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秦-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成。

对付项羽这样的大敌人,胡亥给闫三儿的许诺是列侯。一旦这件事情做的漂亮,闫三儿平安回家,就能得到侯爵的封赏,世袭。

在胡亥心中,这个年代只有两个最强悍的敌人,一个是项羽,一个是刘邦。如今刘邦的军队已经被李元用固守之法,牢牢的牵制在武关之外。

当年是张良出的计谋诈开武关。如今张良却还没有归顺刘邦,所以刘邦只能带着他的大军在武关之外耗着,等着张良的到来。

胡亥在把锦囊教给闫三儿之后就离开了邯郸。因为此时章邯已经和韩信交割完毕。经过这么些日子的磨合,韩信不光在军事上有天赋,在城池的治理上也别有建树。秦军将令从对他的不服气到现在的完全配合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胡亥早就命令在咸阳留守的蒙恬派人访寻韩信的老母,由陈甲派出的皇宫甲士亲自接入咸阳,享受着天堂一般的待遇。

闫三儿也是看到韩信因为一战就建立如此功业,苦恼自己如何能够封妻荫子的时候,来的这么一个死间的差事。

当他拿到两个锦囊的时候,可以说侯爵的帽子就已经扣在了他的脑袋上。只看他有没有命拿了。

宋义得到第一个锦囊,内心触动很大。这一路上他都配合项羽,向前进军,从未有过懈怠。如今到了漳水,再往前渡过漳水就是钜鹿,若再不想办法停下大军,难道自己还真给死对头项梁复仇去?

“传令,大军远行劳顿,开战之前,休整几天。”宋义传下将令,至于到底休整几天,他没有细说。到时候只看自己高不高兴。高兴了就少休息几天,不高兴不想打仗就多休息些时日。

反正那自称神仙使者的瘦小子都说老神仙黄石公已经预测到了他会停滞大军,而他也必须这么做。话说这黄石公是哪里冒出的一个神仙?自己怎么从来也没听说过。

宋义皱眉也想不明白。他想要按兵不动的心思和谁都没表露过。只有自己知道,难不成是自己说梦话走了嘴?他再次摇头,自己的第十八房小媳妇从来没说过自己有说梦话的毛病啊!

想了一圈儿,宋义确定,这件事儿真的除了神仙能知道,谁也不会知道。他现在就停留大军,想要看看到底这几日有没有寒雨。一旦真的出现寒雨,那就说明这锦囊写的都是真的。

人事可以预测,可天变那真的是除了神仙没人能够预测的到的。一旦天降寒雨,那就要好好款待这个送信的使者,能和神仙接触上的人物,自己若是挂上了钩,日后说不定也能成仙得道,那可是比当年叱咤天下的秦始皇还牛逼呢!想着想着,宋义忍不住哼唱起来。

就在它哼唱的时候,外面突然传来了雷声。

宋义突然挑起,这雷声由远及近,化作了人语:“滚开,项羽要见宋义,是给他颜面。”

随着话语,一个士兵在帐外被丈二高的项羽一手提起,甩到一边,摔得肋骨折了好几根。

项羽一抬手,掀起了帐篷的门帘,略微俯身进入了宋义的军帐之中,不等宋义开口,就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说道:“宋义将军按兵不动,项羽不知道所谓何事。如今三军锐气尚在,正是一鼓作气,过河同联军回合,攻打邯郸的时机。”

宋义强忍着心中的愤怒,坐下来皮笑肉不笑的说道:“次将军不知,本上将军体恤我楚军精锐,千里奔袭,远道而来,若不能好好休整,就不能好好的打仗。这个道理次将军不会不懂吧。”

他一口一个次将军,就是想让项羽明白,楚王册封的他是上将军,有权利节制次将军。只可惜他打错了算盘,找错了对象。

别说他一个上将军,就是那给他上将军和卿子冠军名头的楚王,项羽都不当一个屁。

“给你三日休整时间,到时候本将再来请战。”项羽扔下一句话,转身离开了宋义的大帐。那个被项羽扔出去摔断了肋骨的军卒捂着肋骨,凑过来,愁眉苦脸的说道:“上将军,这次将军也太霸道,在这军中您才是主帅,他也忒无法无天了……哎呦!”因为说的激动,扯动了折断的肋骨,这家伙惨叫起来。

