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荣誉-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先是战犯审判时留下了一窝的祸害,而后又是借着对付苏联的功夫来重新武装日本,接着又是让日本这只代理疯狗来死咬中国,可是不长记性的美国人却总是轻视了日本这一民族。
核地雷、核大炮这些战术核武器美国人没派上用场,可是日本人却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首先使用这种战术核武器本来也不是多大的过错,要不然你山姆大叔当初怎么就跟疯狗样的死命鼓捣这玩意,一心想用这东西来给苏联红军坦克手搞次核辐射,看看苏联人会不会基因突变,就跟那电影《绿巨人》似的,这第二点就是日本的多山、多丘陵地带太适合使用这种小玩意儿了,相比于开阔的西欧平原,日本岛的山地地区最适合使用小型战术核武器。
1950年代之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苏两国开始了疯狂的军备竞赛。当时两个超级大国一心都是想着准备核大战,将对方炸回石器时代去。美国人除了将各作战师改编为装备有各种战术核武器的五群制的原子陆军师之外,还研制出了M28、M29两种‘大卫克罗克特’火炮前者是轻型火炮由步兵营携带,后者是坦克营携带的重型火炮。1953年,美国陆军第867野战炮兵营在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的AEC兵器试验厂首次对核火炮进行射击试验。
随后苏联人在‘IS…2斯大林’重型坦克的基础上也鼓捣出了‘2A3聚光灯’型406毫米自行加农炮、‘2B1奥卡’型420毫米自行迫击炮。大家都跟疯了似的,随时都是准备核大战。
在战前日本人就已经秘密研制了数十颗战术原子弹,其中12枚已经进入实战装备,这多是战术核炮弹。因为那个时候,日本的战术导弹力量已经被摧毁了,没有搭载平台,那么战术核导弹弹头有什么作用。摆设都不如。日本的这种取名为‘菊花’的战术核炮弹实际上就是仿制的美军M28型‘大卫克罗克特’火炮,不过是使用战术卡车作为搭载平台罢了。口径280mm 射程约40公里 发射5万吨TNT当量左右的战术核弹头,一次开火相当于1000门常规火炮。日本人当然是指望着这种‘新式武器’。
可是随着中国次轨道轰炸机对东海原子能研究所的轰炸,各种弹头都已经被从天而降的‘祝融’高速棒束武器系统的钨芯钛金柱所释放出的巨大冲击能量给瞬间蒸发了。连个渣子都没有剩下一点。各类核子武器转眼间灰飞烟灭。这令日本人很失落。
不过让东京的那些疯子们所庆幸的是,有8枚进入实战状态的‘菊花’战术核炮弹在之前已经被秘密运送到了位于静冈县…富士山下的御殿场地下基地内。究竟是谁下达了密集运输命令,到现在都是一个谜团,但是有一点必须要指出,就连军部高层刚开始都不知道,更不要说是中、美、俄三国的情报人员了。
第三十四章节
一直久困于能登半岛的俄罗斯联邦军队在2月初的时候,也终于以一场规模空前的攻势拉开了俄美利益角逐的碰撞,而这场火星撞地球样的碰撞最先倒霉的是三个师团的日军部队。
自从俄军在能登半岛发起登陆以来,日军在石川县的守备部队便倒了大霉,先是被俄国老毛子一顿往死里磕,接着又被美国人好一番狂揍。也不知道是不是日俄战争时期就积下的旧愁,反正俄国人从来都没对日本人客气过。一场日俄战争,日本人是让俄国人吃够了苦头,又是炮轰旅顺口,又是将波罗的海舰队送进海底的,反正俄国人恨日本人恨得是牙齿痒痒。这也就算了,反正从旅顺口到奉天(中国沈阳)的几次大战都是发生在中国人的地盘上,就连后来的双方分而治之的库页岛也本来就是中国的土地,说到底战争不是发生在俄罗斯的土地上,再怎么恨,俄国人也恨不到哪里去。可是到了1918年,那就不对了。
