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秦-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被陈平事先模拟过无数种情况出现的武关之行就在秦二世果断干脆的谈话中结束。

秦二世给他们的条件是优厚的,所有的文臣国家朝廷都可以考虑接收。所有的武将都会被李元捡拔出来,则其适者而留之,剩下的会派给太尉蒙恬,让蒙恬教导之后再充斥到军中。

这些都是来武关之前,蒙恬和蒙毅等人商量出来的,在加上李斯,三个人制订了完善的计划。

在武关待了整整一天,酒足饭饱睡了美美的一觉之后,陈平都不想再回刘邦大营。

为什么秦军之中吃饭都有桌椅?做着吃比跪着吃舒服多了。为什么军中竟然有那么多能工巧匠再赶制着一块块叫做模板的东西。据说纸张在上面就能印出各种所谓的宣传单。陈平偷着看过,其中一块上面竟然刻着一个光腚的女人。

不难想象,这种传单洒到全是单身汉的军营之中会引起多大的轰动,甚至还会引起争抢。自认为计谋机智都远超常人的陈平第一次觉得长了见识。原来战争还可以不动刀兵就能瓦解对方的意志。

从前长听兵法讲,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如今自己算见识了。在这武关城之中,自己军中的纸张简直就不是什么金贵的东西。

昨天下午他就在武关的街头看到几个小孩儿脸上糊着长长的纸条当作胡子,老气横秋的装作官人的样子。那些陪伴自己的秦军甲士看到孩子们学官人,并没有驱散,甚至还笑嘻嘻的看着孩子们玩耍。

大秦的确变了。

陈平在参加反叛之前,也是大秦的良好子民。可那时候的大秦不是这样。秦始皇苛捐杂税极重不说,每年所需要的劳力就数不胜数,四野到处是哀鸿,何曾见过这样的悠闲景象。

那些孩子虽然瘦弱,但他们身后的大人都面带着笑意。陈平想不出这面黄肌瘦的农民为何这样高兴。上前问了问才知道,原来每家都按照人头分了土地和谷粮的种子,只要到了开春,种子落地,明年就不用再挨饿。

是大秦皇那个年轻的皇帝给了这些面黄肌瘦的百姓一个希望,他们才这样安静,不去思量造反。

说道造反,这些面黄肌瘦的百姓更是恨的咬牙切齿,指着武关之外,刘邦大营方向咒骂道:“那群生了孩子没屁。眼儿的反贼,若不是他们来武关骚扰,李元将军就要带着咱们去城外开垦荒地。开荒啊,那可都是没主的土地。将军传了皇帝的命令,谁开多大的地,那块地的使用权就归谁。别看老子瘦弱,要不是那群没屁。眼儿的造反,老子早都开成地主老财了。”

陈平听着百姓们阴毒的诅咒,第一次觉得造反好像真的不对。他对着不断咒骂的百姓拱了拱手,回到居所想了半宿才睡着。

吃得饱,睡的好,百姓有希望,这不就是他曾经理想中想要的日子。

不行,我今天就要回去禀报刘邦和萧何,告诉他们,大秦皇帝说话虽然生硬,但是绝对没有什么阴谋诡计。如果要投降,还是赶紧的好。那些百姓都等着出城开荒呢,咱们这样给人家添堵,也不对不是。还有那个年轻的小皇帝,说话虽然硬气,可自己怎么反倒有些佩服心折。

陈平叹息着,那个好人不希望生活在太平盛世之中。这事儿得办了,不为别的,就为了武关城那些面黄肌瘦的百姓也要加快速度了。小皇帝说的对,都是炎黄后代,没事儿打什么打,好好过日子才是正经。

第298章封功台

睡了个好觉,吃过早饭。陈平就和李元告辞,离开了武关城。

和来时候阴郁的心情大不一样,陈平从胡亥的言谈举止之中看到了满满的诚意。接下来就要看沛公刘邦是不是真的愿意投降大秦。

这一夜,陈平睡的很香,可是刘邦等人在武关城外却是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就连一向心大的樊哙都没有睡意,瞪着大眼睛望着漆黑的夜色,也不知道再看什么。

