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顺明(完结)-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末之世,这些有实力的军将做事,只要能拿出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朝廷也就顺坡下驴,不予追究了,何况李孟这证据,苦主都是实打实的。
有了德州这个中转站之后,李孟开始完全按照自己的做法来安排战斗,首先是动员民夫在德州城外修筑土垒工事,挖掘壕沟,此时已经是寒冬,土方作业极为的辛苦,但李孟也顾不得这么些了。
本来战时征发民夫,李孟根本不用掏什么银子,所有的劳役都是地方上来负担,不过为了提高效率,李孟自己也是投入了大把的银子和屯田田庄的粮食,本就是荒年,穷苦人缺少个出路,既然是真金白银和粮食,自然有许多平民百姓愿意过来卖力气。
防御体系的构建正在热火朝天开始进行,李孟手下的骑兵有四百多名骑兵临时转成了侦查骑兵,开始大范围的在骑兵两天之内的距离内开始侦查搜索。
但是让李孟有些奇怪的是,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杨嗣昌把山东全部能战的兵马都调集到德州这一带抵御,但满清军队始终没有出现在北直隶进攻德州的方向上,反倒是自从入关之后,顺着涿州到保定,一路朝着北直隶的那边打了下去。要按照这个趋势下去,怕是河南要先进行戒备了。
杨嗣昌的判断不能说没有道理,李孟包括身边的人也没有预先知道敌军动向的能力,满清此次入关劫掠,就是抢掠人口财物,天知道他们下一步到底要去那里,李孟这才发现自己手上的兵丁确实是太少了些,山东和北直隶边界沿线,能够被打进来的地方太多,自己这一万兵马总不能处处布防。
“……卢象升调度有误,特削去兵部尚书衔,降为侍郎,望其戴罪立功,驱逐东虏流寇,已报圣恩……”
宣大总督卢象升在军帐之中看着前几日下来的旨意,禁不住苦笑,白日在官兵面前的时候,卢象升一贯是满怀信心的态度和表情,可深夜在军帐之中,却完全不同。军帐是真定府的一个县城之中,能征用的民房都是给伤病士兵居住,卢象升谢绝了本地县令把县衙或者是某大户人家的宅院让出来给他的建议,在城中寻了一块空地,搭起了军帐。
军帐之中除却卢象升之外,只有一名年轻人坐在边上,说是年轻人,卢象升倒也才三十九岁的年纪,只是眼下这两个人,卢象升看面相好像是五十岁开外,那年轻人也的是三四十岁的年纪。
“督师,今日总兵虎大威领兵回营,说是赶到安平县的时候,城池已经被攻破,来不及进城驻防了,只得是回营。”
卢象升身上的打扮却有些奇怪,头上缠着白色布条,身上披着麻袍,这是丧事的打扮,崇祯十一年五月,卢象升的父亲病死,卢象升本来想要在家居丧丁忧,却被崇祯皇帝夺情留任。
但这卢象升是大明朝廷里面难得的清醒人,当初借丁忧居丧,未免没有借机避开如此纷乱之际,离开这因为崇祯的刻薄而变得凶险无比的官场的想法。但崇祯皇帝不允许他离开,反倒是把他派到前线,那卢象升身上的孝服不除,未免没有自知此行凶险万分,自明决死之志。
“虎大威也是宣府打了多少年仗的老人,城池被破就回营,那些鞑子带着人口牲畜,行动不便为什么不追!”
“督师,这……这其实也怪不到虎总兵,东虏强悍,虎总兵也要谨慎而行……”
看着下首那名年轻人吞吞吐吐的样子,卢象升叹了口气,开口说道:
“也怪不得他,听老夫号令能去那安平县,已然算是勇武之人了,可怜我大明百万军马,在京畿要地,竟无能与鞑虏野战之士,廷麟,今日去晋州,粮饷可有着落?”
