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鸦片战争-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员,花费了多大心血。  ”
    曾国藩的回答让关天培有些意外,这人居然猜测出了皇上攻打新加坡的真实目的。  看来龚大人派遣他率领四镇的兵力随我关天培攻打新加坡。  不无道理。  想到这里关天培又问道:“那可有办法躲开英军舰队运送粮草物资。  ”
    曾国藩看来早已经考虑过这事,他站了起来指点着舱壁上的海图说道:“我们必须派兵扼守住柔佛海峡。  才能获得运输渠道。  ”
    赖恩爵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站立在地图前看着新加坡靠近大陆那端的海峡说道:“对呀,这条仅百里长地柔佛海峡,最窄处只有二、三里的海面,用岸炮完全可以控制住。  如果和柔佛王国搞好了关系,就可以从对面运送物质。  ”
    陈化成也围了过来,他指着暹罗(泰国)地位置说道:“暹罗是我大清的属国。  如果要他们运送粮食和物资到柔佛来,应该不会遭到拒绝。  ”
    关天培面北抱拳说道:“当今圣上已经派人到了哥打丁宜城和柔佛国王联系,此事稍后再论,”
    曾国藩又补充说道:“关大人,下官以为我等只要打下了新加坡,先派人到新加坡对面的柔佛王国联系恰当的人选,然后到四周散布消息,就说柔佛王国内正以十倍的价格收购我们需要的物资。  那些热于冒险的商人为了获得利润,必定会贩卖物资到这里。  而且我大清和法美等国关系不错,以高价向这些国家购买,应该也不是大问题。  ”
    陈化成忍不住骂道:“真他骂操蛋,这样打仗,可都是在烧钱呀!”
    陈化成一点都没有骂错。  刘寄现在都快成化缘地和尚了。  一到上海刘寄就让人召来两淮盐商,这些人大都已经改行成棉布商,成衣商,还有的专门做猪鬃的。  也有的和接造船厂下游的活,生产缆绳,帆布的。  总之这些人依然是一方富豪,家财万贯,可刘寄并不想杀鸡取卵,他主要是想让他们在不影响生意的情况下认购一些国债。
    不过这些人并不知道皇上的心思,一个个跪在皇帝面前心里七上八下地。  刘寄看他们的脸色。  便知道这些人在担心着什么。  商人无非图个钱财。  如果皇帝要他纳个千儿万把的,他们谁又敢不交呢?
    刘寄为了减轻这些人的担心。  脸上带着笑容将他们一一扶了起来。  一干商人都露出了激动的神色,其中一人当即就开口说道:“皇上,现在国家有事,草民愿意捐出自家在福建的作坊,以资军队,赶跑英国人。  ”
    刘寄往声音处看去,见一个圆脸身宽,穿着一身水蓝色湖绸,头戴一顶镶玉帽子地中年人正低着头在说话。
    刘寄问道:“你是何人?”
    “草民胡荣命,是贵州人氏,现在福建经营五金作坊。  生产一些剪刀、门锁、船钉等等之类的东西。  虽说赚钱不多,可值此多事之季,草民也愿意奉献自己绵薄之力。  ”
    刘寄知道能被毛鸿岁请到这里来觐见自己的人,绝对不是赚钱不多的人。  这人的小五金必定卖的很红火,只是让刘寄没有想到的是,福建居然现在便成了小五金的生产基地,他一下有了兴趣,向胡荣命问道:“你们那里做生意的人多吗?”
    “这些年逐渐多了起来,现在几乎村村都在做这些东西。  女人们在家里管理生产,男人们外出销售。  现在的火车很方便,运送货物既快捷又方便,让大家地生意都好做。  还有地人专门给人运输货物,他们用骡马车队将货物送到火车站一路押送到各地。  只要有火车,便有咱们在浙江生产的小商品。  ”
    刘寄饶有兴趣地盯着弥勒佛一样的胡荣命问道:“你不会也是这样做的吧?”
    “回皇上,小人的作坊稍微大一些,请了千把号帮工,外地的店铺也多一些。  ”
    “那你把作坊给了朕,你又怎么办呢?”
