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顺明(完结)-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淮盐商也有自己的盐丁打手,但是这些人也就是打手而已,谈不上什么训练,依靠的是好勇斗狠,跟李孟手下那些有组织有训练的盐丁对抗,被打的落花流水,而且在山东境内也不能调动官府的力量,一时间竟然是无计可施。
被李孟占据市场一天,那就是少赚一天的银子,海州盐商自然不愿意吃这个亏,可动手现在看起来是打不过了,只能是用些别的手段。
济宁是山东的漕运枢纽,山东盐运使衙门也设在济宁州,海州盐商们也都是聚集在这边,威胁李孟不好用之后,又是动手开打,没有打过,最后这些盐商们终于是想到巡检的上司就是山东盐运使,找他的上司,撤了李孟这个胆大包天的家伙,这才是最好用的手段。
这些盐商都是和官府打惯了交道,自然是知道规矩,一起凑了银子送了上去。。。。。。
正文 第七十五章 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愤怒
更新时间:2008…12…3 10:25:25 本章字数:3284
这些盐商没想到的是,银子送上去了,过了七八天却给了个消息,说是经查无实据,巡检李某乃是清廉奉公的能员,尔等不得乱诬朝廷命官,下不为例。
此答复把盐商们气了个半死,心想这盐运使怎么收钱不办事,无奈又是花钱买通了盐运使衙门的一名小吏,这才是知道,现下盐运使最喜欢的就是驻胶州的巡检李孟,从前的巡检包括那名牟阎王,自恃有后台背景,到了地方设卡查缉之后,谁也不愿意交银子上来,上面催讨,回一句海晏河清太平天下,那有什么私盐贩子。
盐运使衙门财源无非是盐商的孝敬和各地巡检的上缴,山东官盐破败,官盐盐商纷纷破产,没有什么孝敬交上来,从前地方上巡检都是自行其事,所以山东盐运使衙门一向都是个清水衙门。
李孟当上巡检之后,山东盐运使本来也没有什么指望,登州兵灾刚平,登莱贫瘠之地,那会有什么银子交上来。
没想到,李孟上任之后定例上缴的银钱居然是一分不少的缴上来,年节的孝敬都是十足,这样的好下属那里找去,盐运使衙门清水这么久,难得有些油水,岂不是要好好对待,小心的维护。
“你们这些南直隶的盐商,平素在山东大肆贩卖,也不见你们来我这盐运使衙门孝敬,今日有事求我才临时抱佛脚的送钱,若是本官查办了李孟,接下来难道还有银子孝敬,还不如李孟这等厚道人的细水长流。”
这就是经人转述出来的话语,据说是盐运使大人和亲信闲聊的时候说的,在济宁的两淮盐商们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都是骂几句脏话。却也无可奈何。
而且还有些隐约地消息表明。说是某贵戚说莱州盐很是不错,李孟这人不错,只是这个消息确实是隐约地可以,根本打听不到出处。
济南府的莱芜和新泰,兖州府的沂州和费县,质量更好价格稍低的莱州盐已经是逐步的把淮盐挤出市场了。这趋势可是让淮上盐商们急得跳脚。不过,以往也不是没有遇到类似的局面,也有法子应对……
这些事情其实在三月份就有类似地苗头,但是李孟这边一点也没有察觉到,各地盐丁报上来的消息,只是说自己遇匪若干。一触及溃,不是什么大问题,无须在意。
盐商们纠集起来的盐丁和匪徒们和李孟手下的交战,根本没有被李孟这边的人放在眼里,觉得不值一提,就好像是蚊子在叮人,被人一巴掌拍死,人不会把它当个事情。对于半军事化的莱州盐丁来说,那些临时纠集地地痞无赖太不值一提了。
李孟私盐贩卖市场扩张的很是顺利。在他看来,自己的人员膨胀,实力增加,控制的商路渠道越多,自然就会把竞争对手不断的排挤出去。这是自然的趋势。他也不放在心上。
对于两淮盐商在济宁州准备算计他的事情,李孟根本没有想到。周围也没有什么迹象可以让他知道,他忧心的是其他地事情,不过李孟虽然是焦躁担忧,可日子还是那么平常的过去,很快就到了八月。
“老爷,常例地银子知州衙门那边收了,只是这次送的瓷器,被知州府上拒绝了,那个…。那个。”
去送礼的罗西战战兢兢的说着送礼的情况,同时偷眼看着李孟地表情,李孟地脸色同样是不好看,看着对方吞吞吐吐的模样更是生气,开口冷声说道:
“这礼又不是送给你,有什么话说出来就是!”
