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在三国-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天,陈楚在官衙排下筵席,与两位把兄弟及关羽张辽痛饮了一番。当然,陈楚也没有忘记麾下士卒,他还准备了大量酒肉犒赏三军。
    第二天,陈楚挥军南下。一路上旌旗展展气势如虹。此时的景象大不同于当初才离开乐平之时。此时,陈楚的军队已经扩展到六万(除了四万多黄巾降卒外,陈楚还让关羽在琢郡招了很多人马),六万人马走在官道之上,那景象真是壮观啊!另外,陈楚现在的身份已经大不相同了,当头打着的前将军战旗平添了几分威武的气势。
    目前,陈楚的军队可以分成两部分,其一是五千呼啸营骑兵(损失的后来又在琢郡补齐了),另一部分则是以黄巾降军为主的四万五千步卒,这一部分被称为幽州军。
    陈楚麾下四将,吕布率领虎啸军,张辽、张飞、关羽则分别率领一万五千幽州军。本来陈楚是不会让吕布统帅最精锐的虎啸军的,不过这段时间以来,吕布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吕布虽然还很狂傲,但在陈楚面前却已经变得异常恭敬。吕布已经不再像陈楚记忆中的那个吕布,他的心中已经有了信仰,这个信仰使他真真正正效忠于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陈楚。
    陈楚大军一路南下,不过还没到巨鹿地界,一个不大好的消息传到了陈楚手中。
    原来卢植因为没有答应黄门左丰的索贿要求而被诬陷。卢植被押解上京,而董卓则代替卢植被派了过来。
    董卓终于出现了!

第六十八章 接战
    广宗城下汉军统帅的变化并没有影响陈楚的既定决策。其实,卢植的结局陈楚是有预料的,董卓待卢植之职这并没有出乎陈楚的预料。陈楚担心的是历史的进程因为自己的原因出现变化。
    当陈楚率军抵达巨鹿地界时,又一个消息传了过来。这个消息是陈楚熟知的三国历史中根本就没发生过的。
    董卓在接管五万汉军的指挥权后,并没有与黄巾军作战,而是在第二天便率领军队往洛阳去了。此时,张角军南下的门户已经大开,如果张角率十五万黄巾军加入颍川战场,那么颍川的形势将急转直下。虽然在广宗还有刘备的一支军队,但刘备只有五千人马,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做为。
    这个董卓为什么要如此做?他究竟打算做什么?陈楚不禁疑惑不已。
    陈楚虽然疑惑,但军队并没有就此裹足不前。为了在广宗地界内截住张角,陈楚全军加速前进。陈楚现在希望的是刘备能够缠住张角的军队。
    就在陈楚全速南下之时,在河东、陕西地界,十五万汉军在没有朝廷诏命的情况下集结起来,分两路往洛阳开来。再加上之前董卓从前线撤下来的五万众,现在总共有二十万大军在没有得到皇帝诏命的情况之下开往洛阳。他们究竟想干什么?
    在广宗,董卓撤兵之后。张角当即率领十五万黄巾军南下,准备同颍川的张梁张宝汇合。刘备在此时表现出了英雄气概。
    刘备明白颍川战事正在紧要关头,如果张角军进入颍川,形势必定发生逆转。所以刘备虽然明知兵力相差悬殊,却仍然与黄巾军缠斗不休。
    奈何双方兵力相差太过悬殊,刘备最终被击溃,率不到两千残兵退往馆陶县。
    陈楚率军日夜兼程进入广宗县地界。到达广宗县城时,县城内一片狼籍一个人影都不见,张角他们不知道已经离开多久了。
    陈楚未在广宗耽搁,继续挥军南下。行出十几里时,斥候突然来报,“启禀主公,前方十几里处发现张角后军,约有三万人,没有骑兵。”
    陈楚双眼一亮,当即唤道:“奉先。”
    吕布立即策马出列,一脸兴奋地抱拳应道:“主公,奉先在。”
    “你率五千虎啸营骑兵追上去,歼灭他们!”
