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扬帆大明-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建贞五年初春,京师东西南北四个大营建成,每营驻兵三万,火枪队正式升格为火枪营,人数一千五。随即,将四营将士与开平卫山海关对调部分,新老结合。
    皇太极,你给我等着。
    PS:本月响应纵横新政策,每日更新一万,请大家果断收藏,给予支持啊

第一一二章 大战前奏
    ( )建贞五年二月初二,管事太监来报,德妃娘娘周涛产下一皇子,朱显波心情自然极度高兴,心中暗想周涛的儿子,一定会像周涛一样性格坚强冷静。将来好好培养必定成为统甲一方的大将。不过朱显波没有像第一次坐父亲那样失态,而是沉思着怎么利用这个好时机振奋朝廷。匆忙回宫看了一眼,取名朱朝光,然后奖励周涛几句就继续忙自己的朝政了,还好周涛不是薛美琳那么小心眼,不然。。。
    满朝文武忙着向皇上贺喜,大臣们纷纷建议放假,举国欢庆,朱显波知道花钱的地方太多,也就没怎么铺张。同时朱显波却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京师周围四大营各调一万亲兵开服山海关前线,想自己安生就得给敌人压力,朱显波深刻记得第一个皇子出生时那些人给他的教训。带队的是两个书生伤不起和龙康仔,朱显波当然不是现在就让他俩带兵打仗,前线有刘立洋还有李自成呢,他们俩是去学习的。
    “皇上,我大明四海升平,皇上又陆续得皇子真是天佑大明,臣建议皇上下诏招各番邦来贺。”礼部尚书郑志良很显然是忘了大皇子出生时的羞辱了,那个时候大明朝廷风雨飘摇,朝鲜和安南趁机脱离大明的管束,如今吐蕃和鞑靼也不大搭理朝廷了。
    “免了,我大明朝还没有到那种实力,尤其是北方的皇太极,既然他敢称帝,朕如果不把他驱逐了,中华大地上有两个皇帝还如何教外邦信服。”
    “启禀皇上,皇太极所居,天寒地冻乃异人之地,我大明疆域辽阔又何必跟他计较那些不毛之地。不如修书一封人,与其讲和,朝廷给予赏赐,让其退出辽东即可。”李明德这个老狐狸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蠢了,朱显波很是生气。不过也不能完全怪他,一个末代皇帝的丞相,哪能知道千古一帝的胸怀。
    “第一,我大明帝国的土地从库页岛还是到北部湾没有一寸是多余的。今天丢这里,明天其他部族也会纷纷称皇称霸。第二,皇太极称帝,并把首都定到了辽东的南部,就是冲着我大明的关内大片沃土来的,你让他如何退让,如何臣服。趁早打消这种念头,早早备战才是正事。”朱显波当然知道东北的重要性,哪里有北大荒,还连着西伯利亚,那时候俄罗斯还没听说过远东有比他们自己地盘大数倍的西伯利亚呢,一定要趁早占据,别说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三千万也不多。
    “微臣支持皇上,皇太极既已称帝便是与我大明势不两立。臣主张武力消灭之。”李承宗作为国防部长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接下来朝中大臣们纷纷表态,大部分人都认真的分析了敌我形势后站队,这一次朱显波没有过多的怪罪他们,毕竟朝廷年久失力,最近今年又是地方大旱,加上前段时间起义军的折腾,大明朝廷虽然暂时稳定了,但并不富足,也远未到达太平盛世的地步。
    “朕明白大家的心思,主战也好,主和也好,大家都要牢记敌我的优劣势,想着卧榻旁边这只老虎,在平时处理政务当中要更加勤勉。朕一定要跟皇太极一决高下,但不能意气用事,我们要耐心等待机会。”
