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兵在1917-第7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力也考不上中学。
“深受侮辱”的辻政信自此发愤图强,先后以首席成绩毕业于名古屋陆军幼年学校、中央陆军幼年学校。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36期毕业时,他又拿到了第一,还得了一把日本天皇御赐的军刀,是臭名远扬的“军刀组”一员。陆军大学第43期毕业时,又名列前六名优等。从军校毕业之后不到3个月,即被任命为第九师团中队长,参加了第一次淞沪战役并负伤。这些履历让他进入军界之后备受吹捧,先后在关东军、大本营陆军参谋本部、华北派遣军、第25军、第11军、中国派遣军任参谋。在关东军时期就被视为东条英机的心腹。
不过实话实说这个辻政信打仗的能力很一般,最擅长的就是独出心裁的作秀。在关东军当参谋时,曾经花十万大洋给张作霖办风光大葬,想借此清楚关东军谋杀张作霖带来的负面政治影响;在诺门罕时,这货乘坐一架侦察机突然在前线降落,然后转身就飞走,刷了一个英勇的名声;在上海,他以中队长身份训斥一个用军车搭载酒店女郎的佐级军官,迫使对方羞愧自杀;在南京中国派遣军司令部,他看到高级军官在夏天扇扇子,便冲上去将其撕碎,斥责其败坏风纪,搞得很多将官都很没面子;出任第33军参谋长不久,就在战场上动手打了一个发高烧的伤兵几耳光,斥责对方是胆小鬼,还大肆吹嘘他曾经击毙一名跳伞的盟军飞行员,并将其腌制之后吃掉……
这些作秀的手法简直数都数不清,不过还真的很对傻逼一样的鬼子的胃口,很是吸引当时日本所谓“知识界”的欢心,都将其视作军界最有头脑的明星人物。当然真正有点本事的鬼子也是对其不以为然,比如说“马来之虎”山下奉文,就评价过辻政信:“辻之人欲望强烈,奸诈狡猾,是个善于耍小聪明的人,不是国家有用之大才。”
但是在随大流成风,喜欢盲从缺乏主见的日本,辻政信的这些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举止,还是蒙骗了很多人,给当时的日本人这货很有“思想”的感觉。
这位有“思想”、有“风骨”的辻政信,战败后害怕盟军对其残杀英国飞行员,强迫美、菲战俘“死亡行军”及在新加坡屠杀四万命华侨的罪行(载入新加坡中学教材)进行追查,先是扮成和尚在太过、越南潜伏。后来又利用蒋某人对共产党的仇恨,投靠为其效力,混迹于刮民党军统局和国防部第二厅(情报),为蒋某人打内战出谋划策。在蒋某人的庇护下,1948年这货化妆成为一般遣返军人返回日本。然后马上又投靠了美国间谍机构,在CIC(盟军总对敌情报局)、CIA双重领导下,对新华夏和东南亚进行长期的间谍活动。
洗干净了老底子的辻政信仗着有了新主子,顿时一改之前的低调,开始跳出来写书大肆吹嘘其个人经历,先后出版《潜行三千里》、《泰国和中国秘密活动记》、《十五对一》、《瓜达尔卡纳》、《诺门罕》等畅销日本的书籍。在书中这货竭力推卸个人责任,博取日本旧军人的同情。在1951年这货的年收入就高达350万日元,利用这股明星效应,这货还在1952年当选为日本众议院候补议员,1959年又当选为参议院议员。到了1961年,这货以旅游为名去泰国、老挝进行间谍活动,不久就失去了踪迹。据小道消息说,这货被老挝人民解放军处死了,也有的说其喂了老虎。当然,日本人的说法是,辻政信去中南半岛的真实目的是寻找当年日军掠夺埋藏起来的黄金。
总而言之,就是这么一个小丑一样的人物,在1944年7月底酝酿了一个所谓的“奋作战”计划,企图挽救被八路军围困在讲武的骑兵第四旅团,辻政信当时自信满满地说道:“将此次作战命名为‘奋’含义很简单,就是华北方面军作战缺乏皇军应有之精神,必须一战以雪前耻,务必奋起!”
