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顺明(完结)-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尽管李孟还没有到开封城,可各人都要表现出来自己对这场胜利的态度,这也是表态啊,听说河南巡抚李仙风和布政使一干人早就是投诚了,啧啧,身在高位就是不同,就算是磕头投降也要快点,将来不知道怎么大用呢!
    齐国公李孟进不进开封还不一定,可开封城在上次被解围后的狂欢后,又是陷入了一种节日状态。
    凡是那做官地,都要写一篇洋洋洒洒的赞颂文章,赞颂齐国公李孟的盖世功勋,那些寓居在开封城内地豪强富家,主动的到巡抚官署和布政使司衙门,说是自己薄有家资,愿意劳军出力。
    这可是把开封城内的官员们吓了一跳,官员们的写赞颂文章,通过各种行动表达自己的忠心,这个倒是见惯了地,可这些豪强富户,平素里想在他们手里扣出来钱难似登天,太平时节,从来收不起赋税,怎么突然间转性了,居然主动出钱,这真真是太阳从西面出来了,稀罕啊!
    齐国公李孟在十月十五的时候,大军已经是到达了新城,这边距离开封城也就是骑马半天地时间。
    再有半个月时间黄河就要封冻了,时间很紧,他所带的本军没有停留在新城,直接是赶往黄河边上船回山东,对于李孟来说却不能跟着走,毕竟这河南现在也是他自己地地盘,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
    不过在开封城这边,很多事情简单了很多,附近的屯田田庄护庄队正在冬训期间,被直接调来做新城的外围防御,顺便齐国公要检阅下开封附近屯田田庄护庄队地演练情况,值得一提的是,每次护庄队地演练,齐国公未必会到场,不过却有一位身材高大,穿着千总服饰的中年汉子跟着看。
    这人自然是摇旗,李孟决定把带回山东之后,他就放下心来,尽管不知道为什么入了齐国公地法眼,可今后的前途是不用担心了。
    本来许他的是彰德府的守备或者是都司,可在李孟的身边,李孟只给摇旗安排了一个营千总的位置,而且还不是亲兵大队的,是普通的步兵团,郝摇旗知道这其中的门道,这是大帅身边的直属军官,那就和明军顺军中的亲兵家将差不多,这种亲信程度自然要比在彰德府当个灰溜溜的武官强太多了。
    李孟对他的安排也很简单,先不用管什么,去多看多学,山东的东西和顺军和明军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尽管郝摇旗在顺军也是统领过十数万的大将,但那套东西,却未必适合山东兵马。
    这的确不是狂妄,火器作为主要的杀伤手段,近现代步兵的训练手段,阵型布置,又有一个近代的后勤系统支持。
    胶州营的确是这个时代最巅峰的军队,郝摇旗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一开始的时候,旗对李孟的安排颇有些不以为然,而且对山东了解多了之后,他也知道屯田田庄的护庄队是胶州营最基础的军事组织。
    实际上就是给适龄的青壮进行军事训练,方便在适合的时候补入军队的这么一个预备役的系统。
    自己领兵十年,见过多少场面,居然被安排学这些壮丁民壮的把式,这不是瞧不起人吗,郝摇旗还真是心中有几分火气的,一切的不满在到护庄队的民壮训练后都是烟消云散,这时候郝摇旗才真正了解顺军和山东兵马的差距到底有多大,这次的确是败的不冤。
    尽管是民壮之流,可在头目的组织下,进退有度,有组织有纪律,战技训练尽管简单却实用。
    旗心中无奈,可却不得不承认,这护庄队的训练战力,恐怕要赶上顺军的主力部队,从令行禁止上,恐怕胜出不止一筹。
    顺军就算是最精锐的部队,也不过是五天一校阅罢了,精锐士卒那是因为经历过历次的厮杀不怕死,听号令,练习倒是未必,闲暇时候还要种地呢,这护庄队也是在农闲地时候训练,这有什么区别。
    看对方这阵型,还有选用的兵器,原来都是有这样那样的道理,这样可以让战士们更有勇气,可以彼此帮助,可以把杀伤力发挥到最大,这些东西看着浅显,可都是自己闻所未闻的新鲜事。
