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第5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狼似虎,意气风发。自丰岛海战偷袭乾国运兵船失败后,担心乾国舰队大队会出海决战复仇,日本联合舰队采取的却是一种略似乾国的守势战略,整个舰队主力收缩在朝鲜仁川一带沿海,来往于朝日之间,忙于充当陆军运兵船的护卫而已,并不敢轻易北进与乾国舰队主力接触,这也是乾国舰队几次出巡没有遇到日本军舰的原因之一。
但是不久以后,日本海军的战略突然发生了转变。频繁在烟台、威海两地间活动的日本间谍宗方小太郎,向国内递交了战争以来的第11号报告,在这份主要针对海军战略的报告内,宗方小太郎首先分析了乾国海军的情况,判断乾国海军“已舍去进取之策,改为退守之计”,献策日本联合舰队应该立刻放弃株守朝鲜近海的思想,改为“突入渤海海口,以试乾国舰队之勇怯。彼若有勇气,则出威海、旅顺作战。彼若不出,则可知其怯,我若进而攻击威海、旅顺,则甚为不利,应将其诱出洋面,一决雌雄。”和这份报告提出的作战思想异常巧合的是,3月20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祐亨召集全舰队舰长会议,布置了攻击乾国海军基地威海的计划。21日上午,由“小鹰”、“第七号”、“第十二号”、“第十三号”、“第二十二号”、“第二十三号”等6艘鱼雷艇,以及“快风丸”号鱼雷艇供应舰组成的鱼雷艇部队率先从朝鲜大东河口锚地出发,高速驶向威海。“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山城”、“扶桑”、“吉野”、“浪速”、“高千穗”、“秋津洲”、“武藏”、“金刚”、“高雄”、“大和”、“葛城”、“天龙”、“赤城”、“大岛”、“爱宕”、“亩傍”、“摩耶”、“鸟海”等本队、第一、第二、第三游击队22艘军舰随后跟进,整个联合舰队几乎倾巢出动。
21日午夜,联合舰队先头的鱼雷艇部队因为航速较高,首先到达山东半岛东端的成山头附近海域,随后隐蔽向威海湾东口航进,意图潜入威海湾,利用黑夜掩护,向港内的乾国舰队发起偷袭。6艘鱼雷艇航行到扼守在威海湾东口海中的日岛附近时,被乾国海军的巡逻小艇发现,港内警报大作,火箭冲天,日岛、刘公岛、威海南帮炮台乃至蚊子船,以及因为锅炉存在故障,留守在港内的“超勇”号装甲巡洋舰纷纷鸣响大炮,开火射击,乾国海军的枕戈待旦由此可见一斑。在乾国海陆的炮火声中,日本鱼雷艇队认为已经失去偷袭的条件,担心遭到损失,返航退往位于北纬35度51分,东经126度91分的隔音岛锚地。
在鱼雷艇队之后出发的联合舰队大队军舰,继之于10日清晨到达。“松岛”等本队及第一游击队主力军舰停泊在外海待机,而由“金刚”、“大和”等第二、第三游击队的二线军舰以单纵队向威海湾东口进攻,意在以二线的军舰作饵,将乾国海军主力诱出威海湾后进行突击,上午7时零3分,日本舰队与威海海岸炮台开始交火,由于发现威海港内没有乾国海军主力踪影,只看到“超勇”和几艘蚊子船,炮战至上午9时30分左右,日本舰队撤退,双方射击时距离过远,均未有大的损失。
