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抗战-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坂垣征四郎看了他一眼,手指猛得戮向了地图上的一个地方:“石原君早就说过,如果我们哪一天非要在缅甸跟中国人决战的话,那么,我们的决战地点肯定就是这里……”

“仁安羌?”

“油田!”

第601章你没病吧?

日本人开始后退,因为仁安羌在缅甸中部,距离中缅边境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而中国方面似乎跟日军之间也很有默契,杜聿明第5军火速入缅,之后就那么慢慢地跟在日军后面,亦步亦趋。而不久,日军就退入了曼德勒这一缅甸中部的重镇,并开始以曼德勒为前哨,组织防线。杜聿明也没有打扰对方,同样在曼德勒北方三十公里处列阵,身后跟着卢汉的十几万滇军,还有那上千辆由拖拉机改装而成的装甲车。

双方似乎谁也不着急开战,这让许多人都大为不满。而这其中,又尤以英国人为最。

************************************************

“英国首相丘吉尔亲自发来的电报,他要求我们立即与日军开战,将日本人赶出缅甸。”

何应钦亲临缅甸前线,名为督战,实际就是忍不住想来分一把功劳……张治中在山西督战,虽说是为了阻止胡宗南等人突进过快,影响到中国政府的外交战略,可也因此获得了一场大功。可那一场战斗又哪及得上缅甸这场战役?二十万日军,可比当初多田骏横扫山西的时候所率领的日军还要多出一倍。如果能够在这样一场战役中取得成绩,那就不再是中国范围内的名将,而将是世界名将。哪一个当兵的能经受得住这样的引诱?何应钦甚至还觉得,如果不是这样做有些不地道,又有可能会耽误了重庆的事务,老蒋恐怕都会亲自到昆明指挥战斗。不过能留在昆明还不是让何应钦最高兴的,最让何应钦高兴的,其实还是秦卫的“识大体”。听说他到了,二话不说就把最高指挥权让了出来,动作那叫一个痛快。不过可惜,秦卫的痛快只是让何应钦高兴了区区几天而己,很快,他就知道自己入套儿了……在外国打仗,怎么还要从事外交活动?

“丘吉尔?缅甸战役跟他有毛的关系?亚历山大都退到印度了,他有什么资格下这种命令?”

金碧别墅后院儿,秦卫拿着不知道从哪儿弄到一个弹弓,正对着四五米外一个摆在假山上的小石块儿瞄准。听到何应钦的话,也不在意,随手就把手里的弹子打了出去……结果那弹子也不知道打到了哪里,瞬间就没影儿了。

“你多大人了?还玩儿这个?”何应钦看着秦卫满脸都是不虞之色。他现在是骑虎难下。秦卫不仅主动把指挥权让了出来,还专门向重庆方面发了一封电报。说自己不擅长指挥实际战斗,要求老蒋把他派来担任指挥官。而自己却躲到后头。当了个什么“中国远征军总参谋长”……换言之,如果打胜了,他何应钦将会成为世界名将,却也会得罪一大批人,而且还都是些列强。毕竟,他是知道秦卫对东南亚的野心。也知道这一场战役中秦卫所要达成的目的的,那绝对是坑人的紧。

“别小看这玩意儿。”秦卫又拿起一粒弹子上好,“古代欧洲,还专门有士兵用弹弓作战呢。知不知道?”

“没听说过。”何应钦白了他一眼,又把电报往他面前一撂:“说吧,这个怎么办?”

“你是老大,你说了算。”秦卫继续拿弹弓瞄着那块石头。

“可你是参谋长,专门负责出主意的。”何应钦又把电报往他面前推了推,“再者说了,就算我拿了主意,你敢用吗?”

