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尔虞我嫁-第3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刎用的宝剑材质很不错,从废墟中被翻出来的时候还保持着大部分的轮廓。
侍卫双手捧与高密王,高密王看着剑,久久才道:“这是广陵束发那年,孤得了空,亲自教导他剑技时,从先帝生前所遗兵刃里挑出来送给他的。他用此剑自刎,是要跟世人说明,孤对不起他么?”
旁边内侍本来在远处听了个消息转回来想跟他禀告的,这时候却有点迟疑了。
高密王注意到,皱眉问:“何事?”
“……王爷,广陵王府还有幸存之人,即世子妇赵桃姌及膝下一双子女。”内侍小心翼翼的说道,“幸存的缘故是广陵王召开家宴时,归德县主偶感不适,世子妇与世孙不放心,所以与广陵王告罪,专门留在了归德县主的屋子里照顾。广陵王可能是怕惹人怀疑,所以没有强行要求他们母子必须出席。”
“只是归德县主的屋子过于偏僻,世子妇很晚才发现火灾,匆匆带着县主跟世孙逃出火场,什么都没带出来。”
“还是赵家接到消息,派了马车过来接了他们去赵府暂住……您看这?”
高密王没什么表情的看了他一眼,淡淡说道:“广陵王都用孤送给他的剑自刎了,设若孤连他唯一活下来的儿妇跟孙儿孙女都不照顾好,将来还有什么面目,下去见先帝?”
他淡淡吩咐,“检点一下广陵王府残存的产业,编造成册之后,立刻送往赵府给广陵王世子妇过目……再让孤的儿妇择空前往安抚一二。”
内侍松了口气,虽然广陵王这些年来无论在朝还是在野都默默无闻,然而毕竟是先帝在时最宠爱的皇子。
年长点的臣子都知道,坊间也有传闻,就是如果不是先帝实在弄不过桓观澜,如今坐在皇位上的人,绝对不是宣景帝,也不是高密王,而是先帝的幼子广陵王。
甚至倘若先帝能够多活几年,熬到广陵王十来岁能承事了,那么那些至今都令各方心怀忌惮的遗泽,也不会轮到高密王。
而高密王接受这些遗泽时,是反复保证,会好好照顾广陵王的。
如今高密王起兵造反,宣景帝还没干掉,只能靠谣言来打击对方的军心以及争取天下的民心,在先帝跟前信誓旦旦要善待的幼弟,却拿着他若干年前给的利剑自刎了……这情况要是还不好好对待赵桃姌母子,都不怎么要上林苑那边宣传,足够他声名狼狈了。
因此看到高密王对于广陵王自刎用的剑似有怒意时,内侍不免担心,他火头上会迁怒?
“奴婢遵命!”内侍躬了躬身,见高密王转过身离开,连忙跟上,只是扶高密王上马车时,这位王爷蓦然转过头来,嘴唇几乎擦着他耳畔,低声而快速的说道:“广陵是孤看着长大的,他什么性情孤最清楚不过!他绝对做不出来这样激烈的事情,更遑论是毒杀亲生骨肉焚烧合府……叫底下人给孤仔细查!到底是谁干的!!?”