为了干涉俄国内政,‘多国部队’气势汹汹的杀进了西伯利亚,美国7000大兵,这其中就有后来在朝鲜战争中被歼灭的‘北极熊团’、英国800来号人、法兰西凑了2000人马,就连那时候窝囊得一塌糊涂的中国人也来了1000人,谁也没有日本人牛,一下子就窜出来了7万大军,整个比第二名…美国军队多了十倍。‘多国部队’那时候可不是去维和的,大家伙都是跑过去干涉俄国革命的。凑凑热闹、欢欢腾腾就罢了。比若说为什么后来红色苏联在这破事上压根就不和中国记仇,那是因为中国人民‘善良’啊,哪里是支干涉军,用现在的话说和‘联合国维和部队’差不多,不但没帮着高尔察克白匪军闹腾,反倒是帮着布尔什维克不少忙,还整天屁颠颠的帮着闹革命的俄国人找吃的、盖房子。而日本人呢,日本大兵的脾气神可不是善良的中国士兵。那简直就是群匪兵,事实上比匪兵还要差。
本来‘多国部队’闹到海参崴也就算了,可日本‘蝗军’就跟那丰收季节里的蝗虫一个德行,一个劲的飞到了贝加尔湖。‘多国部队’那是支持高尔察克,可日本人非整出来个谢苗诺夫这个大流氓、大土匪。到了1920年,‘多国部队’一哄而散,该干嘛去干嘛,比如在苏俄又是盖房子又是搞联谊的中国大兵们就赶着回家闹革命、打内战,哪还再去管什么沙俄白匪,这些破东西早就被布尔什维克打得找不到北了。别的国家都散伙了,反正也没来多少人马,跑起来也快,中国大兵干脆在结了冰的黑龙江上一溜腾就回国了。可是日本人却没走。
不但没走,还一直赖到1922年,连带着被布尔什维克的红军给消灭掉了5000‘蝗军’。不过也不能说日本人没有赚,这些小家伙们还是挺能翻腾的,比起中国人来说,日本人那可真叫一个无耻、下贱、卑鄙、狡猾。这些下贱的日本蟊贼倒是有些水平,竟然愣是从饭都吃不饱的高尔察克手中给捞了十来吨黄金回去了,要知道那黄金可是按吨拖走的啊。5000‘蝗军’去了天照大神那里报到去了,不过这些家伙运气也不错,晓得大神那里到了1937年之后会位置紧张,先赶着去抢位子去了,而且给天皇换回来十来吨黄金还是值得的。
可苏联不干了,这黄金本来就是我的,列宁到底是共产主义的伟大领袖,要不然后来怎么被称做是导师呢,怎么会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呢,这导师可不是粗人,强忍着没和日本翻脸。
到了后任者…那位牛掰的斯大林同志手上,什么事都得换上个说法了。从这位‘斯屠夫’搞出来的那场大肃反就知道这位长着胡子的领导人可不是什么善类,要不然怎么列宁主义后面没冒出个斯大林思想呢,就是因为斯大林同志不是那做导师的材料。对自己的同志都是一个枪毙了事,更不用说对别的国家了。欧洲的那块擦脚布…波兰可是见识过了这位‘斯屠夫’的手段,卡廷森林,成千上万的波兰军官被从脑后给打了一枪。
这还没等到斯大林跟日本人算账呢,整天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的日本人自己倒先闹腾起来了,先是张鼓峰,接着是诺门坎,苏联红军对那些送上门来的‘蝗军’可不客气,直截了当的把这些走哪里、吃到哪里的‘蝗军’送到了天照大神那里报到去了,省得让人看着难受。
