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继室子的为官路-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能一样吗?书是名士大儒所做,他们肯施舍给这些商人叫他们传遍天下,本来就已经是一种恩赐。”
  二郎冷笑一声,直接坐了起来。
  谢笙怕二郎出去,忙一把拉住了他。
  二郎摆了摆手,示意谢笙放开他,而后直接双手抱在胸前,也不知道在盘算什么。
  “鲤童,”二郎轻轻喊了一声。
  原本坐在捧墨身边,半点不言语的少年抬起头来,唇角勾起冷笑,看向那两人说话的方向,倨傲道:“有些人呀,痴长几岁,却天真的可笑。真以为自己披了一件儒衫,就了不起了?”
  “有本事先考过秋闱春闱,做了一方父母官再说话。只有没什么本事的人,才会时常看不起别人!也不瞧瞧自己又是个什么东西!”
  最后那一句,实在是毫不客气,又满是嘲讽。
  “你!”那穿着儒衫的男子立刻起了怒火。
  那男子虽然已经成年,看上去却十分文弱,他方才说的话就让以刘领队为首的,本不是商的这些人觉得刺耳极了。此时见他恼了,便都一同面色不善的看着他。
  “堂兄,”那小童忙拉了男子一把,“对不住对不住,我堂兄并不是故意的。”
  捧墨在一旁看着小孩的举止,有些好奇:“小公子你多大了?”
  那小童听见捧墨喊他小公子,一时有些发愣,慌忙解释道:“我今年六岁了,我也并不是什么小公子,只一介布衣而已。”
  “六岁?”
  马车里,二郎也惊奇的重复了一遍,而后便笑着对谢笙道:“若那孩子不伤仲永,数十年后,或许真能买下这样一辆马车。”
  谢笙动了动手指,有心看看那孩子长得什么样子,可念及身边的二郎,又及时放弃了这个想法。
  “若果真能如此,也是一件好事。”
  五岁的孩子,能说出那样的话,又敢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大人似的帮着一块儿道歉,可见本人聪慧是一方面,家教也是极严谨的。
  因着这个孩子,也因着谢笙和二郎本就没想着如何教训那男子,车队继续前进,把那两人甩在了身后。
  二郎觉得身上不舒坦,他们自然要加快脚步,早些进城,让二郎松快下来才是。
  那男子和小童落在后头,唯一的不好,算是吃了一肚子灰,整个人都被马蹄踏起的灰尘罩了一层。
  “堂兄,你方才怎么能当着人家的面胡说呢,这实在太不应该了,若是叫人知道了……”
  “你不说我不说,又有谁会知道?何况我又没说错,”那男子毫不在意,“我可警告你,要是这事儿被泄露出去,你就自个儿收拾了东西,从学堂滚出去!”
  “呸呸呸,”那男子抹了一把脸,看着手上的灰尘,身上一阵不舒坦,便也加快了脚步。
  那小童看了看身边的人群,脸上显出几分愁色。
  眼看那男子几步走远,小童忙一路小跑跟了上去。
  作者有话要说:  严·真·土豪·二郎·瑜
  谢·真·蹭吃·蹭住·笙
  ——
  如果小满说出粪球的真相
  小满:那个粪球一般用来点玉米,种出来的玉米比其他的都好吃。而且其他的蔬菜也能用得上,你平时吃的各种蔬菜都有这种天然肥料哟!~( ̄▽ ̄~)(~ ̄▽ ̄)~
  二郎:呕……多谢你,为我不吃蔬菜找了一个好理由!o( ̄▽ ̄)d
  小满:是在下输了。


第140章 一更
  “小满你都坐了一整日的马车了,难道就不想出来透透气?”
