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继室子的为官路-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嬷嬷倒是半点不肯留下把柄,”谢侯看向秦嬷嬷的眼睛,没有半点温度,“你以为,你从宫中出来,就果真高人一等?就算是先皇后身边伺候的奶嬷嬷,也要在本侯面前称一句奴。”
“你受聘于谢家,我也叫家人对你诸多礼遇,没想到却养大了你的心思。”
“二姐儿不管怎么说,都是我谢家女,你为她宣扬才名,却也无妨,可是你私下撺掇着她高攀的心思,还叫二姐儿几次单独见到外男,令本侯实不能容!”
“那不过是偶遇,谁也想不到,竟然会在那样的情况下,遇见几位公子,”秦嬷嬷加快了语速,“二姐儿之所以会去寺庙,也是为了给侯爷和夫人祈福。”
“看来秦嬷嬷还不肯说实话,”谢侯敲了两下桌子,立时便上来几个婆子,拿住了秦嬷嬷,并堵了她的嘴。
“秦嬷嬷放心,本侯是最有耐心,也最讲道理的。谢家请了你来,自然也会好好尊重你。不过秦嬷嬷,本侯的耐心是有限度的,望你好自为之。有些东西你想藏,本侯可未必不知。”
眼见秦嬷嬷被带下去,李氏也没了歇息的心思,将屋里的人都给赶了出去,问谢侯:“到底是怎么回事,一个秦嬷嬷,如何值得你动手?”
李氏有些不大高兴,这些内宅事务,本是她分内之事,如今叫谢侯给她处置了,她却还不晓得出了什么事。
“这事说来话长,”谢侯道,“我也是看二姐儿学了这么多年,只学了个面子光鲜,才叫人去仔细查了一番。时间不够,只得了些许皮毛,内情还不知道呢。”
难怪谢侯装腔作势的要叫秦嬷嬷自个儿下去好好想想,分明是他不知道再问什么。
李氏没好气的瞪了谢侯一眼:“叫人把查出来的东西都给我拿来,你常年在外,内宅的事情,你又能看得懂多少?什么时候被人蒙蔽了去都不知道。”
谢侯忙对李氏道:“那就有劳夫人了。”
李氏没再回答。就算是谢侯不整这一出,她也一定会管二姐儿的事情。
二姐儿名声太盛,对她的大姐儿也有一定压力,不过只要李氏不愿意将二姐儿记在自己名下,这压力也只是毛毛雨,等过了这一段,再回头,或许大姐儿就会发现这根本不算什么。
可是二姐儿的盛名之外,竟然还私下设计了和一些外男的相遇,这就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了。若二姐儿真有什么逾矩的行为,是会带累大姐儿的名声的。
李氏心里捉摸着,却也还是预备好,等看到查探的结果以后再处置。
不管涉及到哪个未出嫁的女儿,名声这两个字都是最不容有污的。
“侯爷,”李氏想了一会儿才道,“你叫人查的时候,若果真叫人知道了什么,务必要把相关的证据都拿回自己的手里来。没了证据,也没谁有这个胆子胡乱掰扯。”
若是这会儿二姐儿已经出嫁,李氏也不会这样谨慎。这世道古怪,对未出嫁的女儿家苛刻极了,又对已婚妇人宽松得很。
“秦嬷嬷还没回来?”二姐儿回了自己的屋子,看了会儿书。丫鬟已经第三次过来催她休息,却还是没瞧见那个以往一直站在她背后的身影。二姐儿心里无端升起几分不详之意。
“秦嬷嬷已经去了两个时辰了,”二姐儿身边的丫鬟有些担忧。
“怕什么,”二姐儿笃定自己和秦嬷嬷在谢侯回京前,就已经收手许久,定不会出什么差错,才压下了自己心里的阴影。
“方才我们一直在爹娘那边,后头爹又带了大哥他们去书房,爹娘都没空见秦嬷嬷也是正常,”二姐儿叫人给自己卸了钗环。
头上负重轻了,似乎连心里也畅快起来。
“你去,拿个火盆来,将我的小木匣子也取来,”二姐儿道,“我要亲手把那些个东西都烧了。”
“姐儿,秦嬷嬷不是说……”
二姐儿不带表情的看了那丫鬟一眼:“还不快去!”
