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青帝重生-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快的就来到这家摊位前,随意的查看起来,只是,让金三有些后悔的是,他对于古代钱币上的了解不多,除了一些著名的铜钱,其他金属是没法确切的判断出其真实价值的,特别是普通的古代钱币,金三很难判断他们的价值。
古玩街上的小贩们,一个个察言观色的本领,精明的跟猴子似的,就说大齐通宝这样明显的东西吧,真只要是敢涉足到经营到古代钱币这一个类别的小贩,又有谁是不知道其真实价值的呢?
所以,这样的东西,在古玩街的地摊上,能遇到,那只能说是个奇迹,就像金三,他虽然有时间异能,真正的捡漏也就三次。
最大的漏就是那共和鼎,其次是就是现在手里的这玉碗,再就是蛋壳陶高柄杯。
而他手里的那独眼石人和这霁蓝人物瓶,都算是买贵了,其他从他手里溜出去的,全都是他自己造的,那已经不算是漏了。
看到那一大堆铜钱,金三立时就想到了自己制作的那四枚大齐通宝,这里其他的东西,大多数是一眼假,不过,铜钱可就说不定了,这东西的数量太多,没准里面就有好东西。
要知道,这里可是古玩街,这里可是地摊,越是值钱的东西,在这里出现的概率,也就是越高。
即便是收购不到好的古代铜钱,先过去翻看一下,有没有什么特别的钱币,长点见识,也还是好的。
就算不能长见识,收购一些历朝历代的铜钱,研究一下历朝历代的铸铜工艺也是不错的,有了想法,金三嘿嘿坏笑着,向那些卖铜钱的摊位走去。
真要是说到,每一次来古玩街,都抱着来捡漏的心思,那么,这样的人,还真是压根儿就不适合进入古玩这一行!
金三虽然是希望自己能每天都捡漏,最好是一直捡漏,捡漏个不停,但是,这是不可能的。
货币铸造是历朝历代最重要的青铜工业。
然后铜镜基本上是每个百姓必用的曰用品。
所以这两种产品,在封建时代一直是青铜工业的重点。
从技术上来说,这一时期,长达2000年,基本上泥范法和失蜡法都并行使用,泥范法用来铸造钱币、铜镜,失蜡法主要用来铸造那些造像。
从合金上来说,铜锡、铜锡铅、铜铅这种合金都有。
到了宋代以后,和青铜工业相关系的,有两项很重要的创新:一项是斑铜的出现,就是铜镍合金;另一个是在明代的末期,炼锌技术发生了突破。
这样,青铜时代基本上转移到了黄铜时代了,这些便是铸铜技术几千年的发展史,而记录这一切的,最好的标本当然是历朝历代的各式制钱。
眼前的古玩摊位上,靠近左边的地方,大半部分,都是被玉石类的小玩意儿给占据着,剩下靠近右边的地方,全是铜钱,有零散着堆放的,也有被串成一串的。
金三蹲下,查看起摊位上的铜钱来,几乎全部的铜钱,都被小贩给堆放到了一起,没有丝毫的规则可言。
看上去,眼前这位小贩,不是很懂钱币这一类的东西,不像左边的玉石类的东西的摆放这般,很有规则。
金三瞅眼摊位左边的玉石,以他的眼光来看,总体上而言,那些价值比较高昂一些的,都被小贩给摆到了摊位的后方,价值低的,甚至是塑料、石料染色之后模仿的翡翠饰品,却都是给摆放到了摊位最靠前端的位置上。
(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三章 铜钱
真假混杂,是这些小贩的一贯手段,能够骗到一个是一个。
当然了,也许是古玩小贩自己的眼力不够吧,又或者,就是古玩小贩存了以假乱真的想法。
在后面的那几排的玉石饰品中,也掺杂着一些价值低廉,但是无论是手艺还是表象,都比较光鲜的饰品!
虚虚实实的,让人真假难辨!
而金三则是更相信,小贩有这样的布局,应该是出于后一个理由!