等到1945年,时机到了,斯大林可就不客气了。当初在张鼓峰、诺门坎的时候,红军是要提防着那位矮个子的希特勒,可现在第三帝国完蛋了,苏联红军高喊着‘乌拉’连德意志的国会大厦上都给插上了镰刀斧头旗,那还不腾出手来了。莫斯科和华盛顿其实都一样,先欧洲而后才是亚洲。美国人是把欧洲当后院、太平洋当前院的游泳池,而莫斯科是把远东看作是自己的尾巴,脑袋长在欧洲呢。谁要从东面打过来,得走完千把公里才算是能够越过乌拉尔山,可要从西面打过来,一锤子就砸脑门上了,所以还是脑袋最重要。
号称帝国之花的关东军没能从苏联手中过完三招,被看着日本人那火力打中国国军是忒凶猛,可要是碰上苏联人那可是典型的鸡蛋磕石头。人家俄国人动辄就是上百成千门‘喀秋莎’,完了之后又是大口径重炮,关东军能有多大点家当。T…34能和德国‘虎’过招,让中国国军没办法的日本95式‘小豆豆’那算什么玩意儿,坦克这词都不配用。
好了,占了北方四岛、消灭了关东军、朝鲜驻屯军的苏联红军将几十万日军战俘统统押到了西伯利亚。别以为‘斯屠夫’会将这些日本人留在战俘营里好吃好喝伺候着。美国人、英国人、中国人或许会,可斯大林不会啊。为什么?前面两个是所谓的‘打仗得讲国际公约’的国家,中国人虽然不懂什么国际公约,却从来不拿俘虏出气,‘杀俘不祥’嘛。
可这苏联红军和日本人那算是一丘之貉,虽说这苏联红军杀起俘虏来没‘蝗军’那么狠,可也好不到哪里去。数十万‘蝗军’战俘在缺衣少吃的情况下被留在西伯利亚开荒,一待下去就是数年之久。搞得关东军的俘虏兄弟们整天抱怨“NND早知道老子去关内了,落到中国人的手里做俘虏总比现如今在这里强。这冰天雪地的,一镢头下去,冻土上只能被刨出个白点。就这样,还开荒,开个屁荒啊,那不简直就是想方设法的在变相把人给折腾死嘛。”
还有就是,苏联人从来没有耐心,要是只准备了2000人的饭,结果来了3000战俘的话,苏联人从来都不会好心的再去做上1000人的食物,因为那太麻烦了,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直接将那多出来的1000人送去吃寿司,别以为是放回家去吃寿司。这事情苏联人在卡廷森林对波兰人已经做过一回了。所谓熟能生巧嘛。这次轮到日本人倒霉了。可是日本人从来都不去指责,倒不是日本人脾气好,而是想当初他们也没少做这样的事情。菲律宾作战后,自己都没饭吃的日本‘蝗军’哪里有东西给战俘吃,愣是押着美菲联军战俘来了次‘死亡行军’,这才解决了问题。‘蝗军’好歹也是汉文明教化过的,这也知道‘以彼之道还之彼身’。
直到东亚战争之前,日本人见了俄国佬都是两腿肚子直打颤。从二战结束之后,莫斯科从来都没给东京什么好脸色看。“丫再折腾,折腾就抽死你”这是克里姆林宫对日本的态度,一方面是大笔大笔的骗着日本人的钞票,一方面是在北方四岛的问题上频频拿日本开刷,至于日本北海道的渔民那更倒霉了,一向为所欲为的东南亚猴子再下贱也只是扣扣中国渔民的船只,而俄国边防巡逻艇对于日本渔民的态度就是一个字…‘打’,恨不得将那些日本渔船用大炮轰到海底去。别看着日本人一个个嚣张跋扈的,见到老毛子,这主也就是一欺软怕硬。
日本人一定是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哭了个够,早知道那个时候搞什么也不会去搞北极熊啊,现在这日子过得。且不说那些埋在西伯利亚的冻土下或不来的‘蝗军’们,就是现如今的日子也不好过啊。能登半岛上的那数个师的俄国人打来的炮弹可是成天恨不得炸不死这些日本人,这边的路又被美军第82空降师和第187空降旅给切断了,而且这俄军第14独立步兵旅、第83空降突击旅、第31乌里扬诺夫斯克独立近卫空降旅也掺和在其中,想杀开条血路逃跑的话,只能招来美俄军队的联手痛揍。这能登半岛上的日军三个师团就跟汉堡包、三明治一样,被夹在了中间,是那份美味的肉馅。