那丫鬟速度很快,二姐儿将人赶了出去,亲手打开了匣子。
匣子里什么东西都有,什么描花的诗笺、绣好的荷包、石青色的扇套,一件件都是特别制作,新旧都有,却并非都是女子可用。
二姐儿一件也没分辨,一股脑儿的将东西都倒进火盆里烧了。这匣子里的东西,原都是二姐儿不能叫人动的宝贝。
“日后可不能再后悔了,”二姐儿长出了口气,看向桌案上的《韩夫人传》。
“咳、咳!”
二姐儿被烟雾呛了一下,又轻笑起来。
“小满真是坏,竟也不和我说说这后头的故事。”
公侯人家的主母是做不得,可若能如韩夫人一般,做个一品夫人,也不是不行。
“来人,将这本书帮我拿去给小满,就说我已经看完了,请他帮我还给大哥。”
那丫鬟拿着书稀里糊涂出了门,这才疑惑的想起,既然要还给世子,为何还要先给小满少爷转交?实在太麻烦了些。
第53章 双更
“少爷; 二小姐说她有本书看完了,托您代为转交给世子。”
谢笙才午睡起来,捧墨就在他耳畔来了这么一句; 他还有些奇怪。
“大哥的书,怎么不自己去还; 要叫我帮着还……等等。”
谢笙猛然问道:“是什么书?”
“是本叫《韩夫人传》的。”
谢笙站在原地,心里心里不住地揣测着二姐儿的意思; 所以这是成了?
“她说,她看完了?”
在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之后,谢笙算是松了口气。
他和二姐儿同在一个屋檐下相处了六年; 对于这个姐姐心比天高的想法,再清楚不过。
可她以前那些个盼头,都是什么做王妃、世子妃; 要不然就是别家上进的嫡子。可这些人也不是没得选,哪里真就看得上她?
虽说这从平民到宰相的人选难寻,可谁能确定得了一个人之后会成为什么样子?
就算是公侯次子、幼子,若是自己不上进; 也只能成为普通平民; 依靠嫡支供养。如今空有一个名头,也只是枉然。
不过如今还好; 若二姐果真想通了,应当是不会再拒绝爹娘为她找的那些人家,何况她现在名声在外,自然也会有人愿意主动前来求娶。
“去将书还给大哥; 再把二姐说的话,也给大哥传上一遍。”
捧墨没有任何质疑,亲自去了。
谢笙见捧墨走了,才转身去了书房。
朱弦正在谢笙的书房里坐着,瞧见谢笙过来,拿着手里的书卷对他感叹道:“这几年一直在禁卫中,每日里都想着如何训练,还是我第一次静下心来看书。”
“旧年在蜀州,老师和父亲还叫我好生和慎之哥你学,如今我只怕要走到你前头咯,”谢笙的面上带上了几分小小的得意,他看了一眼朱弦手里的书,是一本《论语》。
“吾日三省吾身,”朱弦放下了手里的书卷,“是我没做好。”
谢笙也没劝他,而是转身从书架上取了一本没看完的前人著作。
“明年就要考乡试,你倒还看的下这些?”朱弦看了一眼,却发现是一本未署名的医学杂论。
“你还真是喜欢这些个东西。”
“可惜只是纸上谈兵,”谢笙有些遗憾,“望闻问切,我连最基本的都做不全。可惜我也没这个工夫再去拜师,潜心学习。一个人的精力,总归是有限。”
中医博大精深,一个药方,稍微改动些许,就能从治病变成要命。
谢笙也曾仗着自己的基础,妄想自学成才,可他在入门之时,就踢到了铁板。
像是肺气宣发肃降,这几个字分开来看,他没有一个不认识的,可整合到了一块儿,也只能承认,自己难以理解。
如今谢笙看得多了,也记了不少例子,但出于不做庸医的心,还是从没自己开过方子。
望闻问切里头,望闻问这打头的三个,对谢笙都不算难,唯有切这一样,只能用时间与经验堆积。
