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世强国梦-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的,肖志华率团来英目,不是来学习的,而是应邀来为英皇加冕捧场的,来表示友好态度的。和德国走得近,但也要表现得有一定的限度,免得招致协约国的联合打压。
就在海折和海容舰停靠在普利茅斯等待海上大校阅的时候,肖志华已经率领着代表团乘车赶到了伦敦,与英国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奔斯进行了会见。
赫伯特亨利阿斯本斯是英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他长期担任政府领导职务,其政治主张和治国之策对英国有着深远的影响。 蹦到旧口年间,英国各种社会问题突出,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迫切需要政府推进社会立法以解决这些问题。在自由党政府中,阿斯本斯是推动这一时期英国社会立法进步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主张进行社会立法改革,在担任内政大臣、财政大臣和首相期间,筹划和提出了一系列的社会福利立法和劳立法法案,并努力使法案在议会获得通过成为法律。阿斯圣斯的社会立法成就对英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显若的影响。
尽管如此,肖志华依然对这位首相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而且认为他并不是一个杰出的家伙。他明明知道劳合乔治和温斯顿丘吉尔很有能力,但他却把一拨平庸之辈摆在这两人之上,因为他更喜欢同他本人一样的人。
而在会见过程中,肖志华几次装作无意地偷偷观察着现在出任内政大臣的丘吉尔,但似乎并没有什么能让他引起特别的注意。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这似乎是个辩证法的两个方面,可以互相转化。丘吉尔现在确实还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成就,也许对工人游行罢工时采取的毫不手软的态度值得说一下,但此时他正因此而受到指责呢!
第二卷 大潮 第四十七章 索然无味的访英
更新时间:2010…10…4 0:47:51 本章字数:4335
。英财政大臣劳合乔治刚刚发表了暗示英国不惜西礴渊池问题与德国一战的演说,表示一旦发生战争,将履行英法协约规定的义务,打算“冒一切危险以保护它在世界列强中的威信和地位”并进行了相应的海军作战动员。而俄国因为尚未作好战争准备,劝法国见好就收。最好不要扩大事态。
德国因为本身的原因,也没做好开战的准备,与法国开始进行谈判。笼罩在欧洲的战云稍有弥散的意味,紧张的形势有所缓解。
但是英国和德国的矛盾却进一步加深了。据说,德国上下对英国的恼怒达到了极点。德皇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候所说的“大多数德国人都反对英国人”在这时看来已经不是信口开河而是略显保守了。而英国也不再把德国仅仅当成是假想敌,而是真正的敌人来认真对付。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方面自然关心中德是否会结成军事联盟的事情。肖志华对此明确表示,中德双方只是商业、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合作,共和国政府目前并没有与任何一个国家结成军事联盟的计划。但是。他也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似是提醒。也似是威胁。
“被逼上绝路的时候,为了生存,很多人会把灵魂出卖给魔鬼也在所不惜”英国外长格雷爵士听到此话,微微皱了皱眉,揣测着肖志华的意图。是的,这种情况很可能会发生,这位年轻的国务卿先生在表达一种期望,希望列强不要对新共和国逼迫太紧,否则会有极为意外的事情发生。当然,与德结盟就是其中之一。 尽管中国还不强大,但再兴起一次义和团似的排外事件,对英国的经济商业利益绝对会构成极大的伤害,也会打破列强在中国的平衡。使英国在中国的地位受到挑战。
