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鸦片战争-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七赤luo着上身,露出半身古铜色地肌肤。 上面的肌肉在搬运炮弹时有力地鼓胀着。 他将炮弹递给了装弹手,那枚圆鼓鼓的炮弹由前塞进了炮膛里,当他退开后旁边的点火手点燃了引线。 吴七退后了几步,注意着那条引线终于变成了一条灰烬,燃烧进了炮舱中,一声巨大的震响,炮身在炮架上急速的抖动了一下。 随着子母炮管飞速的交错了一下,一发炮弹在弹指间已经出膛了。
炮弹在每秒500米的速度下,以肉眼无法看见地速度在两秒之内落到了“担麻士葛”号的前甲板上,第二次爆炸再次传来,炮弹中的TNT炸药将铁球炸的粉碎,数不清的铁块高速的穿刺向周围,方圆数丈之内的物体被射的如同马蜂窝一般。 爆炸地气浪掀翻了一具重达一千多斤长管加农炮,炮身翻了几个跟斗和周围被气浪冲走的人一起在甲板上滚动。 沿途带来血淋淋的碰撞。
几乎在同一时刻,一枚尾部带着稳定杆火箭弹射在吴七的阵地上。 32磅火箭弹的战斗部在触地的一瞬间爆炸开来,一团浓焰向吴七席卷而来,顷刻间便将他吞灭了,吴七地眼中突然的光芒大作又刹那间变的一片黑暗。
在提前赶到东炮台的步兵十三镇军官曾大头眼中,吴七已经变成了一具焦黑的尸体。 显然英国人发射的这枚火箭弹的种类属于纵火弹。 曾大头匍匐在炮台外的弹坑中默默的观察着,这些纵火弹十三镇的炮兵也有,演习时他见识过这玩意,可用在人身上地惨状,他是第一次见到。 被烧灼地缩小了一号的尸体,发出焦臭味,附近地草木被引的燃烧起来,吞食在火焰中的炮弹再次发出巨大的爆响,一团浓焰随着爆炸升起,炮台坚实的三合土地面被炸出一个深坑。
曾大头发现英军的一队步兵从岸边绕了过来。 向附近另一处炮台潜伏了过去。 他当立刻向身后挥动了一下手臂。 传令兵起身在草丛中矮身窜了过来。 一个纵跃到了曾大头的身边。
“立刻通知马队官,让他带一队人去阻击前面的英军。 ”
“得令。 ”
随着传令兵的离开。 曾大头一一安排起来,一个营的兵力被曾大头分为五块,分别在划分出的区域阻击上岸的英军陆军。
不一阵,前方传来密集的枪声,那是马队官和刚才发现的英军打了起来。
龚自珍被眼前的战况看的心惊肉跳,英国人的战斗力之强,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这一轮炮战下来,新老炮台几乎全部瘫痪了,现在只要这边的炮台一响,立刻便召来英国舰炮的压制,只消一轮的齐射,发炮的炮台铁定哑了。 而刚才如此激烈的还击,只是炸沉了英国人五艘舰船,其中两艘运输舰,三艘战舰。 另外击伤了六艘英国战舰,使其退出了战斗,其中有二艘是战列舰。
比龚自珍更吃惊的是英国远征军司令懿律,这次的损失是他远远没有料到的,情报部门提供的资料里根本没有的炮台看来是中国人后来装备的,其威力之大让他遭遇到开战以来所没有过的损失。 他的内心深处剧烈的吼叫起来:“一定要洗劫上海,让中国人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变成一片焦黑。 ”
“将军阁下,有从澳洲来的计件。 ”
从副官的手中接过用蜡封口的信件,懿律撕开了插着三根鹅毛的信封。
看完了这封信懿律的手在微微的颤抖,他捏着信纸的左手将信捏拢成一团,信纸被揉捏成一团纸疙瘩,在懿律的掌心中无奈的蜷曲着。
义律看着懿律紧锁的眉头,心头渐渐笼罩着一层阴影,他没有直接开口问懿律,而是从甲板上望着岸边越显激烈的战斗说道:“将军阁下,我们应该增加进攻的兵力,现在落水的士兵全部救助上来,敌军的炮台已经被完全压制住了,我们将很快攻陷上海。 ”
“不,将所有的士兵召回来,立刻返回澳洲新南威尔士。 ”
义律忍不住问了出来:“将军阁下,难道发生了什么不该发生的事情吗?”
