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第4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夫人,这是上好的缅甸蓝宝石,您可以试一下。”马吉芬拿起一串蓝宝石项链,笑着递给了李思竹。

李思竹戴上了那一串最长的蓝宝石项链和一只翡翠手镯,这只手镯戴在她的手腕上非常合适,显得她分外的美丽,一些学员看到之后,竟然有些呆住了。

李思竹晃了晃手腕。蓝宝石珠子和手镯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她慢慢站起身来,踏着波浪走着,感觉自己仿佛又回到了新婚的那一刻。

她忽然想起在这里牺牲的人,相起了那些带来戴在她身上这些宝石的人。她回到箱子那里去。她久久站在箱子旁边,看看手上的手镯和脖子上的珠子,在阳光照射下它们显得那样美丽,那样晶莹可爱。“它们不是属于我的。”她在心里说,她很明白她是决不能戴这些东西的。

她默默的把蓝宝石项链和翡翠手镯又摘了下来。

马吉芬有些好奇的看着她的动作,但他知道,这个时候,还是不要发问的好。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三章美利坚困境

看到伯爵夫人都上手了,剩下的学员们吼了一声,拿着上了刺刀的步枪便冲了上来,对着大章鱼猛刺,还有几名老水手抡起了斧头。

大章鱼冲上了沙滩。它张开长臂趴在那里,半个身子还在水里,李思竹以为它已经死了。不过她看见它的眼睛还在转动。她还来不及发出警告,猎犬米勒已经冲过去咬住了它。但大章鱼太重,提又提不起,摇也摇不动。米勒正在寻找另一个下口咬的地方,章鱼的三只长臂却卷起来缠住了它的脖子。

章鱼只有在水里才是危险的,在水里它可以用长臂把人死死缠住,这些长臂下面有几排吸管,能把人拖到水下,把人淹死。不过就是在陆地上章鱼也可以伤着人,因为它异常强壮,枪弹对它的伤害不大,哪怕是受了重伤,也不可能很快就死。

大章鱼发现了情况不妙,攻击者越来越多,它挥舞着它的长臂,拼命挣扎,想要退回到水里去。拖着米勒一点一点往下滑。

马吉芬丢开了步枪,一面解下一把水手刀,一面往前跑去。

他跨过章鱼,站在它与深水之间。它有那么多长臂挥舞抽打,虽然水手们又砍掉了其中一条,但却无济于事。一条长臂抽在马吉芬的腿上,象挨了一鞭子那样火辣辣的。米勒咬掉一只长臂,断臂还在水边蠕动,仿佛正在寻找一样东西把它缠住不放。

大章鱼的头从七扭八弯的长臂中伸出来,象一根巨大的树梗子,那对带黑眶的黄眼睛盯着马吉芬。尽管有汹涌的海涛声、海水的泼溅声和猎犬的吠声,李思竹还是听得到它的嘴巴在发出啪嗒啪嗒的声音,它的嘴巴似乎比她手里的短剑还要锋利。

她把刀插进它的身体,当她这样做时,她突然好象给无数水蛭包住了,吸吮着她的皮肤。幸好拿剑的那只手没有给吸住,她一次又一次地往它那张粗糙的软皮上捅。那些吸住她使她感到十分疼痛的吸管渐渐松开,那些长臂慢慢停止活动,瘫软在地。

学员们发出一阵欢呼,大章鱼给杀死了。

学员们把大章鱼拖出水来,很多人力气都没有了。李思竹也感到十分疲惫,她将短剑插回腰间的鞘中,坐在沙滩上休息。

这次对付的虽然是可怕的大章鱼,但没有人死亡,只有猎犬米勒的鼻子给大章鱼的触手拧伤了,一些学员身上也有好几处轻微的划破擦伤。这时马吉芬还看见两条大章鱼在远处的礁石旁边游动,不过大家并没有打算再去叉它们。

大家休息了一下之后,便在马吉芬的命令下又出发了。

马吉芬这次要寻找的是一个山洞。

由于有了林逸青提供的详细地图,这个山洞并不难找,山洞在岛的南岸,靠近土著人存放小木船的地方。山洞前面是一块很高的岬角,周围海面是很深的海草区,要过去仍然需要乘坐小船,马吉芬安排几个学员们把小艇弄了过来,大家坐着小艇继续前进,很快便来到了山洞所在的位置。

这个山洞口很小,和高地下面那个山洞的洞口一样,大家低头弯腰才能通过。洞外只射进来一些微弱的光线,大家弯腰走了一会儿之后,走进了一个四壁黑得发光的石窟里,那石壁弯弯曲曲一直伸到高高的洞顶。石窟的尽头是另一个小洞口,很长,很黑,大家穿过洞口又到了比头一个更大的石窟,里边给一道光柱照得很亮。原来那是从洞顶锯齿形裂缝里射下来的阳光。

