列车全部停运,并且封锁了自己这边的边境。
到了上午10时。奥地利地内政部长赛斯。英夸特瑙带着希特勒和戈林的书面指示来到巴尔豪斯广场。他大声的向这位总理汇报了柏林的要求:许士尼格必须辞职,公民投票必须推迟两个星期,以待类似萨尔公民投票的“合法投票”得以建立。
如戈林在中午前后得不到电话答复,那他就认为赛斯。英夸特被人监禁或者暗杀从而无法联系。而他,赫尔曼。戈林将以德意志帝国第二领袖的名义采取“相应的行动”。不过,此时已是11时30分,于是为了防止时间的变化。后者则以以元首的名义将限期延至下午2点。
潜伏在奥地利军队中的盖世太保纷纷浮出了水面,他们奉了海德里希的命令,前来和自己的长官们谈谈。并保证道,如果德军进入奥地利,他们的职位和待遇也不会有任何的改变。绝大部分的将领都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而奥地利的警察,警察作为德国最早渗透的机关,里面早已经潜伏着无数的第五纵队。以前他们迫于奥地利政府对国社党的强硬态度,不敢有所行动。不过自从赛斯。英夸特出任内务部长之后,形式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可以说现在奥地利的警察部门确确实实的是在德国人手里。
军队和警察,许士尼格失去了这两个最强力部门的支持,没有这两个部门的帮助,许士尼格水面也做不了,成了孤家寡人。
德国在边境的准备是效果是迅速而有力的。在奥地利,已经造成了德国正在进行认真军事准备的印象。
得知许士尼格回到维也纳之后,奥地利的国社党人根据命令,效仿着墨索里尼和希特勒曾经用过的方式,穿着国社党的制服,沿着奥地利的公路向维也纳进军。
一条接着一条的坏消息,让许士尼格仿佛立马苍老了十岁,曾经他们多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奥地利摆脱被吞并的下场,不过国际社会的不管不顾,国内离心势力的强大,终究在内忧外患中击垮了他。
许士尼格满脸沮丧的来到了总统府,准备实施他最厌恶的路线,妥协。于是他匆匆与米克拉斯总统进行了最后磋商,决定取消公民投票。
当事情越来越清楚,法国人的〃行动〃只不过是发发空洞抗议的时候,米克拉斯总统在午夜前不久也终究屈服了。他任命了赛斯-英夸特为总理,并接受了他的内阁部长们的名单。他后来难过地说,〃我在国内外都完全被抛弃了。〃
一个奥地利总理便以这种方式离开了政治舞台,取而代之地则是以赛斯。英夸特为首的看守内阁。这个新总理立刻以个人名义向希特勒发了一封电报。希望对方急速派兵至奥地利,帮助奥地利恢复法律与秩序。希特勒则非常高兴地同意了对方这个请求。
希特勒向德国人民发表了一篇冠冕堂皇的声明,并提出诺言说,奥地利人民将在〃一次真正的公民投票〃中选择他们的前途。这篇声明由戈培尔于5月13日中午在德国电台和奥地利电台加以宣读。然后,希特勒就出发到他的祖国去了。
与此同时,早已等待完毕的士兵们终于接到了希特勒的命令,越过边境线。林威在德奥边境的一座小镇里向早已经安奈不住的士兵们说道“元首已经下达了命令,让我们越过边境线”。
“嗨,希特勒”每一个士兵的脸上都露出了激动的笑容,已经分裂了数百年的神圣罗马帝国就要在自己的眼皮子地下复活了,而自己正是这一个伟大的时刻的见证人,他们当然有理由高兴。
林威等着士兵们的欢呼,毕竟这一个时刻,人一辈子可能也赶不上一次,激动是难免的。见到士兵们渐渐平静,林威接着说道“德国和奥地利已经分裂的数百年,所以这次你们到了奥地利之后,一定要遵守军纪,不能骚扰奥地利的居民。好了,上帝会保佑我们,党卫军,前进!”。