    “是。”
    随即五千骑兵从大队中分出,全速朝前方奔去。
    吕布刚一离开,陈楚又下令道:“文远、翼德、云长,传令全军加速前进,务必在广宗县境内截住张角。”
    “是。”,三人一起应诺道。
    ――――――――――――――――――――――――――――――――――――――
    ――――――――――――――――――――――――――――――――――
    黄巾军的三万后军在官道上懒散地行进着,也不能怪他们警惕性不高,毕竟董卓率军退去,刘备又被大败,因此在黄巾军将士的想法中,在这巨鹿一带根本就没有人能够威胁到他们。
    突然,一个耳朵灵便的士卒感到远处好像响起了雷声。抬头望了望天空,却是万里晴空。士兵有些奇怪,他以为自己听错了,可是那雷鸣般的声音却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到后来,不只是他,其他人也都满脸疑惑地东张西望。
    一个士兵转头向后看了一眼,这一看差点没把他吓死。
    士兵满脸惊骇地指着北边,双眼瞪得老大,嘴巴也张得老大。这个士兵愣了片刻才声嘶力竭地大叫道:“不好啦!是敌人的骑兵!”
    只见不知道多少骑兵卷着漫天烟尘狂奔而来,那雷鸣之声就是万千铁蹄踩破大地发出的声音。其他的人终于也发现了,但为时已晚。就在黄巾军还没反应过来之时,骑兵群已挟无俦气势杀入黄巾军阵之中。
    在此种情势之下,黄巾军哪里抵挡的住。三万黄巾后军几乎是转眼便崩溃了。
    五千铁骑在平原之上纵横冲杀,直杀得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黄巾后军将军见大势已去,便想逃跑。但没跑出多远,就被一头戴三岔紫金冠、手持方天画戟、极其魁伟英武的武将一击劈成两半。
    主将既然死了,其他人便纷纷放下武器投降。
    这支突然骑兵正是奉陈楚将令出击的吕布及虎啸营骑兵。
    不到一个时辰便歼灭了张角的后军,吕布并不打算就此停下。留下五百骑兵看管俘虏,吕布率领其余的骑兵继续向前狂奔。
    而此时,在前方不远处的张角还不知道后军已经覆没的消息。

第六十九章 骁勇无双
    张角率大军正在路上走着,突然有雷鸣之声从后传来。
    相较于那个已经被吕布劈死的后军将军,张角的反应要敏锐的多。
    “不好!有敌骑从后赶来!传令全军停止前进,摆开阵势,准备迎战!”
    顿时,黄巾军中令骑穿梭。黄巾军停止了前进,一营一营的黄巾军开始当道摆阵。
    黄巾军训练不足,要在急切间摆好战阵是不可能的。就在黄巾军慌忙列阵的时候,一支骑兵群已经出现在黄巾军面前。
    这些骑兵人人骑着高头大马,每个人都较常人魁伟许多。这样一支骑兵策马奔腾而来,真是气势如虹杀气腾腾。身处重重军中的张角见状,心中震骇莫名。
    这路突然出现的雄壮骑兵正是吕布所率领的虎啸营铁骑。吕布率领骑兵一路急赶,终于在广平境内追上了张角。
    当吕布看到黄巾军中‘天公将军’的大旗时,心中兴奋莫名。他现在只想斩下张角的人头献给主公。
    面对面前这十万黄巾军,吕布根本就没有犹豫片刻,立刻就当头朝张角冲了过去。五千铁骑卷起漫天烟尘就如同洪流一般。
    排在最前面的一万黄巾军根本就还没做好准备,五千铁骑一到就如同浪涌沙堤般瞬间崩溃。
    冲在最前面的吕布挥舞着方天画戟,大开大合,左右扫杀斩击。凡是近身的黄巾军,不管是兵是将,没有一个人能挡住一招。此时的吕布就像个杀人机器。
    黄巾军由于仓促结阵,再加上士气训练都不行。面对吕布这五千杀气腾腾的铁骑冲阵,黄巾军根本就抵敌不住,一营一营的黄巾军溃败下来,四下奔逃。
    不过,黄巾军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当吕布率领的虎啸铁骑击溃四个万人队时,骑兵的冲击力也耗尽了,而此时张角面前的六营共四万士卒已经摆好了严密的战阵。此时如果吕布再贸然冲击的话,恐怕会得不偿失。
    吕布的头脑虽然远不及张辽和关羽,但眼前这么明显的形势他还是看得明白的。于是吕布一扯马缰一挥方天画戟,数千铁骑跟着吕布在黄巾军军阵之前画了一个圆弧,回到黄巾军军阵之前约两百米处立定。
    眼见这支可怕的骑兵没再继续冲锋了,包括张角在内的所有黄巾将士均不由自主地松了口气。
    吕布单骑策马来到两阵之间,高扬着下巴,以非常轻视的口吻骂道:“黄巾鼠贼,可有人敢同本大爷决一死战吗!”