懿律看似平淡的说道:“的确如此,新加坡落到了中国人的手中,大英帝国的尊严被严重的挑衅,我们必须先收复那里。 ”
这个消息不仅让义律沉默下来,屋子里所有人都沉默了下来。 懿律自嘲的笑了笑说道:“看起来,我们找到了那支躲藏起来的中国舰队。 ”
英国人的士兵在步兵第十三镇到达东炮台时,已经全部撤退进了海里。
从望远镜里龚自珍看着逐渐脱离战场的英国舰队叹了口气。 看起来,又失去了一次教训英国人的机会,这些可恶的英国佬只要退回海里,我们便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的失去打击他们的机会。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七十六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七十六
伦敦的冬天虽然寒冷却很少下雪,昨晚的雪到今天已经薄薄的在大地上积了一层。 巴麦尊摇晃着酒杯从玻璃窗口直直的看着着泰晤士河边的雪景,他似乎是在倾听着壁炉里松柴燃烧时发出的响声,又似乎在欣赏冬节里披雪戴霜的大树。
门外传来了敲门声,巴麦尊问了一声,谁?
“先生,一名记者萨克雷,前来拜访您。 ”
“带他进来吧。 ”
不久巴麦尊听到了一阵上楼的脚步,接着敲门声再次响起在门口。
巴麦尊从窗口站了起来,应了一声:“进来吧。 ”
对萨克雷巴麦尊早已有所耳闻,近来这人在报上撰文为中国人说好话,影响了不少反对英中战争的议员,现在战争已经让英国陷入了被动,如果中国战场失利和新加坡沦陷的消息传播开,必定会影响更多议员,这不是巴麦尊希望看到的局面。
巴麦尊面上看不到任何的表情,他向门边走了两步说道:“请坐,需要一杯烈酒暖和一下身子吗?”
“不,谢谢。 ”在管家关上门后,萨克雷一边脱掉外衣一边说道:
萨克雷将外衣搭在手上开门见山的说道:“相信先生已经知道新加坡落入了中国人的手中,懿律将军的舰队在进攻上海时受到惨重的损失。 ”
巴麦尊的表情不自然地笑了笑,对方看起来知道的不少。
“来我们坐下谈。 相信你到这里来不会只是向我通报战争的战况。 ”巴麦尊看起来很诚恳的坐了下来,也邀请萨克雷在他的对面坐下。
萨克雷坦然的坐在了巴麦尊的对面,他将帽子也取了下来拿在了手上,这才向巴麦尊说道:“早年间我到过中国一次,和中国有过一些交往。 我这次来,希望成为一名英中友谊地使者。 ”
巴麦尊已经知道了对方来意,在巴麦尊搜集的情报中。 他早已经清楚萨克雷早年在中国有一段不平凡地经历,听说这人和中国皇帝有过来往。 此刻对方的话越发证明了巴麦尊的手中的情报。
“是中国人让你来的吗?”
萨克雷听出了巴麦尊话中的不满,他回答道:“这不是谁让我来,我代表我自己来的,首先我是一名英国人,我热爱我地国家,我不希望英国人民无辜的死亡在万里之遥的海外。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和中国发动战争,战争只能带来死亡和仇恨。 就像那令人憎恶的鸦片一样。 所以我认为,我们英国可以和中国正当的贸易,也可以成为友好的国家。 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我在中国的日子深深地感受到这点,那里的人民纯朴、善良。 曾经我在中国时,走到乡下一户人家里,那一家我并不认识的人热情的招待了我这个陌生人。 ……。 ”
巴麦尊的眼神里露出嘲讽的味道,他摆了摆手说道:“好了。 尊敬地记者和作家先生,我们现在并不是在讨论你的小说。 说说中国人的条件?”