轰隆隆,一辆辆坦克发动,撞倒了边境上的界碑,象征着从现在开始,奥地利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不过进军并没有林威所想的过火的事情,绝大部分的奥地利人对德军并没有敌意,甚至有些年轻人还想这些敌国的军队挥手致意。
其实林威并没有完全理解德国和奥地利的关系,德国和奥地利不仅仅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他们的关系。要知道二战中德国的山地部队基本上都是由奥地利人组成的。很难想象一个敌国会有这么多人愿意去当‘伪军’,而且为此献出了生命。
一路上,党卫军的年轻小伙子门,不断的向沿途能够看见的姑娘们,而热情好客的奥地利女孩拿出了自己礼物。与此同时有许多人都拿出食物来硬要送给那些士兵,他们与士兵握手,与士兵拥抱,甚至与士兵接吻,有许多都流出了欢乐的眼泪。一路都没有发生任何的意外,在他们看来,他们本来是一家人,只不过由于政治上不幸的错误使他们分离了这么久,现在终于团圆了。
这并不是一场吞帮灭国的战争,看上去更像一场阅兵式,而阅兵式的另一个对象,就是向奥地利人展示着德国现在所拥有的力量。
事情虽然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不过林威对这种事情却感到头疼,虽然没出现意外的突发状况,不过这种情况也不是林威愿意看到的,其乐融融的气氛让士兵们感到心醉,但林威可不想真的变成一场阅兵式。因为按照现在的行进速度,那可真不知道几天才能控制奥地利的全境。
这期间要是出现了什么特殊状况,可不是林威能付得起则的。所以林威硬着头皮下命令,让党卫军加速前进,早日控制奥地利全境。好在党卫军的士兵都是林威跳出来的精锐,对林威的话也能后理解,知道轻重,所以很快恢复了正常的行进速度。
终于在第二天早晨5点,林威他们到达了维也纳的郊区,林威站在坦克上,拿着望远镜,已经能遥遥的看见史蒂芬大教堂的尖顶。
进入维也纳之后,林威马上开始整顿城市里的治安,防止前几天已经开始发生的*案件再次发生。
22万德军进入奥地利之后,照着早已经准备好的地图,前往自己的目标进行占领,很快,林威得到消息,进展顺利。宪兵师和帝国师进驻维也纳州、骷髅师和警察师分别进驻布尔根兰州和凯恩藤州。
下奥地利州、上奥地利州、萨尔茨堡州、施泰尔马克州、蒂罗尔州、福拉尔贝格州,这些州和地区,也已经被国防军占领完毕。
得到一切顺利的消息,林威总算松了一口气。不过马上林威的专属副官海因茨急匆匆的进来说道“领袖,元首已经从柏林赶来,现在已经到了德奥边境”。
听了海因茨的话,林威虽然在想对策,但是还是纠正道“海因茨,现在已经没有奥地利了”。
想了半天,林威说道“海因茨,你去奥地利的国社党党部,要他们提供奥地利现在不稳定的分子,然后找内务部长赛斯-英夸特,要他命令奥地利的警察部门配合我们行动,铲除不稳定的因素”。
“是,领袖!”海因茨行完举手礼准备出去,不过马上又回来了,说道“领袖,你要不要多带几个人,保护你”。
林威笑道“暂时还不需要,我现在还要去见见我们的老朋友,许士尼格”。
林威很快在盖世太保的引领下,来到了许士尼格的住所。许士尼格的住所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富丽堂皇,普普通通的一幢建筑,家里摆着一些生活用品,看得出来,许士尼格算是一个清官。
开门的并不是许士尼格本人,而是一个中年妇人,应该是许士尼格的妻子。许士尼格的妻子看见穿着黑色制服的党卫军,虽然竭力做出平静的样子,不过林威还是看出来她在害怕。于是有礼貌的说道“你好,夫人。请问许士尼格先生在家么?”