  二郎走在谢笙身边; 见谢笙面上并没有多少欢喜; 有些不满。
  “什么叫游历; 就是应该多看看每一处的风土人情,感受盛世繁华; 才不虚此行。”
  “我这难道不是正在游览?”谢笙看着面前的小镇道,“我是个大俗人,东平镇虽然繁华; 却走不进我的心里去。”
  “那什么才走得进你的心里?”二郎问了一句。
  “走马观花一样的走完一遍; 东平镇难道就落在你心里了?”谢笙反问道; “你游历要看的; 是一地之内情; 还是表面的繁华?”
  “你总是有这么多道理; ”二郎嘟囔了一句,谢笙却知道; 他把自己的话听进了心里。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二郎再不只关注东平镇的花草建筑和行人如织了。
  其实谢笙也不是半点没关注东平镇的美,只是他更早的看到了东平镇浮华下的隐忧。
  东平镇靠近京城; 是走陆路出京的交通要地。如今的东平镇,繁华也算繁华; 可是这里的人看起来,却不像是生活富足的样子。
  “小满,我怎么觉得这里的人……”二郎想了片刻,才小声说道; “都有些怪怪的,好像很冷漠。”
  二郎将自己的视线放到了一帮操着外地口音的人身上,他们虽然吵闹了一些,可脸上不管是紧张还是喧闹欢笑,都是真实的。
  东平镇没有一个乞丐,可那些明显看上去是当地人打扮的,却大都是来去匆匆,总和人仿佛隔了一层。
  谢笙点了点头,他之前就是发现了这一点,才难以像二郎一样毫无顾忌的去欣赏东平镇的夜。
  谢笙沉下心继续观察,慢慢的,他发现这些东平镇的人有另外一桩相似之处。
  东平镇的女子,已婚妇人几乎人人都戴着头巾,而少女不论年纪大小,头上总缠着头绳。东平镇的男子则是几乎人人的腰带,都有惊人的相似。
  街边的小贩不论男女,腰带和头绳都是暗色的,脸上笑容谦卑。
  店铺里的小二与他们区别不大,只是颜色稍稍鲜亮些许,而掌柜的则是都在腰带上头挂着一块坠子。
  “娘,我想吃糕糕。”
  谢笙看见阴影处,一个流着鼻涕的小孩子目不转睛的看着不远处装饰豪华的点心铺子。
  一个女人从后头出来,照脸摔了小孩一耳刮子,能看出没用什么力气,可那女人的意图也表露无疑。
  “吃糕糕吃糕糕,那是咱们现在能吃得起的吗,也不看看进去的人都缠着什么带子!”
  那女人骂了这么一句,看小孩要哭,忙哄了一句:“等咱们回村了,叫你爹到邻县给你买去。”
  “娘,那个大哥哥在看我们!”那个小孩发现了谢笙的注视。
  那女人浑身一颤,看向谢笙,上下打量了一番,才放了心,却还是一把把孩子抱进怀里,匆匆进入了黑暗里。
  “小满?”二郎有些疑惑的看向站在原地不动的谢笙。
  谢笙看了二郎身边的鲤童一眼,问二郎道:“鲤童的身手如何?”
  “很不错,”二郎道,“或许能与表兄比肩。”
  二郎口中的表兄,自然就是朱弦。
  鲤童年纪和二郎不相上下,也就比谢笙大上一点,可工夫却能比得上二十多岁的朱弦,不可谓不厉害。
  “你是有什么事情想叫他去做?”二郎显然很了解谢笙。
  谢笙点了点头道:“我想叫鲤童去跟踪一下刚才那对母子,看他们去了哪儿,是不是出了城。”
  二郎看向鲤童,鲤童却有些不愿意。
  谢笙道:“若是见他们出了城就不必再跟了,我和二郎这就回去如何?”
  谢笙将话说到这里,二郎又已经表露出了他的意思,鲤童自然不会说自己不愿意,方才点了头。
  鲤童将自己手上的东西交到了捧墨手里,往方才那对母子离开的方向去了,很快,他的身影便消失在黑暗里。
  “回去再说,”谢笙走到二郎身边,脸上仍带着笑意,但他看向周围的视线,却带上了几分不易察觉的警惕。
  一行人全然没了游览的心思,慢慢回了住处。等关上大门,谢笙才松了口气。
  坐在房间里,谢笙反而觉得那种让人无法喘息的感觉烟消云散。
  偏偏这是在屋里,而方才,是在屋外,还是在大街上。
  “小满,到底是怎么了,”二郎脸上满是担忧。
  “此处的官员,多久没换过了?”
