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秦-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庄则无所谓,他算是逃出生天,虽然没杀过人,但自认为剑术了得,应对战阵应该没有问题。此时轻松的对白霸说道:“小白,咱么是不是要趁着夜色杀出去,真的给军中卖命了么?”

熊罴此刻也不再瞪眼看着光头强,神秘的说道:“小白,咱们是牢狱之中换命的交情,你有什么想法就说。”

白霸脸上的和煦再次升起,叹息一声,把长戈往地上一顿,蹲了下来。除了光头强站得远远的,小庄和熊罴都蹲了过来,凑在一起等着白霸说要扯旗造反的话。

“我想了好久。之前虽然和大秦军队对阵,可每次都是惨败。秦皇有很多次杀我的机会,可都没有杀我。如今李剑能够把我从死牢之中要出,没有当今皇帝的许可,也是断然不能。现在想想,我祖父的死或许有冤屈,但也是始皇帝一手造成的,和现在的小皇帝无关。如今天下一统,我再要带着你们造反,就是太过自私了。如今这世道,造反没有好下场。现在我要报仇,就是好好的在军中立功,封侯拜将,到时候多赚些帝国的俸禄,赚的越多,就算是报仇了。”白霸淡然的说着,仿佛在说着别人的事儿一般。

听着白霸这发自肺腑的话,小庄和熊罴脸色渐渐缓和下来。按照他们的性子,白霸若要造反,他们一定会出手相助。那样的结果,几个人都是知道的,除死就没有另外的路。如今白霸既然没打算造反,就说明这军营中的营生可以干下去,按照几个人的身手,如果不是特别点儿背,挣个功名不是问题。

在一边的光头强此时也暗暗放下心。刚刚三人说造反的事儿,就没有背着他。这就说明自己在他们三个人心中没有威胁。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人没有威胁。

“光头强,咱们在监狱之中是不死不休的仇人。如今我们既然出来了,给你个机会。战场之上,黑道黑枪的也不是没有,看我们谁能死在谁手中吧。”白霸望着光头强,冷冷的说道。

熊罴和小庄望着光头强,虽然很想出手,可不论是军规还是白霸,都是他们不能逾越的。

光头强望着几个人,半晌才一拱手,脸上的横肉丝毫不动,却开口说道:“今日算是欠你们一条命。他日我会让你们一次生死。”

说着,转身而去,跟另一侧的军务官申请另调一伍。

李剑只是把白霸扔到了军伍之中,并没有再去看他,或者额外给他什么照顾。他相信,以白霸的傲气和能力,不会也不屑让自己帮助,他会在最短的时间就从军伍之中迅速冒出。

李剑的大军并没有着急启程,而是等到了卫霍的大军过来,兄弟三人简单一聚之后,这才抱拳告别。三人都是军伍出身,自然不会洒泪而别。

闫三儿给李剑和卫霍送上了两份一模一样的圣旨。其中文辞自然华丽,但这三个将军除了明白了意思,其他的对仗工整什么都没有感觉,唯有一句话让他们内心感到一股豪气油然而生:“犯我华夏天威者,虽远必诛。掳我中原百姓者,我必奴之。”

归根结底,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从这两句话之中,李剑和卫霍敏锐的感觉到了皇帝陛下征伐异族的决心,那决心之中,带着一股子凛冽的味道和气息。

这股子气息,很合武将们的胃口。

李剑和卫霍在半路分开,他们两人拱手告别,临别之时,互赠一句话:“犯我华夏天威者,虽远必诛。掳我中原百姓者,我必奴之。”

随着大军开进,这两句话在军中轰然传开。

跟着大军行走的白霸听到这句话是来自大秦皇帝亲自书写的诏书之上,不禁被这两句话的含义所震撼。大秦之前,中原战乱不休,异族也趁机窥探。可曾经的七国霸主,竟然没有一个人为华夏苍生考虑过,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宗庙社稷。