金三拿起一个顺治通宝,实在看不出真假,不过这东西不值钱,应该没有人为了几毛钱造假吧?
看着这枚铜钱,金三心中一动,时间回朔发动,顺治年间,天下初定,从这枚铜钱的传世来看,它在一些商人之间流传,一幕幕的场景出现在金三眼前。
从被铸造出来,到被串成一串压入库房,再启出来,在流通,中间经过的有官员有商人,也有普通老百姓。
暮然,金三看到了一个场景,这是一间厨房,本来这种事情很普通,但这厨房了的几个人,做起事情来鬼鬼祟祟,才惹起金三的注意。
只是细看了几眼,金三就发现,这居然是一种风干鸡的秘制方法,现在这枚铜钱,被一家卖风干鸡的商家挣到了,而且这枚铜钱还掉落在了这厨房里。
就这样,它的身边,不断的出现制作风干鸡的场景,这样的场景,一直持续了几十年,最后它被一个小孩子发现,被带出了厨房,买成了冰糖葫芦。
而那卖冰糖葫芦的人也很有意思,金三发现,他制作冰糖葫芦的手艺居然也不错。
毕竟那时的首都,还处在满清的统治之下,能够在首都繁华之地,长久不衰的经营一份小生意的,都是有自己独特秘方的。
就像那卖风干鸡的,还有这卖冰糖葫芦的,都是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的,要不然,他们的生意是做不长久的。
金三实在是太高兴了,就看了一枚铜钱的记忆,居然就得到了两种手艺。
这两种手艺现代都有传承,但真正能够做精的,做大的还真没见过。
而人家一个小小的风干鸡,在首都一卖就是几十年,这样的技术,绝对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只是从那厨房几乎不停的在烤制风干鸡,就可以看出来,这家店的生意还是很不错的。
有了这种收获,金三再次拿起一枚铜钱,而这枚铜钱更加极品,这是道光年间铸造的。
而铸造出来不长时间,就被一个车夫得到,这家伙就是个色中饿鬼,有了钱就去找暗娼。
而这枚铜钱,居然在那地下记院待了不短的一段时间,这就把这里的几个年老色衰的老记女的皮肉生意,完整的记录了下来。
这种春宫图,金三只是看了两眼就算了,主人公的质量太差,那种事情,他们办起来没有一丝美感,实在不算合格的小电影。
不过,就算在这种暗娼的身上,金三居然也有了点收获,你要问什么收获,那可绝对是男人的福音,避孕药。
那时候,男人去寻找乐子,可没有避孕这一说,这些事情,都是那些记女在做。
这些暗娼虽然地位卑贱,但她们也是有传承的。
就算是在古代,做皮肉生意不犯法,但也不是谁都可以经营这种皮肉生意的。
最简单的一个避孕,如果做不好,就没有人来照顾你的生意。
没有生意还是次要的,如果怀了孕,你还怎么做生意?
如果怀一次打一次胎,那女人的身体很快就会垮了。
还有一点,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谁都不愿意自己的种,流落在这样的地方。
如果真的让记女珠胎暗结,那他就倒了八辈子霉了。
想一想就知道了,谁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在这样一个地方出生,不说他或者她以后的命运,只是生长在这么一个地方,就是一件恐怖的事情。
毕竟,像韦小宝那样的幸运儿,只能出现在小说之中。
有了这种发现,金三认真了点,忍着恶心,看了一些清代的姓服务者的生活片段,果然又有发现。
这次的发现,已经是广大妇女的福音,这些记女果然强大,她们自有一套包养手段,以免自己赖以生存的宝贝,变成了黑木耳。
当然里面还有一些预防传染手段,这样的手段,就算是现代都没有几个人懂得,看来古代记院盛行,还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人家谁让办事不戴套,但躺在下面的女人,已经把事情办得妥妥的了。
所以出来瓢的,很少有人害怕被传染上各种疾病。
以这方面来看,现代文明真的是倒退了,而且倒退的很多。
这已经不是用年代来算的了,以现代的技术手段,相比满清时代已经倒退了几个世纪了。
除了这些,人家古代的记女,也是不是做的无本买卖,这皮肉生意要做的长久,也是需要进补的,这样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现代的那些姓服务者可是不具备的。
人家就想的比较长远,这样也就怪不得古代的姓服务者,能够经营几十年,而现代的小女孩,做个三五年,就已经变得满脸苍白,皮肉松弛。
但这也是必然的,每天都要流失大量的阴元,这些女人要是好好的还就怪了。
而这种种保养方法,居然在这种地方也有流传,那古代的宫廷之中呢?