  谢笙问了一个似乎毫无关联的问题。
  “地方官三年一考,想来这样靠近京城的地方,换的应该也算勤快。”
  二郎见谢笙有些在意这事,便叫人喊来了之前被留在这里守屋子的人。
  “回禀两位少爷,东平镇的县太爷是十来年前上任的,每回考评,只得个不上不下的成绩,便一直没能升迁,不过他也没什么过失,便一直这么做下去了。”
  “十来年?”二郎一听这个数字就皱起了眉头,“一个官员任职地方不能超过十年,他是怎么做了十来年的东平县令的?”
  谢笙闻言轻轻咳了一声。
  二郎立刻反应过来,没再提起此事。
  “这东平镇可有什么不为外人所知的隐秘?”谢笙问。
  那人不明白谢笙问的是什么,只道:“这倒没听说过,不过东平下辖三个乡镇,除了东平镇以外,还有南平乡、西平乡。不过那两个乡都远不及东平镇的繁华,人口也不多。”
  谢笙听了这么几句,便知道他没明白了。
  谢笙也不觉得遗憾,毕竟他们来到东平镇,也不算太久,很多事情不知道,也是应当。
  那个人退了下去,二郎才问谢笙:“小满,你是不是发现了什么?”
  谢笙勾了勾唇角:“这个东平镇看起来,有趣得很。”
  谢笙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二郎。
  末了,谢笙才道:“若这事儿和东平镇的风土人情无关……”
  “那就肯定和这个地方的官员有关了。”
  二郎接了一句。
  不过两人心里都明白,东平镇这事儿,只怕还真和风土人情没什么关系。若不然,方才那女子也不会说出叫小孩的父亲去邻县买点心的事。
  谢笙觉得这一出看着很眼熟。
  整个东平镇的人分出了三六九等。出身不高的人,连进点心铺子的权力都没有。
  谢笙又想起今日在城外遇见的那个小孩和士子,突然有些遗憾没能掀开车帘子看上一眼。
  二郎心里猜出了几分,正不高兴,谢笙又在想事情,气氛便瞬间安静了下来。
  谢笙突然想到,自己是没瞧见那些个人,却不代表没有别人瞧见啊。
  谢笙看着站在边上,低垂着头的捧墨,眼前一亮。
  “那个小孩看起来十分乖巧,也就五六岁的模样,那士子穿着一件士子服,生得纤弱白净,但看上去却无端叫人觉得有些高傲。”
  捧墨简单的提了一句,见谢笙若有所思的模样,便又回忆了一遍今日的场景,重新描补几句,力求说得更详细些。
  “那小孩穿着一件粗布衣裳,头发有些发黄……”
  “等等,”谢笙打断了捧墨。
  “你说那男子穿的士子服,那小孩却只穿着粗布衣裳?那男子除了是穿的士子服之外,身上可还有其他配饰?”
  “他腰上还挂着一个坠子。”
  “是一枚小如意。”
  “我记得,那孩子是喊了一声表哥。”
  二郎也觉得不对起来,他只是常年长在宫中,缺少对外界的认知,又不是傻。
  好歹他还是温相教出来的学生呢,若是都说到这里,他还没发现半点问题,那皇帝也不会考虑要立他为太子了。太子要是那样的德行,这个国家迟早玩完。
  “小满你说的没错,”二郎似是怒极反笑,“这地方可还真是好玩得很呢。”
  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在任何地方都有,只是绝大部分时候,这种分类不会明明白白的摆到台面上来。
  可是在东平镇这个地方,这样的分类不仅仅是摆到了台面上,甚至还极有可能因此而出台了一种制度。
  只有国家才有制度,才能制定制度。
  若这一切真和那个县令有关,那这个县令岂不是早已经把自己当成了东平镇的土皇帝?
