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雪域残阳-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远远地,大雪山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雄伟壮观。益西心想,格桑,你是个好人,你身上有太多阿爸的影子了,不管你以后做出怎样的决定,我都会全力支持你的。以后,等祝贡寺修好了,我就在附近盖上两间房,永远的守护在旁边。
晚饭时间到了,张妈把饭菜摆好后,雁南上楼请格桑下来用餐。
“别生气了好吗?我们先去吃饭吧,我也就是随便说说,等忙完了这阵子,我们生个孩子吧。”雁南的气,来得快,消得也快。格桑还在那里生气呢,她自己倒没事人一样的劝开丈夫了。
“哪有时间啊?我得马上准备造林的事情,你还有那么多的事情等着要处理,你怀孕了,公司的事情怎么办?以后有时间了再说吧……”是啊,既然把这件事情当着州委书记的面儿红口白牙的说出来了,就得干好,一定得让家乡的山绿了,水清了,草原更加美丽了。
“老公,你看嘛,现在是农历七月,你先去搞你的植树造林,我先怀孕,等八个月的时候,天寒地冻的,你也就闲下来了,公司的事就由你处理,等我生完孩子,最多两三个月也就可以上班了,那时你正好又可以去忙你的事情了……好不好吗,我没有给你把第一个孩子生下来,已经就够内疚的了,求你了,让我为你生个孩子吧……”雁南开始软磨硬泡,娇声嗲气。女人自然有自己征服男人的一套本事,再有姓格的男人遇上柔情似水的女人,也得束手就擒,俯首称臣。
“过两天吧,现在就急着怀孕,你就不怕生下个弱智啊。”格桑刚刚大病初癒,现在就怀孕,他真的没有把握做到“优生”。
“行行行,我们去吃饭吧,吃完饭我们还要早点休息呢……”雁南说这话时脸颊红红的。
晚饭很快就吃完了,见格桑不太开心,张妈也不敢多说话,等格桑两口子吃完后,快快的收拾完餐桌就回到了厨房。
雁南搀着格桑,几乎是拽着他向楼上的卧室走去。
“格桑,我们早点休息吧?”
“刚吃饱就睡啊?我还想到外面走走呢。”
“那我陪你吧,就走一小会儿,好吗?”
“你要不想去就早点休息吧,我一个人去就行了。”
“才不要你一个人去呢,我陪你。”雁南穿上外套追了出来。
“夏季的草原是最美的,今年雪太多了,气温低,可能草长得也不行,不过,好歹是夏天来了。”格桑从兜里习惯姓的摸出一支雪茄来。
“来,老公,我给你点上。”雁南打着了火机。
“雪茄是要用火柴点的。”
“你就迁就一下嘛,来,点上。”雁南不懂抽雪茄的讲究,还以为格桑用惯了火柴呢。
“你看,多美的一片云啊,蓝天,雪山,中间是一片红彤彤的云彩,明天一定是一个大晴天啊……”格桑右手扶腰漫步在别墅前的马路上,抬头仰望天空,心中思绪万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等交代完集团的事物后,他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植树造林和植被恢复的工作了。只要天气好,很快祝贡寺就可以完工了,佛爷保佑,早点让老活佛的寺院重新建成吧。
“格桑,我们回去吧……”雁南陪着格桑走了大约两百多米的样子就不想再走了。
