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兵在1917-第7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用他的话来说:“必须揭穿这个阴险的卑鄙的幕后交易!”
1943年7月2日,一张十分清晰的照片突然刊登在了美国报刊上,这张照片一开始并没有引起美国民众的注意,但是很快下面的备注和解说就让他们了解到了一幢丑恶的真相——东方最重要的盟友的高层代表正在同日本人秘密会谈。至于谈了什么,请问这还需要明说吗?
这张照片很快就被传回了华夏,各大报社争相转载,一时间刮民党是千夫所指。那么那张照片中和鬼子秘密会谈的人是谁呢?为什么他能让舆论哗然呢?
其中之一叫杜石山,是蓝衣社也就是鼎鼎大名的复兴社成员,至于复兴社是做什么的,同志们自行搜索。
实际上这也不是杜石山第一次代表******同日本秘密接触了,早在1940年3月17日,柳云龙、杜石山、萱野长知就在香港大酒店350号房间进行过交涉。不过那时候鬼子正是如日中天,条件谈不拢。
照片中除了杜石山这个主要人物之外,另一个关键人物也值得重视,那就是缪斌,这位是实打实的汉奸。历史上随汪精卫一起叛国投敌,抗战胜利之后,因为暗通款曲提供了老蒋和鬼子之间的交流渠道,一度还被老蒋嘉奖。后来随着戴笠挂了,没了后台的他就是死狗一只。再后来随着美国驻日本占领军接收日本战时内阁档案时,发现了缪斌的中间人身份,在苏联的强烈要求下要求引渡缪斌到远东军事法庭作证。眼看抗战时期背着盟国秘密媾和的丑事就要曝光,老蒋赶紧的做掉了缪斌杀人灭口。
可想而知,当美国报纸上刊登了老蒋心腹蓝衣社成员在澳门同缪斌以及日本人会面的消息会引起怎么样的震动。那真心是举国震惊,强烈地要求刮民党方面给一个说法。
结果呢?结果和历史上差不多,老蒋特别擅长弃车保帅,以叛国投敌的罪名给杜石山宰了,才平息了舆论哗然。不过这件事却给蛮龙的老恩主戴笠折腾得不轻,毕竟杜石山也是他的人,这次会面也是他戴笠一手安排的,谁能想到竟然被曝光,而且是曝光到了友邦的报纸上。这可是极大的打击了国府以及老蒋在国际上的声望,让蒋某人相当的难堪。
自然,戴笠在事后免不了被老蒋又捶一顿,据说捶得不是一般的惨。如果不是戴笠相当有能力还有用处,老蒋都有心毙了他。据说把,仅仅是据说,戴笠回了军统之后,可是将一干部下整惨了。当然,最重要的是戴笠也想弄清楚,这个消息是怎么走漏的呢?知道杜石山同日本接触的人可是不多,军统里就更少,难道是有内鬼?
当时戴笠并没有大张旗鼓的去查,因为他很清楚这么查是不会有结果的。他认为这个事儿只能秘密进行,所以他委托了几个心腹小范围侦察此事,不过有意思的是,负责侦察内鬼的戴笠心腹就恰恰有蛮龙一个,可想而知,这个清查行动不可能有效果。
蛮龙在继续潜伏,老蒋在大发雷霆,这就是中途岛战役对华夏的影响了,不过在刮民党大员们忙着发国难财的时候,世界其他国家的反法西斯运动却是如火如荼。
1943年7月中旬,经过整整半年的鏖战,苏德战场的形式极大的改变了。战线平均向西移动了六百公里。战线从靠近俄罗斯国境线开始推移到了罗马尼亚、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西边国境附近。这么说吧,德军和红军基本恢复到了1941年11月左右的态势。
经过这半年的鏖战,红军不光是收复了大批国土,更重要的是毙伤了轴心国大量的有生力量。初步统计歼灭、俘虏和击伤德军在50万以上,其他仆从国军队也损失了大约30万人。尤其重要的是迫使了罗马尼亚倒戈,超过30万罗马尼亚军队选择了放下武器或者转投红军,这迫使德国不得不从其他战线抽调兵力填补空缺。
可以说,在1943年7月,德国已经基本丧失了战略进攻的能力,只能转入被动防御。而红军需要做得是大踏步的前进,用最快的速度收复波兰并攻入德国本土——战略大反攻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了。
也就是说盟国现在需要进行协调,就战略反攻以及战后利益分配问题再次扯皮了。在这个背景下,很有必要进行一次统筹全局的会谈——开罗会议是势在必行了。