    “草民希望和雷老爷一样,给皇上干活。  ”
    刘寄笑了起来,这人是想搞政治投资。  他向下边跪着的人说道:“都起来吧。  ”
    这些人惶惶恐恐的站了起来,刘寄指着一排矮凳子让他们坐下。
    等这些都坐定了,刘寄这才说道:“如果朕给诸位无数的钱,不知道诸位想干什么?”
    这些人被皇上的话弄的有些惊诧,皇上不要钱啦,还要给我们钱,邪门。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六十八鸦片战争16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六十八鸦片战争16
    刘寄看这些人不敢回答,首先点了胡荣命的名说道:“你先讲。  ”
    犹豫了半响,胡荣命小声的答道:“草民,草民会买田地,置房产。  当然也会将钱捐献给皇上编练新式军队。  ”
    刘寄有些自嘲的想到,还不算太差,知道编练新式军队。  其实这回答跟刘寄心中想要的回答差的太远了。  刘寄现在不想问其他人,他猜想这些人的回答都会和胡荣命一样。
    出乎刘寄意料之外,一个少年跪下说道:“皇上,小民可以讲一讲吗?”
    “准讲。  ”
    “是,小民若有了许多钱,一定要办最大的作坊,招募很多的人到作坊里上工,这样他们就都有饭吃了。  我也可以挣很多的钱,然后我再办更多的作坊,让空闲的人都有工上。  ”
    刘寄双目一亮,嘴里不禁说道:“好!”
    转头看去,一个相貌清秀的少年睁着一双明亮的眼睛直挺挺的跪在青石铺成的地上。
    刘寄指着问道:“这是谁家带来的?”
    一名中年商人惶恐的站了出来说道:“回皇上,草民富盛钱庄的东家张德生,这小子不懂事,胡言乱语,回头草民会教训他。  ”
    “他叫什么名字?”
    “胡光镛,字雪岩”
    刘寄双眼一亮,仔细看着眼前的少年,小伙子双眼黑白分明。  头上前半截刮成了青皮,脑后托着一根粗大油亮地辫子,一身虽然俭朴却干净整洁,让人徒生一股好感。  刘寄心头一喜,这就是胡雪岩,又是一个清代名人。  没有片刻的犹豫,刘寄马上下了一个决定。  他向胡光镛说道:“朕要把你送到英国去。  让你学会怎么做生意,你可愿意。  ”
    胡光镛有些疑惑的问道:“皇上。  做生意不跟着掌柜学,还能在私塾里学吗?”
    刘寄笑了笑从桌子上一大摞小册子中,抽了一本递给胡光镛。
    年轻的胡光镛好奇的看着封面念了出来:“国富论”
    “对,这本书对你们商人很有好处,你们一人拿一本去。  ”
    听到刘寄发了话,董宪周上前一步将小册子分发了下去。
    毕恭毕敬的从董宪周手中接过这本手册,商人都牵开来。  好奇的观看着。
    刘寄耐心地等待他们读了片刻,这才向诸位大商人说道:“这是英国人亚当。史密斯写的书。  好好地看一看,说不定下次朕见到你们,你们的商品已经卖到英国去了。  ”
    没过多久下面看书的人便有了反应,那位做小五金的胡荣命惊奇的叫了起来:“如果把做扣针的工序改进成书上写的18种,当真能提高产量吗?”
    话一出口,胡荣命察觉到自己地唐突,赶紧合上小册子。  小心的揣入怀中,向刘寄跪下叩道:“草民该死,不该在皇上面前高声喧哗,请皇上赎罪。  ”
    “无罪,起来吧!”