听到这话,那被称作廷麟的年轻人满脸惭愧的站起来,开口说道:
“督师,属下无能,晋州那边答复京师并无粮饷运来,说是而今道路堵塞,难民如潮,根本顾不上这些。”
卢象升摆摆手,开口说道:
“不干你事。”
那年轻人才坐在椅子上,像是想起了什么,又是站起来禀报道:
“督师,营内的粮草最多也就是半个月有余,就算咱们在各个府县自筹,而今这局面也不会多太多的补给,要不,督师您再写封催告的公文。”
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是卢象升的苦笑……
正文 第二百五十章 敌不在外 相逢不如偶遇
更新时间:2009…3…1 11:38:55 本章字数:3307
东虏贼寇进入京畿之地,大明的中枢被鞑子突入,肆意横行。但在此时还有人要和清军和议。
卢象升清楚记得自己要出军涿州的时候,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杨嗣昌居然到他营前劝他不要去战,而要去和,东虏女真乃是虎狼禽兽,入关之后大明的子民无不受其荼毒,已经是大明的心腹大患。
这杨嗣昌却谈什么议和,卢象升自然是不会听从,而且反问说道:
“议和之事,周元忠不是已经去谈了吗,何必在我这里絮烦。”
周元忠正是杨嗣昌秉承皇帝的暗示派出的和谈使者,可刚到边境,皇太极就领着军队围攻锦州,自然是无功而返。现下想想,皇太极的应该是佯攻,用来吸引大明蓟辽军队的注意力,好让多尔衮和岳托率军从口外突
杨嗣昌、卢象升这等朝廷的中枢大臣,统治核心最顶端的几个人,把话说到这般地步,明显是撕破脸了,双方的关系视同水火。
偏偏这次领军的三个人,恰好是杨嗣昌、卢象升、高起潜三个人,提督京师城外禁军的太监高起潜此次是作为监军,高起潜和杨嗣昌都是朝中主和派的首领,对内是招抚闯营以及张献忠部,对外则是和谈让步。
做高官多年,卢象升自然是知道这些同僚会有什么手段,只得是向朝廷请命分明,自己率领宣大边镇的军兵,高起潜率领关宁的部队,这样好歹不会有推诿命令之类,借故不前的事情发生。
不过,卢象升领军去涿州,南下保定府,一路追击堵截清军。清军行动迅速。让人摸不到规律不说,卢象升还是无奈的发现,自己的友军同僚们所做的事情,还是远远的超过了自己地预计,高起潜率领的兵马绝不冒进,尽管有州县府城报警求援,也绝不派兵,卢象升兵马到一处,确定没有清军之后,高起潜才在后方扎营。
而在中枢的杨嗣昌更是狠辣。内阁学士实管兵部尚书,那是很少见的例子,权位更是极重,可以说兵部之事,他一人就能做主。
自从卢象升离京,应该拨付的军饷就一直在拖延。清军入寇本就是突然之事,朝廷派兵追击堵截,也是火速发兵,卢象升仅仅带了一月粮饷就带兵追击,本来也是以为内线作战,又是在京师周围的北直隶,补给不成问题。谁想到了十二月三日,军内只剩下不到六日的补给,窘迫之极。
参赞主事杨廷麟在几天前还建言卢象升上奏朝廷,但有些事情这杨廷麟却不知道,卢象升去往京师的书信。都是石沉大海,根本没有得到回应。
不到六日的粮饷也不是足额,实际上已经有士兵开始饿肚子了。军心有些不稳,好在卢象升在宣大总督任上的时候颇有威信,带兵地三名总兵也听他号令,这才是维持住局面。
清军入关不过两万兵,却分为八路,纵横来往,攻略州县。卢象升分兵堵截。却没有什么效果,宣大边兵素称精锐。但也不敢和清军野战,按照卢象升和几名总兵合计之后的策略是,赶在清军进攻某城之前到达,依托城池而战。
但行动速度往往跟不上清军,就和前些日子总兵虎大威去安平县,到达那里之后,发现城池已经是残破,城内的青壮男女已经被掳掠一空,按理说对方带着俘虏辎重,行动不便,正好是去追击,可虎大威根本不敢追击,只能悻悻回营。
深夜无人之时,卢象升自言自语的说道:
“杨嗣昌、高起潜这是想要让我死啊!”