巴麦尊的举止很不礼帽,不过萨克雷并没有表露出不满,他回答道:“我再次重申,我不能代表中国人,我是一名英国人。 我只是替中国人转达中国外交官员和英国政府谈判的意愿,当然先生可以拒绝谈判的邀请,只当我没有说过这话。 如果先生愿意将话转告给首相阁下,而首相阁下愿意谈判,可以来通知我,我会转告给中国的外交官员。 他们很快便会将消息传达给中国国内,然后他们会派遣一个谈判小组在合适的地方进行谈判。 ”
“很好,我已经明白了你的意思,那我们的谈话也应该结束了。 ”
听完巴麦尊地话,萨克雷站了起来说道:“是地。 我应该离开这个空气不太好的地方。 ”
巴麦尊有些疑惑。 他并没有感到屋里地空气不好。
萨克雷看到巴麦尊的疑惑,笑道:“有些人的嘴里会发出浓厚的异味。 说话时尤其明显,这显然影响了这里空气的质量。 ”
巴麦尊有些恼怒对方说自己口臭,可他自己也能感觉到自己的嘴里确有些异味,等萨克雷一离开,他赶紧到洗漱间漱口刷牙,忙活了一阵。
伦敦,唐宁街十号,首相官邸内。
墨尔本子爵也对英中战争的走向有些失望,听完巴麦尊的汇报,墨尔本子爵搁在那张豪华书桌上的手有节奏的敲打起来,半响他说道:“或许我们可以考虑中国人的提议,如果能在谈判中得到我们需要的何尝不可。 ”
“阁下,我估计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 现在重新集结完毕的远征舰队已经在进攻新加坡的路途中,即使立刻发布命令也来不及了。 ”
“我们为什么要召回军队,如果能攻下新加坡,在谈判上我们不是更主动一些。 ”
巴麦尊哈哈笑了起来:“阁下的智慧如同普照大地的阳光,相信这次以60艘战舰数十艘运输船以及两万陆军的远征军阵容,足以攻陷新加坡。 到时中国人不答应我们的条件,我们直接进攻中国的首都。 ”
***************************
中国北京的冬季显得肃煞萧条,街头的行人稀少,迫不得已出门的人在寒风中将双手笼在大褂的袖子里,戴着皮帽子的头,畏缩在厚厚的围脖中。
紫禁城的东暖阁中却是另一翻情景,屋子里温暖如春,却看不到炉子,更闻不到半点烟熏味。 屋子里没有多余的人,只有刘寄和德温公主。 两人显然是刚刚漏*点之后,德温公主的脸上尚留着一抹余红,单薄的白色内衬掩不住衣衫里流露出的*光,让休息了一阵的刘寄又蠢蠢欲动起来。
随着刘寄的行动,屋子里春意更浓。
看到德温公主苦苦忍住想要呻吟的表情,更激起了刘寄征服的**,他的表现如何也不能让人联想到,这是一位58岁的老人。
一头油黑的辫子盘在刘寄的颈项上,随着他每一次俯卧下去,他赤露的背部上肌肉自然的收缩成充满力量的状态,微微的汗在他起伏的肌肉上淌出,窗外的阳光透过新装的玻璃照射进暖阁里,让他毫不松弛的肌肤闪耀着一层光芒,刘寄的动作明显的加快了。
德温公主的双颊红的似乎要滴血一般,一阵潮水一般的快感让她咬破了嘴唇,虽然嘴角一丝鲜血留下,终于德温公主没有发出让她感到不合乎礼仪的叫声。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七十七教育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七十七教育
近来许多的事情忙的刘寄几乎没有停歇过,靠着十数年坚持不懈的锻炼和体内奇怪的变异,刘寄得以有了一身强健的体魄。