弱者并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他也有自己的反抗方式,这就是肖志华所要表达的意思。
会见结束后。肖志华等人返回了使馆。这次会见纯粹是礼貌式的。没有达成任何有意义的协议。那种外交式的重申友谊,相互尊重,在肖志华眼中看来,一钱不值。
不过,这也不出乎他的预料。英国自然是不希望有一个强大的中国顺利崛起,自然是希望帝国的影响长盛不衰,只是基于中国与美德两国的关系不断升温,才不得不做出某种善意的姿态。而且,欧洲的紧张局势,也使得英国的注意力有所偏移,与德国开始的军备竞赛也多多少少牵扯了英国的精力。
接着,肖志华携夫人又拜见了即将加冕的乔治五世和他的王后。并献上了贺礼。据肖志华的观察,乔治五世举止很该谐。脾气应该很暴躁,但他的王后玛丽公主却显得很有才干。当时的英国人普遍认为,乔治五世是一位“水手国王”因为这四个字准确抓住了他性格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乔治五世早年受的是当海军职业军人而不是当国王的练,至于举止该谐,那是早年在舰艇上生活留下的。
众所周知。英国王室历来与各个欧洪往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乔治五世的家族也是如此。其家族源自德国柯堡。自从维多利亚女皇与其表兄来自德国柯堡家族的王子阿尔伯特于 840年结婚后,德国柯堡的血脉就开始在英国王室中传承了。
伴随着政治的需要,维多利亚养育的五男四女,三十七个孙子、八十个重孙在政治家们的牵线搭桥下就成了德国、挪威、瑞典、西班牙、希腊、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国的国王或王后。一张惊人的皇家亲属国际网就这样被织成,这张网上的一丝一缕都和女王相连。可以说维多利亚女王不仅是柯堡家的祖母,也是欧洲的祖母。
乔治五世的欧洲亲戚中,最出名的莫过于两位大国君主一德皇威廉二世其母为,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女。沙皇尼古拉二世其母为乔治五世生母亚历山王后的妹妹。
前者是出了名的横,后者是出了名的背。
据此,肖志华不无恶意地揣想,这种近亲繁殖的后果。普遍使王室后育具有有限的智慧和脆弱的性格,要知道这些缺陷在危害国家的程度上不亚于狂妄的野心。
其实乔治五世虽然与众同不的是他那有名的高嗓门,而且脾气非常暴躁。但这仅是表面现象,其实他心眼并不坏。当然,这不是肖志华关心的事情,也没有感受到齐治五世的好心眼能给中国带来什么益处。虽然。乔治五世对东方的客人表现得很亲热,并邀请他同乘第一艘校阅艇观看海上校阅,可这依然没使肖志华改变多少心中的想法。
保守而短视的英国人无法给予中国更多的帮助,衰退正在继续。但英国显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世界老大的光环,让英国人看起来有些眦法,已且相对千中国来说。英国人在亚洲已经有了战 日本。
所以,相对于美德两国的慷慨,英国就显得很是吝啬,虽然他们也很想继续增大在中国的投资,但开出来的条件往往让肖志华很难接受。 索然无味,虚与委蛇,这种感觉让肖志华很是难熬,幸好,乔治五世的加冕仪式很快便来到了。
州 年6月引日,海折舰与各国前来参加受阅庆典的军舰以及英国皇家海军的舰队,已按预定计划,全部在斯匹赫德水域集结完毕。是日。各国率舰将军及舰长均接到英方请柬,获邀出席英王加冕典礼。程璧先舰长及随员同车前往伦敦。应邀出席典礼的中国要员还有共和国政府特派专使肖志华,驻英大使刘玉麟等。
这一天,虽然天公不作美,在受封加冕的英王乔治五世的日记里被记载为“阵雨。阴暗,天空散布云层”且“凉风刺骨”但整个伦敦城仍张灯结彩,成了欢乐的海洋。
加冕仪式象征着君主制传统的继续。室外空中的阴云和室内昏暗的色彩与前来参加加冕仪式的人们鲜艳华丽的礼服、制服、珠宝饰物形成鲜明对比。上午8时,威斯敏斯特教堂已挤满了准备在这里逗留一天的人们。大街上挤满了成千上万的人,他们需要等上几个小时,为的只是皇家的队伍经过时能看上一眼。