真想得到一枚被古代贵妇放在身边的铜钱或是饰物,这样,金三就可以一窥古代贵妇的保养手段了。
但这样的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谁也不知道,现在流传下来的古董,到底经过谁人的手。
看了两枚铜钱,就有了这么大的收获,这让金三欣喜若狂,这就是一个个历史百科全书啊,这样的铜钱,只要是真的,对金三来说,真是多多益善啊!
低头,一边翻动着铜钱,一边查看,金三的动作很快,而且,几乎都好似在查看着铜钱的正反两面,以及看一下上面所刻的字体!
至于,是不是金三需要的铜钱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那个摊主,年纪不大,和金三大致的类似,在看到他的这番举动之后,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
反正这些铜钱一类的,随便的翻翻看看,也不会就此给翻看坏了。
而金三,却是对此有些乐此不疲,手上的动作,几乎是越来越快了。
有时候,摊主小贩都在怀疑着,眼前这个年轻人,在查看的时候,究竟有没有看清楚,手中的铜钱,究竟是出于哪个年代呢?
好在地摊上的铜钱数量,很多,不说上千枚吧,五六百枚,是肯定有的。
在形态上,也是比较的众多,最为常见的圆形,就暂且不说了,其他的形态,比如菱形的,又或者像“刀子”一样的,都有。
有的,在表面上,还带有着几分“青莹霞翠”般的美感,那是因为年代的久远,环境的原因,造成的铜钱上的锈色,有了一些古色古香的气息!
金三一连的翻拣了好一阵子,感觉到手指都有些麻木了,才算是停歇了下来。
预期中的稀少珍惜钱币,最终也还是没有出现,大多数古钱币,都是在市井之间流传,不过这样的东西,也足够金三研究的了。
毕竟金三只是快速的看了一眼,只要是带有历史底蕴的,金三就挑出来放在一边,这样一划拉,金三发现,这小贩的这批古钱居然没有假货。
这让金三长长呼出了一口气的同时,也微微的感觉到了几分失望。
哪怕,心下里认为不会有特别的珍惜古钱币出现,才算是属于正常的,但他还是很失望,这么多铜钱,一个特殊点的也没有。
古代也只有一些金银币或是纪念币,才有可能被帝王或是王公大臣收藏,从这样的钱币上,能够看到的立时画面肯定更具有时代意义。
而在金三所过目的这些铜钱中,清代五帝钱是最多的,他挑出一些。
其他,像是“崇宁通宝”、“至通元宝”、“政和通宝”、“宣和通宝”等这些北宋时期非常常见的类型之外。
其他的,就很少很少了,即便是偶尔出现几枚,金三也是很难看出个所以然来的……
这里毕竟只是一个很小的古玩街,能够有所发现已经是件幸事,如果想要得到更多,还是要去一些大的古玩市场。
毕竟中国古代历史传承的时间太长,就算金三博闻强记,也只是了解了很少的一点。
一来,古代帝王的年号,金三也就是对宋元明清的时候,比较的了解一些,谁让这段时期的瓷器,是最为精致的呢?
为此,对于宋元明清时候的铜钱,看起来,也就会更加的省力一些。
二来,有些铜钱上,压根儿就没有上面字体的出现,只能是从形态上来判断究竟是什么年代的。
三来,也就是说,哪怕金三知道了一枚铜钱,是出自于什么时候的,对于其真实的价格,却也不是十分的了解!
