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卢作孚-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顾东盛也一跺脚,还以颜色:“我的合川举人,后生何罪之有?罪在你我当长辈的。乡梓出了如此人才,非但得不到你我保举推荐,反倒让他身陷死牢!”
举人被当面训斥,却大喜:“东翁意思是……”
“人才啊,想不到我们合川竟出如此人才!”这位顾东盛也是个迂的,说起来便没完。
“非若是也!东翁,你再酸下去没完,合川这个人才,就要……”举人急了,一句话哽住,急得伸手掌作刀状向顾东盛脖子上一斩:“咔嚓!”
顾东盛惊缩了脖子:“有这等事?”
“东翁你就坐等吧,午时三刻,后街菜市巷口看合川人才砍脑壳!”说完,举人拽着曲生出了门,丢下顾东盛一人,望一眼书案上那纸书,闷哼一声:“唔?”
蒙七哥一秤一秤地为合川人抓药,十余年矣。今日,久长街蒙家药铺药柜上放着一张张药方旁,多了一纸学生娃字体抄下的文书。蒙七哥手头拎着那杆细杆小盘的药秤,望一眼柜上,口中念念有词:“名医用药,常见病,一副药方,君君臣臣,配伍分明。遇上疑难怪症,那就是副单方!对对直直冲着那病去!”
柜外,通常抓药的人所站之处,站着乐大年,他看不出蒙七哥望的是药方还是《告全县民众书》,急了:“我的蒙七哥耶,再两个时辰,人就要断头了,谁听你说医论药?”
蒙七哥拂开药方,指定《告全县民众书》:“我怎么说医论药了?我说的这篇文章,好一剂药到病除的单方!”
乐大年:“这样的人,该救不该救?”
蒙七哥说:“父母在时,我们蒙家人就信你乐大年。父母不在,我和我小妹更信你大年哥哥。该救不该救,凭你一句话!”
街头有人声,似有人影持着药方向药铺来,蒙七哥谨慎地探头望一眼街面,退回身子来,掏出钥匙:“到家说去!”蒙七哥从药房内锁上大门,开了药柜一侧的矮矮的后门。
这早晨的太阳刚爬过城墙,爬过家里的老墙,照进小院,就见一对春燕披一身殷红从屋檐下飞进闺房。好兆头!蒙秀贞抿嘴一笑,她手头也正在绣一只春燕,双翅扇开,望着天空要飞未飞的样子。绷紧了的圆盘形绣架的布面空白处,另有一只,翅膀欲展未展,似要追上绣成的这一只成双成对飞出闺房。
绣花跟吟诗一个道理,得把心里头的那点感情投在上头,绣出东西来才见精神。蒙秀贞绣花所以在合川一县独占花魁,别人家仕女以为是手指上的功夫,蒙秀贞自家晓得,不在手头,在心头。她发现绣架布面上有一根红丝线冒出头子来,便向绣筐中取了小剪刀,要一刀剪了那线头。
“咔嚓一刀——太可惜!”此时,她听得院内男子说话声,“这样的人!”
蒙秀贞望去,是她的哥哥蒙七哥在喊。
蒙秀贞起身,走出闺房,刚要掀竹门帘,抬头看见蒙七哥身后,另一个男子刚从蒙家药铺通小院的后门钻出,她看看自家裤筒下悄悄露出的一双小脚,她放下竹帘,退回门内。
“所以,兄弟我才这么早来敲你蒙七哥的门!”蒙秀贞笑了,听出这人是乐大年,他是七哥敢直接带进小妹闺房所在的这小院的不多的几个男子之一。
蒙七哥指点着手头的一叠纸,说:“小小合川,几时冒出这么个——卢思、卢魁先?”
“卢魁先?”蒙秀贞复述这名字,她忽然看到镜中自己的模样,没来由地脸一红,赶紧回到窗前,重新拿起正绣的春燕。
竹帘却挡不住院中两个男子的对话,是七哥在说:“这个卢思,他现在何处?”
乐大年:“死牢!”
“死牢?”本来是个不相干的人进了死牢,但蒙秀贞天性有好生之德,于是坐不住了,凑向窗前细听。
就听乐大年说:“已交辰时,满打满算,再过两个时辰,就要推出去开刀问斩!”
