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顺明(完结)-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是李孟多留心些,就能看到这几份“八卦小报”笔迹娟秀,不是一般人能写出来的,正是郡主大人的手笔。
    李孟看完之后却是哑然失笑,开口问边上一脸期盼的木云瑶说道:
    “那两个女孩子多大年纪?”
    万万没有想到,李孟居然问出这个问题来,木云瑶瞠目结舌了一会,才猜测着回答说道:
    “应该都是十五六岁吧。比我小点或许大点。”
    “就是啊,这才多大的孩子,她们能知道些什么,就算是做过错事,也可以原谅。”
    说话间还用手摸了下木云瑶的头发,完全是一副宠溺孩子的表情。看到李孟这样子,木云瑶的心气一下子泄掉了,想要开口说什么,却什么觉得无话可说,嘟着嘴说了声就要离开。
    这时候,李孟却在几份来自南方的塘报,实际上是被木云瑶拿来充数地看到了些东西,禁不住皱眉问道:
    “这几日看各地的文书之中。都说当朝首辅温体仁贪墨,结党,这攻讦突然这么厉害,莫非朝中有什么变化?”
    若是李孟还是守备都司,朝中首辅更替和他自然没有什么关系,可如今是一方的参将,天下间这个衔头的武官也不过百人。朝中政局的变更,总是要及时的跟上,比如说上次加了参将衔头之后,按照老太监地指点。
    京师的兵部,司礼监,内阁还有各个相关的衙门都是送了银子过去,也算是见面礼一类,山东的巡抚,巡按,按察各个衙门也是如此办理。
    木云瑶听到李孟如此说。连忙快走几步来到跟前,拿着那文告仔细的观看,李孟等着女孩给出解答,却注意到木云瑶的脸上有些红晕,看起来煞是娇俏可爱,李孟倒是有些看得入神。
    他不知道,女孩最近一门心思都是搜集顾横波和柳如是两女的负面消息,与这朝政分析上,却是差了不少功夫,此时被李孟问起。心中有些惭愧,形诸于色,这才是双颊通红,不知所措。
    不过反应倒也迅速,因为温体仁在首辅之位已经是六年有余。很多矛盾都是天下人皆知。看着到底是谁人撰文发声攻击,很快就能琢磨出脉络。木云瑶清清嗓子开口说道:
    “温体仁在当今圣上的印象中就是不结党,当今圣上在潜邸时候,看着朝中阉党,浙党,楚党,东林党彼此争地已然是怕了,温体仁就是号称不结党,这才是大获信用,不过温体仁是浙人,自然对东林有些偏见。东林党为了朝中官位,年年想尽办法来扳倒温体仁。”
    木云瑶在那一叠文书里面翻检了几页,却抽出一张纸来,上面也是一名南京人士攻讦的文章,这人士号称是天下名望,有名的大才子钱谦益,木云瑶把这个拣出来倒是有她自己的用意,钱谦益据说一直对柳如是有意,公然追求,这可是江南文坛士林公认的韵事。
    这件事,在木云瑶方才兴冲冲过来递给李孟的一叠文章就有,李孟根本没有在意,这次再提出来,显然还要勾起印象,不过效果依旧是没有,李孟看这文章只是点点头“哦”了一声,笑着说道:
    “钱谦益我都听说过啊,说是大才子。”
    看到没有效果,木云瑶继续垂头丧气,不过还是解释说道:
    “当年钱谦益就是被温体仁和周延儒合伙赶出了朝廷,双方的积怨极深,这两年周延儒和温体仁渐渐有了矛盾,钱谦益想必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参与到东林倒温地活动之中。”
    “党争祸国”这件事,真真切切的体现在李孟的眼前,外有东虏女真虎视眈眈,内有闯军乱民纵横中原,可作为统治阶级,统治基础的众人,每时每刻都是互相攻击私德小事,为这权位争斗不休,上面如此的混乱不堪,下面如何能同心一力,大明亡国于蛮族之手,虽说是可怜,但也未必没有可恨之处。
    听女孩说完,李孟很是有些头昏脑胀的感觉,不过还是抓到了个重点,在那里一琢磨,还是开口说道:
    “着人去京师给周延儒和温体仁都送上些银子,不过不要说是咱们送的,事后能能显出好来就是了。”
    送礼,这礼单往往也是判断派系和株连的证据,京师给贵官送礼,特别是在这等争斗的时候,既是下注的好机会,也是风险最大地时候,保不齐得势的那一方会借着这送礼的事情来找麻烦。所以京师之中也有稳妥的法子,就是找一家店铺,这店铺在下注准确之后,会主动和收礼的那方证明送礼之人。
    李孟从前哪里知道这么多的花花道道,自从当上参将后,立刻是有明白人传授此种法门。
    木云瑶也是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却被胶州营系统的众人如此的看重,认为是院子里面说话算数的角色,就是因为她也参赞机要,这等送礼沟通关系地事情,很多也需要她来拿主意。
    此时,听完李孟的安排,木云瑶果然开口发问道:
    “江南那些文人呢?”