    跟着大军行进了几天,郝摇旗心中的傲气全无,倒是知道沉下心来学习了,这样的表现倒是让李孟颇为高兴,郝摇旗是个人才,又是懂得强弱风向的聪明人,能沉下心来学习山东地战术,这是下决心融入这个体系的证明。
    不过,究竟会如何,还要看这郝摇旗将来的表现,目前对于李孟来说,郝摇旗只是一个可培养地,有前途的将领而已,并不值得花费太多的关心。
    新城距离开封城不远,在这里也得不了什么清净,何况李孟本来就是来这里办理公务,在这个地界,能来拜见,并且够资格的也就是那么几个人,河南巡抚李仙风无是排在第一位的。
    大明地高位文官,已经是明确在李孟系统中的不多,李仙风是地位最高地一个,李孟对李仙风也是颇为的赏识。
    和山东巡抚颜继祖地迟迟不同,李仙风可是颇有决断的实干角色,河南四处火起,河南巡抚李仙风和总兵陈永福领兵四处救火,更关键的是,确定了山东地优势之后,巡抚李仙风毫不犹豫的投了过来,没有什么拖泥带水。
    能这么勤勉干事,又在关键时候如此决断,这样地人物肯定要得李孟的赏识,而且又是文臣这么缺少地状态下。
    不过话说回来,河南巡抚李仙风在决定投靠李孟之前,也是不得不为,当日间亲藩失陷,要是不做乱臣贼子,落在崇祯皇帝
    不是斩立决就是弃市的罪过,那三边巡抚郑崇俭还打仗呢,自己这边连战连败怎么说。
    自从投了山东之后,李仙风尽管震惊于山东的实力,可却对山东的战略琢磨不清,模模糊糊的,天下间局势就在这几年之间变来变去,很多机会把握不住可能就会有灾难性的后果,可李孟却木木的放过了一个个机会。
    河南巡抚李仙风对这样的局面暗暗着急,可却没什么改变的能力,心说,齐国公你不慎重无所谓,可一招行错,下面我们这些人很可能就要粉身碎骨啊!
    前段时期,开封本地的局面也有些问题,这流民大军在城外围城的时候,河南和开封上下的官员还能团结一心,共同抵御灭顶之灾。
    可胶州营过来解救之后,开封城内的局面渐渐的缓和,所谓的团结也没有了,人心也就有变化了。
    他河南巡抚李仙风不投胶州营就是个死罪,其他人却未必,还有人琢磨着李巡抚这边要是下了,我是不是能上一上。
    而且这巡抚的官职本就是代天巡守,现在你投奔李孟去了,代表崇祯皇帝才有的法律性和权威瞬间消失。
    如果不是巡抚李仙风和河南布政使的意见比较统一,那真是寸步难行,特别是河南的右参政和开封知府,这两个人那真是整日里摆出一副忠臣义子的模样,和李仙风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巡抚官署和布政司衙门的命令每次出去,总是会有人刁难推脱,至于拖延办理那更是家常便饭,好在平素里办事的效率就是如此,山东用来管理开封城又是另外一套班子,这才没有出什么纰漏。
    督师侯领着四总兵出关之后,节节胜利,一时间这开封城内倾向朝廷的势力又是风头大涨,更有一些“忠心”文人,每日间痛斥逆贼,颂扬大明,让他们指名道姓的骂山东,那是没那个胆量,不过指桑骂槐,大家心里有数而已。
    李仙风想要自己在李孟面前表现表现都是不行,本来想要开封城内做些劳军或者是整的事情,可却都被人不硬不软的顶了回来。
    面对这样的情况,李仙风也是火大,可也是惴惴,那边督师侯的表现还真是一扫颓废之风,节节胜利,将来局势真未必如何,得罪人得罪太狠也是不明智,所以他也是忍气吞声。
    等到侯的兵马被顺军包围,情势危急的时候,这些人也就破罐子破摔,大明要完,山东那国贼也未必能挡得住闯瞎子的大军,何必给你们这些山东的狗奴才好脸,大家僵着吧,都不要好受。
    他这样的情况,清查司安插在各处的探子也是把相应的消息告诉了山东那边,所以大军来到河南,开封封城戒严,唯一能出入的也就是李仙风和布政使等彻底表明了立场的官员,也是对那些人不放心。
    河南几个知道消息的高官,对于胶州营打成什么样子,实在是心中没底,胶州营的确是很强,可那边几十万人的绞缠,你这四万多人直冲过去,实在是凶险啊!