看见阳光照射下来,石壁上有黑色的影子在浮动,猎犬米勒先是狂吠,接着开始嚎叫。它的声音在山洞里回荡,就象一大群野狗在嚎叫一样,使人感到毛骨悚然。

“安静,安静!”马吉芬向它喊道,用手去捂住它的下巴。他的说话声也在石窟里一次又一次地回荡。

马吉芬下令搜查洞窟,由于之前在海滩上发现的宝箱,大家都很兴奋,希望能在这个洞窟里搜寻到更多的宝藏。

在石窟的上方,有一块扁平突出的石头,从石窟一头一直伸到石窟的另一头,李思竹的视线落到一排奇怪的塑像上。总共有二十多个,都倚在黑色的石壁上站着,都和她差不多一般高,胳膊和腿很长,身子却很短,全是芦苇做的,身上穿着海鸥羽毛做的衣服。个个塑像都有一对用鲍鱼壳磨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眼睛,面部其他部分却是空白的。这些眼睛闪闪发光地往下看着她,随着水上光线的移动和反射,这些眼睛也在动,比活人的眼睛还活灵活现。

这些塑像中间,坐着一个骷髅。它盘腿倚壁而坐,手指拿着一管白玉做的笛子,举在嘴边。

那块突出的岩石上,在一排直立的塑像的阴影之间还有一些别的东西,但已经模模糊糊隐入石壁的深处。

马吉芬上前拿起了那管白玉笛,交给了李思竹,李思竹接过笛子,轻轻拭去它上面的浮尘,玉笛身上刻着的一行俊秀的小字露了出来。

是“平安如意”四个字。

看到那几个乾国文字,李思竹的身子禁不住微微一颤。

她以前见过,父亲曾经于千军万马当中,吹奏过类似的笛子,她也记得,父亲曾把那支笛子送给了自己的部下。

这只笛子,会不会就是父亲当年赠送给部下的那一支?

这时洞内的一个角落传来了一阵欢呼声,学员们又发现了两只箱子,打开之后,里面也都装着珠宝和金银首饰。李思竹没有过去看,她现在已经明白了,林逸青安排她到这里来的原因。

在确定没有其它的宝箱之后,马吉芬认为圆满的完成了寻宝的任务,下令带着宝箱离开这里,这时他发现,李思竹只是拿着那只玉笛,呆呆的看着那些塑像。

“我们得离开了,夫人。”马吉芬提醒李思竹道。

“哦,好。”李思竹回过神来,点了点头,她最后向那些塑像和那具骷髅望了一眼,正要走开,却突然发现那具骷髅的膝上似乎有什么东西。

她走上前去,发现那是一段已然朽烂的笛子上的穗子,而在这个穗子上,拴着一个小小的发着乌金光芒的东西。

李思竹把它拿了起来,看到那是一枚已然磨损得非常严重的兽钮金印。

金印虽小,拿在手里份量却很沉,它的兽钮雕工精美,虽然因为长年使用的关系,磨损严重,小兽的眉目和身上的花纹都已经模糊不清了,但仍能彰显出使用者的身份。

李思竹看了看印面,上面的文字也都模糊了,她看了好一会儿,也只能认出这是“某王护封”四个篆字。

“这是一块黄金,夫人,您真的很幸运。”马吉芬高兴的说道。

李思竹叹息了一声,摇了摇头,默默的将金印放进了怀中。

大家开始向洞口撤离。由于专注于寻宝,大家忘记了潮水正向洞里涌来。结果到达洞口时大家吃惊的发现,洞口变得狭窄了。已经小得过不去了。大家不得不呆在这个石窟里,等到潮水退走。

大家回到山洞的尽头。李思竹没有回头看大石头上塑像闪闪发光的眼睛。她坐在一块石头上,看那光柱逐渐变弱。

石窟里的潮水把小船托得更高了。海水拍打着石壁,就象笛子在吹奏柔和的曲子。在这漫长的等待中,它吹奏了许多曲子,一些学员困倦了,抓紧时间睡了一会儿,但李思竹却几乎没有睡觉,一直仰望着那光柱的变化。她知道坐在大石头上吹笛的骷髅可能是天国的一位将领,也许是父亲的旧部,那些眼睛闪闪发光的偶像,也是天国的余部。如果他们的鬼魂还在,是不会伤害她的,但她还是睡不着,还是很害怕。

