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兵在1917-第8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斯维尔德洛夫认为以导师大人的脾气,是绝不会容忍某人去镇压工人运。动的,只要导师大人一发话,某人就得乖乖服软,到时候党内就能看到究竟谁才是正确的了。

斯维尔德洛夫认为这一招应该是无解的,而且他觉得自己运气很好的就是,列宁刚刚从第一次中风中恢复,已经基本恢复了语言能力,能发话的导师大人还是相当厉害的!在他看来这就是天亡某人。

唯一让斯维尔德洛夫有些遗憾的是,导师大人在索契疗养,离莫斯科有点儿远。万一他去索契的半路上,某仙人就发动了镇压手段……咦,斯维尔德洛夫忽然发现这也不错,反正列宁是绝对不会同意某人去镇压的,如果某人这么做恐怕会更加丢分,不如他故意给某人这个机会……

想到这儿,斯维尔德洛夫叫来了他在军。委的心腹,吩咐他们促进镇压行动快速执行,千万不要反对。做完这一切之后,斯维尔德洛夫登上了自己的专列,吩咐列车长慢慢的向索契进发。

斯维尔德洛夫在专列上磨蹭了三天才抵达索契,而就在他抵达索契的前一天晚上,罗科索夫斯基的波兰驻军强势的开始行动,驱散了波兹南聚集起来的群众,推平了城内的街垒,夺回了包括市政厅和警察局在内的一切关键性建筑,并逮捕了上万名游行示威群众,收缴了大量的武器和燃烧弹。

罗科索夫斯基不光是在波兹南开展行动,他的部队也控制住了华沙的重要据点,逮捕了正在煽动群众上街的“反动派”,尤其关键的一点是他将贝鲁特软禁在了总统府内。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波兰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浪潮基本上就被控制住了,在荷枪实弹的红军战士的监督下,波兰渐渐的开始恢复正常秩序。

也就在这个时候,斯维尔德洛夫进入了列宁的疗养院,导师大人此时正坐在轮椅上休憩。说起来此时的导师大人真心是有些吓人了,瘦骨嶙峋头上的头发也基本落完了,皮肤更是黯淡无光,整个人是一副病态。

不过此时导师大人的心情还是不错的,他比较艰难的同克鲁普斯克亚聊天,吐词有些不清晰,感觉说话十分费力。可是千万不要以为这个状态下的导师大人就是个老糊涂了,他老人家从来都是不能糊弄的!

当列宁看到斯维尔德洛夫走进来的时候,他的眉毛就不知觉的动了两下,不过这个小动作被导师大人的中风后遗症所掩盖了,并没能引起斯维尔德洛夫的注意,后者按照之前在专列上构思好的程序,按部就班的开始同导师大人打招呼。

列宁的表情有些玩味,虽然现在旁人很难从他中风偏瘫的面部表情中看出导师大人真实的想法,但是旁边的克鲁普斯卡娅依然太熟悉自己的丈夫了,她能够看出列宁的心情并不是很好,或者说他此时的情绪有些激动。而过于激动的情绪对列宁这种刚刚从中风中走过来的老年人来说就是致命的了,所以克鲁普斯卡娅并没有如往常一样回避,而是留在了当场,因为她也看出来了斯维尔德洛夫这回恐怕是告状来的。

是的,连克鲁普斯卡娅都能看出斯维尔德洛夫是来告状的,哪怕一开始他嘴上说是看望老领导和汇报工作,但是后面他三两句话后,就将话题转到了波兹南上,这肯定是意有所指嘛!

列宁“平静”的聆听着斯维尔德洛夫的工作汇报,当他提到波兹南的工人上街游行的时候,导师大人微微的变动了一下姿态,这个动作落入了斯维尔德洛夫的眼里,他觉得自己成功了果然成功的引起了列宁的兴趣。接下来他自然是添油加醋的汇报了事情的发展,重点是控诉了李晓峰对工人阶级的无情镇压上!