马罡率领两千兵进驻北直隶的景州,和驻扎在德州的李孟本营遥相呼应,汤二地马队分出一千骑也是在景州驻扎,每日以十人一队,大范围的进行侦查,不过近邻德州一带的河间府却没有太大的动静。
对于骑兵的探察方向,马罡有意的朝着西面和南面进行倾斜,不过也不敢让骑兵跑出太远,一天往返,这就是限度。
从十一月下旬进入德州之后,胶州营的骑兵们就一直在山东和北直隶地交结两边活动查探,不过却没有碰到什么敌人,只有闻风而逃的灾民,这次的满清入关主要是为了掳掠人口,所以打破某城之后,青壮男女掳走,其余的老弱不是被屠杀,就是无法逃得太远,只能是冻饿而死。
能跑出来的难民反倒是那些没有被攻击地地方,通过这些惊慌不安的难民,根本无法判断明白清军的方向之类。
眼下胶州营手中对清军地了解,反倒是通过北直隶和山东断断续续的那些兵部和其他衙门的传信通报。
这么一段时间下来,出去搜索的骑兵都有些放松,胶州营和其他的大明官兵不同,其他的大明官兵缺乏勇气,遇见这样的情况,往往是乐得无事,每日完成任务早些回去就是了,可胶州营地官兵搜寻不到目标地话,却觉得很失望。
胶州营的马队分四营,每营五百人,每营设一把总,所以这骑兵把总在步卒之中可以称得上是千总地级别了。
马队把总下面设十个小队,小队长下面又有五个小队副,小队副统领十人,算是胶州营马队最基层的军官,魏力就是第三营第五小队的小队副,算是最早从响马处加入李孟骑兵的成员,在胶州营的系统训练下,草莽之中的那些散漫之气被磨去,勇武敢斗的精神却是保留了下来。
几天的搜寻没有什么结果,魏力觉得很是丧气,跟他一起的几名骑兵也是差不多的情绪,因为骑兵在外查探,总有许多随即发生的情况,骑兵在外的自主性颇为的高。
魏力和手下的九个人一合计,决定把搜索范围再朝外扩展一些,到时候要是上面问起晚回去的原因,就说自己迷路了,反正北直隶这地方他们也不熟悉。
十二月初六这一天,魏力率领着手下一共十人,朝着西面而去,沿路所经过的河流不少,不过因为大旱,而且现在是寒冬,河面都是封冻,过去倒也是容易。
快要黄昏的时候,魏力这十人到达了衡水附近,再走大半个时辰,就能进入衡水县的城池了,这一路上,马匹跑跑停停,却根本看不见什么人烟,路过几个村子,不是残垣断壁,就是人去楼空。
那人去楼空的村子,很多家里粮食都还没有来得及拿走,魏力他们倒是乐得给马匹补充了下草料。
到了衡水这边,开始渐渐的有些丘陵和山坡,按照魏力他们的打算,今晚现在衡水这边找地方休息一晚上,第二天再继续朝着西边走一天,看看能有什么收获,但今天是什么都没有看到。
冬季的土地,没有人烟,很容易让人感觉到疲惫,在马上的这几名骑兵都是想尽快的找个地方休息下。
“魏头,看那边!”
正是无精打采的时候,在魏力身边的一名骑兵低声的喝道,这句话一喊出,同行的这些人立刻是变得有精神起来,不远处的丘陵处,正有十几骑正出现在山包上,魏力他们这一行人是迎着阳光走。
黄昏时分,因为光线的原因,看着对面那十几骑根本看不太清楚,对方看魏力他们却是清清楚楚,并且明显也是注意到这边了,甚至能听到一声声吆喝打马的声音,朝着这边追了过来。
魏力双脚扎着马镫,身体在马上直立起来,想尽可能的看远些,他的坐骑有些焦躁的打着响鼻有些不安,不过还是看不清楚。
“魏头,是官兵还是鞑子?”