“是谁来了?安娜?”还没等这个妇人说话,房间里就传出许士尼格的声音。随即林威马上说道“许士尼格先生,你好”。
许士尼格听见林威的声音,马上想起了自己在德国和希特勒会晤的时候,那个在希特勒旁边的年轻人。知道了林威的到来,许士尼格虽然明白肯定不是好事,不过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现在奥地利全国都被德国控制,就算他想逃,又能逃到哪去。相通了这点,许士尼格马上把林威请了进来。林威进来看见许士尼格之后,眉头微微一皱。仅仅在几天之前,和希特勒会晤的时候,许士尼格当时给林威印象,虽然软弱,但并没有像现在一样没有生气。短短几天不见,许士尼格现在给林威的感觉就像一个死人。
虽然林威不愿意和一个死气沉沉的人说话,不过改进到的礼数还是有的,行了容克礼仪之后,林威说道“许士尼格先生,这次事件应该让你明白,奥地利已经被全世界抛弃了。而你为奥地利也已经竭尽所能,你并没有必要自责”。
林威虽然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思,不过许士尼格现在已经这样了,林威也不好意思落井下石。
“不会的,上帝会保佑奥地利的”,一提到奥地利,许士尼格总算不是那个死气沉沉的样子了,激动的站起来,颤抖的身体像林威说明此事的许士尼格多么的激动。
第一百零四章 德奥合并(4)
林威瞅了一眼许士尼格,不情愿的说道“许士尼格先生,我想你并不知道,我来的时候,路过了奥地利不少城镇,并没有看见奥地利的人民对德国有抗拒的行为,我看见的是,奥地利姑娘们像我们军队的小伙子们送花。wWW!而奥地利的人民为我们准备了食物,这并不是一场战争,看起来它更像一场阅兵式”。
林威没管许士尼格的感受,接着说道“几乎所有的奥地利人都认为,我们是一个民族,只不过在两个国家,而他们不过奥地利政府的牺牲品,这次的行动与其说是德国侵略了奥地利,不如说是分裂的神圣罗马帝国又统一了”。
“你闭嘴,你在撒谎!”许士尼格竭力的大喊道,声势倒是有几分吓人,不过林威肯定不会在乎这个快六十岁的小老头。
嘶…………,忽然,尖叫的嘶鸣声打断了许士尼格的喊叫,从许士尼格的家里,能看见来往的军车正在紧张的行驶,而远处传来了人的尖叫声还有枪声。“兰帕德,你们要干什么”,许士尼格像疯了一样冲过了抓住了林威的领子,而旁边的盖世太保在林威的眼色下没有乱动。
开玩笑,就算林威现在手中没有武器,但是如果连一个老头都能制伏他,那么林威可以回少年军校在学习一次了。当然,假如林威不嫌丢人的话。
林威无视了许士尼格的暴怒,轻轻的开了口“清除异己”,然后挣脱了许士尼格的手说道“许士尼格先生,其实我到这里来也是请你去达蒙度假,现在我给你五分钟事件收拾一下”说着话,林威真的开始看表了,也不管许士尼格听没听见自己说的话。
许士尼格愣在原地,脑子里就两个字达蒙,许士尼格虽然不是德国人,不过作为德国的邻国总理,许士尼格也知道达蒙集中营是哥什么地方,林威居然要把它弄倒那里去。
五分钟后来,林威一个手势,盖世太保把许士尼格一家带上了卡车,和今天被抓捕的成千上万人一样,越过边界,送到了德国南部的达蒙集中营。许士尼格上了卡车之后,旁边的一个副官问道“领袖,许士尼格怎么说也是奥地利的前总理,我们把它抓到集中营,不好吧”。
“没什么不好,反正他早晚要进去”林威想到许士尼格在历史上的经历,含笑说道。
完结了许士尼格的事情,林威想起了重要的事,公投。然后对副官说道“现在元首已经进入奥地利了,我们要让元首知道今天德国和奥地利重新变成了一个国家,你现在利用军队的军用电台替我发布命令,现在马上准备在奥地利举行公投,对了,一定要确保成功,要给一种这次合并是人民的意愿的感觉”。
林威的命令马上在党卫军驻扎的地区实行,各地的党卫军士兵开始动员自己驻扎地居民出来投票,国防军在请示了国内之后,也开始行动,于是就在德国占领奥地利的同一天,林威马上开始准备举行公投。
林威计算着希特勒的速度应该是明天到达维也纳,所以他今天还有一天的时间来准备,希特勒进入奥地利之后,并没有直接来到维也纳,而是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希特勒带领了几个最亲近的人跑到林兹邻近的接着在第二天,去看了看。那里是他的老家。而他的旁边则是鲁道夫。赫斯,一行人慢慢的来到走到希特勒父母的坟前——就在希特勒老家对面的坟场里。