好吧,斯维尔德洛夫觉得自己成功了,现在某仙人已经镇压了波兰的乱局,而他的小报告又会让列宁对其十分不满。最后的结果就是他斯维尔德洛夫什么都不用做,就坐享其成,这难道不美妙吗?

反正斯维尔德洛夫是喜滋滋的等着列宁发话,然后他就好借题发挥敲打李晓峰。只不过当斯维尔德洛夫汇报完这一切之后,列宁只是微微的点点头说了句:“我知道了。”

然后?嘿,就没有然后了。所以你能看到斯维尔德洛夫明显的一愣,有些惊愕,因为列宁的反应太平常了,根本就没有他预料中的爆发。

说完“我知道了”的导师大人很艰难的支了支身子,很平静的说道:“雅科夫同志,感谢你来看望我。我知道你工作繁忙,也就不多留你了,下次等我身体好一些之后,再请你来做客。”

好吧,这就是端茶送客的意思了。反正斯维尔德洛夫从疗养院出来的时候还迷糊着呢?他不明白列宁这究竟是个什么意思?是怒极而静还是真的老糊涂老年痴呆了?

“我还没有糊涂呢!”

果然等斯维尔德洛夫一走,列宁就愤怒了,他咆哮道:“简直是乱弹琴,简直是胡闹!”

克鲁普斯卡娅并没有出声,因为她知道说什么也没用,列宁的脾气一上来谁劝都没有用,只能等他发泄完就好了。当然,克鲁普斯卡娅也有些好奇,因为她有些搞不清真正让列宁愤怒的是谁?是安德烈还是雅科夫呢?

好在列宁没有跟自己老婆打哑谜的习惯,他很快就揭穿了谜底:“雅科夫太糊涂了,波兰的事件是什么鬼的工人运。动?他当我是傻瓜吗?以为我看不到政。治局的文件还是以为我老糊涂了?波兰的事情就是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在搞事,而我看这一小撮人就一定有他!”

克鲁普斯卡娅吃惊了,以她的政治眼光不难看出如果波兰的这场运动成功了会带来的影响,可以说这将动摇苏联在中东欧的基础,是沉重的打击。而斯维尔德洛夫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他就是放不下那点儿权力!”列宁冷哼了一声:“以至于都看不清现实了。哪怕波兰的这场风暴真是工人运。动,留给我们的选择也只有一种,那就是断然镇压,断然不能让事态扩大化!而他竟然连这么一点简单的道理都看不到,怎么当的这个领导核心!”

是的,千万不要以为列宁会对工人运。动无限制的让步,当年他跟工人反对派又不是没战斗过,他是坚决反对工人运。动脱离党的掌控的,所以对于波兹南事件,如果是他处理方式也只有一种——立刻镇压!

在关键性问题上导师大人也是相当心狠手辣的狠角色,更何况他已经看出了斯维尔德洛夫心存不良,怎么可能被小斯忽悠呢?

“那你打算怎么办?”克鲁普斯卡娅问道。

“怎么办?”列宁哼了一声,说道:“就当没听见,这些破事我不想管也没兴趣管,更不希望有人打着我的名头干坏事。随他去吧!”

列宁是不闻不问了,而斯维尔德洛夫那边就悲剧了,他原本准备好的全部反击手段缺少了列宁的支持之后,一个也用不上,而党内除了列宁之外,再也没有第二个人能退休之后还保留巨大的影响力。甚至托洛茨基都不行,更何况斯维尔德洛夫不可能去寻求托洛茨基的支持,而且托洛茨基也不可能支持他。

当然,托洛茨基对于波兹南事件倒是在私下里对托派的几个核心说过:“斯维尔德洛夫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以为可以逼迫安德里就范,但没想到反而被将了一军。我看这次之后,安德烈是不会再对他客气了,接下来恐怕就是一轮轮的穷追猛打。我看下一届大会你们需要着重考虑的就是如何应对安德烈时代的到来,以及如何在这个很漫长的时代发挥托派的作用问题了!”(未完待续。)