实际上不仅仅是高密王这么怀疑,半日后,接到公公吩咐,匆匆赶到赵府安慰堂妯娌的戚氏,陪赵桃姌抹了半晌眼泪,帮着劝了归德县主还有广陵王世孙,最后看陡遭变故的母子三个都乏了,才找借口告辞。
到得外头,见赵桃媗折了枝凌霄花,神情郁郁的迎面而来,朝自己颔首示意,就轻声告诉:“桃姌妹妹跟两个孩子都累极了,刚刚睡下。”
“我知道呢。”赵桃媗叹口气,“方才大嫂才接了大姐姐回来,我们都想过来看的。然而祖母说大姐姐忽然遇见这样的事情,这会儿必然心力交瘁,叫我们不许打扰,只让二婶跟大嫂陪着说了会话,接下来就是您过来了。这会儿大嫂跟二婶正在商议事情,不好打扰,我所以在这里等表嫂,表嫂给我说说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想到目前长安的情况,以及自家亲爹转投容睡鹤之后赵家的尴尬处境,她忙又补充道,“若是表嫂觉得不适合告诉我,那就算了,只跟我说大姐姐还有两个外甥如今如何就好。”
戚氏叹口气,拉着她走了一段路,到的一个僻静的凉亭里,才站住脚,轻声道:“外头那些纷纷扰扰且不去管,我只知道你是我妹妹……有什么不好说的呢?只是我也是才接到消息,父王要我过来宽慰些个桃姌妹妹,才晓得此事的。”
她蹙起眉,“传话的人仔细说了来龙去脉,道是八成广陵王叔他以为父王主持了长安之后,一准儿就要追究他从前转投孟氏之事,故此自绝满门,免得被父王折腾……可是且不说父王一直念着昔年在先帝跟前的承诺,绝对不会对广陵王叔怎么样的,就说广陵王叔的为人,咱们都是亲戚,彼此之间也有所知,我是怎么都想不到,他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赵桃媗咬着唇,凝神片刻,也是茫然,“表嫂说的没错,广陵王他委实不是这样激烈决绝的性子!”
这一点其实都不需要对广陵王多么了解,只要看他从高密王阵营转投孟氏就知道了:真是有这种愤然之下自灭满门的气性,怎么可能同杀母仇人的娘家媾和?!
“我就想着是不是有人要陷害父王?”戚氏迟疑了下,轻声说道,“因为听说广陵王叔自刎用的剑,好像同父王有关系……听报信的人说,父王当时很不高兴。”
赵桃媗心里也有点这么怀疑,同戚氏又说了几句话之后,姑嫂道别,才想回自己屋子,却被下人请到后堂。
堂上秦老夫人单独等着,待孙女行礼问安毕,温言问:“你方才撞见你表嫂了?都说了些什么?”
赵桃媗低着头将经过三言两语讲了,有些惴惴的说道:“祖母,表嫂说,姑父是打算好生照顾大姐姐母子的。”
“怎么你怕我将他们赶出去不成?”秦老夫人听罢,原本正在思索,闻言就有点没好气,轻喝道,“杉儿媳妇才接到消息就跑过来跟我说了,还是我拍板让她立刻打发马车去接人的!我要是怕了你那姑父,不愿意管长孙女儿的死活,却何必做这个好人?!”
见赵桃媗被训的唯唯诺诺,她面上露出一抹伤感,叹道,“你是不是看到了桃妆的事情,就以为我对你们做孙女的,全部当棋子看,没有半点儿真心?孩子,你怎么不说说桃妆做了什么?我要是不下狠心,你自己想想,咱们家如今会是什么样子?”
“祖母,孙女没有这个意思,您别多心。”赵桃媗低眉顺眼的,很是恭敬,然而心里对秦老夫人这话其实很有点不以为然,在她看来,赵桃妆自己的确糊涂,然而这种糊涂,说没有秦老夫人的故意放任,也真的违心。
不过她不想就这个问题跟秦老夫人争论,只说,“孙女只是替大姐姐母子担心,因为姑父这会儿嘴上说了要好生照顾他们,可是表嫂又说,姑父对于广陵王爷的自刎非常生气,尤其是那柄剑……孙女也不知道大姐姐接下来会怎么样?”
秦老夫人看着她,沉吟了会儿,说道:“你有些日子没见你姑姑了吧?”
“啊?”赵桃媗一怔,实际上,自从之前跟容睡鹤“两情相悦”失败,之后除了逢年过节以及高密王妃的生辰,这类不得不登门的日子外,她就再也没去看望过这姑姑。
哪怕是不得不去了高密王府,她也是沉默寡言,竭力避免任何与高密王妃单独相处的机会。
此刻听祖母这么讲,赵桃媗迟疑了会儿才道,“祖母要我去跟姑姑打听消息?可是……可是前两日不是说,姑姑跟姑父闹翻了,这几日连面都没照过?”