    结果这段时间,他们在开封城更加的低调小心,甚至还派家人亲信去做些准备,当然,等到大胜的消息传来,一切的担心和小心都是不必了,大胜消息传到开封城的当天晚上,那些倾向朝廷的官员就按照品级高低,携带厚礼上门拜见两位大人,又有那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富商,那礼品就跟不要钱一样的送过来。
    实际上,开封城最惊愕的人差不多就是李仙风了,一是震惊这胜利来的如此之快,二是惊愕这城内的官民风色转换如此之快,李仙风也是在宦海沉浮多年,可也没有见过这般的转换,人情冷暖啊。
    在李孟未到新城的时候,李仙风就感觉到了这样的转变,那真是令出必行,下面的人恭恭敬敬,前面拖延推脱的哪些东西,很多都是李仙风自己不记得了,被那些下面的人拣出来,雷厉风行的做完,然后还来请罪,说是因为什么耽搁,罪该万死之类的客套话。
    等到齐国公李孟到了新城之后,距离开封城不过半日路程,一切都是明朗确定了,当然没人有什么怀,大批的顺军青壮俘虏,那个总不是假的,各个屯田田庄都是接收了一批,让城内的很多大地主颇为眼馋,这可都是好劳力啊,为什么自己分不上这一杯羹,还得巴结上山东才对。
    城内的官民都是战战兢兢的等待,齐国公肯定要见城内的人,可会见谁呢,巡抚、布政使、两位参政、知府这些高位的人是琢磨着自己会不会有可能被叫过去,而下面的人则是琢磨着,要是齐国公宣谁相见,今后可要在他心上多下下功夫了。
    齐国公的使者进了开封城,只点了三个人的名字,河南巡抚、河南布政使、河南左参政,这差不多是官位最高的三个,倒也不出众人意料,当然,这也是最忠心的三个。
    三人出城的时候,那当真是无限风光,受尽了羡慕和嫉妒,李仙风此时真有些得意,自己下对了注,并且很早就下对了注,这才有今日的风光,想必将来会更加的风光。
    到了新城,看见军容依旧雄壮的山东兵马,这次看又有了不同的意味,从在襄城的战斗终于明白山东兵马到底强到了什么地步。
    更让李仙风有面子的是,李孟是单独宣见,他排在首位,小心的整理下本就崭新的巡抚官府,李仙风恭敬递给了通传的亲兵一锭赤金,不过却被推了回来。
    李孟所在的地方是原来新城某大户的宅院,一进正厅,看见坐在那里的李孟,河南巡抚李仙风口中称颂,规规矩矩的跪了下来。
    有些和从前不一样的,河南巡抚李仙风所行的是三叩九拜的大礼……





    正文 第五百一十四章 河南之政 牛佺
     更新时间:2009…11…15 0:14:26 本章字数:6769

    孟自从入官场以来,对这礼节的学习就是马马虎虎,候,有刘福来那个大靠山在,他只需出银子,自顾自的发展,各方面的关系自然有他的伯父帮忙打点。后来位高权重,又是自成一派的军头,也用跟别人客气,对这官场上最重要的礼节一事,也就很粗疏了。
    那河南巡抚李仙风一进屋子,恭恭敬敬的三叩九拜,对比见皇帝的礼节,也就差山呼万岁了。
    不过这一番做作,却是媚眼做给了瞎子看,全然无用,李孟还真是不太理解这个的含义,他对李仙风的欣赏是基于其能力和决断的欣赏,而不是礼节上恭谨与否。
    边上侍立的胶州营主簿袁文宏却是看出来不同,心里先是一惊,心想对我家大帅行这等逾越的礼节,这不是害我家大帅吗,转瞬一想,却也是心中坦然,这是理所应当之事,不过是早行晚行罢了。
    “何必这么多礼,坐下说话!”