    胡荣命听到皇上免了罪,松了口大气回到自己的凳子上坐下。
    这时刘寄高声说道:“不瞒你们说。  朕也喜欢这本小册子,今后朕会下发旨意,为咱大中华立宪。  所谓立宪,就是制度出神圣不可侵犯的最高法律,任何人都必须遵守宪法。  其中朕会在宪法中写上一条,每个人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正当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包括朕在内的所有人无权剥夺别人的私产。  ”
    刘寄这一翻话让商人们噗通跪了下来,一起高呼万岁!不待刘寄开口。  商人们都踊跃表示要购买国债。  其实这些人到了这里来。  本来就做好了思想准备,任由皇上宰这一刀。  现在皇上的态度如此开明。  让这些商人心中感激万分,自然主动出来认购国债,不过话又说回来,买国债也是要还这些商人地,也不至于使这些商人伤害了根本。
    刘寄见商人们认购热情大增,让人传来随行的吏部侍郎徐继畬,着令徐继畬具体办理相关事宜。
    在刘寄的劝阻下胡荣命也不在嚷着要捐出作坊了,他认购了一些国债,便兴致勃勃的看着由京师大学堂翻译过来的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地研究)。
    ****************************
    夜色渐渐来临,海面上烧着的晚霞也黯然下来,只剩下西方还残余着一线朦胧的红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夜色越来越浓,西边大海上哪淡淡的红光也消失的无影无踪。  天空中的星光越来越明,和新加坡城中的点点灯火交织在一起,散发出氤氲蓝光的夜空空灵而又神秘,一轮皎洁圆润的明月从海上缓缓地升起,天地间慢慢披上了一层朦胧地银辉,粼粼的波光在圆月下交织出一幅银色地图画。  中秋节的夜晚是一个美丽的夜晚,圣淘沙岛上的沙滩和椰子树也在月辉的照耀下和海风的轻拂中变得更加迷人。
    随着斗转星移,新加坡港口周围燃起了一堆堆篝火,没有人知道这些火堆是什么作用,连篝火不远处的炮台守军也摸不着头脑,或者那是当地人为庆祝一个不知名的节日点燃的吧。
    1839年9月22日,这个平常的中秋之夜,因为中国水师的出现而变得不平常。
    汤姆。史丹福。莱佛士爵士突然听到港口处传来连串的爆炸声,每一声在静夜里都是那么令人震惊。  年事已高的莱佛士原本正努力的耕耘在一个马来少女的身上,早先喝下的红酒让他处于一个难得的亢奋状态,马来少女绸缎般光滑的肌肤已经让他达到了临界状态,这突如其来的炮响让他本就不堪负重的心脏连续的遭受打击。  莱佛士浑身颤抖起来,双手捂着胸口翻滚到床下。  他的举动惊的马来少女尖叫起来,在管家推开房门时,莱佛士已经睁着双眼,大张着嘴巴,在痛苦中死去了。
    新加坡突然间乱了起来,不管是居住着华人的大坡,还是居住着马来人的小坡,以及居住着欧洲人和阿拉伯人的美芝路,都有火光窜起,警察吹着哨子在街道上胡乱的忙碌着,他们的目的肯定是想让局面安静下来,可港口处传来的爆炸声和四处燃烧的大火让他们变得不知所措,以至于把事情搞的更糟。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六十九新加坡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六十九新加坡
    英国人完全没有意料到中国水师的进攻,约翰从船舱中飞奔而出,巨大的轰炸声接连的在他耳中响起。  这位穿着裤头的英国海军上校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港口中不时闪耀着刺目的亮光,炮弹呼啸着落在港口四周的炮台和舰船上。  炮弹在着落点炸开,再次爆发出一声巨响,尽情的破坏着周围的一切。  望着新加坡城市的方向,那里火光将城市上方的天空映红,人声隐约可闻,清脆的枪声不时响起于爆炸的间隙,一切都处于混乱之中。
    “万能的主呀,这些邪恶的东方人。  赶快起锚,快,快。  ”呼喝声从约翰的嘴里爆发出来,他的胸中充满了怒火,居然有人胆敢攻击英国港口,一定是那些该死的中国人。
    慌张的水手在长官的吆喝下赶紧行动起来,约翰的上到处都是跑动的身影,各级长官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开火!”
    巨大的叫声将约翰吸引了过去,不待约翰开口询问,他听到炒豆一样爆响声随后传来。  那是码头上攻击过来的中国陆军,和船上的水手在相互射击着。  一股凉意从约翰心头升起,码头上的陆军都到那里去了?