宋义脸上一片阴霾,闷闷不乐的过了两日,直到第三日早晨天色放亮东方出现了大片的彩霞,映红了整个天空。红蓝相间的天空一片云彩都没有,显得异常艳丽。

项羽这三日只在自己的军营之中,并没有来见宋玉。

宋玉也没空理会项羽,他拿着那个神仙黄石公所送的锦囊天天凝望着湛蓝的天空看是否有寒雨来袭。只可惜每天都是万里无云,再过几日还是这样,宋义都想把那个整天躲在帐篷里胡吃海喝的神仙使者砍了。

可就在第三日刚刚过了午时,西北的地平线上突然像染了墨一样黑了起来,一层层浓重如铁的黑云翻滚着席卷而来。

原本平静的漳水也泛起了波光,风呼啸过整个大地,空气之中都带了雨腥味道。

那黑云刚刚弥漫半个天空,就听见远远的传来了哗哗的雨声。这让宋义身体一哆嗦,难不成自己拿的真是神仙字条?

眼见几个响雷过后,黑云如同铺开的被子一样,遮盖了整个天空。刚刚还是湛蓝的天,高高的艳阳,此刻却寒风肆虐,暴雨倾盆。

“下雨了,下雨了,真的是寒雨。”宋义喃喃的望着天空。

大雨来的急,却没有走的那么快,而是一阵暴雨过后,转做了绵绵细雨,配合着冬末春初的温度,简直刺骨。

“快请神仙使者!”宋义在这冷天,头上都见了汗水。

第290章珠玉最灵气

很快,闫三儿就被宋义隆重的恭迎到了中军帅帐之中。

宋义望着大帐之外阴霾的天空和淅淅沥沥的雨,向着闫三儿一抱拳说道:“之前宋某慢待使者,今日特备薄酒,请使者笑纳。”

看宋义前倨后恭的态度,闫三儿就知道秦二世给他的锦囊奏效了。

现在可不是喝酒吃肉的时候,这几日再宋义的大军之中,没少吃喝他的东西,不差这一顿。还是把事儿办完,趁着雨路泥泞,赶紧脱身才对。

闫三儿故意把下巴高高扬起,淡然的说道:“咱们修道之人,对穿肠过的东西没有特殊追求。不过我黄石公上仙说过,这世间珠玉金石灵气最是充盈,居所之中多有摆放,对修道成仙有帮助。可怜我这还有一个锦囊,不知道能不能给自己换一点修道用的物件儿。”

宋义脸色一变,旋即淡定下来。上仙的锦囊经过大雨的验证,绝对没有差错。但这个所谓的上仙使者此时明显是来要钱的。还说什么穿肠之物没特殊追求,这几日伺候他的厨子可是遭老罪了。

“使者的东西,这几准备。”宋义赔笑一下,挥手间,早有军士跑了出去。

不过片刻,一个大的礼盒就被送了上来。在宋义的示意下,那军士特意打开礼盒,里面金银珠玉,宝光熠熠,看的闫三儿血脉翕张,恨不得现在就抓一把在手中。

他娘在嗅香楼,攒了这么多年也没见过这么些珠玉金银,如今自己一句话就让楚国的上将军乖乖的送上珍宝,这种感觉简直是没谁了!

闫三儿暗中咬了自己舌头一口,努力让自己的哈喇子溜到肚子中,这个关键时刻可不能被宋义看出破绽。一翻白眼,随手在礼盒中的珠玉之上抓了两把,略微点了带牛头,脸上还有些难看的说道:“东西还不错,有些灵气儿。也不知道能不能挑出几样送给上仙……”

宋义看他说的认真,近乎相信了这些东西真的有灵气,喜的连连点头。

“给我拿个褡裢,准备一匹快马,今天给你最后一个忠告,咱们的缘分算是了结,日后若是有缘,当可再见。”闫三儿望着宋义,眼角余光却始终放在了礼盒之中的珠玉之上,不要个褡裢自己难道捧着个盒子回去?