    李孟笑着招呼了一声,上前把河南巡抚李仙风搀扶了起来,对这个级别的人,就要客气几分了,李仙风对李孟的这种和颜悦色真是惶恐万分,连称不敢,这才是让了半边屁股扭扭捏捏的坐在了一边的座位上。
    “河南全境解……那个光复在即,百废待兴,李巡抚你肩膀上的责任很重啊!”
    李仙风和袁文宏甚至是帅帐中的亲兵都听到了李孟话中的这个磕绊,大家可都不明白为何,也就那么过去了,河南巡抚李仙风的心思在这时候终于是大定,因为李孟和他说话的语气,已经是完全上下的对谈,这等于是正式接受他进入胶州营的体系之中了。
    这个磕绊或许是从现代而来地李孟,所显露不多的现代痕迹,当然不会有什么人发现破绽,出身解放军的李孟,对“光复”这个词颇为反感,解放才是最合适的用词,可解放这个词用在此处不合适。
    当地的贫民百姓或许在顺军治下还能活的松快点,等到胶州营的体系确定,特别是河南准备卖田给各地富豪大族之后,他们地生活比起顺军治下,恐怕要痛苦许多了,他们没有自由,成为依附于地主的佃户,艰苦的劳动甚至不能取得温饱,只能说是活着。
    但他们现在已经没有了造反地权利。局面稳定后。胶州营保留在河南地野战军不会超过三万。可这三万配合起来屯田田庄地制度。足以扑灭任何地反抗。
    纯粹从旁观者地角度来说。李孟地担心实在是多余了。在太平时节。地主为了保证生产。特别是很多人已经是见识到了胶州营屯田田庄地那种生产方式之后。他们并不会对自己地佃农盘剥太狠。一个健壮健康并且愿意积极劳动地劳力。才是会让他得利最多地。
    在天灾频繁。朝廷一项项莫名其妙地苛捐杂税摊下来。地方上地官吏又要借机发财。普通地百姓农民甚至连活着。像狗一样活着地权利都没有。自然要揭竿而起。造反作乱。现在太平时节。一切稳定下来。就算是成为长工佃户。可比起纷乱地时节。那不知道要强了多少倍出去。
    华夏几千年。中国地农民是破坏力最强地一群人。每次地王朝更迭。几乎都和农民地大起义相关。可中国地农民也是最温顺地一帮人。只要能让他们活着。让他们平稳地活着。他们就会忍受压迫。吃苦耐劳。
    李孟不会了解他们地心态。所以做出这样地判断。倒也不为过。
    “肩膀上地责任很重”这话尽管平白。可李仙风还是准确无误地听出其中地含义。即便他进士出身。各个职位上历练。也算是身在高位地养气功夫。还是激动地轻微颤抖。本来想要低头掩饰一下。细想想却不对。
    这时候也顾不得什么文士风骨,清高气概,又是急忙的离开座位,连连的磕头致谢,口中都有些变了声调,开口谢道:
    “国公大恩,卑职即便粉身碎骨不能报答万一,定当鞠躬尽瘁,为国公尽忠!”