谢笙如今的日常便是在完成基本课业之后,给自己院里的人把一次脉。
不正常的人,自然不会在谢笙面前晃悠,以免过了病气。谢笙也不遗憾,各处有各处的规矩。
他只每日仔细把着正常人的脉,等习惯成自然时,再摸到不正常的,就会立刻察觉到不对。
就如当初学心肺听诊时,在一开始,他也分不清干湿罗音,甚至连一些正常与不正常都判断不出来。完全是听的太少,多听是真。
“你如今最重要的事情,自然是乡试,等都过了,再认真的去学一些也未尝不可,”朱弦表现得非常宽容,但态度也很明确。
谢笙点头应下。不过他该做的计划还是做着走了的,就像是这屋子的书架上,还藏有几本他一点点默出来的西医内外科学,可废了他不少功夫。
谢笙现在无比庆幸当时的自己当机立断的,将那些东西都默了出来,否则到如今,即便是记得再深刻,只怕也要模糊了。
这一天很难得的,谢笙和朱弦又回到了以前那样,一起在周老爷子管教下念书的时候。一人手里拿着一本书,可惜少了一位老师。
临到离开前,朱弦对谢笙道:“等下回休沐,我给你送信,若能赶得及,咱们一道去拜见周先生。”
“慎之哥只管给我说,我与你同去。”
秋日里日头渐渐渐渐短了,朱家兄妹并没在谢家再用晚饭,而是早早的出了门。虽然李氏和大姐儿都多有不舍,到底不能留了朱红玉常住。
朱家没有主母,朱红玉常住在谢家也不像。
因想着明儿是真的要进宫,谢笙早早的就休息了。书本倒是前一日就收拾好了,还不曾翻出来,明日原样带走就是。
次日早晨,谢笙才醒,捧墨就进来了,他还特意给谢笙带了一件大衣裳。
“又没到冬至,怎么连这个也拿出来了。”
“少爷还是穿上吧,”捧墨服侍谢笙洗漱完,又为他裹上披风,“离着冬至也要不了几天。早晨冷得厉害。今儿又打霜了,若不穿上披风,路上可冷得很,要是化冻时候您冷着了,夫人可是要心疼的。”
等到出门,谢笙上了马车,捧墨又拿了一个小手炉出来。
“哪里就有这么冷了,”谢笙有些哭笑不得。
“少爷若是不愿用,就搁在马车里便是,左右过会儿我再外头等着少爷您,叫我沾沾光也是少爷的仁慈。”
捧墨为了能叫谢笙带上手炉,也是什么都顾不上了。
谢笙把小手炉捧在手里不一会儿,就有些发热,赶忙把它放到了一旁,这才觉得好些。
放着手炉的马车里,温度总要比外头更高一些。当谢笙下车之后,才算是明白捧墨非要叫他带上手炉。
这会儿太阳刚刚升起来,正在化霜,风携卷着冷气过来,刮在脸上,像是刀子一样的疼。
“过会儿捧墨你直接进马车去便是”谢笙又道,“罢了,你还是直接家去,等到了差不多的时辰再过来,也不必在外头等。”
谢笙嘱咐完,才拢了拢披风,进了宫中。
等到了平日念书的宫殿,里头打扫的太监瞧见谢笙,也吓了一跳。
“谢伴读怎么这会儿就到了,”那管事太监连忙让人给端了个火盆来,“今儿冷得邪乎,谢伴读快先暖暖。”
谢笙之后来的,是五皇子。这会儿谢笙正捧着一盏姜茶慢慢喝着,瞧见他来了,也没起身,只道:“五殿下来了,快到这边来坐。”
五皇子是自己进来的,没叫下人跟着一起。他直接坐到了谢笙身边。
“也就你爱喝这个,”五皇子动了动鼻子,立刻远离了谢笙。
“姜枣茶驱寒,五殿下要不要也来一盏?”谢笙知道五皇子不喜欢姜味儿,还是故意逗他。
“可千万别,”五皇子拒绝道,“我就暖暖手就是。”
等觉得暖和些了,谢笙才将自己外头的披风解了下来。
“这天说冷就冷了,”谢笙将自己的衣裳随手放在了还没来得及摆上东西的桌上,“五殿下怎么也没带个手炉?”