蒙秀贞一句话差点脱口而出,这话被七哥叫了出来:“这人不就没救了?”
死牢中的人,最后一夜,哪个不是算着时辰打发生命?这天的合川死牢中,胡伯雄嘀咕道:“已交辰时……”
卢志林说:“满打满算,再过两个时辰!”
胡伯雄一眼看到栅栏外棹知事坐过的公案下,斜靠着三块令牌状的东西,这东西应该是昨夜他们被打入死牢时便堆在那儿的,此时天光渐亮,胡伯雄认出了当中一块令牌上写的字:斩巨匪湖北熊一名。他叫道:“他们连斩标都给我备好了!”
卢志林说:“另外两块一定是写的斩私通巨匪的你我兄弟。”
就听得周三开了死牢大门,棹知事与吴师爷带着操刀持枪的一大群差人涌进死牢。
胡伯雄一叹:“他们连最后两个时辰都不肯给我们。”
燕子在街头的柳絮中翻飞,浑然不知这老两口心事。杨柳街卢家大门门槛上,老两口一夜坐到天亮。卢李氏回头望着堂屋桌上一动未动的饭菜,嘀咕一声:“昨晚他生日饭,一口都没吃,晓得在大牢中有人送饭没得哟?”
卢茂林沉默。
卢李氏说:“刚才歪在门框上睡着一会儿,一闭眼睛,就看到北城上挂的那些木笼子……”
卢茂林抓起扁担,霍地站起。
卢李氏说:“你要做啥?”
卢茂林带着八岁的卢子英从屋中出来,父子各用扁担挑一副筐,弟弟显然是挑着大哥的那一副担子。
卢李氏说:“今天,你还要去挑麻布?”
卢茂林说:“不挑,他两兄弟回来吃哪样?”
老三卢尔勤早明白了父亲到底要去哪里,也要跟着去。父亲摇摇头,望了望老三身后的母亲。老三懂事,坐在了门槛上父亲先前坐过的位置,留下陪母亲。
卢茂林快步出门,老四卢子英跑着才跟上。
顾府议事厅坐满了人。大清早,合川县士绅与知识界头面人物几乎全数到齐。顾东盛坐在当中太师椅上,道:“此事,平生兄觉得如何?”
“这个……”士绅宁平生面有难色,转头望着旁边的另一士绅,说:“静潭兄以为如何?”
程静潭为难道:“这个……”
举人急了,一拄杖,站了起来,可是他却急得说不出来。乐大年接过话来,几乎哭诉:“当年兴建川汉铁路,平生、静潭先生爱国爱乡,均投下一股。清廷献媚洋人,将铁路收归国有,眼看诸位先生血本无归。是谁在省城代表合川股东到四川总督府前请愿,险遭赵屠夫赵尔丰枪杀?”乐大年一扬手头《告全县民众书》,大声说:“就是这个卢思。股东代表,他自己可是腰无分文,一股都没陷在里面哇!”
举人道:“他为诸兄舍命请愿,今日,眼看他真将送了命,诸兄能坐视不救么?”
宁平生等人依旧犹豫不决。他身后,其子宁可行站起。此时的宁可行,已出落得一表人才,西装革履,金丝眼镜。宁可行从书院举人门下学成,正中国留洋之风兴起,宁平生一咬牙,将宝贝儿子送去日本留学。赶巧了,昨天晚上才学成回家。宁可行颇新潮,年轻气盛,道:“这个卢魁先,是我小学同窗,从小急公好义,目光远大。今日我们不救他一命,日后合川有事,谁来为我们领头,谁来帮我们出头!”
众人却依旧不动。
举人道:“到底是救他命,还是让他死?发句话啊,诸位!只剩得两个时辰了。”
不到时辰,合川县衙大门便被打开,卢魁先、卢志林与胡伯雄被推出。
从黑牢出来,卢魁先定下神来,抬眼望还未翻过城头的朝晖,说:“顶多辰时三刻吧,官府不是规定午时三刻开刀问斩吧?还差着两个时辰呢!”