早晨,陈平的身影就出现在了刘邦的大营门口。他去武关城的时候,是走着去的。为的是一旦秦军翻脸,除了自己这条命,秦人什么也别想得到。

可如今回来的时候,却是骑着一匹高头战马。从生意经上来说,陈平这是赚了。生生的就赚了一匹高头大马。

早有军兵把陈平的战马接过。陈平等不得通报,直接向刘邦的大帐走去。

大帐之中,萧何、曹参等人早就到了,见陈平进来,互相都没有客套。直接让陈平说说情况。

“我见到大秦皇帝了。的确是秦二世皇帝胡亥。”陈平喝了一口水。武关到刘邦的大营虽然不远,但他也跑的口干舌燥。

把胡亥所说的招安事宜说了一遍,末了说道:“沛公可以为沛县公爵,秦皇说了,咸阳和沛县你可自行选择居留之地。”

刘邦点了点头,对于秦二世不想要他的命感到很满意。到现在,他被李元牢牢牵制住,进退不得。刘邦自己都想不到这种情况下自己还有什么利用价值,值得胡亥大老远的跑来招安。

一个沛县公的爵位,且是世袭罔替。这种荣宠已经超出了现在的刘邦的认知。他很满意,毫不掩饰的满意。

既然主将刘邦都满意,那就没有人说其他的。毕竟军中大多数人都是跟随他们从沛县出来的,沾亲带故。真的硬扛下去,恐怕死伤不少,没法和父老乡亲们交代。

大事敲定,信使的来往自然就不少。武关城和刘邦军队仿佛搞起了联谊会一般,信使穿插。

行宫之中的胡亥对眼前的形式很是满意。他很庆幸自己是在刘邦没有滋生出野心之前就把他招安了。一旦刘邦成长到后期,那是绝对不可能招安的。别说他,就是萧何、曹参等人,如果到了后期,想要招安也是断然不能。

如今一招棋走对,形式一片大好。

当刘邦决定投诚的消息传开之时,无论是城外的叛军还是城内的大秦军民,都异常高兴。整个城中热闹非凡,仿佛过年一般。

选了个良辰吉日,李元带着大秦甲士来到刘邦大营,先是下了军中所有人的兵刃武器。然后让那些曾经的叛军列队,各自安守在自己的本阵大营之中,不得随意走动。

刘邦和他的核心人物全都坐上了秦二世准备的高大马车,进入武关城。

这一次和上次不同,整个武关城门张灯结彩,更是夸张的在地上铺了一条红毯。这红毯一直延伸到武关城内。

大秦二世皇帝嬴胡亥此刻就在红毯的尽头,武关城的瓮城之中,搭建了高台,迎接这一波投降之人。

对刘邦的这群手下,胡亥简直是太爱了。这些人中,没有一个废物,没有一个庸者。现在他们肯投降,是因为他们还没有站得更高。如果自己能让他们走上更高的位置,这些人就会绽放出原本就属于他们的历史光芒。

刘邦一行七人前来,胡亥端坐高台之上,远远就看到了见过面的刘邦和樊哙。依然是刘邦在前,樊哙站立在刘邦身后,仿佛护卫一般。只是这一次樊哙手中没有了大刀。

在后面的车中是陈平和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两个人都是文官打扮,胡亥参照着陈平猜测那人应该就是萧何。

再往后是三人一车,雄赳赳的站立在车上,都是武将打扮。胡亥知道这应该是刘邦麾下的曹参、周勃、和灌婴。只是到底谁是谁,胡亥分辨不清。

进入了武关城,见到了前面高高搭起的收降台,刘邦一抬手向着引路孟夯一抱拳说道:“请将军停了车架,我们既然是受降,还是步行到受降台前。”

李元在接受刘邦的大军,这次是孟夯跟着胡亥前来。他久在参赞府中看到蒙恬蒙毅李斯等人指点江山,见识也算多了,点了点头,觉得刘邦这个人也算知道进退。

车架停下,刘邦带着身边的六人低下头趋而向前。

来到高高的台前,刘邦毫不犹豫,直接跪在地上大声说道:“叛臣刘邦,感激陛下厚恩,前来受降台领罪受降。”