“如果我祖坑杀的四十万降卒,不是赵国士兵而是胡人,定然不会被冠以‘人屠’的称号。当今皇帝是个明主,一切都是为了华夏百姓着想。”白霸内心感叹。

熊罴和光头强之辈,不懂得这句话的深层含义,但那里蕴含的杀伐之气却深深的感染了他们。

两支雄壮的秦军就这样浩浩荡荡的开拔向了大秦的北疆。

而此时,北疆之外的冒顿单于正在接见来自南方大秦的几个商人。这几个商人是秦人在草原上的盐商。冒顿统一了胡部,雄雄的野心早就按捺不住,如果不是有蒙恬震慑,早就向大秦发起试探性进攻。

如今秋季到来,草长马肥骑兵狠,正是兵刀入秦时。

冒顿已经开始准备大举进攻秦国,不过进攻秦国需要一个借口。他正在想办法制造借口,而给他带来这个借口的人就是项羽手下的大将,钟离眛。

钟离眛了解中原地形地貌和气候,如果此人能为自己所用,进攻大秦把握更多。冒顿盘算着,钟离眛他已经养了足足半年,此时正是用人之际。

第358章树欲静而风不止

刚刚入秋,大秦的帝国学院就在锣鼓声声之中开张。这标志着大秦学术的一个开端。法家、道家、儒家——诸子百家的学者都可以在大秦帝国学院的文学院之中自由的争辩,各种思想潮流不断的碰撞闪光。

恪物院之中,原本只有李可带着几个过来的学子。可帝国学院建造的工程结束之后,公输家和墨家两股人马就杀到了恪物院之中。使得原本最为萧条的恪物院瞬间人头济济。

胡亥在亲自宣布自己为大秦帝国学院的院长之后,整个学院沸腾了……,更多的良才慕名来到了咸阳,想要进入这个大秦皇帝亲自做院长的帝国学院之中。

一时间,咸阳城中到处都是各色人物,有的有才学,有的有能力,各展所长。一派繁荣景象。

公输家一心料理学院的后期建设,墨田园则在胡亥的诏令之下,在咸阳开了一家祥泰居家居店,里面贩售各式各样的桌椅板凳梳妆台。

墨家的人不愧是天下第一巧匠,在胡亥给出了简单的桌椅图纸之后,更是发扬光大,加入了自家的设计思想,更是在每一张桌椅家具不影响美观又显眼的地方刻上了一滴墨水,在墨水中央则雕刻咸阳宫的楼角,一股皇家气息瞬间使得原本就精致的家具更加高大上起来。

一时之间,咸阳城的勋贵之家几乎必备祥泰居的家具。如果那个勋贵之家没有祥泰居的家具,那就会被所有世家大族看不起,认为还不是真正的大秦贵族。

至于那些有钱的商人,没有贵胄的爵位,想要购买祥泰居的家具,简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更别提普通百姓了。

墨田园几次想要打开大量贩售祥泰居家具的口子,胡亥就是不允许。其中原因早就给墨田园说了,要吊足有钱人的胃口,如果祥泰居刻着咸阳宫楼角的家具到处都是,就不值钱了。所以将来开放贩售,也不能刻上皇族象征的标志。

这样的事儿自然有朝臣反对,认为这是对皇家尊严的亵渎。可胡亥说这是皇家尊严的品牌效应,这样做更接地气儿。皇帝陛下都这样说了,自然没有人再敢有异议。尤其是其中几个大臣在回家看到了自家刻着皇宫楼角的祥泰居家具之后,顿时感觉倍儿有面子,也就偃旗息鼓起来。

蒙毅在安葬了蒙恬之后,再次离开了咸阳帝都,他放心不下自己一年来的辛苦付出,要亲眼看着颗粒归仓。于是整个大秦土地上再次出现了蒙毅消瘦的身影,在他身后农家的许慧也紧紧跟随,两个人就这样丈量着大秦的广阔疆土。

眼看一个秋天就要安稳的过去,凉风渐渐的从北方的大地袭来之时,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同时传到了咸阳帝都。

胡亥在武信殿之中连续打开了两道奏章,第一道是来自北方疆土,李剑所镇守的九原郡第一次遭到了小股匈奴骑兵的袭扰。还好李剑防御得当,使得入侵九原郡的匈奴骑兵没有得到什么油水,留下了十几具尸体就逃出了大秦的边境。

