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扬帆大明-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利用伊斯兰与印度教的分歧,鼓动他们敌对,这个可行,我们大明甚至可以帮助马拉地人秘密训练武士。只要奥朗则布疲于应付,那么对于大明在孟加拉修建城市的请求也许就会答应。因为他需要一个强大的盟友来震慑德里的官员们。”朱显波适时的补充道。
    “是的,,奥朗则布的祖父贾汗季(世界统治者)曾经与英格兰签署了一份贸易条约。这份条约允许英国商人在印度全国建立贸易站,可以让英国船只停靠并装载印度货物的港口。
    如果奥朗则布忙于南方的征战,他一定会同意大明在印度东海岸不管是叫孟加拉还是其他的的地方建立新的贸易站。我们可以逐步请奥朗则布允许他们不仅建造一个可供船只停靠的地方,而且还要在这个新港口建造一座城市和一些工厂。因为这样的新港口会为印度带来更多财富。他打仗需要财富!”
    “不错,不错。樊以君,这些想法是你们几个人的综合意见还是你的个人意见。”
    “是大家的一致的想法,只是由微臣代言而已。”
    “不管是谁的想法,能这样考虑说明你们已经抓住了控制了莫卧儿帝国的要害。我们控制住了奥朗则布就控制了这块大陆的大部分。如果我们能够成功在孟加拉修建港口,甚至开办工厂,那么进一步将孟加拉变成明属孟加拉也是可能的。
    只要莫卧儿帝国不予大明为敌,对付盘踞西海岸和南部的欧洲列强就要容易的多。这样吧,从现在起你就专门负责与奥朗则布联络,大明愿意提供一切支援助其夺得皇位并完成征伐大业。条件只有一个就是享受英国人以前的待遇,可以建立贸易站。
    记住,要一点一点的渗透,等到有了贸易站,我们将步枪兵运送过来驻守,再开办各类工厂甚至造船厂。要让奥朗则布记着大明的好,也要让他的皇位来得艰难。不能失去轻易的失去其他三位王子对大明的好感。”
    “微臣明白。”
    “你们在开展外交攻势的同时也要加强与南部郑泰等人的联系,有什么急报可以送马六甲戚宏亮处让其代朕处理。
    一旦我们在孟加拉开始建造城市始建造他们的城市,接下来一定要尽快建造工厂,用来生产丝绸、陶瓷等,他们可以把这些丝绸带到里斯本、伦敦销售。等到越来越多的大明子民来到这个城市。这座城市开始变得更像一个大明的城市,而不是一座印度城市时候。就要尽快派驻士兵们来保护大明的船只和工厂。
    有了士兵的驻守,城市的的工厂就可以为士兵们的武器生产火药。如果奥朗则布能够坚持德干不被印度教徒攻陷,我们就坐山观虎斗,如果奥朗则布失败了或者被推翻了,大明就可以借机接管莫卧儿。
    当然我们在旗帜鲜明的支持奥朗则布的统一大业时,也别忘了给德里的达官贵人们好处,比如免费死丝绸和陶瓷,比如大明的银元。”
    “皇上高瞻远瞩!只是孟加拉需要一个人来主持大局,请吾皇早日定夺。”
    “朕会简装去德里和德干地区,之后的事情就看你们几位。朕希望你们挑起大梁而不是从大明京师再来一个对印度一窍不通的高官来统辖你们。当然如果你们不能胜任,也不要勉强,这关系到大明的整个亚洲策略。拿下莫卧儿就基本掌控了印度的主动权。大明的水师绝对不惧怕欧洲列强。
    这样吧,朕会让刘辉留在孟加拉做联络官。你们五人暂时归属马六甲统辖,费用也直接从马六甲支取。当然你们的行动还是有高度的自由,马六甲主要为你们提供军事和钱粮支援。记住任何时候你们都是代表大明的行事,作为礼部的外交使节,你们要发挥大明的优势让这些莫卧儿的权贵们低头。万不得已不得使用暴力,也不可动用武力硬来。”
    “微臣明白吾皇是要大明在印度长治久安。”
    ——————————————————
    路过的朋友们,请给予支持,收藏、红票什么都行,谢谢了!