日本联合舰队因为乾国海军主力不在威海基地,并未达到最初引诱乾国舰队出港,进行主力决战的目标,于是重新退回执行护送陆军登陆朝鲜的行动。而日本海军竟然出现到了威海湾外,在乾国政府高层中枢引起一片哗然,清流们自然而然将此事归结为丁禹廷无能,断定海军前一日的出巡是为了躲避日本舰队,有关日舰在旅顺、山海关,甚至大沽口出没的谣言也随之四起,越传越奇,一时间整个乾国沿海草木皆兵,朝廷为之震动,严令海军立刻返回,拱卫京畿门户。4月2日,正在海洋岛一带巡弋的乾国舰队主力接到了由海关巡洋舰“金龙”号送到的李绍泉电令,于3日清早6时回到威海,经过紧张的补给工作,15舰2艇于4日再次启航,在丁禹廷统率下开始丰岛海战以来的第4次出巡。
乾国舰队这次出巡的范围收缩到了渤海湾之内,目的变成肃清谣言中出没在各处港口的日本军舰。舰队在庙岛群岛、秦皇岛、山海关、旅顺、大沽一带进行了长时间巡弋,期间还为由大沽装运军械、煤炭前往旅顺的“图南”、“四平”号商船提供护航,此后一直到12日才由旅顺返回威海,在旅顺基地维护修理完毕的“济远”、“威远”、“康济”、“镇边”等舰艇也随之返回。
乾国舰队主力回到威海的第二天,朝廷军机处一改以往通过宜邝、李绍泉指挥丁禹廷的办法,直接电谕丁禹廷:“……威海、大连湾、烟台、旅顺等处,为本土要隘、大沽门户,海军各舰应在此数处来往梭巡,严行扼守,不得远离,勿令一船阑入,倘有疏虞,定将丁禹廷从重治罪!……”对海军完全外行的朝廷中枢,直接向海军下达了不得越出旅顺、威海一线的战略命令,比李绍泉采取的守势战略更为极端,一纸电文,正式将乾国海军锁死在了渤海湾内。由此可以看出,左右朝廷政令的清流主战派对于宜邝、李绍泉的守势战略并无任何认识和挑剔,其攻击的焦点完全在于替换海军提督而已。此后,清流们对于丁禹廷的攻击并未告一段落,反而越演越烈,至4月15日达到高潮,3名御史、侍郎同日接连上折弹劾丁禹廷,军机大臣翁叔平也在廷议中要求将丁禹廷革职,理由竟然是认为丁禹廷造成了在朝陆军兵败,16日,光旭皇帝正式谕旨革去丁禹廷海军提督的职务,清流们对于李绍泉这个洋务派大佬的政治攻势,获得初步成功。
被逼至墙角的李绍泉,于19日上奏清廷辩论,长篇痛陈海军的苦衷,指出因停购船械装备多年(原本是两年,但在翁叔平的操作下,实际是永远停止)等一系列问题,同时阐述自己的战略思想“倘与驰逐大洋,胜负实未可知,万一挫失,即赶紧设法添购,亦不济急。惟不必定于拼击,但令游弋渤海内外,作猛虎在山之势,倭尚畏我铁舰,不敢轻与争锋。”不知道是否是受到李绍泉充满感情的文字影响,还是出于平衡朝廷中各派势利,在决定丁禹廷去留的最后一刻,一直抱病的仁曦太后竟然亲自出面过问此事,5月1日,乾国政府收回前命,下令丁禹廷暂免处分。
在乾国为着派系争斗,将前敌的海军提督逼在夹缝之中,将海军困锁在内海之时。日本联合舰队则在为向朝鲜运兵忙碌地进行护航,自3月1日丰岛海战爆发以来,一直至5月12日,联合舰队先后护送日本陆军数万人到达朝鲜,一时间身着黑色军服的日本陆军,云集仁川、釜山、汉城等要地,朝鲜局势更趋恶化。