卫霍驻扎的雁门和代郡也出现了匈奴的骑兵,只是看到大秦军阵俨然,这些匈奴骑兵一触即退,没有做过多的接触。

胡亥放下奏章,感叹一声:“树欲静而风不止。”

把分别来自李剑和卫霍的两道奏章递给了在武信殿一起参赞政务的刘墨和李斯。

“匈奴不安分是迟早的事儿,只是没想到他们竟然如此心急。看来这冒顿单于野心不小。”李斯把手上的奏折合上,脸色也沉了下来。

刘墨点了点头,他知道打仗的事儿,两个兄弟比自己擅长。没有过多的说话。

“报!南路军侯李元奏折到。”武信殿外,老内侍一反常态的大声奏报。

“嗯?”胡亥内心微微一沉,李元在平定大秦内乱的过程中,独当一面,虽然年轻但是已经有了那种将帅风度。国家再次一统之后,胡亥就令李元南下,密切注意岭南赵佗大军的变化动向。如今他的奏章得到老内侍的如此通报,说明是有大事儿。

“快呈上奏章。”胡亥吩咐。

“是。”老内侍回应一声。

原本大秦奏对之中,回应的是‘嗨’或者‘诺’,可胡亥听着不顺耳。尤其是哪个‘嗨’,让他有一种穿越到了鬼子国的感觉。每次听到嗨,胡亥都在内心骂小鬼子,祖宗早就不用的一个字儿,竟然让他们延续到了后世。一想到鬼子,胡亥就想到了始皇帝时期,带着童男童女东渡求仙的徐福。

这个方士骗子之首,竟然借助先皇的财力人力,到了琉球诸岛,更是登上了如今还是蛮荒之地的日本岛,在弹丸之地上自称神武大帝,建立了一个遗祸后世的岛国。如果自己不在根本上解决了这个苗头,恐怕后世黎民百姓所受到的涂炭还是在所难免。

等大秦帝国内陆稳固之后,打退了北方草原的狼,灭杀了南岭不臣之人后,就是大秦将士东渡灭了徐福的时候。

很快,李元派来的送奏章之人就来到了殿上。这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军士,一张方脸之上有着炯炯的大眼睛,里面闪烁着沉稳睿智的光芒,丝毫没有一丝军卒的气息。

胡亥特意的看了这大大方方的军汉一眼,让老内侍接过奏章,先呈上来。

打开奏章,只见上面的字体微微有些乱,是李元的字体无疑,但李元的奏章从来都是最为工整的,一手端正的字体,方正之中透着一股子将帅英气。如今这奏章上的确是李元的字,却没了那股子沉稳劲儿,反而是有些毛糙。

在看奏章上的内容,胡亥原本淡然的脸上突然露出了喜色。他拿着奏章的手微微有些颤抖,因为这奏章之中不止是李元一人的,竟然还有一份奏章,这份奏章来自岭南。

李元简单的介绍了一番岭南的情况,说经过和赵佗的几次接触,已经成功的说服赵佗,重新回归大秦怀抱。

第二封奏章则是来自岭南赵佗,其上笔锋犀利,一看就是悍将所书。

第359章李左车

赵佗的奏折大概意思就是说,当初大秦乱象初呈,纷争四起之时,岭南一地为了保护当地大秦子民免于兵争才没有发兵卷入天下纷争云云。如今天下重新归为大秦一统,岭南大军还是愿意回归大秦的统治。表述了这种意图之后,赵佗又再后面写到:臣于岭南乡野之中,闻听陛下写给北地将士的两句话,使臣终于下了重归大秦之决心。每闻陛下‘犯我华夏天威者,虽远必诛;掳我大秦子民者,我必奴之。’之豪言壮语,臣必浮一大白。此语是我大秦军士的战歌。我辈军人,最终使命就是维护国家安危,保全种姓,不被外族所欺辱。今有陛下两句话垫底,臣敢重归大秦矣!

