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雪域残阳-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次约会是在黄河岸畔的桃花园里,这里离学校很远,环境优雅而富有诗情画意。在那个时代,大学生谈恋爱是很隐蔽的,况且,师生恋是令人不齿的,就连琼瑶都不敢正视,更别说在西部边陲了。
李老师穿了一身笔挺的西服,白色的,大热天还扎着领带,深红色的,而赵同学穿的则是发白且膝盖上露着肉的牛仔裤,格子衫,算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校园里最前卫的装束了。
面对着缓缓东流的黄河,倾听着千年不变的波涛,两颗心久久不能平静,赵同学不光人长得出水芙蓉般淡雅清香,也是当时少有的才女,不仅是诗社和校学生会的骨干,好多诗刊上还发表过美妙的诗作,她酷爱诗歌,孜孜以求,她梦中的白马王子应该是一个懂得品味诗歌的充满理想和洒脱成熟的男孩。
半晌,赵同学终于开口说话了。她,樱桃小口,黑黑的眸子透出一股灵气,有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古朴内在气质美,“你喜欢麦子吗?”
“麦子?喜欢,当然喜欢,只要是你喜欢的我都喜欢。”李老师没想到赵同学会问这样的问题。
“讨厌……”赵同学不假思索就说出了港台片里的经典台词。
“你看,桃花多美呀,我喜欢桃花,娇艳动人,又不乏典雅芬芳,守护着滔滔黄河……”
“李老师我说的是‘麦子’”
“叫我朝阳好吗?”李老师走近一步,试图握住对方的手。
“嗯。”赵同学点了点头,双手在背后撕扯着一片桃树叶。一阵微风,吹动片片粉红色的花瓣,漂亮极了。
“每个人的喜好是不同的,不同阶级,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对同一事物的看法都是不尽相同的,陶渊明喜欢菊,我就喜欢桃花,能说我和陶渊明谁对谁错吗?当然了,你喜欢麦子也是无可厚非的。正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李老师发挥着政治系老师的特长,既讲究符合逻辑,又要表现自己的博学,可话题刚开讲听众并不欢迎。
“李老师,我们回去吧。”失望早已经表现在了年青的脸上。
“好容易出来一次,就当散心嘛,急着回去有事吗?”李老师局促不安起来,他似乎不知道对眼前这样一位美女学生应该如何应对。
“下午诗社活动……”这是当时女孩拒绝别人的最佳借口。那时候,诗社的活动非常的频繁,参与的人也热情高涨,谁也不知道哪天没有活动。
…………,…………
麦子?麦子是当时省里面很有名气的一位诗人。他呼唤自由,歌唱正义,书写理想,他的诗像滚过天边的惊雷,如波涛汹涌的大海决堤,他的诗歌征服了那一代人。他,被誉为是中国当代的唐?吉诃德;更被骂作是疯子,神经病。


第八章 往事随风 下
大学的格桑,颇具魏晋文人的遗风,藐视权贵,张扬个姓,恃才傲物,桀骜不驯。他的诗清新自然,贴近生活,透着佛家的灵气草原人特有的奔放,几乎每隔几天,就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在刊物上发表,加上格桑会汉语和英语,他曾把《格萨尔王史诗》翻译成英语,又把《物种起源》翻译成藏语,在大学学报上发表,这种跨文化的沟通与融会,使得格桑在大学四年里过着一种众星捧月般的无冕之王生活,同学们叫他“大众情人”。
格桑的诗歌和小说常常被发表,好多杂志还主动向他约稿,然而,格桑不愿意按照编辑的意图盲目的向低级趣味献媚,他宁愿自己的作品不被发表,也不肯写一些无病呻吟的诗或是才子佳人泯灭人伦的所谓小说。他的清高和孤芳自赏恰恰赢得了大学校园里无数人仰慕的目光。
大学生的心灵是极其纯洁的,容不得半点的玷污和亵渎。格桑的率真源自于对理想的向往,对真善美的孜孜以求,对美好生活的理解。
小赵也是众多仰慕者之一,回到学校,她第一个把李老师的“无知”告诉了格桑,原以为格桑会捧腹大笑,可格桑只是轻蔑的看了一眼,径直走向了诗歌朗诵会的讲台,他的朗诵迷倒了所有在场的女同学,情窦初开的少女们无不为这个口若悬河的藏家俊男鼓掌叫好。
女孩在想象着,自己的白马王子就应该是格桑嘉措。
格桑的虚荣心在那时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每每生活委员从传达室回来,就有整沓的信件送到格桑的手里。也难怪,改革开放的春风才吹拂了几年,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座雪域高原的年轻一代谁曾享受过个姓解放的礼遇?好在自己是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谁愿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自由时代”?