第293章 讨论未来
    朱显波与樊以君的对话让一旁的柳春燕几乎听呆了,等待樊以君下去休息时柳春燕终于憋不住了。
    “这些锦衣卫怎么个个都这么厉害?”
    “强将手下吴若冰,他们的最高统帅是朕啊。你也不想想我是什么人,和谐年间的啊,如果说诸葛亮的智力是100的话,我最少有300;智力300培养出来的徒弟打个对折也有150啊,也就是说这些锦衣卫只要是头目以,大部分可是抵过诸葛亮的哦。你也不差起码250。”
    “少美了,不过你这招挑动伊斯兰与印度教徒的矛盾可是以前英国人用过,后来的老美用的啊。确实厉害!”
    “如果没有这种矛盾,这印度早被莫卧儿帝国统一了,还有我大明什么事啊?”
    “那倒也是!”
    “其实英国和欧洲诸国也是矛盾重重,清教徒和天主教徒是水火不容啊。大明必须加以利用!”
    “看来你的野心真不小啊。”
    “不是野心的问题,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征服与被征服的过程,如果大明有实力而放弃,那就等于慢性自杀。放任敌人崛起的下场就是被征服。”
    “好像有点道理。”
    “站在一个教育专家的角度,你认为让伊斯兰世界民众和印度教徒学习汉语,信仰道教和儒家现实吗?”
    “事在人为,虽然可能困难重重,但是渗透一定会有效果。”
    “张蕾已经在负责同化东南亚诸国了,今后南亚大陆和欧洲的传播任务就交给你了。”
    “啊?”
    “你别忘了你来大明的任务哦,可不是来当皇妃享受的,是为了民族复兴的啊。”
    “说得伟大,我是被逼的。”果然,这个秦教授就是禽兽,都是被逼的,那么再次证明了朱显波找不到飞船是有原因的,一定是安装了自爆器之类的东西。
    “既来之,则安之!何况你现在境遇不算太差,一个小翻译一跃成为大明皇的女人。”
    “哼,我才不稀罕,我要去英国,这印度语叽里呱啦我听不懂。”
    “去英国有机会的,查理一世正等待大明去救命呢。”
    “啊你要救那个断头台的?”
    “我们救下他,他就不用断头台了。”
    “为什么要救他啊,听说他是个暴君。”
    “帝国的暴君对大明有好处啊。英国持续的内战会让荷兰人得势,不打内战会让英国人兴起,所以这个度很难拿捏啊。要不你留在印度跟刘辉他们学习学习,将来搅乱英国的重任就交给你了。”
    “不行,我只负责翻译,你们男人那些偷鸡摸狗的事情,我不参与。”
    “你是舍不得我,这也难怪,小媳妇嘛。”
    “随你怎么说,我才不当,这人生地不熟的。”
    “我陪你去英国总行了?”
    “那朝廷怎么办?”
    “这确实是个问题,这到印度,来回两三个月还没问题,要是去英国每个半年回不来,朝廷遇到什么大事也缺不了朕啊。那你说怎么办?”
    “立储君,你做太皇。”
    “。。。,立太子,做了太皇可就控制不了局面。对了,你认为立谁做太子比较好?”
    “咱们的儿子啊。”柳春燕信心满满的调戏道。
    “啊,你也太自私了,等到咱们儿子懂事,我还不七老八十了,去啥英国啊?”
