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第3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到三位营使冲出。金玉均向宴席座中的朴泳孝和徐光范点了点头,二人先后离席而出,金玉均则离开了窗边,重新又回到座位上坐好,邮政局总办洪英植也坐了下来,看到洪英植并未慌张,参宴者们略略安定了下来。

守旧派的大臣们原本打算离开,但看到洪英植和金玉均镇定自若的样子,犹豫着也坐了下来,看到这些人交头结耳的窃窃私语,金玉均在心里暗暗冷笑。

他知道,再过一会儿,就是这些人的人头落地之时。

按照事先约定,“忠义军”完成了刺杀三位营使的任务,便会出现在大厅里了。

但金玉均万万没有想到,变故就在这一刻发生了。

一个浑身是血的人突然间冲进了客厅。

“有……歹徒……作乱!快跑!快跑!”这个人撞倒了一张桌案,扑在地上,又摇摇晃晃的站了起来。

金玉均立刻认出了来人。

闵泳翊。

看到闵泳翊竟然没给杀死,金玉均的心顿时凉了半截。

闵泳翊是闵妃最亲的侄子,被人尊称“竹洞宫主人”,并且受到闵妃的特殊关照。9077年,刚服阕的闵泳翊就以“直赴”(不经过初试而直接参加殿试的特许)资格参加科举考试,获庭试文科丙科及第,那时他还不满18岁,这种平常人皓首穷经才能得到的功名对他来说如同探囊取物。比这还要不可思议的是,闵泳翊登科一年便升任吏曹参议(正三品)这样的要职,这在朝鲜王朝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此时的闵泳翊“两殿绝爱之,言无不从,日三诣阙;退则宾客填咽,后至者终日不得谒”,年方弱冠就烜赫一时。

闵泳翊不仅飞黄腾达,也十分高调。他的生活非常奢侈,并豢养了许多食客和褓负商。这些因素使他在“壬午兵变”中成为乱军暴民的主要攻击对象。闵泳翊的家宅遭到破坏并被烧为灰烬,他本人剃光了头发,化装成和尚逃出汉城,这才躲过一劫。当时还一直流传闵泳翊纠集褓负商攻进汉城屠城的谣言。

壬午兵变被平息后,闵泳翊主要从事外交活动。他先于9082年9月随朴泳孝到日本访问,后于9083年1月出使乾国天津、上海。交涉海关事务。闵泳翊在当时被认为是开化党的人物,与金玉均等人关系密切,支持朝鲜内政改革,摆脱乾国控制。闵泳翊在日本访问期间。曾向英国驻日公使巴夏礼抱怨乾国对朝鲜的干涉,甚至对乾军推翻闵妃集团的政敌兴宣大院君也不以为然,他表示:“虽然推倒大院君对朝鲜来说不是坏事,但这种做法是辱国。乾国不应该有如此干涉朝鲜内政的权利。”当巴夏礼说道:“那么,有乾国政府的援助不是更好吗?”闵泳翊回答:“岂有此理。朝鲜人已经无法容忍乾国最近的干涉了!”在访问乾国以后,闵泳翊更是表现出亲日的姿态,金玉均得知消息曾高兴地说:“值得庆幸的是,闵参判不但没有醉于乾国酒,还目击了乾国政治的乱象,又与诸贤达同行,见闻亦因以增多,初知乾国之不足重,从而巩固了倚赖日本之心,此实为无上之幸也!”那时闵泳翊与金玉均同心协力。开化党也有了坚实的后盾。

9083年,美国政府以福特为驻朝公使,携国书抵达朝鲜国都汉城,为了表示两国交谊,朝鲜国王李熙任命闵泳翊为报聘正使兼全权大臣,率团访问美国。报聘使随行人员多为开化党要人,如洪英植、徐光范、俞吉浚、边燧等。今年6月,闵泳翊经欧洲归国,他回朝复命时,国王问他:“美国富强天下第一云。卿今目睹,果然否?”闵泳翊回答说:“其国地多产谷,人皆务实,所以商务最旺。非他国比之矣。”国王又问:“历览中何处为最胜乎?”闵泳翊回答说:“泰西皆以法京巴黎为第一,而以臣所睹,美国纽约为胜。巴黎非不繁丽,而其雄盛似不如纽约矣。”而且闵泳翊在归国后还对美国公使福特说:“我从黑暗界去到光明界,又从光明界回到黑暗界。我将走的路尚不明确,希望美国指明。”他对美国的由衷叹服溢于言表。不仅如此。闵泳翊使团还十分重视引进美国的先进制度和技术,闵泳翊一行返回朝鲜以后,就直接导入了电气注文、邮政制度、育英公院、农务牧畜试验场及衣制改革等,有力推动了朝鲜社会的近代化。