秦老夫人淡淡说道:“不见面,不见得你姑姑就没有办法。至少她一个人待在湘霁堂里生闷气,偌大高密王府,还是当她是女主人的奉承伺候着,不是吗?”
……打发了孙女去高密王府找高密王妃探听消息后,老夫人沉思了会儿,叫来次媳嵇氏:“你找个稳妥又不容易被认出来的下人,去宁威侯府捎个口信!”
第二百九十章 仇恨
宁威侯府收到秦老夫人的报信后,徐子敬夫妇起初感到莫名其妙:“高密王跟广陵王兄弟之间的事情,同咱们有什么关系?”
但细细品味之后,就是一惊,“难道秦老夫人认为这事儿是咱们做的?!”
南氏瞠目结舌的说道:“咱们跟广陵王府自来毫无瓜葛啊!”
“然而咱们同盛家的关系自来要好,如今又因为乔儿,站在了密贞那边。”徐子敬皱眉,“这会儿高密王起兵作乱占了长安,将一干宗亲贵胄全部握在手里当人质……广陵王若是自己想不开,带着子孙儿女下去见先帝也还罢了。既然广陵王府的事情有可疑之处,高密王怀疑咱们为了密贞考虑,故意坏他名声,也不无可能?”
南氏头疼的说道:“他就多心去吧!反正晚辈们都被打发去城北躲避,除非高密王丧心病狂到屠城,否则孩子们未必不能混出城外,去找密贞或者南风郡那边投奔……懒得管这些人怎么个想法,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烦的要死!”
本来从惊闻高密王武力夺宫的那个晚上起,宁威侯府上下,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结果高密王在合欢宫外功亏一篑,退守长安城之后,虽然跟脚就将长安城上下大概的篦了一遍,孟氏及党羽的抄家灭门自不在话下,如徐子敬这种从前的中立派、现在的密贞派,也被人登门话里话外的警告了一回。
嗯,也就那么一回。
不过徐子敬夫妇当然不会天真的认为,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
只是高密王那边迄今却都没了动静,就好像完全忘记了他们一样。
这种未知的等待最是煎熬,也难怪南氏这会儿要发作。
“你不要急。”徐子敬见状,安抚的拍了拍她背,说道,“高密王夺宫无果,返回长安城的当天,就宣布陛下早已驾崩,如今上林苑中陪伴舒氏二妃左右的,乃是孟氏为图谋不轨,故意秘不发丧,所预备的替身!可见他自知实力有限,无法压下悠悠众口,不欲背负上谋逆的名声的!既然如此,对于咱们这些贵胄人家,当然也不会轻易加罪。”
“如今只是秦老夫人的通风报信,可不代表高密王的态度!”
他眯起眼,轻声道,“何况错非高密王方寸大乱的话,就算认定了广陵王府的事情,是咱们做的,等闲也不会同咱们撕破脸的……毕竟,他这会儿可没法子对抗孟伯勤的北疆军!少不得要指望密贞给他分担压力呢!又怎么可能在这时候对咱们这些跟密贞关系密切的人下手?”
“你看咱们府里多少还听到些警告,盛府那边,从头到尾,连个打扰的人都没有!”
南氏皱眉说道:“我真是不明白这位王爷是怎么想的?现成放着密贞那么好的孩子,父子俩齐心协力,孟氏算个什么东西!好好的日子不肯过,非要折腾!现在好了,夺宫失败,两大边军虎视眈眈,自己里外不是人,就算靠着造谣跟禁军大统领的支持,暂时稳住局面,却哪里是长久之计?”
她沉吟了下,说道,“陛下沉迷酒色已久,早就没了昔年的雄心壮志!哪怕高密王上次攻打上林苑未果,接下来却绝对不会放过弑君的可能!你说陛下会不会离开长安,驾幸他处?那样的话,局势就更复杂了!”
“陛下绝对不可以离开上林苑!”南氏这么问的时候,上林苑内,秋心宫,孟归羽面色冰冷,一口否决了舒贵妃的提议,“至于说微服出行,北上去跟骠骑大将军他们汇合,更是想都不要想!”
