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兵在1917-第8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艾德礼的算盘打得啪啪响,或者说磨刀霍霍向猪羊,那么美国人甘愿当猪羊吗?
不得不说艾德礼恐怕是打错了算盘,自从美国人打算给日本这条恶狗利用起来开始,就没打算让日本还什么战争赔款,就算要还也就是象征性意思一下而已。在杜鲁门看来,日本这条狗养一养还是很管用的,尤其是在华夏局势糜烂苏联崛起之后,更是需要这么一条好狗,自然的就不能一刀给这条狗大放血不是么?所以,美国人现在提都不想提这个事儿,甚至想着是不是憋着放一个大招直接将日本的赔款给赖掉算了。
可想而知,当艾德礼突然在安理会提出要讨论日本的战争赔款问题时,美国会多么的恼火。
说实话,站在美国人的角度来说,英国现在突然提这个事儿,时机真的是相当的糟糕。你想想,现在的亚洲形势是什么样的?在华夏刮民党的大规模部队已经被消灭殆尽,蒋某人和李、白仅仅在舟山和海南苟延馋喘,刮民政府已经名存实亡了。尤其是新华夏宣布建国之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集团立刻(除南斯拉夫)宣布同刮民政府断绝一切外交关系,不再承认刮民政府是能够代表华夏的合法政权,转而承认新华夏的合法性。
虽说从个人恩怨角度出发,杜鲁门很乐意看到蒋某人倒霉,但是从国家利益角度出发,这个结果对美国可不算好。因为现在苏联正在积极的帮助T共恢复在联合安理会的合法权益,也就是说一旦T共恢复了合法席位,那么日本的战争赔款就必须赔给****了,这对美国人来说等于是资敌,尤其是日本还没有什么赔偿能力,等于是让美国赔钱给T共。你想想这得是多恶心人啊!
甚至给T共都还算好的,更糟心的是苏联也在索取战争赔款,和苏联相比T共顶多算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就算钱给T共了,一时半会儿T共也到不到威胁美国的程度。而钱如果给了苏联,那才叫一个噩梦。之前苏联在核武器上就已经让美国足够头疼了,甚至这两年不得不投入巨资埋头追赶,就是这儿追没追上还很不好说。
反正按照中央情报局的相关情报分析,苏联也在核武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空前的精力,你想想本来苏联就领先,你还送经费给人家,这不是找抽么?
当然,对美国来说最可怕的还是日本战争赔款的数额,二战期间日本直接从亚洲各国掠夺走了多少财富,又给亚洲各国制造了多大的伤害。里里外外的损失七七八八的估算也不可能少于300亿美元。以当年德国的工业和经济实力听到两百亿美元的战争赔款都吓尿了裤子。日本的工业和经济还不如德国,尼玛三百亿美元砸锅卖铁都还不上啊!
甚至,这个三百亿美元的战争赔款还是初略的估算,真实的数字恐怕是只多不少。不说多了,这三百亿美元中的一半多肯定要赔给华夏和苏联的。一百五十亿美元以上的巨款就这么资敌了,谁想想都要吐血啊!
所以美国人是真心不想提起这个战争赔款的事情,之前联合国开会讨论的时候,美国是能拖就拖要不就耍赖,要么借口日本的战犯问题还没有解决,赔款问题延后,要么就说日本的战争罪行还没有完全查明白,不搞清楚罪责怎么谈具体的赔款问题?如果有的罪行没有发现就笼统的定了一个赔款数字,万一多了或者少了,今后怎么扯皮?
反正美国人的借口非常的多,之前,仅仅是苏联隔三差五的提一提这个话题,借此敲打美国。其他的华夏是暂时忙着内战顾不上要债,而英国又暂时不敢得罪美国甚至还巴结美国想搞一点优惠的金融贷款,自然也是不提。
而现在,艾德礼被逼的没有其他办法,美国人的援助又要价太狠,出于无奈之下首相大人只能高一些“歪门邪道”逼着美国给钱了。反正英国人的意思是很明显的,要么给战争赔款,要么就给优惠的贷款,总之你丫的得给钱!