  一面拿着朝廷的俸禄,一面偷偷做着说一不二的一方霸主。
  “难怪是不想离了东平镇,”二郎忍不住说了一句。
  “那少爷,咱们明儿可要走?”捧墨问了一句。
  谢笙和二郎一怔,都没想起这个问题,但很快,两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道:“当然是按原计划行事。”
  捧墨见两人对东平镇这么在意,还以为两人要再待上一段时间呢,没想到两人竟说是要走,忙点了头,下去打点了。
  谢笙和二郎见捧墨出去,沉默片刻,突然都高兴起来。
  “果然还是咱们最默契了,”二郎有些压不住自己兴奋的声音。
  “明儿咱们按原计划出城,就说是想游览一下,在周边多转一转。”
  谢笙点了点头,也道:“今日那对母子,若是不出意外,应当是城外的人。想来应当能有些收获。”
  城中百姓一个个的都那副模样,独那对母子还有几分鲜活气,这让谢笙两个都有了几分期待。
  谢笙想了想,又特意提醒二郎:“千万记得给姑姑姑父写信,我也去信一封,给我爹娘他们。等明儿出了城再叫人送。”
  “这儿离京城不远,若是快马加鞭,明儿夜里也该收到消息了。”
  “哪儿用得着这么早就写信,”二郎只觉这不是什么小事,便希望能自己解决。
  “这是在东平,可不是京城,”谢笙敲了敲桌子,提醒二郎道,“咱们是什么身份,东平县令又是什么身份,也值得咱们拿美玉去碰石头?”


第141章 二更
  鲤童是当天早晨才回来的; 别说是谢笙; 就连二郎也没想到; 他居然去了那么久。
  二郎瞧见他从外头进来; 惊讶的问:“你昨儿一夜没回?”
  鲤童点了点头道:“那对母子今早城门刚开,便出了城。”
  鲤童这认真的模样,让谢笙和二郎都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
  两人最后还是选择夸了鲤童几句,不过末了; 谢笙还是提点道。
  “鲤童你做事情认真,这样很好; 可是有些事情; 原不该你亲自做到最后的。”
  鲤童疑惑的看了过来。
  谢笙道:“我昨儿之所以向二郎借了你,其实是因为当时在那样的情形下; 你的身手最好; 最不容易被那对母子发现。这个你是知道的?”
  鲤童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见他表示理解; 谢笙才继续道:“你的能力高,自然要用在最合适的地方,何况你的本来任务是保护二郎。”
  鲤童一直静静地听着,很是认真。
  谢笙见此,难免就多说了几句。
  “我并不是说你做的不对,只是日后若再遇到这种事情; 你不必自己在外头盯着,家里那么多人呢,难道就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能帮你盯人的吗?”