强壮的身体足以使他能够支撑繁重的工作,只是长期的工作会令人不快,和德温公主一起让他身心放松下来,深深的体味着这种最原始的快乐。
当**到达顶峰的事情,刘寄的身心都松弛下来,很快便舒适地睡了过去。
当德温公主将他唤醒过来时窗外正有打更的太监扯着尖细的嗓子在叫唤着:“红日高升,皇德浩荡,巳时;平安。 ”
“皇上,已经是巳时(大约9点过)了。 ”
其实刘寄在听到报时的时侯便已经醒了,漏*点之后的睡眠质量很好,虽然只是短暂的睡了片刻,刘寄感到神清气爽。
翻过身,他看见德温公主正跪在床边,双目深情款款的看着自己。
由于屋里的很暖和,德温公主只是披着一件轻纱,她前倾的身子露出一片洁白的胸脯,香艳的情景让刘寄的目光不知觉看到了公主高耸的胸口。
德温公主的脸飞快的红了一下,下意识的将衣衫拉紧了些。
刘寄呵呵笑了一声,又要伸手去拉公主。
德温公主有些嗔怪的道:“皇上,大白天的,刚才的事臣妾便不该从皇上。 敬事房那些公公又该在背后说闲话了。 ”
按理说刘寄该怒吼着找出这些说闲话的人,可是刘寄并没有发怒。 只是淡淡地说道:“能点出名来吗?”
“臣妾只是猜猜,皇上老是违反祖制,宫里又这么多太监,当然难免有说闲话的。 ”德温公主一边说着,一边趴在床沿服侍刘寄穿衣。
听德温公主这么一说,刘寄也懒得理会这些事情,从床上下来穿衣洗漱完毕自然花了一会工夫。 梳洗完毕厅外的洋钟敲响了起来,听声音响了十下。 刘寄知道是十点钟了。
今日要到乡下一间小学私访,刘寄特意邀请了军部侍郎达音泰同行。
之所以邀请达音泰同行,是因为刘寄想详细的了解新加坡现在的情况,自从去年批准了曾国藩建设新加坡防御体系的奏报后,一晃已经翻年了。 钱已经用去了不少,可事情办的到底如何刘寄需要详细地了解一翻。
自去年入冬以后,英国人便如同蒸发了一般。 偶尔碰上一些出现在通商口岸的英国商船也是偷偷来中国走私地。 从各方面打听到的情况表示,英国人正在积极的战备。 这种情况越发让刘寄关注新加坡的局势。 现在英国人之所以没有出现在中国大陆,一定是担心新加坡的中国守军抄他们的后路,不敢是进攻印度,还是袭击英国舰队的运输补给,都是英国人不能不防范地。
刘寄的一身乡绅打扮没有难住达音泰,毕竟达音泰在宫中当差多年,刚一见到刘寄。 达音泰便认了出来。 他刚要下跪,刘寄快步上前一把将他拉了起来,说道:“今日无需多礼,称呼我王老大便可。 ”
达音泰反应不慢,抱拳躬身说道:“王老大在上,小弟有礼了。 ”
“走吧。 今日朕和你们都去见识一下,最新式的学堂,有了这东西,便是英国来一百艘,一千艘战舰,朕也不怕。 ”话一出口,刘寄发觉话中不自觉又加了朕字,自嘲的笑了笑当先出了正阳门。
一行人过了桥,在东河街的道旁早有几辆四轮马车准备在那里。
刘寄上了其中一辆,见其他人都往旁的马车里钻。 独不来自己这里。 便招呼董宪周和达音泰两人上了自个的马车。 等人一上齐,车队一路往南。 穿街过市,又出了永定门。 这会往西南方向急走,这四轮马车比起两轮来要舒适的多,四个轮子着地自然比两个轮子平稳。
沿途董宪周也无心观赏车窗外地风光,他只是在纳闷了,这新式学堂到底是什么东西,能比京城里传的沸沸扬扬的英国战舰厉害。 要知道定海失陷后、英国人在镇海一战,打的两江一带无人有还手之力。 四处逃散的百姓迅速的将战况传扬开去,现在全中国几乎是谈洋变色,无不惧怕英国人地火器三分。 现在皇上说的到底是什么?难道是武器吗?居然能打败英国人上千艘战舰,真的有这么厉害吗?