好不容易和神仙接触上,宋义怎么肯轻易放过。

此时连忙抱拳说道:“其实宋某也曾羡慕道家精神,若能得到上仙垂爱,指点一二……”

闫三儿断喝一声,打断了宋义的话,整容说道:“黄石上仙早就说过,他和你家祖辈有一场缘分,欠了你家祖上情谊。如今飞升,了断所有尘缘。今日救你一命,还请上将军勿做他想。否则害人害己,终究无益。”

宋义那里听的浑身直哆嗦,不敢再有其他要求。

闫三儿心里笑的无法无天,恨不得当面戳着他的脑袋骂笨蛋。

早有人给他送来褡裢,闫三儿再也顾不得神仙使者的身份,把褡裢往地上一放,伸手接过礼盒,把里面的珠玉胡乱的塞在了褡裢之中,这才把空盒还给军士,自己把褡裢往身上一背,向宋义拱了拱手说道:“你我缘分也算到此结束,今日就此别过。这是神仙给你的锦囊,只能自己看,切记切记。”

说着转身出了宋义营帐,骑上早就准备好的健马,冒着寒雨风驰而去。

宋义的军士想要阻止,可宋义现在对闫三儿的话绝对相信。因为第一个锦囊上所有的话通通应验。他不敢不信。

他屏退了众人,匆忙的打开锦囊,只见上面写着:大军不动,项羽怒,欲杀上将军而代之,早日自保,免被所图。

宋义看了这几句话,瞬间惊吓出了一身的汗。

项氏叔侄是怎么起兵的,他也是知道。那是杀了自己的合作伙伴的。如今自己虽然身为上将军,不过军中将令多数都是项羽麾下,听项羽的比听他这个上将军的多的多。

看项羽这几日每每见到自己那阴沉的脸,宋义手一哆嗦,锦囊差点儿掉在地上。

他望着远处闫三儿已经消失在雨幕的方向,抱拳拱手,自言自语道:“多谢上仙提醒之恩。”

宋义不是个笨人,他很明白自己的处境,只是之前被上将军和卿子冠军的头衔迷茫了双眼,以为楚王的命令对项羽有所制约。如今看到锦囊,终于明白过来。项羽这样自高自傲的人,不是区区楚王能降服的。别说项羽,就是自己都有些不服那嘴上没毛的楚王。

外面有巡逻的军士看到闫三儿骑马远去的身影,纷纷慨叹,仙人使者竟然不畏寒雨,风驰电掣。

一日之后,寒雨之中的邯郸城迎回了一个快冻成冰棍的青年。这青年浑身湿透,身上背着个褡裢。一进城就摔倒站在城门口。

今日城防轮值的正好是卫霍,他一眼就看出这青年正是自己的结拜兄弟闫三儿,几步上前,想把他的褡裢拿起,再抬走闫三儿。

可是闫三儿虽然昏迷,双手却死死的抱紧褡裢,谁也拿不走。

无奈之下,卫霍先把闫三儿安排到城门洞下守卫居住的地方,命人立刻熬一些驱寒的热水,给闫三儿服下,自己则匆忙的向着韩信的临时帅府赶去。

自从胡亥带着章邯离开了邯郸城之后,韩信就是邯郸城十几万秦军的主帅。闫三儿这事儿,韩信亲口和诸位核心将军说过,一旦看到他回来,立刻禀报。

卫霍等人虽然不知道闫三儿执行的是什么秘密任务,却知道事关重大,没人敢怠慢。这韩信虽然从不贪功,对有功将士的功劳也从不隐瞒,如实上报,但却治军极为严谨。前几日有军将自持有爵位,在邯郸城骚扰妇人,被韩信拿住。虽然有许多将军给求情,可还是被韩信削了首级。