    李孟笑着摇摇头,心想江南那些人,刘太监已经是几万两白银给下去了,自己就顺路拿个人情。
    说到此时,反倒是无话可说,木云瑶本就因为今天的事情有些尴尬,也不愿意在这里多呆,急忙的告辞离开。
    刚要出门,却有名婆子走进来说道:
    “大小姐从侧门走吧,外面陈六爷已经是等了小半个时辰了。”
    木云瑶虽说大大咧咧的,不太在乎男女之别,可她已经是被看作李孟地女眷了,下面这些将官可都是小心翼翼,不敢有所逾越。
    陈六眼下已经是一方地守备,而且还是胶州营的守备,尽管系统内各位都知道真正地精锐,都是在李孟、马罡、赵能的手下,陈六这边的兵丁主要是看守为主,铁匠铺子,盐场和各处仓库。
    但是在外人眼中,这陈六子可就是统领老营兵马,亲信中的亲信,当然,陈六子自己是知道底细的,可从李孟身边做亲卫派出去做一方守备,这份失而复得的权位,还有这起起落落的过程,让陈六子可是深深感恩。
    从前虽然阴狠,却有些浮躁的性子而今已然是沉稳了许多,这也算是在李孟身边磨练出来了。
    “李大人,郑家派人传口信过来,说是咱们要买的火炮都已经是买来了,说是五天后差不多就能送来,那边还说,他们老掌柜还给大人预备了份大礼,可具体是什么没讲。”
    “哦?”
    如今的李孟已经很少为什么事情感觉到激动了,可这火炮是其中一个,在他的构想里面,有了火炮之后,自己的军队战斗力才真正可以说是提高了层次,称得上是强军,想必在这个时代,对火器的重视,除了自己这个来自现代的异类之外,同时代的古人应该是不会有这般的见地。
    听这郑家现宝的意思,不知道除却大炮之外的大礼到底是什么,但李孟根本不抱什么希望,郑家人能想到的无非是金银美色之类,根本不是自己所图。
    不过这个消息让李孟压抑不住心中的兴奋,起身对陈六说道:
    “走,一同去城外军营走走,轮换多日,儿郎们想必有不同的精气神了。”
    身后有人牵着马,在这种风和日丽的天气里,李孟喜欢这种走路的感觉,转过一条街道,李孟看这街角,觉得有些不对,回头问亲卫说道:
    “这里什么时候多了个卖果子的摊子?”