棹知事道:“恭逢乱世,便宜行事。”
面前两条路,卢魁先向大堂方向走,被棹知事挡路,棹知事伸臂指向去后门的路,说:“请。”
棹知事押着卢魁先一行走在衙门岔路口时,卢茂林带着卢魁先的四弟弟来到岔路口。前方两条路各有一块路碑,分别是:合川县。隆昌县。
卢茂林一拐,走上去合川县的路。
四弟说:“爸爸,去隆昌挑麻布走这边。”
卢茂林埋头走着,四弟追上:“爸爸,空着个挑子,去合川城做哪样?”
卢茂林不答。刚才他对卢李氏说自己去荣昌挑麻布,其实就拿定了主意,要进合川城,这种关头,自己死守也要守在两个儿子身边。要砍我儿的脑壳,先砍我这当爹的脑壳。他没告诉卢李氏,只是怕她女人家脚力弱,自己前脚走,她后脚撵了来,赶不上趟。此时家里老四问话,卢志林只在心头与老大老二对话:“老大老二,你两兄弟,生,是我卢家的人,死,也要葬我卢家坟。”
“爸爸,你怎么哭了?”四弟不明白,追上来望着爸爸。
这时,棹知事催着将三人押至衙门后门,前行的兵士站下,吴师爷上前,用挂在腰上的钥匙开了后门,将门扇推开一道缝,探出头去,双眼精光直射,左右观望,棉花街上空无一人。他吱呀一声推开门,走了出去。
卢志林被推出后门,扭头抗议道:“国有国法,知事这样杀人,依的是哪家的法?”
棹知事道:“卢志林啊,你吃亏就吃亏在一张嘴上,怎么至死不悟?待到你的人头装进城头那只木笼,你再与本县犟嘴巴!”
卢茂林一路刚刚急赶到北门外,往日自己再早一个时辰进城,姜老城也早已大开了城门,今天怎么回事,大门照样紧闭。猛抬头,依稀看到城头一排木笼中装着的人头,他赶得更急。后面,儿子跟得跌跌撞撞。他大半辈子挑重担赶长路,下盘子从来稳当,可是这天早晨,却被小儿子一撞,撞得他一屁股坐地。这一坐他再也站不起来——仰天一望,数清了,城头不多不少,三个木笼,定神看清了,每个木笼中各盛了一颗血肉模糊的人头。卢茂林抱着扁担,真想大哭一声,当着小儿子的面又不敢哭。突然,有人猛地将他挑担的扁担抽了,看时,正是小儿子,拽着扁担便冲向城门洞。
“你要做啥去?”
“找县衙门的师爷,叫他把大哥二哥还我!”
原来四弟早知道父亲出门是为了啥事。父亲不说,他也不说。四弟虽才八岁,居然一眼能看清事情,一旦做起事来,那副胆大、果决的样子,让卢茂林油然想起在安南与法国人打过仗的那位叔祖。叔祖身上的东西,卢茂林身上也有,当初肖家场那件事便显示了出来。可是,这些年来老实巴交,祖上的东西在自己身上被压抑得看不大出来了,但今日在老四身上再现,依旧令卢茂林想起心头安逸。又想到老四这岁数,正是当年老二哑巴了还要趴学堂窗户去念书的岁数,于是又由老二想到在俄罗斯彼得堡为大清朝廷办外交的那一位文官叔祖,两兄弟虽然个性不同,但认准一件事便要干到底那股子劲却九头牛也拽不回来,莫非我卢家在我卢茂林下一辈儿身上,当真要像叔祖辈那样,再出一文一武两个人才,光宗耀祖?想着想着,越想心头越安逸,昨晚自宵夜时老大老二被县衙差人一索子绑了走后便不得安静的一颗心,此时竟进入梦一般的美境。忽然听得劲道生猛的撞击城门声,睁开眼看时,老四正在城门洞中拿扁担撞那紧闭的城门,卢茂林从梦境中惊醒——老大、老二呢?卢茂林眼前一片模糊,怎么也分不清悬在头顶上的三颗人头,谁是谁的?
卢茂林哪里晓得,这时卢魁先已被推出后门,正扭头抗议道:“人命关天的大案,抄斩巨匪的大事,为何不走正门,偏走后门?”