赵佗的话语,一看就是发自肺腑,使得胡亥不得不点头。这人虽然在大秦最为艰辛的时候关闭了岭南的通道,手握重兵却不向内地增援一兵一卒,但今日竟然因为两句话就主动提出归降,也是好事儿。先安抚了岭南,再慢慢定夺。

“岭南的赵佗还算是我大秦子民,能有此奏章,朕可不追问之前的事儿。李斯,你编纂个诏书,岭南恐怕要让李元和刘墨一起走一趟。”胡亥眼里闪烁着光芒,岭南和匈奴是他心中的两大祸患。大秦江山想要巩固下来,岭南和匈奴必须平定。如今岭南的赵佗选择了归附,那剩下的就是北方的匈奴了。

冒顿单于在历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草原上真正的英雄。他活着的时候,大汉朝除了和亲没有其他办法对付匈奴。直到后来出现了卫青和霍去病两位名将,才把匈奴之患稍稍缓解。不过汉朝也因此劳民伤财,国力日衰。

如今赵佗归降,大秦终于可以重整旗鼓,把所有的兵力都用在北方的边患之上。

“朕看你不似一般通信之人。说说你的名字,看朕听过没有?”胡亥望着殿中方脸的军汉,如果不是有李元的将军令,他是没有资格直接上殿呈上奏报的。

方脸的汉子见大秦皇帝发问,立刻上前半步,抱拳施礼,谦恭的说道:“贱名李左车,李元乃是我的弟弟。让陛下见笑了。”

胡亥眼睛一亮,李左车啊,这也是一个历史上传奇的人物。虽然太史公没有为李左车单独列传,但从字里行间,管中窥豹可见,李左车是个人才。这个人本该在赵国的张耳陈余手下才是,可如今历史脱离了原来的轨迹,使得张耳陈余早早战死,李左车就没了音信。没想到他竟然去投奔了李元,早早的就归顺到了大秦的麾下。

“李左车,朕给你个机会,你给朕分析一下大秦未来当如何用兵?”胡亥开口直接问道。

李斯和刘墨都微微一愣,这个负责送信的军汉虽然看上去不凡,可皇帝只是听了他的名字之后,就直接开口询问,而且是问的如此笼统的军国大事,未免有些孟浪。

刘墨甚至联想到了关于皇帝释放韩信的传言,只是听到韩信那一句话就放了韩信,真的为大秦得到了一员帅才。难不成如今皇帝更加厉害,只是听到李左车的名字,就判断此人是栋梁之才?

就在二人疑惑之中,那李左车竟然不慌不忙的以臣子的礼节向着胡亥一拜,说道:“大秦如今天下承平,今秋又是大丰之年。听陛下刚刚所言,南方的赵佗已经皈依大秦,如今所虑,唯有北方草原上的匈奴而已。大秦的兵锋,必将指向草原。若臣所料不错,恐怕北方边关已经开始有了匈奴骑兵出没。”

“你继续说。”胡亥点了点头,对李左车的说法表示肯定。

“臣认为,草原匈奴,鼠目寸光。之前的犯边都是劫掠而去,没有长久占据中原国土的打算,这样的敌人没有根本的威胁,却又让人很头疼。就如同身上的暗疮一般,不至于要命,但发作起来脓水恶臭,令人厌恶。不得不除之以后快。若想一劳永逸的解决匈奴之患,远非臣一人所能言说明白。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陛下只要修行仁德之心,以大德待天下,四方志士必然归心,何愁匈奴不灭?

臣听说,陛下建立了大秦帝国学院,先朝的诸家学派统除了以机关技巧之术为学的,都划归到了文学院之中。这样臣认为不妥。其他各家也还罢了,兵家断然不能和文学院、恪物院参合。在大秦帝国学院之中,应该有兵家一席之地。臣请陛下成立兵家学院,臣不才,毛遂自荐,愿意在兵家学院之中任教。”李左车说了这么多,终于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胡亥叹息一声,历史上的李左车在韩信被刘邦杀了之后,就隐居到了家乡,潜心修道。真是生就的骨头长就的肉,如今刚刚见面竟然就要隐居在大秦帝国学院之中,成为一个教书先生。不过这家伙说的没错,诸子百家之中,谁都可以划归到文学院,只有墨家和兵家不能。