    眼看码头上的中国陆军越来越多,约翰终于发现他的船动了起来。  这艘近四十米长的“海阿新”帆船缓慢的离开了码头,细长的码头上并不能排列更多地陆军,这使得约翰侥幸的摆脱了中国陆军的攻击。
    约翰向港口四周望去。  港口内一片火海,有好几艘船只在水面上燃烧起来,和岸上的火光一起照亮了半边天空。  约翰寻找着这次从好望角临时调遣到新加坡的其它四艘战舰,他们的运气差极了。  其中一艘看来警觉的早,在约翰离开码头时已经冲到了中**舰地前面,此刻变成了一艘火船,船上的人影在火光中穿梭着。  甲板上不时有慌乱地英军水兵跳向海中。  约翰可以想像,一但船上的火药库爆炸。  这艘船将变成一堆烂木板。  似乎在印证约翰的想法,一声压过了一切响声的爆炸声传了过来,一瞬间的工夫巨大的火球膨胀开来,热浪和火焰随着冲击波抛射向四周,耀眼的光芒在刹那间照亮了整个港口。
    另外两艘军舰似乎运气也不太好,它们混杂在商船和运输船中,还没来得及起锚。  便被中国人地士兵冲上了甲板,数量众多的中国陆军似乎已经控制了局面。  船上可以看到一队队被俘虏的英国海军。
    马上约翰就发现自己的好运也到头了,三艘中国战舰已经对他形成了包围全,其中有一艘将船身侧向对着自己。  让约翰来不及思考的瞬间,两艘的主炮发出两股红光,紧接着轰隆两声巨响,“海阿新”的船身一阵摇晃却安然无恙,看起来中国人的炮术有待提高。  约翰还来不及高兴。  那艘侧舷对着“海阿新”地战舰开炮了,大约在八百米开外的战舰在月色中亮起一阵不断闪烁的红光。  “海阿新”的周围如同下了一阵饺子。  其中有数发炮弹命中了“海阿新”号的甲板。  爆炸声在近距离的响声和带来地震撼远远超过刚才的观望。  一阵血雨伴随着船身剧烈的摇晃,落到了约翰的周围。  被炸断的桅杆歪斜着慢慢砸向了海中,爆炸带来的高温引燃了甲板。
    约翰在摇晃的甲板上抽出了指挥刀高喊道:“射击!”
    这艘已经受了重伤的战舰,向对面的中国战舰齐射了一轮火炮。  同样的爆炸声在银色地月夜里传来,密集地爆炸在海面如同一阵死亡的焰火。  这种异常耀眼地美丽,在顷刻间带来了致命的灿烂。
    虽然约翰感觉到自己已经命中了中国战舰,可不可避免的绝望感随着另外两艘战舰的轰鸣声强烈的出现在约翰的脑海。  一发炮弹几乎直接命中了倒霉的约翰,在约翰垂死的目光中,时间似乎突然的放慢了,他看到呼啸而至的炮台猛的变成一团最绚烂的火焰,迅速放大,在下一瞬间便吞没了他。  一切突然都失去了,变成了一团绝望的漆黑。
    新加坡的防御的确差了一点,后世著名的西索罗炮台现在根本还没有修建。  新加坡的防御主要靠港口处一些零散的炮台。
    曾国藩从运输舰上一上岸。  便立刻安排了一票人占领码头,另一票人清扫附近的炮台。  他则亲自率领三、四、五镇的主力往英军驻守在这里的两个步兵团包抄过去。  又派遣了六镇往新加坡城移动,切断城镇和码头的联系。
    这支倒霉的英军部队在战斗刚刚爆发时,便遭到了猛烈的舰炮轰炸。  这是因为有人悄悄的潜入英军营地,几乎在中**舰进攻的同时,营房里的马圈被人点燃。  草料高高扬起的火焰在夜里成为舰炮重点照顾的对象。  那些从睡梦中惊醒的英军狼狈的从营房里冲出,许多人连武器都来不及拿。
    这一轮轰炸虽然伤亡不是很大,但是英军步兵的士气受到沉重的打击。
    当曾国藩按照地图指示的方向往英军的方向运动时,两军很快在码头外围遭遇了。
    枪声迅速的在前方响起,曾国藩果断的命令第三镇正面阻击,第四镇从左侧运动切断英军往城市方向的退路,第五镇由右侧往后包抄英军。