达音泰看起来也是心存疑虑,他想了半天,还是向刘寄问道:“王老大,这新式学堂到底是武器还是学堂。 ”听到达音泰问出了自己的心声,董宪周也竖着耳朵仔细听着。
刘寄哈哈笑了起来,这些家伙不懂得文化和知识的力量,他指着窗外的寒山瘦水说道:“此等大好江山,不是要靠我等将老之人去打理,而是要靠今天的黄毛小子,我们必须将他们教育好了,让他们学会了解这世界上的一切,准备好适应这个世界,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才会有我们中国人发言的权利。 ”
董宪周知道皇上口中地中国人是指大清朝,对于皇上地理论董宪周有些不解,不过他仍然赞成开办学堂,毕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达音泰几乎和董宪周的想法毫无二致,他对此事也不太关心,只是问问而已。 见皇上给了个答案,达音泰将话题转移到了新加坡地战局上。
刘寄也正有此心思,见达音泰主动提起,便仔细倾听着。
“新加坡现在已经增援到了六个朕的兵力,当地已经紧急修建了一百八十座炮台,三座地堡,完全按照陆军总参谋长罗兰罗曼的建议,地堡和炮台都是以钢铁为筋,以洋灰搅拌石子浇铸而成。 ”
刘寄不易察觉的笑了一笑,其实钢筋水泥浇铸的办法是他想出来的,只不过是从罗兰罗曼的口中说出来的罢了。
达音泰见皇上听的认真,继续汇报道:“曾大人要求多运掷弹,现在新加坡守军除了每人五枚掷弹的基数外,另外库存了五千箱(每箱50枚),同时新近研发出来的单兵炮筒(弩威一型),也运送了五十具前往。 ”
董宪周显然知道这玩意,他在一旁插嘴说道:“用这家伙将掷弹发射出去,比人仍的远多了,而且可以打山背后的敌军,是个好东西。 ”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七十八教育2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七十八教育2
马车外的冬景在车窗外一幕幕闪过,阳光下的冬日山水有些单调,光秃秃的枝桠在裸露的山体映衬下无声的透露出寒冬的肃杀。
达音泰已经将新加坡的情况介绍完毕了,刘寄的目光盯着窗外的寒景,脑海中却在梳理着刚才达音泰讲述的内容。
新加坡现在已经驻军三万人,修建了三个地堡,分布在新加坡岛的三面,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防御阵形,在新加坡港口附近配合着南面的地堡分布着180座炮台。 环岛一周,现在已经挖掘了一条环形的战壕,战壕有意识的从海岸线的位置向后退却了四里地。 当然岛上还储备着大量的战略物资,以准备应付一场长期的战争。
这次战备让国库为之一空,许多需要发展的工业计划不得已停顿了下来。 为了应付眼前的困难和长远的利益,刘寄终于着手裁减八旗军队。 这样的做法好像是在走钢丝绳,虽然钢绳终点的风景无限美好,可危险却是重重。 不管怎么样,刘寄已经开始动手裁减了,现在直隶、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境内已经没有一个八旗兵了,被裁减下来的人,工部将他们安置到了库伦和伊犁成立军垦。 以八旗官兵平时的骄横所犯下的众怒,以及这次战争中的表现,朝廷这样的做法并没有遭到多少人反对。 一些蒙古亲王和满族王爷虽然联名写了谏书,可朝廷毕竟没有动这些王爷。 此事也算是有惊无险的过去了。
这次裁减八旗后,财政明显好转过来,除了战争所必须要地钱财以外,刘寄打算开始大规模的投资教育。
