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强国梦-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芳宜静静地听着,她并不傻,也可以说是非常聪明,她隐约猜到了肖志华的意思,但却非常害怕他说出来。
    “我要娶琳娜。”肖志华终于下了决心,“除了我爱她以外,我更要把梅隆家族和维森家族拉上我们的战车,成为我们在美国的代言人。当然,这第一步,就是拉着他们一起赚钱,这对我来说,并不难。借此打开缺口,资本家追逐利润的本性,将会使计划顺利实施。”
    秦芳宜木然,看似在听着肖志华讲话,但除了第一句,以后的都根本没有听清。





    第二卷 大潮 第十一章 赴美(四)
     更新时间:2010…9…5 21:36:36 本章字数:2112

    琳娜所能带来的利益,个人的幸福,肖志华都得到了,但他失去了什么,政治前途?会员的拥戴?人民的信任?现在还不能确定。在这个决心下定之后,肖志华顿感一身轻松。
    作为一个革命者,应该有反叛的精神,应该获得原本属于革命者的一切,包括他的婚姻家庭的选择。如果连妻室家庭的选择自由都没有,还称得起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吗?我要以一个革命家的气概勇敢地选择幸福。革命不就是解放全人类;解放全人类,不就是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吗?我们献身革命,还不是冲破思想牢笼,砸去束缚自己身上的锁链!何况,为了复兴会的发展,为了新中国早日建立,我个人的荣辱兴衰又算得了什么……
    好吧,好吧,我承认,这就是说给你们听的,不是我的自私的本意,但是不是很慷慨激昂,很无私崇高,很那个什么吧,估计同志们会为此而感动涕零吧!不过,好象后面这句话怎么有卖身的嫌疑,算了,就这么写了,看到我赴美的实际成果,大家会相信的。
    肖志华给总部发了电报,然后按照原计划,拜会了在美国居住的中国留学第一人容闳博士,两人相谈甚欢,就中国革命的问题有行了讨论和蹉商。随后,在容闳博士的引荐下,肖志华去美国人荷马·里的家中进行了拜访。
    荷马·里出生于1876年,他天生驼背,体重不到45公斤,身高只有1。5米。虽然先天不足,但李荷马从小就渴望成为一位军事巨人。他饱读军事名著,对历史上的著名战役如数家珍。他几次报名参军,想在战场上实现自己的将军梦,但都被军方拒绝。几番碰壁之后,他将目光转向了中国,决定到那里实现自己的梦想。1900年曾到华,支持康梁保皇活动,被任命为“中国维新军总司令”。在山西组织了一支“保皇义勇军”,准备向北京进发,事败被清政府悬赏通缉。他不肯认输,将残余部队召集在一起,进行了短期强化训练后继续向北京进发。到达北京时,正赶上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出逃。李荷马带兵追击,想救回光绪,但他的乌合之众很快被清兵击溃,他只身逃到香港,然后辗转回到了美国。
    回到美国后中,荷马·里担负起一个新的任务:为保皇党训练军官。他在查飞将军的帮助下,聘请前美军军官奥白朗来帮助自己,组建了西方军事学院,训练反清的美国华人青年,该学院现在已成为中国保皇军的总部。1905年,康有为访美时,荷马·里陪同他一起拜会了罗斯福总统,同年六月的《洛杉矶时报》还报道了荷马·里陪同访问纽约的康有为检阅保皇军的情况。
    肖志华与荷马·里见面,不过是想挖保皇军的墙脚,将一部分复兴会会员派入学院,在保皇军中发展,让其中的一部分华人转变思想,投身革命。或者训练结束后,派遣到清政府的军队做“卧底”。然而两个人交谈起来,却一发而不可收,诸多观点竟是不谋而合。等看了几页荷马·里正在编写的《无知之勇》书稿时,肖志华惊愕地瞪大了眼睛,这家伙不会也是穿来的吧?
