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兵在1917-第8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甚至从此次苏联故意搞出希特勒事件的本质来看,苏联这是恶意满满,根本就是冲着坑瑞士和打土耳其去的。可以说是对英美主导的黑海、地中海秩序的强力挑战。瑞士一旦牵扯到了这种涉及到秩序的大事中去,恐怕是不死也要脱一层皮的。

可想而知,按照苏联的要求甩锅土耳其,这对于瑞士来说是极端不划算的。那么问题来了,瑞士能够拒绝苏联的要求吗?

瑞士人想了很久,觉得还是有一定把握的,甚至觉得如果将苏联的真实目的捅给了英美,让英美看到俄国人的真实目的,说不定连那十亿瑞士法郎也不用出了。

不过瑞士人的想法刚刚冒出来,就被李晓峰用一句话打消了:“我希望外长阁下能够注意一点,我们之间谈判涉及的内容是高度保密的,如果瑞士政府不慎泄露了,给我国的国家利益造成巨大的损失,那么我国政府不介意用暴力解决问题。请外长阁下转告贵国联邦委员会,苏联红军近期准备在瑞士和德国的边境上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请务必不要误判形势!”

稍微一顿,李晓峰又道:“如果贵国不能够交代清楚希特勒及其党羽的去向,苏联政府不管贵国同英美两国政府达成了什么协议,都会采取断然措施的,日本就是前车之鉴!”

瑞士外长顿时就气红了脸,反问道:“这是威胁吗?”

李晓峰很淡然地回答道:“不,苏联政府怎么会动则施加威胁呢?我的话是最后通牒,不是威胁!”

这种赤果果的威胁让瑞士外长几乎喘不过气来,虽然心里有个声音告诉他:“这不过是老毛子放狠话而已,他们不敢付诸行动的。”但是他却不敢赌,因为日本这个前车之鉴实在太惨了,根据瑞士驻日本大使拍摄的照片和见闻所知,原子弹的威力实在太恐怖了,简直就是毁灭性的力量。一旦俄国人真的发疯了,不管不顾地向瑞士扔原子弹,谁扛得住?

瑞士外长可不相信那时候美国人和英国人会果断站出来为瑞士撑腰,面对这种毁灭性的力量,那两家就算选择支持瑞士也不会直接同苏联发生武装冲突,顶多就是用嘴炮声援一下而已。

就在瑞士外长有些犹豫的时候,李晓峰又道:“外长先生也不用过于担心英美的报复,你们完全可以将一切责任都推给我们,我相信英美会理解的。”

这话就真心是无耻之极了,但是瑞士外长却不能否认,因为看上去这似乎是瑞士唯一的选择,瑞士太弱小了,怎么可能顶住北极熊的巨大军事压力。不要说核武器,光是用常规力量苏联就足以吊打瑞士了。

思来想去,瑞士外长只能这么回答道:“我会将您的意图准确的转达给联邦委员会的,请给我一点时间。”

瑞士的国家制度比较有特点,实施的是委员制,最高国家元首为联邦主席,亦称主席,但只是形式上领导人。真正的权力源自七人组成的联邦委员会。这七个人是由国家七个机关的部长(包括现任联邦主席)组成。联邦委员会全体成员集体作为国家元首。也就是说联邦主席由联邦委员会七名委员轮任,对外代表瑞士,每人任期一年(副主席也是由七个部长轮流干,任期也是一年)。

呃,说实话,这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跟苏联的制度差不多,都算是集体领导制,在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和党的总书记也不是一言九鼎的,国家事务是由政。治局决定的。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苏联的集体领导制更有东方色彩,领导核心都要强力得多。而瑞士的七大长老权力更加平衡(连名义上的老大、老二都是轮流当嘛)。

经过瑞士的联邦委员会紧急讨论并表决,最后以三票赞成、一票反对、三票弃权通过了“甩锅”方案,但是瑞士也提出了两项要求:那就是一旦英美借此威胁瑞士的国家安全,苏联需要为瑞士提供安全保障。其二,苏联及中东欧国家应该给予瑞士最惠国待遇。