  “若是有人趁着你不在的这段时间; 来找二郎的麻烦,或是趁着你疲惫的这段时间来寻二郎的晦气,你却因为休息不足或者不在身边而导致了二郎受伤,这便是得不偿失了。”
  谢笙之所以会这么说,实在是因为昨日谢笙两个见鲤童久久未回,也曾派了人出去,只是他们没想到鲤童仍旧选择了自己守到最后。
  若鲤童是自己单打独斗,他这样的谨慎是一件大好事,可他不是。
  他是二郎的护卫,自然就该有所取舍,他所应该要坚持的,是以二郎的安全为重。
  二郎看着谢笙提点鲤童,却什么都没说。且不说谢笙本就是好意想要提点,便是恶意训斥,对二郎来说,也不算什么。
  不过谢笙难得提点,二郎难免在鲤童身上多留了几分心。
  “走,”二郎道,“时辰不早了,咱们也该按原计划出城了。”
  “我已经叫捧墨去厨下看了,”谢笙笑道,“你可还有没有想要带的东西?说不定过了这一段,就不是这个味儿了。”
  “别当我不知道你的打算,”二郎毫无形象的翻了个白眼,起身同谢笙并排出了门。
  鲤童跟在后头,一双眼睛却总忍不住往谢笙的身上飘去。
  谢笙察觉到鲤童的视线,偏头看了他一眼,微微一笑,却并没说话。
  捧墨很快赶了过来,几人像是昨儿一样的姿态上了马车,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出了门,似乎什么事都没发现,他们如同所有在东平镇的行商一样,只是在这里暂时歇息了一夜。
  进东平镇的时候,一行人被仔细盘问了一遍,等到离开时,那些守城的守卫却连看都懒得看他们一眼。
  等到马车出了城门,二郎才道:“出城容易进城难,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当地知县恪尽职守呢。”
  真是讽刺。
  谢笙没说话,直接掀起车帘,看了一眼外头准备好的两名护卫,看了捧墨一眼。
  捧墨会意,将手里的书信分别递到了两人手上。
  “若你们回程,就按原计划来寻我们,要是我们不在约定的地方,就直接去邻县的住处。”
  “是,”那两人应了一声,便策马疾驰回京。
  二郎坐在马车里,闭目养神,似乎完全没听到外头的话。
  等谢笙将帘子放下了,才对谢笙道:“小满你说,这邻县的县令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不管他是什么样的人,想来不是和东平县令一样的人。”
  谢笙知道,二郎这是不满了。
  两县相隔这么近,甚至不少东平县的人都跑到邻县去安家落户买东西,难道还不能引起警觉?
  可是这世上的事情,从来不是非黑即白。
  东平县令能做到十年不被换下去,将整个东平县经营成如今这模样,难道就是简简单单能够被撼动的吗?
  即便是谢笙,在不知他底细的情况下,也只敢按照原计划先带着二郎离开东平县,再叫人去查或是动作。
  毕竟在人家的地盘上,谢笙可从来不会觉得放心,尤其二郎身份不同,若是有了什么闪失……
  别看现在谢笙是朱王妃除了二郎之外最看重最喜欢的小辈,可说到底只是个外人,怎么比得上她的亲生儿子。
  或许普通的皇子一意孤行死了,谢笙还能凭着谢家安稳活着,可朱王妃要是没了二郎,别说是谢笙,定然只会给整个谢家都带来灾难。
  二郎听罢谢笙的话,也不得不点头:“若他是个和东平县令一般的,也不会有百姓说去邻县买东西了。”
  “不过也不能放松,”谢笙道,“这两个县离得这么近,若有什么风吹草动,难保东平不会受到什么消息。咱们还是按照正常的计划走就是。”
  “一切按你的意思来就是,”二郎道,“信已经送出去了,你我能做的也都做了,便先等着。”
  二郎说完,静了片刻,才道:“吏部尚书,我记得是云哲之父。”
  谢笙眼皮子一跳,可不是吗。
  “看来朝堂上又要有一番动荡了。”
  谢笙一时也陷入了沉思。
  云尚书是皇帝一手提拔上去的人,去年秋天才将将上任呢,到如今,甚至连一年都不到,皇帝肯定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脸。
  吏部要有动荡了。
  不过在这之前,谢笙可没忘了,二郎之所以也要避出来,可和淑妃贤妃的娘家有关,还有高家……
  这几家一动,朝堂上的位置就要空上一空,等这件事情上达天听,吏部也要有大动荡了。
  谢笙突然有些庆幸,谢侯在兵部,否则这可真是一场无妄之灾。
  不管这件事情和云尚书有多大的关系,总归他做了这个尚书的位置,在其位谋其政,底下的人做了错事,他一个监察不力是跑不了的。
  “这时候想那么多做什么,”谢笙道,“你我的当务之急,是做好眼前之事才是。”


第142章 更新
  东平镇最特殊的地方; 就在于它多年来都是几乎所有行商走陆路进京最愿意停留的地方。
  不过自打昨儿在东平镇看到了那样的情形之后; 谢笙便留心观察路上的行人; 发现竟然有不少人都似乎不太爱在东平停留了。
  谢笙一路上都把车窗开了一个小缝儿; 二郎自然也没闲着。
  “果然还是百姓的表现更直观。”
  二郎道:“咱们还不知道东平到底是个什么情形,百姓却已经晓得下意识的避开东平了。”
  “想来这些年离了东平,在别处安家落户的也不少,”谢笙道,“今儿出城时; 咱们特意从巷子里绕了一圈,我看到不少人家的门锁上都落了一层厚厚的灰。有的甚至已经染上了锈迹,可见是已经许久不曾回来过了。”
  这东平县令倒是个奇人; 给东平的人分了三六九等,却不禁止人离开东平。对于东平越来越少的行商,他也像是视而不见一般; 端的是怪异得很。
  不; 换个方向去想,或许他并不是不想禁止百姓离开东平搬到别处,而是没办法禁止呢。
  县官再大,管得再宽,也管不住人家走亲访友。若是人家有钱; 难道你还能不许人置产置业不成?