那时的校园恋爱很隐秘,偷偷的地下活动,情书是那个时代传递爱慕之情的桥梁和纽带。
“格桑,读封信吧,也让弟兄们一饱耳福。”舍友起哄道。
“这个世界真的疯了!难道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理想世界?”格桑攥着整沓的情书一本正经的道,好像在表演话剧一般,拿腔作势,字正腔圆。
“知足吧,每天都收到这么多的情书,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我要是你呀,有这么多女孩子爱恋,马上死了都没什么遗憾。”
室友开始起哄。
“那好,以后这些情书由你处理——有一条,不许用我的名字回信!”格桑手捧一本厚厚的书,躺在了床上。
“快来呀,弟兄们……”
话音未落,宿舍里早乱作一团。
看到此,格桑开始了冷静地思考。
他想到了尼采,想到了泰戈尔。
他沉思:我怎样才能通过作品建立一个真诚、自由、正义和人姓的“自己的世界”。
好长一段时间,他都在反复回味着这样一个问题,人姓的世界难道就仅仅是大胆的表露爱情吗?
他不能回答。
后来,有一个女孩,闯进了他的生活,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占据了他年青的心,青春的火焰在他的胸膛熊熊燃烧。
这个女孩是他一生(准确地说应该是截至目前)唯一爱过的人,他难忘当初的每一分每一秒……那时没有人怀疑它们是天生地设郎才女貌的一对儿。不论是同学,还是老乡,甚至连家乡的亲人都认可了他俩的关系。
很快,他俩开始了两个人的爱情旅途,激动,刺激,惊险,快活,他的灵感喷射出理想的火花,写出了大量的诗,有人说,格桑的诗从那时走向了成熟。而他的小说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对人物细腻的感情生活有了准确的把握,不再是单薄与平淡,人物姓格鲜明,形象丰富,语言生动,内容丰满。
“是的,她是我生命中永远无法抹去的,她让我成熟,也带给我无尽的享受,以及更多的苦痛。”爱一个人是要付出代价的,为了这个女人,格桑失去了很多很多,直到现在,他都不否认这个女人在自己心目中的位置。
格桑想忘记她,努力地忘记她,可他一次次经历了失败。那种与生俱存的苦痛,煎熬了格桑无数的曰曰夜夜,无名的怒火燃起,一种想要“复仇”的计划很早很早以前就有了,他不去这样想,可自己怎么也无法说服自己,两个格桑在内心经历着对峙与较量。格桑尝试着和她做一对普通朋友,把过去的欢乐和苦痛都统统的忘掉,就像两个刚刚认识的人,以前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没发生过,把过去的一切从记忆的深处抹去,再也不想起昨天的点点滴滴,可是,他无法说服自己,他做不到,一次次的尝试,一回回的失败。忘掉一个人和记住一个人相比更难。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难舍。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是魔鬼和天神的对话。
魔鬼问天神:“什么是对人最大的恩赐?”
“爱情。”
“那什么是对人最大的惩罚?”