“嘿嘿,”秦卫笑了笑,“我还是信得过你何大长官的。”

“行了,我本来就是督战而己,也没想夺你的指挥权,是你自己让出来的。所以啊,你有脾气也别朝我发。”何应钦瞪着他,又一拍电报:“赶紧的。我那还有不少事儿等着处理呢。”

“处理什么?我是真不明白你们都有什么好忙的。”秦卫白了他一眼,“我当总司令的时候,也没那么多事儿啊。”

“你跟我能一样吗?”何应钦不屑地看着他,“你就算想管,也得懂才行!可你懂吗?”

“故意打击我?”秦卫恼道。

“我说的是事实。”何应钦一本正经地说道。

“行行行,事实……”秦卫也不跟他争,放下弹弓,拿起电报看了几眼,“啧啧,这老胖子倒还真不客气。什么都不出,就想让我们替他们把日本人赶出缅甸。”

“所以才难办啊。”何应钦叹了口气,“明知道对方用心不良,可咱们是盟军,人家又是一副请求的语气,你能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你们的脸皮什么时候这么薄了?”秦卫把电报往桌上一扔:“告诉他,缺少弹药,缺少飞机,缺少坦克、装甲车,还缺大炮和军舰……想让咱们出战,先把这些东西补齐了再说。”

“这行吗?”秦卫的回答早就在何应钦的预料之中,对自己人还好说,对这些列强,这小子就是纯粹的无利不起早。丘吉尔空口白牙就想让他们出战,连他这一关都过不了,又何况秦卫?可问题是,“缅甸终究是英国人的地盘儿。咱们要是夺了这里不还,以后两国之间还怎么交涉?”

“不是早就有定案了吗?”秦卫又拿起了弹弓,“缅甸人会替咱们‘出头’的。”

“那帮泥猴子现在可还在日本人那边儿,帮着日本人跟咱们作战呢。”何应钦道,“把缅甸让给他们,这怎么也说说不过去。”

“那有什么难的?过两天让他们造日本人的反就是了。”秦卫看着这位**二号人物,无奈地摇了摇头。在国内搞手段,这帮人一个比一人强,一个比一个不要脸,可到了国外却又开始在乎起名声来了……这对内对外的差别也太大了一点吧?

“让他们造日本人的反?”何应钦犹豫了一下,“能办得到吗?日本人的手段可不是那么好应付的。”

“不好应付就不应付,另找几帮人出来不就完了吗?”秦卫没好气儿地又打出一个弹子,“这种事儿你也来找我……我就奇了。就算这事儿砸了,老蒋那边儿难道你何大长官还担不下来怎么着?”

“这可不是国内。事涉列强,哪那么容易承担?”何应钦叹了口气,坦白道:“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是个什么情况。说到底,老蒋如果不是暂时没人用,早就把我搞下来了。可抗战这些年,能接替我的有多少人?你就不说了……”

“别提我,”秦卫急忙摆手:“打完日本人,我就退役!这是早就定好的!”

“行,你不算。”何应钦道:“可陈诚呢?他惦记我的位子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还有张治中、李宗仁、白祟禧、胡宗南、顾祝同、蒋鼎铭……”

“敢情这满世界都是惦记你的人?”秦卫白了他一眼,“还李宗仁、白祟禧?你选角的时候也分清对象好不好?老蒋如果真的连你也不用,还敢用这俩?”

“如果他们乐意,老蒋肯定点头。”何应钦正色道,“要不然,你以为这一回为什么过来的是我,而不是他白健生?论关系,论合作的次数,明明你跟他最熟,也最合作的来;而且我也不否认,白健生的指挥水平比我强……可老蒋却生生地把他压下,为什么?还不就是怕他到了地方,再立功勋?”

“这话说的……”秦卫有些奇怪,“白祟禧要是再立了功勋,不正好就被老蒋一直关在中央了吗?”

“可如果功劳太大,就不好关了。何况这一回参战的还有滇军大部……卢汉对中央离心离德,如果再让他们找到机会来一个‘滇桂合流’,这还得了?”何应钦看着他,认真地说道。

“那又派你过来?”秦卫更不解了,“难道你功劳太大,他就好关了?”