    荷马·里在此书中指出,日本是一个处心积虑的侵略者,而美国则是一个最容易被打倒的敌人,“我们的勇气,乃来自无能和不愿对于我们的弱点的承认。”该书详细说明了日本进攻美国的路线:“美国的海上防卫力量当首遭摧毁……日本当已占领了菲律宾……下一个目标就轮到夏威夷……”,同时还绘制了一些日军进攻路线的地图。
    别人看这本书大多会认为纯粹是危言耸听,但肖志华却知道,书中所绘制的日军进攻路线竟与二战时十分相似,这不能不让他感到非常震惊。
    荷马·里显然是误解了肖志华的发呆,有些自嘲地笑道:“有些痴人说梦的感觉吧,很多人认为我的看法将激怒陆军和海军的军官们。”
    肖志华沉思了片刻,再次审视这个瘦小、驼背、面色苍白的家伙,简直是肃然起敬,他轻轻摇了摇头,诚恳地说道:“那是他们的无知,我很少遇到象你这样的作者,你能让我如此强烈地感觉到你肩负着整个欧洲大陆的重任。你天才地预见到了日本入侵美国,但美国陆军和海军军人,却不肯花时间来思考你的教诲,这是美国人的悲哀。”
    “那么,你是同意我的看法喽?”荷马·里有些不太相信地说道。
    “是的,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而且我们现在就要有所行动,否则,美国根本无法进行防御。”肖志华指着书稿中的地图说道:“不过,我想借此阐述一下我的观点,希望你不要介意……”
    时间过得飞快,直到光线昏暗,两个人才停止了交流与争论。肖志华知道,他的目的已经基本达成了。一个穿越者,一个远见卓识、精准地预言两次世界大战、才华并不见容于他所身处时代的怪胎,真是相见恨晚。
    “好,我支持你,帮你们复兴会训练士兵。而且,我还要让你看看我制定的‘中国红龙’计划。”荷马·里苍白的脸上浮起兴奋的红色,与肖志华观点相似,交谈甚欢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康有为将从美国华人中募得的八十万元以其女儿的名义投资于墨西哥的电车公司,这令因为办军校而经济窘迫的荷马·里大失所望,相信他在财政上是靠不住的。
    红龙计划?听起来很顺耳呀!肖志华接过来仔细看了看,不禁目瞪口呆。这个荷马·里,果然有荷马史诗的风范。军事计划太富有浪漫主义气息了,十万条枪,一亿发子弹,五千万美元的资金……我的乖乖,先让我吐口血吧,要是有这实力,还要什么计划?
    ………………





    第二卷 大潮 第十二章 潮起
     更新时间:2010…9…5 21:36:37 本章字数:2349

    上海,复兴会总部。
    “人强同志这是忍辱负重,损失个人的威望,却为复兴会和新中国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再说,人强这么做,也是会内很多同志心急革命的结果。”宋耀如斟酌再三,决定力挺肖志华,不光是个人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更觉得这事并没什么大不了。
    宋教仁从电报上收回目光,苦笑了一下说道:“是啊,人强同志这份电报很说明问题,他不光是为了个人幸福,更多考虑的还是复兴会和国家嘛。而且,他此次赴美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我们现在确实非常需要外国的承认和支持。”其实,宋教仁对此还是有些意见的,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肖志华作为复兴会的理论导师,必须要挺他。再者说,他的这次婚姻,也确实能给复兴会带来实际的巨大的利益。
    “话是这么说,可我们还是要在舆论上做些工作。”陶成章有些苦恼地说道:“对内,他是不可或缺的支柱;对外,立宪派也把他《理想中国》中的很多东西当成自己现成的理论依据。现在不做预防,等到盖子揭开,我们就措手不及了。”
    “那我们就好好商议一下,看怎么为人强,这位美国姑爷来造势吧!”宋教仁笑着说道:“等到盖子揭开,我们就换个说法,把琳娜变成中国媳妇儿就行了。”