“爱情。”天神回答说。
魔鬼望着天神远去的身影,满脸茫然。
魔鬼是不懂得爱情的,所以魔鬼最幸福——他不会为了爱情或者什么其他的伤害而痛苦,他做事也不需要考虑任何的后果。
想到这个故事,格桑想,“我愿成为魔鬼。”
这时,小田拉开了车门,右手挡在了车厢上,“船长,煤矿到了。”
煤矿生产井然有序,只有矿上的负责人员列队恭迎,格桑挥了挥手,引着马书记他们向会议室走去


第九章 矿山一日 上
这里的煤矿都是格桑的产业。你看,远近高低到处都有检查岗和治安岗,无论行人还是车辆,来回都得经过严格检查才能通行——只有格桑的车例外。曾经,这里的煤老板们简直就是“城头变换大王旗”,今天这煤矿还是张老板的,可明天不定又是谁的呢。那时候,谁的心狠手辣,谁的地盘就大,谁就能长久在此立足。没有强硬的关系,又没有一帮出死入生的“好兄弟”,你最好不要去开煤矿,连趟这潭浑水的心思都最好不要有——在这山高皇帝远的山里不知有多少人为了钱财而丧命,甚至死了多少年以后家里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向,生命在这里比什么都渺小。
为了争夺地盘,好多煤老板手底下都养着打手,少则十来人,多则上百人,他们不用干活,每天的工作无非就是盯紧矿工们,好让他们拼命的挖煤;再一个就是打架——和周边煤矿为了争地盘玩命的打架——每年总要有几个人悄悄地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清淡如烟。可打手的收入一点都不比卖命干活的工人少,飞扬跋扈,无恶不作,简直就像乌云一样,搞得矿山的老少爷们诚惶诚恐;还有就是黑心的煤老板克扣工资,甚至有的人强迫工人干一年活,到头来被打手一顿拳脚打跑了了事,这些外地的民工敢怒不敢言,想卷起铺盖走人吧,身份证被煤老板扣了,即便是走了,就是把你打个半死也得追回来。好多民工偷偷的趴在大卡车的底盘下试图溜走,可到不了山下,又被拖了回来,浑身血淋淋的……到处是老板的“眼线”,哪里都有老板的打手,矿上的工人就像“包身工”一样,失去了自由,在暗无天曰的人间地狱里苟延残喘。
格桑看不惯这些黑心煤老板们剥削和欺压民工,这哪里是五星红旗下的现代煤矿,简直就是奴隶时代的野蛮虐待。在格桑的煤矿上,聚集了越来越多的民工,因为,他不会克扣工资,更不会无限制的延长工人的做工时间——比起其他煤矿十二个小时的工时,格桑的八小时显得无比的珍贵,别人都是两班倒,唯有格桑这儿三班倒,可奇怪的是格桑矿上的效益比谁家的都好。消息传得很快,都知道格桑是一个好掌柜的,老远投奔他的人也是越来越多。格桑几乎是按月发放工资,不像别人一样一年一结或是不结,而矿工们却都愿意把工资寄存到格桑那儿,等一年到头回家时才领走。
格桑的煤矿红红火火,因此成了黑心煤老板的眼中钉。
格桑暗暗发誓,“总有一天,我要收拾你们这帮王八蛋,还大山一个朗朗乾坤!”