不过这场会议的麻烦事还不少,首先是苏联的问题。因为这是一场针对整个轴心国的统筹会议。而苏联此时还没有对日宣战,所以苏联恐怕是不能在可能达成的协议上签字的。甚至苏联不会光明正大的去参加这个会议。
如果苏联不能参加会议,那么这次会谈的意义恐怕是要打折扣的,不管是罗斯福还是丘吉尔还是希望尽可能的邀请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参加这场会议,不断地做苏联的工作。
第二个问题就是老蒋带来的,因为土。共的问题,他和苏联的矛盾不是一般的大。老蒋更希望中、美、英三国谈,三国谈妥了再跟苏联谈,他觉得这样更妥当。
这么说吧,老蒋其实是想********,指望先和亲爹、干爹达成交易,然后借此给苏联施加压力,迫使苏联对刮民政府让步。不过他这个如意算盘根本打不通,如果是历史上英美可能同意,毕竟那时候苏联在对日问题上没有那么重要,给老蒋一个面子也行。
可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苏联在对日作战上出力甚大,而且影响广泛,于情于理都不能将苏联丢在一边开小会。更何况不管是罗斯福还是丘吉尔都想借着开会促使苏联对日宣战,自然更不能将苏联丢在一边了……(未完待续。)
416周公要来
丘吉尔开始着急了,是的,中途岛战役胜利了,邱胖子反而更加着急了。对他来说美国人能够搞定日本人自然是件令人高兴的事。但是如果这场胜利的军功章还有俄国人的一半,他就如喝汤喝出了老鼠屎一个滋味了。
苏联的胜利队丘吉尔来说就是一颗不折不扣的老鼠屎,还是特别大的那种。一旦太平洋战场局面快速好转,一旦日本出现雪崩似得溃败,丘胖子很担心苏联在太平洋地区的实力极大扩张。亚洲这块肥肉只有那么大,已经必须分给美国人一块,英国真心不想再割一块给苏联了。
问题是,暂时大英帝国对远东是有点鞭长莫及,在中南半岛,英国陆军被鬼子打得丢盔卸甲,不得不让刮民党派远征军支援。这是何等的耻辱,什么时候大英帝国需要不入流的华夏施以援手了?
总而言之,英国对苏联是极其警惕,为了防止苏联在战后势力变得过于庞大,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北极熊在这场世界大战中多放一点血。
所以丘吉尔对于整个轴心国的盟国全体会议是相当的上心,准备无论如何也要托洛茨基拉过来参加会议。在他看来只要托洛茨基代表苏联出席了会议,就算最后的会议中苏联依然不同意立刻对日宣战,也无所谓了。
为什么呢?因为丘胖子认为只要托洛茨基出席盟国会议,这本身就是个信号。这个会议就是针对轴心国的,一旦日本获知苏联参加了这个会议,那日本人会怎么想?
鬼子总不可能认为托洛茨基是碰巧路过,更不可能认为苏联在会议中就是打酱油的角色。一旦鬼子认为苏联抱有敌意,那么他们会怎么做?会不会采取一些实际行动警告苏联“不要铤而走险”呢?
丘吉尔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如果鬼子争锋相对的给苏联施加压力,那么苏联就很难维持现在这种“奇妙”的状态了。如果苏联被迫立刻对日宣战,那么苏联就要陷入两线作战,那绝对会影响苏联的全盘战略。
反正丘吉尔是打定了主意,只要托洛茨基来参加会谈。那他立刻就会利用隐蔽的手段将相关的消息放出去,一定会确保日本人获知这个消息。那时候,苏联人是黄泥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当然,丘吉尔所谓的隐蔽手段很简单。就是暗示或者示意刮民党方面泄露这个消息。他相信以蒋某人的节操,一旦意识到释放这个消息带来的好处,绝对会毫不犹豫地去做。只要他做了,后面美国人也乐得顺水推舟。
可能有同志要问了,蒋某人为什么会乐于当丘胖子手里的刀呢?原因很简单。这两年苏联可是完全不鸟他,全力的支援土。共,结果是共。产党一天天壮大,成为了他的中。央军最大的敌人。如果任由共。产党这么做大下去,对蒋某人来说真心是国将不国了!