629吃错药

1948年的风儿有些喧嚣,先是埃及烧了一把火,紧接着波兰又闹腾起来了。一度的整个中东欧都有动荡的可能,甚至一度兰德公司做出了东欧变天的预测,但是这一切随着红军强势的进入华沙和波兹南而告一段落。

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就像它快速膨胀起来一样的快速变成肥皂泡泡破裂了。苏联红军强硬的平息了事态,震慑了那些蠢蠢欲动的家伙。反正之前大有跟进想法的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是瞬间就偃旗息鼓了。因为俄国人出手实在是太狠了。

因为苏联红军不仅仅是平息动乱,连带着给波兰共。产党也换了一遍血。波兰总统以及波共的第一书记贝鲁特宣布“病退”,返回莫斯科“修养”。但实际上贝鲁特一点儿病都没有,他的所谓病退实际上是苏联逼迫的,当时李晓峰就跟他摆明了:“你是想活呢?还是想死?想活就老实的打报告辞去一切职务病退,然后去莫斯科养病。想死明天我们就宣布你参加和鼓动了这次波兹南****阴谋事件,枪毙你。”

贝鲁特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犀利的某仙人,某仙人几乎没有给他选择,根本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当时贝鲁特看了看周边荷枪实弹的KGB特种部队,咽了口涂抹,用颤抖的手在辞职报告上签了名。做完这一切之后,他仿佛被抽调了全身的力气,瘫坐在了椅子上久久的发呆。

贝鲁特就这么退出了历史舞台,他和他的一干党羽被带到了莫斯科,关进了KGB莫斯科高级干休所。这个所谓的干休所里修养的基本上都是类似于贝鲁特之类的人,这其实就是一个高级监狱而已。

李晓峰用雷霆手段解决掉波兹南事件之后,并没有立刻收手。对他来说波兹南事件也是一个好机会,之前跟斯维尔德洛夫纠缠不清让他不好对苏联的经济进行改革。但是今天在波兹南问题上双方已经撕破了脸,李晓峰也不用给斯维尔德洛夫留面子了,而且拿波兰当试验田也可以回避国内的阻力。所以他干脆放开手脚对波兰的经济进行一番改革。

之前波兰的经济体制完全照抄苏联,几乎就是苏联模式的翻版,事实证明这种模式确实不适合波兰的实际情况。农民们的积极性被集体农场消耗得一干二净,再加上无情的天灾,波兰的农业几乎被摧毁的干干净净。至于工业,贝鲁特也是全盘照抄苏联,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几乎将百分之七十的资源都投入到这个方面了。

而结果证明这并不理想,波兰本来就在重工业上基础薄弱,生产出的产品技术落后而且成本高昂,根本就没有国际市场。而轻工业因为没有足够的投入又举步维艰,而且产能严重不足,根本就不能满足波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需求。长期这么下去老百姓怎么会没有意见?

所以李晓峰插手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全面废除了贝鲁特在台上时制定的发展计划,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从重工业这个无底洞里掏出来,优先发展轻工业。至于在农业方面则取消了集体农场,并免除了农业税,以增加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当然,最重要的是李晓峰直接废除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将相当部分的不应该有国家把持的行业重新交给市场。而这场改革也被称之为安德烈的新经济政策。

之所以叫新经济政策,李晓峰也是为了堵住国内反对派的嘴,当年导师大人也搞过新经济政策,而某仙人的新经济政策的某些方面也跟导师大人的政策很类似。这就从根本上堵住了那些攻击他搞资本主义的顽固派的嘴。你总不能说列宁也是走资。派吧?