    看着对方的狂傲姿态,张角顿时怒火上涌,于是对身边众将道:“敌将狂傲可恨!可有人敢应战!”
    “我愿斩此人献于天公将军。”,一名部将一脸激昂地应诺,随即策马出阵。
    “狂妄匹夫,看我来斩你!”,这员将领大喝一声便挥舞着长枪朝吕布冲了过来。与此同时,黄巾军中战鼓声大响助威。
    吕布不屑地瞥了对方一眼。他并没有催动战马,而是斜提着方天画戟立在原地。
    当那员黄巾将领冲到近前时,吕布抬手就是一戟。黄巾将领那正在大叫的声音嘎然而止,几乎同时,所有人都看到,那员黄巾将领的头颅冲天飞起,失去头颅的尸身也被一股大力甩上半空,然后重重地摔下。
    吕布斜睨了那具尸身一眼,冷笑一声。然后举起方天画戟遥指着张角大喝道:“张角狗贼,如果不想身首异处,就立刻下马受降!”
    张角此时是气得要死,同时又有些害怕。“谁可去战他!”,张角指着叫阵的吕布对身边众将道。
    随即又有一员黄巾将领从战阵中驰出。然而这人与之前的那员将领一样,在吕布的手下没走过一招。
    随后,从黄巾军阵中又接连驰出十一员战将,不过全都被吕布一招阵斩。
    眼见己方连出十一员战将均被那手持方天画戟的英伟战将一招阵斩,黄巾军上下震骇莫名,人人面色煞白。对方仍在叫阵,张角环视身边将领,人人都低垂着头,无人再敢应战。
    吕布在阵前叫骂了一阵,见对方无人敢出阵应战。于是正在兴头上的吕布便策马直朝黄巾军军阵冲来。只见一人一骑,人似猛虎马似游龙,气势如同烈火熊熊。黄巾军见状大骇,排在最前面的黄巾军纷纷后退。
    吕布大喝一声挥戟入阵,连挑对方八员战将后直朝张角奔去。
    张角受吕布气势所摄,在部将的护拥下仓皇后退。
    吕布单枪匹马冲到帅旗之下,一戟斩倒帅旗后大笑而去。此时,黄巾军已经乱成了一团。
    看着吕布远去的背影,惊魂甫定的张角不禁感慨道:“这真是天下无双的猛将啊!”