棹知事上前,与卢魁先并行,似与好友说体己话:“恭逢乱世,本知事得便宜行事。”
卢魁先只能苦涩一笑,强忍着,却站定了不走,他攥紧左拳,向卢志林与胡伯雄示意。
胡伯雄当下明白过来。昨夜死牢中,他似又在小卢先生那儿上了一课,对生死这一人生最大的难题,有了新解,一股雄强之气从丹田中涌出,他也大声叫道:“时辰未到,为何乱杀人?!”
卢志林说:“棹知事、吴师爷,我早就明白过来了!你们哪里只是公报私仇?你明知上一起冤案已被我卢志林捅到省城见了《群报》,你们是怕万一上面重审此案,我会出庭作证,把在县衙后门目击的吴师爷私放真凶的事证明了。你们是要杀人灭口!”
已经走出后门的吴师爷嘿嘿笑着转过头来:“三位,想拖延时间,等待救兵?有意放了高声,想惊醒百姓。如今合川百姓是个什么样三位比我清楚,自扫门前雪还顾不过来,谁会来管他人瓦上霜?三位到这时候,还巴望着你们爱说的‘民众’来相救?”
卢魁先确实在想这事。昨夜被打入死牢,一开始是无计以对,后来想到对策,又担心自己写不出来,再后来居然一挥而就,又担心送不出去,昨夜这场突然遭遇的生死劫,已打下两个回合,最要命的是眼下的第三回合!此时,决定今日三人生死的那个字,就死死地攥在自己手心。
民众?民众!自己在合川给驻军杨长官上万言书,曾写道:“一切政治改革,应自教育入手,而以教育统治人心,为根本准则。”后来到上海得遇黄炎培,更坚定了要以教育“启迪民智”,怕的就是民众积贫积弱无知无力愚昧自私冷漠,似一盘散沙做了这沉沉黑夜中恶势力爪下的冤大头,可是,今日自己却只能指望民众来拯救,却不见合川士绅、民众伸出援手。
三人被强推着出了后门,眼前棉花街空无人迹,卢魁先默默摇头,万一民众不肯出手,岂不是……经历革命,经历大足刑场,卢魁先早已不再怕死。死不足惜,可是,自己活了二十三年,才认准了要走的路,还未开步走!胡伯雄还那么年轻,大哥如此忠厚,难道也要……
“非也!”三人刚被推拥着上了棉花街,拐向刑场方向,突然听得迎面一声嘶哑的闷吼。
三人与棹知事一行同时一愣。循声望去,被爬上城头的朝阳晃花了眼睛。
棹知事壮胆冲对面发话:“本县在此,谁敢咆哮公堂?”
一声嘶哑的喊,更是放了高声:“非若是也!”
棹知事问:“举人?”
举人道:“正是在下。合川举人石不遇!”
卢魁先笑了,被晃花了眼睛,此时渐渐看清——
县衙后门对过的那条僻街上,黑压压站满了人,抢先迈出队伍的是颤颤巍巍拄着拐杖的举人。
“举人先生,东翁,程先生,宁先生……”显然对这些人,棹知事都心存敬畏,“不知有何见教?”
众人一时无语。
棹知事道:“下官公务在身,这样吧,少顷了却此案,下官亲往各位府上,洗耳恭听……”
顾东盛一揖,从人阵中走出,不卑不亢地说:“我等前来,正为此案。”
棹知事故作不知:“哦?”
顾东盛捧上一纸保状:“合川士绅顾东盛等三十六人,联名作保,保卢魁先。”
民众队中人头还在增加。正陆续赶到的宝锭和当初在无字碑前祭奠宝老船时的三个船帮:渠帮王爷会、遂帮王爷会、州帮王爷会的帮主及船工。
“来者不善!”棹知事听得背后吴师爷嘀咕一声,当下换了副面孔,笑容可掬,对众士绅唱个肥诺:“棹某从家乡远道来合川,重洋远渡与尔相逢,当真是名副其实啊,还望各位多多包涵。昨日接家中高堂老母家书,命棹某早日回家成婚,棹某还痴心妄想,几时能上咱合川哪位老大人的府上去当一个东床娇婿呢!”
“即烧东壁之床,请君入瓮。当掬西江之水,为尔煎肠。”石不遇一句脱口而出,合川举人哪儿容得有人在合川城中当着众人的面在他面前咬文嚼字?