为了遏制土。共的发展壮大,老蒋是想尽了办法,从正面围剿到暗中封锁,能用的手段他是用尽了。可这一切随着苏联的全力支持化为乌有,你说他蒋某人怎么不恨坏了大事的北极熊。
给北极熊添堵,蒋某人绝对是举双手赞成。更可况这还是英国干爹暗中授意的,老蒋自然是更加没有心理负担了。除了能报一箭之仇,迫使苏联对日宣战,对刮民党还有一个好处。苏联和日本一旦全面开打,日本人关注的重点就不是他的军队了,必然要首先关照北面的苏联红军。日本人的主力一旦北上,老蒋的所谓正面战场就轻松了。那时候美国人也不会催着他加大抗日力度,可以********的保存实力,甚至还能很有余力的去****了。说不定苏联为了让他分担压力,还不得不终止对土。共的援助。这可是一举数得。为嘛不干?
反正老蒋是已经准备好了让自己手下的御用文人大干一场,一定要添油加醋的渲染苏联参加盟国会议的重大意义。
至于罗斯福,这里面唯一不太着急的就是他了,中途岛的辉煌胜利完全卸掉了他肩头的巨大压力。而且反正苏联也已经进入了战场。分担了不少压力,他接下来不需要太过于“哀求”苏联的支援。至于未来的战后利益划分,罗斯福认为按照现有的剧本走下去,美国的利益完全不是问题。所以现在能够让苏联对日宣战那自然是很好,如果苏联不上钩,他也不会强求。
反正罗斯福现在是个看热闹的态度。如果丘胖子和蒋某人做得不错,他不介意顺水推舟或者锦上添花。如果不成功,他也不会冒着得罪苏联的危险为英国人出头。
美国人这是准备看戏了,不过这场大戏中主角只有一个,那就是苏联,什么英国和刮民党那都是配角和龙套。在这幕大戏中,如果苏联不上钩,那么任凭英国和刮民党刷尽十八班武艺都没有用。因为人家只要不来,你做什么都是空的,可以说苏联这个主演实在是太大牌了,大牌到可以决定一切。
那么此时苏联究竟是个什么态度呢?说实话很复杂,政。治局内部意见比较复杂,一时难以抉择。可能有同志要问,是不是托洛茨基和某仙人又咬起来了?
这回还真不是。和以前历次政。治局开会的情况不同,托派和列宁派这回还真没互相撕咬。大家还是很理性的对待这个问题。局委们心平气和的坐在一起,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去与不去的利弊。
局委们一致认为去有去的好处,但也有去的问题。最后究竟是去还是不去,老托,你这个核心自己看着办吧!
托洛茨基真心是欲哭无泪,以前他说什么总有各种搅局的货跳出来的反对,弄得他鸡毛鸭血。好容易这回大家一致尊重他,让他自己做决定,但是这个事儿怎么这么膈应人呢?
反正老托是相当的烦躁,他想自己乾纲独断的时候,其他人拖后腿,现在举棋不定想听听大伙的意见,这帮货又让他自己做决定。尼玛,还可以更坑爹一点吗?
托洛茨基觉得自己被坑了。因为他真的觉得这个事儿不好说。去吧,可以提高苏联的国际地位,还可以真正的圆满促成他一直想要打造的那个世界反法西斯大同盟。但是眼下这个节骨眼上,他去参加会议的消息一旦走漏。那极有可能影响日本的态度。
托洛茨基确实很讨厌日本,也一直期盼着消灭日本军国主义,但是经过这两年的战斗,老托也看明白了一点,那些所谓的盟友恐怕是不靠谱的。英国人那就是个搅屎棍,始终没有放弃在欧洲大陆搞平衡的那一套把戏。之前几餐三番的想要坑苏联没有成功,不排除在这次开会中玩一次大的。
尤其是从前两天开始,这位日理万机的首相大人竟然不顾北非战役关键的收官阶段的关键时刻选择突然访问莫斯科,亲自与他进行一轮促膝长谈。老烟鬼一而再的游说他,希望他能够参加开罗会议。应该说这个面子是给足了。
但是丘吉尔越是热情,托洛茨基心理就越是没底。他算是发现了,每一次这个死胖子都是黄鼠狼给鸡拜年,就没安过好心。这一次如此恳切和热情,指不定挖了多大的陷阱在等着他。
托洛茨基可不想被人给卖了还到帮着数钱。所以丘吉尔越表现得热情他就越犯嘀咕。自然是愈发的不想去了。但是你要说老托真的不想去吧,那也是不可能的,毕竟在战前他就一直谋求打造一个反法西斯同盟,而现在,离促成这个同盟已经只有一步之遥了,老托怎么会想放弃?