    话音未落,街边有人暴起,冲了过来……
    何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今天老白我寻找超市的途中感觉到了,哈哈,二月一切恢复正常,正月容老白调整一二





    正文 第一百九十四章 小事 大事
    更新时间:2009…2…21 11:23:40 本章字数:3309

    李孟出行虽有卫士相随,不过这些人更多的只是战士,而不是护卫,胶州营在胶州城和逢猛镇之间自有一套完备的制度,外人想要进城来真是千难万难,妙诀无他,把路引制度真正执行起来而已。
    而这些护卫们并不是专职,只是各个部队中抽调的精选之士,在李孟身边算是进修,回去之后,就有相应的提拔,他们每日勤练武艺和战阵指挥之法,以及李孟让他们了解的各种知识。
    所以护卫们练习的是堂堂正正的杀伐之道,若是迎面有一支军队冲来,李孟的护卫们结成阵势,还真是不惧。
    可这等街边突然有人暴起,手持利刃冲上来,李孟身边的护卫们未免就有些反应不过来了,谁也没有想到一名相貌普通,呆坐在街边卖果子的小贩子,突然会有这样的举动。
    李孟是首领,一般都是走在前面,在他身前只有两名开道的士兵,那名刺客发力冲来,一时间居然无人能遮挡。
    此时的贵官出行,仪仗护卫都是长长的队伍,而贵官则是在中间被环绕,李孟对此深恶痛绝,心想我亲力亲为,威严自生,何必搞那些华而不实的勾当,此时此刻却是想到,这扈从如云也是有他的道理,最起码可以把外人和主官隔开。
    刺客明显不是扑通的武人,从暴起到冲刺,速度已然是极快,刺客几乎可以判定自己和李孟接触前,没人能拦在自己的面前。
    他手中拿着的是把精钢的短刺,上面淬着剧毒,身居高位之人都习惯在内衬中穿着锁子甲防备刺杀,可这短刺正是对付这等甲胄的利器,若是那些江湖人士还对这个短刺有个说法,叫做破甲锥。
    在李孟头上的悬红将近四万两银子,两淮盐商、鲁地豪强还有某军头都是参与其中。敢领取这花红的人也只有自己,杀了李孟之后,虽说自己也是必死,可这笔花红,足够保证家人几代富贵了。
    仓促之间,以李孟每日打熬自己的身体。勤练不坠,也仅仅只能是后退一步而已,身后的那些护卫一阵惊呼,有些脑筋转地快的,已经是觉得胶州营这偌大的基业恐怕就要随着李孟的死去而烟消云散了。
    “吱”
    极为刺耳的摩擦声音,李孟后退了一步再也没有继续退,微微侧身,腰刀已经是抽了出来。扬起劈下,刀在半途的时候,李孟还是倒转刀身,把刀刃变成了刀背,敲在了那名刺客地脖子上,立刻敲晕了过去。
    “呼呼”,李孟也是深深呼吸了几口气。这才是平静下来,身上已经有冷汗渗出,自己已经不是那个小班长,而是镇守一方的大将,有些事情,即便是反感也要去做了,要不然就会有性命之忧。
    看着李孟无事,身后的亲兵们这才是轰然一声围了上来,李孟的穿着的锦袍上已经是被划了个大口子,却露出里面的铠甲来。这可不是时人穿着的那种锁子甲,而是一套差不多完整的板甲。
    陈六脸色极差,一来是方才惊魂未定,二来自己就在身边,却也是伸手不及,觉得惭愧之极,李孟几把把自己身上锦袍扯了下去,里面穿着地却是半身钢甲,他看到陈六的难看神色,说道:
    “不必放在心上。只是今后要加强防备了。”
    说完之后,扭头冲着一名护卫头目说道:
    “黄平,你锦衣卫出身,这护卫警戒之法,你可知道。“
    跟在身后的黄平算是这些护卫亲兵里面反应的最为理性合乎规矩的。在众人慌乱的时候。身为把总的黄平指挥自己地护卫守住了李孟身边的位置,防止第二次可能的攻击。
    听到李孟的召唤。黄平心中一阵激动,知道自己获得提拔任用的机会来了,不过表情上却尽量装的淡然,上前一步躬身答道:
    “回禀大人,小人在锦衣卫之时,确实学过。”
    “好,从今天开始就开始依照你学过的法子,安排这些亲卫,有什么需要就去找王海去要,他会给你安排。”
    黄平连忙躬身答应,原本想心情好出城看看士兵操练的计划显然不可能继续下去,李孟转身就准备回府,黄平那边刚要跟着行动,却被李孟又是叫住,淡淡的开口说道:
    “你既然出身锦衣卫,想必也知道拷问审讯之法,把这个刺客的嘴给我撬开,告诉我是谁做地!”