胡亥看着刘邦,内心不禁赞叹这家伙是个人物。从一个敢于造反的将军立刻就成了现在这样儿,当真是能屈能伸,无怪乎项羽那种人干不过他。

“沛公别来无恙。”胡亥站在高台之上,淡定从容的开口说道。

刘邦听了声音,微微觉得耳熟,忍不住抬起了头。在他身边的樊哙同样抬起头。

只见高台之上,身穿黑底绣金龙袍的青年高高在上,脸上带着淡然的笑意,眉宇间甚有英气,腰间更是挂着一柄长剑。

樊哙只觉得秦皇眼熟,而刘邦却已经想起,他看了看胡亥,终于还是把一句‘秦胡公子’压了下去。

当年为了争夺武灵遗宝,他带着樊哙和胡亥在戚家庄早就已经见过一面。突然想到当时自己和樊哙商议,觉得那秦胡公子是个英雄人物,想要收为自己所用,如今时移世易,竟然是这般境况,忍不住再次低下头。

樊哙终于也认出了胡亥就是当年的秦胡,他性子直爽,顺口说道:“秦胡公子?”

胡亥从高台走下,笑道:“二位将军还记得秦胡公子,朕应该觉得荣幸才是。”说话间他已经走到了台下,孟夯立刻站到了他身边。另一边蝶翠也紧紧跟随。

胡亥伸手先拉起了刘邦,然后走过去,拉起了樊哙。在扶起陈平之后,胡亥扶着陈平身边那四十多岁带着三缕胡须的男子说道:“朕如果没猜错,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萧何吧?”

萧何一躬身,抱拳说道:“陛下谬赞,小人不敢当。”他此时只不过是刘邦帐下的一个小官,大名鼎鼎的确谈不上,可不知道为何李元说秦皇指定要见他一面。

胡亥向后走去,依次扶起了后面三人,也知道那三人中身材最矮,略微消瘦的是曹参。那个个子高高,健壮的是周勃。而中等身材却显得浑身力道彪悍无比的正是灌婴。

都认识了一圈,胡亥才回头,拉着刘邦的手,走上高台。

到了高台之上,胡亥坐下,刘邦等还要跪却被他制止住,高声说道:“今日这台,不叫受降台,而是封功台。”

“封功台?”刘邦等人心中疑惑。

“卿等深明大义,不为一己私利而陷百姓于水火,毅然投诚,这就是大功劳,当封赏。”胡亥一本正经的说道。

第299章项羽再起

在场的众人没有一个傻子,他们到底是该封赏还是该惩罚,心里都有数。收降不论罪,已经是恩。如今提到封赏,那就是厚恩。而这件事是由秦二世亲自来办,那就是皇恩浩荡。

刘邦为首的几人再拜而谢。

胡亥看着几个人,点了点头。他的心中有一盘大棋。这盘大棋的思路随着天下的粗定而越来越清晰。他需要的是国家安定的时间。

一旦刘邦投降,剩余的那些人除了项羽之外,别人不足为虑。什么所谓的六国后裔,就是一群败了家的丧家之犬,有什么能耐和朕争锋。

封功台上,胡亥当场册封刘邦为沛县公。

按照李元等人的意思,是把刘邦送到巴蜀偏远之地,做一个小县公。但胡亥不这么想,如果那样做了,聪明人都能看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儿。那些望风之人,想投降的人,都会犹豫。

刘邦的投降,胡亥已经想好了,沛县公不过是个地方上的公爵,位高无权。如果他够聪明,就这样安稳一世,做个太平公爵,就当是大秦养活他了。至于沛县,他会放一个厉害的县令来钳制刘邦。

萧何、陈平等人,并未立刻封赏。这些人都是人才,需要带回咸阳,该重用的重用,该放到军中的放到军中。

武关的一切都很顺利。

胡亥借着武关大搞活字印刷的事儿,直接让李元印刷了一匹宣传刘邦、韩信等人投降的报纸。这些报纸被快马连夜分发的全国各地。

韩信、刘邦投降的消息就在大秦第一份不成熟的报纸上被大肆宣传。那印制报纸的工匠吸取了当初宣传单的办法,为了照顾一些不识字之人,在报纸上竟然配上了简单的图画来表示大秦皇帝的威武恩义。