    英军两个团加在一起只好一千五百人左右,这些人如何是两万中国陆军的对手。  要知道曾国藩率领的新军无论是武器还是士气都绝不比英军差。  何况中国陆军的队伍中准备了大量的改良掷弹。  掷弹的炸药配方绝对领先于英军,那是刘寄将现代军队里的TNT炸药配方回忆出后,交给丁守存反复试验出的烈性炸药。  要知道大名鼎鼎的TNT是1880年德国人赫普发明的,现在的各**队谁有这么优良的炸药。
    在一路的爆炸声和枪声中,英军步兵团迅速的崩溃了,逃往新加坡城的英军被第四镇阻挡住,当第五镇的兵力从后方出现时,英军只有投降一条路了。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七十巡阅澳门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七十巡阅澳门
    澳门在鸦片战争以前,其主权一直属于中国,葡萄牙政府需每年支付地租银,其驻军也主要由中国政府派遣。
    1839年9月30日这天清晨,海雾在澳门刚刚散尽,艳阳从东方海面上冉冉升起,大地笼罩着一层金黄。  清朝驻澳门地方长官,官级五品的澳门同知蒋立昂与澳门总督边度率领着各自的属下恭迎在三巴门外。
    虽然事情刚过去一周,中国人夺取了新加坡的消息已经在东南亚传开,不久全世界都将知道中国人夺取了东南亚的咽喉新加坡。  边度在几天前已经向国王写了一封长信,将新加坡之战的详细情况写进了信里。  在信的末尾,边度感慨的写到:贪婪的英国佬为了鸦片的利益,居然惊醒了一头沉睡的狮子。
    还沉浸在思考中的边度,被鸣道的锣声惊醒过来。  看来是钦差大臣林则徐的队伍到了,往道路的尽头看去。  只见狭窄的土路上出现了蜿蜒的如同长蛇一样的队伍。  让边度有些惊讶的是,钦差大臣的八抬大轿并没有簇拥在举着威武和肃静的皂役中。  这打破了他惯有的思维,中国人当真变了,除了当头鸣锣的人以外,官轿前后都是着装整齐的新军队伍。  边度早已经听说过中国训练出了许多和西方类似的新军,今天这支军队终于被边度看到了。  他们一身绿色的制服,斜跨着一杆火枪,头上带着软帽将辫子完全包裹了进去。  身上的武装带上插着弹药,腰带靠后方还挂着一些特制地掷弹,枪刺则别在腰带的前方,新军士兵脚下的绑腿让他们十分灵活,袖口和领口以及肩头的镶边则增加了服装的美观,那些军官的武器稍有些不同,他们在腰带上别着两把最新式的左轮手枪。  和一把腰刀。
    这支明显火器化地军队让边度的心一个劲地往下沉,如果说前些天他写下英国人惊醒了睡狮的句子还有些概念化。  今天边度则是具体的看到了醒狮的利爪。  同时这支军队伴随着钦差大臣的出现,也让边度看到了中国人对于禁绝鸦片的决心。  他们看起来丝毫没有因为英国的宣战减弱半点禁烟地决心。  今天林则徐的到来,必定是为了彻底清除掉澳门作为烟贩根据地的影响。
    边度挥手让三巴炮台点燃大炮,他麾下的葡萄牙士兵们也肃然整队,在边度的示意下这支一百人的葡军充当了仪仗队。  他们中一人鸣鼓,一人飐旗,队长理了理制服。  上前舞枪作为前导。  随着19响礼袍的轰鸣,自觉的到这里迎接钦差大臣林则徐地澳门居民点燃了鞭炮,还有人在路上摆上了香案供桌,上面堆满了鲜花等物。
    林则徐从轿子里下了地面,他向后看了看,两广总督邓廷桢也下了轿子。  两人相互谦让了一会,因林则徐是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与钦差大臣的身份,地位颇高的他走了前头。  邓廷桢落后半步。  尔后跟着新军的统制和一干文武官员。