    ………………
    轻云淡雾缭绕,满山苍翠欲滴,真正的“无处不见花,遍地皆群芳”,风景极其秀丽;人在这里,仿佛置身于一方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叫人心旷神恰。
    心情是医治疾病的良药,琳娜虽然还未完全康复,但脸上露出的笑容让她看起来已经与正常人相差不多。她坐在靠椅上,就那么痴痴地望着肖志华,好象要把他印在眼里,刻在心里,生怕他突然消失一样。
    肖志华摘了一大把鲜花,笑着送到琳娜手里,充满爱怜地抚mo着她清瘦的脸庞,手指在她的唇边停下,轻轻拔弄着。
    老维森隔着窗玻璃,静静看着远处的肖志华和琳娜,烟雾缭绕在他的眼前,半晌,他无声地叹了口气,走回沙发,将身体深深埋了进去。
    “维森家族虽然古老,但已经衰落了。”维森夫人慢幽幽地说道:“这次是重振家声的好机会,如果乔森所说真的能成功……”
    “如果,就因为是如果,我才犹豫不决。”老维森再吐出一团烟雾,有些烦闷地说道:“当然,乔森的能力是很出众,他在中国已经是百万富翁了。如果他要当中国的政治领袖,嘿嘿,这恐怕并不容易。”
    “就因为这样,我们才要帮他。”维森夫人很坚定地说道:“我已经说服了我哥哥,梅隆家族决定先向中国进行试探性的投资,当然,我更多是为了琳娜。”
    “我知道,我知道。”老维森微微闭上眼睛,使劲抓挠着稀疏的头发。
    维森夫人把手伸过来,握住他的手,这手——很温暖。老维森吃了一惊,抬起头,看着妻子温柔的目光,这让他想起了那个在新婚之夜用毛刷打他屁股的姑娘,“我,我很爱你,妮娜。”他喃喃地说道。
    “我知道你爱我,赫伯特,我也爱你。”维森夫人把另一只手也放在他的手上,紧紧握着。
    “妮娜,你知道我,我也很爱孩子们——”老维森象是自言自语地说道。
    “嗯。”维森夫人的眼睛极为清澈……突然,她完完全全和他在一起了,这使老维森意识到这些年来他们的隔膜是多么的可怕。
    “妮娜,让我们全力帮助乔森吧,未来的中国的总统,如果中国有总统的话。”老维森笑着说道:“上帝保佑,琳娜会成为第一夫人,不是吗?但如果不成功,也没关系……我们仍然互相拥有,是吗?我是说……”
    “当然是这样,而且我相信琳娜会成为中国的第一夫人,她是那么美丽,那么善良,那么出色。她会是维森家族的骄傲……”
    窗外,太阳已经升到中天,丽人容貌般的鲜花,更显得迷人。蔚蓝的天空,碧绿的青草,还有一对小鸟在枝头鸣唱。
    对于一个坏政权来说,最危险的时刻,恰恰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在中国尤其如此。不给统治者留条后路让他们安全退出,哪个统治者敢让步改革?特别是满清政府,他们是异族,手上沾满了鲜血。但是要给他们留后路,那些充满愤怒的受害者哪个会同意?这都怪他们造的孽太多了。随着满清政府的进一步的衰退以及一系列丧权辱国的行为,国人对这个已腐朽透顶的政权彻底丧失信心。复兴会的革命主张,也越来越被理解甚至认可。
    清末新政是这个垂死的朝廷所做的最后的努力,希望可以用改革来遏制革命,改革进一步,革命退一分,来来是有些道理的,但是,假改革必然招致真革命,这却是愚蠢的满清所未料到的。
    清廷简短宣布预备立宪的上谕,其中有“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的条文,与其说这是宪政,毋宁说这不过是开明专制的外衣。
    随后推出的《钦定宪法大纲》有很多抄自《明治宪法》,而比后者更为落后,规定内政外交大事仍然由君主专制,诠释了所谓“大权统于朝廷”的具体内容!很倒霉,满清显然选错了老师,想将日本那种垃圾的政治体制移植过来,却不知日本给亚洲各国在政治体制上开创了一个很坏的先例。
    光绪下谕颁布宪法大纲,“限九年筹备完成”。以1908年起算,立宪的最后限期就是1916年。从无期到有期,不能不说是一个进步,但问题是,龟兔赛跑,革命会等你九年吗?