    说完直接回府,陈六一众军官则是去布置城内的清查和防卫去了,这次李孟可不是走在前面,前后左右都有亲卫士兵护卫着,李孟心中不住的冷笑:好啊,居然以死士对付我,那就去死吧!
    李孟遇刺这件事起突然,解决的也是迅速,胶州城内只是有些风传,也没有掀起什么风浪,不过第二天,李孟就率领大队人马离开了胶州城,去往逢猛镇他的李家庄园居住。
    死士,这只不过是不怕死的刺客,能不能经受住拷问就不一定了,锦衣卫几百年的手段积攒下来,委实是有过人的地方,黄平乍得信用,自然是十二分的表现,当天晚上就把问出的口供送到了李孟地手中。
    指使刺客的人是曹州总兵刘泽清,这也是刘泽清的常用手段,若是不能明刀明枪的动手,那就派刺客暗杀。
    山东巡抚,巡按衙门的几名官吏都是因为讥刺或者是参劾他横行乡里,为官不法,被他派人暗杀,刘泽清纳名妓为妾,也是派出杀手把从前和这名妓有所往来地士子一一杀死,手段残酷之极。
    和李孟地冲突,双方皆是拥兵大将,而且李孟精兵强将,十几日之内把他在东昌府内的兵马全部打垮,身后又有重臣撑腰。明面上是得罪不起地,但山东本就不是富裕之地,登州还有一名丘总兵,两总兵一参将,这山东境内隐隐有一山不容二虎的意思,一家要发展,另一家必须要除掉。
    刘泽清粗鄙之人,也不像李孟那般懂得用私盐牟利,只能是依靠田地田租养兵,可李孟已然是控制住了青州,莱州,登州几府的豪强,刘泽清的地盘已经是被圈住了,无法向外发展,凡是争斗,意气之争不过转瞬就能平息,而这利益之争,却是不死不休,何况两淮盐商主动找上门来,给他眼前展开了一幅私盐大利的前景。
    李孟在沿海盐场根基已深,不把他杀死,根本不能夺取这些盐场,这也是今日这刺客的由来。
    黄平锦衣卫世家出身,对这种事情自然是熟门熟路,很快连如何混进胶州城中都是查了清楚,当日那位做说客的赵翁进城的时候,这名刺客就是作为随从跟进来的,谁也没有注意到出城的时候少了一人。
    而且胶州城因为迎接八方客商,一向是门禁不严,只要是路引完备,根本不会有人太多人来注意,这才是被刺客从从容容的混了进来。
    当晚,李孟就是和黄平谈至深夜,谈后就召集手下准备去逢猛镇居住,身边的破绽委实是太多,这也怪李孟行事处处和同时代其他人相差太多,让黄平看着莫测高深的地方实在是多不胜数,而且效果都是极佳。所以他觉得这胶州城和李孟的防卫虽然是疏漏,没准李孟那边还有些别的厉害手段,自己新来之人也不敢贸然的说话。
    李孟却是苦笑,白龙鱼服,想必说得就是自己了,还好,自己为了在战场上不必为负担甲胄疲惫,每日都是套着半身的板甲,不过,若不是当日自己反应快,身体侧身闪避,怕也是被这短刺刺透了。
    拷问出来刺客的口供,确认无误之后,那刺客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这等事也不可能和刘泽清打什么官司,而且那赵翁确实是来给双方讲和的,这刺客只不过是对方准备的第二条路。
    到逢猛镇,却有一个好处,在这个小小镇子上全是胶州营的士卒,那些居民也都是熟悉的不能在熟的人士,外人根本无法进来,即便是安全措施不完备的状况下,也不会担心出什么问题。
    这件刺杀的事情就好像是湖海之中的一点水花,转瞬间消失无踪,两淮盐商在山东的代表和子弟,在赵翁回去后,耽搁几日也就踏上了归程。刘泽清那边安静异常,而且人也是本份了许多,倒是让山东巡抚颜继祖在下属面前连连感叹,说是曹州刘某终感大义,不再跋扈了。
    胶州营这边没什么太多的反应,也是一应如常,只是在发生刺杀那事情的三天后,李孟率领几百人马,带着几十头犍牛来到了灵山盐场的那处私港,黄平已然被提拔成了王海的副手,也算是胶州营之中不大不小的传闻。
    但站在港口边的众人谁都不关心这件事,因为眼前将要发生的,让胶州营每个分子都是兴奋异常。
    “火炮来了!”