一路想着马车很快到了辛庄。
这个只有百户人家的小镇,位于一条小河边,学堂建设在小镇的入口处,刘寄一行人到了辛庄时。 已经是午时了。 当地的保正早已经得到了消息,有一重要人物前来视察。 虽然他不知道来的是当今皇上,可对于保正这样的兼职公务员来讲,只要是一个官便是够大地了。 对于刘寄一行人他招呼的十分热情,非常诚恳地邀请刘寄一行到他家中用餐。
一来碍不过情面,二来确实也是饿了,大家在保正家中用过了晚膳。 刘寄让董宪周留下了两块龙圆这才离开保正家往学校走去。
面向辛庄小学,第一眼给人的感觉。 便是这座学校是辛庄最漂亮的建筑。 弯檐飞角的房屋错落有致的掩映在树木之间,若是夏季这里必定是绿意盎然,充满了生机。 整个学校由四排朱红色的建筑围城正方形,房屋都是一楼一底,中间一块大操场。 学校前一座高大的牌楼,上面写着辛庄小学四个大字,字地落款是贺长龄。
此刻在牌楼的下面站着一大群人,领头的是学校的主事。 看他一身官服,应该是礼部派遣到这里任职的官员。 然而刘寄注意到的并不是这些,他看到学校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排列在路地两排,一双双小手冻的通红,手里拿着的大红花也在微微的发抖。
刘寄突然有一股不明的愤怒涌起,十数年的政治生涯让刘寄学会了控制自己地愤怒。 他没有苛责谁,只是快步上前抱起了当前的一位小男孩。
刘寄迅速的解下了自己脖子上的毛皮围脖,他用皮围将孩子的小手包了起来,带着刘寄体温的围脖让孩子僵冷的手迅速的得到了温暖。
这时一片稚嫩的声音传入了刘寄耳中,“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
冬日的阳光虽然耀眼,却没有多少热度,偶尔吹过地北风依然让人感到寒冷。 刘寄地脸色也让人感到很冷,他的眼睛中有一股寒芒射出。 让学校里领头地官员系紧了脖子上的围巾。
“让孩子们回去。 该上课的上课,不要让他们在冬天受冻。 如果孩子们站在寒风中。 只是为了欢迎一个无聊的长官,那么我们是否该检讨一下我们的教育方法。 要知道孩子们是我们的明天,是国家的未来,从小就教育他们站在寒风中迎合长官的意图,这是一种可悲的教育。 ”
刘寄的话让礼部的官员有些难堪,他的表情不自然的笑了笑。 凭着做官的经验,这人已经察觉到了刘寄身份的不凡,虽然刘寄只是穿着布衣,可是他举手投足透露出的是长期处于领导地位养成的一些习惯动作。 何况向他们传达消息的人,表示过来人一定是个大人物,至于有多大,只有天知道。
虽然心里想了不少,可这位礼部官员一点也没有拖泥带水,他迅速的让身后的老师们解散了集合起来的学生。
待学生们解散后,这位官员说道:“这位先生说的是,只是我一朝廷小官,若是让上峰不满意,只怕……。 ”这人没有说完话,说到一半嘿嘿的笑了几声。
刘寄接口说道:“怕上峰给你小鞋穿。 ”
见刘寄将话点穿了,这人又难为情的一阵干笑。
刘寄对着怀中孩子红扑扑的脸亲吻了一下,将他放了下来。
孩子感受到了刘寄从内心深处散发出的喜欢,他甜甜的向刘寄笑了笑,挥着手说道:“叔叔再见。 ”
孩子天真的笑容让刘寄不自禁的笑了起来,笑容将他心中的愤怒和阴霾也驱散了,使他的心情也好转过来。
刘寄的心中不由想到,我自己的孩子此刻大概正在奶**怀里吃奶吧。
发了阵呆,刘寄转过了头向那位礼部的官员说道:“让老师们也解散了吧,我们只是参观一下,希望不要影响了你们的工作。 ”
这人连连点头说道:“不影响,不影响。 ”
刘寄感到有目光盯着自己,他抬头向目光处望去,见到一位女性教师清澈的目光正在打量自己,这双目光的主人清秀婉约,亭亭玉立在一大群男教师中间,宛如鹤立鸡群。