这场改革的意义是深远的,不仅仅为之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提供了现实依据,还带动了周边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等国也进行了新的尝试。

比如之前德共内部就为之后走什么路而爆发过争论,因为在不少德国共。产党看来,学习苏联的经验应该是不会错的,而且以德国当前沉重的债务负担也适合苏联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经济政策。但是李扑克内西和卢森堡却不完全同意这种意见,在苏联生活过多年的他们深知苏联模式的弊端,如果完全照搬,恐怕会在德国水土不服。而且之前德国的经济模式也不适合苏联那一套,但是让李扑克内西和卢森堡郁闷的是,他们深知苏联模式有问题,但是却不能正大光明的去反对,反对苏联模式等同于反对苏联,现在中东欧的秩序就是苏联建立的,你跟秩序建立者叫板,能有好结果?

所以李扑克内西和卢森堡只能小心谨慎的学习苏联模式,尽量维护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向苏联靠拢。实话实说这三年可是给他们折腾惨了,直到某仙人宣布在波兰搞新经济政策,他们俩的压力才减轻,才能抵制那些要求全盘国有化的声音。

李晓峰在波兰的试验可以说拉开了中东欧国家选择新的发展道路的方向,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样的改变并没有伴随着社会动荡更没有降低苏联在中东欧的势力范围。总而言之这是一种有益的试验,只不过在当时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种试验,比如说斯维尔德洛夫,他就是相当反感这种试验。

这种反感不仅仅是因为斯维尔德洛夫认为苏联当前的经济模式就是最理想也是最好的经济模式,更是因为之前某仙人实在太不给他面子了。双重影响之下,他自然是怒气更甚。

而且要注意的是1948年离1950年已经非常近了,按照常规的经验,在1949年其实就要决定1950年大会的大部分内容了,也就是说留给斯维尔德洛夫的时间已经真的不多了。所以他真的要采取一些实际行动了。

所谓的实际行动,第一是攻击李晓峰的经济政策是离经叛道,第二由此上升到政治的高度,全面否定李晓峰的政治路线。所以斯维尔德洛夫是仔细的研究了某仙人的经济政策,试图抓到一切可以作为攻击的把柄。

老话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对于有心人来说钻空子和鸡蛋里挑骨头绝对是可以做到的。比如对斯维尔德洛夫来说,李晓峰的新经济政策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所以他立刻就给李晓峰扣了一个走资。派的帽子。

说实话,这个帽子的名号让他是非常得意的,因为这个名号一目了然的就可以看出政治属性,对于共。产党员来说资本主义属性就是最大的否定了。如果帽子被扣得严严实实,那哪怕你是孙猴子也没有办法翻身的!

所以在接下来的政。治局全体会议上,斯维尔德洛夫是疯狂的攻击了李晓峰,按照他的说法某仙人就是打入我党的特务间谍和叛徒,是上到头顶下到脚底板都坏得流油的坏胚子。必须立刻打翻在地再踏上一万只脚。

只不过很有意思的是,对于斯维尔德洛夫的恶毒攻击,李晓峰却显得不以为然,他好整以暇的坐在那里,根本就没有把斯维尔德洛夫的攻击当做一回事。

这让斯维尔德洛夫很是疑惑,他不禁有些自我怀疑,难道这种攻击还不够有力不够狠吗?还是说某人已经被吓傻了?

斯维尔德洛夫倒是希望某人傻了,但是他知道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以某人的尿性,被吓傻简直是不可能的。难道是……

斯维尔德洛夫猜的很对,李晓峰对斯维尔德洛夫的攻击确实有些不以为然,因为事情很明显,在政。治局里他占有了一定的优势,而在军。委他拥有较大的优势,手握军权的他根本就不怕小斯的这种攻击。历史告诉我们拳头大的才是爷,而现在李晓峰就是那个拳头大的人。

更何况斯维尔德洛夫关于走资。派的论述以及扣帽子的行为也是很可笑的,如果他李晓峰是走资。派,那么在政。治局中走资。派恐怕要占据一大半,甚至在常委中还有一个比他李晓峰更坚定的走资。派,谁呢?布哈林。