闵泳翊回国后被任命为右营使兼军务局总办,掌握了朝鲜的兵权,权倾朝野。但此时他的思想发生变化,不再支持开化党的行动,而是一心维护闵氏家族的利益,也不再反对乾国干涉,而是倚靠乾国,成为“事大党”的头目,与袁蔚霆等乾军将领过从甚密。对此金玉均气愤的说:“闵泳翊自游历欧美以来,附乾之志益固,憎恶日人外形于色。”另一名开化党人尹致昊也斥责道:“如彼(指闵泳翊)顽愚,一周世界,而不知自强之为光;万般演谕,而犹乐属人而苟保,岂不寒心哉?”闵泳翊原本和金玉均、洪英植、李东仁等开化党人是至交,但由于闵泳翊的思想变化加上他高高在上的地位,使他和开化党人分道扬镳,最终反目成仇。

这一次金玉均本来打算将三营使一网打尽(一共是四营使,有一个在宫里值班,无法参宴),但他没想到闵泳翊竟然给逃脱掉了,并且还能赶回来给其他人报信。

金玉均哪里知道,闵泳翊见到如此大的火势,救火心切,没有等其他大臣起身,立刻带领护卫冲出宴会场去救火。早已埋伏好的开化党人和日本杀手正等着向他行刺。一个叫总岛和作的日本浪人为了抢头功,抢先对闵泳翊下手,挥刀向闵泳翊猛砍,可惜他刀法太差,竟然没有砍到要害,开化党刺客尹景纯见状冲上去,跟着向闵泳翊连砍数刀,这时闵泳翊的护卫挥刀上前阻拦,尹景纯只砍中了他的头部和腿部。闵泳翊忍住伤痛,匆忙逃回会场,顾不上满身的血污向众人报信。另外两位营使韩圭稷和尹泰骏本来跟着他去救火,见到他遭袭,知道不妙,二人护卫又不多,于是立刻便各自逃往本营,搬救兵去了。

而在得到闵泳翊报信后,厅中立时大乱,守旧派大臣们纷纷翻窗出逃,而此时金玉均的“忠义军”还不见踪影(在外面追赶韩尹两位营使呢,忘了进大厅杀守旧派大臣了)。

看到守旧派大臣们逃散一空,金玉均知道他借邮政局落成典礼全歼守旧派大臣的计划已然落空,不由得仰天长叹了起来。

此时的金玉均不知道计划哪里出了差错,切齿深恨闵泳翊,他站起身来,便想掏出暗藏的手枪,直接杀掉闵泳翊。(未完待续。)

PS: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第八百七十三章挟王政变

看到金玉均的动作,岛村久吃了一惊,立刻向金玉均连使眼色,金玉均却不为所动,他正要来到已然失血昏迷过去的闵泳翊身边,却看见随同乾国公使陈树棠前来的美国医生霍勒斯?艾伦抢步冲了过来,一边动手对闵泳翊施救,一边用英语大声的喊着什么。

听到美国医生的呼喊,一位名叫莫伦道夫的德国人(也是乾国公使馆的随员)也冲了过来,和美国人一道救护闵泳翊,二人的身影挡住了金玉均,金玉均犹豫了一下,这时岛村久上前拉住了金玉均,让他最终罢了手。

“不要这样,金君。这里有外国人,你那么做会被传出去的,将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岛村久在金玉均耳边低声用日语说道,“你现在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金玉均猛醒过来,他看了看那些正在笨拙的翻窗而去的贵族们,转头向洪英植点了点头,和朴泳孝、徐光范等人急步出了大厅。