罗西清了清嗓子,这才是小声说道:
“那管家地脸色不好,只是开口说颜知州将来要一步步做上去的,劝某些人不要那啥想吃天鹅肉,文武殊途,就灭了这个念想,也算是放过他家小姐。”
想让科举正途的文官对李孟这种搞盐政的巡检有什么好印象,那真是需要太阳从西边出来,何况李孟这还是去向对方女儿示好,更是忍无可忍,要不是颜知州和李孟同在胶州城,李孟的凶名和势力都是看在眼中有所忌惮,恐怕早就是要翻脸了。
现在巡检府上的人也都是知道李孟对颜知州家的小姐有意,可明朝文人瞧不起武人,这已经是快要百年,一个九品的巡检想去娶六品知州的独生女儿,还真是属于高攀,颜知州要是答应,怕是在官场和同僚面前无法抬头了,这些道理,即便是从前当盐丁的罗西心里都明白。
可看着李孟那模样,也是知道这件事情根本无法劝,还是不要自找没趣的好,罗西只是在那里尴尬的陪笑,心里大骂其余的仆人,我说我在外面回来就把这活推给我了呢,原来是这么一样的苦差事。
罗西正站在那里尴尬的时候,外面有人急匆匆的跑了进来,也没有打招呼直接就是推门而进,开口气喘吁吁的说道:
“大人,这是今天的邸报……”
“老宁你怎么这么急。”
“大人,大人不是说凡是邸报上有鞑子的消息就要立刻报给您吗?”
一听是鞑子的消息,李孟猛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冲到宁乾贵的跟前,夺过邸报,开始仔细的看起来,有简体汉字的底子在,一年半多的熟悉,这些繁体字倒还是看的明白,就是没有标点符号,不过倒是不影响对大意的理解。
“东虏七月间分四路自大同入寇,大同宣府边堡多失守,官兵死伤惨重,兵锋过北直隶……“
这个时代的消息传递速度,过了一个多月从京师传到山东,倒也是中规中矩,满清鞑子入寇,不是还要很久满清才打败李自成入关的吗,为什么现在就开始,莫非历史发生了改变。
李孟的手都开始有些颤抖,边上的宁师爷虽然是跑得气喘吁吁,不过却没有什么惶急的神色,他看着李孟眼睛都有些血丝迸出,拿着邸报的那只手都开始抖动,忍不住说道:
“大人,前些日子北直隶那边的行商来咱们山东的突然少了,大家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情呢,原来是东虏入寇,如今邸报发下来,想必是无事,大人不必担心。”
李孟这才是从邸报上抬起头,看了眼在那里解释的宁乾贵,双眼几乎是血红,宁师爷几乎是被这一眼吓得后退出去,极为愤怒,好像是还有惶恐和绝望,真是莫名其妙,宁师爷腹诽道,你一个九品贩卖盐货的,这么关心朝廷大事做什么,阁老尚书们都还没有你这么着急呢?