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陆路丧师
与茫茫大海上,如同捉迷藏一般的舰队角逐相比,交战双方陆地战场上的情况则要直接明朗得多。
在去年的下半年,预感到日本要发动战争的敬亲王宜欣不断的上奏朝廷,请求增兵朝鲜以为预备,光旭皇帝准许了宜欣的请求,于是宜欣开始抽调各路兵马,乾军得以源源不断的进入朝鲜,到了9087年1月,乾军在朝鲜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12万人。
能够在半年的时间里调动这么多的军队进入朝鲜,乾国国内的铁路网可以说功不可没。
乾军兵力虽多,但组成却极其庞杂,除李绍泉的淮军2万人和东省练军1万人外,多为重新整训后的旧军,如八部骑兵、青旅步兵、镇边军、定边军、镇武军、威武军、巡防营等,这些军队的装备基本都实现了近代化,配备了西式步枪和火炮,但可能是为了刻意同西式新军进行区别,其军服衣甲仍然采用传统样式,有的兵将甚至还佩带着古式刀剑。
面对进入朝鲜的庞大的乾军,日本陆军在兵力上可以说处于绝对的劣势,很多外国军事观察家都认为,虽然乾军整体素质上比日军差一些,但一旦开战,乾军在战争初期可能会有所挫折,但随后会凭借兵力上的优势战胜日本。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所有的人大跌眼镜。
丰岛海战爆发的当天,由日本海军掩护的日本第一混成旅团在大岛义昌少将的率领下,直扑汉城近郊龙山的乾军驻地,计有步兵第11、21联队的4个大队,骑兵第5大队第1中队,炮兵第5联队第1中队,工兵第5大队第1中队,以及附属的辎重、医护部队,总兵力计4000余人,重武器为8门行营炮。由于四处暴虐屠杀反抗者,日军在朝鲜百姓眼中是不折不扣的侵略者,简直是古时“倭寇”的再现。日军所到之处,朝鲜民众纷纷躲避,夫役、补给均无从征集,“(韩民)争相逃避,应者极少”,行军速度异常缓慢,负责混成旅团后勤工作的古志正纲少佐甚至为此急得引咎自杀。而这恰好与朝鲜百姓自发为乾军引路报信,提供补给,帮助运输辎重,一幅拥戴上国天兵的景象,成了鲜明的对比。孰正孰逆,一目了然。
但乾军的表现,辜负了朝鲜百姓的期待。
驻防汉城的乾军为定边军以及威武军等部,总兵力为38000人,由都统法士善统帅。3月7日,乾日两国的斥候骑兵首先发生交火。8日深夜,日本混成旅团前锋到达汉城外围,准备展开发起攻击。第二天凌晨渡河时,突然遭到埋伏在渡口对面村庄中的朝鲜军队伏击,数百名朝军官兵利用黑夜,依托民宅,从门缝、窗户中狙击日军,使得日军一片混乱,而乾国军队事前蓄水制造出的沼泽地,又给日军带来极大的伤亡和迟滞。这场半小时的接触战,日方损失较大,共被击毙中队长松崎直臣大尉以下30多人,沼泽地中淹死时山龚造中尉以下59人。但设伏的朝鲜军队最后因为众寡悬殊,后援不继,而被迫撤退,指挥官金命安在混战中不幸中弹阵亡。击败这支朝鲜军队后,日军于9日凌晨5时集中兵力向汉城的乾朝守军发起攻击,首先占领制高点,用行营炮居高临下反复轰击,继而步兵跟进冲锋,左右包抄合围,接连攻占了乾国军队的壁垒,反观乾国军队,虽然也竭力作战,而且兵力远超日军,但战术死板,装备的火炮数量也少,而且射术不佳,在日军猛烈炮火的轰击下伤亡惨重,被迫于5时50分左右突围退却,朝鲜王京汉城随即落入敌手。