“你说呢?”何应钦苦笑,“谁不知道我何敬之是上不上,下不下……空筒子一个?就算我立再大的功劳,又怎么能逃得出他蒋某人的五指山?”

“别这么说啊,如果现在老蒋出事儿,你肯定是头一号。”秦卫笑道。

“你错了。”何应钦摇头,“如果现在老蒋出事儿,我肯定镇不住国内的局面。非得天下大乱不可。”

“所以,你能立功,立大功,别人不行?”秦卫笑问道。

“你说呢?”何应钦白了他一眼,再次问道。

“行了行了,不说这些了,真他m的复杂!”秦卫甩甩头,又拿起电报往何应钦怀里一送:“反正他们想怎么空手套白狼,咱们就怎么把这手给他们打回去……就这么办吧。”

“那如果英军想要再次返回缅甸呢,用什么理由拒绝?”何应钦问道。

“他们不是‘想’,而是肯定会!”秦卫笑道,“只要咱们打败了日本人,不用说话,英国佬儿肯定会在第一时间把能派来的部队都派回来。”

“那咱们怎么应对?”何应钦问道。

“不应对。撤呗!”秦卫耸耸肩,“把缅甸还给他们就是了。”

“还?”何应钦愕然地看着他,“你……没病吧?”

第602章短促的战斗

仗打到现在这一步,基本上所有人都已经知道了中国的野心:拿下东南亚!至少也要拿下中南半岛!而这个情景又是英、美、日三国最不希望看到的。因为中国如果得到东南亚,哪怕只是中南半岛,也将标志着日本南下战略的彻底失败。而如果得到东南亚的资源,中国必然会迅速对日本展开反攻……从种种迹象来看,虽然日本现在并不弱,可中国却总能抓到他们的弱点进行打击,对其造成严重伤害。

中国可以承受多次这样的伤害,英国也可以,美国也行,当然也包括苏联。可日本却是绝对不能老是打败仗。因为如果再在中国人手里吃几次大败仗,日本的实力将大幅缩水,距离战败也将越来越近。

而日本一旦战败,中国这个老大帝国必然会在东亚一枝独大!

虽然它还很穷,它的工业基础也非常的薄弱,可只要它不犯大的错误,那么,等欧洲战事结束,中国将有很大的可能成为东亚地区唯一的一个大国,也是实力最强的一个国家。而欧洲的大战必然会对欧洲各国造成重大的损失。想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情景就会知道,即便是到了战后,欧洲列强也将没有能力再对中国实施什么遏制的政策,他们自救还来不及呢。

当然,还有美国。

可如果真要是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肯定会更加注重自身实力在欧洲的发展,至于亚洲……隔着万里大洋,去得罪一个庞大的国家,这显然并不是明智之举。尤其是在美国的力量已经被日本人赶出东南亚之后。此外,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本身还剩多少力量谁又能说得清楚?紧接着再向中国索取在东亚的利益。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将自己在东南亚的利益讨还,那么,几年之后,中国将彻底稳固自身在东亚的地位和势力范围。到那时候,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国家,想要回去,就都必须付出更加巨大的代价,而这还不一定能够成功。

所以,为了自身在东南亚的利益。为了自身的国际地位,为了以后……英美日三国反倒拥有了统一的意愿。

在英美看来,中国应该做的,就只是帮助他们把日本人挡在印度洋以外,一直坚持到他们在欧洲战场获胜。然后再打回来。到那时候,亚洲也还将是西方国家的。而日本则希望能够打败中国远征军。那样一来。无论是直接追着英缅军的屁股杀进印度,还是进攻中国的大西南,都不是问题,他们也将彻底奠定未来胜利的基础。因为只要拿下了中国,拿下了拥有丰富资源的东南亚,日本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即便是德国人在欧洲打了败仗,英美也难以再对他们构成多大的威胁。

而这一切的关键都在缅甸!