    这次的磕头,李孟也没有上前扶他,只是跟边上的袁文宏示意,让自己的主簿上前搀扶,自己坐在座位上笑着说道:
    “粉身碎骨干什么,好好给我做事,那就成了,起来吧!”
    李仙风满脸激动的坐在那里,却看到李孟的表情有些沉吟,这时候河南巡抚李仙风可就是患得患失了,却听到李孟开口说道:
    “到明年正月之前,河南全境差不多就可以肃清残敌,各处的州县府城都会光复,李闯所在的时候,官吏士绅什么的自然是跑的跑,死的死,现在光复没个人管也是不行,你这边要拿出个办法来。”
    听到李孟的话,河南巡抚李仙风稍微停顿了下,明显是把李孟的问题考虑了下,这是回答道:
    “国公大人,开封城差不多有河南省三分之一的官吏甚至是更多,他们都是在流贼肆虐的时候逃进来的,他们本乡本土,熟悉本地的局面,让他们回去,倒是可以很快的把局面收拾起来!”
    李孟脸色没什么变化,可李仙风久历官场,察言观色可是高手,能看出来齐国公对他的这个建议并不高兴,李仙风当然也明白对方为什么脸沉下来,在开封城的这些官员可都是大明的臣子,在这开封城中自然要对胶州营百般的忠心,可要是放到地方上去,那就天高皇帝远不好控制了。
    而其大家在这开封城内苦熬了这几年,手头都紧,只要是回到地方上,还不得大捞特捞,再把民间激起乱子。
    不过李仙风倒也不慌张,他还有后话没有说出来,他沉着的继续说道:
    “大帅,开封城和周围三县,屯田田庄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山东河南各处的人物都在其中学习,此时正是用人之际,各地官员回原地上任,也应该多些辅佐之人。”
    说到这里,李孟点点头,开封和山东境内的屯田田庄现在屯田头、收支帐房和书办都是严重的超编,实际上就是为了将来接管各地培养
    李仙风所说的这个,却是和李孟地想法暗合了。
    这可不是什么巧合,李仙风这等人物,想要投靠过来,并要在这新势力中打开一番天地,肯定要详细琢磨这胶州营和李孟的政策,当然,越琢磨就越震撼,屯田田庄之政非同凡响。
    不光是稳定了局面,收拢流民,而且依靠集体化的生产加大产量提供兵粮,这田庄不光是产粮,而且还产人,胶州营的百战雄狮就是在这些田庄中培养起来的兵源,并且还能维护地方上的治安。
    去年屯田田庄突然超编招收地方上的士人和识字地平民,很多人以为这不过是胶州营的李大帅为了安抚境内士林的心思,也算是给一直支持他地兖党和莱党酬答,可李仙风却决出了几点味道。
    这是齐国公为今后占领更大的地盘时候在培养官吏,大明的一套准备弃之用,而是用山东地法子来改造,想要改造就肯定需要大批的熟悉业务的人员,提前在田庄中进行培训,这就是未雨绸缪。
    开封城外和三县的屯田田庄在设立之初,开封城内地“高人”们颇为讥刺,因为机构实在是太过臃肿,往往一个人能做的事情,还要填上七八个副手,而且还没什么分工,每次做都要一起动手。
    这山东收买人心也是收买的太过拙劣,反倒是让人看得出他胶州营的笨拙之处,李仙风却是看明白的。
    这也是李仙风对山东糊涂的地方,明明有掌控全豫地心思,为什么大军迟迟不行动,当然,现在一切就真相大白了。
    “各地的守官大多战死,逃到城内地这些官吏大多是闲职此等,这次让他们回去,不若就以国公的名义下文告,封各地地这些在开封城内的人士为正职,然后国公大人再把田庄地那些候补派出去。”
    李孟的脸上已经是露出了笑容,可见这李仙风的应对十分合意,当然,这也的确是中肯完全的政策,李仙风看见李孟的表情,更是从容,继续说道:
    “国公大人,屯田系统的人尽管是能员,可熟悉地方交接士绅,也还需要时间,这期间若是有些不对的地方,那都是正职的过错,他们担的干系也少些,等适应这过程一过,那些闲职的任期也差不多到了,到时候把国公的自己人换上来就好。”