当近畿地区在中国军队的连续攻势下是一片风声鹤唳的时候,石川县的日军部队的好日子也算是走到头了。俄国人将他们的大纵深战役理论给搬到了能登半岛上来了。而试验品就是这些倒霉的日军部队。有句话说“杀鸡给猴看”,在莫斯科的眼里,美国人就是那只猴,而日本人就是这只倒霉的鸡,俄罗斯人需要的是来一场精彩绝伦的火力表演、战役突击演练,来给美国人看看,好好将日本这只倒霉的鸡宰杀一番,让美国这只猴也知道怕一怕。
这样造成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日军这三个师团将会注定了是一场悲剧。一场惨得不得了的悲剧。而至于美国这只猴有没有怕,那是另外的说得事情。莫斯科需要的是将这只鸡杀好了、杀干净了,而且是动作利落的干完活。而后才是跟美国人叫板。
第三十五章节
从苏联时期,北极熊就爱鼓捣大兵团作战,动辄就是集团军式的突击,到了1980年代,俄国人终于史无前例的完善了自己的大纵深战役理论。火力、突击、快速这样的词语是大纵深战役理论的关键词。但是没等到苏联红军使用上,随着镰刀斧头旗从克里姆林宫降下,苏联时代结束了。而这种理论的应用也就成了一个长长的省略号。
其实在1930年代,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就提出了大纵深战役理论这个概念,只是当时的条件还没有成熟,无论是在部队的火力配置、机械化程度等方面都没有完全达到实施的条件。以当时的作战条件来看,满足大纵深战役理论的强火力、快速突击等条件都还只是处于萌芽阶段,坦克、装甲部队的发展才刚刚起步,所以即便是二战时期,俄国人都没有将这种作战理论发出来。可以这样说,直到苏联解体,苏军都没有一次是真正像样的大纵深作战。而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本人早在提出该理论之后不久就给斯大林给整死了。倒是德国人搞出了个闪电战,并以此战法横扫了西欧,并一度使得苏军在苏德战争之初吃亏不小。闪电战和大纵深战役理论其实是很想像的。只是在有些关键地方存在差异罢了。但至少德国人使用了。
最适合实施大纵深战役理论的时期是苏美冷战即将结束的1980年代,那个时候无论是在部队的火力配置还是装甲力量的突击方面都已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空前高度。自走火炮、武装直升机、战术导弹、前线歼击航空兵的合成化程度都已经很高了,要是这个时候华约选择与北约开战,不使用核武器的前提下,要不了几天,北约统统的被赶下大西洋去。
在北海道的作战中,俄军玩得不是太好,为什么呢?因为同时在北海道展开的还有美国军队,要知道五角大楼是最爱折腾新花样的。什么空地一体化、斩首行动,美国人就爱变着花样的搞理论。到了北海道,得了,美国人的那些花样没了,直接扔了颗电磁脉冲炸弹。也真亏得山姆大叔这些无赖玩得出,什么花样都不玩,玩这种东西,一下子就把包括太平洋舰队第55海军陆战师、波罗的海舰队第336独立近卫海军陆战旅在内的俄军部队玩傻眼了。
北海道这边算是吃了亏,俄国人也是要脸面的,说什么也该从别的地方找回面子来。你轰了我一颗电磁炸弹,那我回敬你一束高能激光。虽说是击落了一架‘SR…71黑鸟’,可说什么莫斯科也咽不下这口气,这‘黑鸟’好歹也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玩意了,美国人溜达了几十年都没被击落,现在才被轰下来,这算不得本事。想来想去,莫斯科的一棒子参谋人员终于想出了老前辈们留下来的大纵深战役理论,这东西从研究出来还没实战中实践过呢。