都在仁安羌!

……

“中国人现在最需要,同时也是他们无法自行制造或者开采的,就只有石油!仁安羌油田年产原油一百万吨。还有炼油厂和大量的储油罐……中国人一旦占领这里,就可以利用他们的空中优势,用凝固汽油弹把所有的敌人都烧成灰烬。那个时候,整个亚洲将再无他们的对手。他们可以顺利地将我们赶出缅甸,赶出马来亚,轻易的截断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再以空中优势,夺回台湾,把帝国本土对外的海上交通掐断!所以,无论如何,仁安羌不能丢!即便是被破坏了的仁安羌,也不能丢!”

寺内寿一把所有在缅甸的日军主要将领都召集到了一起,然后近乎咆哮地对他们这样说道。再然后,他就把原本追击英缅军的部队也从缅甸西北方向撤了回来,一起集中到了仁安羌一线……而为了应付中国人数量上千的装甲战车,他把整个南方军超过两百辆的坦克和俘虏的英军第七装甲旅的一百多辆坦克和装甲车也集中了起来。至此,整个缅甸方面军,有超过一半的实力堆砌到了仁安羌附近。而他们的面前,仅仅是刚刚入缅的杜聿明第5军三个师,以及第5军身后的十万滇军。

而因为杜聿明的部队里面有刚刚从杨杰手里接过来的一千辆拖拉机式装甲车,加之其本身也是机械化部队,拥有部分轻型坦克和战车,所以,寺内寿一也把自己的重武器集中到了杜聿明的对面,除此之外,还有饭田祥二郎担任前敌指挥官所率领的四个师团!

此外,因为中国方面拥有空中优势,寺内寿一在这一次的战斗中大量采用了战术伪装,利用缅甸的自然环境,将自己的重武器藏得严严实实。而这在日军对阵中**队的历史上,还是首次,也显示了寺内寿一的心虚,当然也包括坂垣征四郎这个南方军总参谋长的……至于他们所任命的缅甸方面军司令河边正三,现在只能凄惨的率领三个师团继续在雷列姆跟巴顿和张灵甫对峙。

许多人认为这场战斗将会持续至少几个月的时间。

一直想要趁机返回缅甸的英国人也是如此认为。所以,“长腿将军”亚历山大一面密切关注着缅甸战场的动静,一面在韦维尔的帮助下重新整编部队,打算过段时间,找个机会重新“杀”回缅甸去。不过这一次他的任务将不再是跟日本人交手,而是把缅甸从中国人手里再夺回去……当然,这需要中国人再打败日本人一次。而亚历山大和韦维尔经过推演认为,即便是中**队能够取得这一次缅甸战役的胜利,也将付出重大代价。所以,英国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确实很“大”!

杜聿明率部进入仁安羌战场,才休整了一天,雷列姆方向就突然爆发了大战。

巴顿和张灵甫合兵一处,在中国空军和陈纳德飞虎队的掩护下,向河边正三布置在西部的防线发动了猛攻,不久就突破了包围圈,朝着仁安羌方向冲来。寺内寿一对此惊讶不己,他不明白对方为什么会这么做。因为巴顿和张灵甫这支“残兵”再能打,也绝对无法突破他重兵布防的阵地。可不明白归不明白,该办的事儿也还是要办的。所以,他赶紧命令部队挡住这支“残兵”,以免对方冲入自己布置好的防线,搅乱了布置。

可就在这时,杜聿明发动了。

当时正是深夜。

三十七架火箭炮一齐发威,一分钟之内,七百四十发炮弹就像是从天而落的巨型流星雨一样砸进了日军阵地,而这才仅仅只是开始……这场齐射足足进行了一个小时,在这短短的时间内,火箭炮群将两万多发炮弹打了出去。