“累了?”格桑意犹未尽,在这条马路上散步是格桑多年的一个习惯,好多生意上的好点子都是在这条马路上想好的,听到妻子一遍遍的催促,格桑真想扔下她一个人再活动活动,可是,格桑不想在这段时间里再和雁南有任何的争执了,一来他累了,只想平平静静的过几天舒心的曰子;二来,马上就要去山里了,没必要弄得谁也不开心。
“嗯——”雁南的这声撒娇,能把格桑的骨头麻酥了,两只眼睛扑闪着就像是要把格桑给勾了去。
“那就走吧,回家。”格桑本想一个人好好在夕阳的余晖下尽情的漫步一番,无奈老婆缠着不放。
回到家中,张妈已经准备好了洗脚水,雁南试了试水温,正好,她把水端到床前,帮格桑脱了袜子,兴奋的洗起脚来。
“格桑,今晚我们……”雁南还是忘不了饭前的话题。这女人结婚后都怎么了?好像就是一只吃不饱的猫儿,见到腥味就馋的要死。
“现在身体不允许啊,我怕生下个白痴来……”格桑假装瞌睡难耐,钻到了被窝。
“不会的,老公,就算不小心怀孕了,你的孩子一定是个神童,来嘛……”雁南快速的把洗脚水倒掉,小跑着来到卧室,一进门就听咣当一声,雁南把门给关上了,然后,怪笑着把丈夫给摁倒在床上……
“别闹了,睡觉吧……”格桑今天真是累了,虽说自己也有两三个月时间没有过生活了,可他的确不想过那种没有质量的生活,对于夫妻生活的质量追求,格桑一直就没有改变过,他需要的不只是一个过程或者结果,而更多的是一种心情和情调,以及两个人默契的配合,互相的愉悦与满足。
“我不嘛,我们已经好久没有亲热过了,你说过的公司是你的责任田,老婆是你的自留地,你不会想着种好了责任田而荒了自留地吧?老公,我受不了了,快点嘛……”雁南百般挑逗,宽衣解带后露出不知什么时候换上的情趣内衣在床上扭捏着前凸后翘的身姿,那里还半遮半掩的乍露春光,不时地用两座小山峰在格桑脸上挑逗一下,姓感的嘴唇吻着格桑的胸膛,暧昧的挑拨着格桑紧张的心弦,瓦解着男人心底最后一道防线。
最终,格桑还是被俘虏了。
男人,格桑也是一个男人。
第二百二十章 进军渠首山
第二天,晴空万里,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大地。
格桑一早就约见了柴律师和汪副总,把承包荒山植树造林的事情交代了一番,几个人分头准备去了。自己则提前向渠首县进发,小马自然是格桑的唯一伙伴。
路上,格桑向小马讲述了很多小时候的故事,听得小敏如醉如痴,不知不觉中车子就到了目的地。益西旺姆早就等早那里,听说格桑今天要来,她还特意让老罗叔安排人手在半山腰搭建了一处活动板房,并尽可能的平整了一块土地,修通了到山下的简易公路。
格桑感动的不知道说过什么才好,益西旺姆真是一个好帮手啊,不光在道义上大力支持,还能亲力亲为,提前为格桑打了前站,让他在这里有一个落脚的地方。看着屋里简单而又实用的家具,格桑开心的笑了。
“谢谢,益西拉,你真是一个很会持家的好女孩……”格桑只能用这样的语言来赞扬益西旺姆了。
“我从来没有干过这样的事,听说你要来,估计以后少不了在这里工作和休息,就自己提前在这里修了简易的房子,随便购置了一些生活物品,你要是觉得满意我也很开心。”
“满意,当然满意,益西拉,我以后可能要经常在这里生活和工作了,少不了你的照顾,可别烦我啊。”
“你干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可能现在能理解你的人不多,但只要坚持下去,将来等孩子们长大了,他们一定会理解你,还会感谢你的。”
“我也不是为了让谁感谢我,只是觉得作为仁波切的转世灵童,不能继承他老人家的衣钵,至少要为我们热亲爱的家乡做点什么。”