“你……”舒贵妃正要发怒,已听他解释:“这不是臣存心要害陛下,而是为了陛下好!贵妃娘娘该知道,逆王容菁自从夺宫失败、退守长安起,就大肆宣扬真正的陛下已然驾崩,如今的陛下乃是替身!”
“臣说句实话:陛下这些年里终日流连后宫,诸臣工都难得近前。所以外臣瞻仰过天颜的人少之又少。如臣的伯父、堂兄弟之流,以及他们所网罗的心腹,在此番变故当中,更是被容菁屠戮一空!”
“这情况,一旦陛下在此刻离开长安,说不得就要被说成心虚,坐实了传言!”
舒贵妃不高兴的说道:“然而陛下根本就没有驾崩!逆王容菁胡说八道,难道反而要被信以为真不成?!”
又说,“何况不是还有太后在?太后总不可能分不出来谁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吧?”
“娘娘,逆王容菁早有准备,所以将替身之事全部栽赃在了孟氏的头上。”孟归羽提醒她,“太后娘娘虽然是皇家宗妇,归根到底姓孟!”
“但本宫还有妹妹这些日子都在陪着陛下的!”贵妃不可思议的说道,“太后再偏袒孟氏,陛下怎么说都是她的亲生骨肉,是她唯一的孩子!难为她还能看着一个替身,羞辱陛下的身后名不成?!”
孟归羽叹了口气:“娘娘,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遑论孟氏崛起,全赖太后娘娘,这点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再者,娘娘想过没有?太后娘娘出身寒微,昔年先帝在时,也不受宠。之所以如今尊贵非凡,归根到底,就是因为陛下的缘故。倘若陛下有个三长两短的,眼下这情况,不管是谁承位,对太后娘娘来说,岂是好事?如此,太后娘娘理所当然,要保住孟氏的富贵,免得他日见弃于新君?”
舒贵妃脸色非常的难看,说道:“然而如今禁军分裂,那起子乱臣贼子包藏祸心,图谋甚大!虽然当日退去,这些日子却一直在长安厉兵秣马,迟早会再起烽火的!不趁现在让陛下驾幸他处,你这个临时上台的禁军大统领,根本就没打过正经仗!可有一定把握挡住叛军么?!若是挡不住,后果不堪设想,你却怎么承当得起责任!”
关于孟归羽就任禁军大统领之位这件事情,贵妃跟昭仪是有过一场小小的争论的。
舒昭仪之所以赞成孟归羽,乃是因为昭仪认为,高密王逼宫,孟氏首当其冲遭难,哪怕孟归羽所在的四房跟郑侯等人不亲热,到底是血脉至亲,而且孟归羽本人也不是省油的灯,不会得到高密王的信任。
故此孟归羽不管愿意不愿意,为了自己考虑,都只能忠君。
在那位背叛宣景帝的禁军大统领的教训下,新任禁军大统领的人选,务必要选择这种忠诚有保障的。
而舒贵妃却觉得,就算前任禁军大统领追随了高密王,如今要是风平浪静的,叫孟归羽这种外行统帅军队也还罢了。
这会儿高密王跟那位前任禁军大统领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要重新打回来的!
那这么还能把这么紧要的位子交给孟归羽?
孟归羽根本没打过仗,家庭也没有这类环境,一无耳濡目染,二无家学渊源,三无亲身经历,四无妥当之人指点……叫他统帅禁军,这不是个笑话么!
只不过舒昭仪最后问了贵妃一句:“前任禁军大统领家世显赫,族亲遍布禁军上下!虽然内中也有类似于陶遥那样的忠贞之士,然而谁知道其他人,会不会被他说动,转投逆王容菁?!”
舒贵妃思及陶家在禁军当中的地位,无话可说,这才没有继续反对孟归羽的上位。
这会儿贵妃拿这事情说嘴,孟归羽左侧的眉头极快的跳了一下,才道:“娘娘!如今对垒的两军,都是禁军!前任禁军大统领在军中多年,又是子继父业,对于禁军上下,任何一位将领的了解,都在臣之上!”