    作战方针已定,朝中倒也没有更大的异议,毕竟大明帝国还是比较强大的,如果不消灭皇太极,也许下一个造反的就是鞑靼或者吐蕃。于是朱显波吩咐李承宗调兵遣将准备武力征服皇太极。
    同时派礼部右侍郎汤名德前往盛京招安,朱显波知道皇太极是不会答应的,但他是故意的,故意让他生气,让他憋不住,不冷静了人就会犯错,朱显波在等他犯错,也在等一个出师的机会。但朝廷很多大臣还是很费解,皇上此举是不是有点多余呢?汤名德也是胆战心惊的领了任务前往辽东满清驻地。
    很明显,皇太极不会臣服于大明,还怒杀汤名德,悲剧了。
    “原想他不会答应找招安,没想到连我大明三品大员也敢杀,看来真是翅膀硬了,再不宰就要成大象了。各位,你们都看到了,我大明堂堂三名大员,他皇太极说杀就杀,摆明了两国他都不想和平,何况要他臣服于大明。”朱显波趁机煽风点火。
    “臣等主张立即出兵打击皇太极,为汤大人报仇雪恨。”
    “臣等附议。”
    朱显觉得自己有点腹黑,对不起汤名德了,不过他的死也许是大功一件,最起码自己不会落个穷兵黩武的骂名了,朝廷上下也统一了思想,战争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运动,需要朝廷上下各方面的连动,而汤名德的死给了朱显波一个借口和朝廷上下一心的催化剂。是啊,外敌当前也是团结族人的最好机会,那些主和的大臣们也跟着皇上一条心了,这皇太极真不会做人啊,仗着又几匹好马就如此嚣张,哪知道一开始就着了朱显波的道。
    “各位爱卿下去准备,朕要亲自会会皇太极。”
    “皇上,皇太极乃一外族蛮汉,派一上将剿灭即可,何须亲征。”李承宗等是担心皇上亲征劳命伤财不说,还得分散大军注意力,山海关已经有刘立洋了,袁崇焕、祖大寿、戚宏亮等都闲着呢。
    “臣戚宏亮愿替皇上亲征。”
    “皇上,戚将军虽然年轻,但精通兵法,武艺上乘,再加上前线的刘立洋和李自成等一定能打败皇太极。”李明德等文臣也不想皇上冒险。
    “戚宏亮,还记得朕带兵围攻潼关和周至吗?”
    “圣上用兵如神,臣铭记在心。臣等前去必定牢记圣上的教训彻底打败皇太极。”这小子以为朱显波要考他带兵打仗了。
    “朕知道带兵打仗你一定是一把好手,但朕想这满汉一家,如同当初的起义军般。朕想前去招抚,擒贼擒王即可。关外的长治久安还需要满汉一家亲,努力共建呢。”
    “朕亲临一时为震服皇太极,二来也为震住辽东的子民让其永远跟随我大明。皇太极没了生存基础再牛也是个光杆司令。”
    “可是。。。”
    “朕意已决,你们都要下去积极准备,就是另外还有两条,朝中政务不可懈怠。各地河工、漕运也要好好准备准备了,不然等来年又是旱涝大灾就来不及。李明德,这些你要抓起来,不管朕在不在,该执行的就不要停。详细的朕会给你们列个纲要。朕亲征期间各部事务难以向德贵妃请示。过于重要的就飞信到前线来。”
    对于周涛,朝中大臣也早已耳闻,皇上整日和几个贵妃讨论大事,没想到这德贵妃还真是德才兼备,只是女人干政似乎不大合适。因此几人有点犹豫。
    “朕不是叫你们大小事事务都去烦请德妃娘娘,她如今刚产下皇子需要恢复。如果遇到加急不能决断的就先报德妃娘娘处理,然后再报到朕的前线来。”
    “臣等遵旨。”
    “让田诺抓紧搜集皇太极的情报,朕要知道他到底有几个窝,不能等亲征他却跑了。还有皇太极和蒙古各部落的勾结联络情况也要了如指掌,防止他们临时起意,反出蒙古骚扰京都。”朱显波读过点历史,这皇太极和蒙古的渊源是不浅了,但是只要防范得当,蒙古各部落应该不会轻举妄动,那样等于给朱显波讨伐的借口。