    面对汹涌的群众性的请愿浪潮,满清皇族和摄政王这些庸众只作出缩短三年,提前于1913年召开国会的决定。请愿团体,被下令解散。示威学生被强行驱赶,强迫复课。更荒唐的是,打着官制改革的旗号,他们竟然推出一个“皇族内阁”!一次一次的失败和被愚弄,正常的对话渠道被堵塞,激进主义在向立宪派和全国民众招手。立宪派固不会起义,但它会响应起义而独立,因为它已经感到“政治绝望”。用肖志华的话来说,满清走到这一步,只能用两个字来评价,那就是“活该”!
    风潮已起,大形势已定,任何人都再也无法扑灭这场即将到来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了。





    第二卷 大潮 第十三章 集结号
     更新时间:2010…9…5 21:36:37 本章字数:2181

    海南的冬天,其实正是北方的春季。它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没有飕飕的寒风,没有皑皑的雪地,脚下的土地是热灼的,这脸前扑来的风是和煦的,
    喻培伦坐在山坡上,望着又一支昨晚不知从何处开来的人马在操练,即使离得远,也得听见他们激昂的喊杀声。三年不飞,一飞冲天,随着警备的不断加强,人员的不断秘密到来,他知道激动人心的那一刻就要到来了。
    山谷快变成大兵营了,我难道就得守在这里静听胜利的炮声,这三年来在这里默默无闻地制造手榴弹,难道不是为了亲眼见证这一刻吗?喻培伦无奈地看着因试验炸弹而少了三根指头的右手,恨恨地一甩,都是你在碍事。不行,即便是这样,我也要再争取一下。想到这里,他猛然站起身,大步向山下走去。
    海上风很大,波涛起伏,海浪奔涌而至,拍打着船舷,化作飞花碎玉,喷吐出无数转瞬即逝的奇异景象。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一身男装打扮,站在甲板上,望着远处的海涛,深情地吟诵道。
    在南洋开展工作快三年了,对总部没有意见是不可能的。不光是她,被调至南洋支部任支部长的徐锡麟不也常发发小牢骚吗?但这是总部的命令,而兴复会会员第一条要遵守的纪律便是服从命令,听指挥,绝不允许个人擅自单独行动。放眼国内外,能象兴复会这样不仅要明确的短期目标,更有详细周到、切合实际的远景规划的革命团体,寥寥无几。战略高度决定战斗力,严明的纪律决定了凝聚力,明确而富有远瞩性的纲领宗旨决定了号召力,再有强大的经济作后盾,复兴会成为独占鳌头的革命团体,决不是偶然的。
    船上都是这几年南洋支部与各分会发展起来的热血青年,都经过了军事训练,而且都是忠诚可靠的精锐,此次以野外拉练名义进行集合后,便被秘密送上了船,直向东驶去。没有人知道要去干什么,但是当看见南洋支部支部长徐锡麟也在船上时,认识他的人都意识到了此次行动的非比寻常。
    “竞雄,风浪很大,为何独立于此?”不知何时,徐锡麟来到了秋瑾身后。
    秋瑾回头一笑,说道:“伯荪兄,好久不见了,多谢你常写信教导,此次可是真的要宝剑出鞘,痛饮鞑虏血?”