不知等了多久,潮水终于退去了,大家离开了山洞,顺利的回到了“威捷”号上。

离开山洞的时候。李思竹没有回望那位为他们吹奏长笛的骷髅,而是很快出了山洞,来到海雾弥漫的大海。她连头也没有回。

她想这个山洞一定有过名字,她对自己说,它和她一样,也在为获得自由而高兴,不过她知道,自己今后再也不会到那里去了。

几天后,“威捷”号到达了旧金山,李思竹将在这里乘坐火车横穿整个美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和林逸青相会。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四章热切期盼

除了写书,探险也不再是海军军官的任务了。美国海军探险的全盛期已经随着内战的结束而告终。几乎从任何观点来看,这种情况都很不好,因为增加对现实世界的了解几乎对所有人都是有益的,而且美国海军已经集聚了一群值得尊敬的探险家。在本世纪30年代后期,威尔克斯探险队曾经出发赴太平洋和南极;在50年代,在美国舰队中曾经兴起了一股对世界进行探奇的潮流。在这股潮流中,威廉。林奇对死海进行了调查;詹姆斯。吉利斯在智利进行了天文观察;罗杰斯与林戈尔德调查了西太平洋的情况;托马斯。佩奇绘制了普拉塔河流图;对失踪的英国探险家约翰。弗兰克林男爵进行了几次搜索;佩里远赴日本;对非洲西海岸进行了调查;此外,还努力寻找跨越巴拿马地峡的运河和铁路的最好路线。

但是,内战结束后,探险的全盛期终止了。探险的费用十分昂贵。陆军仍然时而组织探险,但海军却无此能力尽管它显示了它仍能成功地航行于敌对国家的水域里,如在9084年,3艘海军舰只在格陵兰以西的水面上救起了陆军探险团的7名幸存者。然而,尽管官方采取了不鼓励的态度,海军人员在本世纪80年代还是进行了两次重要的探险活动。一次以悲剧而告结束,另一次开始时是成功的。

第一次航行探险活动是由乔治。华盛顿。德。朗海军上尉指挥的“珍尼特”号轮帆船远航“至白令海峡以北世界的那个未知地方”。由于海军没有批准这次活动,“珍尼特”号和它的航行费用都是由纽约一家报纸的经理提供的。当该船于9079年7月离开旧金山时,德。朗在他的航海日志中写道:“在送别仪式上没有看到一位海军军官的踪迹。”为了搜索一名实际上已安全返回的挪威探险者,“珍尼特”号略微等待了一些时候,结果在离开旧金山刚刚两个月后,就陷入浮冰群中无法移动。“而正是在这个位置,‘文森尼斯’号帆船曾于9055年毫无困难地到达过。”德。朗忧愁地写道。

11月底,“珍尼特”号曾经短时间地通过冰群进入一条“运河”。“我们在连看一眼都害怕的林木的碾压和呻吟中,在冰块的破裂和颤抖中,被推着、挤着、压着通过了这段运河。”完全靠着月光前进,以免再次陷入冰群而无法移动。已经看到了不祥的兆头:在月亮的周围出现了血红的晕光;黑色的极光在移动中遮蔽了星光。温度计完全凝结。有19个月之久,“珍尼特”号一直被困在冰群中,直到9081年6月12***被撞碎为止。此后,探险队员登上小船。只要可能,他们就用桨划,靠风力前进;在浮冰挤过来时,他们就把船拖过冰块。他们一直朝着最近的海岸西伯利亚前进。

在一阵暴风中,有一艘船和它的船员永远消失了。另两艘船终于上了岸,但它们失散了。34人在旌旗蔽天、锣鼓彻地声中离开了旧金山。有22人淹死、冻死或饿死在北极。德。朗是牺牲者之一,他死于饥饿和受极光的照射。第二艘小船的船长查尔斯。梅尔维尔总工程师是活下来的幸存者之一。他于9082年返回北极,以便寻找并带回尸体。

罗伯特。E。皮尔里少校9085年远航至格陵兰,是这段时期另一次重要的探险活动。在这次探险活动中,没有出现这样的悲剧。皮尔里在一封写给母亲的信中说:“记住……我必须出名。我不能以平凡的工作虚度年华。当我看到现在有成名的机会时,我不能将时间推到以后。当我仍然年轻、充满力量和有能力做到时,我不能一点一点地呷可口的饮料。”

当时,他已经30岁。他在6岁时,就已经对北极着迷。他具有强烈的成名的欲望。在早些时候的一封信中,他曾经写道:“我不想生而无名,死而无就。……我希望能够获得声誉,它将成为我进入名流社交圈的‘敲门砖’,一种声誉……它将使我在同任何人会面时都不会感到羞愧。”