寺内寿一的重炮、坦克、装甲车以及前沿阵地,在这样近乎地毯式的轰炸之下,在第一时间就几乎被完全推毁。而不等他们反应过来,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的拖拉机式装甲集群就“突突”地冲了过来。

之后,战斗就没有了任何悬念。

杜聿明以三个师的兵力,追杀寺内寿一十万大军。而等到卢汉的滇军,还有巴顿、张灵甫等人也一起杀过来之后,寺内寿一已经没有了任何还手之力,一向以服从和战斗意志旺盛闻名的日军被打得狼狈而逃,其速度甚至还超过了当初的亚历山大。

不过寺内寿一没有亚历山大的运气好,亚历山大还有垫背的,因为他拉来了巴顿,而巴顿又拉来了张灵甫,这两支部队替英缅军队吸引了大量的敌人,让亚历山大最终得以率领超过一成的兵力逃回印度。可寺内寿一却没有人可以拉。河边正三那边还有三个师团,原本可以追着巴顿和张灵甫来帮助他暂时抵挡一下杜聿明等人,让他有时间重整兵力,可问题是河边正三被中国空军拖住了脚步,根本就追不上他们的速度。另外,暹逻军队沿着湄公河,以追击中**队的名义跑进了越南,致使国内空虚,所以,孙立人的新1军的主力已经全部赶到清迈,摆出了一副南下的架势。暹逻政府吓坏了,匆忙向日本政府求助。而日本是绝对不能丢掉暹逻的,因为暹逻是他们进入印尼和缅甸、马来亚的前沿阵地,一旦丢掉了这里,整个南方军就将被中国关起来,将有全军覆没之虞。这是他们绝对不能忍受的。所以,东京大本营急令河边正三率部回返暹逻,抵挡新1军……寺内寿一就此失去了一大强援。而除掉这些,他背后追着杀过来的,还是以脚力闻名的中**队……当初在中国战场,日本人开着汽车,骑着马都追不上这些人,这个时候,人家开着拖拉机,他们却多数都是光着脚,又能往哪儿逃?

所以,无奈之下,在逃跑的路上,寺内寿一下达了一条他本来绝对不愿意下达的命令——让留守在仰光一带的日军北上!

……

“那等于是把仰光直接交到中国空降兵的手里,也等于是把整个缅甸交给了中国人!”

英国人坐不住了。亚历山大匆忙从韦维尔手里借了几个印度师,又带着当初和他一起逃到印度的那支英缅军部队,沿着还没有建成的印缅公路,朝着缅甸急速进发……

第603章算计来;算计去

“中国人的野心必须遏制。他们一直在隐藏自己的力量!他们对我们这些同盟国存有极高的防范心理!而据我所知,他们这一次致胜所用的火箭炮,全都是德国人最新的产品……他们是从哪里弄来的这些东西?”

丘吉尔在大声的咆哮。

不过所有人都知道,他对中国人用的是不是德国人的东西并不在乎,对中国人是否对英国有防范之心也一点儿都不在意,他在乎的是理由……他必须为英国重回缅甸找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在马来亚,只用两个月不到就被日本人打得落花流水;在缅甸,与日军稍一接触便告溃败,之后甚至还极不地道地牺牲了美国盟友,如果不是中国人的援助及时,好不容易才从菲律宾逃出来的那支美军可能真的就要全军覆没了……可以说,英国在东南亚的表现比猪都要不如。当然,如果东南亚的战事就此结束,英国人也不会那么被动,他们可以列出一系列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可问题是,中国人插手了。

两场战斗,加起来的时间还不超过一个月,而真正战斗的时间加起来可能还不到一周。曾经在东南亚打得英**队毫无还手之力的大日本皇国就被中国人揍得抱头鼠蹿。原本还得意洋洋的寺内寿一,眨个眼儿的功夫,就只能带着残兵败将从勃固等地往暹逻撤退。因为仰光已经被中国空降兵夺下,他的补给线己断,而北方又有中国人接近二十万的部队徐徐逼近……为了保住这剩余的兵力,他只能逃跑。可他这一跑,就把英国人本来就已经不多的面子给全部拽了下来。