  天底下可从来没有这样的道理。
  “二郎; 东平镇的这处房子,是娘娘之前就有的产业,还是新近才买下的?”
  二郎想了想; 道:“应当是新近才买下的。”
  “起初也没想着要买,只是母亲说总是住在客栈里头,总会不便,便叫人赶紧出来,先紧着路上的落脚点买了几处。有的恰逢其会,便买下了,有的还没能备下,不过仍有人在谈。”
  “到时候咱们不一定每到一处,都能住在自家产业里了。”
  谢笙听到此处,也不禁为朱皇后的大手笔而咂舌。
  不过想想这也是个在皇帝的默许下,能够光明正大丰富自己和儿子的小金库的时候,里头的银钱说不定还有不少是皇帝的私库赞助,朱皇后还不得可着劲儿的买买买。
  先前谢笙以为他们在东平镇住的地方是早先就已经买下的,也只是觉得朱皇后爱子心切。
  如今知道这不过是匆忙之间的行为,再联系到那处宅子的面积,和优良的地理位置,竟一时对谢笙先前的一些猜想有了佐证的意思。
  见二郎有些好奇,谢笙道:“你觉得想咱们之前住的宅子,是随意就能拿下的吗?”
  谢笙若不提起,二郎是真没想过这个问题。他自有生在宫中,吃穿花用都是最好的,便是小时候最艰难的时候,也是在朱皇后的庇护之下,享尽富贵荣华。
  此时被谢笙这么一点拨,二郎也觉得这的确有些不太合乎常理,尤其是自己宅子旁,也少有人家是有人出入的,不少都是紧锁大门,或只留一二家人照看。
  “平民百姓如此也就罢了,连富户也如此?”