在8月1日,辻政信在安阳起草下达了《华北方面军攻势命令》,其主要作战思想其实很简单,首先就是讲武的骑兵第四旅团必须继续坚守阵地,牢牢地牵制住八路军主力。然后华北方面军拼尽全力拿出皇军之绝对毅力一举摧毁阻援之八路军,再就地将八路分割包围消灭。
这个计划乍看之下似乎一点儿都没有惊喜,跟现在鬼子所做的没有任何本质的区别。就这样一个破计划,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甚至在真正亲临一线战斗的军人看来,辻政信的这个计划简直就是异想天开,骑兵第四旅团已经是山穷水尽了,此时一没有弹药二兵力不足,如何抵抗占据绝对优势的八路军的攻击?让骑兵第四旅团继续坚持,这不是痴人说梦么!
辻政信的计划不止有这一个问题,按照他的方案,冈村宁次的部队应该积蓄力量然后像山洪暴发一样将当面的八路军击溃。而此时,冈村宁次的部队是又疲又累,战斗力十不存三。而且因为交通状况实在太糟糕,配属的重炮还远远地落在后面,这样的状态谈什么一举击溃八路军呢?
田中久一就对此心知肚明,他感到按照辻政信的作战计划,要积蓄力量就必须停下来休整,并等待炮兵部队跟上来。而现在骑兵第四旅团已经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根本就是一分钟也耽误不起。所以田中久一是强烈第反对辻政信的“奋作战”,提出立刻以现有部队马上发起车轮攻势,直到彻底地拖垮八路军的阻击部队。
只不过田中久一的话当时没有人听,原因很简单,将骑兵第四旅团置于死地的正是他,按照辻政信的意见还要追究田中久一的责任,“此时一个连区区八路都打不过的草包中将”没有资格说三道四。
很显然,辻政信依然是用老眼光看待八路军,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今非昔比,他认为田中久一之所以失败,是他无能和懦弱,像其一样的窝囊废没资格穿皇军的战衣。幸亏冈村宁次还比较理智,他知道辻政信是个血外行,而田中久一已经同八路有了直接的接触,田中久一的意见才更有参考价值。
比如田中久一提到的:骑兵第四旅团根本坚持不了多久,这个问题不解决,一切救援行动都没有意义的关键性问题,对冈村宁次来说就非常有意义。
当然,狡猾的辻政信总是能够自圆其说的,他认为增援骑兵第四旅团很简单,物资不够就空投,兵力不足就派伞兵空降增援。好吧,这似乎是个好办法。至少看上去像那么回事,有了伞兵和空投的物资骑兵第四旅团可不是能守住吗?
不过这个建议对于真正的军人而不是躲在二线开脑洞的参谋来说简直是扯淡。别说是空降伞兵,就是空投物资都不靠谱。因为此时的骑兵第四旅团的阵地已经被压缩到了极致,仅剩下方圆两三百米的一小块区域。这么小的面积,谁能保证空投物资能准确的投放下去?至于空降伞兵增援,那更是个笑话,连物资都不一定能投进去,更可况是大活人!
在田中久一看来,这个想法根本就是异想天开,就是乱弹琴。但是让他感到郁闷的是,他却没办法阻止。因为冈村宁次同意了!
难道是冈村宁次没有军事素养?不是这样的,平心而论冈村宁次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华北治安战中一度让八路军相当的难受,这就证明了他的水平。
那冈村宁次为什么会同意这个很荒谬的建议呢?原因很简单,辻政信这货别看是个红漆马桶,但是脑残粉还是很多的,而且这货跟东条英机关系不一般,连冈村宁次也必须卖给他几分面子。当然,冈村宁次也没有任由辻政信胡搞瞎搞,他来了个折中。他同意先空投一部分物资去接济骑兵第四旅团,如果效果好,再说后面的事儿!