英国人跳出来这么一嚷嚷,苏联自然是立刻助攻,马上就提出日本的战争赔款问题不能继续拖延了,必须立刻开始进行实质性的赔偿。
两个大流氓同意了,华夏又暂时被剥夺了大流氓的资格,法国直接弃权,美国依然反对。可能有同志要说根据大国一致原则,这个事儿就得黄了。且慢,这个事儿还真黄不了,因为这个事儿不归安理会管,所以不适用大国一致原则。因为有英国和苏联的坚持,日本的战争赔款问题立刻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属于最高优先级需要马上解决的事务。
怎么解决呢?首先自然是明确日本的战争罪行,这一点其实国际军事法庭已经做得七七八八了,不敢说每一个鬼子的罪行都被揪出来了,但是其中性质恶劣的那些是跑都跑不掉。比如几次大屠杀,比如七三一部队。其次就是清算日本制造了多大的损害,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以及苏联特别提出来的精神损失。这些工作其实也一直在做,虽然总的数字还没有出来,但是大体上的框架还是有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赔偿计算法则。
为什么说这个赔偿计算法则非常重要呢?因为美国人很看重这一点,作为一个律师之国,美国的方方面面都跟法律条款有关系,不拿出一个说得过去的法则就谈赔偿,美国的讼棍们坚决不同意。
可是这个计算法则就相当的麻烦了。直接经济损失还好说,日本人掠夺了多少黄金、白银以及其他实物物资,这个直接就能算出来。而且这回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候,李晓峰是特别干预了,命令日本人不得销毁一切战争资料,必须原封不动的将一切资料全部都交出来,如果有资料属于故意损毁或者拒不交纳,那苏联就不认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就会继续扔核弹。
当然,日本人也很狡猾会找借口,比如借口什么轰炸中被摧毁了了。只不过李晓峰一直就盯着这一块,日本几乎所有的战争资料只要是建立了档案的,某仙人就用神通拷贝了一份。你想死无对证都不行。至于那种故意销毁或者隐藏资料的渣渣,一律都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杀一儆百。
有日本方面的资料在,很多数字都是现成的,鬼子想抵赖都不行。哪怕是美国人都没办法在这个方面说什么,只能感叹KGB的无孔不入。
不过很遗憾的是,日本所造成的损失并不是所有的都有据可查。尤其是涉及到伤亡数字的相关资料就非常麻烦。当年,亚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不是殖民地就是半殖民地,属于被压迫和剥削的地位。就拿华夏举例子,就是一团麻,军阀将中央政府的权威践踏到了极点,整个国家都基本处于失去控制的状态。
对军阀们来说,大部分都不关心老百姓的死活,老百姓对于他们只是一种两脚工具而已。可能抓壮丁、收人头税或者搞摊派的时候才想起来有老百姓,其他时候根本就是不闻不问。如此情况之下,军阀们大部分都不知道自己“治下”究竟有多少人口(后世的大天朝有万恶的户籍制度十年来一次人口普查都不敢说知道全国确切有多少人,就更别提当年了)。
可想而知,在这种状态下,究竟是有多少人死在了鬼子手里真心就是不好说了,只能给一个大概的估计。可能有同志要说有个大概不就行了,但是美国人不干哈。对他们来说死一个给一份赔偿,不能多也不能少,否则就是不公平。
而当年的亚洲像华夏这样的情况是一抓一大把,按照美国人的尿性去统计人员伤亡赔款那基本上就不可能有结果。实际上这也是美国人想出的最好的规避日本战争赔款的办法,他们是死咬着这一点不放,坚持必须有真实的结果才能谈赔偿。
这个问题确实卡了很久,直到英国和苏联有了默契,这个问题的症结才被解除。其实办法也很简单,你丫的美国佬不是说什么公平合理吗?不是坚持没有正确的结果就不能谈赔偿问题吗?