    对面的边度随着澳门同知蒋立昂一起迎了上来,边度将手放在胸口敬了一礼。  边度长期在中国,知道中国官员重视上下尊卑,好礼仪。  他有些担心,这些朝廷官员逼着他行大礼。  好在这种担心并没有出现,这名钦差大臣看起来格外开明。  一点也没有为难他。  他身边的翻译,很流利地将边度问候的话转达了给了林则徐。
    眼看礼炮完毕,边度让军乐队奏响了欢迎曲,这些铜管弦乐曲,林则徐已经不陌生,新军营地中的小号他是听的烂熟,而且一些留洋学子学会了西乐,也有人在国内演奏,因此林则徐对这些西洋乐曲一点也没有感到好奇。
    林则徐和边度等人寒暄完毕,他转头向附近的中国居民走去。  这些看热闹的居民见林则徐走了过来。  齐刷刷的跪了下来。  参差不齐的叫道:“林大人,您是青天大老爷。  ”“若不是您派人戒除了我等的恶习。  又销毁和禁绝了鸦片,我等已经在黄泉路上了。  ”“老爷是咱家的救命恩人呀!”
    林则徐双目中饱含着深情,这些同种同根地父老乡亲,朴实而又厚道,他们辛苦劳作了一辈子,所得微薄地积蓄往往因为鸦片荡然无存,常常有人后半生因此而落魄潦倒,无活命的半分本钱,更多地不得善终,最后死无葬身之地。  想到这些林则徐心里一股豪情升起,如果能禁绝鸦片,我林则徐何无所惧!无所憾也。
    他向这些跪下的老乡动情的说道:“都起来吧,若没有当今皇上,我林则徐岂能有半点作为。  现在英国人正在攻打我大清,因为什么?就是因为鸦片,皇上坚决要禁止鸦片,而英国人为了赚钱,不顾我大清子民的死活,从沿海各地勾结胆大妄为之徒,往我大清倾销鸦片。  当今皇上英武神明,在新加坡击败了英国守军,一举拿下了新加坡。  这次我林则徐到澳门来,就是要看看还有没有英国商人胆敢偷运鸦片到大清的国土上。  若是乡亲们发现了谁偷运鸦片,尽管到警察局去告状,如果告警察局不行,可告到知县那里,若还是不行可告到知府那里,若还是不行,可告到督察院乃至告到京城。  ”
    边度听着翻译小声的在自己耳边翻译着林则徐的话,看起来,这位钦差大臣对禁鸦的决心当真是大,不过从他的话里边度也感觉到中国的官场不怎么规矩,里面一定有不少问题,不然为什么告到警察局不能解决问题,而要往上告了。
    虽说对中国的官场,度边和大多数外国商人一样,有些看不惯。  可现在不是思考这个的时侯。  度边将念头转到了葡萄牙对战争地态度上,不管怎么样,葡萄牙在战争中保持了中立,边度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英国和中国对于葡萄牙来说,都是惹不起的大国。  既然惹不起,那就不惹,两边都不得罪。
    莲峰庙位于澳门莲峰山下。  始建于明崇祯初年(1592 年),1723年的雍正元年时。  居民集资扩建,修葺成现在的规模,庙里悬挂的“中外流恩”和“恩光浩大”匾额,分别书写于明万历年间和清康熙年间。  莲峰庙地处进入澳门的必经之处,清代许多巡阅澳门地官员,都驻扎在这里,办理公务。  所以,莲峰庙又是澳门唯一的一所官庙。
    当林则徐一行向莲峰庙行进时,莲峰庙已经十分热闹了。
    成群结队地看热闹的人,已经聚集在院外。  而院子内,澳门理事官、中国的同知、知县、以及钦差大臣的代表已经在那里恭候。  各种礼物:银子、丝绸、茶叶、猪和角上扎了红绸带的小牛,也摆设在庙的正门口。
    最先到达的是骑马地新军统制王大勇,随着王大勇的到达,一队穿着绿色军装的新军士兵引导着钦差大臣的八人大轿出现了。  走在轿旁的还有一队葡萄牙仪仗兵。  在林则徐的轿子后面是邓廷桢的官轿,以及跟随着其他官员和军队。  林则徐一到,立刻受到恭候的官员前来迎接,然后林则徐被引进庙堂,在那里稍事休息并与澳门总督举行会谈。