周围的官兵有些紧张有些兴奋的问道,魏力摇摇头,让一名基层军官做判断并且做出随即的决策未免难了些,不过,按照李孟的那套体系训练,却有操典告诉下面的军官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
“管他是谁,先火媒点火绳,压火铳。”
这年头就算是大明的官兵也有可能趁着你不防备下黑手,魏力命令下来,有些疲惫的士兵们立刻翻身下马,从马鞍的侧面把挂着的火铳拿出来,另有一名士兵一手拿着五根缰绳,缓慢的后退,这人就是所谓的马桩子。算计着,对方应该再翻过两个矮山包就到这里了,胶州营派出来的侦查骑兵都不拿着骑矛而是短矛和火铳,因为长兵器太过招摇而且不方便,火铳也是比平日间使用的火铳短半尺,射程也就是五十步左右。
骑兵在上马前,火铳里面必须要装填弹药,用木塞塞住,避免临敌的时候,装弹耽误时间,这种拔下木塞,用通条夯实就可以。
对面的十几骑终于是到了面前百步左右距离的地方,不管光线如何,总归是看得清楚了,有人带着皮帽,有人带着头盔,还有人光着脑袋,一根大辫子垂下。
“鞑子!!”
正文 第二百五十一章 口袋里的战争
更新时间:2009…3…1 11:39:19 本章字数:3360
十六名的清军骑兵就在不足百步的地方,这些鞑子身材明显比魏力他们要高大不少,身上或者是皮甲,或者是棉袄…………应该是棉甲。
看着面前的魏力十人,这些鞑子骑兵一点没有紧张的意思,反倒是在那里咧嘴笑着,用迷惑的眼神打量着面前的胶州营士卒,在他们的印象里面,大明的官军好像是也不是面前这些人的打扮。
胶州营的侦查骑兵都是皮甲,关键部位镶嵌铁叶,头盔也是如此,和大明军兵的制式完全不同,而且这些鞑子骑兵遇见小股的明军的时候,不管步卒还是骑兵,只要远远的看着鞑子骑兵过来,马上是望风远遁,追也追不上。
可眼下这小小的马队,不跑不说,而且还下马了,难道是想要打一场,这些汉人脑子坏掉了吗?
鞑子骑兵的马上挂着长刀和木矛,显然是冲击和砍杀两种方式,还有人背着大弓,这十几个鞑子满不在乎的看着魏力这一伙人,人多人少可是一目了然,还没听说人多的打不过人少的,特别是对付汉人。
这些清军骑兵的马上除却兵器之外,还大包小包的挂着东西,甚至两名骑兵的马后还横着个人。
尽管魏力他们在紧张的准备,可还是能听见对面的传来已经沙哑的哭喊声音,是女的声音,看来是被掳掠的女人,胶州营平素的宣讲之中,对于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军队到底做过什么涉及不多。
对于女真在辽镇,几次入关所作所为都是大加的渲染,那些本就是禽兽不如的残酷之事,经过渲染之后,更加的让人痛恨,不过书本上的东西毕竟是虚的,讲地再多。士兵们也就是有个模糊的印象,今天却是直接看到了。
魏力一行人各个咬着牙,把火铳平端了起来,这个局面他们不能去硬冲,只能等对方来碰了,魏力低声的说道:
“兄弟们,今日老哥可是拖累你们了,要是将来在地下见面,再给你们赔罪。”
“呸,魏头你就不能说句吉利的。逢猛镇那家的炖羊肉白面饼不错,等咱回去,魏头你坐东吃个饱。”
“就是就是,一定要花钱请!”