要知道,中国古代的钱币,源远流长,品种纷繁,具有很高的收藏与投资价值,但谁也不敢说,他就能够全部了解国内的所有古钱币。
(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四章 碎瓷
毕竟中国古代历史传承的时间太长,就算金三博闻强记,也只是了解了很少的一点。
一来,古代帝王的年号,金三也就是对宋元明清的时候,比较的了解一些,谁让这段时期的瓷器,是最为精致的呢?
为此,对于宋元明清时候的铜钱,看起来,也就会更加的省力一些。
二来,有些铜钱上,压根儿就没有上面字体的出现,只能是从形态上来判断究竟是什么年代的。
三来,也就是说,哪怕金三知道了一枚铜钱,是出自于什么时候的,对于其真实的价格,却也不是十分的了解!
要知道,中国古代的钱币,源远流长,品种纷繁,具有很高的收藏与投资价值,那自然是对的。
就金三伪造出来的大齐通宝来说,就有不菲的价格,即便不是如此,光是收藏者看看,自己欣赏,偶尔把玩一下,也是很有趣味姓的。
若是金三真的能收上来一枚大齐通宝,时不时的玩一下,掷钱币,猜正反面的游戏,也是不错的。
但是金三同样知道,古钱币也并不是越古就越好,越古就价值越高,这仅仅是一些刚入行或者还没有入行的新手的误区。
虽然,在很大程度上,相比较起来,年代久远的古钱,的确较为珍贵,然而,把这样的结论推展到所有的年代古老的古钱币上,就不成立了。
很多年代较近的古钱里,也不乏一些价格昂贵的珍品。
就说是距今23oo多年前的战国时代,燕国的货币“明刀”吧,其形态之类的,很有特点暂且不说,光是其年代,也可谓是非常久远的了。
留存至今,也不乏品相上乘的“明刀”,然而,由于在铸量上非常的可观,至今仍时有出土,且动辄成百上千枚的,市场上的价格仅为六七十元一枚。
这样的古钱币,其实才是金三的最爱,流传的时间长,那经理的事情自然也就多,它们的记忆之中,也许就有一些很好玩的事情被记录了下来。
另外的,还有距今2ooo年前的汉代“五铢钱”、以及距今1ooo多年前的唐代的“开元通宝”,甚至是北宋的“宣和通宝”,其价格之低,简直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这样的钱币,更加适合金三收购。
虽然这些古钱币的流传时间很长,但他们作为货币的时间也只有一段历史,所以它们在金三手里的价值很大,但也不比近代的一些特殊钱币强多少。
这些古钱虽然只需要几毛钱,就可以随意的在古玩市场的钱币摊位上,收购到,但金三还是想要点特殊的,珍惜的古钱,那样的东西,才能记录一些别人不知道的秘史。
但是,同样年代的古钱,有些售价之高却是同样的令人匪夷所思。
就说是战国时代的“三孔布币”吧,市场上流通的售价,足足高达6万余元一枚,并且还是处于有价无货的状态。
至于西汉末年,王莽所铸的“壮泉四十”钱币,在市面上,也绝对的不会低于2。5万元一枚。
即便是距今仅仅1oo多年前,才问世的清代钱币,其中,也有不少品种是属于高达上万元一枚的古钱币行列的。
比如“祺祥重宝”、太平天国起义时所铸的“天国通宝”等等。
这里面特别是天国通宝,更加让金三窥视,要是得到一枚,没准就能得到太平天国洪秀全的宝藏。
洪秀全这家伙,他做的事情可真是共产共妻,当时他占领的地方,男女就算是夫妻都是分开居住的,而他们的财富,差不多都控制在几个天王的手里。
而洪秀全可是占据了南方半壁江山,不说藏在民间的财富,只是他搜刮的南方那些大家族,大官僚的库藏,就是个天文数字。
要知道,当时的国人,可是十分热衷把财富埋在自己家院子的地下或是井里的,这样的事情,不光洪秀全知道,近代的小曰本也没少做在人家宅院里挖地三尺的勾当。
上世纪80年代,国内曾放映过一部名叫《天国金库之谜》的影片,这勾起了人们对于百年前太平天国藏宝之谜的好奇。
无独有偶,2010年央视也披露广东韶关有个“曾氏银库”,传说中湘军将领曾国荃(曾国藩弟弟)掠夺来的太平天国财宝,可能就有一部分藏在这里。
这条新闻一出,便在国内各媒体上迅速传播,让早就众说纷纭的天国藏宝之谜更成了一桩扑朔迷离的疑案。
那么太平天国失败后,到底有没有留下大量金银财宝?如果真有,这些财宝又藏在哪儿,有几处呢?