这家伙也是厉害,杀了有爵位的将军,立刻自己写了封请罪的奏折,加急送往咸阳宫请罪。就在诸将都等着看皇帝如何处理韩信之时,批复回来了。

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自此之后,韩信政令通达,军纪肃然。

如今闫三儿回来,于公于私,卫霍都不会耽搁,快马进了韩信帅府。

第291章土崩瓦解

闫三儿回到邯郸之后,连续发烧数天,卫霍和李剑轮番照顾这个兄弟,终于是他命硬,挺过了这一场大病。

人刚刚好,贪财的本色就露了出来。刚刚醒过来,就让人把他的褡裢拿来。

卫霍和李剑早就看过那褡裢里的珠玉金银,相视一笑,都知道这个兄弟趁着这个机会在宋义那里狠狠的敲了一笔。

闫三儿幸不辱命,韩信很高兴。他现在每天就是训练秦军,修筑城墙,同时在自己的统辖范围之内,让军兵多帮助邯郸百姓开垦四周荒地,转做农田。

按照秦二世临走的时候告诉韩信的,项羽和宋义会按兵不动一个多月。韩信想出了离间项羽和宋义的办法,想必楚军等不到一个月就会发起内乱。到时候无论是宋义的东风压倒项羽的西风,还是项羽最终灭了宋义,对邯郸城的秦军来说都是最大的好消息。

韩信有一种坐在邯郸城头观虎斗的感觉,一切尽在掌控。

果然,半个月后,斥候传来秘报:漳水南岸的楚军发生内斗,数十里的联营在连绵了将近一个月的大雨之中火光四起,喊杀声震天。

宋义既然得到了胡亥的锦囊,对其中的话深信不疑。早就暗中开始做准备。项羽起兵当初就杀了同伴,对这种伎俩早就了然于心。

两个人互相防备,暗中蓄力。

终于在这月黑风静细雨绵绵的夜晚,心照不宣的发起了对冲。

宋义为人虽然软弱迂腐,但有所准备之下,和项羽斗了大半夜。不知道是哪一方军士把火油燃烧起来,点燃了帐篷,使得整个楚军大营火光四起。

项羽的麾下尽是勇猛之人,经过半夜厮杀,把宋义连带着他手下的军兵全部消灭。

残忍好杀的项羽为了彻底清除异己,竟然把那些先跟随宋义又降了他的楚军全部围拢起来,乱箭射杀之后,淋上火油直接点燃。

消息传到咸阳,胡亥一面为那些死亡的楚军惋惜一面高兴自己和韩信所指定的计策成功。楚军经过这样一场变故,战力一定大损。

胡亥把楚军内乱的消息在朝堂之上发出来,众臣朝贺。

接连几日,每天都有邯郸而来的信使进入咸阳。这些喊着邯郸来信的士兵被一路绿灯的送入咸阳宫之中。

胡亥在朝堂之中,对韩信那边的事情已经掌握的很牢靠。

项羽和宋义内乱之后,自觉不是韩信所率领秦军的对手,想要回到盱台,楚王却发来责令,说他煽动刀兵诛杀上将军。

眼见盱台也回不去,前进又不得,只好挥军彭城,找老巢安稳一下散乱的军心。

楚军一扯,其他几个国家的联军自然也作鸟兽散。

韩信怎么会放过这样的大好时机。他果断出兵,在其他几个叛乱的军队撤离之后,迅速的围拢了张耳的赵军。

张耳此人,到最后还算有些骨气,没有给天下文人丢脸。

他自建高台,一手提着陈余的人头,一手拿着宝剑,站在木质高台之上,向着秦军主帅韩信求饶希望以自己一死而换得他麾下所有赵地男儿的活命。

“首恶不赦,余者不牵。”这是胡亥给韩信的话。

张耳用宝剑割断了自己的喉管,抱着他兄弟陈余的头颅栽倒在高台之上。早有赵军杂兵举着火把点燃了高台,把陈余和张耳一起焚烧成了灰烬,不分彼此。

韩信感慨一番,对张耳和陈余,他内心并无恶感。如今二人既然死亡,扶持赵国的所有领头之人算是死个干净。他也不违背诺言,让张耳麾下的杂兵放下武器,把这些人教给了邯郸令司马欣,让他负责妥善安置,自己则带着大秦军队横扫赵境,一举收复了所有赵地城池。