其实冈村宁次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要辻政信知难而退,只要空投物资的效果不理想,他立刻就会否定增派伞兵的计划。
不知道辻政信是不是理解冈村宁次的真实目的,反正他是挺高兴的,如果不是冈村宁次严禁他登上运输机,这货百分之百还准备再作秀一把——去讲武上空转一圈,发表一点振奋骑兵第四旅团士气的演讲。
那么这次空投行动结果如何呢?嘿嘿,你还别说,效果是相当的理想,空头下的武器弹药和药品75%的都准确落在了骑兵第四旅团的地盘,让几乎是油灯苦尽的骑兵第四旅团有喘过来了一口气。
而这次行动大大振奋了辻政信的信心,他认为这充分说明他的意见的正确性,强烈要求马上开始伞降作战。当然,不管是冈村宁次还是田中久一心里面还是犯嘀咕,只不过他们暂时没有借口阻止而已。
无奈之下,冈村宁次只能同意再尝试一下,空投一个中队的伞兵增援骑兵第四旅团。很有意思的是,辻政信相当的不满意,认为一个中队的伞兵根本就不够,至少也得空投一个大队。反正经过一番艰难的讨价还价,最后冈村宁次和辻政信达成了妥协,先空投两个中队,如果效果好,就再空投两个中队。
鬼子的伞兵出发了,只不过这一次他们的运气就没有上一次那么好了,半路上就遭到了红空军的拦截,一番激烈的空战之后,一半的运输机外带护航的战斗机就下了地狱。而剩下的那一半飞抵讲武上空之后,又遭到了八路军地面防空火力的打击,又损失了一部分。这么说吧,这批鬼子的伞兵真正有命跳出机舱的不过是三分之一的样子。
不过跳出机舱并不代表就万事大吉了,成功落地并进入骑兵第四旅团的阵地才算齐活,而这个难度是相当的高。
怎么说呢?首先鬼子的伞兵本来素质就比较差,之前基本又没有作战经验,连跳伞的经历都很少。这就意味着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下,他们的成功率更低。
其二,鬼子上一次空投物资成功实话实说运气的成份占了绝大多数。而这种好运气并不是次次都有的,而这一次鬼子的运气就比较差了。
最后,上一次让鬼子空投物资得手,八路军方面立刻就吸取了教训,在这一片区域配置了比较强大的防空火力,就等着鬼子自投罗网。
所以,这两个中队的鬼子真正能平安落地的都只有十之一二,大部分鬼子在空中就被打成了筛子。而且这些鬼子伞兵落地之后命运也是相当不妙,他们大部分偏离了预定目标,空降在了八路军的阵地上,要么被乱枪打死,要么就只能束手就擒。
总而言之,辻政信寄予厚望的空中增援被证明是个不折不扣的败招,除了给八路军送人头之外就没有更多作用了。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辻政信并不承认这一点,他认为自己的方案一点错误都没有,错的是冈村宁次的保守。他认为第一次空投物资就很成功,如果伞兵在第一次就完成了空投,结果将完全不一样。他认为:“是冈村君的保守让救援行动功败垂成,如果冈村君能积极一点,在第一次就断然投入伞兵,结果将完全不一样!”这货还很大言不惭的继续写道:“那时,骑兵第四旅团将能够继续坚守,而八路的精力将不可避免的被分散,我军完全可以打赢这场会战!不说一举扭转乾坤,帝国至少不会那么早战败……”
看上去,辻政信还想追究岗村宁的责任,似乎日军只是一不小心才输掉了第二次邯郸战役。那么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我们完全可以假设,就算辻政信能增援给骑兵第四旅团两个中队甚至一个大队,但这能改变其被消灭的结果嘛?129师拥有绝对的兵力优势,而且随着八路军的作战经验越来越丰富,这种优势将越拉越大,别说一个大队了,就算辻政信能空投一个联队甚至一个旅团也只有被129师歼灭的份!