那简单,咱们就事论事,先把那些能够确定为直接或者间接死于日本之手的伤亡赔完。至于那些有争议的就暂时搁置,看你丫的还能说什么!
美国人一开始确实还想耍赖,坚持统计和认证完所有的伤亡之后再统一赔偿。可是这下所有的日本战争罪行受害者不干了,发动舆论进行了大规模抗议,迫于舆论的巨大压力,美国人只能让步。同意认证一个赔偿一个。
事情就此变得简单了?嘿嘿,你太小看美国人的节操了,因为怎么赔偿或者说一个死伤该赔多少钱又变成了第二个拦路虎。
可能有同志说,这有什么为难的?死了的赔多少,伤了的赔多少,不是一目了然吗?
没有那么简单。在善于搞条条框框的美国人那里,人和人之间的赔偿价值是不相同的。他们将事情成倍的复杂化,比如张三是工人、李四是农民、王五是家庭主妇,他们都被同一个鬼子杀害了,可他们不能获得同样的赔偿。
美国人的计算方法是这样的,张三是工人,一个月五块银元,当年刚刚三十岁,估计张三能干到六十岁退休,所以未来他有不少于三十年的时间能够创造劳动价值,所以日本第一步要赔偿他未来三十年的工资,然后还要考虑通货膨胀和工资增加,再乘以一个系数,这就是张三这个人的劳动的价值。
请注意个人的劳动价值不等于赔款总数,因为还有精神损失费和固有财产损失。精神损失费计算张三的直系亲属,直系亲属越多,钱也就越多。几方面的费用加一起就是张三的家属能够拿到的赔偿了。
很显然,作为农民的李四和家庭主妇的王五预计生命周期创造的价值是不同的,所以获得的赔偿也就大不一样。说白了就是生前创造财富的能力越强获得的赔偿也就越多。
可以想象,搞清楚这些细节,还要清楚死者究竟有多少直系亲属,这得多大的工作量。甚至这些还只是几个片面,涉及到赔偿的方方面面的因子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是否身体健康(在美国人看来一个癌症患者未来的生命有限,自然不能再统计未来二三十年的收入水平)、比如有没有吸烟、吸毒、酗酒史。这些都涉及到最后的赔偿总额,而要搞清楚这些方方面面的东西,无疑是相当的麻烦和耗时间的……(未完待续。)
611难
赔偿的事情是相当繁琐的,甚至上面这些还不算繁琐,至少不管是张三、李四还是王五都被确认是死于鬼子之手。也就是说他们不存在争议。真正麻烦的是那些很难被证明是死于鬼子之手的无名冤魂。
在南京、在华北实在是有太多这样的例子。整个村子甚至整个镇子乃至于一座城市里几分之一的居民都遭到了惨无人道的屠杀。而拜当时刮民政府的不给力所赐,他们很难被证明是死于鬼子之手,甚至这个“他们”究竟有多少都很不好说。这才是最悲剧的事情。
而按照美国人故意使坏的尿性,没有确切的证据就不能谈赔偿的事儿。也就是说恐怕会有一部分冤魂死了也就是白死了。这种冤魂有多少呢?不说多了,几百万是有的。
这是一个很悲哀的事实,而且看上去也没有任何办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除非是美国放松标准,但是美国可能放松标准吗?
李晓峰认为完全有可能,所以斯维尔德洛夫认为他是完全疯了:“美国人的态度还不明显吗?他们就是摆明了想要帮日本赖掉这些血债。任何对他们抱有希望的想法都是极其愚蠢额极其幼稚的。”
斯维尔德洛夫也是很少有机会正面骂某仙人,一般来说挨骂的更可能是他,至少未来两年就是这样的。
当然,李晓峰认为现在依然是这样的,他笑眯眯地解释道:“没有人对美国抱有侥幸心理,一般的手段是不可能迫使美国让步的。但是我们并不止有一般的手段!”