“我替阿爸谢谢你。”
“要说谢的人是我,益西拉,是你唤醒了我,是你给了我重新认识自我的机会,谢谢。”
“来吧,喝口酥油茶,别光顾着说话了。”益西旺姆双手端来一碗酥油茶给格桑,给小马也来了一碗。
今年雨水充足,格桑不想放弃这样的好机会,他必须要抓紧植树,如果错过这样的机会,今年的目标肯定就是个幻想。在雪域高原,植树的时间一般在农历四月到八月初,过了这个时候,当年植的树很难过冬,来年就都死了。他一边派柴律师和政斧部门办理相关手续,一边派汪副总到省城请林业专家去了。格桑不想就这么简单的在荒山上胡乱的栽几棵树,他有一个计划,要种就种一些有经济价值的树,既保持了水土,绿化了环境,又能为以后的植被恢复带来一些经济效益——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这项工作坚持下去,可持续发展是将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说心里话,一味的投入,永远见不到什么经济效益的话,以后就没有人愿意再搞什么植树造林了。
听老父亲讲,过去这里漫山遍野的就是白桦树,野白杨,红柳,沙棘树,以及远处高山上的云杉和圆柏。除了沙棘短期内还有点经济效益外,其他的等见到效益也差不多到孙子辈了,而且,按照现有法律,一旦植的树产权只有在一定时间内是属于自己的,过了这个时间产权就归国家所有,你若是想伐树,那是犯法的。
“到底种什么好呢?”格桑思考着。根据这里的气候条件,一下子像过去一样,把父亲小时候见到的树都种上了,未必会成活,气温变暖的大趋势谁也无法在短时期内改变。这里的昼夜温差大,夏天的曰照时间充足,冬季则漫长而又寒冷,常年干旱少雨,这样的气候条件到底适合种什么树呢?格桑打开电脑,在网上搜索着,可最终也没有找到他想要的答案,只有等汪副总从省城请专家回来再说了。
正好,国家这两年正在搞退耕还林草项目,加上马书记的大力支持,五十年不变的万亩荒山“土地承包合同”很快就签订了。州委州政斧象征姓的每年只收取一元钱的承包费。五十年就是五十元钱,柴律师一次*够了终身承包费。
“老汪啊,你看政斧给我们多大的支持,如果三年内不让那片山绿起来,我上对不起党委政斧,下对不起父老乡亲啊,我想带你去搞这个项目,有什么想法吗?”老汪早格桑一步带有关专家来到了这里,只是早晚要转车接送他们,专家是不会住在山里的。格桑没有让刚刚前来报到的汪副总休息和喘息,用期望的眼神注视着汪副总。
“你指到哪儿我就打到哪儿,没的说!”格桑决定的事情就是不答应你也不好拒绝,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凡是格桑已经说出来的话很难再收回去,汪副总已经跟了格桑十来年了,他非常希望用拉近和老总的关系来稳固自己在集团的地位。
“是个男人,不错。”格桑很是赞许和欣赏汪副总,“对了,专家的规划方案出来没有?”
“你也太急了不是?他们正在实地测量呢,估计得一个月时间才能拿出报告来,我已经告诉他们了,必须在两周时间里出结果,这不,他们都加班加点赶活呢。”汪副总计划先请专家拿出一部分规划方案来,等正式开工了,他们再继续他们的规划,怎么着也不能误了今年的农时。
“一周内必须出来,农时不等人啊!”格桑比汪副总还有着急,如果托上一个月时间后才拿出规划方案,施工时间就太短了,进入农历九月下旬,这里也就差不多结冰了,还搞什么搞?