    徐锡麟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宝剑出鞘,是为扫清专制,创建民国,非只为排满而已。”
    “你的思想变化很多。”秋瑾伸手拂过被海风吹乱的头发,缓缓说道:“当初来南洋时,牢骚满腹,后来与我的信中渐渐冷静许多,慷慨激昂却是少了。”
    “是啊,我变了不少。”徐锡麟慨叹道:“仇满、排满、杀满,为汉人报仇,那是咱们以前的偏激想法。到南洋后,我读了很多的书,初时还与人强同志写信论战,想起来真有些任性幼稚。”
    “人强同志的理论水平——呵呵,确实让人难以企及。”秋瑾深有同感地叹息一声。
    “竞雄,这次你有机会向他当面请教了。”徐锡麟笑了起来。
    曹人强是复兴会的旗手,而且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除了总部和几个支部长之外,谁都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在复兴会中,关于曹人强身份的保密级别一直是最高的。
    “我猜——他和你差不多,戴个眼镜,一副老学究的模样。”秋瑾笑得畅快,有些恶作剧的味道。
    “呵呵,谁知道他现在是什么模样?”徐锡麟用手指推了推眼镜,脑海里浮现出肖志华或是满脸胡子,或是长衫小帽的形象。
    ……………………
    “我将见证一个共和国的诞生,这太令人激动了。”荷马里迎着海风站在甲板上,目光里跳动着兴奋和狂热。
    几年来,荷马里在复兴会的全力支持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在美国几个城市开设了军事训练学校,以帮助复兴会培训革命军人。许多学员都出生于美国,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复兴会以留学生的名义派过来的,还有一些是从中国搭乘墨西哥渔船偷渡到美国的。学员们在奥白朗的指导下,在圣莫尼卡山脉、好莱坞山、拉古娜海滩和鹰岩等处训练、演习,晚上还经常在中国城训练。虽然美国政府曾就该学院是否违反中立法进行了调查,但最后在罗斯福总统的暗示下不了了之。到现在,荷马里已经编成训练了三个陆战团,此次选拔精锐忠诚的士兵,单独编成一团,长途拉练至加州海岸,便登上了梅隆家的商船,直向中国驶去。
    “所有的伟大事业都是由剑刻出来的,我的事业亦是一样,我要用剑刻出我的事业。”荷马里丝毫不在意海上的颠簸,也忘却了自己身体的残疾,以迫不及待的心情憧憬着自己即将实现的梦想,“中国将是我的希腊”。他想到了19世纪20年代天生跛足的英国诗人拜伦献身于希腊民族解放运动的事例,意气风发地大声说道。
    ……………………
    集结的号角已经吹起,满清王朝的丧钟将由我敲响。
    就在各路人马秘密向海南基地集结的时候,肖志华也秘密登上了华宁轮船公司的轮船,向海南岛进发。
    不久前在上海的橡胶风潮中,肖志华领导联合银行大赚了一笔,借势吞并了遭受重创的源丰润和义善源及其所属庄号,维持清朝金融稳定的擎天之柱只剩下了大清银行和交通银行。联合银行一跃成为在中国经营网点最多的银行,稳稳地成为了上海银钱业的领袖。不仅如此,肖志华还始终利用洪兴公司这条暗线做全程监控,将卷款出逃的蓝格志公司麦边父子、薛纳王公司的韦推和嘉道理秘密抓获。现在,这几个洋骗子早已经沉尸海底,被他们骗走的巨额钱财全部进了复兴会的囊中,成了此次大行动的军费。





    第二卷 大潮 第十四章 厚积薄发
     更新时间:2010…9…5 21:36:38 本章字数:2246

    十年磨剑,终于到了扬眉出鞘的时候了。肖志华坐在舱室里,思绪随着船的起伏而翻腾不止。从回国到现在,虽然还不到十年,可他付出的艰辛,取得的成绩,别人就算再花十年也未必能够达到。
    盘点一下,复兴会的实力绝对超乎大多数人的想象。