所以,您要是找个其他正经将领过来坐我这个位子,不定那位前任禁军大统领打起来更得心应手呢?
“禁军的设立,不外乎是戍卫宫城与京畿!”
“既然如此,那么前任禁军大统领在位多年,对于上林苑,以及京畿附近,必定十分了解!”
“甚至,各个紧要的路口,都有他的眼线之类。”
“咱们如今一旦撤出上林苑,没了上林苑中历代禁军经营的工事可用,岂非是自投罗网?”
醒醒吧蠢货!
上林苑作为禁军驻地,又是肩负着拱卫皇室还有长安的重任,从设立之初,就做好了迎战强敌的准备:一般情况下,能够打到京畿的,怎么都有两把刷子了!
不管是工事还是辎重还是器械,统统都不缺!
这会儿要是因为害怕就一走了之,能搬走多少?
搬少了只怕还没找到靠山就先饿死了,搬多了影响速度十成十根本跑不掉!
尤其上林苑占地广大,绵延百里的山林,与京畿左近州县直接相连。
里头的诸多宫室、粮草,带不走的话,留下来不过是便宜了高密王;烧掉的话,这么大的林子,一个不好,风向突变,别把自己也干掉!
所以不管是政治考虑还是军事考虑,压根都没法子动身好吗?
“那北疆军呢?”舒贵妃听出孟归羽的言外之意,心中恼怒,狠狠瞪了他一眼,才气急败坏的问,“还有附近州县的官员……他们都死了不成?!容菁闹出这么大的事情来,哪怕是聋子也该听见了吧?为什么到现在连个回音都没有?!”
孟归羽嘴角扯了一下,才苦笑着提醒:“一来容菁说了陛下乃是替身,诸多地方官心中所以迟疑;二来则是密贞郡王如今声名响亮,未必抵抗不了骠骑大将军!”
归根到底,高密王跟容睡鹤的父子名份,帮高密王扳平了这一局!
舒贵妃深吸了口气,按捺住抓狂的冲动,道:“这么说,这会儿竟只能坐以待毙?!”
“当然不会了。”孟归羽眯起眼,淡淡说道,“外人以为容菁同密贞郡王是嫡亲父子,纵然有些龃龉,大事上头必然也会同心合意。然而咱们却知道,容菁跟密贞差不多是水火不相容!只要将他们父子的真实关系在天下人面前揭露出来,还怕高密王会没有墙倒众人推的一天?!”
最后一句话,他几乎是咬牙切齿的说出来的!
孟归欢的死,虽然明面上是广陵王亲自下的手。
但在孟归羽看来,如果不是高密王猝然夺宫的做法,压垮了广陵王,自己年轻的妹妹,何至于会那样惨死?!
“你打算怎么个揭露法?”舒贵妃沉思了会儿,挑眉,“他们父子当初虽然闹过一阵,然而可都遮着脸,不曾曝露自己的。到底他们两个也不傻,知道你那三哥孟伯勤不好惹!”
第二百九十一章 贵妃心思
孟归羽淡然说道:“娘娘不知,密贞出身高贵,然而幼年流落在外,吃尽了苦头,心中一腔愤懑,所以胸襟狭窄,最是睚眦必报!这一点,其麾下都是心知肚明!早先容菁父子隔空交手,他没有明显的吃亏,是故这会儿还能够为了大局,同容菁维持着面上情!”
“一旦他真正受了委屈,这人可不会将父子情分看的太重!”
舒贵妃皱眉说道:“本宫说了,容菁也不是傻子!他岂不知道跟这个儿子维持一家人的表象,对他这会儿的处境有多么重要?怎么可能在这眼接骨上惹怒密贞?昨儿个探子还说,容菁将长安上上下下的大户人家都拜访了一番,唯独盛府那边,是秋毫无犯!”
说到此处,她醒悟过来,悄声问,“你打算假借他的名义,对跟密贞关系密切的人家下手,栽赃容菁?”