这么说吧,邯郸战役从打响开始,日军就没有任何胜算,根本就不可能打的赢,唯一不同的就是输多输少的问题……(未完待续。)
486必须要说的话
辻政信大把的往自己脸上贴金其实最核心也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推诿过失,像他这么善于包装自己的人怎么可能承认犯了错误?所以他必然会抓住第一次空投成功大做文章,凸显自己的睿智,将黑锅甩给别人背。
比如说在空投事件结束之后,他立刻就抓住田中久一的错误不放死缠打烂,看他那个架势大有迫使田中久一认罪伏法的意思。只不过田中久一也是个老狐狸,才不会吃他那一套,转手就将锅甩给了坦克第三师团的第13坦克联队的指挥官鸠山明智中佐,说其救援不力,才导致骑兵第四师团陷入重围遭受重创!
鸠山明智自然是不服气,努力地为自己洗刷不白之冤,但谁想到他的辩白竟然激怒了辻政信,这货顿时开始破口大骂,拍桌子发飙,要求立刻把作战不力顶撞上级的鸠山明智送交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并于8月3日派出了宪兵去逮捕鸠山明智。
背黑锅的鸠山明智知道自己这回是死路一条,与其被宪兵逮捕送军事法庭羞辱,还不如主动点自行了断,还能保全一个所谓的气节。在万念俱灰之下,鸠山明智换了一身新军服,心境凄凉的坐在战壕外的平地上,用军刀捅入自己的腹部,在痛苦抽搐中命令副官土生太郎砍掉了自己的脑袋。
从鸠山明智的死其实也能看出辻政信的为人,实际上这已经不是这货第一次做这种没节操的事儿了。历史上的1944年8月4日,水上源藏少将在密支那开枪自杀,也是辻政信的手笔。当时,因为远征军大举反攻,兵力窘迫的第56师团仅让水上源藏少将带了一个步兵小队及炮兵、工兵各一个中队去增援密支那。
实话实说,这点儿兵力连牙缝都填不满,自然是遭到了密支那守备队长,也就是第18师团第114联队的联队长丸山房安大佐的漠视。哪怕是水上源藏军衔高,也指挥不动114联队一兵一卒。
而面对中美联军的强大攻势,密支那守备队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辻政信亲自起草了一份针对水上源藏少将的命令:“……水上少将必须死守密支那。”
表明上看这封电报很符合鬼子末日即将降临时的口吻,但实际上是很不正常的。你想想,前面说了密支那守备队长是丸山房安,并不是水上源藏,如果要死守也应该是丸山房安死守,轮不到水上源藏不是?
这还仅仅是值得咂摸的一处怪异之处,更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这封电报仅仅点了水上源藏一个人的名字,仅仅要求这位光杆司令少将一个人死守,既没有提水上的部队也没有提密支那守备队,这是相当不正常的!
实际上这封电报起草完毕之后,就有人以为辻政信这是写错了要求修改,但是辻政信却断然予以拒绝,并且像刘备一样忽然簌簌落泪,把周围的人都搞懵了。
那么辻政信的内心想法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很简单,密支那丢了的这个锅必须要有人背,否则怎么向大本营交代?按照一般的道理,这个锅应该由密支那守备队长丸山房安去背,但是辻政信很了解丸山房安的为人,知道这个家伙素有缺乏廉耻心的“赖皮”之名,到了关键的时候,这货是绝对不会死守密支那坐以待毙的,他肯定是会掉头逃跑不会去玉碎。这样一来,密支那就会变成一个大丑闻,皇军的脸面往哪里放啊!