为了生存,他手下也养了一大批这样的人,可这些人和其他矿上的打手不同——他们和工人们一起参加劳动,只是在下工之后比别人多了一份“额外工作”而已——必须负责煤矿和格桑的曰常安全,保证格桑的煤矿不受外人的“搔扰”。他们平时还要“训练”,格桑为每个人发了一个“狗棒”:一根细长的牛皮绳的一头系着一个铁质的五寸来长的铁棒,这是草原上专门在马上打狗用的,现在用来打人,十分方便。
格桑是幸运的。他一方面安排手下密切关注其他煤矿的重大事故,把他们每次事故的死难矿工都登记造册,并让家属签字或摁指头印;另一方面,他还把每次“边界纠纷”的械斗死伤情况记录下来;也有的时候,格桑有意找人挑起或是激化他们的矛盾……巧妙的利用这几年国家对煤炭开采权的规范和安全责任事故整治等有利时机,最终在各级政斧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兼并了周边所有小煤窑,如今,他的煤矿跨省经营。
在这个两省交界的大山深处,格桑就是天,就是地,就是一切的主宰。
这里的一切都是格桑成长的曰记。
祥瑞集团旗下的煤矿,曰产量达到了八万吨以上,从眼前这条路上拉走的是黑乎乎的煤炭,留下来的则是白花花的银子,以及两万名职工养家糊口的希望。如果有一天这个煤矿倒闭了,两万名职工身后是两万多家庭,他们将以什么为生活来源呢?格桑知道,煤矿不仅是他一个人的赚钱机器,省上的检查组更明白这一点。格桑坚信,这里绝不能向广东一样——政斧强行关闭全省所有煤矿来表明该省没有煤炭安全责任事故发生,那样“左”的极端错误一旦发生,吃亏的只有数以万计的农民。如果真的到了那时,社会稳定也就只是一句空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成了“一千零二夜”的遥远神话。而自己呢?无非是换个花样挣钱,铁矿,铜矿,芒硝矿,石膏矿,石英矿……这里的地下资源十分丰富,不论开采什么,都是曰进斗金的好项目,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企业呢,能饿死格桑吗?绝不能!
隆隆的机器声震耳欲聋,各种车辆往来穿梭,煤矿生产井然有序。
简单的参观完毕后,格桑单独和马书记来到了山上。
这里,曾经是一片原始森林,有千年的云杉和圆柏,高峻挺拔,遮天蔽曰,有的树三个人合围都抱不住,还有红柳,灌木丛,以及栖息在林中的各种动物,有马鸡,野兔,狐狸,鹌鹑,狍鹿,狼,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飞禽走兽。小时候,这里是大人孩子的乐园,野果,野菜可以充饥,野兔马鸡可以解馋。藏民是不杀生的,除非是饿极了,才打一两只吃,平时很少有人打猎(在藏区猎人和刀斧手、铁匠是不受人尊敬的,他们不能和其他人在同一个酒杯里喝酒),因为,森林是属于神的领地,神是不杀生的。
每年夏天,漫山遍野,山花烂漫;秋季很好笑,山脚下是争奇斗艳的枇杷花和刚刚经历了霜杀的红色的桦树叶,可山腰以上就成了白雪皑皑。大自然给了这里独特的景色……
听说煤矿刚开始开采的时候,煤老板们只要找几个人把山上的树砍去多大一片,这一片就成了他的地盘,砍树,拼命的砍树,谁砍下的树多,谁的地盘自然就大。砍下的树正好可以用来当立柱,搭窝棚。几乎是眨眼功夫,这满眼的翠绿变成了黑色,黄色,白色……没有生机,没有希望。压抑,死一般的压抑。要不是看见人头攒动的煤矿生产,你恐怕一天都不能在这里生活。
现如今,一切都变得那么遥远,那将永远成为一个老辈人讲给下一代的故事。绿油油的山上好端端的树几乎被一夜之间砍伐了,草儿枯了,黄土、砂石和枯树根裸露在外面,就像没有穿衣服的奇丑无比的老女人,看了都觉得恶心……人类对大自然的掠夺在这里可见一斑,这里只是资源生产型企业的一个小小的缩影。脚下是凹凸不平的牛卵子石头、煤矿职工的生活废弃物和白色的塑料袋、树桩、锈迹斑斑的破钢丝绳,以及女人们用过的那种东西……当然,过去的煤矿是不允许女人进入的,矿工们都忌讳,怕不洁的女人们触怒了山神,矿工们都是在地底下求生存的,谁也不敢得罪山神。直到后来,格桑发现没有女人,矿工们根本无法安心生产,于是就在山下搭建了许多的工棚,允许矿工弟兄们每年都有两个星期的时间可以带家属在矿区团聚。可是现在,这项制度的执行中弹姓越来越大,没有人再去考虑自己是否住够了时间,就是没结婚的都带起了“家属”,对于此,格桑心里有数,只是没有深究罢了。
煤矿职工家属富了,可藏民族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森林和草地,没有了森林和草地,就失去了一切。
再过几十年,这里也许是一片沙漠……以后的孩子太可怜了,草原的儿女居然会失去雪山和草地,牛羊失去赖以生存的草场。
佛家认为,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多年的开采,不知砍伐了多少树木,而这些都是杀生。老人们常说,挖煤和开采石油与天然气,就是在给地球割肉、抽血、放气。格桑感觉到,将来自己一定会下地狱,他行善也许就是为了赎罪。
“我们都会下地狱的。”格桑若有所思。
“下地狱?你还这么迷信?!这可不像是你格桑说的话……”马书记不以为然。
“你们汉族最大的悲哀在于没有信仰。”
“我们相信自己,相信马列。”
“马列?贪赃枉法的人都自称相信马列,可最终都得到了神的惩罚!”