    “那你这样问我,我不是就这么一说。”
    “我是看你尚没有子嗣立场相对客观点,所以很认真的征求你的意见呢。”
    “朱朝阳啊,他不是已经成年了吗?”柳春燕并未加以思索,看来确实是比较公正的立场。
    “朝阳威猛有余,可惜文韬不足啊。”
    “性格是天生的,文韬可以满满培养嘛,你现在把他定位成一名将才,让他跟随姚启圣四处征战,他怎么可能文韬武略齐全呢。你不是说自己治理300吗?其实你才是他最好的老师啊。”
    柳春燕看似漫不经心的一句话却实实在在的提醒了朱显波,是啊,以前让他跟着钱嘉征、李自成,现在跟着姚启圣,其实他们三个人加起来的才华也不一定能比过自己呢。而向文武大臣灌输自己的纵横四海的理念的同时,培养接班人也显得尤其重要。
    “那你愿意做他的英语教师吗?”
    “在京城那么多传教士,会英语的不少,何况大明的皇学好汉语就可以了。你应该在征服全世界之后让世界人民说汉语啊。”
    “有道理!我的女人为什么一个比一个聪明呢?”
    “少来了,我可不吃你那一套,你后宫那么多女人,难怪你如此油嘴滑舌。”
    “哎,说正经的,如果立朝阳为太子,那么将来我的许多小皇子总有有人出使欧洲啊,所以你一定要肩负教习他们英语的重任,我可不想那些传教士没教会英语先把信仰给传播了。朝光温尔文雅是个不错的人选哦,你回去后就给朝光当老师,这样你也可以长期进宫啊。”
    “不是,你打算回宫后和我走私啊?”柳春燕说着眼泪都下来了。
    “你看你这么激动啥,我只是逗你玩玩,你要那么看重名份,朕回京就册封你。”
    “没有名份还不被她们欺侮死啊。我可不傻,那些女人久居深宫,有儿有女,看到这么一个年轻貌美的女人成天出现在皇身边,恨不得把我剁了吃肉。”
    “哎,那行,你将来好好教导咱们的儿子,英国大使就他了。”
    “说不定马就有下一批人来,到时候我们就回去了,谁还跟你生儿子啊。”
    “做人不能这么没良心啊,我这么爱你,你可不能抛弃我啊?”
    “再说,到时候你贪恋皇位可就不能怪我啊。”
    “其实你可以考虑下未来了,朕现在在朝廷推行五年计划,大兴工商。周涛她们几个拖儿带女,而你最轻松,应该考虑建功立业了。比如提个什么主张出来,朕照章采纳,然后我们一起名垂青史。”
    “我更担心的是你现在改变了历史进程如何收场?”
    “历史本来就是用来改写的。说不定我们原本就是明朝人呢?你看到的什么穿越都是一场梦而已。”
    “怎么越说越玄幻?”
    “还是那句话啊,既来之,则安之。和谐盛世我们是回不去了。何不想办法把大明朝变成和谐盛世呢?”
    “这个”柳春燕欲言又止,朱显波说得没错,以前没有朱显波的提醒,她懵懵懂懂的,总以为想着混个几年然后回去,现在看来确实是回不去了。那些实验组压根就没打算让自己等人回去。而自己才二十出头,做皇妃倒是没啥问题,只是从此就身居内宫确实有点可惜了。好在皇是朱显波,这个同代人好说话。
    “那如果我去周游世界,你放心啊?”
    “当然不放心,但是如果你有这个打算的话,我不会拦你,张蕾就就做了好几年海盗。”
    “我要去澳洲,去美国。”
    “现在是明朝,只有新大陆和新荷兰。”
    “那等我回京玩腻了,你给我准备一只船队,我要去新大陆。”
    “嗯,这个可以考虑,我大明也许就此诞生一位新的航海家。什么新荷兰,直接改成杭州岛。不过要经历风雨,你还需加强训练啊。有空多跟张蕾交流,借着发展教育之名。”
    “那是必须的。”
    “那你回宫之后还要不要册封名号啊?”
    “你说了半天就是为了甩掉我这个包袱吗?”
    “在云南的时候你可不是这样的啊?”