“臣倒是这么想,只是娘娘容禀:容菁此番作乱突兀,无论盛府还是宁威侯府,都不是小门小户,咱们在长安城里固然有些眼线,一来还要留着继续打探消息,二来容菁反复盘查筛选之下,也没多少高手了。”孟归羽摇了摇头,说道,“盛家豪富,护院众多;宁威侯府就更不要讲了,里里外外都是北疆军中的亲卫退下来的。这两家不是随便出了两个身强力壮的人就能踹开大门冲进去为所欲为的地方,针对他们下手,咱们现在做不来的。”
又说,“何况即使做的来,也不好做:容菁说不得早就防着这一节了!”
“那你要怎么办?”舒贵妃捏了捏眉心,她今儿个描的是小檀眉,似弯月又没多少弧度,望去仿佛芍药笼烟,别有一种楚楚可怜的姿态,有些厌倦的说道,“你不要老是兜圈子成么?!”
孟归羽低头道:“不敢瞒娘娘:前些日子,密贞郡王最信任的心腹、前望春宫侍卫盛喜,秘密潜入长安!如今人应该也在长安城内……臣的想法是,从他入手,栽赃容菁!密贞郡王为人本就心胸狭窄,对麾下也素来护短,若知自幼一块儿长大的左膀右臂为容菁所害,绝对不会同容菁善罢甘休!”
“只是一个手下,这分量够么?”舒贵妃不信任的问,“怎么说容菁也是密贞的亲爹,当然本宫不是说密贞会对容菁有什么情分,只是弑父归根到底不是好名声,密贞竟对一个手下,重情至此?”
她这么问的时候,心里就有点复杂。
之前她们姐妹俩本来是很看好容睡鹤的,甚至都畅想过因为这个嗣子做了皇太后之后悠闲自在的生活了。
后来因为孟归羽的告密,出于对桓观澜的忌惮,最终决定放弃容睡鹤,另辟蹊径来解决膝下无子、老来无靠这个问题。
那个时候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主要也是对容睡鹤不够信任。
准确来说,是不够了解。
毕竟,当初盛兰辞就是知道了容睡鹤在公孙氏遭遇韩潘联手伏击之后的表现,认定了自己善待容睡鹤不会没有回报,这才将他认回盛家做嗣子的。
假如舒氏姐妹当时就晓得此事,肯定不会那么爽快的否定掉这个简直万里挑一的嗣子人选。
此刻听着孟归羽叙述着容睡鹤对下属的看重,舒贵妃不免暗忖:“密贞对一直跟着他的底下人都如此重情重义,连生身之父都不能比!倘若我们姐妹当初不知道他跟桓观澜那老东西的关系,依旧是掏心掏肺的对他好……说不定即使他本来接近我们姐妹的时候不安好心,渐渐的也就被感动了呢?”
她对于目前的局势是比较悲观的,姐妹俩娘家人不争气,一身荣华安危全部系在了宣景帝身上。
以往高密王跟孟氏再怎么勾心斗角,都不涉帝妃,她们左右也就是陪着宣景帝风流快活,得空由着心情插个手,这双方出于忌惮宣景帝给对手拉偏架的考虑,非但敢怒不敢言,还得对她们奉承着。
所以舒氏姐妹这几十年来可谓是顺风顺水,就没见过什么变故。
谁知道一朝风云变幻,高密王说反就反,还污蔑宣景帝早已不在人世,她们姐妹不过是被孟氏要挟,委身事贼!