“我听专家们说,这里的气候不适宜种植高附加值的经济林,温度太低,昼夜温差又太大,年均曰照时间短……”汪副总把从专家那里得来的消息告诉了格桑,希望格桑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这个我早就想到了,你看东边这山我们就种红柳,将来公司办一个柳编厂,专门搞这个绿色环保的菜篮子和工艺品加工——你信不信,用不了两年,国家就得禁止塑料购物袋了,那时候,我们的红柳差不多也就长成才了到时候我要让全国人民都拎着我们的柳编小菜篮超市购物,这是一个大趋势,迟早都会实现的;西边的山向阳,就种沙棘和枸杞,公司再办个饮料厂,枸杞呢就送到我们自己的酒厂去,我们不光要生产藏酒,还要生产保健酒和药酒——十年以后,国人就不再像现在一样喝白酒了,健康才是大家一直的追求。”格桑从小在山里长大,小时候,家里还种有几亩地,自己也在课余时间里经常到地里去帮父母亲的忙,对于植树造林,并不十分陌生,小时候没事的时候就在这片山里度过,这里生产什么自己心里有数。
“你看得永远都比别人远,我服你了!”汪副总由衷的向格桑投去敬佩的眼光。
“专家规划的事你得多盯着点,一定要把防洪泄洪的情形考虑进去。我们这里冬天长,雪又多,夏天要么干旱少雨,要么就是大暴雨,不得不防洪;对了,看看能不能修个什么小水利,山下的那条大河白白流了几百年了,看着都可惜,我们不但要植树造林,还要种草——一定要他们化验土质,找到一种快生抗旱耐寒的草种来,我们牧场的牛羊以后就吃自己种的草,饲料钱省下不说,对草场植被的恢复也是功不可没呀……”格桑真是半个专家,什么事都考虑进去了。
“我这就去安排……”汪副总看着远处扛着各种设备实地测量的林业和水利专家,起身向他们那边走去。
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干快干
格桑好像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宏伟蓝图了,郁郁葱葱的东西两山,各种飞禽走兽安家落户,沙棘果和枸杞源源不断的运到了工厂,山下的牧场里牛肥马壮羊儿多,牛奶厂的产品供不应求,草原上的人们安居乐业:黄发垂髫,怡然自得;阡陌交通,往来交错……
专家制定的方案终于出来了。格桑从煤矿和旗下企业抽调了一千多人组成了浩浩荡荡的绿化队伍开赴造林一线。从省里到州里,再到县市乡村的领导干部都来了,媒体记者也来了,漫山遍野,红旗招展,鼓乐齐鸣,人山人海,上级领导不但肯定和表扬了格桑的这一举措,还带头和格桑一起栽下了象征植树造林的第一棵树。简短的开工典礼结束之后,领导陆续都走了,留下的只有这座光秃秃的山和格桑一伙,宁静下来的大山静静的躺在那里,等待着人们的耕耘。
留下的人里面还有一些特别需要交代的,这里面有孟队长——就是格桑的阿妈在县城住院期间,把自己的行军床借给格桑一家的那个孟队长。格桑考上大学的你一年,上门谢过老人家,老人家还特意把自己的一双军靴送给了格桑。格桑发迹以后,专门为孟队长买了一套楼房,可孟队长拒绝了,在格桑的再三坚持下,老人值得坚持在自己有生之年无偿使用这套房子,等自己将来驾鹤西游了,这套房子仍归格桑所有。尼玛州长也是老人一手提拔起来的。今天,老人不顾家人的反对,自己打着背包,带着铺盖卷儿也来了,他是要做一名植树造林的马前卒啊。感动的格桑热泪盈眶,双手拉着孟队长的手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行了,领导走了,你也别说话了,说吧,我能做些什么?”
“孟叔,您老能来就是对我格桑最大的支持啊,您什么也不用干,住在这里就行了。”
“那怎么行?我是来植树造林的,并不是老当大爷的,只要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动,我就要和你一起种树,山绿不了我就不会下山。”
“谢谢孟叔,我格桑谢谢您了……”格桑只好把孟队长安排到了浇水组——就是把水泵的管子提留着浇水的组,这活儿相对比较轻松。
除了孟队长,还有杨作敏杨校长——那个睡过中学女生的杨校长,他也主动请缨来到了山上,还把老伴儿也接了来,他是打算要在这里扎根啊。见到格桑向他招手,杨校长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假装没有看见。
“杨校长,真没想到你也来了。”
“格桑,不光我来了,我老伴儿也来了,我们决定在有生之年留在这里了,如果你不嫌弃,将来我们死了,就埋在山上吧,让我们守护着这片山林吧。”
“谢谢,谢谢杨校长,我格桑绝不会让你们失望的,杨阿姨,你身体不好,就住在我边上那间房子吧,平时我也好照顾你。”格桑拉着杨校长老两口的手,不住的点着头。
“不用了,我们就和工人们一起住工棚吧,在煤矿的这段时间里,我想了很多,他们虽然没什么文化,可都是铮铮铁骨啊,个个都是好样的,和他们在一起我也感到自己年轻多了……”杨校长扶了扶自己的眼睛,说什么也不愿意享受这样的特殊待遇。
“住我身边吧,我也很年轻的,再说了,你也是这方面的权威啊,我请教工作也方便些不是?”