“跟你一样,忘了,”五皇子道,“眼看着就要冬至,看来今年下雪要早一些了。”
“可不是吗,”谢笙突然想起自己看的讲天时的书,“往年下雪还要晚上一些时候,今年这天气,冷得有些反常,叫人心里不安得很。”
“瑞雪兆丰年,何况还没下下来呢,怎么就反常了,”二郎从外头走了进来,瞧见谢笙的衣裳摆在桌上,便道,“怎么不叫他们给你收下去放着,你这样随意摆着,过会儿子哪里还穿得。”
“六殿下。”
“六弟。”
几人相互见礼。
“我才进来时冷得很,烤了一会儿火盆,才暖起来,刚刚解了披风,他们又没进来伺候,如何知道,”谢笙说罢又道,“往常这时候下一两场霜也就是了,今年接连两三日都下了霜,难道还不够奇怪?”
“这倒也是,”二郎若有所思,“不过还是得多看一段日子才是,一时片刻的天气,也做不得准。”
谢笙见二郎听进了心里,不免道:“我不过是看了本讲天时的书,一时想着了,才说了出来,朝中还有钦天监在呢,若有异处,他们定然发现得更早些。”
“无妨,他们说的是他们的分内之事,我们自个儿说上几句,和他们也没什么影响。”
打从二郎进门之后,五皇子就不怎么说话,一心只听着二郎和谢笙两个说。
二郎又道:“今儿堂兄和云哲都不来,便只咱们三个上课了。”
五皇子伴读也和谢笙大致差不多的时间请辞,回去考科举去了。不过和谢笙不同,他年纪比五皇子还大,和三皇子相仿,是直接借了国子监监生的名,就在京畿地区参加了乡试。一举得中举人之后,便一心一意准备会试,已彻底不来了。
不过云哲不来,还能说是受云家和高家事情的影响,怎么作为宗室的严伴读也没来。
谢笙还没将这话问出口,就听见二郎同五皇子说话。
“五哥,前些日子父皇说要为你另外寻个伴读,怎么你还拒绝了呢?就我们几个在,没得冷清得很。”
“我已满了十五,同我年纪相仿的,不是已经有了前程,就是马上要有前程的,我又何必拖着人家,”五皇子倒是想得很开。
二郎皱着眉头,想说什么,又忍住了,最后也不过劝了一句:“五哥你是天潢贵胄,何至于如此。”
五皇子看了二郎一眼,没再开口。天潢贵胄又能如何,他母家不显,一路走过来都艰难极了,自然没有什么任性的资本。
五皇子看了谢笙一眼,心道,若是六弟愿意把谢笙给我做伴读,那我定是不会拒绝的,可惜,这是永远不可能的事。
二郎也已习惯了五皇子的不说话,便只问谢笙:“听说昨儿我表哥他们去了你家?”