斯维尔德洛夫是根本不相信某人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他挖苦道:“您又打算异想天开吗?”
李晓峰没有理会小斯的挑衅,很淡然的继续解释道:“我们首先必须明确一点,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是完全不同的。这个政府是狡诈邪恶的,但是美国人民却是富有同情心而且有些天真的。”
这还真不是李晓峰胡说八道,美国人性格中确实有“天真烂漫”的一面,对于那些可以被证明的事实,他们是有同情心的。而李晓峰就是要利用好这一点
“我们应该加强在宣传领域的工作,”
说到这儿李晓峰不经意地瞥了苏斯诺夫一眼,作为党中央的宣传部长,苏斯诺夫在这个领域的工作真心做得很呆板。他这个人太像捷尔任斯基了,太正统太不知道变通了。而宣传口需要的是能够坚持原则但同时掌握灵活性的人。
而苏斯诺夫是正经得太过分严重缺乏灵活性,在他的领导下宣传口就像一块坚冰,一板一眼不越雷池一步,所有的宣传策略和宣传手段都是机械化的模式,除了呆板的宣传画、口号就是标语。没有人觉得其有一丝一毫的人情味,就是那么冷冰冰的啪的摔你面前,不管你喜不喜欢接不接收。
这样的宣传工作更像是走过场,完成了任务就万事大吉。至于宣传的最终效果,不在乎也没兴趣。
反正李晓峰是不喜欢这种工作方式的,如果不是之前捷尔任斯基竭力推荐,认为宣传口必须要有一个充分坚持原则不动摇的同志去主持,他是绝对不会同意苏斯诺夫去接管中。宣部的。而从这两年的实际情况看来,苏斯诺夫真心是干得不出彩,没有亮点也没有错误,寡淡得像白开水一样。
反正下一届李晓峰说什么也要给这厮挪一个位置,他更适合去内务部、监察部或者纪委工作,搞宣传口尤其是掌管意识形态,他真心是像个机器人。
在李晓峰看来,宣传口在这方面可以做很多工作,比如去找那些经历过南京大屠杀的西方人士,尤其是当时在南京的大使馆或者领事馆的工作人员。他们中有不少人将日军最残暴也是最丑陋的一面全部记录了下来。
在西方,也许一个华夏人说的话不一定那么可信,但是纯粹的白人也这么说,那信的人就非常多了。只要能将这股势头炒起来,将日军最丑陋的一面彻底暴露出来,很快鬼子就会变成过街老鼠。
更何况现在还有英国人的配合,不用担心美国人掐断相关渠道,只要让西方了解到鬼子的暴行,再炒一炒赔款的相关问题和本届美国政府屁股坐歪了的态度。再加上马上就要到大选备战时期了,急于拉选票的总统候选人们不得不选择政治正确。
说白了,这就是以民意倒逼美国政府,杜鲁门如果还想继续当美国总统,在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就容不得半点闪失,他只能选择屈服。
当李晓峰说出全盘计划的时候,政。治局委员们是纷纷点头,尤其是之前宣传工作干得很一般的苏斯诺夫,更是拿出笔记本详细的做记录。是的,苏斯诺夫也知道自己这两年的工作真心是泛善可陈,但这不是说他就想这样,实话实说他比任何人都想将宣传口的工作做好,这样才能对得起捷尔任斯基的信任和提拔。实际上苏斯诺夫也相当努力,几乎是天天督促部门人员开大会开小会总结经验,反正中。宣部天天就跟上了发条一样——紧张忙碌,没有一个人胆敢不努力。
但是让苏斯诺夫很郁闷的是,他的部门忙得热火朝天,同志们干劲十足还天天加班,但是宣传工作却不见有任何起色。甚至根据KGB和内务人民委员的反应,基层对中。宣部的工作并不满意。
苏斯诺夫就纳闷了,明明他以及他的部下们已经拿出了捷尔任斯基的工作方式去搞相关工作了,大家伙忙得尿尿都得一路快跑,按道理说工作已经颇有成绩才是。可为什么现在却是一副事倍功半的死样子呢?