肚子里面埋怨,可还是陪着笑解释说道:
“大人,大明江山可是铁打的,这都快三百年,蒙古鞑子打到直隶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还不都是没事,这东虏女真也就是蹦达几天罢了,倒是这邸报上面说,陕贼高迎祥部从车厢峡大军的围堵中跑出来,这才是腹心大患啊。大明的邸报系统保证了消息传递到全国,这也保证这些和官府沾边的读书人对天下大事都有些见识,宁乾贵所说的倒也不算出众,不过也算是而今大明天下的共同看法,东虏虽然是祸害,可比起农民军来,还不算是最大的祸患。
听着这些话,李孟心里面的虚火腾腾的冒了起来,心想我总不能跟你说,我知道大明的江山是满清打下来的,而且还大肆的屠杀,接下来几百年都是汉人的黑暗时代,满清的那个乱世,汉人十不存一。
可不管是怎么愤怒,这些话还真是不能说出来,李孟在那里绞尽脑汁的想,当年到底是历史课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特别是明清之交这段历史,不过能记住的也就是李自成灭掉明朝,然后满清入关,其余的细节一概不知,当时觉得历史的内容真少,容易学习,此时的李孟却无比的愤怒,小学中学的课本只是讲大略,讲太平时节,对于历史上的灾难和黑暗时期就是一笔带过,对一切激烈的内容都是一笔带过,义和团反抗八国联军不讲了,满清入关的几次屠杀也不要讲了。
历史书上的一切都是按照“太平盛世”这个标准来选择,凡是符合这个标准的,就是大讲特讲,凡是不符合的,都是一笔带过甚至是不讲。
还有无数的跳梁小丑为了自己那些龌龊的目的,篡改历史,并且堂而皇之的在各种媒体上大肆的宣传。
结果就是,凡是接受学校历史教育的人,如果不自己去看史料了解真相的话,真要是用到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历史知识里面有许多的断层,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李孟就是如此。
他只知道李自成进北京,知道满清最后建立了清朝,可这中间的细节李孟什么都不知道,看这个邸报上所说,和自己所理解的,也许这次还不是灭亡天下的满清入关,只是蛮族对中原的习惯骚扰。
正文 第七十六章 骑术训练
更新时间:2008…12…3 14:57:50 本章字数:4471
看着李孟的呼吸放平缓,边上的宁师爷和罗西才算是松口气,李二郎虽然刚烈勇猛,可是平时给人的感觉都是冷静自制,这种怒不可遏的情况实在是少见,而且还不知道愤怒的原因,咱们大明皇帝都被西虏鞑子给抓去过,要是大人您知道了,还不是要吐血。
李孟算是冷静了下来,他拍拍自己的额头,心想也确实是太着急了一些,这种天下大势,着急又能有什么用处,李孟抬起头开口对边上的罗西说道:
“去逢猛镇找郭栋,跟他说,我要的东西很急,要尽快,我这里等不了几年!”
罗西听到这个话,真是如风大赦,连忙施礼之后转身跑出门,这堂屋的气氛太奇怪了,让人摸不到头脑,宁乾贵看着罗西,心里面很是羡慕,这时候的李孟倒是沉下心来,又是坐在了椅子上,看着这邸报。
所谓东虏女真的消息就是入寇大同宣府,灵邱县整个县城从知县到各级文武官员都是力战而死,知县全家殉国,这事情也是轻描淡写的掠过,看来东虏女真撤回之后,也就不太放在心上了。
反倒是车厢峡的陕西贼军脱出官军包围一事,笔墨当真是不少,李孟可怜的历史知识终于是有了用武之地“贼军用计,乘乱从车厢峡脱出,贼首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等部共四万余人皆逃”。
最起码这一段有许多人名,李孟还是认识的。
相比于李孟的焦躁,其他人的生活节奏一如既往,接下来的那些邸报上的内容又开始变得心平气和,上面只是说朝廷不与民争利,取消许多商税和专卖之税,同时又是大肆的加税,以边患和内贼未平的名义加派税银若干两。就是摊在农户身上,朝廷里面地大臣走马灯一样的换来换去,倒是首辅温体仁稳坐相位,算是异数。
以李孟的历史知识和在这个时代有限的认识。也能看出这加税地方法实在是荒唐,听着身边的人说,江南一带繁华无比,可那边的税赋却是不停的减少,天灾不断,农民本就是难过。可还是要加收税赋。
也不想想陕西和天下间这些所谓乱贼都是因为什么乱起来的,几千年来华夏农民是最隐忍善良的一个阶层,不是活不下去,肯定没有人去做那杀头地作乱谋反勾当。
李孟焦躁几天过后,终于是恢复了正常,生活还要继续,天下大势,你一个私盐贩子也没有什么发言权,尽管是个很大的盐贩子。
在现代的时候。青岛地区的八月份靠着海边还凑合,要是在附近的郊县,也是闷热不堪,空调一向是热销的产品。
可在现在这个时代,八月份的莱州府真可以说的上是清风习习,凉爽宜人,李孟是怕热喜冷的那种人。本来还是在发愁没有空调这夏天应该怎么过,谁想到几百年地间隔。气候相差居然这么大。
李孟虽然是惬意,可身边有些年纪大的辽民却没有什么高兴的,问他们原因,有那老成些的回答说道:
“按照天启年间的规矩,这夏天天一冷。第二年都是没有什么雨水。庄稼人就是靠着这雨水啊!”