上午旧时刃分,英王乔治五世和玛丽王后同乘由八匹乳酷色高头大马牵引的四轮大彩车,离开白金汉宫,前往位于坎特伯雷教区的西敏寺接受加冕。国王身着深红色国定礼服,彩车四周派有二十名仪仗兵护车,彩车近旁还有八名年轻英俊的侍卫官护驾,紧随彩车的是皇室高级人员的车队,担任殿后的则是威风凛凛的二十名宫庭卫士。不过半时的路程,沿途所经街市派出五万部队担任警卫,数十万群众一起涌上街头,夹道欢呼,争睹新王与王后之风采。
两日后,乔治五世国王揩王后便在斯匹赫德水域校阅多国舰艇编队。据英方宣称。此次校阅参与国之多。舰艇之众,军容之盛,为英国历史之最。是日上午十一时许,乔治五世国王与玛丽王后在海军第一大臣的陪同下。与各国所遣专使及本国阁员并皇家贵族。乘着大型豪华游艇3艘,自朴次茅斯港徐徐驶出。中国专使肖志华和程璧光舰长应邀乘英王所在的第一艘校阅艇观看海上校阅
当破校阅艇驶出朴次茅斯港口时,英国皇家海军旗舰首先施放权炮一响。接着,所有参阅舰艇按规定时间间隔。同时鸣炮二十一响。霎时,隆隆炮声响彻碧海,滚滚硝烟弥漫蓝天。
英王乘坐校阅艇一一校阅军舰,每到一舰,该舰乐队高奏英国国歌和本国国歌,官兵肃立致敬。一俟奏乐完毕,官兵们一齐挥动军帽,三呼叭!”万岁!乔治五世国王与玛丽王后神情怡然。频频挥手含笑答礼。
隆重壮观的海上校阅式进行了一小时二十分钟。回港途中,乔治五世国王及王后接见了率舰赴英参加舰队校阅的中国海军舰长程璧光,并向其颁赠“加冕银牌”
为增进英国皇家海军与各国海军的交流,英方为所有参阅外舰指定了对应的陪访舰。担任海折舰陪访舰的是英国皇家海军大西洋舰队旗舰威尔士亲王号大型战列舰。
舰队司令官杰利科中将驻舰指挥。数年后一战爆发,杰利科升任舰队总司令,大败德国舰队。成为英国功勋卓著的海军名将。威尔士亲王号旗舰与海折舰相邻而泊。当日晚,杰利科中将便在威尔士亲王号旗舰上。设宴招待程璧光舰长、汤廷光管带及官生以上人员。二十五日。程璧光也在海折舰设宴答谢杰利科中将及威尔士亲王号旗舰舰长等。
六月二十二日,即英王加冕典礼之日,英国皇家海军为庆祝这一重要历史时刻,也为了加深各国海军的友谊与交流,在朴次茅斯港举办了一次多国海军田径运动会。中国水兵在国内哪里组织过什么田径运动会,但事关中国人的面子问题,只好挑选数十名体格健壮者组织参赛队伍,由督导随舰出访海校见习生的编外大副任领队,走进了赛场。虽为即兴娱乐之举,但也堪称一项“国际赛事”因此引得朴次茅斯市数万民众前来观战。
在二百米跨栏比赛中,海折舰信号兵孟广吉在连跨两栏后,被木栏绊倒。“仆地裂肤,流血满脸。仍奋勇到达终点,获得在场观者掌声如潮”为此,在颁奖仪式上,中国队获得了大会主席的表扬。自此之后。中国海军便开始十分注重开展体育活动以提高学员的身体素质。
第二卷 大潮 第四十八章 抵达德国
更新时间:2010…10…5 1:33:43 本章字数:6423
引!集占月施日,宗成赴英庆贺英王加冕大典外交使命聊,自朴次茅斯港外钴地启航,回到普利茅斯港补充煤水食物。两周后,再次沿英吉利海峡东行,穿过多佛尔海峡进入北海,驶抵纽卡斯尔港。纽卡斯尔市为英格兰东北部沿海工业重镇,著名的阿姆斯特朗船厂就坐落在该港。至此,海折舰这艘远“嫁”中国的巡洋舰算是真正回到了娘家。在此。海折舰停泊将近一个月,进坞更换舰内全部电线。
而肖志华一行则换乘海容舰,沿海岸航行,于七月二日抵达德国威廉港,并始了对德国的正式友好访问。
德国外长贾高尔带着一部分高官在港口迎接,并专门开来了一辆特制的花车,以示隆重。对于中美德三角联盟,德皇威廉二世似乎并未放弃希望,起码新中国最近的表现。让他感到扶持这位亚洲兄弟对德国很有利,不仅能牵制俄国,日后兴许还能抵制英日两国同盟。
德国,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这片土地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也曾经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以惊人的破坏力,伤害了世界。也伤害了自己。
而这一切,都源于这个民族对长期分裂和战乱的集体记忆。统一和强大,成为德意志发展的最大动力。在近两百年来追求国家统一的曲折历程中,在这片一再让世人惊叹的土地上,曾经上演了怎样的悲喜剧?又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教?