  二郎有些不能理解。
  若是东平县令想要做个说一不二的土皇帝,富户都是要拉拢给特权的,哪儿能由着他们走呢。
  “可咱们看到的东平也依旧繁华。”
  “是啊,依旧繁华,”谢笙附和了一句。
  “这东平镇,怪处可真不少,”二郎将双手交叉枕在脑后,脸上神色却带着些兴奋。
  马车慢慢前行,日头渐渐大了,田地里却还是有不少人正在劳作。
  谢笙等人还没过东平的地界,但看着这些人脸上真实的笑脸,再想想在东平镇时候,那些个百姓不达眼底的笑。这简单的对比,是谁都能看得出来的。
  “果然还是大不一样,”二郎饶有兴致的看着外头,“这些人身上总是鲜活的。”
  谢笙两个慢慢走在路上,送信回京的人则已经进了城。
  谢家就在宫外,倒是好找,不过谢侯此时却没在府里。
  李氏听说是谢笙特意叫人送回来,一定要交给谢侯的书信,便赶忙叫人带上信,去了兵部。
  不过很快那人又折返回来,说是谢侯早朝时候进了宫,到现在都还没出来,李氏便有些着急。毕竟谢笙可不会无缘无故在离家这么少的时间,就叫人送信回来,还是指明了要给谢侯的。
  好在那护卫闻言便道,六皇子也写了一封信,已经送进宫去了,李氏这才不急。
  而那封送进宫的信,并没第一时间被送到皇帝手上。
  “娘娘。”
  朱皇后拿到信之后,却没先拆开看,只等着大宫女继续说。
  那大宫女三五句便将这件事儿的前因后果都说了个清楚,却原来那陪着二郎的护卫里,有好几个都是愿意给朱皇后传递消息的,故而朱皇后便是不看这信件,也能大致知道信里的内容。
  朱皇后听罢大宫女的话,先是用一旁的绢帕净了手,才道:“收拾些点心,随本宫去皇上那里。”
  朱皇后一句话,整个凤仪宫的宫人都动了起来,虽然朱皇后和皇帝的寝宫相隔不远,朱皇后却依旧用了凤撵,这是她属于皇后的荣耀,与应有的排场。
  朱皇后的到来在第一时间就被报给了皇帝知道。
  谢侯闻言正要告辞,却被皇帝留了下来。
  朱皇后进门瞧见谢侯也在,便笑了起来:“谢侯爷也在,倒是正巧了。”
  朱皇后免了谢侯的礼,走到了皇帝身边,先亲自将点心布上,才叫人把二郎的信拿了过来,交到皇帝手上。
  “这是方才二郎派人送回来的,我才接到,就过来了。”
  朱皇后说完,又看向谢侯:“那送信之人说小满也送了一封信回去,想来说的也是同一件事。”
  “这才走了多远,”皇帝本以为是两个孩子离了家不习惯,所以趁着还没走多久,便写信回来,一叙思念之情,但听着朱皇后的话,又觉得不像,便亲手拆开了信封。
  皇帝看完之后,便叫人直接将信拿给了谢侯。
  待谢侯一目十行的看完,皇帝才道:“这东平县令,真是个胆大妄为的东西。”
  “臣以为,还是应当叫人再去详查其间内情。”
  皇帝点了点头:“两个孩子不过才在东平呆了一夜,就能知道东平镇有不对之处,已经足够。”
  朱皇后此时笑道:“若是叫两个孩子知道皇上您对他们的要求这么低,他们可要不高兴的,那两个孩子呀,都是聪明孩子。”
  皇帝脸上也浮现出几分无奈的笑:“也罢也罢,随他们去。”
  皇帝说完这话,又转过头对谢侯道:“这事儿交给慎之去查,你便只当没这回事就是。”
  谢侯自然点头应下。
  等出了宫,谢侯看完谢笙给他的那封信,想了想,又提笔写了一封回信,才算罢了。
  李氏见谢侯总算是回了信,也放下心,问:“可是出了什么要紧的事?”
  “能有什么要紧的,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


第143章 一更
  谢笙可不知道; 他要拉着二郎谨慎避之的东平县令在谢侯眼里; 只是个小孩子过家家的玩意儿。
  此刻,他和二郎正走在东平乡间的小路上。
  二郎可没走过这样的乡间小路,初时还觉得有趣,不过才走了几步,鞋面上就沾了些草屑。
  谢笙见二郎有些不大适应; 道:“这会儿已经是正午,还算好的; 若是早晨来走,只怕这会儿; 鞋面都要被露水沾湿了。”
  “所以百姓们劳作时大都穿着草鞋?”二郎问道。
  “也不全是因为露水; ”谢笙想了想; “编草鞋所用的麦秸秆; 随处可取; 只要自己手上有几分收益; 便能自己编织,用不着花费什么。何况草鞋耐磨防滑,自然是百姓的首选。”
  “平民百姓之家,便是连扯布做衣裳还要精打细算,更何况是一双布鞋。”
  “穿到田间地头,只怕三两下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