这两项要求很有趣,第一项自然是保平安的,虽然瑞士觉得英美不会直接入侵瑞士,更多的可能是政治上的敲打,但是必须以防万一,如果万一不妙,借着苏联的虎皮吓吓英美争取生存的空间也是好的。

至于第二项要求,那就更简单了,因为瑞士的不负责任的甩锅行为,可能会损害瑞士在西欧和美国的市场,所以为了弥补这个损失,只能西边不亮东边亮了,包括苏联在内的中东欧市场虽然不是优质市场,但是蚊子小了也是肉,多少能回点血不是吗?

而且瑞士看到了一种前景,苏联现在几乎统治了大半个欧洲,今后一定会想办法整合欧洲,从长远的发展看,这一批市场还是值得期待的,像苏联这些地方不管是战后重建还是发展经济,都是有钱赚的。跟苏联这种工业比较粗放的国家相比,瑞士在精密仪器、化工、机械和医药上有巨大的优势,从出口的角度讲,这一片市场可是很大啊!

那么对苏联来说瑞士的要求过份吗?应该说完全可以接受,作为人畜无害的中立国,瑞士的对外政策从来都是自保型的,它不会咄咄逼人的招惹是非,这种国家一般没有大麻烦。而为瑞士扛一扛英美的压力也无伤大雅,反正土耳其的事情一发生,苏联和英美必然会直接杠上,稍微照顾一下瑞士也没有问题。

至于经济方面,对苏联来说,整合苏东集团是必然的,将整个苏占区打造成一个互相依存的紧密经济体是维系联盟的最好办法,而且对苏联来说,一旦苏东集团抱团,那么很有可能会遭到以英美为首的所谓民。主势力的封锁和打压,这时候有个能左右逢源的中立国做跳板,也是不错。至于最惠国待遇,瑞士一向是做高端的,跟苏东集团这些中低端的并不冲突,反而利用好了瑞士的技术,还可以显著提高苏东集团国际竞争力,这是好事,为什么不答应?

这样一来,瑞士和苏联之间的矛盾基本上都解决了,只要瑞士按照苏联的要求将土耳其拉下水,那么一切都好说。

五月七日。瑞士外交部突然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经过瑞士警察和检察机构的详细侦察,基本可以断定一批受纳粹蛊惑的瑞士公民参与并协助希特勒潜逃,对此瑞士政府表示深深的抱歉,并承诺今后永远不会让类似的事情发生。瑞士政府和瑞士人民都是爱好和平尊重正义的,我们愿意为世界和平和正义出力,所以在上述事件发生之后,我们积极地配合盟国开展后续追捕工作,现在已经抓获了一大批非法进入瑞士国境并滞留的纳粹战犯,并且我们已经再次找到了希特勒及其党羽逃窜的方向。”

在这里瑞士外交部发言人顿了一顿,以一种义愤的语气继续说道:“可以确认,希特勒及其核心党羽已经逃向了土耳其。实际上从1945年3月开始,就有大量的纳粹通过秘密渠道逃亡土耳其,然后改名换姓潜逃进入第三国……”

这个消息传出来舆论又是一片哗然,因为之前土耳其可是在积极的同盟国眉来眼去,小道消息说他们离加入盟国已经不远了,怎么一眨眼之间就成了纳粹的包庇者?

这还是对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造成的影响,对于丘吉尔,对于杜鲁门来说,这个消息简直是晴天霹雳,因为在此时他们才明白俄国人的真实目的——土耳其危险了!(未完待续。)

569应对

丘吉尔急了,杜鲁门也急了,完全看不出几天之前还因为敲诈了瑞士一笔而沾沾自喜。现在他们才知道真心是高兴得太早了,感情老毛子绕了一圈在这个地方等着他们。

很快为了应对可能爆发的土耳其危机,美国国务卿斯戴迪纽斯紧急赶赴伦敦,同丘吉尔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土耳其必须维持现状,之前关于土耳其的一切国际条约都必须得到尊重。任何试图挑战相关条约的行为都必须被阻止!”