乾军在突围时遭到日军截击,伤亡惨重,法士善收兵退至开城时,部众已不足7000人,法士善羞惭不已,吞枪自尽,剩余的乾军也就星散,向乾国方向奔逃,其时直隶提督叶志超率部驻守牙山,预感到日军将要进逼开衅,鉴于牙山无险可守,遂率领直隶练军3800人移驻开城。而此时汉城败军已然丧胆,到开城时竟然不入,绕城而去,反而是朝鲜统制闵泳骅收拢朝军败兵2000余人进入开城,与叶志超协力防守。
汉城之战,乾国陆军战术素养底下,军官缺乏近代战争常识的弊病暴露无遗,尽管拥有先进的连发步枪,但使用的却是僵硬呆板的线式战法,完全不懂得散兵机动战术。尽管拥有不落后于日本的行营火炮,但却不知道集中使用火力,而且还将行营炮散落布置在第一线步兵线上,既发挥不了战力,又容易被敌方摧毁,且步兵一旦溃散,大炮也就随之弃之于敌。而日军先施以密集炮火准备、继之以步骑兵左右合击的机动战术,此后一再使用,屡试不爽,几乎成了丁酉战争陆地战场上用以击溃乾国陆军的法宝。
日军进入汉城之后,大肆抢掠,激起了城内居民的反抗,朝鲜军民同日军一度展开激烈的巷战,日军遂纵火焚城,使得汉城三分之二的城区被毁,日军在进攻朝鲜王宫时也遭到了王宫卫队的激烈抵抗,不得以调来大炮轰击王宫,并纵火焚烧,结果朝鲜王宫卫队全部殉难,日军攻占王宫后四下搜索朝鲜国王的下落,在一间宫殿里找到了数具被火烟熏死的身着华服的尸体,其中有三具经辨认为朝鲜国王李熙、闵妃和世子李拓。
在攻击汉城的同时,另一支日军对朝鲜南方重镇釜山发动了进攻。
釜山是乾国军队在朝鲜南方的最大集结地。而早在乾日谈判决裂时,乾国方面就已派出大批陆军进驻,城内乾国军队总兵力为42000余人,装备行营炮94门,机关炮46门,是乾国陆军在朝鲜规模最大的兵团。之所以在釜山集结如此众多的兵力,是因为敬亲王宜欣想要以此威胁日本本土。
釜山集中了几乎是当时在朝乾军的三分之一兵力。但是驻守釜山的这支大军却分属几大派系,统兵将领互相之间并不熟悉,而且由于敬亲王宜欣任命渤族将军吉勒章阿出任总统率,引起夏人诸将普遍不满,上下离心。吉勒章阿尽管在镇压圣平军、绺军时身先士卒,作战勇猛,有“胜捷巴图鲁”的勇号,但是几十年来的太平岁月和荣华富贵,年轻时为求功名富贵的向上朝气早已磨灭,加之年老体衰,性情懦弱,难以威服众将,是以大战未至,败迹已现。
随着从海路运到朝鲜的兵力日益增多,为了彻底将乾国军队击溃,控制整个朝鲜半岛,日本陆军开始了向釜山的进军,日方用于进攻釜山的军队主要为最先进入朝鲜南部的大迫尚敏混成旅团,新近登陆的第三师团,以及第五师团的一个混成旅团等,总兵力为16000余人,由第三师团长桂太郎中将统一指挥。日本军队出发前,即按照包抄战略,分为3路行动,相约于3月5日前抵达釜山城下,发动总攻。