顾东盛道:“闲话休提,先说卢魁先吧。”
“可是,这个卢魁先他——私通巨匪湖北熊。”
“可有证据?”
棹知事一声断喝:“胡伯雄!”
胡伯雄气冲冲应道:“在,你要怎样!”
棹知事得意地望着顾东盛。
顾东盛沉着脸,道:“卢魁先有才。”
“可是他通匪。”
“卢魁先有冤。”
“冤在何处?”
举人接过话头:“卢魁先私交朋友是叫胡伯雄,却非湖北巨匪熊。”
吴师爷向棹知事使一眼色。棹知事会意,有意将水搅浑:“此胡伯雄正是彼湖北巨匪湖北熊也!”
“非也。仅姓名谐音!”
“尔等敢保,此胡伯雄非彼湖北熊么?”
众士绅无语。宁可行上前一步:“我宁可行偏敢保他卢魁先!我敢上省城告你,合川知事棹洋渡,尔敢以姓名谐音治人死罪么?”
棹知事道:“谐音?哪有这么巧的事。湖北巨匪流窜合川,上面严令,乱世须用重典,本县将湖北熊与私通湖北熊的卢氏兄弟就地正法,也是为保一方平安啊!”
举人道:“非若是也。名者,父母所取;罪者,自身所为。夫以罪定名,罪名成立。以名定罪,名实罪虚……”
听举人说得理直气壮,棹知事露出怯意,望一眼师爷。师爷也无言以对。
举人所说,其实正是背诵卢魁先文章,却忽然忘了下文,恼火地回头对曲先生说:“年轻时,我石不遇能将韩愈之文倒背如流,到老来,这记性!魁先娃文章呢——我照本宣科。”
曲先生将手头《告全县民众书》藏下,抬头一望城头——
城头,姜老城正趴在内城墙上,呆望着这边。
卢魁先身后,牢子周三也正担心地望着举人。
曲先生小声提醒举人:“你照读,岂不误了姜老城弟兄性命?”
“你要我怎么着?”
“你前头说着,忘了,我给你提示。”
举人红了脸:“我这就说不下去了。”
对面,棹知事望着举人,以为他辞穷了。
曲先生悄声在举人背后读出文章:“以名定罪,名实罪虚此理甚明。川中三岁小儿不问亦知,历朝历代律例皆依此理而行,况今日君主立宪之中华帝国。若某某姓名与巨匪绰号谐音,便能定罪,则小民敢问……”
“下面石生我知道了。”举人抬头对棹知事,“小民敢问知事姓甚名何?”
棹知事一愣,照答:“下官姓棹名洋渡字迩逢,下官上任之初,曾登门拜会本县各位名士士绅,记得当时自报家门,还曾得到合川举人您当场夸奖,说古人名与字,讲究一意贯通……”
举人打断他,朗声背诵:“去年12月22日,云南都督唐继尧致电洪宪皇帝袁世凯……”
举人语滞,曲先生赶紧在身后照读《告全县民众书》:“要求取消帝制……”
举人高声抢过:“要求取消帝制,并以死刑惩办帝制派领袖十三人——此事,棹知事可知?”
“三天后通电全国,下官当然得知。”
“十三人中,谁人为首?”
“杨度。”
举人照背文章:“若以某名与某谐音定罪,则棹知事之名洋渡与此杨度同,倘唐继尧、蔡锷等一朝得逞,棹知事第一个当斩!”
棹知事心虚,望一眼吴师爷。
吴师爷嘀咕:“这举人,一向迂腐,几时变得如此敏锐机警?”
棹知事强辩:“今日合川,依旧洪宪皇帝天下。”
举人语滞,曲先生小声读文章:“若还认洪宪帝……”
举人理直气壮:“若还认洪宪帝,则知事更当斩!”
棹知事一惊:“这又为何?”