要知道布哈林之前的沉寂可不是睡大觉,在那几年里他详细的考察了苏联的各种经济数据,也研究了大量的经济理论。然后老布得出了一个结论——苏联当前的经济存在严重的问题。或者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存在严重的问题,苏联实在是太看重计划的“量”,也就是说只要数量达标了一切都OK了。至于生产出的产品是不是质量过硬,是不是符合用户的要求,以及究竟能不能卖出去,那都不是生产厂家关心的问题。

如果以来,产品同民众的需求是严重的脱节,如今连苏联的老百姓都知道德国货比本土货好用。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更糟糕的是计划的制定者制定计划指标的时候就是拍脑袋做决定,只为了满足几个少数领导对世界第一指标的追求,至于生产出的这些煤炭、钢铁或者电力是不是真的有用,他们漠不关心。反正一切以量为纲,一切都是为了追求那个第一,至于社会实际的需求?那是什么?能升官发财吗?

反正这种拍脑袋的计划是层出不穷,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最要命的就是计划一旦不科学,那么社会就会出现问题。一年两年甚至十年八载都还没什么,但是更长的时间呢?二十年三十年后,这些问题就会集中爆发了。按照布哈林得到的数字,按照这种搞法苏联最多坚持四十年,四十年后问题就会集中爆发,然后崩盘!

得出了这个可怕的结论之后,布哈林自然是夜不能寐,一开始他还怀疑自己的计算有错误,但是随着着他一遍遍的反复检查,他发现自己的结论是站得住脚的,苏联如果继续按照这种模式运转下去,结果就是死路一条。

然后布哈林就抑郁了,作为十月革命的元老,虽然在后来的布列斯特问题上他同列宁有巨大的争议,而在后来的经济建设上他同老朋友托洛茨基也有巨大的矛盾,但是这始终改变不了布哈林对于自己一手参与缔造的国家的热爱。从发现问题开始,他就开始狂热的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为此他不知道牺牲了多少脑细胞,以至于早早的就谢顶了。

通过大量的研究,布哈林认为究竟高度集中计划经济唯一的办法就是引入调节机制,不能完全依靠计划,因为计划总是不那么完美无法有效的应付意外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的调节还是有重大意义的。

当然,布哈林当年刚刚得出这个结论的时候,自己也吓了一跳。因为这是典型的资本主义言论,社会主义可是理想大同社会,搞资本主义这一套不是违背了革命的初衷么?

布哈林为了这个问题纠结了好几年,直到他重新回到中央重新当选为政。治局常委时,他都在心里默默的思考着这个问题。不过他并不敢吐露出来,因为这还是太惊世骇俗了一点。布哈林是默默地等待着时机,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自己的研究结论公之于众。

布哈林并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早也这么突然,波兹南事件之后,李晓峰就断然宣布在波兰搞新经济政策。而这个所谓的新经济政策其实在布哈林看来也就是恢复市场的调节作用,也就是在这一点上他同某人是完全一致的。

请注意,发现这个节骨的时候,布哈林是有惊讶有振奋,因为这意味着并不止有他一个人发现了苏联存在的经济问题,也不止有一个人觉得恢复市场的调节作用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这让布哈林有一种自己不再是孤单一个人在漆黑的道路上探索的感觉,你可以想象他是多么的高兴啊!