看起来这不是什么好事,自己虽然感觉舒服。可一年年的天旱少雨,朝廷加派税赋,百姓可真是苦不堪言,不过看看在自己的私盐系统里面这几千人,还有这几千人外延地那些人口,在这一年内都是活的温饱自在。在乱世中有这片太平地,李孟总是觉得有些自豪。
人感觉到天气地舒服不代表要休闲,李孟每天的生活就是骑马往来于胶州城和逢猛镇,倒不是事情繁忙到要他两头来回的奔波,而是要锻炼自己的骑术,李孟对骑马肯定是没有什么天份的,所以只能是苦练。
现在大腿两边终于不再血肉淋漓,抗磨不少,可以纵马奔驰,那种感觉还是很不错地,比起骑摩托和开车地感觉又是不一样。
在逢猛镇李家庄园附近,有一片还算是不错的平整地面,被李孟买下圈了起来,作为做为练习骑术地地方,现在李孟手上有将近三百匹马,出去各个外驻的盐丁队,还有一百匹左右放在胶州和逢猛镇这边。
前后招收盐丁两千余人,会骑马的不过是几十人,大多是在卫所里面有过家丁亲兵历练的军户子弟。
这次降低标准招进来的几十个自带马匹,擅长骑术的年轻人,不管怎么看,也不像是良善之辈,
按照赵能和陈六子他们的话说,这些人肯定是想要从良的响马山贼,去做强人还未必能拿到盐丁们赚的收入,而且饥一顿饱一顿收入不规律,那比得上在李孟的手下,在外面不仅威风也是光彩。
这些乱七八糟的人进来,李孟自然也不会是大撒把,每个人都有专门的人盯着,过了这几十天,这些人倒也是老老实实的训练,没有闹出什么乱子。不过年轻人在一起总是要有些冲突,这些骑马的盐丁自以为在外面横行多年,谁想到和盐丁动手,不管是单挑还是群殴竟然一点便宜没有占到,这才是老实了下去。
四十名新招进来的,三十名老盐丁,算上李孟一共是七十一人,只要是李孟在逢猛镇的时候,大家都是一起训练骑术和骑战。
请来的教头可不简单,据说当年也是平过白莲教的战斗,现在是灵山卫所指挥使身边的亲兵头目,李孟开出一月五十两的价钱把他请了过来,当然灵山卫所指挥使那边另有厚礼相送。
反正是太平年景,闲着也是闲着,指挥使和这名军官对有外快赚都是眉开眼笑,这亲兵头目姓张名林,快要五十岁的年纪,红光满面,看不见什么白发白胡子,很是威猛的模样。特别是左颊的那个疤痕,更添彪悍。
这张林骑术极为的了得,从前李孟只有在马戏团表演的时候才看到的一些动作,张林都是轻而易举的做出来。
“你他娘地叉开腿夹马肚子。是不是跟马有奸情,脚跟用力,脚跟用力!我要是你身边的,非得一脚把你从马上踹下来!”