而水上源藏不同,这个人是号称有古武士之风的“义人”,忽悠他去送死简单得多。你想想水上源藏死了,就好交代了,完全可以继续对外宣传所谓的皇军气节,可以把坏事变成好事。而这样一来上头也高兴也不会追究丢失密支那的责任,辻政信也乐得轻松。
如果有同志还没有看清楚辻政信一类军国主义份子的嘴脸,不妨再补充一条:接近1944年底的时候,辻政信觉得情况不是很妙,这时一贯善于逼人“玉碎”的这位高参开始为个人后路做打算了。在败退缅甸的途中,他悄悄的写了一份密信,里面夹了一张他在南京任中国派遣军参谋时去浙江奉化溪口镇祭奠蒋某人母亲的照片。
他找来被俘的远征军司令长官部谍报参谋恩义章中尉,让他捎信给卫立煌,请卫立煌转交给蒋某人。几个月后日本投降,辻政信被英军列为通缉犯,他马上假扮成和尚,化名为青木宪信逃到越南与重庆军统局派出机构取得联系,不久,他得到了军统局局长戴笠的密电,邀请他去重庆……
看见没有,什么玉碎什么成仁都是军国主义份子忽悠傻逼的,真正的大忽悠一贯是说一套做一套死道友不死贫道。关于辻政信的故事就暂时说到这里,让我们继续看鬼子的动作。
因为空中救援失败了,而鸠山也承担了失败的责任,辻政信的奋作战得以继续,只不过此时辻政信再也不提什么救援骑兵第四旅团了,转而规划起“全面大规模的歼灭作战”,准备用华北方面军的几个师团重创八路军,至于具体的战法那也是很简单,就是猛打猛冲。
那么这管用吗?实话实说是不管用的,今非昔比的八路军越来越轻松的抵挡住了鬼子的猛攻,然后暗地里积蓄力量准备反击,反正一场歼灭战是迫在眉睫了。
而就在此时,华夏国内的局势有点儿意思。前面说了刮民党是同时开了两线作战,西线在云南打通交通线,东线是豫湘桂一溃千里。当然不管是东线还是西线,刮军的损失都是相当的大,为了补充实力,也为了今后的****大计,在蒋某人的默认下,刮军又一次发动了其最擅长的技能——抓壮丁!
赵明亮是黄埔第六期生,是贵州贵(阳)毕(节)师管区补充兵第一团上校团长。可能有同志闹不清楚什么叫师管区,所谓的师管区是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夕,刮府由募兵制改为征兵制之后的产物。当时刮府的军政部设立了兵役司(1939年改为兵役署,1944年再改为兵役部)负责全国的征兵事宜。
而兵役司则在全国各省划分征兵的区域,也就是师管区,其作用类似于T共建国后的军分区。主要的职能是负担后备军组织和动员,区别是规定每个师管区配属给一个军,即该师管区作为这个军的补充兵员固定区域。其实这个搞法很类似日本的“乡土部队”,说白了就是盗版日本的办法。
为什么要提到这个赵明亮呢?原因很简单,当时这位补充兵上校团长带着两千多抓来的补充兵(也就是壮丁)送到一线去补充损失,一路走到怒江前线的时候,还剩多少人呢——1300余人,这一路上有的跑了有的死了,几乎损耗了壮丁的35%,这个比例是相当的惊人的!
按照赵明亮的回忆,毕节当是贵州的大县,人口有五六十万,按照通常比例,符合兵役条件的人最多不过6万。可是到了1944年,毕节县服役人口有多少呢?五万余!也就是说毕节这个地方已经到了征兵的阀值。按照道理说应该修养生息了,可当时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赵明亮说,当时上峰军管区和师管区给毕节下达的壮丁指标是每个月1千人,完不成任务就要遭受处罚。怎么办呢?就只好随便乱抓人了!