他在利昂丁他的双亲的坟墓上放了一个花圈,然后回到林嗣去发表了一篇演说:在多年前离开这个市镇时,我怀着完全和今天同样的信仰。在那么多年以后,我能够使这种信仰得以实现,由此可见,我现在感动至深。如果上帝曾经叫我离开这个市镇去当德国的领袖,他这样做一定是赋予我一个使命,而这个使命只能是使我亲爱的祖国重归德国。我相信这个使命,我活着为这个使命而斗争,我认为我现在已经把它实现了。
林威利用着希特勒回到老家的时间,通过军队的力量在奥地利大大小小的城镇火速树立起了数以千计的投票站,盖世太保也加紧抓捕不稳定分子,确保明天公投的安全。许士尼格曾经寄希望于公投巩固奥地利的独立地位,不过可惜,正是公投决定了奥地利和德国的合并。
5月14日,整个奥地利大大小小的投票站中,全副武装的党卫军或是国防军士兵,一丝不苟的注视着来往的人群,大家都知道对于德国来说,这甚至有可能是载入史册的一天,大家都不敢马虎。
虽然这样做有可能被别的国家拍到,借此说明德国吞并奥地利,甚至说德国的武装力量威胁民众,已作出对自己有利的投票。但是林威认为完全没有必要担心这种事情,反正德国这个恶名已经拿不掉了,那么就干脆做的彻底点,保证这次的投票不出差错才是正确的。
早上八点开始,就陆续有人过来投票,想要找麻烦的英国记者们,虽然费尽苦心。不过仍然没看见这些德国占领军对居民有一丝的不耐烦。相反来往的奥地利人不住向这些军人挥手致意,一点也没有受胁迫的意思。这主要由于德国和奥地利几百年的纠葛的情感,这种情感外国人很难理解,只有他们自己才明白。
投票开始了,人们一个个耐心而富有秩序的走到投票处前面,台前的士兵也没有丝毫威胁的意思,甚至没有哪怕多看一眼,经过前两天的事情,现在林威已经知道,奥地利的人也许对德国这次行动并没有什么抵触的情绪。通过各地的军统电台,每一处的情况每个一个小时就会像林威报告一次。林威整理之后在报告给希特勒。
希特勒在家乡的祭拜已经结束了,听了奥地利正在举行公投的消息,虽然希特勒对此次的行动充满信心,不过还是决定亲自来维也纳看看。公投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5月14日下午,希特勒才凯旋地进入他曾经在那里流浪过的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
不过,衣锦荣归,回到这个他认为曾经冷待过他,使他在青年时期过着饥饿困苦的流浪生活,而现在又极其热烈欢迎他的前帝国首都,使他处在一种欣喜若狂的状态中。
来到维也纳之后,希特勒迫切想知道这次公投,奥地利对他的态度。虽然希特勒留给林威的时间很有限,林威也知道不可能取得历史上希特勒那么高的赞成率,不过林威仍然脸不红心不跳的说道“根据现在的统计结果,奥地利99。75%的人都投了赞成票”。
“这是真的么?兰帕德”希特勒激动地说道,希特勒没有理由不激动,因为这次的计划虽然准备了好几年,不过实行起来未免比较仓促,再者时间太短,使得希特勒无法猜透奥地利民众的心思。所以其实希特勒并没有很大的把握一定会让奥地利人心甘情愿的和德国合并。
“当然,元首!我们都是一个民族,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变成了两个国家,我们本就是一家人”林威保持着一贯的严肃,或许和古板的军官们在一起时间过长,沾染了一些他们的习气,不过好像希特勒很希望林威这样。
希特勒似乎难以掩饰住自己的兴奋,一会站起来,一会坐下。好半天他问道“兰帕德,自从我认识你,你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办法或建议,现在我想知道,你对奥地利现在又什么看法”。
“元首,奥地利应该永久的消失,它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林威没有管希特勒微微变色的脸,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说下去,兰帕德”希特勒虽然心里不悦,不过还是让林威接着说。