对于德国在近代的崛起过程,肖志华认为对于现在的中国有特别的借鉴意义,更何况,现在的中国所能借助的力量少而又少。想独力抵抗日俄这两个强敌,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德国在 口;年的统一本身就是一个外交和国家战略的双重奇迹,值的人们,特别是中国人认认真真去研究和探讨。当时德国领土上虽然生活着古老的日尔曼民族,但却远远不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因为大大小小的城邦国家散布在德意志的疆界内,没有一个统一国家的概念,德国人的船只航行在公海上没有自己的国旗,也没有一个政府可以有效地保护他们。德意志领土也常常是欧洲列强的游戏场,法国、丹麦和西班牙可以随意地在德国领土上发动战争,四分五裂的德国成为欧洲主要大国角逐的棋盘。
看看,这与革命前的中国有多么相似,同样是列强环伺,危机四起。然而,德国得益于铁血宰相俾斯麦这位杰出的外交家和谋略家,其手段之高明、眼界之开阔和思想之深远,可以说是德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普鲁士统一德国是通过三场战争来完成的,录离掉战争及其琐碎复杂的细节后,人们可以立即发现这三场战争有一些不同寻常的特点,特别值得今天的中国政府去解读。这三场战争中普鲁士的对手分别是丹麦、奥匈帝国和法国,这三个国家是当时聪洲大陆上的强国。也是德国迈向统一路上的三头拦路虎。在每一场战争中,普鲁士的时手或潜在的敌人都分别结束后的下场战争中与普鲁士曾经交战的敌国却可以摇身一变成为普鲁士的铁杆同盟国。
正是俾斯麦,表现出的百折不挠的精神令肖志华钦佩万分。他善用谋略,有狐狸一般的狡猾;他机敏巧妙运用一切外交手段,体现出高超的外交智慧;他善于审时度势,能准确把握稍纵即逝的战略机会,却从来不贪功冒进,深刻参透了过犹不及的道理。
俾斯麦在每场战争前都作了扎实细致的外交工作,甚至不惜牺牲部分利益来稳住有可能让德国统一进程逆转的欧洲主要大国英国、俄国和法国,甚至不惜放下身段表现出媚英和媚俄的举动,对英国降低了关税,对俄国镇压波兰革命没有加以干涉,同俄国签订了友好条约。对于法国昏聩的拿破仑三世,俾斯麦则看透了他好大喜功、优柔寡断和鼠目寸光的特点,向他承诺普鲁士不干涉法国兼并比利时、卢森堡和德国西部的鲁尔区等。俾斯麦所作的一切都是要在每场战争中最大限度地争取其他大国在欧州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
最令肖志华感到震惊的是他看到的第一幅德国地图是四 年时的,那是俾斯麦才统一德国时候的地图,那时候德国的疆界跟今天略有出入。但大体上是一致的。这说明什么?从一战落败,再到二战崛起,又是惨败,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轮回,德国的疆界又几乎恢复如初。
换句话说,铁血宰相俾斯麦执政期间完成了德国的统一,之后经历了几起几落,也经历了国家崛起、被瓜分、再崛起、再沉沦和三度崛起的大喜大悲,德意志民族在经历了百年的崛起和弈旬书晒加凹口混姗不一样的体蛤
舁志华对此陷入了长久的思考之中,之后,他从普鲁士以来的德国历史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对国家民族在理性道路上谋求国家最大利益的哲学有了更深的了解。
“贵国的统一是个奇迹,贵国的崛起和强盛更是奇迹,纵观中德两国的历史,有很多相近和相似的地方。我们是来虚心学习并请求帮助的”在抵达德国的首个欢迎宴会上。宵志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盛赞了德国对中国的支持和帮助。并高度评价了中德业已建立起来的深厚友谊,并向德国工商业人士发出了诚挚的邀请。
投桃报李,以夷制夷,不管是出于何种考虑,肖志华的讲话给了此次访德定下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基调,谦逊而朴实的作风也给德国人以非常好的印象。
从建国之初,中国政府就表示出了对德国的亲近和依靠,重新延续了中美德三角联盟的设想。而就在不久之前发生的外蒙问题上,中国政府也表现出了一颗棋子的作用和沉悟。
国与国之间便是如此,有利即是需要。历史从来没有什么不变的原则。没有任何国家不可以结盟,也没有任何国家不会成为本国的敌人。
杯光酒影,宾主尽欢,中国代表团带来了很多精美的传统手工艺品作为礼物,这些小东西或许不值几个钱,但的确使双方的关系显得更加融洽。
夜深了,宴席结束了,肖志华没有马上去休息,而是与新任德国公使蒋作宾进行了商谈。