苏斯诺夫很是迷茫,完全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其实原因很简单,忙和忙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是真正的忙事业忙工作以至于忘我,但有的人就是瞎忙或者假忙。而中。宣部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后者。
看上去他们确实非常的忙,一个个都埋头苦干,仿佛是干劲十足。但是实际上工作效率却非常低,他们不是真正的在忙工作,而是装样子给苏斯诺夫看看,免得这位很难伺候的领导炒他们鱿鱼。也就是说这一批人都是家忙活,看上去赏心悦目实际上乏善可陈。
而苏斯诺夫学捷尔任斯基仅仅学到了一点皮毛,他只看到了下面的人在忙,就很满意了,以为这一切很好很正常。但是实际上却是一点都不正常。中。宣部的忙仅仅流于形式而已。
苏斯诺夫还不止这一个问题,仅仅流于形式的忙活并不致命,不客气的说政府当中绝非大部分人都是官僚主义,非常擅长这种假忙活。甚至还有很多部门连加装在忙的表面工作都不做,正儿八经的磨洋工。真正致命的是苏斯诺夫缺乏灵活性,他下达的命令做出的指示都必须刻板的一板一眼的去实现,等于是给做宣传策划工作的人戴了一副镣铐,条条框框全都是规定死了的,不可逾越半步。如此一来下面的工作人员还谈什么创造性?
而且苏斯诺夫还有一个最糟糕的毛病,他总觉得自己是克己奉公兢兢业业,所以他的想法和意见就应该是正确的,凡是提出不同意见的人那都是存在问题的。而且因为他的古板和刻板又让那些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同志根本没有发挥的空间。甚至认为某些有益的创造和变通也一棍子打死,甚至还给人家扣一个帽子。
可想而知,长此以往中。宣部自然是一潭死水了。反正大家都只能像个机器人一样办事,做好做坏都一个样,甚至积极的去创造反而还要触霉头,那谁还真正的去用心呢?
这么说吧,这两年看上去中。宣部一派积极向上,看不出一丝一毫的官僚主义问题。但实际上苏斯诺夫本人就是最大的官僚主义份子,只不过他自己没有知觉罢了。
别看他现在记录着李晓峰的发言,觉得这些办法不错。但李晓峰就有那么神奇?就比中。宣部所有的人都强?不是的,实际上李晓峰出的这些主意,过去两年中就有不少人向苏斯诺夫提过,但是都无情的被他否决了,理由是这些办法太超出常规、太不符合规矩,有存在问题的可能性。
但是如今政。治局常。委也觉得这些办法好,苏斯诺夫就下意识的认为既然最高领导层都觉得这些办法好,那这些办法就一定是没有问题的。说白了他这个人就是唯上主义。上头的意见都是正确的,下面的人没有上级的肯定那肯定是不一定正确的,就要积极地提防,以免出错。
从某种意义上说,苏斯诺夫其实是个悲剧,他之所以会变成这个样子跟捷尔任斯基有很大的关系,他狂热的崇拜捷尔任斯基,认为捷尔任斯基是个完人,而他苏斯诺夫也要以捷尔任斯基作为榜样,也要做一个完人。
在苏斯诺夫眼里完人就是不能有错误的人,而一个人如果不想犯错唯一的办法就是用各种条条框框将自己锁起来,一言一行都要照着条条框框来,如果条条框框告诉苏斯诺夫出门要先迈左腿,那他肯定就不会迈右腿。这些条条框框将他锁得紧紧的,虽然确实避免了违反这些条条框框,但是整个人就像契科夫小说里的那个装在套子里的人。
这样的是不会犯错,但是对整个社会是有利的吗?