在13岁生日前,他曾经制定了一个征服北极的详尽计划,里面包含了两项全新的思想,“完全改变了北极研究小组的探险组织方法”。这项计划规定,探险小组应尽可能小型化,而且应尽可能按爱斯基摩人的方式生活,而不是动用几艘探险船。爱斯基摩人既然能在这个荒凉的地区生存,仿效他们的习惯似乎也是合乎逻辑的。但是过去的探险者没有人想到这一点。

北极探险的最终结果将是发现北极,这一点同样是合乎逻辑的。皮尔里“进入这个决定我未来声望的北方地区”的行动始于9085年夏天。他接近格陵兰时,为它持续的白昼(“深夜的太阳和北极圈真诚而且光荣地接待了我”)而震惊不已;他还幸运地找到了一个同伴克里斯蒂安。马依格尔达。后者像他一样毫无畏惧。遵循探险队的规模应尽可能小的原则(同时也由于缺乏经费之故),皮尔里必须单独对冰盖进行考察。他如果真的这样做,就很可能无法返回。

格陵兰的冰盖面积达到135万平方英里。冰层厚度可以达到1000到1500英尺。除天空、冰层和太阳,其他什么也看不到。有些时候,甚至连天空、太阳和冰层也看不到。“许多时候,我发现自己在灰色的空地里旅行,”皮尔里写道,“感到雪鞋下面完全是雪,但就是看不见。没有太阳、没有天空、没有雪、没有地平线;目光所到之处,什么都没有……”在这种浓雾中行进,而且无法分清脚下的雪,会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毛骨悚然的感觉。他“将被迫停止前进,等待雾的消失和云层的升高。因为这将使我能够保持方向”。

除浓雾障目(“圆睁双眼则会致盲”)外,还有大雪致盲的危险。隐而未露的冰川裂缝、易碎的雪桥和冰川也到处可见。当皮尔里和他的同伴终于折回时,“从无穷尽的冰坡上下滑”简直危险之至。为了进行这项节约体力的冒险行动,他们把雪橇绑在一起,就像一艘游艇一样,再配上一个用旧的方便材料制成的风帆,用斧头制成的舵,“屏住呼吸”,绕过50英尺宽的裂缝,“奋力从冰冻的斜坡上急冲而下”。令人惊奇的是,他们完全没有被各种困难吓住,一口气回到了沿岸的基地。

皮尔里和马依格尔达从巴芬湾向内陆深入了大约100英里,到达海拔7500英尺之处,比任何曾经到过格陵兰的人都走得远。皮尔里写信给他母亲说:“我最近的一次旅行使我的名字传遍了全世界。我的下一步旅行将使我在世界上获得地位。”而且这一成就完全是他自己创造的。他曾经力求得到海军官方的允许,并为此辩解说,应当把这次探险活动看作是“地理协会的一次特殊任务”。但是,就像拉姆齐海军准将告诉马汉写书不是他的任务一样,当时的美国海军部长惠特尼对皮尔里的建议亦持冷淡的态度。如果他去任何地方,他都是以平民的身份,惠特尼不客气的对他说:“你将要从事的事业丝毫不能被认为是美国海军的任务。”

美国海军的任务意味着保护被承认的美国海岸,而这就是一切的一切。但是,当皮尔里愉快地在冰盖上勤奋工作和马汉论述思想方面的革命(两人都不顾官方的反对而勤奋工作)时,在远方发生的事件教育了其他人,告诉他们美国在海外尚有利益。

9085年初在巴拿马发生的政变,似有切断美国通过巴拿马地峡进行大量进出口贸易的危险。就在今年,美国就萨摩亚群岛的帕果帕果岛上的加煤站问题与德国进行的长达7年之久的争论(已经引起了战争恐惧),在一次凶猛的海啸中达到了高潮。美国派驻那里的所谓战舰,由于“发动机老式和蒸汽运转有故障”而全部被毁。这使得太平洋几乎完全没有美国军舰的踪影。

这还不是问题的一切。从9079年到现在,费尔南德。德。莱撒普斯伯爵(因建造苏伊士运河而闻名,被称为“伟大的法国人”)正忙于开凿一条穿过巴拿马的海平面运河。这项工程因热病、淤泥和大雨而告失败,但运河显然迟早将会建成。正如一位美国海军军官所指出的:“当任何两个国家发生战争时,拥有强大的海军的一方将会进攻另一方大量通过运河的贸易。”当有人问他美国是否准备保卫这条运河的中立地位时,他宣称任何欧洲国家都不会仅仅因为美国表示不赞成就放弃进攻。他还得出结论说:“因此,门罗主义是一种公理,我们必须用武力加以维护。”对此,马汉认为,“从军事上说,就目前陆军和海军的准备状况而言,穿越地峡只能给美国带来灾难。”

这些言论为建立一支规模较大的美国海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