很快,布哈林就拿着自己的相关研究报告同李晓峰进行了交流,之前关系很一般的两个人这一次是一拍即合,颇有点今天才认识对方的感觉。

好吧,今天斯维尔德洛夫给李晓峰扣上了一顶走资。派的帽子,对于布哈林来说,他觉得如果没有李晓峰的大胆尝试,这顶帽子恐怕是首先戴在他的头上,这让他更加的佩服某仙人的决断能力。自然的立刻站起来反驳斯维尔德洛夫:

“走资。派?什么叫走资。派?列宁同志当年也实施过新经济政策,难道列宁同志也是走资。派?”布哈林的语气里流露出激动,他挥舞着胳膊大声说道:“社会主义道路从来就不止只有一条,不断地试验和探索正是我们这些共。产党员的职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是可以帮助我们走过十月革命之后的艰难时期,但是渡过这个时期之后,完成了最初的积累之后,还能继续一成不变的走老路吗?同志们,我们必须要看到我们的敌人还在不断快速地发展壮大,如果我们不能用更快的速度迎头赶上,那将会被敌人甩得越来越远。当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将是敌人掀起另一股反对我们高潮的时候,那时候我们要付出多么惨烈的代价来维护我们的独立自主和社会主义火苗呢?”

说着他猛地一挥手慷慨激昂地说道:“所以在危机还没有到来之前我们就必须开始探索,必须找到一条更快的发展之道。而我认为安德烈同志在波兰所做的探索就是一次很有益的尝试,鞋合不合脚必须试过才知道,如果波兰的试验能够取得成功,汲取其中的先进经验难道不好吗?我非常赞同安德烈同志的探索和试验,所以如果硬要给这种探索和试验扣上一顶走资。派的帽子,那算我一个!”

布哈林几乎是喷了斯维尔德洛夫一脸,说心里话此时小斯还有点蒙圈,因为他之前的矛头是对准的某仙人,按道理来说首先开始反击的也应该是某人。但是布哈林怎么像被踩了尾巴一样跳了出来,看他那个手舞足蹈的样子,似乎比某个当事人还要愤怒还要气愤,简直要冲上来拼命,这是闹哪样啊?

斯维尔德洛夫想不通,但是更让他想不通还在后面,布哈林的发言结束之后,鲁祖塔克、古比雪夫等铁杆的仙人派也跳出来摇旗呐喊,对他进行全方位的反击。而且随着他们的带动,什么雾风耶维奇之类的政。治局新秀也跳出支援。

一瞬间,斯维尔德洛夫反倒成了众矢之的,他反而变成了人人喊打的少数派,那个被动和尴尬就别提了。这就让斯维尔德洛夫想不通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明明维护制度的他反而不讨好,制度的破坏者某人却赢得了一片拥护呢?尼玛,你们这是搞错了,你们这是吃错了药好不好!(未完待续。)

630搞定

其实不是鲁祖塔克他们吃错了药,而是斯维尔德洛夫太跟不上形势了。某仙人要搞经济改革,肯定不会只是自己一个人闷头搞,然后突然拿出来放个炮。他必然首先要跟一干死党讨论或者探讨,因为对于某仙人这个级别的领导来说,要决定一项政策真的已经不是他个人的事儿,更不是他随便拍拍脑袋就可以做决定的了。他必然要跟其他的同党商量只有大家都认为可行,才能去做是不是。

从现在的情况看,鲁祖塔克他们都一致赞同进行经济改革喽?那也不见得,因为布尔什维克当中真正具有专业素养的经济学专家还是很稀少的,能拿上台面说的,现在也只剩下布哈林了。对于某人要进行改革,包括鲁祖塔克在内的政。治局委员是有疑虑的,毕竟现在苏联的经济还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而治国就最怕治平,什么事儿都没有发生,好好的乱改什么呢?套用后世时髦的话——胜利者不需要改变。

包括鲁祖塔克和古比雪夫其实是有疑虑的,这个时候改革真的好吗?他们肯定也在规劝某仙人,但是某仙人也拿出了强大的理由,那就是从1945年开始,苏联的经济并没有因为战后重建爆发出足够的增长速度,相反是一年比一年的增长率降低,而且是下台阶的降低。这种降低已经充分说明了苏联的经济增长确实乏力,也就是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前期那种击中精力办大事的效率增幅效果已经消失了。此时反而因为计划过于死板导致了相当多行业裹足不前。尤其是第三产业,因为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简直是举步维艰。