    ——————————————————————————————————————————————————————————
    PS:本月响应纵横新政策,每日更新一万,请大家果断收藏,点评,给予支持啊

第一一三章 奋勇争先
    ( )说服了朝廷官员,朱显波又好言安顿了后宫那些美女,这次朱显波不打算带女人前去,毕竟这关外天寒地冻的。李承宗提议动用那些武林人士,朱显波舍不得,这些海军陆战队好不容易训练得懂些规矩和兵法,但面对满清的骑兵他们只怕占不到便宜,还是留做后用,实在不行再招也来得及。倒是战地医疗队可以随身带,还有张蕾逐渐起来的歌舞队。
    张蕾一听说要带歌舞队去,自己也抢着要去前线打仗,自从西征归来,她一直憋在军训大营没机会出去,但新兵训练还需要人,朱显波也没舍得让她这细皮嫩肉的去前线,皇太极不比高迎祥,高迎祥带领的那些农民是乌合之众,皇太极的铁骑是训练有素的。张蕾好一阵郁闷,想想也对,朱显波是为自己好。
    三月初八,风和日丽,点齐京城八万大军火枪营两营,红衣大炮三十门浩浩荡荡开往山海关。朱显波要再次御驾亲征,挫一挫皇太极的锐气。命李承宗继续征调新兵,祖大寿为河南总兵协助洪承畴肃除起义军余孽。京城只留下五千守军,不过有王拓和张蕾在还是比较安全的。
    同时命袁崇焕出开平卫,骚扰皇太极后方。他不是想和蒙古人结盟吗?朱显波救令礼部给临近蒙古各部送去厚礼,表明态度,大明要与皇太极决战,给个方面借道而过,蒙古几个部落本来就是大明臣民,加上这双方决战也不知道谁赢谁输,反正坐山观虎斗,所以没没犹豫,就让袁崇焕顺利通过。
    没了别的女人竞争,这下可高兴坏了钟雪,终于又有机会守在龙文哥哥身边了,天天吵着朱显波讲后宫的故事,其实朱显波哪里有故事啊,可女人就是对这些感兴趣,朱显波又不好出卖她们几个,只好跟钟雪讲起易筋经来,希望钟雪也能练习练习,强身健体。
    钟雪无所谓,只要黏住朱显波,就是天天睡大觉都高兴,当然朱显波功夫再好也不能天天睡大觉,何况这是去战场。钟雪又提议让她带令那些护法做先锋,争取立功。朱显波舍不得那些海军陆战队自然更舍不得这战地医疗队了。不然自己精心培养的队伍被皇太极的铁骑一顿摧残,不知道还能剩下几个。
    反正干什么朱显波都不让,钟雪拗不过皇上,只好天天坐小媳妇,守在朱显波跟前,端茶倒水,按摩抚慰倒是很殷勤。
    朱显波这边经过半个月的跋涉,大军抵达山海关,稍事整顿,调集总十二大军,开往李自成驻守的宁远,刘立洋继续固守山海关。戚宏亮、伤不起,龙康仔等随皇上出征,朱显波要尽快培养这些文化人会打仗,真累啊。不光要打赢还要打得漂亮,这样才有丰富的经验够这些人升级哈。
    到达宁远城时,李自成送给朱显波一个大惊喜,原来他这段时间以来刘立洋按照袁崇焕既定的方针,将宁远这小城,筑得十分牢固,而且悄悄的训练出一万人的铁骑。宁远城的老百姓更是对朝廷守军亲热有加。如此军民同亲,战力倍增啊。关外几百里防御连成一片,又为我大明收服不少失地啊。这宁远城就是盛京门外的一个树桩啊。难怪皇太极如此愤怒,三番五次攻不下盛京门口的宁远,不生气才怪。
    朱显波到宁远城不久,皇太极就给他来两个下马威,派船只绕过宁远,攻下觉华岛,觉华岛居民纷纷来投,据悉损失商民兵丁近万。这皇太极久居内陆,居然想到水路偷袭,不简单啊。大清骑兵也开赴锦州,准备随时进攻宁远。好家伙,水陆并进,这两个下马威够朱显波郁闷的,不过朱显波也非等闲之辈。
    思索再三,不能这么等了,兵分两路,李自成带两万前往觉华岛,朱显波自亲率大军开赴锦州。同时令刘立洋密切关注觉华岛和宁远城,随时准备驰援。
    两军在锦州郊外相遇,看来皇太极也准备迎击。朱显波依旧是中间火枪,两旁骑兵护卫,对付皇太极的骑兵还得小心。双方列阵完毕,朱显波照例上文化菜,两个进士大声宣读大明皇帝讨伐诏书,列举了皇太极三十八项大罪,把对面军中将军个个气得咬牙切齿。