自此,大秦的管辖权终于向前再次延伸。切断了燕地叛军和其他国家叛军的联系。

赵地平定,这算是大秦最大的喜事儿。

咸阳城张灯结彩,胡亥把曾经救助过韩信的漂母推上首座,让大秦的王公贵族纷纷来拜望。漂母风光,一时无两。

韩信在赵地统兵,听到这件事儿,对着咸阳方向连连叩拜。

北方战事因为秦二世和韩信制定的策略而为之缓和,叛军气焰消散。韩信在赵地把秦二世土地改革的政策发挥的淋漓尽致。整个赵地百姓念着秦二世的好处,做梦都要笑醒。

反观那些跟着叛军作乱的百姓,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两相对比,境况不可同日而语。

五国叛乱之人纷纷后悔,经常有人从韩信驻防的赵地边境偷偷进入,想要混一个大秦良民的身份。韩信外松内紧,凡事来到之人,经过查证没有问题的,就指给一块荒地,随便开垦。拥有土地多少,全看自己开垦土地的能力。

至于种地需要的种子,司马欣那边早就准备好了,统一分发,保证一粒种子都不浪费。如此一来,叛军逃兵渐渐增多,兵不血刃的情况之下,大秦渐渐稳定,叛军渐渐势弱。

形式一片大好之下,南路武关方,李元传来奏报。

原来刘邦久攻不克之下,大军粮饷已然难以为续,不断有士兵溃逃。相比之下,北路大军曾经有皇帝亲自坐镇,有发现了韩信这样的人才,所以蒙毅在物资的调配之下,为了平衡,特别注意给武关秦军的补给。使得李元守军衣食无忧。

加之李元少年老成稳重,所带领的秦军也都有了主将的风格,无乱萧何、陈平,甚至还有后来的张良想出了多少妙计,都无法撼动李元固守武关的决心。

倒是李元从胡亥那学到了一手好的宣传攻势。每日里都向着城外刘邦大军之中射出无数传单。这些传单无一例外都是纸质的。

放眼现在的世界,能够肆无忌惮的射出纸张的军队,唯有大秦军队。

甚至负责刘邦军队后勤的萧何都命令士兵把捡到的秦军传单收集起来,装订成册,把背面没有写字的纸张利用起来。好为军中所用。

秦军弃如敝履的玩意儿,到了刘邦的军队都成了抢手的东西。这种情况一出现,刚刚到来的张良就知道,叛军大势已去。

尤其是听闻来自大秦腹地的种种传言,说蒙毅把大秦的后勤照顾的多好多好,国家为百姓免费发放种子,并且免除大部分徭役赋税。这种事情对百姓来说就如同天堂的传说一般,可就在大秦腹地坚定的执行着。

很多人后悔造反。就连刘邦都有些后悔,他虽然有枭雄的底子,但谁不渴望平稳的生活?渐渐的军心浮动。

这一切都被李元掌握。

李元就像一头有经验的老狼一样,一直在等待,等待刘邦懈怠,他就要挥舞着致命的爪牙,撕碎对手。

第292章招安之策

刘邦大营之中,萧何、陈平还有刚刚从盱台偷偷脱离项羽的队伍跑来的张良。几人都是当代的智者,如今却面面相觑,脉脉不得语!

一边的武将以樊哙、周勃等人纷纷侍立,却也是没有话说。

刚来的时候,樊哙叫嚣着要一举攻下武关城。可李元率领秦军出城迎战,不过十几个回合,就一枪划破了樊哙的左脸,鲜血长流,如今他的脸上还有结痂没有完全脱落。

李元之勇猛,竟然不再刘邦麾下任何大将之下,连连约战之下,竟然没有能够在李元手上讨得便宜的。

直到自信满满的张良前来,绕着武关城走了一圈儿,张良想出了和历史上差不多的计策,那就是派遣使者游说李元,说是暴秦无道,秦二世无德,更何况李元的先祖李牧就是被秦国用反间计弄死的,可谓国仇家恨集于一身,将军不如举兵反出武关,和沛公汇合,一举拿下咸阳云云。