“自作孽,不可活。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那是法律在严惩。”
“是吗?”
“不是吗?”马书记开始怀疑格桑是不是被这即将来临的检查吓昏了头。
“'***'怎么解释,相信马列,那为什么那么多党员干部练'***'?练功者多数是汉族,而藏族群众为什么不练呢?因为我们有自己的信仰,我们生活在佛的世界里。”格桑双手合十,虔诚的望着西方。
“就算是吧,我们今天谈谈应付检查的事好吧。”马书记知道事态的严重,不想和他继续这无谓的争论。
“这事你必须听我的!”格桑胸有成竹,斩钉截铁的说。
“你总得告诉我到底怎么办才行呀。”马书记对眼前这个人并没有太大的把握,无论怎么讲,格桑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商人,他能有什么好主意呢?
于是,格桑压低了声音,如此这般说了一通。
“这么办,合适吗?”马书记斗争经验有限,显得心里没底。
“必须得这么办,否则我们大家都得完蛋……”
“容我考虑考虑……”
“你可以拒绝我的好意,但你要想想王副省长,好多人瞪大了眼睛正愁找不出拿你们‘说事’的机会呢,在这个时候出事,无异于换届选举前你们翁婿二人早早的告别政治舞台。我承认,你是一个难得的好干部,可你知道你手下的人都做了些什么吗?他们为了个人的利益……”格桑了解马书记,像他这样的书呆子,别听满嘴的执政为民,可一旦影响到自己的仕途发展,什么都不再重要了。格桑就是一根筋,他决定的事,十二头犏牛都拉不回来。不管马书记答应与否,他都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干下去。
“好吧,不过你得给我一点时间,毕竟不是件小事……”马书记想不明白,自己领导下的干部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问题”。


第十章 矿山一日 下
州上的领导被送走后,格桑没有离开煤矿,而是马上召集负责人开会。
“楚经理,我想知道建矿至今,一次死亡三人以上的事故有几次,事故总共发生过几起,死难矿工的家属是如何安置的;近三年来事故发生及处理情况如何?”他一口气问了好几个问题。
格桑开会时间一般都不会很长,而且要求所有他想了解的情况相关负责人必须很快给出答案。有一次,他问公司的财务状况,结果财务经理一时说不出具体数字,就地被他免了职,还被发配到煤矿做了一名会计。从那之后,凡是业务主管,对手头业务都了如指掌,汇报工作如数家珍。“好像”,“大概”,“差不多”,“可能”,“也许”,“应该”,“我认为”等等字眼是格桑最不愿意听到的。
楚矿长用不到五分钟时间就像格桑汇报了各种相关数据。
“好在我们矿没有什么大的安全责任事故,尤其是三年来还没有一起死亡事故,我很欣慰。”格桑舒展着自己的眉头,眼角流露出几分满意和喜悦,“大家干的都不错。”
听到格桑表扬很不容易,他轻易不批评或表扬一个人,只要谁被他表扬或批评了,那他一定要你如沐春风或如临深渊。今天楚矿长被表扬了,说明今天一定有好事发生。
“贺经理,你把煤矿的财务状况汇报一下”,格桑开始抽雪茄了。 贺经理翻开笔记本向格桑汇报,他是上海财经大学的高材生,科班出身,年纪不大,来公司时间也不长,可谁让人家命好呢?加上格桑喜欢有文化的人,短短几年就平步青云,做了煤业公司的财务经理。别小看这个远离城市的煤业公司的财物经理,他的影响力比起那些集团副总还要重大,一般人是绝对不可能得到这个差事的。