这边七嘴八舌,那边的鞑子看着对面不退的汉人们,有些纳闷。几个在中间的交头接耳一番,爆发出阵放肆的大笑,那两个驮着人的直接把绳子扯开,把人丢在地上,又有几声吆喝,清军骑兵们纷纷拿出了武器。
在这短短地准备时间之中,就能看出来清军的战斗素质确实是高。尽管是不把敌人放在心上,并且己方确实是占据优势,可这些鞑子骑兵还是把队形对齐,把木矛放平,后排的把木矛丢下。抽出了刀斧。
魏力这边依旧是没有动弹,方才那番抱歉调笑,倒是让每个人的心情都是放松下来。貌似最坏的结果也就是战死,胶州营对于战死的士兵抚恤优厚异常,还怕什么呢,每个人都是不停地吹着火绳,免得火头熄灭。
最中间的那鞑子一声大喝,对方的马匹开始前行,马速是逐渐的加快。慢慢的逼了过来。冬天昼短夜长,现下即便是顺着光。也有些看不清魏力他们手中的东西了。不过凡是派出来搜索的清军骑兵,自然也是百战地精强之士,和明军也都是打过仗的,自然知道明军的技俩,无非是弓箭和火器一阵乱放,然后只管冲进去砍杀就是了。
而且用马匹逐渐的逼近,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让明军士兵把手中的火器在射程之外打出第一轮,然后马匹加速冲锋,这办法屡试不爽。
不过马匹冲过了三十步,对面地汉人还是在那里保持着姿势不动,这让这些清军骑兵心里面都是觉得有些不对,但马匹的速度依旧是保持着加快的趋势,遇到了这么多明军,今天这些就会特殊吗?哪里会有那么巧合地事情。
但这伙鞑子的头目还是谨慎小心,开口大声的命令说道:
“再冲三十步,那些狗子的火器不射,咱们就朝着两边散开!”马匹在奔驰的运动中转向,只有骑术非常精良的骑兵才能做到,至于距离魏力他们四十步的距离,那则是战场上地经验判断,明军地火器最多在三十步之内有杀伤,只要是在这个距离之外,最多是燎伤皮毛。
尽管是十几匹马,但排列整齐了,那气势也是惊人,按照常理,对面的明军早就应该惊惶地发射了,但今天这不合常理的事情不少。
清军骑兵的马匹实际上速度已经在放缓,这些人都是在控制马匹速度,准备在三十步那边转向,速度怎么能快的起来。
黄昏的昏暗光线在靠近到五十步之内的时候,总归是可以看清楚对方手中拿着什么了,为首的那名鞑子头目看到了魏力他们手中的火铳,禁不住在马上就是大笑起来,这样的粗劣货色能有什么杀伤,看来是被骗了。
距离快要到四十步,能看到那些汉人把一个火头凑到了火铳上,只要是这一轮火器打完,前面的人就是待宰的猪羊。
“轰!”
九根火铳打响了,在这安静空旷的黄昏中,显得格外的响亮,加重的铅弹呼啸着飞了出去。
十六名清军骑兵,前后两排,九根火铳的战果就是把五个人从马上打了下来,实际上这样的战果已经是不错了,滑膛枪在对方进入有效射击范围之内之后,能有这样的战果,甚至能够称得上是良好。
但另外一个效果却是大佳,黑火药在燃烧之后发出的硝烟弥漫,还有火铳发射时候的大响,把这些马匹吓到了。
十几匹马除却两边准备放慢速度的马匹之外,其余的马匹全是嘶鸣乱扭,很多人猝不及防直接就被从马上甩了下来,或者是跟着马匹一起倒在了地上。
火药发射的硝烟还未散去,六名没有被波及到的鞑子骑兵冲了过来,但因为刚才的惊扰,已经谈不上什么速度了,马匹冲击更是无从谈起,但还是居高临下。
天光昏暗,硝烟遮蔽,视线极差,除却冲在最前面的那人长刀劈下,砍中名躲闪不及的胶州营士兵之外,其余的人都是迅速的闪开。
那些因为马匹惊扰倒在地上的鞑子也都是迷迷糊糊的爬了起来,知道这场面就是狭路相逢了,也顾不得别的,骂骂咧咧的抽出兵器。
六名仍然在马上的鞑子骑兵,边上的刚找到目标,却发现对方居然直冲了过来,一边暗骂对方找死,一边转身拿刀就要劈下,但对方不管他高处劈下的长刀,只是用力的斜着刺上。
刀还未曾劈下,就觉得胸腹间一阵冰凉,接着就是钻心的剧痛,四尺的短矛从肋骨的间隙直刺而入。那短矛刺中就收了回来,这名鞑子骑兵只觉得高举起来的手臂一丝力气也没有,痛吼一声,从马上栽了下来。
直刺是直线距离,总是比那劈砍的弧线距离要节省时间,战场上,这点时间就足以决定生死了。
被短矛刺中的不光是人,那边也有马匹人立而起,直接把背上作势攻击的骑士甩了下去。
短短两个回合,马匹痛嘶,骑兵惨嚎,已经是有十一个人死在这里,魏力平端着短矛格开面前鞑子的劈砍,一步踏前,一声大喝,手中的短矛狠狠的刺入对方的咽喉,抽出短矛左右晃动下,看着清军差不多都是站起来了,有两个人还已经上了马。
魏力知道不能恋战,扯着嗓子大喊了一声:
“上马!扯!”