“元首,奥地利的名字存在一天,有些不死心的人总是想方设法来让他复活”林威偷偷扫了希特勒一眼,看着他若有所思。接着说道“这些人虽然没有大的危害,不过确很烦人。我们虽然可以保证绝大多数的奥地利人的想法是和我们一致,不过在暗处的破坏分子一定会利用我们的疏忽来煽动奥地利的人们反对我们”。
希特勒毕竟是一个奥地利人,乍一听林威的话,心里肯定不舒服。不过他现在是德国的元首,凡是都要以德国利益优先,万一自己死了之后,奥地利闹起了独立,他死了都不瞑目。
希特勒坐在沙发上沉思,他现在已使它同德国合并了起来。奥地利的古老德文名字东部帝国,也应该被取消了。好半天希特勒终于做出了抉择,“兰帕德,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了”。
“是,元首!”林威开心的笑了,希特勒终于在德国和他的祖国奥地利中间做出了抉择。
林威心中已经有了计划,逐步让奥地利人忘记奥地利这个名字,柏林方面用区的行政单位来管理这个国家,区大体上相当于历史上的邦或其他国家的省。维也纳也变成了德国的一个城市,一个区的行政中心,让它渐渐的和普通的德国城市一样,而不是一提起维也纳就会想到奥地利的首都。
希特勒不费一弹,而且没有受到大不列颠、法国本来可以武力压倒他的干涉,就为德国增加了700万子民,而且获得了一个对他将来的计划具有莫大价值的战略地区。不仅他的军队在三面包围着捷克斯洛伐克,而且他现在还拥有了维也纳这个通向东南欧的大门。作为前奥匈帝国的首都,维也纳长期以来一直是中欧和东南欧的交通和贸易中心。现在这个神经中枢落在德国人的手里了。
位于英国首都伦敦威斯敏斯特,威斯敏斯特区白厅旁的唐宁街,一所乔治风格建筑物。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就是唐宁街10号,是现任首相张伯伦办公的地方,象征英国政府的中枢。
虽然唐宁街10号是君主的御赐礼物,但由于它面积狭小,长年缺乏维修,又建在沼土之上,历史上不少的首相都不愿意入住,有些首相甚至有意将之夷平。此外,由于英国首相一职至19世纪仍然未有明确的确立,因此唐宁街10号以往常常由其他官员入住,在当时不可算是真正的首相府。
不过时至今时今日,唐宁街10号已经成了英国的政府的象征。此事68岁的张伯伦正在和英国的另一个强力人物,外交部长安东尼·艾登进行争论。
“为什么!这是为什么,内维尔,你为什么不组织德国的行动,虽然现在德国比起前几年强大的不少,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英国动一个小指头。那个德国的小胡子就得乖乖的滚回德国”安东尼·艾登一边伸出小指一边大叫道。
张伯伦甚至眼皮子都没抬一下,不带一丝烟火气的说道“安东尼,不要这样,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德国帮助我们英国抵挡住苏联人的威胁。现在欧洲需要的是和平,我们要做的是确保住欧洲来之不易的和平。再者上次的大战给我们造成的影响还不够么,大洋彼岸的美国借着我们和德国人血战的时候,已经悄然发展起来了。如果欧洲再次爆发战争,我想你应该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不,德国比美国更有威胁,你没忘了上次的战争么”安东尼·艾登质问道。
“我当然记得德国人的作战能力”是人就知道上次大战其实是德国和整个协约国作战,张伯伦当然也知道。于是接口道“所以我才帮助他们,让德国足够强大,强大到足以抵御苏联对欧洲的野心”
“内维尔,你错了,你这是在玩火。我不会同意的,我要弹劾你”安东尼·艾登站起来怒气冲冲的走出去。
“弹劾我?”张伯伦眼神一瞬间变得十分可怕,“我才是对的,我这么做对英国才是最有利的”。