发现刘寄的目光,礼部官员解释道:“她是我们这里唯一的女教师,早年在国外留学。 虽然有些学问,只可惜是个女的,她父亲是朝廷大员,我们也不好拒绝。 ”
刘寄点了点头,再转过去时,那名女人已经消失不见了。
“我们走吧,我想细致了解一下你们的情况。 ”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七十九惊变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七十九惊变
听到刘寄的话,礼部官员带头走向了前面,学校的房屋都是一楼一底,建筑的材料顺应了现在的流行趋势,以砖块和水泥为主,只是一些顶梁柱仍然是人抱粗的圆木。 一行人穿过花园,进入了屋檐下的走廊,顺着走廊没走几步,大家在一间教室外停了下来。 刘寄在窗外向里看了看,里面没有学生,黑板上还写着一些粉笔字,看起来学生们都去课外活动了。 刘寄推开教室门走了进去,教室的黑板上方挂着孔子和孟子的画像。 往四周墙上一看,上面还挂着一些花鸟山水画和诗词。 让刘寄满意的是挂在教室后面的世界地图,还有黑板旁边一幅巴黎圣母院画像的复制品。
那名礼部官员在刘寄旁边解释道:“这是地理课用的教材,老师在向学生们讲解法国的情况。 ”
“有没有开设算术课。 ”
“有,您看那面很大的算盘,就是算术课用的。 ”
刘寄顺着礼部官员指着的方向看去,果然看见一面人立高的算盘,每一个算珠下面都有一个撤销,似乎是算珠往上拨时用来固定。
“有没有开化学课。 ”
“这里是二年纪的教室,化学课需要四年级才开设。 ”
“那这里一共开设了多少课程。 ”
“有国文,算术,历史,生物,地理。 音乐,绘画,体育。 到了四年级再增加化学和物理课。 ”
董宪周听的发了愣,向刘寄说道:“王老大,这是培养诸葛亮吗?一个人用得着学这么多。 ”
刘寄回头拍了一下董宪周地铁头笑道:“你是个老粗,不能让下一代也是个老粗,多学点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也容易一点。 ”
那位礼部官员深有同感的说道:“这位王先生讲的不错。 有学问的人不仅受人尊重,而且干什么都来的快。 就是到了工场里提升的也快,别人弄不懂那机器怎么操作,他一学就会。 连做生意的招收学徒也喜欢识字懂算术地。 以前光学四书五经那一套不行了,你看看朝廷里的大员,那一个不是诸子百家,样样精通,多学一点没坏处。 ”
刘寄背着手笑了起来。 这家伙挺会说话地,看来去招生时没少做过思想工作。
大家顺着教室一空空的参观过去,遇到有开课的教室,刘寄只是略略一停便快步走开。 一路参观下来,也没用多长的时间。 看起来这里基本上算一座具有现代小学了。 只是现在这里的教师以京师大学堂和留洋学生为主,这样似乎有些浪费。 刘寄决定回去后让礼部官员在各省都建立师范学校,多培养一些老师。
这次参观,让刘寄总体上还满意。 现在整个顺天府已经有十多所这样的学校。 下一步就等着推广到全国各地。 不过看起来战争不结束,朝廷就不可能有钱推行此事。 说起战争的事情,刘寄内心深处又涌起一股担忧,英国人地实力十分强大,这次的战争结局很难预料呀。
一行人告辞了学校陪同的人员,大家快步出了辛庄。 到了路边刚刚登上马车。 前面有快马奔跑的声音传来,董宪周跳下马车站在路旁一看,来人一身缁衣胸口上绣着一支蝙蝠,原来是情报司的连络官,他向身后已经警戒起来的近卫士兵挥了挥手,示意他们放松。
不多时这人已经到了马车前,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