    朱显波在一旁偷笑,三军将士却连哄带喊很是热闹。
    大军驻扎城内、城外,战场上锦旗飘扬形成很大的一个气场。而场外接天连碧的草原,一直伸展到海边。
    一场凉凉的春雨过后,紫叶草、锯齿草、还有白茅草,连同一些花儿,开始齐刷刷地钻破地表,舒伸着懒腰争相要见世面。干枯的草原随即开始有了绿色。嫩嫩的翠绿装点着大地。花喜鹊离开了巢,灰鹳、红翎鸥不甘落后地飞下了地面,飞向了草原中的小河边。
    这是诗人的梦里草原,今天却注定是惨烈的战场,决战的双方是两个很男人的英雄,朱显波和皇太极。
    “杀啊———”战场上炮火连天,马的嘶鸣声、战士们的呼喊声、如雷鸣般的马蹄声以及刀、剑撞击的“口当口当”声响彻整个大地,黄沙满天,血流成河,战场上敌人的尸体横七竖八地摆了一地,许多战士们都受了伤。我率领着关宁那一万铁骑,率先冲向前去。寒风阵阵传来刁斗声,明亮的月儿映照在铁甲衣上,许多将士身经百战,为祖国而死。
    两军野战,第一次碰面,朱显波深深的懂得必须给皇太极还一个下马威。不然这明军得士气起不来啊。还好有李自成训练出来的骑兵。
    很显然,清军的将士们没有想到明朝也有这么彪悍的骑兵队,在他们的印象中我大明将士总是在城墙上守啊,苦守,而矫健的大清将士永远是进攻,猛攻。
    朱显波这边戚宏亮等个个奋勇争先,骑兵也是久经训练,一时间与皇太极号称的八旗铁骑杀得难分难解。
    双方激战了约一个时辰,双方鸣金收兵。需要休整下,这注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不是一场战斗能拿下的。
    趁着休整的机会,朱显波把张蕾送给他的另外一个宝贝拿了出来,请出如烟一干人等为军士们演奏起来(此时张蕾已经将文艺兵发展到二十来人,什么乐器都有。)
    听这激昂的边塞乐声;人人气势高涨。朱显波见士兵们都修养完毕,下令击鼓集合。士兵们迅速聚拢我缓缓走上台,朱显波与士兵互行礼仪,然后高声宣布:“接下来,我们就能够如愿在战场上斩杀金贼了!你们都准备好了么?!”
    台下传来一片叫好之声,有些将士眼中还闪动着泪光;是啊;太久了;金贼蹂躏我辽东已经太久了;是时候把我们的东西夺回来了;〃众将士;等这一天已经不知道等了多久;如今;我们盼到了;我们该怎么做?!〃〃斩杀金贼;夺回失地;斩杀金贼;夺回失地!斩杀金贼;夺回失地!……〃
    “好,无论明天我们还能否再见到自己的妻儿,无论金贼是否被我们消灭,我们都无怨无悔,因为我们为国家而死,值!今天我先干为尽,为我们所有人饯行!”朱显波昂头将酒一饮而尽,呐喊之声不绝于耳。
    朱显波当然不会死,也不想死。但是为了鼓舞士气,他豁出去了,许多将士也从未见过如此煽情的皇上,个个斗志昂扬,机会来了。大明军队的士气前所未有的高昂,高昂得对面的清军有点害怕了。
    PS:本月响应纵横新政策,每日更新一万,请大家果断收藏,给予支持啊

第一一四章 猛攻锦州
    ( )第一次得冲击,是皇太极和他的将领们万万想不到的,而刘立洋、李自成训练的那些关宁铁骑也真给力。甚至在气势上完全压倒了皇太极的骑兵。
    两军再次对垒,清军明显士气低了很多,如果大家一样的骑兵,一样的威猛,那他皇太极不建贞的对手,大明后方有千里沃土,亿万子民,他新占盛京根基不稳,后方多寒冻之地。就盛京附近还能盛产粮食。
    有了顾虑,打起仗来就难免放不开手脚,朱显波不想给皇太极想明白的机会,也不想让他知道自己只有一万铁骑,其他的全是从关内带来的普通士卒。必须扬长避短,能速战速决最好,反正要想办法困皇太极的骑兵才行。