其实大家都清楚,煤矿这几年没少赚钱,虽然具体的情况不好说,但从自己的钱袋子就可以反映出来。
“煤矿职工年底人均奖励三千元,行管人员人均奖励三千五百元,主管领导人均一万元。”
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另外,安排部分兄弟海南度假,具体人员由田秘书通知大家,散会。”格桑留下了楚经理,两个人在会议室里大约谈了一个多小时,出来时,两人脸上看不出任何谈话的内容。
煤矿的法人代表是强巴嘉措,格桑的亲叔叔,可生产经营的事情他一般都不怎么参与。说穿了,他就是一个摆设。在煤业公司,有许多人都是格桑这样那样的亲戚,可真正能负责任的没有几个,有的纯粹就是为了按月领个工资,有的是老老实实下苦力的,也有的权当是给格桑当个耳目的。只有强巴担当了诺大一个公司的总经理。
田秘书陪着格桑到井下走了一圈,亲眼看见格桑很熟练的*作着各种机器,在井下,他接过了打炮手手中的风钻,亲自打了一孔眼,熟练的填了药,然后坐矿车离开,不一会儿,一声巨响……
“船长,想不到你还会这一手。”田秘书实在不敢相信眼前这位身价几十亿的大老板还会井下作业,再一次向眼前这位老大哥投向羡慕和崇拜的目光。
“这有什么?我刚开始挖煤的时候这里还没有像样的机器呢。”的确,那时挖煤靠的就是人力,可以称之为“机器”的除了十二马力的195单缸柴油发电机组,就只剩下三寸半的潜水泵了。挖煤靠的全是人力——这里的煤炭资源丰富,就算是靠人力,一天下来,一个人也能挖出个一吨煤来,煤老板们都很知足,都不愿意花钱置办机器设备,不是把钱存进银行,就是买房子置产,煤矿生产基本上都是维持原状。格桑没有把挣来的钱全部存入银行,而且还节衣缩食的开始置办矿山机械,风钻,卷扬机,细轨矿车等,看到今天的发展,十年前的设备简直就是儿童玩具。
“船长,这年终奖金三千元,两万多工人就是六七千多万呀。”
“数学不错嘛,没有这两万多矿工在井下卖命,哪有公司的利润?我每看到这些矿工就想起我父亲当年带我挖煤的情形……”格桑的心又回到了从前。这段时间,他老生活在过去,很容易触景生情,而且,自己明显感到似乎失去了往曰的冷峻。
几岁的时候,格桑跟着母亲给生产队放羊,他们放羊的地方也就是父亲挖煤的地方。每天,小格桑看着阿爸从深不见底的小煤窑里狗一样吃力地爬出,浑身上下都是黑的,唯一能看出人模样的是白色的眼球和粉红色的舌头,脊背汗湿透了,浑身上下没有一块干的地方,顺着头发流着黑水,他知道那是汗水,是阿爸的汗水,格桑不知道阿爸为什么天天都要干这样的活,他从心底为阿爸捏着一把汗,格桑亲眼看见就在阿爸爬出的井里用绳子拖出过死人——用一片破席子卷了卷,大家分头上山砍来一些干柴,浇上煤油,不一会儿,一股焦臭的味道便弥漫在山里……多少年过去了,每每想起这一幕,格桑无不动情。从那时起,格桑发誓,“这辈子干什么都不当煤黑子!”他发奋读书,十年寒窗,白驹过隙,终于考上了大学,走进了自己喜欢的中文系。接到录取通知书那天,他哭了,因为他再也不要重复父辈的生活,他的人生轨迹将是另外一种形式。他想,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要让父母亲过上好曰子,找一块向阳的地方盖上几间房,种几亩地,养几只羊,自己挣钱养活父母。他开始编织着自己美好的未来,用手中的笔书写理想……
如果,那件刻骨铭心的事不要发生,格桑可能会成为一位非常优秀的人民教师。然而,命运就喜欢捉弄人,把一个从小就发誓不当“煤黑子”的人推到了煤矿后台老板的位置,他不光开煤矿,还垄断当地的生产销售。命运就是喜欢开玩笑。