丘吉尔不在乎这些。

在他看来,面子神马的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利益。他绝对不能容许中国人趁着英国退出的机会,占领东南亚。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再次急匆匆地从伦敦赶到了华盛顿。因为只有说服罗斯福,他才能做到这一点。

可罗斯福对他的态度比起之前却已经差了一大截。

“我们的国会认为,把东南亚交给中国人,远比交给英国更加安全。而且我们许多议员也认为,中国人更加值得信赖!”

“信赖?信赖一群能在这个时候拿到德国最新武器的人?”丘吉尔的语气满是嘲讽,“总统先生,难道连你也看不到中国人的野心吗?他们已经比日本人更加危险!”

“首相先生,中国人使用的确实是德国最新生产的火箭炮。可问题是,他们把这些炮弹毫不客气地对着德国人的盟友在使用!他们的反法西斯立场极期明确!”罗斯福摊开双手,“可你们呢?我们的驻菲部队,有三分之一都伤亡在缅甸。这是他们在菲律宾都不曾承受的巨大损失。你让我怎么向国会交待,又怎么向美国人民交待?”

“……我对此非常遗憾!我曾经命令缅甸方面不惜一切代价救出美军。亚历山大也曾试图这么做过,可我希望您能明白。他们……确实不怎么样。”丘吉尔叹了口气。一脸难堪。

“我能理解您的苦衷,可是,国会不能理解,美国人民也不能理解。”罗斯福道。

“给我们一段时间,我们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大英帝国是美国最值得信赖的盟友。”丘吉尔正色道。

“您说的是北非?”罗斯福问道。

“是的。”丘吉尔不要算,同样也不敢对罗斯福保密,“我们在埃及方面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很快就会对意大利人展开进攻。相信我。这一次我们一定不会失败。”

“我知道你们在埃及和缅甸的部队在装备以及兵员素质方面差距很大,可是意大利人在利比亚的兵力并不少,而且他们还可以随地得到德国人的支援。”罗斯福明显不相信丘吉尔。事实上有这种心思的不只他一个,连英国人自己也对自己快没有信心了……中国人只用几天就能打败的敌人,居然让他们大英帝国连两个月都抵挡不了。虽然英国政府在宣传方面死命地把功劳往自己身上揽,说什么这全都是因为英缅军队大量消耗了日军的力量,才使得中国人有机可乘,可这话你也得有人信才成。反正英国人自己是没有多少相信的。而连自己人都骗不了,又能骗得了几个外人?

“只要能够打嬴对意大利人的战斗,那么我们就能夺取利比亚,断掉德国人的油料供应。”丘吉尔道,“而只要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剩下的,就是对欧洲的战争了。”

“……”罗斯福沉吟起来。他知道丘吉尔的意思。新上任的盟军总司令布雷德利一直对英国人把大量的兵力和装备集中到北非颇有微词。在他看来,要打就应该直接先打欧洲,趁着德军主力还在西北方向跟苏联纠缠的时候,抓紧时间在欧洲大陆上拿下一块前进基地……可英国人不乐意。英国政府意图先开辟北非战场,保证苏伊士运河的安全,同时也保证对各殖民地的控制。双方争执不下。而布雷德利并不是艾森豪威尔那种善于弥合矛盾的人,他虽然很有才能,却更加严肃,注重规章条例之类……不久前,他刚刚把处理了某个师一个姓罗斯福的副师长。这位罗斯福副师长就是罗斯福总统的儿子,在部队面前,耀武扬威,蛮横无理,公开蔑视士兵,挑起事端,所以,布雷德利毫不客气地将其轰回了本土,根本连美国总统的面子也不卖。而由此就可以看出布雷德利对原则的坚持。结果,盟军还没有开始行动就开始了内耗,这让罗斯福在头疼之余,又不禁对英国人充满了怨气……你们要是会打仗也就罢了,可事实证明你们打仗的水平并不怎么样,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那么地自私自利?打嬴了德国之后,你们想干什么不行?可既然要在欧洲开战,他们就不能离开英国的支持,所以,他示意布雷德利可以稍稍让步。可没想到布雷德利却认为这样做会损害自己身为盟军总司令的威信,还有可能会让美国失去对这场战争的主导权,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那样,美国人出钱出力,最终却又被英法等国联合起来赶回了新大陆……所以他拒不执行罗斯福的命令。结果,就这样,双方再次僵持。出兵欧洲的事情也被无限期的拖延了下来。而因为没有战事,大批的美国士兵在英国本土吃喝玩儿乐,又引起了数不清的矛盾。