而这些,金三可是十分想研究明白的,只要能够得到洪秀全的一些近身之物,金三就有可能解开这个谜底。
古钱币的价值,会出现如此的天壤之别,主要原因还在于古钱币的存世量的多寡,越少的越珍贵,也越容易被古代当权者收藏,这样金三就越有可能从它们身上得到一些秘闻。
古钱币价值上的珍贵程度,让金三这个一知半解并不是很在行的古钱币方面的新手,在遇到大量的古钱币之时,也只能把所有铜钱当做便宜货来买。
这样一来,金三想要收购大量古钱币,他的时间异能,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因为只要是古钱币,它就是真品,但其价值,他却没法判断。
不管存世的钱币多寡,只要是真品,其上面就带有一些历史记忆,这些记忆,对金三来说,才是最珍贵的。
历史上有些朝代比较强盛,数十年甚至数几百年发行单一品种的钱币,一般来说,像这类古钱的数量,留存量自然地,也就十分的巨大了,几乎可以说是多得惊人。
在现在的市面上,价值跌至几毛钱,也是情有可原的,但对金三来说,每一枚钱币都是不同的,就算是一样的顺治通宝,它们各自的经历,记录的历史,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才是最大的财富。
而有些短命的王朝,刚刚试铸了一些样币,还没来得及流通开来,即被改朝换代了,这类古钱币的数量,相应的也就很少了。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到了这个时候,倒是能很形象的体现出古钱币上的价值了。
而这样的钱币,对金三来说,就更为珍贵,因为记录这一段历史的物品太少,有了它们,金三才能补充完整整个中国立时的发展轨迹。
但是,正因为如此,价值越是高的古钱币,也就越是冷门,光是金三知道的那些价值高昂的古钱币,不可能就是全部。
以至于,金三在看着眼前的无数的铜钱的时候,心下里,有些不好下手了,只要不是现代造假的东西,这样的钱币,他是有多少要多少。
在他的眼中,每一枚钱币,就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如果收集齐全了历代君王发行的所以制钱,那他不是可以把整个古代史完整呈现出来?
这样一来,这里的所有钱币,都是他收购的对象。
金三的心思千回百转,这样的情况,落在那小贩的眼里就是犹豫不决了。
金三这种情况维持了好长的时间,当他的视线,渐渐的从眼前成堆的古代钱币上离开的时候,压抑在心口的那份感触,才算是随着视线上的离开而逐渐的松散开来!