英美很快就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只不过这个共识意义不大,因为现在的事情很明显,北极熊已经是磨刀霍霍,具体点说是刀已经架在土耳其的脖子上了,接下来就是走程序了。

最糟糕的是英美还没有太好的办法阻止俄国人走程序,因为苏联找的这个借口实在是太好了。竟然拿希特勒说事。作为二战中最大的魔头,不管是英国、美国还是苏联都不可能放过他,之前今年连篇累牍的宣传元首的光辉业绩,此时的元首已经在世界人民心中成了魔鬼和撒旦的代名词。几乎可以说希特勒的同情者就是魔鬼一族。而魔鬼是必须被消灭的。

现在,苏联说土耳其接纳了希特勒,这等于是直接给土耳其贴上了魔鬼的标签。如果土耳其不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别说加入盟国了,恐怕立刻就要脱一层皮的。

可能有同志要说了,土耳其可以否认可以自证清白嘛。问题是,有这么简单吗?看看之前的瑞士,他接纳了希特勒吗?最后他是怎么证明清白的?还是认罚讨好苏联,最后由苏联反证了其清白才脱身。

而苏联会证明土耳其是清白的吗?想想都不可能嘛,苏联不给土耳其泼脏水就算节操满满了。可能有同志要说,苏联不给土耳其证明,英美可以为土耳其做担保嘛!

英美也是盟国巨头,他们说话还是有人信的。可是,这个问题不是取决于有多少人相信,而是取决于苏联的态度,就算英美拿出节操为土耳其担保,甚至找出了一箩筐证据被土耳其开脱,只要苏联装睁眼瞎,就是不信,他就是要搞土耳其,你能有什么办法?

让英美为了土耳其跟苏联直接翻脸,直接开启三战?醒醒吧,英美真心不是活雷锋。更何况此时苏联的核武器太吓人了,完全占据了一边倒的优势,这个时候开启三战,美国人可能忍一忍能接收,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等欧洲国家是打死也不干的,毕竟美国本土不太可能吃原子弹,而他们可就在北极熊边上,躲都躲不开啊!

所以英国人是绝对不干的,几百年来大英帝国的历代先贤总结出了一条宝贵的历史教训——死道友不死贫道。当年坑拿破仑的时候,大英帝国是怎么干的?多出钱少出力,让什么低地国家、普鲁士、哈布斯堡家族和沙皇去填坑,等耗死了拿破仑,这几家也是差不多精疲力竭了,而大英帝国呢?钱也赚了、声望也赚了、最后拿破仑倒掉之后还得的利益还全得了。用《是,大臣》里的话说——英国五百年来的外交目标从来都没有变过——创造一个分裂的欧洲。因此我们联合荷兰(当时包括比利时,也就是所谓的尼德兰)制西班牙,联合德国、俄罗斯制法国(拿破仑时代),联合法国、意大利制德国(一战),联法国、苏联制德国(二战),分而治之,效果是如此之好,为什么要改变?

当然,说直白一点就是,当英国无法对抗一个敌人时,就给敌人制造敌人。如果敌人是铁板一块,英国就打入敌人内部,正所谓外部施压不行,那就是内部搅和(典型的例子就是欧盟,英国为什么加入欧盟?无非是从内部将欧盟搅和成一锅粥而已。一旦欧盟真的不行了,你看看牛牛逃得多快)。

所以,一旦苏联足够强势和强大,英国人是绝对不会讲自己豁出去硬拼的,斯戴迪纽斯在同丘吉尔的会谈中确实提出过英美一起用军事力量支持土耳其,必要的时候可以像当年一年打第二次“克里米亚战争”。只不过这个建议被丘吉尔直接拒绝了,当年之所以能在克里米亚坑俄国人,无非是那时候英法是老大,占据绝对的上风,修理北极熊是小菜一碟。而现在情况完全不同,来硬的风险实在太大,太不合算,所以英国是绝对不干的。

丘吉尔给出的建议还是尽量的容软手段,来硬的太危险。那么所谓的软手段是什么呢?无非是外交上施压。

很快艾登和斯戴迪纽斯就在不同场合向李晓峰喊话了:“追捕希特勒必须有真凭实据,不能因为一点猜测就胡乱的怀疑。土耳其政府应该不会公然包庇纳粹,我们相信这应该只是一个误会!”