墨家是古代科技发展最为先进的学派,属于实用的学派。而兵家则是国家重器,不可不慎重的对待。

兵圣孙武曾有言: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如果可能,兵家不止是在大秦帝国学院之中分出一院,而是要自成体系。大秦帝国学院的一切先进手段,都将会第一时间为兵家服务。前提是这个兵家是完全服从于胡亥,服从于大秦帝国的利益。

“李左车,朕知道你的能耐,也知道你的心意。兵家成为一个院,不难。朕已经在大秦帝国学院之中准备了很大一块儿地方,划归给兵家,只是名字需要改一改,就叫讲武堂吧。”胡亥说道。

“讲武堂!”李左车重复了一遍,眼睛露出了希望的光芒,说道:“臣能任教否?”

胡亥点了点头,说道:“如先生这样,肯为大秦讲武堂师长乃是大秦讲武堂的荣耀。只是朕需要的是能打仗的人,不是纸上谈兵之辈。你要给朕一个答复。”

李左车面带喜色的抱拳拱手。只有李斯和刘墨丈二金刚的不明所以。

谁也不会明白,除了胡亥知道李左车是个历史上的奇士,恐怕这世间再也没人知道了。

第360章匈奴犯边

李左车成功的进入了大秦帝国学院,为此秦二世胡亥特意在大秦帝国学院成立了一个讲武堂。和其他学院的分门别类所不同的是,讲武堂现在还没有专门的学院,它是面向整个大秦帝国学院开放的。

整个学院的学员来自大秦帝国的各个地方,都是识得文字之辈。他们将会成为大秦帝国学院的第一批试验田,作为学院的学生他们拥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学习。

南方赵佗的重新归降进行的异常顺利。刘墨和李元一文一武,两个人都是沉稳之辈,到了岭南的一切安排使得赵佗非常满意,对大秦帝国拥有这样的后起之秀感慨良久。

这一次,跟随李元的将令是任嚣。巧合的是,在岭南,原本的主将也是任嚣,任嚣病故之后才是赵佗接任的。

任嚣在踏足岭南的第一时间,就到了故去任嚣的陵墓之前祭奠前辈。不为别的,就因为两个人的名字是一模一样的。这使得赵佗对任嚣一下就有了好感。

刘墨当时带着任嚣前往岭南,就是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毕竟岭南最初是由任嚣经营了很久才转给赵佗的。岭南的大军对任嚣的名字还是认可的。如今接收的将军之中还有叫任嚣的,似乎冥冥之中是个圈一样,回归大秦也成了命中注定一般的事儿。

岭南现如今还没有开发出来,到处都是林莽山川大泽,如果赵佗不肯投降,大秦甲兵想要进攻岭南,真的是难如登天。

来之前,胡亥和刘墨说过,岭南到处都是宝贝,比如岭南的各种香料,各种珠宝,都是大秦腹地所不能出产的,一定要勘探发现这些东西,并且第一时间控制在国家手中。这些东西将来都是国之重宝,一定要有专人看守。

刘墨和李元一路而来,把岭南的地形地貌和各处所盛产的东西完全记忆在大脑之中,如果赵佗有所反复,只要能回去一个人,都可以把岭南的地形弄出来,方便日后的大秦军队进攻岭南。

事实证明是他们多虑了。赵佗投降的很彻底。他不但把兵权完全移交给了李元,还亲自向秦二世胡亥请命,到咸阳做一个安乐的侯爷。

这种事情是胡亥所愿意看到的。他立刻下旨,赵佗可带领家眷进入咸阳,加封赵佗为岭南侯,食邑万户。赵佗接到胡亥的旨意时候,就立刻启程,向着咸阳赶来。

他本不是岭南之人,是始皇帝时候跟随大军进入岭南的。所谓人都念旧,如今选择了归降,一刻也不想在岭南多待,只想立刻回到故土。

岭南虽然好,但还是属于未开化的不毛之地,各个小小部族都在岭南大军的压制之下,不敢反抗,但暗地里勾心斗角的也不在少数。这些年赵佗为了安抚岭南,对各个土著部落的首领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今好不容易熬到可以回家,除了对岭南略有怀念,却再也不愿多看一眼。