    张角心生胆怯,不想再与对方作战下去,于是便想撤军。然而就在此时,对方骑兵后方突然旌旗涌动,只见数万大军已经排压而来。
    遥见那当头的红底‘汉’字战旗,张角顿时面如土色。

第七十章 军法
    当陈楚率领大军赶到时,张角正准备撤军。
    “大哥,我看敌军阵型已乱,似有撤兵之意,我军宜全面进攻。”,说话的是张辽,他一眼便看出了黄巾军的动静虚实。
    陈楚一点头,随即下令,“奉先攻左翼,翼德攻右翼,云长、文远攻中路。各路须奋力向前。”
    “是。”
    眼见汉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压来,本已军心动荡的黄巾军人人丧胆。汉军还未攻到,许多士卒便弃下兵刃想要逃跑。黄巾军中顿时乱成了一锅粥。
    近六万大军杀入黄巾军中,十来万黄巾军就如同见着猫的老鼠,基本上未作抵抗便四下奔逃。
    吕布率领骑兵从左翼猛插,很快便深入到黄巾军腹地。此时,黄巾军人人争相奔逃,张角被裹在人流之中无法尽快逃离。
    吕布策马冲上直取张角。张角被人流挤的无法逃跑,只得挥剑迎战,结果只一回合便被吕布挑在方天画戟之上。
    张角既死,大部分黄巾军便放下武器向陈楚投降。到此,此战算是落下了帷幕。这一战,张角的十五万黄巾军除不到两万人逃脱外,其余不是被杀就是被俘,其中,被杀者约三万人,这其中包括黄巾军的首领张角,而被俘者则超过十万人。张角这支黄巾军算是全军覆没了。至于那逃脱的近两万人,此时他们已经是惊弓之鸟,难以再有做为。
    战后,陈楚在全军面前重重地嘉奖了立下头功的吕布。将士们均对此战表现极为出色的吕布佩服不已。试想单人匹马连挑二十一员战将的英姿,所有人都不禁为之神往。不过有一个人却闷闷不乐,这个人就是张飞。不要误会,他并不是嫉妒,而是不服气。张飞认为,如果是他率领骑兵,也一定能立下同样的战功,甚至更好。
    为此,张飞数次找到陈楚,希望能与吕布调个个,由他来率领虎啸铁骑。
    陈楚明白张飞心中所想,但他并没有同意张飞的请求。因为在率领骑兵作战方面,张飞是不如吕布的。同时陈楚又怕伤了张飞的自尊,于是好言劝慰了一番,并许诺在接下来的大战中,一定让张飞做先锋。
    虽然张飞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不过能得到先锋的位置他也心满意足了。张飞下去后加紧训练军队,他憋了一股子劲,准备在接下来的大战中立下头功将吕布比下去。
    陈楚在消灭张角后,一面派人带着张角的头颅去洛阳献捷,一面修整军队准备继续南下。
    陈楚率军在广平一直修整了七天。在此期间,张飞天天来找陈楚,恳求陈楚让他带兵先行,不过陈楚担心张飞立功心切被敌人有机可乘,所以并没有同意。
    大哥的话,张飞不能不听。郁闷的他只得喝酒解闷,时常喝醉酒后大发酒疯。陈楚知道张飞的脾性,所以也就由得他。不过有一次,张飞醉酒后鞭笞士卒,差一点把那个士卒给打死了。这一次,陈楚发火了。陈楚是现代人,对于这种毫无理由鞭笞士卒的行为,陈楚不能容忍。何况,在成军之初,陈楚就已经立下军规,为将者不得任意打骂士卒。现在张飞公然违反军令,陈楚不能坐视不理。
    陈楚当即下达了处罚决定。这个处罚不同于这个时代的任何处罚,很特别。
    在一间四面没有窗户的小屋外,陈楚对张飞道:“二弟你违反了军规,大哥如此处罚你,你可服气?”
    精赤着上身的张飞连忙在陈楚跟前跪下,叩头泣声道:“俺给大哥丢人了!大哥就是斩了俺的头,俺也没有怨言!”
    陈楚将张飞扶起,叹气摇头道:“唉!大哥早就立下军规,并且一再强调军法面前人人平等!即便是大哥犯了军法也必须按军法处置!翼德啊,你这酗酒的毛病如果不改,以后只怕会害死你!这次关你三天,希望你能改改这副脾气!以后莫要再犯同样的错了!大哥这可是为了你好!”
    “俺知错了!俺一定紧记大哥的教诲!”,张飞又叩头道,然后站起来就往那黑房走去。
    张飞一走进黑房,守门的士兵便看向陈楚等候指示。陈楚点了点头,士兵便拉上房门打上锁。随后两名士兵就分立在房门两侧。
    陈楚走到房门前对张飞道:“出征之时,大哥会亲自来接你。大哥先走了。”
    这时,里面传出张飞的声音,“翼德拜送哥哥。”
    三天后,陈楚亲自到接张飞。当张飞从黑房中出来之时,张飞整个人都憔悴了一圈。虽然每天肉食不断,但在黑房那种没有光线又无人说话的环境之中,张飞差点被憋疯了。
    终于从黑房中出来了,张飞有一种再世为人的感觉。回头再看一眼那间黑房,张飞不禁有些毛骨悚然。
    “大哥!”,张飞跪在陈楚面前,声音有些哽咽。
    陈楚连忙扶起张飞,点了点头道:“以后莫要再犯了!我希望我的兄弟能成为全军的表率!”