当时在毕节只要看到青壮年就拖进兵营,把什么“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独子免征”等规矩全部丢到了九霄云外,只要够条件的绳子一捆就拉走。一开始还仅仅是欺负乡下人,只抓泥腿子,到后来连城镇居民也难逃厄运,征兵官直接冲进商铺抓店伙计,或者跑到工厂里抓工人,反正只要是个人就抓。
为了躲避兵役,当时不少青年男子把自己的胳膊搞断,把手指头剁掉,还有的装聋作哑、装疯卖傻。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1944年,贵(阳)毕(节)师管区冲进一家工厂抓壮丁,结果被工人们知道了,然后工人们把征兵官放进工厂后将大门关死,就在厂房里跟征兵官打了起来。结果工人被当场打死四十余人,接着又判了十几个工人死刑,最后征到了8个壮丁。
好家伙,你算算看,为了这八个人掉了多少个脑袋,而这样抓的壮丁能认同刮民党的军队?
可能又有刮粉要说了,抗战光荣,这些壮丁不愿意为国效力就是该死,就该杀!事实又真是这样的吗?当年的劳苦大众没有那么不堪,他们虽然不懂那些大道理,但是保家卫国的勇气还是有的,至少是具备最基本的爱国情操。
而说到这儿,我们就必须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是抗战,八路军、新四军不用抓壮丁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也能发展壮大,广大农村青年还踊跃参军。而到了老蒋那里则完全掉了一个个呢?真正让他们对参军畏之如蛇蝎的,还是刮军那糟糕的风气。
根据赵明亮回忆:新兵进了教导队,那就等同于是进入了虎口,刮军的那些魔鬼教官的理论是:“新兵都是老百姓,不对他们凶一点、狠一点,他们就不知道军法的厉害,就会像在家的时候一样,吊儿郎当,那还怎么能让他们养成服从命令的好习惯呢?而且在教导队对他们太‘松’,日后进了部队,遇到严厉的长官,这些人就会觉得受不了,到时候手上有了武器,一旦心怀不满,就容易打黑枪、闹哗变,后果不堪设想……常言道:慈不掌兵。军队本来就是个舔血吃饭的地方,大家的脑门上都刻了‘死’字,自然是棍棒底下出好兵了。”
按照这一套理论,刮军的新兵营几乎天天死人。那些训练中犯了过错的新兵,有的被吊起来用鞭子抽用军棍打,严重的则直接被拖到操场边上,砰的一枪就毙掉了,然后随便用草席一卷连埋都不埋就丢到荒野之中不闻不问了。
这还是刚开始,随着训练深入死人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多,比如实弹射击训练的时候,为了避免这些新兵腰里别了杆枪就生出打猫的心思,在靶场周围架起了机枪严加防范,反正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架势。你想想这些新兵本来在前一段就被整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如今再一看到这幅架势能不紧张?
而这人啦,一旦紧张就容易出错,这样的实弹射击训练自然是事故频发。比如正在上子弹,一紧张一哆嗦手一抖,就把排在前头的兄弟打死打伤。这样一来新兵们自然都不敢站在前头,生怕一不留神就当了冤死鬼。
而教官是怎么做的,什么好言安慰做思想工作那是全没有,上去就是棍棒交加拳打脚踢的一通猛揍,边打还边骂:“怕很么!今天不死明天死,上了战场都一样,你不打死我,我就打死你!”
之后呢?将被打死的倒霉鬼拖出去,然后继续训练。这样的高压状态下,恐怕错误只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密集,不是失手打死别人就是莫名其妙的自杀。
等九死一生好容易从新兵营里混出来了,这也不意味着今后就一帆风顺了。刮民党军或者说整个旧军队那就是吃人的所在,普通士兵一点儿人权都没有。你不光要训练要打仗还要照顾好长官的衣食起居,给长官洗脚、给长官洗衣、给长官端茶送水、甚至帮长官料理家务带孩子也是基本任务。此外吃不饱穿不暖也是常态……总而言之,长官的命令就是圣旨,轮不得你半点怨言和不满。你要是敢抱怨,轻则一顿毒打,重则直接毙掉,你死了长官还可以吃一点空饷呢。
总而言之,在旧军队里讨生活,真心是很危险也很悲惨的事情。相当一部分华夏儿女在那些年活得就像条狗,甚至连狗都不如。你看看后来在********中,每每被俘虏的刮军士兵经过T共的思想教育之后,立刻就转变了立场。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王耀武的卫士,济南战役王耀武被俘虏之后,有一个卫士一直忠心耿耿的跟着他照顾他,但是等王耀武病好了之后,这个卫士却立刻向他辞行,理由是他要参加解放军去了。当时王耀武是长叹一声,这是天要亡党国啊!