“老实的把你那长枪夹在胳膊下面,你小子以为是耍把式卖艺吗!”
“靠近点,靠紧点。你们一帮大小伙子又不是娘们,挨着莫非是坏了你们的名节!”
每逢训练,这张林骑着一匹劣马就跟着众人,看着大家在那里练,一边是破口大骂,盐丁们充其量是会骑马,那些新丁们虽说会骑马,可也有很多马马虎虎地地方,张林来到之后大发脾气。天天在这里纠正。
一开始通过马罡的父亲马百户去请人的时候,张林还大大咧咧的对李孟说道:
“看不出你这小子倒有些眼光,知道训练马队要找咱这样的行家,你那两下子也就是步战的活计,不出戚爷爷地手段,马战不行。”
这话可是把李孟噎的够呛,不过一到训练就看出来。这老军户是真有本事,训练起兵绝对是内行。大明的卫所军户也不全是种地的农民,还是有些精通战阵的士兵和军官,只是这些人年纪太大,人数也少,军户的世袭体制和军田。很容易滋生惰性。就连大明朝廷也知道卫所不堪依靠。所用的兵丁只是依靠边兵和募兵。
卫所里面这些懂战斗,知道战斗的兵将。在战斗中起不到什么作用,但是用作传承的教习和火种,作用可就大了。
募兵之中谁也不愿意理会这些老兵,卫所里面都是在种地收粮,没有人愿意考虑打仗地事情,只有千户和指挥使有上阵的可能,这才是在身边保留着这批人,可这可能也是很小的。
李孟这次的请人,真算是物尽其用了。
对李孟来说,现代的影视各种媒体,关于古代骑兵的描写都是胡说八道,真是误导人,特别是张林张教头训练的时候,首先是骑兵也有队列,必须要彼此距离很近,形成阵势,要不然骑兵落单,面对手持长兵器地步卒根本没有优势。再者是马奔跑的速度要控制好,马力有限地很,要是一开始就放开奔驰的话,怕是没有冲到跟前就要脱力了,所以要控制马速,保证最后爆发冲刺的速度。
还有马上兵器的使用,在马匹运动的时候,看着从前那些影视之中,马上骑士在那里挥舞着手中地大刀长矛,威风无比,在张林来之前,这帮新老骑马地盐丁包括李孟自己都是在马上劈砍刺杀。
结果张林过来,严令禁止了这些动作,说服大家的理由很简单,在一个一人高地木桩上面放置了一头死猪,把那猪头露出木桩顶,找了两名号称是精于马术的盐丁,让他们在马匹高速运动间拿刀砍掉猪头和拿着长矛刺穿猪头。
猪头后面可没有木桩,也不必担心被击中木桩反撞回来。
结果让李孟大跌眼镜,那个快速骑马到了跟前扬起刀要劈砍,刀倒是劈中了,可人痛呼一声,从马上滚了下来,拿着长矛穿刺的情况也是好不了多少,长矛倒是把猪头刺了个对穿,可人也是狼狈之极的从马上滚落下来。
这两名盐丁都是胳膊脱臼,倒也不是什么大伤,找个郎中来也就治好了,可这要是在战场上,骑兵落地,兵器迸飞,那就是个死字了。
李孟清楚的记得当时张林走到那两个盐丁跟前大骂的话:
“你们两个混帐,在马上的把式估计就是劫道和砍百姓的能耐,你胯下马匹的势头这么足,还要你小子做什么动作,你这力加上马力,胳膊脱臼是好事,要是战阵之上,哪怕对方拿个木牌,你小子胳膊就断了!”