几乎是数日之间,一些小股的散乱反贼纷纷销声匿迹,就地解散。剩余五国之中,其余四国自问无法抗衡大秦堂堂王师,都把心思想到了霸气无边的项羽身上。

这就导致败退彭城的项羽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原本高傲的不可一世的六国后裔纷纷拜入项羽麾下,项羽的人马几乎在几日之间就壮大到原来的数倍之多。就连盱台的楚王都给项羽发来国书,称当初识人不明,错用了宋义。要任命项羽为上将军,继续主导伐秦。

此情此景,项羽怎么会同意楚王的说辞。他痛斥了楚王的来使,命力士割了楚王使者的鼻子,这才赶出了彭城。

在范增和跑来的张良大力劝阻未果之下,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把魏、齐、韩三国的后裔分封为王,唯独楚王被他孤立起来。

这三国之王的封底都在大秦腹地,可谓有名无实。项羽却美其名曰,封地自取,有能耐者多拿,没能耐的少拿。实在拿不到的,那就不配为王。

说白了,除了他西楚霸王,别的所谓王,都是空有其名。

张良和范增多次苦劝,却被项羽讽刺的体无完肤。

范增自从跟随项梁出征之后,项梁战死,项羽就对他日渐冷漠。再加上钟离眛、虞子期说项梁都是看了范增的信号才冒然进兵,被章邯所杀。项羽更憎恶这个老不死的。

至于张良,项羽只道他是个喜好黄老之术的方士文人,对他所说的话,听的多,信的少。更是在张良对军政战略提出意见之时,总会拿他诈取武关失败,害的刘邦进退两难来说事儿。

张良及其郁闷,想要离开楚军大营,却发现天下间除了项羽,已经没有英雄。他咬了咬牙,还是继续留在项羽身边,希望和范增一起配合,能说动项羽。

诸王被项羽架空,大军在握的项羽再次雄心壮志。认命虞子期为先锋,钟离眛率领大军左翼,猛将龙且率领大军右翼,自己作为中军,浩浩荡荡的从彭城开拔,向着邯郸方向扑去。

范增和张良苦劝项羽既然和楚王已经翻脸,就应该先灭了楚王,再兵发武关。既免除了后顾之忧,又因为武关刚刚收降了刘邦,戒备松懈,正适合突袭。

可项羽却笑两个人太蠢,被秦军吓怕了。他认为应该兵发赵地邯郸,攻击韩信。因为秦军主力在赵地,若想毕其功于一役,必然兵发赵地。

何况邯郸北方有自立的燕王呼应,到时候霸王大军一道,被分割开来的燕军遥相呼应,里外夹击,韩信就是有通天之能,也会败亡。

更何况挥军杀了楚王为师出无名。若霸王帅军北上的时候,楚王先出手,就给了他灭掉楚王的机会。到时候杀的楚王哑口无言,天下豪杰挑不出毛病才好。

项羽说的也有道理,张良范增无法说服西楚霸王,只好日夜谋划,如何联系燕国,使得他们出兵和楚军联合攻打韩信。为项羽制订了严密的作战计划。

张良更是处心积虑的和范增研究之后,派出了使者给楚王熊心。明面上是要和熊心达成和解意向,实际上是要引诱熊心攻打西楚霸王项羽,好找到一个消灭熊心的借口和机会。

当张良的信使到达楚王熊心那里,说了种种鼓惑语言之时,熊心的确动心。整顿大军就要偷袭项羽后方。上柱国陈婴还算有些头脑,力谏楚王不可造次,恐怕授人以柄。

无奈熊心年少气盛,眼中只看到消灭项羽的绝好机会,完全没有预料到,他的大军刚刚起兵,项羽那边就已经得到了风声。

项羽原定计划不变,只是右翼大将军龙且挥兵迎战楚王熊心。

不过月旬,熊心就被龙且大败。在陈婴的保护之下,仓皇逃走。可怜楚国兵将再次被龙且收编,壮大了项羽的军队。

熊心渡江逃到盱台,盱台令却把他和陈婴擒拿,削了首级,直接送到项羽大营之中,向项羽表示了衷心归附的意思。

一时间,项羽风头无两。

浩浩荡荡的西楚霸王大军就这样烟尘四起的杀向了邯郸。

这数月的之间,韩信已经把赵地平复,邯郸再也不是一座孤城。项羽大军沿途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攻破城池无数。