3月6日,乾国斥候骑兵发现日本先头部队踪迹,吉勒章阿和诸将经过商议,决定出动釜山乾国守军的八成兵力,前出半道邀击日军先头部队,乘其立足未稳之际挫其锐气。3月7日深夜,7000余名乾国士兵在行军中途安排宿营时,突然有人高喊发现日军,黑夜中不辨目标,各军胡乱开火,互相攻击,“彼此自攻,互相击杀,混击一时许,带伤者、击毙者兼有之。及闻确报,始知敌人尚远”。受到这次挫折,吉勒章阿立刻打消了前出作战的念头,草草命令各军回防,从此蛰伏不出,被动待攻,全军士气更为低落。
釜山是韩国南部的重镇,周围群山环抱,一面临海。釜山城四周筑有高约10米,基础厚7米、顶部厚2米的城墙,乾国军队到达后,更进一步增筑了大量半永久性的工事、炮台,整体防御条件较为优良。14日午夜,日军进攻釜山的各路部队分为三路进行合击,海军从海上提供炮火支援。15日凌晨4时30分,釜山之战在城外安文里桥头堡一带打响,大迫尚敏混成旅团首先发起攻击,驻守该处的乾军骁将景顾勒率领所部拼死还击,炮台上的乾国炮兵也纷纷开炮助战,天明时,乾军“白虎”部统领谷沃贺更是身先士卒,亲率2000名渤族骑兵支援景顾勒部战斗,在巩固阵地之余,还积极向日军发动反击,连夺日方2道战壕,血战至下午2时30分,日军被迫撤离战场,5000余名乾国陆军军人面对3600余名日军,英勇作战,毙伤日军520余人,已方伤亡则达1000余人。
比安文里之战稍晚,日军第三师团主力5400余人在师团长桂太朗亲自指挥下向乾国军队阵地发起进攻。负责守卫该处的景顾勒部盛军作战英勇,并接连向日军发动两次骑兵冲锋,前赴后继,阵亡将士560余人,此后则坚守阵地“死力据守,如铁壁铜墙”,战至中午,日军付出较大伤亡后无任何进展,被迫停止攻击,在这一方向上也遭到挫败。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第一千一百二十章主力护航
汉城如此,那么釜山呢?
在釜山集中的军队,据说是要“跨海东征”的,前些日子军机处还给海军发下谕旨,要海军集中舰船,前往釜山给大军护航。
日军开战之初便直扑汉城,会有理由放着近在咫尺的釜山不管吗?
自己没有往釜山派驻一艘军舰,甚至将原有的两艘旧式巡洋舰“威远”、“康济”撤走,会成为清流弹劾自己的下一个罪名吗?
想到老上司李绍泉的死对头帝师翁叔平对自己下的那些阴手,丁禹廷顿时感到不寒而栗。
如果林逸青在的话,翁叔平是断然不敢如此的!
可到现在为止,林逸青已经昏迷了好几个月了,请了无数名医来看,中医西医都有,病情却始终不见好转……
自己能做的,只能是代表大家,送去了整整一箱上等高丽参略表心意……
没有了林逸青主持海军,大家现在都是人心惶惶的。
林逸青在的话,至少会免去军机处对海军的瞎指挥和掣肘,使自己能够轻装上阵,准确判断敌情,同日本海军大战一场!
但是现在,他只能谨奉老上司李绍泉的命令,“保船勿失一艘”,而代理海部的庆郡王宜邝给他的指示更是明确,“汝即善守汝船无失,余皆非汝事也!”意思是他庆郡王会帮着海军顶住军机处那帮家伙,叫自己安心统带舰队,别的都不用管。
可这位名声不好却是林逸青铁杆盟友的庆郡王,究竟能帮他这个小小的海军提督顶多久呢?