不会犯错的人永远也不会有创造性,也永远不知道变革的重要性,他始终是一成不变的,以固定频率沿着固定的路线行进,直到永远的消亡。
这样的人李晓峰是不喜欢的,规矩是要讲但是变成彻彻底底的教条主义那又有什么用?李晓峰更喜欢那些从实际出发处理问题的人,哪怕是这样的人学历和资历不够,他也照用不误,反而那些高学历、老资历只会泛泛空谈的家伙,他是看都懒得看一眼。
不过比较有趣的是,斯维尔德洛夫就很喜欢用这一类“高素质”人才,当然这不是小斯迷信这一类专家,而是类似于古人养士,他只需要这批学院派帮着摇旗呐喊壮声威,并不需要他们真正理论联系实际去办事。说白了,小斯也觉得这群人除了嘴有用,其他的器官都是废的。说起来这也是被逼无奈,谁让某仙人给了斯维尔德洛夫太大的压力呢?如果小斯没那么大的压力,估计他跟李晓峰的态度也差不多,更善于做实事的小斯也不喜欢嘴炮一族。
说起来十月革命的那一票顶层的老革命,其实都更喜欢做实事的人,原因也很简单,谁让布尔什维克属于**丝逆袭的典型呢?比起纯理论的东西布尔什维克敢说超越孟什维克?不可能,而布尔什维克之所以成事了,无非是他们更善于做事,而想要善于做事就必须用善于做事的人。当年的布尔什维克老革命里不识字的都大有人在,但只要他们能将事情办成功,列宁他们也是照用不误。
难道是越往后走,布尔什维克越来越专业化之后,只会玩嘴炮的的无能之辈是越来越多,小天真地图头就是其中的典型。不得不说勃列日涅夫是开了坏头,他喜欢自我吹捧,自然要大用那些善于吹牛拍马的家伙,这样的人一多能不出问题?
当然,这话属于说远了。回到正题,继续谈赔款问题。加强舆论攻势确实管用,在强大的民意下美国政客也是吃不消,为了讨好选民以换取未来的饭票,不管他们是真是假都得在赔款问题上给个说法,至少要嘴上谴责一下日本。
尤其是在野的共和党,那更是不愿意放过这个机会使劲的给民主党上眼药。话说,这十几年共和党过得那叫一个苦逼,完全没有当年将将民主党逼在墙角里的风光,罗斯福连霸四届几乎将共和党逼得一点面子都没有了。如今如果连罗斯福的替补杜鲁门都干不过,真心是没面子之极(历史上依然没有干过,杜鲁门成功连任,直到森豪威尔时才翻盘)。
如今好容易等到杜鲁门在大是大非的政治正确问题上犯了错误,共和党自然是上蹿下跳的攻击杜鲁门,称呼他是同情日本狗崽子的魔鬼,是忘记了珍珠港的****。反正扣帽子以及编故事这十几年共和党十分拿手,当年就没少拿罗斯福的老婆开涮。
杜鲁门自然也感受到了压力,让他愤怒的是,他很清楚共和党为什么攻击他,无非是为了选举呗。这个时候不砸挂人不踩人才是傻逼。可以想象如果共和党籍的总统上台了,立刻就会忘记这一切,日本赔偿问题照样是一毛不拔。反正说话不算数是美国总统的必备功课,如果竞选时的所有承诺都要兑现,那真心是马上就会被赶下台
可是明知道共和党是说谎,杜鲁门还没有办法还击,人家现在在台下自然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天花乱坠都没问题,反正不用马上兑现。大不了上台之后才扯谎推诿嘛!