谢笙心里一怔,朱弦他们昨天才来,二郎今早就问,想必宫里是早就知道了。
谢笙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都是前日我大姐姐去寻朱姐姐玩时便定下的。”
“难怪我娘总说我表姐许对了人家,”二郎笑道,“你娘对我表姐好,你姐姐也爱和我表姐玩。果然日后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我大姐姐和朱姐姐小时候就在一块儿,这些年也常常通信,感情自然要好,何况朱姐姐本就惹人喜欢呢。”
“这话你同我娘说去,她定然高兴。”二郎说罢,又想起朱王妃的嘱咐,“今儿只用上文课,我娘留你用饭,你可不能拒绝。”
“怎么会,”谢笙心知定是朱王妃有什么事情想问自己,才特意叫自己留下。
他故意委屈道:“今日我爹带了我娘回娘家,便是家去,也没什么好吃的,娘娘愿意留我用饭,我可高兴着呢。”
“谢侯要去李家?”二郎脸上显出些许兴味,显然也是听说了定边侯和李翰林不得不说的那点事儿。
想起上回见到李翰林当堂怼高太尉的模样,二郎不禁咂舌:“李翰林老当益壮。”
谢笙被提醒着想到这事儿,听说娘还写了信给老师他们。只愿亲爹今儿回来时,还精神好吧。
如今谢笙等人的老师已经换了几拨,谢笙的大舅也已经出了翰林院,去了地方,没再继续教几人。不过如今这位老师也是李翰林的得意弟子,故而十分看重谢笙的功课。
等到下课,谢笙已经从神采奕奕,被打击得只能趴在桌上,伪装自己是条咸鱼。
二郎在一旁安慰不说,就连一向不在其他人面前轻易开口的五皇子,也在离开前对谢笙说了一句,你已经做得够好了,只是老师要求太高。
二郎把谢笙直接拉了起来:“得了,我娘叫人做了你爱吃的各式点心,每样一小块,绝不重复,可高兴些了?”
“那咱们快走,”听见有好吃的点心,谢笙也不颓废了,直接拉上二郎就想走人。
二郎见状,忙拉住了谢笙,又叫人把两人的披风都给带上。这会儿天气好些了,也就不必再继续穿着走。
二郎和谢笙才出了门,那头朱王妃身边就已经有人回话:“娘娘,殿下和小满少爷已经过来了。”
“快去瞧瞧厨下的点心可做好了没有,若是好了,便先端两碟子上来,只分量不许多了,免得坏了孩子们的胃口。”
朱王妃也不做手里的刺绣了,直接叫人给收了下去,又算好了时候,亲自出了门。
谢笙两人远远地就瞧见朱王妃在门口站着了,两人忙加快了脚步,来到朱王妃面前向她行礼。
二郎的另两个伴读不在,谢笙便口称姑姑。
“娘,外头风刺骨得很,您怎么在外头站着,”二郎给谢笙使了个眼色,两人一左一右的挽着朱王妃进了门。
朱王妃看着面前的两个孩子,脸上笑的开怀,她摸了摸两个孩子的手。
“披风宁肯叫人拿着,也不自己穿上,必要等到病了,你们才知道厉害。”
殿中已经将火盆升起来了,此时二人进来,只觉得身上一暖。
朱王妃进门之后,皱了皱眉:“谁又多加了炭盆的?快撤下去两个。”
“你们才从外头回来,最禁不得一冷一热,何况这样的天气,也不必用的太多。”
谢笙听了这话连忙点头,他方才进门之后,都快觉得自己有些不能呼吸了。
“前日皇上在,我也没好和你多说,今儿就特意留了你下来,”朱王妃带着两个孩子去了上首,三人只在一张长几前坐了。
朱王妃身边的大宫女忙捧了两碟子点心上来,俱都是指甲盖大小,做成了花草模样,一口一个,是绝对不成问题的。这一碟子吃完,也顶多混个味道。
“小满你此去蜀州,可见了顺安伯?”朱王妃问话时有些紧张,目不转睛的盯着面前的谢笙。