看了眼摊主小贩,这个时候,许是摊位前,比较的冷清吧,他的视线,刚好和金三对视了一下。
很明显的,在金三略微有些失望的同时,这位摊主小贩,也是比较的失望的。
金三不由得表现出了一丝诧异。
随即,回过神来的金三,嘴角微微一翘,扯开来,几乎要笑出声来。
敢情,自己的没有选择下手,让眼前的这些摊主小贩,认为错失了一笔生意啊。
金三可不会让他感觉自己像肥羊,没有理会那小贩,金三再次振奋精神,因为他又看都了好东西,不过这次的好东西更不值钱,那是一堆碎瓷片。
就跟从铜钱的记忆当中,金三能够通过它,看到历朝历代古人的生活片段一样,这里的各式瓷器碎片,他也可以看到它们的烧制工艺和流传经历。
刚才在古钱上就有了大收获,现在金三也不再浪费时间,发动时间异能,把只要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全都划拉在一起,不管是铜钱还是瓷器碎片。
虽然这些只是瓷器碎片,但它们的历史,还是完整的保存在它们的身上。
只要金三使用时间异能,就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些瓷器碎片的历史。
里面就包括了它们的烧制传承和破碎的经过,因为碎片太多,金三只是简单的浏览了一下,但就是这样,已经让他激动异常。
这里的瓷器碎片居然全部是清宫里出品,这可以说全是精品瓷器,但现在居然全部成了碎片,而且破碎的很严重。
金三拿起了一枚金黄色的碎片,这东西已经完全看不出,出自一种什么东西上面,但只是看那华丽的外表,就能看出它的不凡。
但金色的瓷器碎片,也只是碎片,这种只比指甲盖大不了多少的碎片,怎么也不可能卖出好价钱。
(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五章 历史缩影
金三翻检了一下,把一些现代工艺品剔除,剩下的居然全都是很小的碎片,里面有不少粉彩瓷器碎片,还有不少金色的和黄色的瓷器碎片,这些碎片虽然不少,但实在是粉碎的厉害,最大的也只有乒乓球大小。
清代的青花、粉彩、五彩、斗彩、釉里红、黄釉都有精品出现。
这些碎瓷片也绝对属于精品,而清代的金釉瓷器,绝对是出自清宫的,因为黄色金色的东西,民间是不可能使用的。
黄釉是皇家严格控制的一种釉色,因黄、皇同音,故明清两朝黄釉瓷只有皇家才能使用,私造黄釉瓷器者须按律杀头。
清代规定里外黄釉为皇太后、皇后用;里白外黄釉为皇妃用;黄地绿龙纹为贵妃用;以下嫔妃、贵人、常在则不许用黄釉器。
清康熙末年以前的黄釉均为低温铁黄釉,在明初已有生产。
明弘治时最为成熟,呈色均匀润泽,称为“娇黄”,有碗、盘、罐等,主要用于祭祀。
清代黄釉瓷器以宫中使用的曰用器居多。
后来出现了随着珐琅彩从国外引进的锑黄釉,呈色像柠檬黄,淡雅、柔和,以碗、盘等小件器居多,只有少量官窑器。
但这种黄釉现代已不难烧造,仿品很多。
这里的金色瓷片,居然同处于一件瓷器,这是一件金釉杯碟,通过异能,金色看到,这金釉杯,形制小巧,全器满金釉,小巧精致,高雅美观,成双一对,雍容华贵。
金色看了一下这里的金釉瓷片,难道这就是那对金釉杯碟?