“打死小日本”,俄国人虽然知道那句‘Kill Japenses’已经是被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在二战中给注册了商标,可思来想去,莫斯科总参谋部的那些参谋们也想不出再比这句有气魄的话语了。既然罗大爷说了是“宰了日本鬼子”,那咱们就换成“打死日本人”好了。
俄国人照本画样的给鼓捣起了大纵深作战,虽说没法动辄就是几个集团军的突击,但好歹云集在能登半岛上的俄军部队也都是些精锐部队,起码不是吃素的。这要搞起花样来,真宰了那些日本人还真不费力气。可莫斯科要的不仅仅是将那些日本崽子给宰了,还要让美国人发怵。将那些日本人痛宰一番、杀得个血流成河之后,那些嚼着口香糖打仗的美国扬基们会不会害怕,俄国人不知道,但起码得向这个方向努力才是。中国人怎么说来着“即便是1%的希望,也得付出100%的努力”俄国人虽然翻译不出来这句拗口的话,但意思还是了解的。
大纵深作战最重要的就是使用突击集群撕开敌人的防线,这就如同是一记铁锤样将敌军的乌龟壳给敲开,而后快速跟进的快速集群就如同一把刺刀样插入,将敌军的防线给搅烂。最终在两翼钳击部队的配合下对敌军进行围歼。总之这种作战模式讲究的就是一个大手笔。
按照莫斯科的部署,能登半岛上的俄军力量被分成了三个战役集群,担任尖刀的突击集群是最为精锐的第2近卫塔曼斯卡亚摩托化步兵师;第58集团军所属的第19摩托化步兵师、第136独立近卫摩托化步兵旅担任两翼钳夹任务;最重要的快速集群是由坎捷米罗夫卡近卫坦克第4师担任;强有力的预备队为第201哈特琴斯克两次红旗勋章摩步师。
炮火和航空兵组成了火力压制集群,配合突击集群作战的是近百架的武装直升机,甚至俄军舰队也被分配到了火力打击任务。按照莫斯科的想法就是一棍子将日本人抽死。
随着三颗信号弹升腾而起,能登半岛上那些早已经被挤压得半死的日本军队开始了他们的噩梦。雨点样的火箭炮弹从天空接连落下来,成百上千发的炮弹带着刺耳的尖啸声轰然而下。大地都似乎在那阵阵巨大的爆炸声中颤抖、发懵。火龙成片的从远处砸过来,整个世界都似乎被那如雨样的炮弹给笼罩在刺鼻的硝烟中。没人见识过这样的场面。
为了实施好刚开始的火力压制,俄军几乎集中了第58集团军、第2近卫塔曼斯卡亚摩托化步兵师、第201哈特琴斯克两次红旗勋章摩步师全部的火炮,挑大梁的就是那些‘BM…21’型火箭炮了。成堆的火箭弹炸起的烟云还没有散去,2S3型自行加榴炮丢来的大口径炮弹便如同雨点样的落下来。那简直就是一场暴雨样的钢铁与烈焰的死亡洗礼。
闷头被炸得半死的日本人都不知道该去怎样迎敌了,炮弹无休止的带着划破天空的尖啸声从天而降,炸起的火光是一片连成一片,那简直就不是炮火掩护,倒像是一座火山在爆发,更像是一堵火墙在向前推进,任何阻挡在这堵火墙前的生命都将被无情的撕扯成碎片。
带着巨大的轰鸣声,成群结队的‘米…24雌鹿’、‘卡…50’武装直升机从天幕处爬出来。伴随着这些武装直升机而来的是更多的‘苏…25’强击机、‘苏…30’战斗轰炸机。天空都似乎被这些黑压压的机群给堵满了。而来自海面的那些战舰,包括‘乌沙科夫海军上将’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彼得大帝’号以及‘光荣’级导弹巡洋舰、‘现代’级、‘无畏’级导弹驱逐舰在内的数十艘战舰纷纷抵近能登半岛海岸,扬起舰炮还是对路上目标进行炮击。
捂着耳朵躲在掩体内的日本人几乎感到无处可躲,那劈头盖脸而来的炮火就似同是一场冰雹样的不断落下来。而飞蝗样穿梭在天空中的是那些密密麻麻的武装直升机群和喷气战机。