    “你倒是考虑的周全,仙风,要有准备,今后身上的担子更重。”
    这次不叫他官名,而是亲切的省去了前面的姓,少不得李仙风又要离开座位磕头谢过,李孟现在对这个李仙风的确是欣赏了,方才这一番提议,解决了很多问题,包括那些派下去人员的身份。
    那些人都是闲散次等的官吏,想要就任正职显然要有人任命,这个命令自然要李孟来颁布下达,这样一来,这些明廷的官可就变成了他齐国公的官,没李孟的命令,这些人做不到正职的位置上,没有李孟,他们的官职都成了非法的东西,这一下,双方顿时变成了荣辱与共的一体。
    这真是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在军帐中谈了这么久,李孟兴致越来越高,既然这李仙风有这样的高见,那还有些事情要问问他。
    “仙风,前段时间在襄城那边发来的卖地文册,你可看了,说说你的想法?”
    那“襄城策”在定下草案之后,直接是派人送到胶州营系统中够资格的各位大人,李仙风也算是够其中一员,既然是看过,那想必就是有自己的思路,听到李孟问起,连忙开口说道:
    “国公大人所筹划卖地之策,实在是高妙,这一来等于是安定了天下士绅的心思,奉大帅为明主,竭力效忠。”
    “莫要夸,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李孟倒是干脆利索,李仙风陪笑了一声,跟着开口说道:
    “国公莫怪,卑职家中薄有田产,对田地之事也有些心得,卖地之事乃是妙招,可卖地的银子是一份收益,卖完之后,田地的出产赋税,这份收益,咱们也要收上来才是,从天启年开始,地方上对百亩以上的人家,已经是收不上来银子了,因为他们都有功名在身,按例不需缴纳。”
    这是大明著名的积弊之一,每次苛捐杂税,富人往往被波及的少,到最后全是到了平民百姓的身上,正常地税赋,又是因为功名免税的政策收不上来,如果不是崇祯前面的几个皇帝忍着骂名向下派太监收钱,中央几乎无银可用。李仙风又是继续说道:
    “大帅在山东革除积弊,士绅一体纳钱粮,这样的善政理应用到山东来,凡是外地士绅在河南买地,应一体遵循我屯田田庄制度,并由专人操持管理,大帅在田庄中培养出来的人才,派到各县就应负责此职。”
    胶州营主簿袁文宏坐在一旁记录,心中却是在赞叹,原来自己在济宁州不屑官场,每日间名士做派,对官场中人很是瞧不起,以为对方除了贪墨之外不过如此,可自从进了李孟的幕府,和这些人打交道,才知道身居这位置,的确是有他地道理。
    李仙风的所说,几乎是把他提出来的襄城策补充完备,并且让他发挥地作用更加巨大和深入,这的确是大材,李仙风陈述还在继续:
    “各处私人田庄一体纳银钱粮秣这是应当,他们庄园之中的青壮劳力也应该由官府组织训练,此等乡团民壮不能操持在私人之手,而应当在官府地控制之中,这也是地方上长治久安的需要,另外,土地售卖不能过小,一县之地有三四人足矣,若是太过零碎,反倒是管理不便。”
    这边又是说到了一个敏感的问题,李仙风看看李孟的脸色,继续说道:
    “明受害于土地兼并,可河南之,地方上残破不堪,百姓稀少,卑职看山东屯田之政,乃是合众人之力协作,河南如此情况,要是分散,反倒是集中不起力量,何况田庄中培养地人才不多,一时间也是跟不上。”
    听着李仙风的滔滔不绝,这襄城策的全盘计划更加
    ,李孟沉声的说道:
    “记录本公的命令,河南愿为胶州营做事地年轻人,有无功名均可,读书识字,四十岁以下,在开封报名,先去山东、两淮和北直隶的各处田庄历练,然后各有任用。”
    说完之后,李孟笑着说道:
    “明廷地弊政甚多,不过这异地做官,却是实在的办法,本公还是要用地,李巡抚,河南英才众多,可要让其尽入吾彀中啊!”