    “我是为你好啊,殊不知侯门一入深如海啊。等你成了娘娘,那很多事情就做不成了。你在宫外,我可以派最优秀的侍卫保护你,但是如果敌人知道了你的皇妃身份反而不利于行事。你要对自己有信心,你这么年轻漂亮,当然是我的最爱了。只是我不想你将来埋怨我,说我把你关在笼子里。等待那一天你年老色衰了,再册封不迟啊。”
    “哼,等我年老色衰,你已经不知道在那里了,还册封。不过你说得倒是有些道理,现在周涛还年轻,等将来她过世了我要做皇后。”
    “你比我还狠!”
    “宠归宠,皇后你是做不来的,张蕾、朱丹也不行,关键是性格。后宫之主要沉着、冷静、宽厚、仁慈。”
    “我很冷静啊。第一次在太和殿见到你我都没有惊呼。一次又一次被你欺骗我都没有闹事啊?还有你不觉得我作为一名教师也有优势吗?”
    “那你到底是要册封要是要周游世界啊?”
    “先周游世界,后册封。”
    “这就对了,不过那天我要是真准备去英国你必须全程陪同。现在我们准备准备去德里。”
    “去德里做什么?”
    “证实下樊以君们的情报啊,和莫卧儿朝廷的达官贵人们聊聊天啊。南亚大陆这么大,不是那么容易吃掉的,决策很重要。我可不想因考虑不周而后悔。要知道德里到喀布尔也不远,到底伊斯兰在莫卧儿的地位如何,只有亲眼到大街看看才知道。”
    “我看那个樊以君比刘辉稳重得多,何不留在身边?”
    “后宫不得干政!”
    “啊?”柳春燕连忙吐吐舌头,“这也算干政啊?”
    “你已经不止是吹枕边风而是直接提议了。不过你眼光倒是不错,樊以君正因为稳重,才让他去攻奥朗则布。虽然现在锦衣卫分成五路,其实他这一路最为重要。其他几路说到底只是搜集情报并加以配合。只要他能把奥朗则布拿下。那大明在南亚大陆的布局就会逐步实现。”
    “吾皇英明!”
    “好假,虽然朕一向英明神武。对了,以后在刘辉他们几个面前可要彰显你一个准皇妃的气度出来啊。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不可刁难他们几个啊。”
    “我以前也没刁难他们啊。”
    “我只是提醒提醒你,还有没回到大明之前不要再提皇啊,皇宫之类的。小心隔墙有耳。”
    “知道啦!”
    “那我们现在是不是研究下别的问题?”朱显波突然不怀好意的看着柳春燕。
    “什么?你想干什么?”
    “比如研究下你的腰围尺寸啥的。”不等柳春燕反应过来,朱显波伸手就搂住了她。
    “流氓啊。。。。。。”
    ————————————————
    路过的兄弟姐妹们给予支持,谢谢了!