目送着金玉均等人离去,岛村久的嘴角现出了一丝不易觉察的冷笑。

金玉均等开化党众志士出了邮政总局,刚好碰到了由李寅钟、李东杰、徐载弼率领的“忠义军”和日本浪人刺客们。

“杀死韩尹二贼没有?”金玉均问道。

李寅钟等人面露愧色,摇了摇头。金玉均心头火起,正要斥责,却听李东杰说道:“韩尹二贼定是回营调兵去了,他们可能会前去王宫面见大殿,我等可以在那里再次伏击,杀死二贼,并杀值卫之李贼(指在宫中值班的京军壮卫营左营使李祖渊),则大事可成。”

李东杰的建议正合金玉均的心意,金玉均没有再斥责李寅钟等人,而是直接带着众人向王宫的方向奔去。

王宫之中,早早就寝的李拓早已给汉城内的爆炸声惊醒了。

他知道,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他唤来宫女侍监询问,众人都神情惶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李拓没有再问,而是让众人服侍他更衣。

宫女侍监们不明白世子为什么要在夜里这个时候更衣,但他们并没有多问,而是遵令给他换起衣服来。

李拓刚换好衣服,闵妃便带着人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拓儿,快!随我去昌德宫!”闵妃看到李拓,不由分说便上前拉住儿子的手,而洪启薰等护卫立刻上前,将他们母子二人围在了正中。

李拓心中害怕之极,不由得紧握住了母亲的手,而母亲的手上也传来了阵阵战抖,显然母亲的心里也满是恐惧,但此刻的她表面却显得异常镇定。

一行人到了昌德宫,李拓看见大殿当中聚满了人,不光是众位朝臣,赵大妃等众位王室成员也都到了,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惊慌。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父亲李熙的声音在大殿中咆哮。

众朝臣全都面露惶恐之色,没有人回答。

又一声爆炸传来,李熙吓得在王座上一颤,有的妃嫔已然尖叫出声。

“这是什么声音?”李熙浑身战栗的问道。

“王上!是乾军作乱,炮轰我民!”一个人一边高喊着一边冲进了大殿。

李拓定睛细看,来人正是户曹参判金玉均。

“什么?乾军作乱?”李熙闻报大吃一惊。

“王上,正是乾军作乱!”金玉均满面愤怒之色的说道,“乾军不仅炮轰我民居,还击毁了我王的离宫和邮政总局!我官民已有多人死难!”

“可……乾军……因何如此啊?”李熙面现难以置信之色。

“乾国奸商一惯欺压我官民,横行不法,民间早就怨声载道,此次当是激起我民反抗,故而借机欲行大逆!”金玉均知道国王可能会有此一问,他早就想好了说词,反复背诵多次,是以这时回答得甚是流利,没有丝毫的犹豫。

听了金玉均的回答,李熙的面色变得阴郁起来。

金玉均说的乾人与朝鲜官民的矛盾,并非是空穴来风。

乾国以宗主国身份辅导朝鲜开国,与西方各国建交之后,为了将乾国和朝鲜的传统宗藩关系纳入国际法的轨道,乾国和朝鲜也签定了《乾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使乾国在朝鲜获得了诸如领事裁判权和租界权等一系列特权,结果不仅是朝鲜官方,民间的反乾情绪也由此逐渐产生。当时一名叫崔宅英的朝鲜药房店主被人枪杀,凶手身着乾军军服,由日本人井上角五郎(开化党的支持者)主笔的《汉城旬报》大肆报道和渲染了这一事件,勾起了朝鲜民众的反乾情绪,不久又发生了李范晋案,更是加剧了乾朝民间的矛盾。

李范晋出身两班贵族,本贯全州李氏,是朝鲜王室的远支宗室,系朝鲜世宗之子广平大君李玙的17世孙。他的父亲是李景夏,曾是兴宣大院君的重要亲信,以“骆洞阎罗”闻名于世。李范晋是李景夏在晋州担任庆尚右兵使时与伎女生的儿子,故名范晋。李范晋从小为嫡母赵氏抚养长大,所以李范晋虽为庶出,但仍享受嫡子的待遇,得到了一栋大宅,并于参加科举考试,获试年文科丙科及第,被授予司谏院正言的职位。