项羽恼恨赵地百姓归顺大秦,骂他们反复无度是小人之国。每破一城,必屠之。

一路下来,西楚霸王的军队被逃难的百姓形容成魔鬼军队。骂声不绝于道路。项羽的人气大跌,民心尽丧。

就在它一意孤行的时候,老天爷突然又狠狠的抽了他一个大嘴巴子。

第300章龙且来战

原本张良派人去燕国做说客,试图说服燕王在北边配合项羽,给韩信来个外焦里嫩,最好是把赵地的秦军给一勺烩了。

可韩信早就料到项羽会打燕国的主意,严令军队戒严,查处往来人员。张良的说客刚刚进入赵地,就被韩信的人给拿住,包括张良那封充满煽动性的书信,完全都落在了韩信的掌握之中。

韩信立刻杀了张良的信使说客,又亲自派人给燕王传信,拿刘邦投降的报纸给燕王观看。同时和北方边关守将王离协商,做出两路大军在项羽到来之前要灭掉燕国的态势。

燕王本来就想混个小王当当,并不是真正的燕国后裔。也没有什么修复宗庙,建立社稷的心思。竟然在两路大军的威胁之下,匆匆忙忙的交降书、递顺表。来了个投降了事儿。

韩信言而有信,把燕王投降的消息上报给了朝廷。果不其然,朝廷没有让降者失望。要求燕王和手下众臣前往咸阳,各有封爵。燕地军兵则各自散了,分给土地,安心务农便不追究。

自从胡亥收了刘邦回到咸阳之后,那些掌握了活字印刷技术的工匠就直接成了皇家御用工匠的师傅,把个活字印刷搞的风生水起。

经由胡亥钦定,有大秦博士之首叔孙通和老伏完管理,成立了大秦第一个皇家报馆。所印出的报纸,专门报道国家大事儿,如同后世的新闻日报。只是大秦交通不甚发到,信息流传的慢,所以这日报就变成了旬报。每十日刊登一次。

现如今这燕王投降的消息也完全的刊登在了报纸之上,甚至还有宫廷画匠把胡亥召见燕地降臣的画栩栩如生的画到了报纸之上。

项羽拿着报纸,看到燕国投降的消息,脸上一阵阵发热。他愤怒的撕扯两下,就把自己手中的报纸撕成碎片,扔了一地。

当初他不听张良和范增的说辞,去攻打武关,以为可以和燕国联手,夹击韩信。没想到燕王竟然在这节骨眼上投降了。

项羽心头有草泥马疯狂飞过。

他的三军如今刚刚进入赵地就已经连下数城,如今楚军士气正旺,绝对不能让这个消息影响了士气。项羽虽猛但是不傻,他也是个优秀的军事家。

看到张良和范增也一脸阴沉的坐在下方,项羽的心里就不顺。这两个家伙的意思从来就没有和老子一致过。突然一道灵光闪现在项羽的脑海之中:张良派出使者之后,燕王就投降了秦。也并不见使者回来报告。这事儿难道是张良一手促成?

项羽摇了摇头,张良和范增是否真的有猫腻,他现在没有证据,不好追究。首先是要稳定军心。

在项羽的将令之下,楚军三军集结。

项羽登上高高的将台,用犀利的目光望着下方三军将士。除了先锋虞子期,左右两翼的钟离眛和龙且都在战马之上,盔明甲亮。

“我楚地的男儿们,如今燕地的小人背叛了盟约,投降了暴秦。这个消息想必你们已经有所耳闻。现在本帅就亲自告诉你们,这是真的,你们怕了么?”项羽拳头攥的嘎巴响,声音如同海浪一般传播出去。

“不怕!”楚人本就凶悍,如今在龙且和钟离眛的引导之下,齐声高呼。

“对,不怕。燕国的懦夫认为没了他们我楚国男儿就会后退。他们错了,我们勇往直前。一举拿下邯郸。然后取道函谷,直下咸阳。好不好!”