第294章 知此知彼
    随着朱显波和柳春燕讨论的深入,朱显波发现在对伊斯兰教的认识柳春燕甚至比朱显波还要强许多。…朱显波大部分是通过电脑查询,而柳春燕的知识大部分来自大学期间对国内穆斯林的关注。
    于是朱显波打算趁着樊以君没有返回德干前由自己和柳春燕对樊以君做一个详尽的伊斯兰知识培训,以做到知此知彼。参加学习的包括樊以君和刘辉等三人。
    经过朱显波的电脑查询和柳春燕的汇总,朱显波有模有样的给樊以君等人起课来。
    “伊斯兰是大约一千年由麦加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首先兴起,原意为“顺从”、“和平”,指顺从和信仰创造宇宙的独一无二的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两世的和平与安宁。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意为“顺从者”。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由麦加的古莱什部族人穆罕默德所复兴。
    在接下来的一千年里,在伊斯兰的名义下,曾经建立了倭马亚、阿拔斯、法蒂玛、印度德里苏丹国家、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封建王朝。
    起初,伊斯兰作为一个民族的宗教,接着作为一个封建帝国的精神源泉,然后又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和政治的力量,一种人们生活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发展着。
    伊斯兰教主要分为逊尼和什叶两大派系,也有其他一些小派系如哈瓦里吉派,伊斯玛仪派。逊尼派被认为是主流派别,又被称为正统派,分布在大多数伊斯兰国家,大明新疆、蒙古境内的穆斯林也大多是逊尼派。
    派的分别主要在于对于穆圣继承人的合法性的承认。按什叶派的观点,只有穆圣的女婿兼堂弟阿里及其直系后裔即穆罕默德·哈希姆家族才是合法的继承人,而逊尼派则认为哈里发只是信徒的领袖,穆圣的宗教领导人的身份的继承者,无论是谁,只要信仰虔诚,都可以担任哈里发即安拉使者的继承人。
    也就承认艾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前3任哈里发的合法性。不管是逊尼派、还是什叶派,都是穆斯林兄弟。他们都信仰同一部《古兰经》、遵圣训、都是诚信真主独一、承认穆罕默德圣人是真主派给人类的最后一位使者。
    并认同真主的独一、全知、全能、本然自立、无始无终、无重量、无动静、无匹敌、不占据时空、无形无相、公正、是宇宙最高的完美实在。
    伊斯兰教的信仰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理论部分包括信仰伊玛尼,即:信安拉、信天使、信经典、信先知、信后世、信前定简称“六大信仰”。实践部分包括伊斯兰教徒必须遵行的善功和五项宗教功课简称“五功”。所谓的五功即念“清真言”、礼拜、斋戒、天课、朝觐,简称“念、礼、斋、课、朝”。
    伊斯兰教基本信条为“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在中国穆斯林中视其为“清真言”,突出了伊斯兰教信仰的核心内容,具体而言又有六大信仰之说:
    信安拉。伊斯兰教是严格的一神教,要相信除安拉之外别无神灵,安拉是宇宙间至高无的主宰。《古兰经》第112忠诚章称:“安拉是真主,是独一的主,他没生产,也没有被生产;没有任何物可以做他的匹敌。”据《古兰经》记载,安拉有99个美名99种德性,是独一无二、永生永存、无所不知、无所不在、创造一切、主宰所有人命运的无权威。信安拉是伊斯兰教信仰的核心,体现了其一神论的特点。
    信天使。认为天使是安拉用“光”创造的无形妙体,受安拉的差遣管理天国和地狱,并向人间传达安拉的旨意,记录人间的功过。《古兰经》中有四大天使:哲布勒伊来、米卡伊来、阿兹拉伊来及伊斯拉非来,分别负责传达安拉命令及降示经典、掌管世俗时事、司死亡和吹末日审判的号角。
    信经典。认为《古兰经》是安拉启示的一部天经,教徒必须信仰和遵奉,不得诋毁和篡改。伊斯兰教也承认《古兰经》之前安拉曾降示的经典如《圣经》,但《古兰经》是比其它一切经典优越的,《古兰经》是包罗其它一切经典的意义,信徒即应依它而行事。