“维也纳是一个贵族满街走的的方。任何较高级的文武官员在退休时都会被册封为贵族。奥地利贵族最会享受,所津津乐道的是宴会、狩猎和恋爱。他们无意功名、漠视国事,请他们当部长被认为是一种莫大的个人牺牲。所以帝国政权也就操持在匈牙利贵族的手中。”蒋作宾略带轻蔑地介绍着奥国的情况。
作为共和国政府的第一任公使。德国政府对蒋作宾的到来表示了足够的礼遇,专门开了一辆车到德国瑞士边境迎接。在拍林站,一些高级官员都出来迎候后任大使再无此热烈场面兄
在蒋作宾到拍林前,中国驻德使馆,竟连一辆汽车也没有,遇到外事活动,临时借车,手忙脚乱,不仅误事,也常为人笑话。不仅如此,其馆内外破旧之状也实在令人惊讶。檐壁斑录,窗帘破旧,椅面碎洞相连,暖气常无,被外人讥笑为“冷宫”他到任之后,立即着手设计修缮房屋,更换室内陈设,安装对讲机、暖气等设备,使公使馆面貌焕然一新。深秋,在馆内开宴会时,即使袒胸露背的女宾,也都不觉一点凉意。从此,“冷宫”这一绰号再无人提起。蒋作宾又定做了一辆汽车,驻外使公馆,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他很注意在这个窗口树立中国的威望。
对于如此年轻的驻外公使,肖志华是很看重蒋作宾的能力的,希望他在欧州这个多事的件交大舞台上多加锻炼,对他的一些要求也很支持。
“奥国确实是列强中比较弱的一个。”肖志华点头赞同道:“德国拉上这样一个拖累的盟友,确实很不利。”
“北方日尔曼人,尤其是普鲁士人。很看不起奥地利人。虽然奥地利曾经是日尔曼神圣罗马帝国的中心,曾经发扬过帝国的光辉。并且也曾经屡次抵挡住土耳其的征服狂潮。”蒋作宾接着说道:“德意志帝国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表现得强硬,这与帝国在经济、工业等实力因素有关。”
“是的,德国崛起了,也开始要求在全世界有阳光的土地下争取属于自己的地盘了,德意志变得越来越有扩张性了,开始觉得上天不公、给德意志的生存空间太少了。”肖志华别有深意地笑着说道:“俾斯麦的战略节制与和平发展的国策被野心勃勃的军事扩张政策所取代,这是很危险的。”
有人说俾斯麦不被罢免,一战就不会发生。这种观点是很荒谬的。众所周知,一战是彻底的帝国列强战争,是没有正邪之分的。资本主义内部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矛盾激烈到了一定程度,必然引起争夺。在当时的表现形式就是帝国主义战争。即便俾斯麦活到旧出年,他发挥自己的外交才能,也只能对战前局势产生局部影响,不可能改变战争性质,更不可能决定战争的发生与否。
“如果德国与它国爆发战争,对我国会有怎样的影响?威廉二世对中美德三角联盟可是期盼甚大啊!”蒋作宾不无担心地说道:“可是我国地处亚洲,处在日俄的直接威胁之下,还有英国和法国,一举一动不得不小心。”
肖志华点了点头,摸着下巴想了一会儿,说道:“美国对此不热心。我们的困难也可以向德国说明,这样倒显得坦荡。当然,如果美国同意,有美德支持,我国倒是非常愿意加入这个三角
“舁总长,如果德国与英法开战。虽然其自身经济和工业很髅大,且其陆军素质很高,但却没考虑到人口和粮食的问题蒋作宾冷静的分析道:“在英国的战争机器完全开动之后,以不弱于德国的工业水平和占压到性优势的兵员数量,在持久战中必将拖垮德国。”
“你分析得很对肖志华说道:“但当德国咄咄逼人地与俄国竞逐巴尔干的时候,当德国在巴格达逼退了英国的势力的时候,当德国在北非摩洛哥威胁法国的时候,骄傲自大以及迷信武力和暴力的思维已经慢慢占据主导地位,难以听进任何逆耳忠言。而且,我们也不打算这么做
“的确如此蒋作宾说道:“威廉二世具有野心,而且性格冲动鲁莽,在对待问题或别人时常显出傲慢的态度。他想出于好意为自己的外交政策辩护,但屡次犯上严重的错误,令对外关系更加恶劣。”
威廉二世生性冲动鲁莽,故此未能在德国的对外政策上采取理性的方案。其中一个好例子,是他对统治英国的表弟及英国一种爱恨交缠的关系。对他而言,与英国发生武装冲突是“最难以想象的事”;然而。随着他大量扩建海军的计划开始后,德国的崛起令英国感到了忧 心。
威廉未曾领悟到,自己的鲁莽行为已令自己帝王的形象受损。眺年,德兰士瓦的总统克鲁格成功镇压詹森远征,德皇竟然用电报向他祝贺。当时布尔人与英国关系紧张。所以英国对这克鲁格电报感到愤怒。他在 腮年接受英国报章的访问时。想借此宣扬德英的友好关系。可是,他一时意气用事,竟然冒犯英国、法国、俄国和日本。他指出。德国人不喜欢英国人而他不是、法俄两国曾煽动德国干预第二次布尔战争,以及德国的海军扩张是针对日本,而非英国。他其中一句著名的话是:“你们这些英国人都是疯的,疯的。”