    莲峰庙内,林则徐用一张木神台做临时办公桌。  接见了边度和葡萄牙地官员。  林则徐向他们宣布了朝廷恩威,申明了禁令。  并且谈到了希望葡萄牙人安份守法。
    边度让翻译向林则徐表示:200多年来,葡萄牙人在这里安居乐业,心存感激还来不及,怎还敢违法乱纪呢?现在随时同中国官员一起驱逐贩卖鸦片烟的奸商,也是份内应当作的事情。
    这些话只是说给林则徐听的,其实林则徐又何尝不知道,他和这些外国人打过很多交道,如何不知道他们的禀性。  说白了,外国人是看着中国人的实力在说话。  现在中国人刚刚在新加坡打了打胜仗。  葡萄牙自然要卖一卖乖,讨好一下朝廷官员。
    虽说肚子里在拔着小算盘。  双方地会谈仍然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着,林则徐还当场赠送给葡萄牙官员绫绸、折扇、茶叶和冰糖等礼物,赏给葡萄牙士兵酒肉面等及龙圆400块,并与澳门订立了为期3年的贸易合约,约定每年运入澳门茶叶50万斤。
    一个小时的会谈宾主尽欢而散,边度坚持要陪着林则徐巡视完澳门。  他们一行经过三巴、妈阁庙、南湾各炮台,一路上,林则徐都受到了鸣礼炮19响的隆重欢迎。  在林则徐必经的道路上,沿途的中国人更是摆设香案,热烈迎接林则徐的到来。
    南湾一带是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也是澳门鸦片走私贩卖的中心地域。  就是在这里,林则徐派随行官兵重点抽查户口,一方面看是否与登记相符,另一方面也是核查是否还有藏匿地鸦片。  边度到这时候才惊觉到为什么3个月前,林则徐会命令对澳门做人口普查。  原来林则徐早早就谋划好了,如果现在还有偷偷进入澳门地英国鸦片商人准被逮住盘问。  边度对这位中国官员,越发另眼相看。
    因为对英国商人的检查,林则徐一行在南湾停顿稍久。  待检查完毕,一行人又重新折回小三巴,走进小巷,沿着大码头,一直往前走,到达麻风庙地大门口,然后走上医院路,在三巴炮台下转一圈,最后从花王庙的大门出去。  这一程,林则徐经过了当时澳门的主要商业区及文化中心,观察了澳门当时最有名的建筑和军事设施,也考察了澳门西方人的居住区,这对林则徐对澳门这座中西文化交汇小城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贴近的观察了林则徐心中早已经打开的窗口。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七十一巡阅澳门2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七十一巡阅澳门2
    林则徐在澳门南湾停下了脚步,此时的南湾还没有遭到什么污染,水面上波光粼粼,舟船来往。  岸边的路两边栽种着高大的树木,沿岸自然的弯曲成一条绿色的走廊。  身穿着灰布粗衣的旧时人家远远的观望着钦差大臣,偶尔有孩子的喧哗声引起大声的喝斥。
    林阿适指着岸边一栋宽敞的洋楼说道:“这旧时伍东家在澳门的宅子。  ”
    说完林阿适当头领头,林则徐和邓廷桢随着进了屋子。  澳门总督度边早已经自行离去了,外面随行的士兵已经将宅子护了起来。
    这间房屋仿照了西洋建筑的很多特点,窗户开的很多,镶嵌上了玻璃,让人在屋里即可以欣赏到屋前屋后的花园,也可以看到南湾秀丽的景色。  三人落坐不久,守候在门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