谢笙闻言摇了摇头,道:“我也就在蜀州住了几日,并没来得及去南寨。不过听我爹说,他早些时候,是亲自上了南寨的,顺安伯身体康泰,李夷也长高了许多,如今在南寨里也受欢迎得很,不少姑娘都想嫁给他呢。”
“我爹想着不能叫红玉姐再耽搁下去,等回京之后,就要先办大哥和红玉姐的婚事,便寻了好几个好日子拿去与顺安伯商量。顺安伯请了南寨里的老祭祀算,似乎已经定下了两三个。”
“可知道是哪几日?”朱王妃看着谢笙表示不知道,也不恼,毕竟谢笙能说这么多,对她而言,已经是意外之喜了。左右过几日谢侯就要进宫,到时候再问也是一样。
朱王妃没问谢笙,她叫谢笙问谢侯的那句话,谢侯是个什么回答。
有时候无需言语,只从谢侯的举动,朱王妃就已经能肯定谢侯的意思。谢笙这么快就回到了二郎身边继续复学。谢侯对谢麒和朱红玉的婚事又这么上心,已经能说明很多问题。
“瞧我,一直在问你,倒忘了让你们先用些点心,”朱王妃催促着二人,“快尝尝,这都是叫她们新做的样式,只是做的太小,也不知道还对不对味。”
谢笙夹起一个做成了红叶模样的点心送入口中,绵密的红豆沙在口中化开,带着些许清甜,却又算不得腻人。
谢笙忍不住又将做成绿色叶子的绿豆糕送入口中,才对朱王妃道:“果然还是姑姑这里的点心最好吃,我回去之后,不管叫他们做多少次,总做不出这样的味道。”
“既是喜欢,过会儿就带些回去,”朱王妃见二郎一口一口慢慢吃着,速度比谢笙还要快上一步,眼中盛满笑意。
“我看小满就等着娘你这句话呢,”二郎道,“方才下课时,他还有些不想动,一听见我说你叫他来吃好吃的,就主动拉着我要走。”
“姑姑这里的东西好吃嘛,”谢笙小声道,“我都许久没吃到了,还不能许我期待一会儿吗。”
“许许许,怎么不许,”二郎对朱王妃道,“娘,过会儿叫人给他多带一些,保准叫他吃完了点心,就不会再用晚膳。”
“真是个促狭鬼,”朱王妃叫人按着二郎的吩咐去办,给谢笙用大食盒装点心。
“严世孙今日可是没来?”朱王妃问的是二郎的另一个伴读,荣王嫡长孙。
二郎点了点头,道:“他一早遣人送了信来,老太妃这些日子有些不大好。”
“过会儿再叫太医去好生瞧一瞧吧,”朱王妃叹了一声,“老太妃是长辈,你下午没事,也去瞧瞧。”
老太妃是荣亲王的养母,严格来说,应当是太皇太妃。先帝登基之前,太后就已经过世,荣王便将老太妃接到了自己府上奉养,如今几十年过去,老太妃也算是本朝最长寿的皇家人了。
不过也正因为最长寿,老太妃什么时候老,也不会出人意料。何况这两日这么冷,老太妃恰巧并在这个时候,可不是什么好事。
小吴子来回禀说皇上不回来用午饭之后,朱王妃才叫摆了饭。皇帝不在,几人都自在许多,甚至三人的位置,也坐得近些。
朱王妃平日用的不算多,可今日见着两个孩子吃得香甜,自己也忍不住多添了半碗。
“也只你们在时,我才用得这么多了,”朱王妃感叹一句,又和二人说了会儿话,才叫两人自去。
二郎得了朱王妃的意思,要去荣王府,谢笙也要家去,便一路同行。两人身后,小吴子正提着一大食盒的点心。
转过转角,谢笙听见前头有人道:“见过高太尉。”
第54章 双更
秋冬之交的正午,即便有太阳的出现; 也不见得会有多炎热。
早晨进宫之前; 还是带着刀子的冷风; 这会儿天色湛蓝,万里无云,也只剩了微风阵阵。
谢笙原以为,今日还早,高太尉不会进宫,没想到竟然这时候; 就已经见着他要离开了。
走在谢笙前面的二郎步子仍是不疾不徐。
先前给高太尉见礼的宫人被直接忽视了过去; 转头就瞧见了二郎。
“奴婢参见六殿下; 见过谢伴读。”
“免了,”二郎温和道,“自去做你的事情吧。”
“是,”那个宫人也不等谢笙说话,自己便起身离开。