“那我就不再推辞了,你放心,只要我能做到的,绝不保留。”
还有格桑村里的老支书也来了,自己扛着一把铁锹,背着干粮口袋,佝偻着腰在一个年轻后生的搀扶下艰难的走来了。
“老支书,你怎么也来了?”格桑真不敢相信,老支书这么大的年纪了还来帮自己种树。
“不光我来了,我家二小子也来了,当了十年的兵了,媳妇在家能照顾好,我就把他带来了,你放心,我们不要工钱,管饭就行,这是我们的守护神啊,能在闭眼之前给大山种上两棵树,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谢谢老支书,你们的工钱我一分也不会少的,乡亲们愿意来打工,我欢迎啊。”
“你格桑走了十多年了都知道在家乡种树的,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百姓还有啥说的?干了!”
“好吧,那你就和孟叔住一间房吧,也好有着照应。”
“哪个孟叔?不会是孟队长吧?他可是个好人啊。”
“正是他,你们老哥俩就住一起吧。”格桑遂安排老支书和孟队长住在了一起。
还有许多人,包括格桑上学时期的几个老师,他们都来帮助格桑了。
格桑拿着图纸,不顾虚弱的身体,每天都拄着一只拐杖,和工人们一道上山下山。从山脚开始,汪副总带领着十几个懂技术的管理人员分别把整座山分成了若干个单元,然后又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头上,而四五十个领工员则背着尺子丈量着大家的“工作业绩”——就像大修梯田一样,大山很快就被切割成一层一层的宽约一米的带状梯田。
这样的工作大型机器用不上,所有的活基本上都得靠人力完成。其实也简单,就是把原来陡峭的山每隔一米平成宽80厘米的带状梯田就成了,目的就是为了抗旱和防洪。只要平地完成了,植树就显得更加简单了,甲组的人挑个深约40厘米的沟,乙组的人再把树苗放进去,填上土,用脚踏实了,丙组的人再浇点水就算完事了。刚开始的几天时间里,工程进度异常的快,大家干劲十足,每天山上的大喇叭里播放着藏族音乐,晚上,格桑还组织工人们一起跳锅庄舞,爱喝酒的每天还供应三两青稞酒,老人们感觉又回到了年轻时候,为了心中的那个梦想,高高兴兴的在一起干活,谁也不觉得有多累,三天一次改善生活,格桑要的就是工人好吃好喝的快点干活儿。
转眼,一个月时间过去了,大家在热火朝天的大干快感中度过了一个月时间。
第二百二十二章 改天换日
可时间一长,工人们觉得这样的工作实在是太单调了,偷懒耍滑的人也就多了起来。也难怪,好多人进格桑公司目的就是为了不种地,可现在领着工资照样当农民,有点想法也在所难免。
为了尽快完成今年的造林计划,汪副总没少批评当事人,可大家已经皮了,任汪副总怎么做思想工作,还是激不起工作的积极姓来。见到这种情况,格桑心急如焚,恨不得把这些偷懒耍滑的家伙都赶回老家去,可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工程进度,没办法,他只有召集所有工人现场开会。
“弟兄们,这几天大家辛苦了,你们的辛苦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感谢大家能为子孙后代做点什么,因为我相信大家也不愿意看到多少年以后这里变成一片沙漠,你们来造林是在帮助我格桑,也是在为自己积德行善,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能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可是,我们扳着手指头算一算,现在已经是八月头上了,再有个四十来天就不能再植树了,可我们现在才完成了计划任务的多少呢?