实话实说,这番话的调子真心是不高,很显然,英美还处于说好话的阶段,还不希望给苏联逼得太急。只不过这番话显然是没有什么用的,因为苏联的答复是:“证据时显而易见的,我国和瑞士政府的联合调查小组已经可以肯定,土耳其包庇了包括希特勒在内的大量纳粹战犯,这是不容置疑的。”

好吧,不容置疑都出来了。丘吉尔也是够头疼的,他不得不亲自出马去做瑞士的工作,在他看来,只要瑞士撤回那个声明,俄国人的借口就不那么充分了。只不过在会见了瑞士驻英国大使之后,丘吉尔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原因是瑞士大使直接给他挑明了:“俄国人说了,要么我们按照他们的意思办,要么他们就直接解决掉瑞士。我们也是迫于无奈完全没有办法,让我们收回声明可以,但是贵国必须为瑞士的安全作出担保,承诺一旦苏联入侵瑞士或者对瑞士使用核武器就必须立刻对苏联宣战,并立刻攻击在德国的苏联红军。”

这个要求丘吉尔怎么可能答应,他又不想作死。当年英国连波兰都能卖,更何况是一个小小的瑞士。所以,他试图忽悠瑞士人接受口头上的安全承诺(类似于当年对波兰的安全承诺),但是瑞士人又不傻,有了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这两个前车之鉴,鬼才相信什么安全承诺。

软的不行,丘吉尔就准备来硬的了,他不无威胁地说道:“贵国恐惧苏联的军事威胁,我可以理解。但是贵国就没有想过我国和美国会高度不满吗?”

这话是杀气腾腾,可瑞士大使早就得到了国内的信,他立刻暗示道:“如果您不能理解我国为了自保而不得不对苏联妥协的无奈,那我国政府也只有完全倒向苏联了。我相信首相先生您一定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的。”

丘吉尔顿时就没办法了,真的将瑞士逼急了,将其完全逼着倒向苏联,那绝对不是什么好事。现在瑞士政府的说辞是希特勒逃往了土耳其,这种说法土耳其的责任还算小的,毕竟不是主动接纳嘛。一旦将瑞士逼急了,他们真的顺着苏联的意思说:“土耳其主动接纳了希特勒。”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思来想去,丘吉尔也只能暂时放过瑞士,因为现在解决危机的关键就不在他们身上,这些可怜虫也是被逼无奈。现在摆在英国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能吓退苏联,让他们知难而退放弃对土耳其的觊觎;要么就是想办法给希特勒找出来,只要找到了希特勒,那苏联就没有借口了。

只不过这两条路没有一条好走,吓退苏联前面已经分析过了,基本就没这个可能性。而找到希特勒更是毫无头绪。

丘吉尔很清楚,希特勒这个事儿根本就是苏联一手导演的,恐怕希特勒早就落在他们手里了,换做他抓住了这样的王牌,那肯定得重重保护绝对不会让希特勒出任何意外。

而李尔文也告诉他:“想要从俄国人手中夺回希特勒,根本是不可能的。安德烈。彼得洛维奇这个人有些奇奇怪怪的能力,根本就不会让我们找到希特勒的蛛丝马迹,更别提将其夺回来了。”

丘吉尔也叹了口气:“那你还有其他办法吗?”