相对于各自为战的鞑子骑兵,胶州营的马队士兵有个好处,平时的训练之中,很讲究彼此之间照应配合,现在各自所站的位置都是在一条线上,魏力的这声号令之后,这些士兵齐齐的做了个攻击的姿势,把对方逼退几步,然后转身朝着马匹就跑。
鞑子骑兵在刚才的战斗中都是有些昏头涨脑了,完全没预料到对方会是这样的打法,而且战技如此的精强,刚刚大呼着拼死作战,却发现对方转头就跑,愕然之下,居然没有立刻就追。
反应过来的时候,魏力一行人已经是上马,那名作为马桩子的士兵已经是把马匹转过了过来,那些鞑子士兵大呼小叫的挥舞着兵器追上来,魏力已经开始打马起跑了,方才马匹在这也算是短暂休息,马力充沛,自然是跑得快。
追了几步,看着追不上了,鞑子骑兵们这才是颓然的停下,自己死了八个,对方才死了四个,回去说起来,简直是笑话。
清军的思维定式是明军溃逃乃是常理,肯定是跑的不见踪影。
魏力他们几个人骑马跑出十几步,兜了个***转身,魏力平端着短矛,双目充血的盯着那些鞑子,一夹马,嘶声大喊道:
“杀!杀光他们!”
胶州营的六名骑兵居高临下,骑马冲向惊恐的鞑子……
正文 第二百五十二章 可悲 可恨 可怜
更新时间:2009…3…3 10:21:45 本章字数:3240
来回几个回合,清军骑兵差不多全是步战了,火药兵器对马匹的惊扰太大,特别是胶州营这种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火铳。而且方才用短矛战斗的时候,偷冷子刺马比刺人的要多,几番折腾,鞑子骑兵索性是步战。
不管是骑战还是步战,女真从来没有输给过明军,这给他们极大的自信心,但是步战时间虽然只有一瞬,但那那些拿着短矛的明军,似乎也不落下风。
今天的战斗,一切一切都是太诡异了,只有魏力这些人转身逃跑的时候,一切才变得正常起来,但这些鞑子骑兵追了几步也就停下了,他们也没有太多力气继续的战斗,吓破了对方也就算了。
短促的遭遇,短兵相接的战斗,没有博死的精神,是不可能取得胜利,以往都是清军在这个上面占据了优势,今日却是倒过来。
鞑子骑兵们现下的心里有些放松,脑子里面想着的是如何回营或者找个能够歇息的地方,而且今天这个遭遇还要编造个理由来蒙混过去。
谁想到那几名上马的明军,并没有跑远,而是在半路上兜了个***又杀回来了。
这次可真是骑兵居高临下,魏力和手下们都是把手中的短矛尽可能的朝前伸出,这些鞑子兵丁们愣住的时间也很短,都是怪叫一声转身就跑。这场面突然从方才的肉搏,变成了一边倒的屠杀,被短矛刺死四个之后,剩下的清军骑兵也想转身拼命,但胶州营的人数已经是比他们要多,接下来的战斗也是没有太多的悬念,体力和马力都是衰竭的鞑子,无法逃脱胶州营士卒的追杀。
此时,天边只有一点点天光了。魏力在马上呼呼地喘着粗气。半天还没有从方才拼命地兴奋和激动中清醒过来。
“魏头,咱们立大功了,回去怎么说你也要升到小队,搞不好把总都有可能。”