今年4月,乾国商人欲与李范晋及其弟弟李范祖、李范大订立房产合同,将这三家在汉城骆洞的地产卖给华侨修“中原会馆”。李范晋对此事的态度反复无常,华商遂只与李范祖、李范大订合同。李范晋三兄弟的房子南北相连,其中李范晋的房子居中,在他的房子中有一条公用道路,供南北院落的李范大、李范祖两家往来,这在订立合同时也将这条公用道路注明。但到5月28日李范大、李范祖将房产腾空交出时,李范晋却“不遵契据,恃强欺压,擅令家奴将南北院往来公道门户用铁钉长板钉闭,断绝往来道路”,华商商董熊廷汉前往劝说,不料李范晋“口出不逊,任意侮辱”。李范晋的无故作梗令华商非常恼火,熊廷汉盛怒之下,率华侨30余人将李范晋“裂破衣冠,捆打无数”,绑架扭送至乾国商务公署,恐吓强迫他交出他房子中的公用道路,以便南北两边土地来往。在乾国商务公署审理李范晋时,朝鲜政府的刑曹官员也被强迫去会审。按照朝鲜法律,不得擅自治朝臣罪,必须得到国王同意后才可施行。朝鲜官员对乾国方面说明这个规定,谁知乾方官员刘家骢大书“天子法庭”四字,朝鲜官员慑于淫威,只能屈从会审。这件事在汉城闹得沸沸扬扬,自此案发生后“大小遑遑,人不自保”,金玉均当时曾愤怒的说:“夫扭之者乾商也,听断者商务委员也,敝邦(朝鲜)官吏更无治民之权,小民虽有冤枉,何以伸白?”朝鲜统理交涉通商事务衙门(外衙门)也指出乾方此举违背了与朝鲜缔结的《乾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第二款的相关规定,要求将李范晋予以释放。在这种情况下,乾国驻朝鲜公使陈树棠不得不出面道歉并释放李范晋。李范晋也被罢免了官职。在李范晋的指使下,熊廷汉还被朝鲜人暗中群殴了一顿,令在朝的乾国军民十分愤怒,而朝鲜国内的反乾情绪更形滋长。李范晋案之后,朝鲜民间一直有传闻驻扎汉城的乾国军队会发动报复。今天,传言在金玉均的口中得到了“证实”。

听到金玉均说是乾军作乱,闵妃的脸色也变了,但她对金玉均的话并不是很相信,她正要派侍监首领大殿宦官柳在贤带人前去查看详情,金玉均却大声奏请道:“王上,情势危急,还请马上移驾景佑宫!召集兵将前来护驾!”

听到金玉均的这个建议,闵妃不由得皱紧了眉头。

“去景佑宫干什么?”她厉声喝问道,“在这里召集兵马不行吗?”

金玉均给她问得气息一窒,但他立刻便回答道:“禀中殿,景佑宫地势易于防守,比这里安全……”

“先搞清楚发生了什么事再说!”此时闵妃还是不相信金玉均说的乾军作乱,她连声命令柳在贤带人出去查看,柳在贤应声正要往外走,侍监来报,说李祖渊、韩圭稷和尹泰骏三位营使带兵赶到了。

听到三位营使的到来,金玉均的心里不由得咯噔了一下。

他刚才带来的忠义军部下只有500多人,而三位营使只怕会把京军壮卫营的全部兵马都带来了,那样的话,事情就不好办了。

“三位爱卿来得正好!外间可是乾军作乱?”李熙见三位营使到来,心中稍定,立刻问道。

李熙话音刚落,大殿之外突然传来了一声震天巨响。

李拓只觉得脚下一震,耳朵接着便传来了一声嗡鸣,眼前也冒出了金星,他站立不稳,一下子摔倒在了地板上。

恍惚中,他看见母亲伏下了身子,护住了他,嘶声大叫起来……

李熙也给从王座上震得掉了下来,匍匐在地,大宦官柳在贤赶紧扑上来扶住了他。

李熙好容易站了起来,望向殿外,只见一间宫殿熊熊燃烧了起来。

金玉均也给刚才惊天动地的爆炸吓了一跳,但他的心里并不惊慌,因为他知道这场爆炸是怎么回事。

刚刚的爆炸,应该是他发展的忠义军女性成员那位在宫里被称为“顾大嫂”的宫女李禹石和她的同伴们弄的。

为了制造必要的恐慌,金玉均事前便偷偷将炸药运进宫内,让她们找地方埋藏好,在今天晚上点燃,炸毁一间宫殿,好让王室成员受惊同意转移到便于防守的景佑宫。现在看来,宫女们的行动很是成功,比起忠义军的男性成员来说要强得多,只是美中不足的,是她们的炸药用得未免太多了一些……