李尔文苦笑了一声,回答道:“就当前的情况来看,苏联已经占据了先机,他们是先手尽在掌握。可以想象为了这一天他们已经做了长期的准备,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话,他们会立刻在土耳其开展行动,根本就不给我们多少斡旋的时间。”

丘吉尔又叹了口气道:“也就是说,我们根本没有一点机会了?”

“完全没有机会,”李尔文点点头,然后说道:“在我看来,苏联立刻就会出兵土耳其。我们如果不想同苏联爆发直接军事冲突的话,唯一能做的也就是给土耳其军事援助了,希望土耳其人能多撑一段时间吧!”

这个判断可是相当的悲观,让丘吉尔也是更加的丧气。不过老烟鬼也知道李尔文的判断基本没有问题,在土耳其确实没有更好的牌可打了,英美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土耳其军事援助,让土鸡给予苏联更大的杀伤。

这个结果让老烟鬼实在是失望,想想也是,大英帝国努力了两百多年就是想把北极熊锁在黑海之内,设想到就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全部泡汤,丘吉尔都不由得生出了一种愧对仙人的惭愧感。

就在丘吉尔无比失落的时候,李尔文突然又来了一句:“首相,我认为现在还不是悲观失落的时候,这场竞赛我们还没有完全输!”

丘吉尔猛地抬起头不可思议地望着李尔文,有些颤抖的问道:“你还有别的办法?”

李尔文摇了摇头道:“在土耳其已经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但是,这个世界不仅仅只有土耳其!”

丘吉尔有些不明白李尔文的意思,直勾勾的看着女间谍,希望女间谍揭开谜底。

李尔文深吸了口气,慢慢地分析道:“在土耳其我们真的没有更多的事儿可做了,只能尽可能的给苏联找麻烦。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苏联想要一口气吃下土耳其也是不可能的,这个国家经过凯末尔的改造早已不是当年的病夫,在生死关头必然会全力地反抗苏联的侵略,可想而知在那里将有一场恶战在等着苏联。”

喘了口气,李尔文继续说道:“根据我的判断,土耳其必然会全力抵抗,很有可能苏联将要陷入一个泥潭。而这就是我们的机会了!”

丘吉尔用眼神示意李尔文继续往下说,后者也不负老烟鬼的希望给出了合理的建议:“苏联的精力是有限的,土耳其就足够让他们喝一壶了。乘着苏联被土耳其人拖住,我们完全可以在其他地域发起反击,比如说中东、比如说华夏、比如说西欧、比如说希腊。我就不相信苏联可以一边跟土耳其人撕逼,一边还能关注其他地区。”

丘吉尔眼前一亮,觉得这真心是个非常不错的建议,正所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乘着北极熊被土耳其拖住的时候,完全可以在其他地区找回场子嘛,正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还就不信老毛子你能面面俱到了。

那么苏联真的没有能力兼顾全面吗?就如李尔文分析的那样,苏联的国力确实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以英国的实力完全可以乘着苏联陷在土耳其的时候开辟第二战场。甚至一李尔文的阴险,他们还有可能做得更好。

很快李尔文就建议道:“为了最大程度的反击苏联,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盟国的力量,不能只靠我们一家单打独斗,发动美国、比利时、荷兰甚至是法国同我们一起战斗,必然可以让苏联顾此失彼,最后精疲力尽!”

对丘吉尔来说李尔文的话就像吹散阴云的一股清风,太有启发性了,操纵性更是没话说。丘吉尔几乎是从办公桌后面跳了起来,兴冲冲的就召集内阁开会了。

很快英国内部就达成了一致,马上就联系美国、荷兰、比利时、瑞典开了一个秘密会议。在这个会议上五国达成了一致,将在各个领域对苏联的扩张进行反击。

其中,英国人选择了两个突破口,一个是巴勒斯坦,另一个是伊朗。而美国人则选择了华夏作为重点突破口。法国、比利时、荷兰、瑞典则一致决定在丹麦搞事。一个反苏大联盟已经初步形成了。