    “大哥,翼德一定不会让你失望!”,张飞重重地点头道。
    陈楚对张飞的处罚对整支军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有人对陈楚更加敬畏,从这时起,在陈楚的军中,军法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被确立了下来。陈楚军队的凝聚力因此更强了。

第七十一章 董老大动手
    陈楚在广平修整了七天,然后继续南下。此时,陈楚麾下大军已经扩充到了十三万。
    行至朝歌时,从颍川方面传来消息,颍川的黄巾军已被攻破,贼首之一的张梁死在乱军之中,张宝率领不到一万残兵逃往了芒砀山。
    原来,汉军久攻长社不下,后来由于曹操的谋士郭嘉献策,汉军先以诈败之计诱敌出城,然后四面围攻,等黄巾军溃败回城之时,再以一部精兵化妆成黄巾溃兵混入城内。到晚上三更时分,这一部精兵悄悄打开城门,近十万汉军趁机杀入城内,黄巾军猝不及防,顿时大败。近二十万黄巾军基本被全歼,只有张宝带着不到一万人逃脱。
    在此次歼灭颍川黄巾军的战役中,曹操及其麾下表现极为出色。将士骁勇善战就不去说了,就只说郭嘉的智谋,如果没有郭嘉所献之计的话,汉军就算最后能取胜也必然付出惨重的代价。
    在取得颍川之战胜利后,皇甫嵩、朱俊并没有就此停顿,两人率领近七万中央汉军追着张宝往芒砀山去了。而曹操则留了下来,毕竟大十几万的俘虏需要人看押,而且颍川的百姓受黄巾影响很深,如果大军都离开了,难保这里的黄巾军不会死灰复燃。
    这天,曹操在官衙中同众人商议是否出兵张角。其他人都看向郭嘉,看他怎么说。很显然,郭嘉在之前的表现已经让所有人都信服了。
    郭嘉未加思索便朝曹操拱手道:“如今黄巾肆虐,天下人都盼望着有英雄能澄清宇内。这正是主公获取民望立不世之功的大好时机!我军宜尽快北上进剿张角!”
    曹操闻言,面露欣然之色,当即便要点头采纳。
    然而此时程昱却道:“我军离开后,颍川这边怎么办?若无军队镇守,恐怕黄巾军会死灰复燃。”
    郭嘉正要说话,曹操却先道:“这件事,文若不用担心。只需留一员大将领两千精兵镇守在此,再辅以安民政策,黄巾岂有再起的道理!”,曹操在说这番话时,郭嘉微笑着点了点头。
    众人皆觉得曹操说的在理,于是一起拜道:“主公英明。”
    曹操哈哈一笑,然后站起下令道:“子考留下镇守颍川,其余诸将随我北上讨逆。”
    “是。”,众将一起应诺。
    然而就在此时,一名快马斥候跑上堂来。
    曹操不禁眉头一皱。他直觉感到发生了什么事。
    斥候到堂下跪下,“启禀主公,刚从北面传来消息,张角大军已经尽墨,张角本人已经被前将军麾下校尉吕布所杀。”
    众人闻言大惊,曹操三步并作两步走到斥候跟前急声道:“你所说可是实情?张角有兵十五万,而前将军只有六万众,而且多是降卒,他怎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尽歼十几万黄巾军!”
    斥候连忙叩头道:“回禀主公,我说的俱是实情。如有半点虚言,甘领军法。”
    曹操冷静了下来,随即陷入沉思。这时,郭嘉让那名斥候退了下去。
    片刻后,曹操缓缓道:“想不到天下竟还有如此英雄!”,随即猛地站起哈哈大笑道:“有如此英雄!我不寂寞矣!”