    正文 第一百九十五章 炮不是越大越好
    更新时间:2009…2…21 11:23:53 本章字数:3348

    崇祯十年的五月、六月,崇祯皇帝接纳了杨嗣昌等大臣的意见,决意把剿匪改为招抚,命令熊文灿主持此事。
    而李自成和张献忠两部以及陕西河南民军,依旧是在陕,晋,川,豫,南直隶各处流窜活动,和官军互有胜负,压根看不出有一点被招降的意思。
    在关外的东虏女真,则是把注意力放在了草原之上,东蒙古各部被皇太极或者是拉拢,或者是打垮,愈发的壮大着女真的实力,所谓的蒙古铁骑在女真八旗的面前,表现的连明军都不如。
    这些都是大事,不过对李孟来说,眼下最大的大事就是不远处船上卸下来的货物。
    几百年的时空差距,不光是饮食服装的不同,古今差别,是在极为细微的地方,不过李孟却在不远处的船上看到了些令他诧异的东西。
    用千里镜看去,能见到不远处那艘大船上面,水手们聚集在一起用滑轮把一尊大炮吊起来,缓缓的放下,大船外面有几艘舢板,舢板上也有几名水手,小心翼翼的把放下的炮身调整方向。
    在李孟的身边站着一名郑家的头面人物,也是当日在南京城一同在眉楼呆过的人,满脸陪笑的在李孟身旁,解释说道:
    “好叫将军知道,这六门火炮是在澳门由那些番鬼工匠制造的,而今朝廷所谓的红衣大炮也未必比这些强出多少。”
    “这是多大的炮?”
    听李孟突然这么一问,这名郑家的头目一愣,随即就反应过来,禁不住心下赞叹,心想这李将军果然非凡,这多大的说法,要不是自己当年在福建曾经和番鬼打交道多次,,还真不知道如何回答。当下笑着答道:
    “两千斤的,我们当家的已然在船上用这种大炮,在海上无人能敌,小人老叔说,大人既然要,郑家就要给大人置办最好的。这大炮每尊可要将近四百两银子呢!”