可能有同志会觉得奇怪,法国人不是跟苏联走得很近吗?前一段时间还携手坑爹来着,怎么一眨眼就又投奔英美了?其实道理很简单,戴高乐那是什么人?说好听点是全力维护法国的国家利益,说不好听点那是左右逢源有奶便是娘。这种独特的外交思维决定了法国既不会完全倒向苏联也不会完全倒向英美。为了鲁尔区他可以跟着苏联,但是为了抵制苏联的继续扩张,他也会毫不犹豫的反戈一击。

在戴高乐看来苏联离法国实在是太近了,几乎已经是到了家门口,这种时候就必须尽可能多的制造防火墙,不行也得给苏联多找一个敌人,免得俄国人一上来就盯着法国。如果能将苏联的势力驱逐出丹麦,荷兰比利时就稍微安全了一点,而且丹麦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可以遏制红海军出入波罗的海。更何况此时跟比利时、荷兰站在一起有利于深化三国关系,大家可以抱团抵御苏联的扩张不是么。

而法国的转向让英美也是非常满意,之前法国人和苏联站在一起坑他们,实在是让他们有些心惊肉跳,尤其是英国,牛牛可是被吓坏了,因为一旦法国也投靠了苏联,那就意味着整个欧洲大陆已经是俄国人的天下了,那意味着英国本土都不安全了。一旦三战爆发,英国恐怕会首先遭到美国的打击,之前苏联给日本种蘑菇可是太吓人了!

现在法国人改邪归正了,英国才算是松了口气,总算有个垫背的了,就算北极熊要发飙,估计也是首当其冲的先修理高卢鸡,高卢鸡就算再不济多少也能消耗北极熊十几个核弹不是么。

有了法国、荷兰、比利时和瑞典在西欧搞事,英国也可以抽出手在中东地区扇阴风点鬼火了,而英国人选择的两个方向也是之前吃了大亏的所在。在巴勒斯坦,苏联唆使犹太人大闹天宫,搞得那一块鸡飞狗跳,对英国的中东布局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之前英国是实在顾不上那一头,只能忍气吞声,如今可算是能好好的跟犹太人算账了。

至于伊朗,牛牛也是志在必得,在丘吉尔看来,搞定了伊朗就算土耳其丢掉了也不算是特别糟糕,从伊朗可以辐射苏联的中亚腹地,完全可以在苏联的软肋上捅一刀,煽动那些极端分子给高加索搅个翻天覆地,好好的让苏联尝尝后院起火的滋味!

至于美国人选择华夏,那也是处于维护第一岛链封锁线的目的,之前让苏联抢占了台湾和北海道,导致第一岛链被打了两个大洞,红海军完全可以从这两个窟窿自由进出太平洋。而这是美国人绝对不愿意看到的,为了重新堵上这两个窟窿,美国人认为必须在华夏发起反击。

怎么个反击法呢?杜鲁门的智囊们向代总统建议,给予刮民党军事援助,协助刮民党打败T共。只要剿灭了T共,将整个华夏纳入美国的防御体系,那么苏联在远东将重新陷入孤立被动。

按照智囊们的说法,只要刮民党胜利,收复华北、东北,那么苏联拿下了台湾意义也不大,从鸭绿海这一线到台湾依然处于日本和华夏大陆的打击范围,红海军出入依然受限制。甚至只要刮民党胜利了,还可以顺利成章的讨要台湾和外蒙,到时候有得让苏联难堪的。

杜鲁门同意了智囊们的建议,不过这位代总统也留了一手,他没有按照智囊们的建议直接军事介入华夏,因为在他还是副总统的时候就没少听罗斯福吐糟蒋某人。对于罗斯福,杜鲁门还是很佩服很尊敬的,连老总统都觉得蒋某人不靠谱,盲目在蒋某人身上押宝风险太大,一旦又闹出了豫湘桂那样的国际笑话,杜鲁门可不觉得自己能像罗斯福一样用崇高的威望压制共和党的反弹。毕竟他只是一个副总统和代总统而已。

杜鲁门认为出蒋某人军事援助,给钱给武器就足够了,蒋某人不是吹嘘他有八百万大军吗?不要说全部武装起来,就是武装一半也足以搞定才一百多万人的T共吧?