以第1近卫坦克团为先导、第1、15、283近卫摩步团全面展开攻击锋线,第2近卫塔曼斯卡亚摩托化步兵师一上来就是大手笔,第147近卫炮兵团的自行火炮开始冲击前的延伸担负覆盖。第1117防空团、第136近卫独立侦察营;第1174独立反坦克营展开在攻击锋线的二线。第211近卫独立工兵营、第614独立防化营、第47近卫独立通讯营、第190独立保障营、第1063独立后勤营、第370独立卫生营等部队尾随而后,按照大纵深作战理论,塔曼师作为突击集群最为重要的就是撕开敌军的防线,为而后担任快速集群的坎捷米罗夫卡近卫坦克第4师打开一个缺口。所以塔曼师展开的阵线是典型的前重后轻。
随着‘BM…21’型火箭炮、2S3型自行加榴炮咆哮着的炮火向日军防线纵深推进,第2近卫塔曼斯卡亚摩托化步兵师的钢铁洪流终于开始滚滚向前推进了。被劈头盖脸炸得半死的日本人刚刚喘过气来,却发现无数的T…90坦克、BTR…80轮式装甲车、BMP…3型步兵战车已经是扬着烟尘,在铁甲铿锵声中卷到了自己的面前。在军官们的大声呵斥下,溃不成军的日军部队慌忙的组织起防御。一阵迎头而来的火箭弹雨将这些日本人炸得人仰马翻。慌乱着的防御部队只来得及冲着俄军装甲浪潮射出去一轮反坦克导弹便被炸上了天,那些凶猛的‘米…24雌鹿’、‘米…28浩劫’、‘卡…50’武装直升机可不是吃素的,一个个就跟猎杀目标的鳄鱼一样,死死盯着地面。任何日军的反击都会立马遭到一股脑儿的火箭弹雨的覆盖。
十余辆位于攻击锋线上的俄军战车被日本人的‘重型MAT’反坦克导弹给击中,除了几辆坦克被炸得冒起烟来之外,多数俄军坦克是丝毫无损。T…90主战坦克的出色防护力加上浑身上下披挂的反应装甲使得这些巨兽能够承受的住日军‘MAT’反坦克导弹的致命一杀。
一阵飞火流星,行进将的T…90主战坦克群将一排杀爆弹准备的砸在了日军防线上,‘苏…25’强击机、‘苏…30’战斗轰炸机更是将所携带的航空炸弹一个下子都给倾覆了下来。而那些BMP…3型步兵战车则更是杀气凌人、气势汹汹。一阵劈头盖脸的炮火几乎让日军抬不起头。
和西方国家的步兵战车不同,中、俄两国的步兵战车那才是一个火力凶猛。西方国家的战车无非就是使用30毫米MK44大毒蛇机炮、35毫米厄立孔KDE机炮、40毫米博福斯机炮,甚至还有使用25毫米机炮的,可俄国步兵战车和中国步兵战车都爱使用并列火力,即一门100毫米滑膛炮加上一门30毫米机炮,再扛上反坦克导弹,最后加上12。7毫米重机,那才算是一辆步兵战车的火力。西方的那些战车无非就是小口径机炮加上反坦克导弹便是火力了。
第三十六章节
兔子急了还咬人,狗急了还知道跳墙呢,更何况是日本这个从没有缺少过疯狂的国家。面对着咆哮而来的俄国坦克群,都快被逼到死角里的日本人算是绝望了。
打吧,俄国人的那些坦克装甲车可都不是纸糊的玩意;逃跑吧,背后是美国空降兵的防线;就便是美国人肯放一条生路,那些俄国佬的伞兵手中的机枪可都等着呢;投降吧,寒冷的西伯利亚可算是再也不能去了,北极熊可不是中国人,没什么那么多的优待战俘的说法。要是再让自己跟当年的关东军一样,去那冻土上开垦荒地、砸冰破土,那可不是人干的事情。
反正都他妈的是死路一条那就拼了。发起飙来的日本人也算是来了次‘兔子蹬鹰’。
俄国军队的那阵仗玩得可算是气势澎湃、规模浩大。精锐的第2近卫塔曼斯卡亚摩托化步兵师杀气腾腾地在前面打前锋;第58集团军所属于的第19摩托化步兵师和第136独立近卫摩托化步兵旅分别由两翼包抄钳夹;而担任着快速跟进任务的坎捷米罗夫卡近卫坦克第4师、作为预备队的第201哈特琴斯克两次红旗勋章摩步师已然蓄势待发,就等着前面打开缺口。