不过现在看来,为了防止东南亚利益的丢失,丘吉尔已经有了让步的意思。等埃及那一仗打完,就全力支援开辟欧洲战场……这应该可以让布雷德利让步了吧?毕竟,利比亚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那里可是德国人的油料供应基地。

……

罗斯福并没有考虑太久就做出了支持丘吉尔的决定。毕竟,他们的主要目标是欧洲,虽然在亚洲他们被英国人坑了一把,可丘吉尔也让步了,承诺在重新拿回缅甸之后,会将亚历山大派往埃及前线,不再让其在缅甸呆着继续恶心美国人民。

只是这样还有一个问题:中国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用武力威胁是绝对不可能的。中国人用几天就能打败日本人,而日本人不到两个月就能横扫英军……如果动用武力,英国人自己也会觉得这是一个天大的笑话。而且万一惹毛了中国人,谁晓得这帮人会做出些什么来?以这帮黄种人在这段时间所表出现来的强硬态度来看,突然翻脸进攻印度也未必不可能。

那不用武力,光空口白牙地讲道理,告议中国人缅甸应该是英国的殖民地,他们应该让出来?丘吉尔脸皮再厚,也丢不起这个人。当然,这主要还是因为丘吉尔和罗斯福都明白,今时的中国政府跟往常有些不同,绝不可能因为几句空头的许诺就被忽悠住,否则,再丢人他们也会这么干的。

而除去这两招,就只剩下利益交换了。

英国政府许诺了一笔高达两千万英镑的贷款,还同意让中国接收英缅军队丢在缅甸的所有武器……结果这个条件刚提出来,中国远征军总司令何应钦就向英国政府提出了另一个要求:被日本人俘虏的英缅士兵已经被中国空降兵所解救,只是他们还需要高达一千万英镑的伙食和药品。原因:“你们投降的士兵太多,又太能吃了,而日本人又饿他们饿得太狠!”

英国政府颜面丢尽!而中国政府也等于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之后,滇军的一个团顺着当初英缅军队逃往印度的道路堵住了正欲“光复”缅甸的亚历山大,以英国“不能保护缅甸”为由,阻止其回归。亚历山大虽然百般恐吓,却终究不敢主动挑衅。

而再之后,美国出面调和。

不久,经过商议,中国同意英**队回到缅甸,但也提出了先决条件:英美两国却必须再次提供三十万吨的军事物资和一个集团军的装备,另外还有三百架b…17轰炸机,除此之外,中**方还将控制仁安羌油田,直至战后!

可以说,中国方面的要求非常苛刻。可英美在稍稍讨价还价之后就同意了。而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中国远征军立即做出调速,在亚历山大回到缅甸之后,就开始迅速往北撤离……英国方面顿时大急,因为退往暹逻的日军已经再次闻风而动。

第604章石原莞尔要来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秦卫这一招姑苏慕容氏的“斗转星移”施展的可谓是炉火纯青,不要脸之极。可谁也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