    于是两营火枪手站立中间火枪营前面木制拒马,,30门红衣大炮列在其后,大军两侧则是关宁铁骑,皇太极和他的均将们正在对面使劲观察,想看清楚,朱显波究竟带了什么兵,红衣大炮他们攻打宁远已经见过了,这火枪队,还这么大规模,终究是第一次。
    不等清军反应过来,火枪火炮一起发射,顿时清军阵中一阵慌乱,死伤无数,朱显波则骑在马上射箭助威,只见火枪射处一拍倒下,火炮到处,火光冲天,而朱显波的弓箭到处正式一通到底,地上的尸体像一个人工十字架。这配合真是无话可说,可苦了皇太极和他的将军们。
    皇太极从发加开始再身经百战,也没见过,两军尚未接触,就如此伤亡的。原来大明还有比火炮更厉害的东西,他一定后悔野战了,安心在锦州守城多好。可是拥有这么多铁骑困在城内实在是浪费啊。纠结啊,守城,骑兵的优势完全发挥不出来;野战,敌人的火枪、火炮齐射,骑兵毫无遮挡之处,死伤殆尽。
    赶紧鸣金收兵,另想对策,其实他要是放马冲出来,朱显波这边一定定是两边骑兵合拢,双方还有一战,他不想无辜损失,朱显波也只能灵待良机。当然收拢火枪队,只剩红衣大炮继续发射,锦州城内一时狼烟四起,虽然伤不了皇太极的筋骨,动摇清军的信心也是件好事。
    两次对阵,都是匆匆结束,如果说第一次是双方默契的话,那第二次完全是皇太极找不着北了。敌人回城,朱显波只能一边用大炮骚扰,一边派两个进士带人去城下喊话。
    “大明皇上英明神武,尔等偷城躲寨,混得了一时,混不了一世,趁早归降,安心做我大明子民才有希望。。。”反正什么无耻说什么,这伤不起和龙康仔跟着朱显波耳濡目染,学了不少嘴皮功夫。
    敌人退我进,十多万大军在锦州城外扎定,朱显波又用其了当初打高迎祥的那招,靠着火枪队的远程攻击,不断骚扰,话说锦州城的防御工事比周至可好得多,箭垛林立,火枪队也只能射击那些不小心露除墙外的身影。
    莫非皇太极学袁崇焕??这也太憋屈他那些骑兵了。号称八旗铁骑呢,哈哈。不管了,今日先到这里,明日再想办法,晚上骚扰不断。
    本来朱显波想分兵四面围而奸之,但是这八旗骑兵还是不能小看,万一他从哪一城门强攻而出,再来个人数优势把那一面的部队歼灭掉,我可就冤枉了。而且兵法有云,十倍则围之,现在两军的兵力还远没那么悬殊,加上骑兵的冲击力,围城是很冒险的。
    翌日,锦州城四门紧闭,看来皇太极还在研究对策,是硬冲呢,还是固守呢?朱显波让手下人扎稳阵营。带着几名将军登高查看锦州城内情形。
    备注:锦州市
    锦州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辖四县(市)、四区。全市总面积10301平方公里,海岸线97.7公里。锦州市是通往关内外的“咽喉之地”,也是交通军事重镇,辽西最大的工业城市。东隔绕阳河与营口、沈阳市相连,南濒渤海辽东湾,西连葫芦岛市,北依松岭山脉与朝阳、阜新市接壤。
    锦州是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古城、最早称徒河,锦州一名源于辽代,据说在辽国兴盛时期,曾俘虏一些南方人在这里为上层人家织锦,故得名锦州。西周时属燕地,以后历经沧桑巨变,多番更迭,于清康熙年间始设锦州府,1929年隶属辽宁省。1931年“9?18”事变后,日寇侵占时属锦州省,1937年设锦州市,1945年至1948年属辽宁省,1949年属辽西省省会,1954年起为辽宁省辖市。)
    锦州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锦州城也是依山而建,护城河与城外小河相连流向东南方向大海。由于落差较大,排水顺畅,水攻,是不大可能了,那么火攻。