“好!”

“生擒胡亥,到时候我们再咸阳城烧杀三日三夜,好好痛快一下,要不要。”

“要!”楚军疯狂了。连日来的屠城已经激起了他们的凶性。

项羽满意的看着下面嗷嗷叫的三军,大声说道:“前面是一条大河,过了这条河就是中牟和列地。拿下这两个邯郸最后的屏障,兵锋邯郸。”

楚军的凶性被项羽煽动起来,就连那些六国归顺而来的士兵也被感染,疯狂怒吼。

战争打的是士气,既然士气起来了,就要立刻进军。

听说虞子期的先锋部队已经被中牟和列县的两路秦军牵制住了。项羽在将台上拿起令箭两枚,向着下方两翼扫了一眼,大声说道:“中牟和列县,谁来拿下。”

声音刚落,龙且和钟离眛一起带马上前。

项羽将台之上,哈哈大笑,手中的令箭从半空抛下。

钟离眛和龙且竟然从马上跃起,直接在半空中分别接到了两支令箭,龙且中牟,钟离眛列县。

二人拱手抱拳,大声回了一句:必不辱命。转身整顿左右两翼大军,分兵进发。

项羽早就探听清楚了列县和中牟的两员守将,不过都是乳臭未干的年轻人,一个叫做李剑,是李信的孙子。另一个是卫霍,据说是秦二世从比武之中捡拔出来的。

就在项羽分兵的当晚,韩信就收到了斥候探子的秘报。他看着地图上项羽的进兵路线,哈哈大笑。

如果项羽不肯分兵,韩信和项羽这样的军队对战恐怕还没有必胜的把握,可如今就不一样了,一旦项羽分兵,他就有办法击破项羽。

“传令,邯郸大军迅速集结。把能走路能打仗的将士都给本帅带上,咱们先去中牟,干翻项羽手下第一猛将龙且,再做打算。”韩信吩咐着。

邯郸令司马欣早就和韩信沟通,准备好了急行军的军粮。不过半个时辰,整个邯郸城能砍死人的士兵都集结起来,在邯郸城外连成了一片,不见首尾。

韩信只给司马欣留下了三千守军。

如今北方已经安定,天下间只剩下项羽这一支强力的造反军马,邯郸已无后顾之忧。三千守军足以维护治安。

韩信的秦军兵分三路,向着中牟连夜急行军。

毕竟书信传播太慢,当韩信帅军出发的时候,西楚霸王麾下的悍将龙且已经兵临中牟县,把一个小小的县城围了里三层外三层。

这里的守军主将是李剑。他从韩信那里得到的将令就是死守中牟,直到韩信大军到来。

楚军来临,扎营休息了两个时辰,龙且就按耐不住,翻身上马,提了宝刀出了营寨,只带了三千兵马来到中牟城下。

“城上秦军听了,让你们家主将前来送死。我家龙且将军说了,若能在他手下走过三合,他就放了城中老幼一条生路。否则城破屠杀在所难免。”楚军骂阵人员表达完龙且的意思之后,喊了声号子,就整齐的开骂。

城头李剑,冷哼一声。韩信让他守城不假,但是这种羞辱之前都是他李剑给别人的。龙且贼胆包天,竟然敢招惹自己,当真不知好歹。

他立刻带五百精英,打开中牟县城门,杀了出去,要和项羽麾下第一猛将龙且分个高低胜败。

第301章战中牟

龙且没有项羽身高丈二那么夸张,但也有一丈左右。手中的长刀宽大,如同门扇一般,在别人眼中沉重的板门刀在龙且的手中却如同一根轻飘飘的木棍一般,被他舞动的呼呼生风。

李剑在城头上看到了龙且,但那是居高临下,看着远不如眼前看的真切。他的人高,马高,刀沉。这种武将应该是力量型选手。李剑暗中分析,一抬腿把长枪从得胜钩上摘下来。

手上点指说道:“前方敌将报上名来,你家小爷手下不死无名之辈。”