李孟这才知道,马匹前进跑动的时候,骑士只需要把兵器的方向控制好,举着便是,马的冲量足够让兵器有杀人的力量,这都是从前闻所未闻的技巧和知识。
从这次之后,李孟自然是对张林言听计从,双方只有一个争论,就是每天训练还是三天一训,张林显然是在大明的军队中呆的熟悉了,跟李孟争论起来,振振有词的说道:
“戚爷爷的军队,不过是五天一校,各营各部都是在校前领着兵练,那已经是天下的强军了,你这查缉私盐的盐队,练得这么辛苦做什么!”
对这句话,李孟还真是不知道怎么回答,到最后只是说:
“一月五十两银子,又不是练你,张教头你就尽管操练是了。”
原本看着本方的将领骑在马上威风凛凛,冲锋陷阵的时候都是在阵列的最前方,手中拿着兵器到处挥舞,所到之处,无人能敌。
不过按照张林的说法是,要是你一个大将都要跟着下面的士卒去冲阵了,那就已经是陷入绝境,准备拼死一搏了。但李孟对马上作战可以说是一窍不通,要跟着训练,张林自然不会和自己的金主过不去,也就由着他。
开始还有些新鲜感,两天过后就是一点意思也没有了,无非是骑马的人分成几排,每排之间要有几个马身的距离,同一排的骑士尽量的把马靠近,让马步协调一致,手中拿着的长枪也要尽量的对齐。
右手握着长矛,矛尖下垂,矛杆用手臂夹住,临到刺中目标的时候,调整角度,还要有随时松手的准备,手臂和手腕不要去做前刺或者后收的动作,甚至握住的矛杆的力量也要讲究大小。
当然,李孟也知道这种模式是极为有效的,毕竟他的盐丁也就是列队,体能和刺杀的训练,不比这个有趣多少。
要说这张林真是一个合格的教头,李孟和那些骑兵一起在马上的时候,这老头子从来不讲究什么情面之类,大声的呵斥叫骂,李孟也只能是老老实实的听着,不管被训斥的多难堪,有多无趣,李孟还是坚持苦练。
对于这个时代的武人来讲,骑马应该是必须的技能,只要是必备的技能,李孟必须要掌握……
正文 第七十七章 有客
更新时间:2008…12…4 14:29:28 本章字数:3312
练了两个时辰,又是到了让马歇息的间隙,凡是骑在马上的盐丁们又都是连忙的下马,给马卸去马鞍和防具,给马饮水吃料,本以为有马能威风些的盐丁们都是叫苦不迭,这不光是人累,伺候马的功夫更多。
好在这些骑马盐丁的饷银是普通盐丁的两倍还多,要不然还真没有几个人能忍下去。
李孟同样没有什么特权,他也是和大家一样在那里装卸马具和喂马吃料,自带马匹被招收进来的人都不是太安份的角色,训练这么枯燥无味,平时的规矩这么多,都是有些忍耐不下去。
可看着盐丁的大首领,道上赫赫有名的李二郎也在这么做,每个人的怨气也就少了几分,老老实实的跟着做。
**老者倒是有些特权,斜倚着墙根在悠闲的喝着浓茶,吃着点心,这是来训练的福利,不享受白不享受,**眯着眼睛看着在那边拎着水桶的李孟,心里面在判断这个从傻变聪明的李孟,做这些到底要干什么。
他和灵山卫所这些军户不一样,**是在外面打过仗见过世面的人,比起这里面朝黄土背朝天说好听些是淳朴,难听些是愚昧的农户们要强出许多,自然能看出来李孟所作所为肯定不是一个小巡检所要做的。
正忙碌间,外面的一名盐丁突然急匆匆的跑到李孟身前,开口说道:
“大人,州城有人拜会。宁师爷让大人快些回去。”
宁乾贵虽然说是师爷,可和寻常官员的师爷不同,他在李孟的体系里面没有什么决断地权力。所做的更多的是参赞和文书,宁乾贵对官场地了解要比李孟这等生手强许多,能够给出很多有用的意见。
但也就是仅此而已,他不能指挥任何一个盐丁,虽然是挂着个清客的名头,可实际上也就是别人府上清客伴当的地位。