我们都知道工业和农业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就会触碰到天花板,而现在苏联就差不多碰到这个天花板了,随着斯维尔德洛夫在战后依然强调重工业的发展,这个行业的大规模增长潜力已经消耗得七七八八了,接下来是进一步优化的事儿,还想大规模的上量越台阶,很难。

所以此时经济增长的重点必然要调整,一个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另外在新技术,尤其是电子技术没有取得阶段性突破的前提下,就必须第三产业出来分担一点经济增长的压力了。而现在苏联现在的体制下,第三产业根本就是死水一潭,根本就活跃不起来。所以只能做出改变,改变体制才能搞活经济。

虽然鲁祖塔克和古比雪夫未必认为现在苏联的经济体制有问题,但是他们也必须承认这些年的增长确实不给力,哪有三十年代那种日新月异坐火箭一样上升的势头。之前他们认为苏联经济不给力的主要问题是带头大哥不给力,是斯维尔德洛夫没有管理好经济问题。可现在李晓峰却告诉他们,不是斯维尔德洛夫有问题,换做我来,按照这个规则继续玩下去,一样也没戏。想要重新坐火箭发展,咱们就得做出改变。

实话实说鲁祖塔克和古比雪夫是相当的纠结,不听某仙人的,那接下来没办法一起愉快的玩耍了;可听某仙人的,就要动大手术,万一不管用,万一还有反效果呢?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波兰人站出来作死了,一场动乱彻底地摧毁了战后波兰的政治格局,名以上说波兰还是独立的,但谁都看出来了,苏联已经给波兰套上了狗链子。而这一点也挺好,因为之前波兰政治动荡的根本原因说白了还是经济问题,正是因为苏联的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在波兰水土不服,这才造成了民怨沸腾。

哪怕是鲁祖塔克和古比雪夫也只能承认,苏联模式在波兰失败了,继续这么在波兰玩下去恐怕会玩脱。所以波兰的改革是势在必行无法避免了。而此时李晓峰说咱们就拿波兰当小白鼠,试验一下新经济政策到底管不管用吧!

这个建议实在来的太是时候了,鲁祖塔克和古比雪夫觉得,仓促的在苏联试验风险确实太大,反正波兰的情况也是死马当活马医,就让擦脚布当这个小白鼠好了。成功了自然可以开始苏联推广,失败了遭罪的也是波兰而已。很好,就这么决定了!

而此时斯维尔德洛夫竟然胆敢跳出来反对,鲁祖塔克和古比雪夫自然是不会答应,再加上又有布哈林的支持,政。治局中一半的常委已经搞定了,这时候斯维尔德洛夫就算反对又有什么用?

一只名为波兰的小白鼠被摆上了试验台,按照李晓峰和布哈林的安排,对波兰的经济改革首先将从农业和个体工商业开始,放开对这两个领域的钳制,搞活流通性。

如果这一步走成了,接下来再一步步的松绑,尽早的恢复市场调控的机能。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功的,少说一年两年,多则三年五年才能看到效果。而在波兰的改革出现成绩之前,李晓峰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首当其冲的就是南斯拉夫问题。经过连续三个月的轰炸,南斯拉夫损失了大约75%的电力,65%的桥梁,绝大部分铁路也被瘫痪。更糟糕的海运贸易也被完全切断。最后美国人还来了最后一击,宣布中止对南斯拉夫的经济援助。

这就真心是雪上加霜了,如果说苏联的狂轰滥炸铁托还能咬牙挺住,可一旦没有了美国援助,铁托是真心有些支撑不下去了。不光是铁托这样的强人坚持不下去了,连南斯拉夫的老百姓也坚持不下去了,虽然经历过二战考验的他们拥有十足的韧性,而且铁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