    联合银行,这个融资的聚宝盆,不仅吸收了大量的商人和民间资本,而且拥有了纸钞发行权。与别的钱庄不同,联合银行的纸钞印制精美,币值稳定,随着联合银行各股东的大力推广流通,在民间已经拥有了相当不错的信用度。特别是肖志华的赴美之行,使美国政府答应将每年返还的庚子赔款的四分之一存入联合银行,因为肖志华承诺马上建立上海医学院、上海政治经济学院,两年后即向美国派遣留学生。尽管这笔存款是作为教育基金而存在,但对于联合银行一下子能声名远震却是影响巨大的。在1908年联合银行增资扩股时,原来意存观望的国内巨商大贾纷纷出马,联合银行的新股份被疯抢一空。
    钢铁厂、洋灰厂、火柴厂、制碱厂纷纷建成投产,虽然肖志华只是浅尝即止,这些工厂的规模并不大,但这是发展的基础,也是培养人才的摇篮。由于吸纳了大批旅美华人,一个综合研究所得以成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肖志华可是牢牢记住这句名言的。
    复兴会在国外发展势头强劲,在国内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由于始终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对新军的渗透上,并且采取了积蓄实力,待机而动的策略,虽然表面上动静不大,但其中蕴含的爆发力却已经是非常可观。更为重要的是依靠他的先知先觉和目光如炬,无数英雄俊杰被复兴会一网打尽而且做到人尽其才,秋瑾、林觉民、喻培伦等人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肖志华,哦,应该说是乔森博士。已经将《理想中国》全部写完,并且完善了其中所涉及到了法律法规。以致于很多外国记者都发出了惊呼:“太神奇了,乔森博士不仅以一人之力制定了宪法,更完成了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定的基础工作,而且,这其中竟然有值得我们借鉴参考的地方……”而国内立宪派更是毫不客气地大把拿来,稍加修改便成了自己的主张和要求。这些基本法律体现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和述求:商人们为《财产权法》、《工商法》、《平等竞争法》而欢呼;工人有《劳动法》来保护权益;士兵们有《兵役法》、《军人伤残抚恤法》、《军烈属优待条例》来做保障;知识分子则为因为宪法中明确规定了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游行示威自由等权利而雀跃不止;农民因为有了《限租限税法》而生出希望;只有那些保守的封建地主对此大加指责,但这群苍蝇能阻碍整个社会的进步吗?
    ………………
    一支支崭新的步枪被发到了战士们手中,一顶顶“八路军”军帽戴到了头上,帆布做成的多功能战术背心穿在身上……然后便是一支整齐的部队。
    “准备得还真是——充分啊!”秋瑾直直盯着队列前的几挺马克沁重机枪,喃喃地自语道。
    徐锡麟已经与基地负责人办理完了交接,他顺着秋瑾的目光看了看,暗自点头,已经是心服口服了。
    “走吧,这没什么稀罕,要是再给他点时间,大炮也能弄来。”徐锡麟催促道:“马上去指挥部报到,人强委员、庆午委员、霖生委员已经到了。”
    食者不知耕者的劳,他们看到的武器装备可都是复兴会总部通过各种渠道,利用蚂蚁搬家的方式花了几年的时间才积攒下来的,总共是三千支美国造M1903式步枪,五百支柯尔特左轮手枪,三千五百支1898式毛瑟步枪,马克沁重机枪三十六挺,各种口径的子弹六千余万发,自制手榴弹六万七千余枚。至于肖志华最钟意的盒子炮,价格实在是有些贵,只好暂时忍痛割爱了。
    “云纪,革命可不一定是要冲锋陷阵,要在最适合的岗位,做最努力力的工作,这就是为革命做贡献。”指挥部内,已经升任内务委员的龚宝铨耐心地劝说着喻培伦,“广东的石井兵工厂一拿下,你就要马上挑起这副担子,为革命军队提供武器弹药的支持,你熟悉机械,又精通化学,看看诸位同志,谁能替代你的工作?”