    看到曹操一脸豪气,郭嘉双目一亮,他的心情有些激动。
    就在此时,又一名斥候一脸惶急地快步跑上堂,跪禀道:“启禀主公,刚从洛阳传来消息。董卓结连陕西军以清君侧为由占了洛阳,劫持百官,自命为太师。”
    “什么!?”,这回,曹操完全失态了。
    不过只片刻,曹操便冷静了下来。先挥手让斥候退下,然后对众人道:“如今,我们该如何做?”
    骤然听到这样的消息,不管是谋士还是武将,全都有些不知所措。不过有一个人例外,这个人就是郭嘉。
    曹操环视众人,最后将目光定在郭嘉身上。“奉孝,董贼以清君侧为由而行王莽之事。我等该如何应对?”
    郭嘉朝曹操拱手一礼,然后微笑道:“董卓动手的时机拿捏得恰到好处,以董卓的智谋断没有这样的智谋。我想在董卓身边一定有一位智计高明之辈为其出谋划策。”
    曹操点了点头,“奉孝所言极是。这董卓我是见过的,为人嚣张跋扈,要让他设计谋恐怕比让母猪上树还难。”
    众人听曹操说得有趣,顿时哄堂一笑。
    郭嘉也笑了笑,然后继续道:“既然董卓身边有计谋高深之辈,那他一定不敢现在就行大逆之事。从董卓窃为太师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们现在要做的一定是诛杀太监以笼络人心,然后善待朝臣以安天下,待时机成熟之后再行大逆之事。”
    曹操紧皱眉头,忧心忡忡地问道:“那我们该如何做呢?真不能让董卓的奸谋得逞吧!”

第七十二章 迷茫
    郭嘉朝曹操拱手道:“现在时局不明,不宜妄动。我军应撤往谯郡陈留,招兵买马静观其变。同时派可靠之人前往洛阳了解情况,然后再做决断。另外还要派人去联络前将军,看看他有何打算。”
    曹操点了点头,“奉孝所言极是。就照奉孝说的办。”,随即下令全军收拾行装,准备撤往谯郡。
    这时,荀彧提议道:“十几万黄巾俘虏就这么放了的话,不仅可惜,而且后患无穷。不如收其中精壮者为我所用。”
    曹操采纳了荀彧的建议,于是亲自前往俘虏营好言安慰众俘兵,还让人送来大量酒肉赏给这些黄巾降俘。曹操的姿态没有白做,黄巾降俘们均对曹操感激不尽。之后,当曹操从中选兵之时,几乎所有黄巾降卒都希望被选上。最后,曹操选得精壮士卒六万人。没有被选上的士卒,曹操也没有难为他们,而是将他们全都放了。一时间,曹操的威名响彻颍川。
    另一边,陈楚将十三万大军驻扎在朝歌。颍川的黄巾军已经垮了,没有必要再继续南下了。陈楚打算在朝歌等候朝廷的诏命再做下一步打算。
    陈楚驻扎在朝歌之时,朝歌太守表现极其恭顺。不仅时常请陈楚饮宴,还不断地送上财货珠玉,更有一次,太守还在酒宴之上送给了陈楚十名美女。当时,陈楚的心情很有些激动,要知道出生在两千年后的陈楚哪里经历过这等场面啊!不过陈楚并没有接受这十名美女,倒不是陈楚是正人君子,而是可以肯定这十名美女之中有对方的心腹,其心难料,陈楚不敢冒这个险,另外,由于之前张蕊的原因,面前这十个姿色远逊的美女还无法迷住陈楚。
    朝歌太守见陈楚竟然不为女色所惑,不禁心中凛然,于是对陈楚更加恭敬了。
    一天,陈楚正在同麾下四将议事,突然侍卫来报说,派往洛阳的使者派了信使回来。
    陈楚连忙召见。使者入内拜见,然后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双手呈上。陈楚接过,打开一看,顿时面色剧变。
    信上没有说别的事,说的就是董卓以清君侧为名夺占洛阳之事。
    陈楚不禁心中纳闷,在他的记忆中,董卓干这种事应该是在五年以后啊!