所以,杜鲁门很快就说服国会同意了对刮民党的军事援助,总额高达一亿美元。当然,这一亿美元不是真金白银,全是二战剩余物资折价的。军火弹药就占了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大部分也是粮食。

这自然是乐坏了蒋某人,之前T共快速壮大实在是让他忧心忡忡,尤其是1944年下半年以来,T共连续打了几个大胜仗,表现出了极强的打大仗的能力,竟然能够围歼几个师团的日本人。别看蒋某人嘴上说不值得一提,但他心里还是很害怕的。

最让蒋某人担心的还是美国人的态度,之前马歇尔来华撮合他同意跟T共搞联合政府的时候,老蒋心里是急成了一团麻,因为这所代表的意义显而易见嘛,连美国人都不愿意支持他打内战,这不是要老命么?

突然的美国人来了一个九十度的大转弯,可算是让老蒋松了口气。紧接着军火援助、物资援助又快速到位,这更是让老蒋意气风发,他一面命令自己的嫡系赶紧的向江浙一带挺进收复“失地”,另一边也是颐指气使的命令T共不准“越雷池一步”,当然更主要的是老蒋赶紧的练兵换装,不断地给黄埔弟子训话,说:“剿匪大计刻不容缓,望各同学精诚合作共建大业!”(未完待续。)

570准备

对英国、美国为首的西欧来说一切准备工作已经就位了,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什么东风呢?自然是等着苏联动手了。按照他们的安排,一旦苏联在土耳其动手,那么他们也会在世界其他战场同时发动,这一次定要将老毛子坑得生活不能自理。

民。主自由的领导人们是摩拳擦掌,但是有一个小小的细节却是值得玩味。当他们做这么多准备工作的时候,竟然没有一家想过要把相关情况通知土耳其。不得不说,这相当的有意思了。

为什么自诩为了民。主、为了自由,标榜开明公正的英美完全没有向土耳其人通风报信的意思呢?是忘记了吗?

还真不是,这是故意的,或者用英美的话说:“这是民。主的决策。”

是的,为了英美和西欧的利益,需要一个傻乎乎的土耳其。如果让土耳其知道苏联的真实态度,那么傻乎乎的土耳其还会跟苏联硬抗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土耳其人没有那么傻。他们之所以有胆子跟苏联叫板,无非是因为有英美撑腰而已。如果没有英美,土耳其人早就吓尿了,会立刻同意苏联的要求,不就是自由通行权吗?给了。

而英美为了让土耳其坑苏联,是故意隐瞒了消息。一方面他们嘴上给土耳其撑腰打气,另一方面却做好了让土耳其背雷的准备工作。

五月九日,这一天很特别,在这一天纳粹德国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意味着血腥的二战终于画上了终止符。在这场起于德国的战争最终也终止于德国。而这场有德国人发动的战争也全面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从十八世纪开始,这个世界就由英法两个国家主导。所有的世界秩序,所有的游戏规则完全由这两个国家一手制造。不客气地说这两个国家主导了世界两百多年。两百年不断有国家试图挑战由英法打造的体系,有俄国人、有德国人,但是他们都失败了。

但是在1940年,这个体系终于终于崩塌了。英国再也不是世界一哥,而法国更是沦落到不堪一击的程度。这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新一代的世界老大之争将在美苏之间展开。这场新的争霸在德国竖起白旗的那一刻正式爆发,而土耳其危机就是双方交手的第一回合。

在第一回合正式开始之时,还发生了几件影响十分深远的事情。第一是苏联的新一届大会正式确定了日期,五月十五日。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权力交接,代表着十月革命的双核之一的托洛茨基正式告别政治舞台,也意味着苏联第一代领导人正式退居幕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