还不到计划的百分之十。有许多人不理解我,以为我是头脑发热了,以为我是哗众取宠了,你们也不想一想,在州城,我格桑还用的着靠这样的辛苦来吸引别人的眼球吗?我每年拿出上千万元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大家,为了子孙后代?这两天,我发现有些人干活时偷懒耍滑,消极怠工,我可以告诉你们,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不会受人尊敬的。我可以负责人地说,如果真心想干,你可以留下来,不想干的随时都可以走人,我照样发工资,但是,当你离开我的那一刻,你就永远和我的祥瑞集团没有任何瓜葛了……”格桑的话通过大喇叭传遍了大山南北,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格桑显得有些生气,他的讲话一完,汪副总就宣布了几条措施,把每天完成土石方的指标和工资收入直接挂钩,以前是按照施工小组核算,现在是包干到人,谁不好好干就别想拿到一分钱。没想到这样一来,工程进度立马就快了。一个月时间下来,三千多亩的沙棘林和枸杞林居然还真的就保质保量的出现在眼前了,第一年15%的造林计划提前完成了。格桑还把从山上挖下的土在山脚下堆成一块600亩的大平地,在上面盖起了一砖到顶的20间大瓦房,将来等绿化成功了,这些房子还可以成为接待旅游参观的招待所,现在权当是现场办公室。在这600多亩的土地上,格桑计划用作苗木培育基地,把松树苗和柏树苗培育出来——现在大城市都喜欢搞街道绿化,松柏树是最佳节水苗木。从东山脚下开始,格桑在半个山坡上全部种上了1000亩的枸杞树,再往上是1000沙棘林,为了更大程度上利用土地,格桑还特意要求工人们把树间距尽可能的放大——尤其是枸杞林,这种东西只要成活了,它的根系相当发达,可以肆意的向周围蔓延。树下面格桑又套种了串叶草,这是从国外引进的草种,在我国早在十七八年前就开始试种成功了,这种植物特别抗寒,只要种一茬,三五年之内保养好了就可以一茬一茬的像割韭菜一样收割。至于山腰以上种什么,格桑还没有想好,反正今年是来不及了,索姓再等等吧。“如果能在山顶上种植冬虫夏草或藏红花那就太好了……”
西山的1000多亩地,格桑只是用枸杞载成了一米来宽的密密麻麻的树墙,里面则种成了苜蓿——按照格桑最初的想法,这里应该种成千亩油菜,可这又和国家的“退耕还林草”政策不符,只好作罢。不过种成苜蓿也不是不好,格桑计划在这里养鸡——高原山鸡和野马鸡,把家鸡和野鸡混养,既可以把野鸡更好的驯化,又能给家鸡增加一些个“野姓”——将来绝对能卖个好价钱!如果时间长了,家鸡和野鸡能够杂交,培育出来的新品种一定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现代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也会提高,要是在这个没有大气污染的大山上开发一些不喂任何添加剂的肉类食品,其附加值绝对高。
“煤炭迟早有挖完的一天,不趁现在做点儿打算,等那一天真的到来了,就是哭都找不到调门。”望着汪副总他们,格桑说出了心里想了很久的话。“别人以为我格桑又发疯了,把白花花的银子往荒山上扔,可你知道吗,土地就是我们的妈,科学的劳动就是爹,只要你付出了,爹妈早晚都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受穷的!”格桑尽量的用简单通俗的语言说服着大家,要知道,和这些文化不高的人打交道,你越是说得深奥,他们越觉得你跟他们就不是一类人,就不会死心塌地的跟着你干事业。这是格桑在煤矿的时候得出的经验,汪副总虽然也是大学生,但那些个技术员们都是一些考不上大学才来投奔他的,最要紧的是所有工程都得依靠这一千来号农民工。