    信先知圣人。《古兰经》中曾提到了许多位使者,其中有阿丹、努哈、易卜拉欣、穆萨、尔撒即《圣经》中的亚当、诺亚、亚伯拉罕、摩西、耶稣,只有安拉知道他们的数目,使者中最后一位是穆罕默德,他也是最伟大的先知,是最尊贵的使者,也是安拉“封印”的使者,负有传达“安拉之道”的重大使命,因为他是被安拉派遣到人神两类的使者,只要信仰安拉的人都应服从他的使者。所以伊斯兰教是集闪族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哈尼夫思想、伊斯兰教之大成的宗教。
    信后世。伊斯兰教认为:整个宇宙及一切生命,终将有一天全部毁灭。然后安位使一切生命复活,即复活日来临。《古兰经》第五十五章第二十六节:“大地所有的一切将终朽坏。只有你的具有庄严和尊贵的主的本然长存。”又说:“的确,你们在复生日将被复活”。
    复生日到来的时候,一切生命的灵魂都将复返于原始的**,奉安拉的命令而复活,并接受安拉最终的判决:行善的人将进入天堂,永享欢乐;作恶的人将被驱入地狱,永食恶果。伊斯兰教所提倡的两世兼顾,号召穆斯林要在现世努力创造美满生活,同时也应该以多做善功为未来的后世归宿创造条件,两者相辅相成。从某种意义讲,相信后世可以制约人们今生的行为。
    信前定。以五大信仰是《古兰经》明文直接提出的,把前定列入六大信仰是因为《圣训》中有依据的。穆斯林大众和正统派对前定的主张处于宿命论和自由论中间,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由安拉预先安排好的,任何人都不能变更,唯有对真主的顺从和忍耐才符合真主的意愿。
    不可更改的前定,如:美丑、大小、生死。通过施舍、祈祷等因素可以更改的前定,如:福祸、善恶、寿命。言行、动静有一定的自由;不自由的行为如:跌到,这种行为是真主完全注定的,人类对这种行为以及后果不负责.自由的行为如:蹲下、走动,这种行为不是完全注定的,而是真主给人类输入了双向选择权,人类有意志自由的选择.
    所以在面对奥朗则布和他的兄弟们的时候你们一定要注意分清楚他们的派系和主张。也不能刻意挑起两派之间的矛盾,更不能在他们面前表露出对另一派的不敬和不屑。”
    “臣等谨遵教诲。”
    “印度教形成于大约九百年前,它是综合各种宗教的产物,主要是婆罗门教和佛教信仰产生出来的一个新教,得到了当时印度层人物王孙贵族的支持。印度教继承婆罗门教的教义,仍信仰梵,并对存在着造业、果报和轮回的观点,赞成和积极发挥。
    但并不同于婆罗门教的教义、教规等。首先,婆罗门教原是一个多神教,而印度教是一个具有相当特殊性的神教。印度教也信仰多神,但在多神中应以梵天、毗湿拏、湿婆三神为主神。认为,梵天是主管创造世界之神;毗湿拏是主管维持世界之神;湿婆是主管破坏世界之神。
    在三个主神中,又往往把毗湿拏或湿婆立为一个主神,其他神都在其下,并都是这两个神之一的化身,所以是具有特殊性的神教。其次,印度教吸收了佛教禁欲的主张,并把释迦牟尼吸收为其主神的化身之一。再次,印度教也普遍建立起僧团和寺庙。
    印度教信仰多神崇拜的主神论,四种姓分立教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婆罗门享有至的权威。
    强调因果报应及生死轮回
    认为每一种生命都有灵魂,会再生或转世,善恶将得到报应,这种轮回周而复始,无始无终。要得解脱必须达到梵我如一的境界,即灵魂与神合而为一。解脱的道路有三种:一是行为的道路,严格奉行各种戒律、例行祭祀;二是知识的道路,通过学习、修行、亲证等;三是虔信的道路,靠信仰神而得到恩宠。
    祭祀万能与崇尚苦行
    由于印度教认为婆罗门地位至,因而祭祀万能影响了印度人两千多年的历史,崇拜各种类型的神,且礼仪繁琐,有时甚至将活人作牺牲。此外,印度教认为克制情绪及苦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炼方法,它可以使人达到梵我如一的境界,摆脱轮回之苦。
    承认吠陀的权威,吠陀经典被认为是印度历史一切文化的渊源,被称为「天启的经典」。有空你们要去南部借阅下这些东西。”
    “这么复杂啊?”尽管朱显波是至高无的皇帝,但樊以君听到这么内容还有点吃惊。
    “不要嫌弃复杂,朕会把这些让你们自己誊写,然后再慢慢熟记。记住这一块与大明与东南亚完全不同的土地,如果不对他们加以了解,我们又何从着手去挑起两拨的矛盾抓住有利时机呢?不对各自的信仰加以了解又呵呵赢得他们的尊重呢?还有将来大明还希望在这块大陆推广汉文化呢。所以你们责任重!”