就跟当年纳粹德国对付苏联红军那刚刚鼓捣起来的大纵深战役理论一样,日本人也算是明白该怎样抵挡俄国人这种大兵团冲击作战。可是日本人没那么强大的预备队做反击力量,抵挡不了汹涌进自己防线中来的俄国坦克,可日本人疯狂起来最不缺少的就是精神力量,换句话来解释就是日本人的精神胜利法比谁都厉害。当初关东军就是抱着‘蝗军一个师团能打三个苏军师团’、‘蝗军个个以一当十’这样的思想,一股脑儿的跑到诺门坎去和苏军打架,可回过头来非但没有以一当十,倒反是被朱可夫指挥的苏蒙军给打得找不到北了。
吃了一亏的日本人非但没有去总结经验教训,反倒是一根筋的走到底。拖着吹火筒样的野战炮、在中国战场上连中正式都不如的38步枪就跑过去跟美英澳等国掐起架来了。日本人那精神胜利法算是发扬光大了,喊着‘曼塞’就敢挺着刺刀发起冲锋,可人家美国大兵可不是缺衣少吃、要枪没有、要炮更没有的中国国民政府军,山姆大叔可不爱拼刺刀,什么‘芝加哥打字机’、‘M1加兰德’哪样玩意不比38式牛掰,不用说什么飞机、战舰了,就是火炮都比日本人的‘吹火筒’强多了。105毫米、155毫米榴弹炮那才算是炮、杀伤力就不去比了,美国人的大炮是橡胶轮胎,而日本人的小山炮全是木头轱辘,稍不留神就散架了。
不过从日本军队诞生的那天起,日本人就从来没有缺过一种厉害的玩意儿…肉弹。相比于乃木希典那种混蛋军神,后来的日本军队已经知道改进自己这一‘肉弹’了。旅顺口鏖战,乃木开创的‘肉弹’攻击方法是典型的送死战法,连带着搭进去自己两个儿子,乃木的‘肉弹’才算是将打开了旅顺战局,可那是一战之前的事情,到了二战时期,这种过时的‘肉弹’往往被称作是玉碎冲锋。哪种场面,好莱坞的电影可算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了。一堆堆叫嚷着‘曼塞’冲上去的日本‘肉弹’都是直接被美军的轻重火力给打成了‘烤香肠’了。
吃了亏的日本人还是爱思考的,他们在想为什么总是很受伤呢,军部的那些疯子也不是白上军校的,好歹也是受过教育的。研究来半天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肉弹’不够先进。于是从樱花特攻到菊水自杀,反正日本人整个得了精神妄想症,一心想靠精神力量将盟军送进海底去。陆军疯狂就罢了,打到最后就连一向嘲笑陆军是群土冒的海军都一并起来凑热闹了。
事实上最先搞起自杀攻击的却正是海军航空兵的那些家伙。不过日本人最牛气哄哄的自杀攻击还是在冲绳之战,被神风特攻连续击沉数十艘美国舰船的战果给鼓舞得认不得自己姓什么的日本人再次发起了神经。一直被视作是镇山之宝的‘大和’号超级战列舰被拖了出来,这回算是不再把‘大和’号当宝贝了,海军军令部就是一句话“他奶奶的给我上”。日本人这个时候已经几乎是秀逗了,瞧瞧那作战计划就知道秀逗到了什么程度。‘大和’号前出到冲绳海域,使用舰炮轰击美军登陆部队,等到炮弹打光了就全体海军水兵上岸,加入守岛作战。日本人以为着依靠‘大和’号的巨炮就能够让美军登陆部队死得精光呢,不过3联装460毫米主炮3座、3联装155毫米副炮4座,这样的火力确实很强大。可是美国人不吃这一套,以‘大和’号战列舰为旗舰的第2舰队刚溜出濑户内海就被埋伏在丰后水道的美军潜艇给发现了,紧接着便是美军战机蜂拥而来,直接用鱼雷和炸弹将‘大和’号送进了海底。而这个时候,‘大和’号也才到了九州西南方向的中国东海,距离冲绳还远着呢。
不过当日本人的一根筋又抽起来的时候,早已经被扔到不知道那个垃圾堆中的‘肉弹’攻击又被捡了回来。面对着俄国人的钢铁洪潮,自知死路一条的日军部队倒不介意以什么方法去死了。到底是科学在进步、人类在发展,日本人也知道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