    于是朱显波让将士们找来投石车将一些旧棉絮,干柴枝,纷纷投入城内,然后一顿炮轰,瞬时,靠近西城门的多数民房起火,甚至连城都不能幸免,城内军士民众东奔西突忙着救火,那些原本躲在箭垛后面的军士看到城内的大火顿时也神色慌张,不知所措。
    不是朱显波残忍,这从山海关一路到宁远,听说的都是清兵烧杀掠夺,连老人小孩也不放过,壮年估计是充军了,老人小孩抓去做苦力吗?TNND,朕不发威你还真当我小孩了,居然敢称帝,敢抢大明的属国朝鲜。
    城外,锣鼓喧天,十万将士严阵以待,阵当中火炮,投石车不断往城内扔易燃杂物。
    忽然之间城内军士聚集,恩,南门方向,看来皇太极是打算从南门冲出,利用骑兵优势冲散明阵。朱显波叫人挥动令旗,骑兵全部调向,面南而立,坐等八旗骑兵来冲阵。这边,攻城车悄悄向西门推进,你想突出来,我就给你打进去。
    很快锦州城的西南方向两军骑兵交接,又是一场厮杀,望远镜,多亏了这高清望远镜。由于城墙上燃烧的杂物越来越多,城墙的守军也越来越躁动,一些士兵冒死想跑下城墙去,结果就是只要出现在火枪手的眼里就一命呜呼。嗯,西门要迅速拿下,朱显波交代几位将军,一些负责西门,一些负责继续瞭望,朱显波自己则去西南方向帮忙。
    由于火枪和火炮移动缓慢,朱显波没了火枪和火炮的支援,两军厮杀还真是难分胜负。没办法,只能开罩子了。稍微停顿,金刚罩绕身,迅速冲入清军阵中,一路砍杀,有如颗子弹穿过豆腐块,很快冲到阵尾。恩再退后点,就在这里射。
    一边举弓一边大喊“皇太极你个混蛋,在哪里,出来跟朕单挑啊,我大明朝廷待你不薄,为何你要寻死造反,掠我族人还抢卧属国。”朱显波想用对付高迎祥那招,一边激将一边准备迎战。
    运气,拉弓,满弦,发射,嗖。。。一排倒下,再射。。。没几下,清军似乎反应过来,后对变前队便向朱显波包围过来。别靠太近啊,让我再射几个啊,来不及了,只能挥剑乱砍,几员看似清军大将的,一见朱显波被围,立即上来抢攻。
    只可惜围攻朱显波的人群当中没有皇太极,皇太极明显比高迎祥聪明得多,不知道深浅之前,绝不跟朱显波单挑。
    PS:本月响应纵横新政策,每日更新一万,请大家果断收藏,给予支持啊

第一一五章 逼退清军
    ( )这仗皇太极没法打了,他领教过火炮的威力,他认为他的骑兵可以迅速移动,伤亡不会很大,前几天也见识了火枪的恐怖,但是只要藏好,火枪还是不能穿墙过,这建贞太狠,居然想烧城,这些已经够喝好几壶,现在倒好,大明的皇上有如天神下凡,视几万八旗骑兵为无物,来回穿梭。顿时优势全无,怎么办?能不能先抓住建贞?恩,怎么困不住他,他身上那股薄雾是什么玩意,似乎将士们的刀枪砍上去都会被弹回来。
    由朱显波的搅动,大清骑兵分成了截然相反的两个方向,而面对朱显波的方向明显是武将居多,这下,关宁骑兵轻松了,关内那些骑兵也能少损失点。乖乖来,拍马向城外空旷之地跑去,这马守了气罩的保护倒也没收到什么损伤,几名将军一看不对,朱显波这调虎离山,他们不能中计,于是原地站了会,准备回去增援。朱显波哪能容他们转身,只要拉得开弓,地盘就是我朱显波的。
    这下清军为难了,进也不是退了不是,还是皇太极果断,站在南门城上叫人拼命摇旗,围朱显波,靠,先引出去点,打马来到一个山坡上,朱显波仔细回忆安卓师傅射箭时的神态,集气,运气,拿弓,拉满,嘭。。。箭离弦而去,泛着一阵红光,像烧红了的烙铁,飞向清军,只见清军一阵迟疑,来不及闪躲,惨叫声四起,箭直接射穿整个纵队,直接掉到了城墙下,吓得皇太极连忙躲了进去。
    朱显波的箭术又提高了,看来还是要集中精神,刚才被这些清军追的有点忙不过来。这下好了,回头看看肩背上的箭,再看看手中的弓,自顾自在山坡上骑马踱起方步来。就等他们前来送菜,这大明皇上何时成了赵子龙附体了?