不过杜鲁门却没办法推诿,谁让他正在台上呢?他如果坚持既定政策肯定会让一批天真烂漫的选民失望,就搞不到选票。但是如果他为了讨好选民答应了这个要求,又极大的伤害了国家利益。以日本现在的德行,肯定是没钱掏的,以后还要用到它****,总不能给这条癞皮狗逼死吧?说到最后恐怕还是美国掏钱填坑,而前面说了,这又太恶心了。
而且一旦他决定帮日本填坑问题也不会结束,首先国会的老爷们会很不高兴,代表着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他们肯定不愿意自己的后台老板掏大头,肯定是坚决反对。这笔钱恐怕又要转嫁到普通老百姓头上,这就意味着要加税,而老百姓是很讨厌加税的,加税意味着选票丧失。好吧,到头来这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而最最让杜鲁门恶心的是,眼下的国会是共和党的天下,共和党占据多数以议席,任何妨碍共和党利益的提案都会被否决(实际上从罗斯福的第三个任期开始,共和党就占据了多数席位,之前罗斯福搞的那些救世的新政策基本上又被重新否定全部毙掉了),这让他根本就没有施展手腕的空间。反正如此种种下来,杜鲁门颇有点进退无路的感觉。
反正杜鲁门只要一想到这些麻烦事都是英国人带来的,那是气得七窍生烟,都有心扒掉艾德礼的皮,这个混蛋如果不跟苏联沆瀣一气,他至于这么被动吗?
艾德礼此时的心情倒是不错,虽然杜鲁门陷入被动,他觉得美国人的选择不多了,要么给赔款的钱,要么就放弃那些苛刻的经济援助的附加条件。总而言之,在艾德礼眼里他马上就要有钱了,而有了钱就能够摆脱当前的被动了。
那么,情况真有这么理想吗?(未完待续。)
612帝国之殇
总有人有一种错误的感觉,总觉得大英帝国的衰亡和美帝国主义的制霸是一种顺顺利利的权力禅让。大英帝国将世界大权的权柄真心实意的交给美国,由美国代替英国执掌世界。仿佛这两家是和平交接,是一派和气。
可是历史真是如此吗?后来的英美特殊关系真的有那么美好吗?反正李晓峰是不相信这种鬼话的,权力谁不喜欢,可以当老大谁愿意甘于人下当老二呢?尤其是那些已经当了很多年老大的人,让他们乖乖的交出权柄,真的有那么容易吗?
可能有同志要说,英国人之所以那么“心甘情愿”地当老二,原因是苏联的崛起,是红色帝国给了英国太大的压力,迫使英国向美国做出让步,两家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说实话,这也是扯淡。确实,二战结束之后,由于共同对抗苏东集团阵营以及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需要,英美之间确实有很多共同话语。而且英国也确实损失惨重、帝国摇摇欲坠,为了防范德国再次崛起以及应对苏联的挑战,英国确实需要美国的帮助。
但是,英美的特殊关系虽然有上述现实基础,但所谓霸权的“和平禅让”却仅仅是修饰性的说法,说白了就是春秋笔法。英国两国之间在新旧霸权兴衰的关键时刻虽然没有发生过热战,但不意味着两国没有为维护或者获得霸权进行艰苦卓绝的战争,英国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毫无疑问一直就是在为维护霸权而战。
也就是说英国人绝不是心甘情愿的将权柄交给美国的,如果英国人真有这么好说话,拿破仑时代以及一战和二战根本就不会发生——反正英国不在乎霸权,随手交出去不就完了。
可问题是,英国人有这么大方?当年干拿破仑英国人可是大出了血的,反法联盟之所以能一次次的形成那是因为英国人在掏腰包,几乎每个加入反法联盟的国家都能从英国那里拿到经济援助。没有英国人出钱,俄国人出兵,反法联盟尼玛就是一个笑话。
再看一战,整个战争期间英国投入了史无前例的670万大军。大英帝国的各个自治领、殖民地也动员了起来,为战争贡献了大量的军队和劳工,仅尼珀尔就有5。5万余名廓尔喀士兵加入到英属印度军队中作战。在主要殖民地中,印度贡献了140万军队,加拿大供应了63万、澳大利亚提供了41。5万,南非提供15万,新西兰13万。
如果英国人对霸权的权柄是可以随手让渡的,他吃撑了全面动员殖民地?
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