这次会面的不欢而散,让安东尼·艾登何张伯伦的关系,直接降到了冰点。仅仅几天张伯伦就利用保守党在议会的优势把安东尼·艾登赶下台。接替他的是哈利法克斯勋爵。柏林对这种更动表示欢迎。在伯希特斯加登最后通牒之后,张伯伦在下院发表演说称,〃在伯希特斯加登所发生的,只不过是两位政治家商定了改善他们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措施……看来很难认为,只是因为两位政治家商定了两个国家中的一个国家的某些内部变动,就可以说,一个国家已为另一个国家的利益而放弃了它的独立。〃
第一百零五章 吞并捷克
或许对希特勒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英法仍旧不肯动一根毫毛来阻止他。WWw;3月14日张伯伦在下院谈到希特勒在奥地利的既成事实后说,〃无可动摇的事实是,没有什么事情能制止实际发生的事情--除非我国和其他国家当初准备使用武力。〃希特勒清楚地看出,这位英国首相不仅不愿意使用武力,甚至不愿其他大国协作来制止德国以后的行动。
全民公决的结果出来的第二天,英国、法国等几个欧洲国家纷纷发表公报承认德奥合并。他们认为德国和奥地利的合并是德国的内政。其它国家不应该干涉。而美国则悄悄的把美国驻维也纳大使馆的牌子变成了驻维也纳领事馆。当然,唯一反对的大国只有苏联,在他看来资本主义所作的一切都是卑劣的。但是由于他们鞭长莫及,所以除了抗议和表示遗憾之外也就没有了下文。这样一来也就代表着世界上的几个强国对于德奥合并表示了赞成,至少他们没有反对。
林威在兼并奥地利的行动结束之后,就回到了柏林。在他看来兼并奥地利已成定局,他在奥地利已经没有用了,希特勒将在几日后回城,林威暂时把希特勒的安全工作交给了自己的副官海因茨,自己则回到柏林过几天轻松的日子。虽然林威为了自己未来不被宰纽伦堡绞死,简直成了工作狂人。但是必要的忙里偷闲是必要的,战争越来越近。他的时间也越来越紧了,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空闲的时间。
五月的柏林,15到18度的气温,就一整年来说,也难得的适合出行的好月份。利用难得的空闲时间,林威带着琳达在平常难得一去的地方流连忘返,国家剧院、远古博物馆、国立美术馆、勃兰登堡门、菩提树大街都留下了他们足迹。琳达虽然仍然不时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过林威看的出来,他是十分高兴的。
就在林威乐不思蜀的时候,他第二副官罗伯特。C。克劳福德通知了林威一个消息,原来是柏林陆军大学的一批学员要毕业了,林威本来心中已经打定主意,绝不因为公事耽误这来之不易的空闲。不过一听罗伯特。C。克劳福德说的柏林陆军大学,林威却改变了主意,让罗伯特。C。克劳福德告诉柏林陆军大学的校长,到时候一定到场。
这主要因为林威手里的党卫军的缘故,党卫军在林威手里远比历史上在希姆莱手里扩张的快,这使得林威就算把历史上党卫军的人才全部物尽其用,也不能满足未来党卫军的需求。在林威的心里,党卫军在未来战争中,绝不是历史上的百分之十七规模,林威要的是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
如果完成林威心中的想法,党卫军那本就十分稀有的指挥人才,一定会更加捉襟见肘。这可不是林威想看见的。
第二天,林威身着党卫军军服,带着琳达来到柏林陆军大学。参加毕业典礼。国防军的元老路德维希将军是柏林陆军大学的名誉校长,林威夫妇坐在贵宾席,代表国社党参加了这次的典礼。穿做笔挺黑色党卫军制服的林威和穿着白色长礼服的琳达,一出现就成了众人追捧的明星。林威两人从小受到的教育让他们对这种场面并不陌生,挂着亲切的笑容和众人寒暄,让在场的众人对他们两人的评价更高了一层。
众人落座之后,名誉校长路德维希将军站起来,扫着着下面的四个方阵,看见毕业学员队形齐整,一丝不苟的站立,嘴角微微一笑,说道“今天你们将从这所学校毕业,等待你们的将是长短不等的军旅生涯,以后你们将会是德国未来的上校、将军、甚至是元帅。”说到这,路德维希微微一停顿,见到这些学员还是一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