在李孟的私盐系统里面,既然没有什么权位,自然说话也是要小心翼翼,对李孟的行动没有说话的权利。
今天居然说了个“宁师爷让大人快些回去”这样的话,要不是这宁师爷昏头了。就是有大事发生,但带着那句话里面还说是有人拜会。
李孟有些糊涂也是有些警惕。在心里盘算了下。胶州城内还有一百名盐丁,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当下点了二十个骑马盐丁的名字。换乘方才没有训练的马匹,朝着胶州城疾奔而去。
一个多时辰地路程,李孟他们到达城门外的时候,却看到宁师爷早早地在那里等候,一见到李孟他们过来。也顾不得尘土。小跑几步到了跟前,看着宁师爷脸上惶急神秘地表情。李孟也是有些纳闷就听到宁乾贵低声的说道:
“大人,济南锦衣卫千户所的一名小旗来见您,说是给大人送礼来了。”
听到锦衣卫这个名字,李孟还是愣怔了下才是反应过来,东西厂,锦衣卫在很多现代人眼里面几乎是明朝这个时代地代名词了,在李孟的认识中,这些机构不过是明朝的特务和公安机构而已。
不过这个时代的人却不是这么想,李孟能看到宁乾贵脸上深深的恐惧,这种恐惧是近乎是本能和潜意识之中地,就像是见到了猛兽地小动物。
和周围的人闲聊地时候,发现明代人口中的闲话和恐怖故事有两种,一种是妖魔鬼怪,这个几千年都是如此,另一种就是东西厂和锦衣卫,说是扒皮拆骨,各种酷刑,人进去之后都是生不如死。
议论之中,语气都是带着深深的恐惧,真是不知道锦衣卫这机构如何在这些最底层的军户造成如此的震慑。
进入胶州城之后,李孟还专门打听了下,在州县这种地方,除了济宁州这种通衢大邑之外,其余的都没有锦衣卫驻扎,一般是一个省安置一个锦衣卫千户编制,只在首府和各个府城有驻扎。
说白了,锦衣卫这种特务机构根本不会到胶州这种小地方来,李孟也没有把他们放在心上,谁想到今天居然找上门来了。
既然来,那就去见见,李孟刚要提马进城,却被身旁的宁师爷扯住缰绳,却看到这师爷露出痛苦之色,艰难的开口说道:
“大人,小的今日觉得身体不适,胸腹之间绞痛,能不能请假半日回去休息?”
李孟自然应允,提马进城,刚穿过城门,李孟突然想到方才宁乾贵那神情,自己在现代上学的时候,装病和老师请假都是这个模样。
“混帐!”
跟着李孟的二十骑突然听到李二郎在马上怒喝一声,都是莫名其妙……
原本在城外操练的盐丁队都被李孟派人调进城中,反正他们的住处也是在巡检衙门边上的院子里。
在附近的茶馆里面呆了会,等到盐丁们进城,李孟这才是重新上马朝着自己的宅院回去,毕竟自己做的是非法的私盐买卖,遇到锦衣卫这些类似于特务机关的角色,再小心也不过分。
那宅园里面主事的人是罗西,罗西是那种八面玲珑的角色,见到是锦衣卫上门拜访,先是陪笑客气的把人请进去,然后把应该通知到的人都是通知到,宁乾贵知道之后也是知道轻重,飞快的去逢猛报信。
李孟到那个宅院的时候,罗西正在门外等着,远远的看见李孟过来,急忙的快走几步,凑到跟前,脸上带着凝重的神色,低声的说道:
“老爷,那番子已经是迎到正厅去了,在少海楼叫得酒菜,几名书办正在那里陪着。”
罗西的状态不比方才的侯山强多少,身子都有些微微的颤抖,显然是害怕的要命,李孟心下奇怪,这锦衣卫到底恐怖在什么地方,居然让这些人都怕成这个样子,下马进院子之前,他回头看看跟在身后的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