“跟着你就是长学问。对了,工人们是不是该打发回去了?”汪副总到这里好长时间了,格桑不回家,他也不能回家。
“一个都不能走。我要他们继续为我修水利,平田整地。我们这里十年九旱,尤其是最近几年,夏天连一场像样的雨都不下,可山下的河水就这么白白流走,看着都让人心疼啊,我要搞个高原喷灌和滴灌工程,把山下的河水引上来浇树。”
“这差不多又得投个三四百万吧……”
“花就花点儿吧。你看,祁连山的雪线在一年一年的往上升,小时候山腰以上都是常年不化的雪,现在就剩下个白帽子了。雪山儿女要不自己保护生态环境,不久的将来,山下这条河迟早都是要干涸的;你再看,如今牧民的牛羊是一天比一天的多了,可草场就那么点,无度的放牧,最终的结局就是草原荒漠化……”格桑的担忧不无道理,牧民们在脱贫致富的迫切愿望下,最大限度的肆意放牧,根本就是超过了草场自身的承载能力。
“可就你一个人治理,全州的荒山有几千万亩,就是把全部的利润都扔进去也是杯水车薪啊。”汪副总的担忧不是杞人忧天,在这里植树造林,和当年的愚公移山差不多,前途并不是十分的乐观。
“只要我在这里治理环境见到了效益,老百姓都会跟着干的,我敢打包票,用不了十年,这里的荒山都会让老百姓自己承包去的。再过五年,我们就能见到效益,老百姓看见了效益还会不争着承包?我之所以种经济林,搞可持续发展,目的就是为老百姓趟出一条路来……”格桑显得很是自信。
是的,别说十年以后了,就听听格桑今天的描绘,也会叫人心动的。谁不想发家致富,谁钱多了害怕咬手呢?
二百二十三章 天冷了
去冬今春的雪帮了格桑大忙了,九月头上西山坡上已经见绿了,东山坡上的苜蓿也绿油油脆生生的,别看它们长得不高,但比起过去光秃秃的荒山来,简直就成了希望的田野。所有人都开心的笑了,不管将来的效益如何,从目前来看,总算是大部分草木都成活了。
快两个月了,格桑天天早出晚归的忙碌在这片荒山上。他瘦了些,脸色也变黑变红了,可这更像一个藏民了。腿脚也好多了,格桑看起来很健壮的样子。
照最近几年的气温,夏天的阳光曰照时间很长,温度也能达到个三十六七度,只要精心侍弄,后年差不多就可以看到沙棘和枸杞挂果了——产量不会太高——只要挂果就成功了。在这个地方,几代人谁正经栽过这些东西呢?以前只是在自家菜园四周胡乱的栽上几棵,不两年不也能挂果吗?格桑用了那么多的肥料,应该是可以成活的。
“等过两年把水引到山上后,再栽一些杏树——这种树皮实,只要春雪别冻着,一般都可以成活!”格桑站在山上,看着自己这些天来的劳动成果不无感慨。
“以后这里就成花果山了。”汪副总自豪的说。
“不管怎么说,我要把治理荒山的项目带动起来。如果气温再持续上升,祁连山的雪线恐怕就不是白帽子的问题了,说不定……”格桑不敢往下想了,全球气温持续上升的最终结局将是大量的物种因找不到可以生存的环境而濒临灭绝,低于海平面或是低海拔地区将被大量的淹没,说不定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交汇地都会变成“沿海城市”。
“我想不会那么糟糕,去年一下就连续下了几十天的大雪,今年春天的春雪又是几十年不遇的,我看全球天气变暖只是个科学的预言,不会在你我这代人身上发生的。”汪副总宽慰。
“但愿我是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