丁禹廷此刻心里最盼望的,是林逸青能够尽早的醒来。
海风吹来,丁禹廷收回了思绪,将注意力转移到面前的任务上来。
3月15日,乾国舰队到达大连湾,大连湾内的景象,如同是一幅壮阔的图画。为乾国运送军火的美国商船“哥伦比亚”号刚好与同日路过这里,船上一位美国人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在抵达大连湾时,我们发现该湾舰只云集。四艘大的运输船已经开始装运士兵,另一艘运输船也在我们之后到达。一艘艘飘扬着龙旗的战舰排列整齐,十分壮观,共有二十二艘,还有六艘伦道尔式炮艇,均属乾国舰队。此外,还有八艘鱼雷艇。”
当天上午10时左右,前晚从威海出发的乾国海军主力已经全部在大连湾和留驻在这里的战舰到齐会合,在提督丁禹廷的安排下,舰队开始忙碌的装煤作业,鱼雷艇、蚊子船停靠在栈桥旁边,水兵、民夫将一辆辆满载的煤车沿着栈桥上的轨道推往各艘军舰的附近,直接转运到军舰上,而“定远”、“镇远”等吃水较深的大型军舰,则只能停泊在海中,由运煤船靠近进行过驳。
“定远”舰上,分布在主甲板两侧的铁质填煤口盖都被打开,水兵们忙着将一包包煤炭倒入煤舱,煤屑在空气中散漫。提督丁禹廷认真检视着属下的工作,想起了当年的往事,嘴角浮现出了一丝微笑。
现在装入军舰煤舱的,全是块状燃烧值高的优质煤炭,但在一年以前,却是如同散沙的劣质碎煤。
乾国海军的煤炭,主要由唐山开平煤矿供应,但是由于翁叔平弄的这个海军“停购船械”的破事,海军的运营经费都出现了困难,久而久之,煤矿总办对于给价不高,而且还经常欠款的海军供货,失去了兴趣,改而将优质煤炭高价出售给商人牟利,而用劣势的碎煤应付海军。为此丁禹廷曾激愤地致书煤矿总办张燕谋,“煤屑散碎,烟重灰多,难壮气力,兼碍锅炉……专留此种塞责海军乎?”,称此后如果再运送这样的煤炭给海军,将全数退回,并禀报李绍泉和当时主管海部的纯亲王。然而煤矿总办自恃为纯亲王府的侍役,曾挤走李绍泉的亲信前任总办唐廷树,对此了不在意,虽然经过多次交涉,仍然以碎煤充数,甚至还称海军如果需要块煤,可以自己从碎煤里筛选拣用。丁禹廷不得不专门与矿务局交涉,“迩来续运之煤仍多散碎,实非真正‘五槽’(开平煤矿出产的优质煤名称)。……俟后若仍依旧塞责,定以原船装回,次始得分明,届时幸勿责置交谊于不问也”,但张燕谋仍然故我,甚至碎煤也不及时供给了。
事情很快传到了会办海军大臣的兵部尚书林逸青那里,林逸青为此致信张燕谋,要他以国事为重,不料张燕谋仗着纯亲王的势,竟然将信退回,不屑答复。林逸青也没有再做什么,此事似乎就到此为止了,但三天之后,张燕谋突然在家中暴毙!
张燕谋死后,由敬亲王推荐的胡开华接任开平矿务局总办,胡开华和张燕谋一样唯利是图,接任后和张燕谋一样,仍以碎煤应付海军,将优质煤高价牟利,但随后胡开华和张燕谋一样,上任后不过一个月,也在家中暴毙。
胡开华死后,由翁叔平推荐的候补道台吴德昕任开平矿务局总办,吴德昕也和张燕谋、胡开华一样,给海军运送碎煤,截留优质煤倒卖,上任后不到半个月,在外出时马车突然翻倒,栽进了水沟中,头骨撞碎而死。
吴德昕死后,开平矿务局又先后迎来了两位总办张墨林和梁诚,他们继续了张燕谋的作法,也和张燕谋落得差不多的下场张墨林喜欢泡澡,淹死在了家中的浴池里,梁诚好游山玩水,失足从山上跌下,摔破头颅而死。
不到半年时间里开平矿务局连续死了五任总办,使这一职位成了人人谈之色变的畏途,据说梁诚死后,翁叔平想要推荐候补道台金方达出任开平矿务局总办,但金方达在听说了五位前任的经历后,坚决不肯就任,甚至不惜为此和翁叔平翻了脸。
直到后来李绍泉推荐严宗光担任开平矿务局总办,严宗光本是海军出身,因身体原因离开,但他深知海军的苦处,是以上任之后一改前任作风,及时供应海军优质煤炭,并为海军联系了银行周转资金。
说来也怪,严宗光上任后,打破了开平矿务局“总办上任不到一月就死”的魔咒,到现在一直都平安无事。
对于连死的那五位唯利是图的总办,坊间有传闻是海军派杀手把他们干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