但碎成这样,还能修复吗?如果修复了,那还有点价值,不过价格肯定高不了。
放下那片金釉碎片,金三再次拿起一枚碎片,这是一对粉彩开光碗,通过异能,金三能够清晰的看到“大清咸丰年制”六字二行青花楷书款。
咸丰官窑瓷器的白釉匀净,纹饰绘画工整,工艺是清晚期官窑器中的蛟蛟者,又因御窑厂曾毁于战火,留存器物较少。
这粉彩开光碗釉面莹润,胎质细腻匀白,品相全美,为咸丰官窑之上乘佳作,但碎成这样,金三只能苦笑。
也不知道谁这么败家,把这么多清宫精品瓷器,打的这么粉碎。
但这样一来,也让金三更加期待其他的瓷器碎片,这里最多的还是黄色的碎片,而黄釉当中的黄地也是皇室出品的。
果然,这些东西应该是一个人的收藏,也不知道怎么被砸碎了,还被这小贩收到了手,如果不是金三,谁也不会认为,这些东西都是清宫里流出来的。
通过异能,金三又看到了一对同治黄地“万寿无疆”小杯,也是一对,有“同治年制”四字二行红彩楷书款,外撇口,弧壁,深腹,圈足。
外施黄釉地,绘粉彩图案,内壁施透明白釉。
此杯外壁绘粉彩纹饰中托“万寿无疆”四字。
此类纹饰是同治、光绪官窑常用纹饰,多用于宫廷内皇帝、皇太后祝寿之用。
清光绪黄地粉彩汤勺,有“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识。
这汤勺平底,弯弧把,把端与勺底几乎在同一平面,黄釉地上绘粉彩图案,寓意吉祥。
是官窑为宫廷烧造的皇宫曰用器。
因勺类易损,故传世不多,比盘、碗之类要珍贵难得。
现在金三心里已经骂开了,这谁这么败家,这么瓷器就算不太值钱,总价值也不小,特别这些全都是正宗的宫廷皇室制品,这样的东西不好好保存,居然让它们碎成这样,这简直是犯罪。
大体的浏览完了这些瓷器的样子,金三终于忍不住,拿起了最后一种瓷器碎片,这些黑色的碎片,看起来也很是不凡。
金三这次没有匆匆浏览这个瓷片的记忆,而是完整的看完了这瓷器碎片的经历,最后,看到一个老头,悲愤的拿起一个口袋,把那口袋使劲往地上摔打。
金三知道,这布口袋之中,装的就是现在这里的这些碎瓷片,几样杯碟,一个黑色笔筒,在老头的摔打之下,完全粉碎,后面一队鬼子兵,冲进他家,看到口袋之中的碎片,老头被乱枪打死。
而这些碎瓷片,被老头的家人,埋进了他的墓中,后来有一伙盗墓贼,从这墓中把这些瓷器碎片启了出来。
金三看了一眼这小贩,真没想到,这看着老实的小贩,路子居然这么野,居然能够直接从盗墓贼手里收购东西。
不过这些瓷器碎片碎的太过厉害,肯定是长时间卖不出去的货色,看来要仔细谋划一下,不能让这小贩坑了。
能够跟盗墓贼有牵扯的,肯定都是人精,肯定也是因为这个,他手里才有这么好的东西吧?
“喂,老板,这些古钱币,怎么卖的啊?”
金三随意的伸手指了一指,询问道,“是需要一枚一枚的选出来呢,还是说,要成堆成堆的按照重量来算价格?”
金三可是知道,像是眼前这般的成堆的古钱币,在小贩们收购上来的时候,有时候就会论斤量来算的。
只有遇到数量较少的钱币的时候,才会按照数量来进行收购。
当然了,若是成堆的古钱币中,有一些特别的铜钱,单枚的价值比较高的,不管是小贩,还是出售钱币的人,都会事先把它们给选出来,单独的出售。
其他的,价值不高的,才会以重量的形式,进行出售。
此外,也就是完全不懂行的人,遇到一些收购的小贩们,才会按照斤两来进行出售了。
只是不管怎么样吧,金三是在古玩街的地摊上收购铜钱,能让古玩小贩们,成堆成堆的摆放在地摊上来出售的,想来,眼前的这些古代钱币的价值,都不会太高了。
但是,也正是有了如此的想法,知道这些古钱币的价格不会太多,金三在经过刚才老长时间的一阵郁闷之后,再看到古玩小贩的那略微失望的神情,才忽然心中一动,想到了不引人注意的方法。
虽然这些古钱花不了几个钱的,但他想收的古铜钱数量可是多多益善,这样只要花费点功夫,获得大量历史知识还是不难的。
不过,金三这么“外行”的一个问题问出口之后,眼前的这位摊主,脸上倒是更加的显露出一些哭笑不得的表情来。
略微的犹豫了一下,他便开口说道:“按照规矩来说,这些钱币,本来都是一枚一枚来出售的,不过,我这里能有古钱币,也是属于巧合,我自个儿不太会看,若是你买的足够多的话,倒是可以按照‘斤’来出售给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