龙且怪笑一声,断喝道:“霸王麾下大将龙且,今日前来取中牟。识相的开城投降,否则血溅满城。”

李剑呸了一声,龙且冷哼。两个人同时狠狠夹住马肚子,向前一俯身。

那战马都是久经战阵,和主人配合的几乎天衣无缝。近乎同时,两匹战马嘶鸣着,疯狂冲出。

龙且手中的板门刀轮圆了,狠狠向着李剑劈头盖脸的剁了下来。看那架势是想把李剑从头到脚砍成两片。

李剑冷哼一声,武将力弱的很少。他在秦军之中也算是勇冠三军,力量上虽然不及乌普、孟夯等人,却也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

长枪向外一封,同时一带马。那战马生生的向一边挪移了三尺。

只听“当啷”一声,李剑的枪尖就点在了龙且的大刀面上,原本斩下的大刀路线微微一变,贴着李剑的肩膀落了下去。

李剑也不示弱,手中长枪如同毒龙一般,直接点向了龙且的哽嗓咽喉。龙且手中长刀虽然跑偏,但刀锋一翻,竟然横斩向李剑的腰身。

两个人的武器都去势不衰,瞬间就成了一种拼命的打法。如果李剑不收枪,的确能洞穿龙且的咽喉,却也会被龙且斩断成两半。

龙且若不收刀回防,一定能砍断李剑腰身,但一样会被洞穿咽喉。

李剑是个骄傲的人,骄傲的人即使怕死也会因为一股傲气顶着,撑下去。他对龙且的大刀视若无睹,长枪趋势不见,就是要同归于尽。

龙且也是勇悍至极的人,可他没有李剑的傲气。眼看李剑双目瞬间血红,就知道今日遇到了一个不要命的主。手中的大刀眼看就要砍到李剑的身上,却猛然间刀头下沉,刀鑽抬起,在枪尖儿到来的瞬间,堪堪挡住了李剑的长枪。

哐的一声响,两个人的战马纷纷后退。龙且大刀耍了个刀花,望着李剑认真起来。

李剑的长枪收回,手臂微微有些酸麻,内心对这龙且不敢小看。此人不但力量大,而且刀法好,属于技术和力量全都具备的全面性杀人利器。若要硬碰硬的对战,李剑没有胜算。瞄了一下挂在一边的箭壶和弓箭,李剑心里打定主意。

再次举起长枪,李剑冲了上来。

对李剑的玩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龙且也不敢小看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李剑,手中大刀举起,翻飞着砍向李剑。

这一回,李剑更加凶猛,长枪完全凭着各种精妙的招数往龙且身上招呼。龙且也打起精神,手中大刀见招拆招。有时候实在比不过李剑精妙的枪法,就拼着力量硬碰硬的去化解危机。

二人刀来枪往的时候,李剑卖了个破绽。仿佛躲闪不及,头上发髻被板门刀的刀锋掠过,瞬间散开。黑色的发丝飞了漫天。

楚军见到主将占了上风,拼命的擂响战鼓,一时间气势无两。

李剑趁着发髻散乱,一拉战马,转身向着本阵逃回。

龙且狂笑一声,胯。下战马已经能听得懂自己主人的声音所表示意思,撒开四蹄,向着李剑急追而去。

李剑带马转身的一瞬,长枪就已经交到了左手之中,右手一抬的瞬间,就从箭壶之中抽出了三支狼牙箭。同时在马上一翻身,右脚一勾就已经把那张祖传的硬木弓蹬在了脚上,同时手中的三支箭几乎同时搭在了弓弦之上。

“嘭!”一声弓弦震响,三支狼牙箭近距离之下如同后世的子弹一般射向了追来的龙且。

龙且是大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大将必备的素养。

在看到李剑战马之上配备了强弓箭壶之时,就猜到这人一定以射术见长。他早有防备,可却没想到李剑的射术如此高明,竟然仅凭一手一脚就能弯弓射箭。

三支飞箭电光火石间,直取龙且的三处要害。

“好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