虽然高密王前番败退长安城,然而两大边军由于路途遥远,暂时赶不过来救驾也还罢了,附近州县,怎么都该接到消息了,却也是至今杳无音讯。
这种情况,不管是被“替身”的谣言迷惑住了,还是本身就存着观望局势之后站队的考虑,对于宣景帝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因为这意味着他这个天子,在世人心目中威望的降低。
何况即使上林苑这边,可以撑到两大边军抵达,在舒贵妃看来,对于她们姐妹,甚至包括宣景帝在内,也都非喜讯。
孟氏久有谋朝篡位之心,容睡鹤也是野心勃勃。
之前宣景帝一直四平八稳的在皇城之中做风流天子,朝堂上两派分立,互相牵制,谁都没把握强行夺宫,是故只能做做小动作,对宣景帝跟舒氏姐妹,也都给足了面子。
这会儿长安乱成一团,禁军分裂只是小事,要命的就是州县的观望,这直接暴露出宣景帝这些年来不问政事的弊端:民心对他已经没什么依恋不舍了。
那么换一个皇帝上台,哪怕上台的方式不那么光彩,黎庶八成也不会有什么激烈的反对。
要是这个新君再好好表现,底下人只怕会迅迅速速的忘记宣景帝,欢欢喜喜的去给新君歌功颂德!
所以最后不管是孟伯勤赢,还是容睡鹤笑到最后,宣景帝都注定会成为过去。
“若果孟伯勤胜出,冲着我们姐妹对太后的顶撞,还有对皇后的磋磨,他也不可能手下留情!”舒贵妃咬住唇,低头看着自己的手,十指纤纤如春笋,仿佛就是为了她写的,白腻光滑如凝脂的肌肤,若不明言,谁能相信她已经四十有余?
这份美色还没到消耗殆尽的地步,未尝不能够继续用下去。
问题是孟伯勤跟宣景帝不一样,宣景帝是先帝庶长子,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天然受到重臣的支持,由桓观澜扶上帝位之后,顺理成章的继承了容氏的这份基业。
所以哪怕登基未久就开始沉迷美色,因为名正言顺又先后有桓观澜跟孟氏力保的缘故,到底还是做了三十来年天子。
而孟伯勤不是容氏血脉,只是外戚,容氏六代帝王,内中有雄才大略的,有平庸无为的,也有宣景帝这样公认的昏君……可是就算是宣景帝这种昏君,他的昏聩大抵也就是不问政事,并没有做出什么残害百姓的举动。
所以民间即使不留恋宣景帝了,对于容氏的感情,却不可能猝然消失。
孟伯勤即便靠着武力践祚,也肯定没什么功夫跟美人腻歪,少不得要励精图治,巩固帝位,以免昙花一现。这样就算舒氏姐妹能够进入他的后宫,又哪里能有现在这种宠夺专房的待遇?
而且孟伯勤有发妻、有侍妾,有儿有女,孙辈都一堆了,这许多人对于舒氏姐妹的介入,岂能不怀着警惕?毕竟已经有了宣景帝这么个为了美色连后嗣都不要的例子,只怕孟伯勤稍微分下心,姐妹俩就能被他们不顾一切的弄死以策万全!
“若是赢的是密贞……”舒贵妃摆弄着手指,怔怔出神:容睡鹤是容氏血脉,而且年方及冠就高中状元,恢复宗室身份后放牧西疆,也有大败茹茹的战绩。
正是年轻有为才貌双全。
还曾是宣景帝的嗣子人选。
只要干掉了孟伯勤等挡路之人,他践祚简直就是顺理成章!
想到之前跟妹妹舒昭仪商议的借种之事,舒贵妃眼底微闪,暗忖,“这段日子,密贞人一直在西疆,未必知道我跟妹妹打算放弃他的事情……若是如此,我们姐妹同他,岂非还能有做母子的指望?”
回忆起这个曾经的准嗣子的姿容风仪,还有种种精明强干之处,贵妃竟有种回到少年时候的心动之感,“若果我们姐妹福泽不竭,名为母子,实为夫妻……”
眼角瞥见底下还没走的孟归羽,她总算定了定神,止住思绪,强自镇定的问:“你方才说什么?”
方才她问了公孙喜的分量是否足够容睡鹤同生身之父彻底翻脸时,孟归羽是说了好一番话的,只不过贵妃正在专心致志的走神,却是一句也没听到。
这会儿孟归羽也没再长篇大论,只简短道:“请娘娘放心!密贞郡王为人虽然睚眦必报,却也重情重义,容菁从未善待过他,他对容菁是以毫无感情。那盛喜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