李元得了张良的书信,展示众将。众人纷纷觉得好笑。张良的智谋确实厉害,可惜他说错了大秦现在的形式。

秦二世自从诛杀赵高之后,修改法度,与民休戚,如今天下虽然还不富裕,但大秦腹地却没有了饥馑之日。为了让天下百姓都能吃上饭,秦二世更是号召百姓们沃野开荒,鼓励耕种。听说就连内宫的宫女都大量放出,后宫之中据说已经没有几个女人。这样的皇帝若还说成无德之辈,恐怕之前的皇帝就没有几个算得上明君。

众将官嗤笑归嗤笑,刘邦还是要对付的。

李元想出了一个将计就计的办法,立刻修书一封,说是早就仰慕沛公大名云云,总之是把天下忽悠的词汇能用的都用上了,最后说要开城投降,请沛公定下时日。

张良和刘邦收到李元的回信,惊喜交加。不过他们还没有被冲昏头脑。

“李元连日胜战,今日竟然如此轻率就决定投降,恐怕有诈。良以为,应该派一队人马,找一人装作沛公的样子,进城受降。不论李元是真假投降,我们只要进了武关城,就发动攻势,先把大秦军队控制了再说。咱们可都是杂兵,若是能收编了武关的秦军,我们的战斗力不再项羽的楚军精锐之下。”张良智计百出,当真是个谋划天下的好手。

刘邦欣然同意,只要他自己不犯险地,就是把他老爹拉上去顶缸他也不会犹豫半分。

次日就有人化作刘邦,带着受降的军兵向武关城开进。武关的守将李元也确实开城放入了刘邦的军队。可还没等队伍穿过瓮城进入武关,城门的千斤闸突然落下,把那些门楼之下的刘邦士兵压死十几个。

后续的大军知道投降有诈,拼命喊着攻城,可城头早有秦军弓弩手准备,箭雨飞射之间,打退了城外的刘邦军队,瓮城之中更是有一支支火箭射下,更有火油淋漓挥洒。不过片刻瓮城之中就火光冲天,烤肉的味道渐渐的变成了焦糊的气息。

躲过一劫的刘邦站在远处看着武关城中的冉冉升起的烟尘,泪流满面。张良顿足长叹,恨自己的计谋失败,害死了那么多士兵。

经过一场大败,刘邦沉寂了。他们就这样面面相觑的已经三天。

而此刻武关城之中,李元已经做好了准备,他想要在刘邦士气最为萎靡不振的时候出兵拿下这股反贼。

记载李元准备出击的前一天,突然有大队的人马护送着车架从咸阳方向赶来。

看到那黑底鎏金的车架,李元就知道,这是二世皇帝来了。

他命令大军做好安防工作,自己带着五千人马,开了城门,分作两队夹道欢迎。李元早就站在道路中间等待,看到秦二世的车架,李元抱拳一拜。

车架之中的胡亥撩开车帘,看到李元之后,也不摆架子,直接招了招手,让李元上来。

皇帝有旨,李元也不做作,直接上了车架。

车中除了胡亥,就是蝶翠这个贴身的小丫鬟,正拿着酒壶把两个酒杯倒满。

“不知陛下来到,李元罪过。”李元虽然跪坐,却依然抱拳客套一番。

胡亥摆了摆手笑道:“朕也没通知你,你有什么罪过。倒是在武关这几仗打的漂亮,是个帅才。朕没看错你。”

李元笑了一下,他才二十多岁,可在武关兢兢业业,一年以来,操劳之下,竟然看上去有三十好几,甚至鬓角之上竟然看到了一两根白色的头发。着实让人心疼。

在看到二十几岁的李元头上有几根刺眼的白发之后,胡亥的内心就被触动了。他眼睛微微湿润,伸手拍了拍李元说道:“南路大军之中,朕调走了章邯之后,你受累了。这次收拾了刘邦这股叛军,朕让你放松一下,暂时据守武关,不用出兵。这天下除了项羽那家伙,估计也快没几个人愿意打仗了。”

感受到秦二世皇帝真心对自己的心疼,李元面色泛红,不再客套,说道:“陛下,臣的身体没事儿,前些日子还和樊哙对阵过。权当松松筋骨了。”