    说完这句话,那郑家头目却嬉笑道:
    “倒是让大人笑话了,小人从前却是管帐的,这几千两银子觉得不少,总要拿出来说说。”
    李孟冲着他笑笑,放下手中地千里镜,已经有一门炮运送到了岸上,李孟手下近百号人已经全都堆在岸边。有人把绳索套在炮耳上,也有人用早就准备好的木箱车准备垫在下面,郑家的水手们也有几十人在那里帮忙。
    吆喝声喊成了一片,绳索的那头套上了六头犍牛,炮身滚到木箱车上,有人驱动犍牛,那大炮却没有动弹。站在岸边的陈六子大声的命令,二十几个人上前推着那门炮,犍牛嘶鸣,壮丁吆喝,这炮才慢慢地开始移动。
    那郑家头目观察李孟的脸色,想看看李孟对这几门炮有什么看法,这六门炮郑家自以为是找到的最好的火炮,而且在澳门的那些洋人们也说,欧洲目前最好的火炮也就是这个档次的炮。
    这六门炮都是洋人工匠铸就,品质自然是放心。而且郑家在南洋这些港口的面子极大,对方也都是尽心地置办。
    可这“最好的炮”却没有在李孟的脸上博得什么笑容,这头目心中禁不住有些郁闷,却见李孟拿着千里镜又是朝船上的方向看了几眼,转头询问道:
    “这六门炮都是一众规格吗?”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之后,李孟心中叹了口气,眼前的这二千几百斤的长炮,比起现在在军队里面见到地火炮都要粗大不少,可六头牛,几十人的人力还只能是这么一步步的拽动。速度极慢,在战场上能有什么作用。
    这火炮卸下船的时候,也没有什么附带的架子轮子之类的东西,还要自己这边配置,眼下估计也就是这木箱车。也是笨重的东西。
    战场之上。机动力乃是关键,这大炮威力虽大。可要是这么缓慢移动,那就只能是累赘了,这种大炮看来只能适用于要塞之上,可自己根本没有在胶东之地修建要塞的打算,李孟摇摇头,心想这件事也怪自己,只说买炮,却没有具体的参数,郑家尽心尽力,也不能说是错了。
    李孟回头看着被他叫来的邓格拉斯,开口询问道:
    “你在西洋地时候,部队里面用的是什么炮?”
    邓洋人看见这火炮却没有胶州营众人这么兴致勃勃的,不过此人甚是圆滑,虽然不耐烦却不表现出来,也是装出一幅蛮有兴致的表情,听到李孟询问,他连忙躬身回答说道:
    “回禀大人,部队里面应该是用的……一千斤以下的。”
    西班牙和大明的度量衡肯定是有所差别,这位邓洋人在心里显然是换算了一下具体的单位,才给出了这个模糊的单位。
    没有具体的单位,那就不能确定具体是那种规格地火炮适合陆战,山东到澳门来往需要的时间很长,难道让郑家这么一趟趟的折腾,把所有规格的火炮都买回来,然后自己挑出合用的。
    这邓洋人充其量也就是个雇佣军出身,不可能要求他样样精通,原本很是兴奋地心情顿时是低落了不少。
    边上郑家地那位头目可是人精,察言观色的本事颇为高强,尽管李孟脸上神色淡淡,却也被他看出来情绪不高,不过这位郑家头目也有补救地手段,心中感叹郑鲨老爷子高瞻远瞩,几门不要钱的炮未必就能讨好李孟,这判断果然不假。脸上却堆着笑说:
    “这次这火炮算不得什么,郑家还预备了一样大礼送给大人。”
    李孟对这大礼可没有什么兴趣,无非是金银女子而已,和郑家的关系也要保持好,当下笑着说道:
    “贵方的心意,本官心领了,最近盐田出盐颇多,每担就给贵方减去一钱的价钱,这两月都是如此。”
    话虽然说的市侩,可按照郑家买盐的这个数量,差不多也是几倍这次火炮的价钱了,听到这话,郑家的头目更是明白,己方的火炮并没有让对方如何的动心,他只是转身跟自己的手下连声的招呼说道:
    “快请那几位上岸。”
    李孟在边上听着,果然送来的是人,心想南京城果然是***无边,这次不知道又是谁家的头牌,李孟如此想法,就是所谓的思维定式是也。
    装运火炮的大船虽然不能停靠在这简陋的小港口之中,不过小几号的船只问题却不大,早就有几艘船停在那里,不过胶州营的众人看到了,还都以为是这次郑家人乘坐的客船,也就不甚在意。