举人这一路诵得流畅:“洪宪帝曾任中华民国第二期临时大总统,以其亡清首功也!清末四川总督赵尔丰赵屠夫屠杀四川保路请愿同志,我合川股东代表亦险遭杀害。”
乐大年见程、宁二士绅有些畏缩,退到自己身边,乐大年有意读出手头《告全县民众书》:“同志所保者,即我合川股东血汗入股所建之川汉铁路也。”
乐大年说这话自有用心,程、宁二人当初便是川汉铁路合川股东,也曾公推在省城的卢魁先担当合川股东代表,卢魁先这一篇书上,虽未写明自己的名字,程、宁二人心头却是明白的,被乐大年这一激,二人也唤起一股感激与义愤,重新上前回到第一排补了自己退下的空位。
举人哪管身后这些细节,他顾自背诵着:“同志所保者,即我合川股东血汗入股所建之川汉铁路也!知事姓棹字迩逢,棹迩逢者,正与赵屠夫赵尔丰同音。则知事以其字迩逢,于洪宪帝之朝当斩。以其名洋渡,万一唐继尧蔡锷得逞,亦当斩。幸而知事两朝皆未获斩,则吾友胡伯雄亦不当以其名与湖北巨匪熊同音而遭斩。我卢魁先与不当与我大哥卢志林以通匪罪牵连本案!”
曲先生在举人身后一边听他背诵,一边对照着看文章,连连点头,显然举人说的全对。
卢志林默默看一眼卢魁先,道:“二弟,举人在背你的书。”
卢魁先赞道:“恩师如此高龄,学生一篇刚送到的作文,他竟还能背得来如此酣畅自如!”
棹知事望一眼吴师爷,吴师爷无计,摇头道:“合川这群士绅,今日突然变得如此巧言善辩!”
举人此时进入状态,根本无须曲先生提示,喋喋不休,咄咄逼人:“再者,洪宪皇复辟帝制,蔡锷军护国共和。国体事大,天道高远,我等合川小民,唯合川知事棹洋渡、棹迩逢马首是瞻。向者,知事合川大堂,‘明镜高悬’巨匾之下,洪宪皇帝袁世凯圣像居中。昨夜,小民等以私通湖北熊匪罪被捕,不于大堂受审,却私押至黑牢刑讯,此等细节,且按下不表。”
卢志林听到此,对卢魁先说:“糟糕,举人背二弟的文章背得来一字不改,吴师爷何等机敏的人物,他马上就会听出来这话是你的口吻,更会马上想到你将这话写下送了出去,他一定会追查是谁送的,这一来,岂不是误了姜老城与他三弟?”
卢魁先机警地向旁一望,发现棹知事听至此,也狐疑地望着吴师爷。卢魁先赶紧回头,向队中的牢子以目示意。同时,自己大喊一声:“说得有理!”
果然,这一声吸引了正要回头望死牢看周三的吴师爷与棹知事的注意。
周三脸色大变,脚下悄悄移动,退出死刑队伍,到拐角处,拔腿便逃。
举人还什么都不知道,兀自摇头晃脑高声朗诵:“然有一件惊天大事,却不得不说。路经大堂,小民见堂上皇帝圣像无影无踪,昨夜黑牢审毕,更见知事棹密令师爷吴将牢门所悬皇帝圣像揭走。此事乃小民亲眼所见,知事棹可与合川士绅百姓现场验明,若小民有半句假话,愿以知事所加之私通巨匪罪外更加一诬陷官长罪,小民引颈就戮,绝无怨言。”
棹知事与吴师爷面面相觑。
顾东盛向左右以目示意,宁可行会意,当下退出行阵,绕道向衙门前去。
举人一顿,曲先生以为他又忘词,正待提示,举人却生怕被人抢功似的,拐杖一举,猛将曲先生拂退,提足一口真气,道:“方今四川,刘将军纳溪起义,陈宦拥兵相据。今日合川,洪宪帝依然统治,蔡锷军兵临城下,城内兵不过两连,枪不足百杆,共和耶,帝制耶?护国耶,复辟耶?岂唯我等二三小民茫茫然不知所措,合川一县万千百姓士绅,亦惴惴乎盼父母官明示。小民敢问知事棹——若誓为洪宪朝忠臣烈士,却为何私揭皇帝圣像?若决意共和国揭竿而起,又何不旗帜鲜明鼓吹全县民众士绅闻风而动?”
这一趟背得来滔滔不绝如城下千里嘉陵江,棹知事吴师爷被问得瞠目结舌。
曲先生望着手头的《告全县民众书》,惊叹道:“石生,你竟能背得一字不差!”