“王上!这是乾军在向王宫开炮!臣恳请王上立刻移驾,前往景佑宫躲避!景佑宫易守难攻,臣等愿以死护卫陛下平安!”金玉均大声喊道。

可能是给刚才的爆炸吓破了胆,李熙立刻便同意了,闵妃和新赶到的三位营使也没有反对,于是包括国王和王妃、王太妃、世子在内的朝鲜王室成员和众朝臣及宫女侍监一起奔向景佑宫。

不多时,这一大群人便赶到了景佑宫。

景佑宫是供奉朝鲜李氏王朝纯祖生母绥嫔朴氏的祠堂,为汉城“七大宫”之一,所处之地域狭窄,虽然易于守卫,但并不宽敞,由于这一次来的人实在太多,景佑宫从里到外立刻都给人填满了,显得异常拥挤和混乱。

李熙惊魂未定,目光不由自主的寻找着妻子和儿子,闵妃注意到了李熙的神情,立刻拉着李拓来到了他的身边。

刚刚的爆炸的确给了闵妃以很大的惊吓,但是在到了景佑宫之后,她已经又恢复了之前的镇定。

敏锐的她已经发觉了事情的蹊跷。

如果说刚才的爆炸是乾军的大炮向宫内发射的炮弹导致的,但她回想着刚刚的情景,在爆炸前,她却并没有听到炮弹破空而来的呼啸声!

从未见识过战阵的她本来毫无军事知识,但在经历过了“壬午兵乱”的生死之难,见识过袁蔚霆所部乾军用西洋大炮大破乱兵的她,对于炮弹发射和爆炸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形,却是知道得极其清楚的。

而除了刚才那一声爆炸之后,这么一大群人向景佑宫逃难的路上,却并没有再听到爆炸声!

如果是乾军在开炮,总不会认为,一炮就会把包括国王和自己在内的这么多人全炸死吧?

闵妃正要提醒丈夫,却见金玉均排开众人上前,对国王李熙大声说道:“王上,臣等所带来护驾之兵不足,乾军要是大队前来进攻,难以抵敌,臣恳请王上下旨一道,请日本公使竹添带兵前来景佑宫护卫王上。”

听到金玉均要李熙下旨请日军前来护驾,闵妃的眉头一下子皱紧了。

她正要出言斥责,却看到金玉均身后的李东杰、徐载弼等人一个个面色不善的看着自己,心中恐惧,斥责之言便没有说出来。

“日本在汉城护卫使馆之兵不过200人,只怕无力分兵过来吧?”李熙问道。

作为一个性子有些懦弱的国王,他其实心里并不糊涂,壬午兵变之后,乾国指导朝鲜和日本曾签定条约,限定日本驻扎在汉城护卫公使馆的军队人数为200人,且不许配备机关枪和火炮。若当真是乾军作乱,日本人这么点的兵力,自保尚难,哪还有力量护卫朝鲜王宫呢?

听了李熙的问话,金玉均一时语塞。

他心里当然明白,现在汉城的日军人数远远不止200人,且还有一个旅团的大部队在路上,不日就可到达仁川港,但他现在却不能向国王说明实情。

“壮卫营已然到来,三位营使在此,兵力已然足够,不必再请外兵前来滋扰了。”闵妃见金玉均没话了,立刻说道,“现下要紧的是查明外间情况究竟如何,是否是乾军作乱,若不是的话,如此开罪上国,恐非朝鲜之福。”