    那边第三门炮也都是被装运上岸了,陈六子已经是领着身边几名军官亲自下去动手了,除却李孟和邓格拉斯之外,其余的胶州营上下可都是兴奋异常,这炮在时人笔记之中可都是被称为“神器”“一炮击出,糜烂十数里”的强大武器,算是武人们心中最强悍的东西了。
    胶州营虽然士卒精锐,不过因为和外面没有什么比较,自我判断总是偏低,可有了这炮之后,精气神明显有所不同,人人志气高昂。
    一名骑兵从远处远远的赶来,身上穿着的是传令兵的符号,而且也是王海手下的亲卫,大家都是熟识,外围的人简单询问之后就放了进来。
    那名传令骑兵走到跟前,行过军礼之后,沉声说道:
    “大人,是济宁青盐事。”
    李孟听到“济宁青盐”几个字,冲着边上的人一挥手,和那位郑家头目说了句告罪,不管是胶州营的人还是郑家的人都知道李孟这边有要事要谈,纷纷的闪开,李孟的十余名亲兵则是闪开后,在远处围成了个***护卫。
    那名骑兵从怀中掏出两封信,恭恭敬敬的交给李孟,李孟打开,仔细阅读之后,跟身边的一名亲卫要来了火漆给信封口,交给了那名骑兵,开口说道:
    “快马送到济宁去吧,就按照预先说的办理。”
    那骑兵也不多言,行礼之后又是上马急匆匆的去了,此次火炮送来,对于胶州营来说也是大事,对方又有一名头目前来,李孟总要一门门点验了才算是尽到了礼数,他这边刚要说话,却听到不远处的那艘客船处一阵吵闹,阵阵喝骂的声音传来:
    “朗朗乾坤,你们这等海寇到底要做什么,莫非不怕王法了吗?”
    “好汉,好汉,在下家中还有些积蓄,也有几个有钱的亲朋故旧,只要放我们回去,一定重重的酬谢。”
    “说这个无用,要是勒索钱财或者杀戮我等,在海上就早动手了,做这等妇人之态白让人笑话。“
    这句话之后,倒是没有人扯着嗓子喊了,不过妇女和孩子的哭喊却是怎么也止不住,听到这种声音的李孟倒是愣住,这可不是自己预想的所谓美女,只是在这客船上明显是一大家子人的样子,莫非这个就是送给自己的大礼,这是怎么讲。





    正文 第一百九十六章 孙和斗
    更新时间:2009…2…21 11:24:21 本章字数:4493

    正纳闷的时候,就看到那客船的踏板又是放了下来,三名儒生打扮的人从踏板上走了下来,三个人都是三十多岁的年纪,前面两个人满是愤怒和惶恐的神色,倒是身后的那位一脸沉稳。
    这三名儒生下船之后,几名郑家的家兵拿着刀剑跟了下来,回头大声的吆喝几句,又有些妇人儿童,哭哭啼啼的从船上走下。
    想必这么长时间的海上生活很不舒服,这年头肯定没有办法和现代的海上航行比,尽管这一大家子人身上穿的衣服明显是官宦人家才有的好东西,可无论怎么看都是显得非常的憔悴衰颓的模样。
    李孟这边完全已经是糊涂了,那名郑家的头目快步走到跟前来,开口笑着说道:
    “送鸡蛋不算什么,这送下蛋的母鸡才是长久的东西,这几位可有咱们大明造炮的大行家啊!“
    一听这个,李孟顿时产生了兴趣,那郑家头目看着李孟脸上表情的变化,心中大喜,心想这次可算是押对了,对方果然是对这个极为的感兴趣,连忙的开口解释说道:
    “大人可知道前几年因为登州之乱被处死的登莱巡抚孙元化吗?”
    这人李孟自然是知道,点点头,那郑家的头目又是说道:
    “孙元化乃是大明造炮一等一的大行家,他虽然被处死,可留下的三个儿子,却有人把这本领学了下来,我们自作主张,就给大人请过来了,下月还有几十名在澳门铸炮的工匠也被请来,希望能给大人帮上些忙。”
    李孟听到这些,稍微一琢磨,立刻是大喜过望,孙元化的书《西法神机》。自己也是读过,可里面太多的专业名词和古代的度量衡术语,下面的工匠根本不识字,即便是找秀才来讲述也是稀里糊涂,想着照猫画虎铸炮根本不成。
    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就是说眼前这个局面了,好家伙,郑家不光是把理论指导者送上门来,下个月还有工匠上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