李元成了岭南大军的主帅,同时任嚣成了副帅。刘墨则作为岭南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留了下来。按照胡亥的要求,刘墨和李元要在岭南靠近海边的地方建立一个码头,同时要给大秦建立一支船队。这只船队主要负责把内地的粮食运送到岭南,把岭南的各种珠宝和香料运送到内地。

来回运送这些物资只是胡亥的最初想法,他的最终目的是要训练一些能够熟练航行的水兵,最终这些人会成为大秦第一支舰队的基石。

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任何事情都按部就班的进行着。

赵佗踏入咸阳城的时候,受到了来自朝野的热烈欢迎。当他看到了民众们扯起了横幅,上面写着:为民免战,千古流芳。之后,赵佗哭了。

他哭的同时心也放下了。因为这样的横幅不可能是百姓想出来的,能有这种说法在咸阳流传,就说明大秦的二世皇帝是明白他的心。不论是当年他封锁了岭南,不参与大秦内乱之战,还是如今的重新归降大秦,所为的就是一件事儿,保住岭南的军民,避免陷入无谓的内耗之中去。

赵佗不是圣母玛利亚,没有一颗圣母的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更是一员猛将,一员让敌人胆寒的猛将。当初他和任嚣进入岭南,就是在灭杀了无数个部族,把那些部族的男人挂在了半空之中,慢慢风干才让大秦在岭南建立了基业。

但赵佗有着一个想法,他不希望看到都是大秦的子民互相残杀。要打仗,应该一致对外才是。这种想法刘邦项羽等人不会有,因为他们生在中原,没有见过外族之人。而赵佗不一样,他在岭南见过各个不同部族之人。这些人形貌各异,和秦人不同。赵佗和自然的把这些形貌不同于秦人的部落划分为外族。他在岭南严格的执行着奴役外族的政策。

对于这一点,胡亥很是赞同。所以他对赵佗没有任何加害的想法。原本还想把赵佗的兵权缓缓的剥离下来,没想到赵佗竟然光棍的把兵权完全交给了李元。这让胡亥对赵佗更是另眼相看。

赵佗的人还没到咸阳,就已经接到了让他进入武信殿参赞府的诏书。

参赞府,赵佗也听说过。那是皇帝在武信殿所建立的内府,不是朝廷重臣,根本就没有资格进入参赞府。参赞府所处理的都是国家大事儿。死了的蒙恬就曾是参赞府的最高首辅,如今自己竟然进入了参赞府,的确是应该高兴。

他进入咸阳宫之后,胡亥就在武信殿宴请了赵佗。

赵佗看到了李信的雕像,深深一拜。老将李信赵佗是见过的,听到李信在诛杀赵高的时候,生生守住了咸阳宫,硬是累死在了武信殿前面,赵佗也是佩服。

对赵佗隆重的迎接第二天,北方边关就传来了烽火狼烟的消息。

原来是冒顿单于率兵南下,号称数十万骑兵,直接绕过了云中和代郡等大秦重兵防守的地方,从右北平出现。一战之下,攻破右北平一直打到无终城。然后又挥师从渔阳郡杀出了大秦边境。

一来一回,在大秦边疆,竟然如入无人之境。

第361章兵出渔阳

匈奴这次进攻算是大规模的试探进攻,并没有在右北平或者渔阳多做停留。他们所过之处,烧杀抢掠,能带走的就带走,不能带走的则直接烧毁。

因为这一次进攻,北方边陲进入了完全的警戒状态。王离负责上谷和渔阳的防务,这次匈奴纵兵就是从他的地界上杀出去的。这也成了朝臣们诟病王离的原因。

匈奴先入右北平,攻破无终城,前后不过三日时间。对普通百姓来说,的确是迅速至极。但是对早有准备的大秦甲士来说,右北平已经有警兆,而渔阳的秦兵竟然没有任何反应。这一切使得王离进入了舆论的漩涡之中。