    这是用唐太宗李世民“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的段子,也算是李孟看书读史所得,众人都是跟着哈哈笑了起来,李仙风能在帅帐中谈了这么多地机要之事,可以说是远远超出了他来这里之前的预计。
    接下来李孟勉励了几句,让他为新成立的中原军做好后备,加快地方上屯田田庄的建设,让更多的人为山东效力之类的话,李仙风自然是恭谨答应。
    等到河南布政使进来,那就没有这么多话了,河南布政使倒是个勤勉用事的人,再就是知道观望风色,这次判断准而已,左参政则是和李仙风站在一派的,这次能这么做,完全是靠着李仙风的提点。
    这样的人物,也不需要李孟花费什么太多的功夫,只是温言鼓励几句,也没有太多话可说了,尽管莫不是什么特殊的人才,可用来做李仙风的副手也还合格。
    上午见完这些人,下午开封两个最大家族的族长,一名豪商也光荣的也接到了入帅帐晋见的命令。
    不是打仗的时候,可这劳累比起作战来丝毫不差,李孟到了晚上也有些头昏脑胀的感觉,主簿袁文宏请求自己呆在一个屋子里,今天没什么军令政令的文书,而且河南巡抚李仙风所说的,都是很有道理,尽快的形成文字在襄城策之中,把最新版本的文卷发到各处的高官之中。
    屋中早早的放进了炭火,李孟在那里看着清查司河南这边各处的文告消息,现在各处那些山寨的豪强们纷乱无比,有的人去投明,有的人则是向胶州营输诚,不是聪明的人,那下场肯定也不是太好,这个毋庸置疑。
    正看着的时候,门外有人低声的通传,亲兵统领黄平急忙走了进来,一进屋低声的说道:
    “大帅,今日间一名战俘被送到了新城这边,说是自从被俘后就一直是嚷着见您,层层审核之后,今天送了过来。”
    李孟放下文卷,抬头问道:
    “是贺人龙还是白广恩,或是许定国?”
    在他的印象里面,目前有价值的俘虏而以就是这几个人了,明军的将官都是油滑之辈,被到之后肯定要来求见的,田见秀、李来亨都是死在战场上,这都被确定了,其余几名大将都是跟着跑了回去。
    袁时中这次却捡了个便宜,制将军袁宗第在那几千骑兵之中,却恰好被炮打中,当场身亡,消息还是稍后传过来的,几名逃散的顺军骑兵过来投降的时候,众人才知道居然有了这样的战果。
    除却这些人之外,李孟实在是想不到还有谁有价值被提起,黄平摇摇头,开口禀报说道:
    “大帅,小人请千总去看过,说是军中的一名书办,流贼第一号文臣牛金星的儿子牛。”
    李孟“哦”了一声,却没想到居然在这里会遇见故人,略沉吟之后就开口说道:
    “的确是故人,这事你悄悄的去办,要保密,现在就请过来。”
    没想到李孟说的这么慎重,黄平连忙答应了下来,转身出门去了,那牛自称是大帅的旧相识,下面的人自然不会怠慢,就是在亲兵居住营地之中,现在正在等待黄平这边的消息。
    不多时,换了套棉袍的牛在几名亲兵的簇拥下,来到了李孟居住的地方,到了门口,黄平让那几名亲兵在门外守着,领着牛向屋内走去,那牛一进门,看见等下的李孟,这面孔很熟悉。
    不过当日间自己父子在绝境之中,今日间自己身为阶下囚,对面却都是同一个人,当日间对方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