    真是旷古少有的战斗,很快皇太极鸣金收兵,再不收兵,只怕西门要被朱显波一个人拿下了。
    朱显波无奈,只得回到阵中,这几轮下来,明军伤亡也不小,尤其是骑兵死五千,伤八千,大部分关宁铁骑都受了伤。估计皇太极死伤不下三四万了。还不包括锦州城内的军民损失和建筑损失。原本两军人数差不多,而且皇太极的全部是骑兵,这几天下来,朱显波已经完全扭转了战场形势。
    就在明军鸣金收兵之后,后方传来消息,李自成攻下觉华岛,夺回了海上门户,宁远不再受犄角危险,李自成自请开赴锦州前线。朱显波回信让他直接绕过锦州,往东南营口方向寻找机会。先将海岸完全占领,封锁住皇太极南下的路线再说。同时令山海关刘立洋率兵三万出击朝阳。能收复多少算多少。我大明和皇太极的大清是无法共存了,领地、城池自然是寸土必争了。
    经过几天的接触,皇太极一时没好办法对付朱显波,于是皇太极闭门不出,朱显波就利用骚扰战术,边放火炮,边喊话。反正都是那些进士编出来的,比朱显波口才还好,什么大明皇上英明神武,皇太极自不量力。。。连累城内将士和百姓。
    朱显波得责任先划清楚,是他皇太极先占我大明朝廷地盘,杀我使臣。他只不过十一地方势力,居然公然叫板朝廷,总之都是皇太极逼的,是皇太极挑起的战争,反正都是皇太极的错。
    朱显波之所以久不攻城,是想给李自成和刘立洋时间,他们俩拿下边城,这锦州不攻自破。而且三路并进也能保证明军的绝对安全以免被敌人切断后路,这样皇太极的骑兵更加无优势可言了。可随行的将军们却急了,尤其是戚宏亮,自成当上这武状元以来,除了根据皇上的吩咐训练出几个特种部队外,上次捉住李自成已经是好久前的事情了。
    “皇上,清军已经士气低落,何不一鼓作气击退他们?”
    “戚宏亮,将来有你立功的机会,等朕重用你的特种部队之时,就是你全面展现自己的时候。这皇太极属老虎的,急不得,俗话说狗急还跳墙,何况老虎。”
    “恕臣愚笨,皇上所言,臣听不大明白。”
    “清军都是马背上长大的,不给他们点深刻教训,今天就是攻下锦州,他们一哄而散,朕等再到那里去找他们?朕要向皇太极的部下展现大明天威,向周围老百姓表明收复失地的决心,让皇太极在这辽东失去生存基础。”
    “那该如何去做?”
    “为将者不要想着一时痛快,要通盘考虑战局。这皇太极敢称帝就是有原因的,要么是他在北方的群众基础特别好,要么就是对自己的骑兵自信。朕要打得他失去自信,这样才会一劳永逸,朕不可能天天在锦州和盛京跟他耗,但也不能拿为数不多的骑兵冒险。这些骑兵是保护火枪营用的。”
    “耐心等几日,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