    肖志华与荷马里坐在桌前,正就行动计划进行着商讨,闻声抬起头,看着喻培伦一脸倔强的模样,不禁大声说道:“臭小子,没见过醋钵大的拳头吗?今天就让你见识一下,打得过我,什么都好说,打不过,就服从命令。”
    喻培伦翻了翻眼睛,低声嘟囔道:“野蛮,就知道你会这么说,仗着块大拳头硬,还有个好师傅,欺负人。”
    切,肖志华站起身,走到喻培伦身旁,一把搂住,带拖带拽地将他弄到一旁,嘀嘀咕咕地也不知悄悄说了些什么,喻培伦的脸上现出了喜色,提高了声音问道:“真的,说话算数?”
    “我是什么人,吐口唾沫都砸个坑。”肖志华拍着胸脯保证道。
    “好,一言为定,击掌。”喻培伦伸手示意。
    “击——掌!”肖志华恶狠狠地说着,啪,啪,啪,最后一下用力将喻培伦推了个趔趄。
    打发走了喻培伦,肖志华回到桌前,荷马里皱着眉头,依然对他的军事计划抱有疑虑,“乔森,军事力量还是太薄弱了,我以为你已经招募了十万大军呢?”
    “我的老朋友,你不了解中国的情况,也不知道复兴会这些年所做的努力。”肖志华笑着解释道:“清廷的新军,特别是南方的新军,已经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只要我们点燃这把火,顺利拿下广州,胜利就会向我们招手。”
    这话说得半真半假,但有一点肖志华可以肯定,清朝灭亡,不是亡于军事,而是亡于政治。它败亡于自己已经启动了的政治改革,却又愚蠢地将政治改革的路堵死,使革命有机可乘。更何况大部分立宪派对清廷“政治绝望”,关键时刻,它当然会和革命派合纵。天下大势,至此定矣。





    第二卷 大潮 第十五章 刺袁
     更新时间:2010…9…5 21:36:38 本章字数:2162

    1909年的冬天,海南温暖如春,天津却是滴水成冰。然而比天气更冷的,还有袁世凯那哇凉哇凉的心。
    “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袁世凯,夙蒙先朝擢用,朕登极之后,复与殊赏,正以其才可用,使效驰驱,不意袁世凯现患足疾,步履维艰,难胜职任。袁世凯着即开缺,回籍养疴,以示朝廷体恤之意。”刚刚接到的诏旨就在桌上摊着,袁世凯不用再看,里面的字字句句已经深深刺进了他的心里。
    光绪驾崩,慈禧归天,袁世凯便陷入了心神不安,疑神疑鬼的心境之中,象进入了梦魇一般。
    袁世凯当然恐惧光绪重新执政,他死命地掌握着北洋军,巩固自己的力量,就是以防万一。皇帝和太后都在病中的时候,清廷计划为光绪立嗣以备万一,袁便极力支持立庆亲王的长孙为嗣,可是他的计划却不被慈禧所接受。慈禧虽然不喜欢光绪,但是她和醇亲王一家人的关系非常密切,因为她的亲妹妹便是嫁给醇亲王奕譞,而载沣又继承了醇亲王的王位,娶的太太又是慈禧亲信荣禄的女儿。所以慈禧为了这种私情,宁愿把天下交给载沣所生的,才三岁又好哭的溥仪,并命载沣以监国摄政王名义抱了他的儿皇帝统治大清江山。
    袁世凯在醇亲王载沣被任命为摄政王以后,也曾做了一番努力,他以国家需立长君为由,建议载沣自己做皇帝,他希望以拥立载沣自己做皇帝,来求取载沣的谅解,可是他这个建议不仅未被载沣接受,反而却召来一顿很严厉的申斥。无趣之下,他乃称病请假到天津小住。
    如今,朝廷真的准他的假了,而且是长假。你说你有病,好吧,那就回家数老米去吧!当然,袁世凯觉得能回家数老米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他害怕呀!他不敢去北京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