在朝野一片的谴责声之中,王离顶着极大的压力率兵冲出了边关。这一次王离冒着必死的决心,只是带了一万的大秦骑兵冲出了渔阳郡,沿着匈奴骑兵撤离时候留下的痕迹一路追击而去。

李剑和卫霍本来就得到了胡亥的旨意,一旦有匈奴犯边,三人必需互为犄角。如今王离冒然率兵出击,使得李剑和卫霍很是被动。

卫霍来不及和李剑商量,直接带上了一万精骑兵,带足了弓箭,直接杀出了代郡,他没有去和王离汇合,而是向着匈奴撤退的前方迎击而去。

王离的大军顺着渔阳追逐匈奴的骑兵踪迹。可这群狡猾的匈奴骑兵竟然带着掳掠而来的辎重如同冰雪消融一般的消失在了大草原之上。使得王离很是郁闷,急于寻找匈奴主力决一死战,好让朝廷之中的诸位大臣看看自己是不是怕死之辈。

王家是大秦的名将世家,王离背负不起这种丢人的名声。他摸了摸脸上连日来奔波的尘土,望着大草原上匈奴骑兵留下的痕迹皱了皱眉头。

“将军,匈奴的骑兵的确训练有素,咱们这样日夜追逐,竟然还没有追上。你看这痕迹,每日看着都很新鲜,可就是不能和匈奴交兵。总是看似近在眼前,可总也追不上。”王离的裨将活动了一下甲胄,浑身骨节咔咔作响。连日来的骑行,使得每个人都感到身体紧梆梆的。

王离点了点头,说道:“眼看痕迹越来越是新鲜,想来我们和匈奴的骑兵相去不远。这次一定要追上匈奴,救回那些被掳掠而去的大秦女人。”

听了这话,所有的大秦骑士纷纷打起了精神。他们忘不了在渔阳郡之中所见到的景象。男人都被砍杀,尸体被一个挨着一个的挂在了城墙上,随着秋季的大风在空中摇摆,更令人生气的是,在每一具男人的尸身中央都挂着一个个孩童的尸体。那幼小的身子在空中摆动,撞击着每一个看到的大秦士兵的心灵。

只是在渔阳郡之中,看不到任何一个女人。一路追出了渔阳郡,所有的村镇都是一样。残垣断壁遍布匈奴大军所过的道路之上。所有的男子依然都挂在了高出,甚至有的孩童就被摔死在了树上,直接挂在了上面。一派凄惨的景象。同样的,看不到任何一个女人。

前方,影影绰绰的看到了人影,黑压压的,虽然很小,但却像是匈奴的骑兵。

“发现敌踪,准备冲击。”王离吩咐一声,所有的大秦骑兵都迅速的出击,冲向了前方影影绰绰的黑点儿。

渐渐的,距离越来越近,已经可以看到稀疏的旗帜和一队一队的骑兵。在骑兵中间,是被绳索一个牵着一个的人群,清一色的大秦装扮,清一色的女人。甚至有些女子还在这秋日的冷风之中赤着上身。

如果在平日,看到赤身的女子,久不识女人味儿的大秦士兵必然会嗷嗷嚎叫,荷尔蒙爆发。可如今他们丝毫没有任何欲念。看到那一队队的女子,就仿佛是看到自己的亲人姐妹被如同放养的牛羊一般在草原上供人驱驰。

“将士们,打起精神,前方是匈奴人押送辎重奴隶的队伍,战斗力应该是一般,我们杀上去,救出咱们的子民,杀了匈奴狗。”王离怒吼。

大秦骑兵振奋精神,连日来的赶路终于让他们看到了敌人。秦兵本来就勇悍,如今看到敌人,凶性大发,嚎叫声中,骑兵队伍向着匈奴的辎重队就冲了上去。

匈奴人也发现了大秦的骑兵队,他们呼哨声中,所有骑兵迅速后撤,竟然把那些被绳索牵扯成一队的秦人女子推到了队伍之前,看样子是打算让女子们用身躯来阻挡秦军的进攻。

大秦的骑兵眼看就要冲到匈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