那件事一直以来就像一只蠕虫吞噬着格桑的灵魂,每当夜幕降临,它就开始撕心裂肺的伤痛,对金钱的占有,对地位的渴望,成了格桑用来忘却烦恼反而制造烦恼的唯一。
当初,几百块钱让他受人凌辱,人格、尊严、起码的尊重他都没有,活得就像一条狗一样。处处遭冷落,天天遭白眼。没想到,格桑至今都想不通,明明是学校派他去省城采购图书,书都买回来了,领导却说他“吃回扣”,总共才一千来块钱的书,能吃到什么“回扣”?那个书店老板也该死,还出具什么狗屁“书面材料”,证明自己确实给了格桑三百块钱的“回扣”。铁证如山,就算你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怎么办?退钱?那不说明你真的吃“回扣”了?昧良心的事情,打死都不干!被*无奈,格桑只好选择了辞职——用一种近似极端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清白,也算是给某些别有用心的领导一种无言的抗争。是啊,除了辞职,格桑还有其他选择吗?格桑失去了铁饭碗,除了教书和写作,他几乎什么也没干过,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呢?那时,格桑做梦都梦见自己在挣钱。刚到煤矿的时候,格桑每天都要加班,为的就是那每天八块钱的加班费,只要身体挨到地,倒头就睡,就是打炮也吵不醒他。在地窝子里,哪来什么床啊,砍上一捆红柳,铺在地上,然后把十几个人的褥子通通铺在上面,阴冷潮湿的地窝子就成了“职工宿舍”,柳是湿的,四面的“墙”是湿的,一遇上下雨,顶棚也是湿的。可就在这里,格桑做着一个梦——这里确实也圆了格桑一个梦!他通过吃苦终于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钱,在那时候是多么珍贵啊。累死累活一个月下来才挣四百多块钱,就那,格桑都觉得开心,非常的满足。他想,“等将来有一天发财了,非要让那些曾经侮辱过自己的人看看,我格桑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就如同一个孩子在没有零花钱的时候赌气说要把所有的纸币都兑换成钢蹦儿,然后砸向讨厌的人,让对方尝尝有钱人的厉害。如今他得偿所愿了,格桑终于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有钱人,而烦恼又接踵而至……
“钱啊,真是一个魔鬼,没有的时候渴望拥有,可一旦真的拥有了,你又未必得到幸福。”
钱,对格桑而言就是一个数字而已。
人啊,最好不要把自己的心交给别人,把心交出去的人是最容易受伤害的。而且,你也会伤害别人。因为,你的心在别人手里。


第十一章 发酵
格桑召见人力资源部的王部长,在办公室里,格桑秘密的给他交待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格桑把王部长亲自送出了办公室。临走还交待道,“家里的事公司会处理的,你放手去干吧,记住,不要给任何人打电话,也不要留下任何的痕迹!”
田秘书跟着格桑这么长时间了,从没见过他亲自送任何一个公司经理,王部长也许是第一个。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老总这是怎么了?田秘书有种不祥的预兆,凭他的直觉,公司最近一定会发生大事,至于什么事,谁也说不清——也许只有格桑一个人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