    朱显波说得很庄严,樊以君和刘辉等人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他们进入锦衣卫以来,为朝廷为皇办事,其实还是蛮轻松的,大部分时候由于他们特殊的身份,在大明境内和大明的属国想做点什么都不难。原因也是朱显波说的那样,东亚、东南亚文化和信仰都差不多。
    而伊斯兰教和印度教无论从教义和信仰简直天壤之别,却偏偏在一块大陆交织博弈。
    而朱显波有自己的想法,当然他不希望看到莫卧儿帝国独大,将来中东、非洲大明还会陆续进入,只要印度大陆战争不断,伊斯兰向东南亚的渗透就会被阻断,汉文化的该地区的统治地位就会不断加强。哪怕将来这些地区出一些强大的君主,不服大明的统辖,也不至于投向伊斯兰。
    给樊以君、刘辉等人培训完关于两个教派的内容后,樊以君回德干。朱显波一行则准备出发前往德里,德里是朱显波在印度大陆的最后一站,接下来,他打算借道锡兰回马六甲。因为有太多的事情要当面交待戚宏亮。
    朱显波之所以选择要去德里,除了了解莫卧儿帝国首都的盛况外,更多的是想了解沿途的道路和驿站情况。想想对大明将来深入内核贸易有没有阻碍。沿着恒河平原一直往西,随处可见寺庙、古建筑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要算库杜布塔了。
    该塔由下而,各层高度缩小,节奏逐层急促,塔身收分很大,密排着竖向棱线,造成强烈升的动势,给人以雄伟壮观之感。塔呈赭红色,用红砂石砌成。全塔由精致的环形阳台及支撑它们的钟乳石圈分为5层,每层外形各不相同。
    从孟加拉出发越接近德里,伊斯兰教民众越高,一直到了德里这种情况稍有改善,但大部分都是外国人,很少有德干以南的印度教徒出现。正因为教众的单一,也使得这里的治安不错,恒河沿岸的百姓生活虽然赶不大明,但也不必爪哇等地差。
    稳定的百姓群体就意味着无限商机,朱显波不用担心将来在孟加拉开办丝绸和陶瓷局没有销路了。
    最让朱显波感到吃惊的是,德里城内的英国人、荷兰人得人数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看来西藏向朝廷报告有外国人试图穿越喜马拉雅山侵扰西藏是真实的。这些异教徒们,在德里呆的时间长了肯定在酝酿新的冒险,而大明现在在马六甲的管制却十分严厉。海路线被封锁,那么冒险穿越雪山进驻古老的东方帝国就成了自然的选择。
    看来是时候要加强西南的防御,尤其是防止欧洲人的渗透了。
    而莫卧儿帝国的臣民对于朱显波一行并不关注也不防范,这让刘辉等人轻松不少,想要找人问路,探寻当地情况什么,都能满意而归。看起来欧洲人的进入没有让莫卧儿警惕起来,或者说干脆放松了对外国人的警惕,朱显波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好事。
    而柳春燕则更多的关注得购买的特产和手工艺品。佛像、雕刻、宗教物品、古董、宝石、绘画、银饰、项链、戒指、手镯、脚炼、首饰盒、铜器、人偶、手工织布、纱丽布料、服饰、地毯、羊皮制品、家俱、大理石制品、镶嵌工艺品、大吉岭红茶。。。等比比皆是,如果大明的女人都像她这样,估计朱显波那个富足的大明要给败光了。
    最后柳春燕甚至提出要从塔塔地区出海沿印度大陆南部回锡兰,考虑到风险太大,朱显波给否定了。就算是大明控制了沿海的港口,这一路绕过来起码又得多费一个月时间。这是朱显波耽误不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