听到闵妃说要查明情况是否真的是乾军作乱,金玉均急得额头冷汗涔涔而下,但偏偏又无法反对闵妃的提议。

“韩爱卿,尹爱卿,你们是从外间过来的,可看清楚了,是乾军作乱否?”李熙向韩圭稷和尹泰骏两位营使问道。

此时韩圭稷和尹泰骏及李祖渊三人一直在那里窃窃私语,听到国王询问,韩圭稷和尹泰骏对望了一眼,当先上前答道:“回王上,今日邮政总局落成,臣等随闵营使前往参加庆宴,外间忽然传来爆炸之声,顷刻火起,臣等军职所在,遂与闵营使前往救火,不料途中突遭歹人袭击,闵营使身中数刀,惊惶奔回邮政局报信,臣等走脱,知生变故,便回营召集兵马前来宫中会合李营使护驾,然一路行来,并未遇到乾军士卒。袭击臣等之歹人俱着我国民人服饰,是否为乾人,难以确定……”

韩圭稷说着,转头望了金玉均一眼,“只是歹人所用之刀,似为倭刀……”

听了韩圭稷的回答,李熙和闵妃不由得对望了一眼,各自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疑惑之色。

“作乱之人,当是乾人无疑。”金玉均赶紧说道,“乾人为嫁祸于日本,故用倭刀,也在情理之中。”

“金参判,你因何认定,此次变乱,乃乾人所为呢?”大宦官柳在贤似乎看出了什么,上前向金玉均问道。

面对这样的质问,金玉均硬着头皮抗声答道:“我来时一路所见与韩营使不同,我看到的,均是短发之人作乱!我国之民与日本浪人皆非此等发式,只有乾人剃发!不是乾人又是谁呢?”

听了金玉均的回答,柳在贤摇头道:“这却不一定,我国之民确从古俗,蓄发不剃,乾人当中渤人剃短发,有如西洋之民,而中原夏人是否剃发,上邦听民自便,是以夏人亦如同我国之民一般蓄有长发,而今来我国经商之乾人,多为夏人,渤人鲜有,反倒是倭人自维新之后,从西洋俗剃短发,怎么能一见到短发之人,便认定是乾人呢?”(未完待续。)

第八百七十四章甲申更张

金玉均一下子给柳在贤问住了,一张脸涨得通红,额角也满是汗水,看到金玉均的样子,闵妃的心里有了计较,她微微转头,向侍立于世子李拓身边的洪启薰使了个眼色,轻轻晃了晃手上戴着的青金石手镯,洪启薰会意,悄悄的向后退了几步,走进了人群当中,慢慢的向宫门口的方向移动着。

“是啊,金爱卿,见到短发之人便认定为乾人,未免武断。”李熙也说道,“还是打探清楚情况比较好。”

李熙说完,便对柳在贤和韩圭稷等人说道:“柳爱卿,你去打探一下宫外的情况,韩爱卿,尹爱卿,你们二位带领兵马,保护柳爱卿。李爱卿,你率兵马护卫宫殿,勿使作乱之人闯入。”

几位大臣各自领命而去,金玉均看到国王并没有理会自己,心中愤恨不已。

他心里明白,再不动手的话,只怕自己主导的这场政变,便要失败了。

金玉均将心一横,转头对李寅钟、李东杰、徐载弼三人点了点头,目光冲走出宫门的柳在贤等人一晃,口中无声的说了两个字“青天”,李寅钟等三人会意,转身急步趋出。

此时洪启薰已然溜出了宫门,他看到守卫宫门的除了京军壮卫营的士兵,竟然还有一些穿着民服却手拿刀枪的人,知道这些人都是金玉均带来的,心中不由得暗暗警惕,他快步向前跑着,两个人看到了他,向他指了指,立刻便有好几个人追了过来。

洪启薰心知不妙,好在他对朝鲜王宫的布局极其熟悉,转身便从一个角门跑到了墙外,那几个人看他一下子消失在了黑暗中,犹豫了一下,停止了脚步。

洪启薰见没有人追上来,心下略定,但脚下却没有停。

他明白闵妃刚刚的那个动作的意思是什么:前往驻扎在汉城的乾军大营报信并求助。

就在洪启薰刚刚冲出王宫侧门的时候,他赫然看到大队荷枪实弹穿着军服的士兵正沿着台阶直向王宫正门冲去。

洪启薰大吃一惊,他闪身伏在一头石狮的后面,瞪大了眼睛仔细的看着这些士兵,立刻便认出了,他们是日军!