魏力听到这话,也是禁不住高兴的咧嘴笑起来,没笑几声,他脸上的欢欣鼓舞的神色立刻是消失不见。他看到一名同伴爬在马上,身子不住的抽动,却一直是直不起来,魏力连忙驱马考前。
一到了跟前才发现。那名同伴的枣红马皮毛,在天光的映照下,看着已经是变紫了,那是血流淌了下来。
魏力慌忙下马,急步到了跟前,用手拍了拍,那名同伴地身体斜着滑向另一边,魏力慌忙用手拉住。却看见这名同伴的左胸有一个颇大的伤口,正在顺着坐骑的皮毛向下淌血,这或许是方才冲击地时候。被鞑子的垂死反击伤到了自己,而且是致命伤。
胶州营自从成军以来。战斗中的伤亡就不大,今日的战斗虽然是人少,可死伤的人一直是不多,少到官兵感觉不到的地步,但今日的战斗参与的人员不过三十,但魏力一行出来十人,竟然是死掉了一半。
“X的。你醒醒啊。咱们不是要去吃那个炖羊肉烙饼吗?”
魏力带着哭腔在那里喊道,剩下的几个人地眼泪也是止不住的流淌。不过还是有人开口说道:
“魏头,快走吧,鞑子地哨探既然是在这边,大军也不会远,咱们现在这模样,再来人可就站不到便宜了。”
魏力拿袖子擦了把脸,在凉风中晃晃脑袋,琢磨了会才开口说道:
“既然探马在这里,没准鞑子的大军就在附近的地方,老三老五,你们把鞑子的脑袋砍下来,把死去的弟兄们绑在他们的坐骑上,明日带着一起回营去,我们三个再朝着西面走一天。”
那两名被鞑子掳来的女人,显得极为地恐惧,对他们来说,落在鞑子手里和落在官军手里,不过是被那一种禽兽来糟蹋而已,最是怕是难逃一死。
不过这五名悲戚地官军则不是她们预想的那样,把她们身上地绳索解开之后,并没有做什么禽兽的事情,只是让她们帮忙做饭,还低声的问了几个问题。
那两名年轻女子是几十里外的一个村庄的居民,白天的时候,被这十几名鞑子骑兵冲进了村庄,这些清军骑兵几个人把住一个出口,让全村老小从屋子里面走出来,交出所有的金银财物。
全村男女都是战战兢兢的照做了,这些鞑子骑兵收拢了财物之后,就开始拿着刀剑砍杀,从村头杀到村尾,并没有一个人反抗,这两个妇女则是被抓来淫乐的,估计到最后也是难逃一死的结局。
魏力尽管沉浸在战友牺牲的悲痛之中,可还是对这个村子的不反抗感觉到十分的惊讶,满村青壮不下两百人,加上老弱妇孺差不多有四百人上下,或许平民对职业的士兵战斗,会有严重的死伤。
但拿着农具棍棒去死拼的话,却不至于搞成全村毫无反抗的被十几个鞑子骑兵屠杀到只剩下两个人,当然,魏力不认识什么字,看书也不算多,当然不知道这样的情况在蒙元肆虐世界的时候,各个国家处处可见。
可笑、可恨、可悲、可怜,这就是对那些村民的评价,魏力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管,只是把那些鞑子的抢掠过来的金银都给了那两名女人,第二天让同伴回到军营的路上把这两个女人托付给就近的人家就是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