前去打探大堂与死牢的宁可行回来,向顾东盛点头,显然是在诉说着——皇帝像果然揭去。顾东盛与众士绅闻知,冷笑望着棹知事。
举人接下来所背文章正好道出众人心情:“好一个父母官,似这般不尬不尴,首鼠两端,令我合川小民不上不下,进退两难。试问知事,为官当知何事?请问洋渡,茫茫汪洋怎渡?敢问迩逢,尔与吾既一县相逢,是为幸耶?不幸耶?万一不幸,蔡锷军破城,则小民或因拥戴洪宪,竟与杨度同罪。万幸洪宪帝江山万万岁,则小民或因畏惧蔡军,难逃皇帝怪罪。”
顾东盛等士绅们、乐大年、蒙七哥均望着手头《告全县民众书》,惊叹道:“合川举人当年背书神功今日重显神威。”
举人听到表扬,颇得意忘形,背得更加畅快:“是进亦罪,退亦罪,然则何时而无罪耶?小民等翘首以待,盼知事明示!合川小民卢思,仅以一己冤案,上告知事,亦告白于合川万千民众。”
曲先生赞叹之余,反应过来,心知已经误事,还是赶紧上前捂住举人的嘴。
举人愤懑地强挣开嘴,低吼:“我正有力拔山兮横扫千军之势,你为何拦我马头!”
曲先生道:“石生这话一出口,岂不是误了姜老城兄弟性命?”
举人一愣,自己捂了嘴。
师爷早已察觉,在知事身后嘀咕一声:“小民卢思?”
棹知事惊愕地对卢魁先说:“小民卢思?——是你写的!一夜之间,你竟写下这等文章!”
吴师爷指卢魁先:“告白于合川万千民众?——卢思,你怎么送出死牢去的?”
卢魁先目光越过吴师爷,看一眼身后,牢子周三已经不见去向。他悠悠地对棹知事与吴师爷说:“你那死牢,不是开了扇天窗么?写罢文章,我便抛出窗去,任它随风飘去……”
吴师爷与棹知事相对摇头。
卢魁先趁机悄悄抬眼望城头,原先在上巴望下面的姜老城正被牢子拽着,离开城头。卢魁先心头默默对姜老城二人说:“姜大伯,周三叔,为救我三人性命,你们只好落荒而逃!不知哪年哪月,我才能报答两个长辈的救命之恩!”
卢魁先见二人身影消逝,收回视线,哂笑着冲棹知事把话说完:“万幸清风识字,竟送到了棹洋渡棹迩逢棹知事治下的百姓手中。”
棹知事猛一跺脚,恶向胆边生,回头望一眼吴师爷,低声道:“一不做,二不休,今日之事,再若姑息,必定酿成哗变造反大事!”
吴师爷道:“老爷是说,眼下刑场去不成了……”
棹知事望一眼吴师爷身后的枪兵,一字一句道:“押回死牢,就地正法!”
川省各县中,合川县城墙不算高,不算厚。毕竟边鄙小县,非商贾必经之路,兵家必争之地。合川城墙虽不算高不算厚,但挡住城里临时刑场的人声却绰绰有余。北门外,原本坐地的卢茂林早已站起,看清了头上三个木笼中所盛的全不是自己儿子的头(那其实是昨天腾空死牢时被斩的那三人)。卢茂林只听城里头人声喧闹,听不见闹的什么,但想到只要在闹,多半自己的儿子还活着。虽然听不清闹的什么,但晓得都与自家两个儿子颈项上那两颗人脑壳相关。卢茂林急得昂起脑壳冲城头大喊:“姜大哥!快开城啊,都什么时辰了?”
突然黑黑的城门洞中传来一声闷声:“我把你这卢麻布,平常无事,天天头一个挑麻布进城。今日你两个儿子生死大事,却为何姗姗来迟?”
卢茂林低下脑壳望去——正是姜老城,城门不知几时竟已打开,姜老城冒出头来。卢茂林急问:“我那两个儿子是死是活?”
姜老城跑得急,回头一指:“城门大开,你不会自己看看去!”
“今日你不在城头,怎么钻城门洞了?”
卢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