威廉还尝试缓和法国的复仇情绪。但与对英政策雷同,他还是不先,彩地失败了,因为他不懂随机应变。一方面是基于法国坚定不移的复仇主义普法战争之失败和对德国的愤恨;另一方面,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发生后,他访问丹吉尔时,不经意地提出支持摩洛哥独立的言论,又触怒了想在该地扩展势力范围的法国。
“无论如何,威廉大力鼓吹军国主义,支持德国军扩,又支持军事工业的发展,已经令德国陷入军事竞赛。当这竞赛变得难以驾驻的时候。战争就在所难免。”肖志华淡淡地说道:“而且,对英国的政治家和军人来说,这种模式的战争,在传统上是非常熟悉的。为了国家利益,英国每个世纪都卷入了欧洲大陆的战争。英国每次卷入战争的目的,或是为了消灭海上的竞争者,或是阻止某一大国控制整个或大部分的大陆资源。”
“战争看来是不可避免的蒋作宾说道:“只是时间上难以把握。要想发动战争,借口是不难找的。”
肖志华对此表示赞同,巴尔干问题错综复杂,任何时候都不难找到适合的宣战理由。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缺乏控制,一部分也是因为缺乏筹划的结果。当政府策发 战争时。总认为战争能够在接受的范围和容易控制;但战争的来临若出乎预料,则战争也就很可能自己决定其路线。当旧阵年各国政府投入战争时,都没有明确而肯定的战争目标。假使在开战之前,各交战国有确定的目标,则战争也就易于适可而止。不至于作无限化的发展。
“在战争的时间上,我们可以做下推断,那就是在德国的经济和工业实力超过英国的时候。”肖志华沉思着说道:“按照现在德国的发展速度,恐怕战争并不是很遥远的事情。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切实的准备。海军。不是一朝一夕能发展起来的;而陆军,必须在战争爆发前具有一定的规模,起码要超过日本。对于可能的海上封锁,我国却是不怕的。”
“我国的资源丰富,又不是依赖于海外贸易,在这点上确实具有优势蒋作宾说道:“而且一个封闭和平的发展环境,对我国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日本,终归是个岛国,如与我国再次发生战争,只要政府的决心不可动摇,陆军的战斗卓有成效,使战争回到传统的消耗战模式之后,日本的失败就只是时间问题。” “你说得非常正确肖志华对蒋作宾的赞赏之情溢于言表,笑着说道:“你上任后所做的外交工作也很有成效,外蒙问题的顺利解决。你功不可没。来,接着给我说说威廉,还有首相贝特曼的详细情况。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咱老祖宗的这句话,想必外国人是无法理解透彻的了
第二卷 大潮 第四十九章 中德会谈
更新时间:2010…10…6 17:37:15 本章字数:6734
心如德国在科学和教育的基石点到了后发国家超细尔引国家的发展模式一样。新共和国也把国家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由国家制定政策和法律引导经济运行的方向。而其中肖志华最为看重的一条,就是它高度地重视对国民素质的培养,并以此作为它国家振兴的基础。战胜法国并俘虏法国皇帝的元帅毛奇就曾经说过:“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
德国的工业化进程落后于英国,但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走上了现代化道路。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智力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凭借这一资源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
在 刃;年统一后的四十多年时冉里,德国经济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德国的煤炭和钢铁产量跃居欧洲第一;化工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到旧旧年,德国的工业总量超越了所有欧洲国家。 但当世人以惊羡的眼光审视急速崛起的德意志时,往往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支撑起所有这一切的。是德国统一后相对和平的发展环境。而现在,为中国这个曾经被列强不断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