高太尉听见身后宫人请安的声音,步子顿了顿; 看见只二郎和谢笙两个之后,眯了眯眼睛; 随意的拱了拱手:“六殿下。”
高太尉没有躬身,连抬手都只是散漫的,可见他对二郎的怠慢。
“高太尉,”二郎板着脸,也一动不动的受了。只是他心里却又给高家多记上了一笔。
谢笙却是向一旁移了一步; 避开了高太尉的礼,才躬身道了一句:“高太尉。”
高太尉不是不知道谢笙是谁,他只是不在意谢笙,毕竟他连二郎这个正经的皇子都不放在眼里呢。
谢笙也不恼,他没等来高太尉的回应,自个儿就起身不言。自从谢家和高家闹翻之后,高太尉连带着整个高家对于谢家人都没什么好脸色,谢麒若是还能得一句话,身为李家外孙的谢笙就是彻底的透明人。
“六皇子这是要往哪里去?”高太尉威势重,只随意说话时,也能将人压得喘不过气来,“今日也不是休沐,六皇子年纪虽小,却也要专注学业才是。”
这模样,俨然是在说二郎带着伴读逃学,还一副自己作为长辈劝诫小辈的模样。
跟在后头的小吴子已经低了头,谢笙倒还好,见过自家亲爹恼怒的模样,何况高太尉的气势绝大部分都是压在了二郎身上,他只能算是顺带。
“奉命出宫罢了,怎么,高太尉竟事无巨细到这般小事,也要问个清楚?”奉命,奉了谁的命,二郎却是没说,也没必要说。
“臣只是在此时见了殿下,心里忧心罢了,既然殿下是奉命行事,殿下,请。”
高太尉说着就要给二郎让路。
“高太尉客气,”二郎道,“同行便是。”
谢笙站在二郎背后,看见二郎负在背后的手指甲,已经掐的手心都起了紫红色的印子,面上却还是镇定自若,甚至还将另一只手自然的伸出,也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没有哪一刻,让谢笙如此清晰的意识到,二郎是真的成长了。从当初那个连玩伴都没有,只能和自己玩的二郎,成为了真正金尊玉贵的六皇子。
高太尉和二郎走在前头,谢笙落后一步,小吴子坠在最后。
原本按照规矩,高太尉也该落后二郎半步的,但他却和二郎并驾齐驱,甚至隐隐有超越之意。
二郎对于高太尉若有似无超过他半步的行为恍若未觉,只按着自己的步伐走着,果不多时,高太尉的步子到底是调到了和二郎齐平的地步。
高太尉权倾朝野,到底心中还有君臣之别,可以并驾,却不会超过。
谢笙见了,心里也说不出是什么想法。若高太尉心中没有这个底线,只怕这天下早就改名换姓,或是这龙座上的人,也早换了天颜。
“听说太尉前些日子受了凉,在家休养,怎么今日竟进宫来了?”二郎状似不经意问。
“身为臣子,食君之禄,担君之忧。皇上恩德,许臣可告假在家,却不代表臣就能因私废公,”高太尉一开口,就是一串冠冕堂皇的话,没人心里相信,却也不能说不信。
“高太尉果真心系朝廷,”二郎夸了一句,又道,“不过高太尉也不必心急,你是我朝的中流砥柱。你身体康健,才是最要紧的事情。”
二郎这样的话,高太尉也坦然受了,连半点推辞或是谦虚都不曾有。
或许是有二郎和谢笙在的缘故,高太尉有些绷着。他脸上已经有了不少老人斑,两鬓的头发也已经染上了霜色,身上气势却犹胜过往。
等到了分别的时候,谢笙没有先上车,而是等二郎先上了马车,才回到了自己的车上,在落下帘子之前,谢笙借着马车的遮掩,最后一次看了一回高太尉。
许是因为回到了自己家仆驾驶的马车上,高太尉的精气也松了不少,这一次,谢笙十分肯定,自己清楚的看见了,高太尉不经意间显露出的老态和疲累。
高太尉或许是真病了,可也是真的老了。
谢笙放下了马车帘子:“走吧,去李家。”
离开的时候,不是二郎的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