君臣二人相视大笑,车架进入了武关城。

李元没有让胡亥第一时间进入武关的行宫,而是说明了自己的作战计划,想要趁着刘邦士气低落,夜袭叛军,如今兵马都准备好了,既然皇帝来了,就请检阅。

“偷袭的事儿,待会儿再说,不过将士们既然已经集结,朕就过去看看。”胡亥欣然答应。韩信在邯郸打开了良好的局面,李元这里又把刘邦死死的按住,大秦终于迎来了翻盘的机会。穿越过来,这些日子头一次放松下来。

李元治军颇有法度,将士威武雄壮,各个杀气腾腾,看来若是自己不到,今晚恐怕就是刘邦萧何等人败退的日子。

和李元回到武关的行宫,胡亥和李元说了这次来的目的。

他在咸阳和参赞府的几个人商议,认为刘邦等人不过是小打小闹,完全可以利用封赏等收服。别人不清楚刘邦为什么造反,胡亥是知道的。

刘邦的手下萧何、陈平、曹参等人多数都是大秦的官员,或者被逼无奈,或者铤而走险,才走上反叛道路,如今只要怀柔政策到位,和平解决这一股人马,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儿。

看在刘邦在历史上曾经建立的大汉皇朝的份儿上,胡亥决定以秦二世皇帝的身份亲自出马,看看能否招安这活儿战力超强的家伙。

明白了皇帝的来意,李元并没有强烈反对,而是仔细思考了一下胡亥的说法,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说道:“我大秦虽然是军功立国,但是不用打仗死人就能战胜敌人,那是最好不过。陛下所说的招安之策,的确是好办法。臣听陛下的,您说招安臣就按兵不动。若刘邦等人不识抬举,就让他们看看大秦甲士的威风。”

胡亥点点头,他最喜欢李元的就是这点,不骄不躁,遇事能冷静思考。将来解决南越赵佗之事,恐怕还需要李元这样的人才行。

第293章攻心

就在胡亥和李元在行宫之中研究如何招安之事的时候,李元的军中幕僚文书在外面禀报,说是射向敌军阵营之中的纸条用没了,是不是再让人誊写一些。

胡亥看着李元,一脸惊讶,问道:“这个办法你是怎么想到的?朕都差点儿忘了。”

李元笑呵呵的说道:“这法子原本陛下就曾经提过,宣传攻势么。只是臣也没想起来,直到有一天发现了一个叛军的奸细,混进了我大军之中。他于半夜,趁着别人不注意就向着城外射信件。臣拿住他之后,就灵光乍现,响起陛下的教导,这就叫人连日誊写纸条,宣传我大秦的好处。据我们的人传信说,这种纸条在叛军之中效果很好,他们的后勤官员萧何都把这些纸条收了起来,用作账本。他们太穷了!”

胡亥一拍自己的脑袋,笑道:“这事儿朕是真的没印象了。不过你办的极好,只是这找人誊写的方法实在是太慢,朕这就想个法子,你们可以用来大量做传单。”

活字印刷,这种技术是伴随纸张出现而出现的。如今自己命令匠人蔡轴改进了造纸之术,使得纸张能够量产,那就可以把这种祖宗的印刷术说一下。

虽然胡亥是文科生出身,可他只要提个思路,那些能工巧匠就能找到解决事情的办法。想到这里,胡亥立刻让李元召集军中和城中所有能工巧匠,到行宫之中集合。

工匠的地位在大秦虽然不低,但也绝对没有机会觐见皇帝。如今这些军中的和民间的工匠在李元的号召在纷纷来到军中,得知真正有能耐的人将得到秦二世皇帝的召见,顿时喜上眉梢。

武关虽然处于战乱前方,但大秦改良之后的政策也惠及到这里,人人都念着二世皇帝的好。恨不得都把自己的拿手好活施展出来,给李元看,希望得到觐见皇帝的机会。

经过筛选,十几个在烧陶和木工方面有着精巧技能的匠人被李元带到了胡亥的行宫之中。

胡亥趁着李元召集挑选工匠的时间,就把活字印刷的大概示意图给画了出来。

武关城的工匠进入秦二世的行宫,并没有看到金碧辉煌的皇家气度,只看到了一个长条桌子,四周没有凳子。

胡亥在咸阳命人所制造的凳子桌子已经传遍了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