    “大哥,究竟是何事让你如此苦恼?”,一旁的张辽见陈楚紧锁眉头,于是问道。
    陈楚一脸苦恼地摇了摇头,然后将书信递给了张辽。张辽看过之后也是面色大变,只见他朝陈楚抱拳道:“大哥,董卓窜逆,这该如何是好?!”
    其他三人早就按捺不住了,张飞迫不及待地问道:“大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大哥和三弟为何如此表情?”
    陈楚抬头看了一眼一脸焦急的三人,然后对张辽道:“文远,将信中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吧。”
    张辽应诺,随即便将董卓之事详细道来。
    张辽话才说完,张飞便大咧咧地道:“我道是什么事,弄了半天就是这点事!大哥莫急,小弟只需三万人马,便可杀上洛阳擒拿董卓!”
    这时,吕布也连忙请命道:“主公,末将只需五千骑兵,定斩董卓之头!”
    见吕布又来抢功,张飞双眼一瞪吼道:“你只需五千,那俺老张就只要一千!”
    两人登时在堂下争吵起来。
    见两人又争吵了起来,陈楚顿时感到一阵烦躁。只见他猛地一拍案几喝道:“都给我闭嘴!议事之时,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两人见陈楚发怒,顿时维维不再争吵。两人低垂着头,还用眼角瞪了对方一眼。
    “文远、云长,你们看此事该当如何?”,陈楚问张辽和关羽,这两人毕竟是智勇双全之将,他俩说不定能够想到办法。
    两人虽然擅长战场上的智谋,但对于非纯军事的东西却都不擅长。好一阵过后,两人俱一脸羞愧地摇了摇头。
    陈楚并没有丝毫怪责之意,张辽和关羽并不擅长玩政治,想不出办法也属正常。
    陈楚不禁苦恼地叹了口气,他现在只感到进退维谷。这时,陈楚愈发地渴望身边能有谋士给自己出谋划策。
    张辽等四人注视着陈楚,等待陈楚的决断。
    好半晌过后,陈楚决定暂时屯兵朝歌,静观其变。陈楚的这个决定不能说错,但他并没有考虑后勤补给的问题。正是因为补给问题,郭嘉才会建议曹操将军队撤往根基深厚的陈留和谯郡。
    第二天,陈楚留张辽、张飞、吕布在朝歌,自己则带着关羽及随从数百人往黄河之南的中牟去了。因为陈楚突然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智计不下于郭嘉,陈楚希望能将这个人请出山助自己一臂之力。这个人的名字叫陈宫,那个在后世历史中的悲剧性的人物。

第七十三章 毒士贾诩
    董卓在夺得洛阳后,采取的措施非常高明。首先,他一再强调率军进洛阳是为了铲除祸乱朝纲的阉党,同时安抚百姓施行了一些对百姓有利的政策,这使得平民百姓对董卓的抵触情绪大减,而且有许多百姓还对董卓感恩戴德,为此许多人家都供有董卓的生祠;另一方面,董卓善待朝臣,对那些耿直而违逆他的忠臣并不加以诛杀,反而礼遇有加,比如对待蔡邕,蔡邕原本是非常抵触反感董卓的,但董卓不但没有杀他,反而让他做了大学士。董卓的如此做法使士族官员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可以说董卓在夺得洛阳之初的种种措施是非常成功的。洛阳之外的各镇诸侯虽然有很多人想除掉董卓,但却没有借口,也没有机会。
    当然董卓的头脑是不可能做得如此天衣无缝的。这些计谋策略都是出自董卓身边一人的大脑。这个人叫贾诩。
    “文和先生,前将军派人献捷,该当如何?”,洛阳太师府内,高坐主位上的一个极其肥硕的中年人问道。
    这个肥硕如肉山的中年人不是别人,正是日前趁机夺得洛阳然后自封为太师的董卓。在他下首跪坐着两人,左边一人面容清瘦,然而一双眸子深沉如海,正是董卓口中的文和先生,也就是被后世称为毒士的贾诩。右边一人年纪甚轻,一双眸子非常灵动,很显然这人肚中花花肠子很多。
    贾诩朝董卓拱手为礼,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