日军在汉城不是只有200人吗?可眼前的这队日军,足足有上千人(实际是700人)!

想到金玉均提出的请日军前来“保护”的要求,洪启薰一下子明白了过来,不由得握紧了拳头。

他转身借着黑暗的掩护跑进了一条侧道。

他知道,朝鲜的命运,将决定他能否及时赶到乾军大营了。

不多时,狂奔中的洪启薰便听到了景佑宫方向传来的阵阵枪声,一时间心胆俱裂。

景佑宫门前,几名“忠义军”的志士正将柳在贤和三位营使李祖渊、韩圭稷、尹泰骏的尸体拖来,并排在一起。

金玉均看到浑身上下全是弹洞的柳在贤看上去仍然象是在对自己怒目而视,心里不由得一阵紧缩。

他的目光扫过台阶,此时台阶上满是倒毙的尸体,大都是京军壮卫营的士兵,也有一些是黑衣黑帽的日军的尸体。

远处的枪声仍然响个不停,那是一些京军壮卫营士兵还在向日军开枪抵抗。

韩圭稷和尹泰骏二人回营召集兵马后便急急赶往景佑宫护驾,为了防止汉城的各处军事要地被占领,他们只带了500人前往景佑宫,其余的官兵全都去了各自的战位,二位营使知道日军有可能在这个时候发动,是以预先做了准备,认为他们带的500人会合李祖渊的500人,对付200名日军应该是够用了,但没有想到的是日军来的人马比他们想象的要多得多,而且又有上千名金玉均带来的忠义军相助,壮卫营官兵猝不及防,虽然拼命抵抗,仍然给日军打散,韩圭稷、尹泰骏和李祖渊及宦官首领柳在贤和海防总管闵泳穆、知中枢府事赵宁夏、左赞成闵台镐等大臣俱都给日军杀死。

虽然有一定的波折,但对金玉均来说,达到了挟持国王将守旧派大臣一网打尽的目的,政变已然可以说成功了。

想到自己终于可以大展鸿图了,金玉均的心里满是兴奋之情。

在杀死大宦官柳在贤和诸多守旧派大臣之后,金玉均下令将无用之宦官、宫女通通赶走。至此宫内的反对力量全部被开化党人铲除,金玉均随即要求国王李熙下旨发动改革,在开化党人的逼迫下,李熙被迫用铅笔写下谕旨,由金玉均“便宜行事”,组建朝鲜新政府,于是王室宗亲李载元被推举为右议政,洪英植为左议政,金玉均为领议政(首辅),朴泳孝为前后营使,徐光范为左右营使,徐载弼为兵曹参判前营正领官。此外,中间派(稳健开化派)中的金弘集、金允植、尹雄烈等人也被吸收进来。第二天早上,已经取得执政地位的开化党宣布了“新政纲”,开始着手进行改革。其内容包括:要求乾军退出朝鲜,并且断绝与乾国的宗藩关系,打破门阀制度,登用人才,四民平等,惩处奸吏,革罢冗官,改革租税,整编军队,限制国王和宫廷的权力等。

这一天开化党颁布的政令达80多条,包括国王自称“朕”,旨意称“敕”,尊称由“殿下”、“王上”升为“陛下”、“皇上”;废除科举考试;设立宫内省,将宫廷事务与政府事务相分离;发行内外公债;派遣留学生及断发易服等。另外,开化党夺权以后,还立刻以国王谕旨的形式函告各国使节,日本、美国、英国、德国公使先后晋谒朝鲜国王李熙,向其表示祝贺。当时国王李熙还有些迟疑的向美国公使福特询问:“据说一国欲破旧日陋习,而进开明之境,大都经历变乱,美、英两国其例当不少。”美国公使福特回答:“诚然,开国之际,此类事例不少,敝邦亦屡有经验。”政变似乎就此大功告成。

金玉均根本不会想到,他的胜利,因为一个人的关系,注定只是昙花一现。

乾军大营,中军帐。

袁蔚霆静静的听着陈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