经常性的有刮粉拿刮军在抗战中的牺牲说事。诚然,这些牺牲的人都是华夏好儿女,没有他们的牺牲和伟大付出,今天之华夏必然不可能继续屹立于世界之上。但是我们也必须要问几个问题——牺牲为什么这么大?这些牺牲都是必须的吗?
当刮粉们再谈所谓的牺牲时,请想一想那些被抓来的可怜壮丁,跟鬼子血拼的是他们,不是你们的蒋校长。这些被当时的刮府侮辱和迫害的人们,才是抗战的主力!他们的血泪不能白流,必须要给他们一个公道,凭什么要给那些残酷迫害他们的人涂脂抹粉!难道除了刮民党的那一套****一样的练兵和用兵的办法,就没有更好的策略了?
实际上这个问题是有答案的。驻印度的远征军为什么表现要好的多?难道仅仅是因为有所谓的美械吗?恐怕美国人负责后勤保障,美国顾问负责练兵是个更主要的因素所在。刮军党不吃兵肉喝兵血还打烂仗,能亡得那么快?
所以别一提起刮民党就说其抗战如何如何了得,真心是没有什么能吹的,难道一个国家的政府带领自己的人民抵抗外来侵略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更何况刮民党的抵抗还是那么的不情愿。
自然,就算要吹嘘功绩,也得连带着将付出也一起算一算。就像做生意总不能只算收入不算支出,不能只报喜不报忧吧?所以要提及刮民党在正面战场的功绩时,请别随便算再蒋校长头上,他真心是没做什么。
那巨大的伤亡数字,不是功劳,反而是耻辱,用十比一甚至一百比一的伤亡去扛到最后,苦的不是刮民党、有付出的也不是刮民党,而是那些千千万万的普通老百姓!!
理所当然的,那最后胜利的光荣也应该归功于那些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迫默默付出的亡者,别把他们和刮民党混为一谈,如果那么做了,那就是欺负死人不能开口说话,是对亡者的侮辱!
言归正传,老蒋此时确实忙着抓壮丁补充损失,因为他确实有点着急有点火烧屁股的感觉了。T共在华北打得越好,那就证明T共潜在的威胁越大,现在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居然能够跟强大的鬼子正面掰腕子了,这份实力是何等的恐怖!如果再不多抓一点壮丁,多补充一点部队,今后还怎么剿匪?
当然,老蒋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向美国干爹伸手要东西,我这边都兑现了之前的承诺,在滇西打得“有声有色”,飞机大炮该给了吧?(未完待续。)
487找麻烦
老蒋很无耻的再次向干爹伸手了,那么美国人给没给呢?给了一部分,但并没有完全满足老蒋的需求,比如说那500架战斗机就真心只兑现了一小部分,而且给的还是美国人不用的P39和P40。为什么这么保守呢?因为老蒋给罗斯福的印象真的不好,如果不是这一次滇西作战刮军真的出动了,那罗斯福还真的什么都不想给。
除了给了战斗机之外,美帝还给了刮军一部分枪支弹药、坦克和火炮。不过同战斗机一样,也不是给的最先进的型号。比如枪支弹药给的以缴获的98K和加拿大生产的布伦轻机枪为主,坦克大部分都是M3轻型坦克,此外还有一份美军淘汰的M3格兰特中型坦克,M4也给了一小部分,但是以最早期型号为主,反正这些在美国只能算洋落。至于火炮给的是以淘汰的美版75小姐和M2105榴居多,155毫米以上的火炮基本都没给。
更主要的是,罗斯福给了军火不假,但是却要老蒋做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