对于老托的纠结,有一个人表现得非常不屑。这个人除了李晓峰还能是谁?他就对鲁祖塔克说道:“老革命是年纪越大胆子越小,想去就去呗,多大个事儿啊!”
在鲁祖塔克看来李晓峰这真心是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什么叫想去就去?到了他们这个层次。一举一动都代表着苏联、都代表着党,稍有差池就要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灾难。所以鲁祖塔克对这个事儿的看法和捷尔任斯基差不多,那就是主张谨慎一点,要做详细的调查研究。要考虑好方方面面的可能性,一定要找出一个队苏联来说最优的方案!
对此李晓峰是大摇其头,他笑道:“这个世界就没有什么最优方案,凡事必然是有得必有失。哪里可能鱼与熊掌兼得的好事!”
鲁祖塔克自然不是不同意,他认为还是慎重为先!
李晓峰实在忍不住了,反问道:“你们在这里纠结。不就是怕日本翻脸吗?你们也太高看鬼子了,他们有翻脸的资本么?!”
鲁祖塔克道:“万一呢?那群疯子……”
不等他说完,李晓峰就打断道:“请注意,我必须纠正你一点,日本人一点儿都不疯,他们不是疯子!”
鲁祖塔克:“呃?!……”
“是的,”李晓峰一本正经的回答道:“在我看来日本不光不疯,也不傻,更不是什么赌徒心态。在我看来这帮货色从明治维新以来,所有的决定和选择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是一时冲动!”
这个论调对于鲁祖塔克来说还是比较新鲜的,在欧洲政坛这个圈子里,普遍来说是看不起东方的。哪怕是日本人一直标榜自己脱亚入欧了,但是在欧洲人眼里鬼子依然是地地道道的黄皮肤魔鬼,是****。而且研究鬼子崛起历史的这一票人,普遍认为鬼子的崛起有偶然性和侥幸的成分。认为这帮货除了不怕死能豁的出去,就没有太多的优点了。
事实是这样的吗?看看鬼子一步步崛起的脚印,从来都是挑软柿子捏,从来是详细的构思和计划好所有的步骤,才一步步执行。他们就算是赌徒,也是一群精于计算的赌徒而不是烂赌鬼。
以看待烂赌鬼的眼光去看这样一群豺狼恐怕是要吃亏的,比如说日俄战争,当时的俄国开战前是什么心态?恐怕是普遍盲目乐观,很是看不起鬼子,结果呢?
一直以来李晓峰就认为鬼子的小算盘是打得相当精明,相当擅长算计,正式通过一步步周密的算计再外加一点冒险精神,他们才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取得了成功。
当然,小算盘打得再好。实力不够也是枉然。岛国思维让鬼子完全没有意识到未来的世界大战完全就是一场纯粹的消耗战,棺材本不够厚实,是真心不能上桌开赌的。
而正是小鬼子擅长打小算盘的本事,让李晓峰认为就算托洛茨基参加开罗会议被曝光了。问题也不大。因为小鬼子也会计算得失,诚然俄国人是参加了一场针对他们的会议,也很可能同英美中达成了某种协定。但是他们最多只能通过外交渠道抗议,再顶多制造一点小摩擦,你让鬼子真的豁出去直接对苏联宣战。嘿嘿。那真心是不可能的。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其实力不够,原本在华夏、在东南亚鬼子就开辟了两片战场,兵力就有点紧张了,后来又招惹了美畜,中途岛惨败顿时让其压力山大。这时候你再让他们去摸苏联的老虎屁股,小鬼子真心没有这么蠢。
这么说吧,这天下的人智商其实都差不多,纯心作死的那真心是极少数。而鬼子一度还混得不错,这证明其智商不存在生理上的缺陷。正常人不会再这个问题上一蠢到底。只要苏联没有首先对日本宣战。不管苏联参加什么性质的会议,鬼子更可能的就是放放外交嘴炮,或者派个特使去莫斯科游说做工作,甚至不排除释放亲善信号缓和关系。总而言之,鬼子是不敢在这个时候发疯的。
李晓峰就认为,托洛茨基完全可以去参加开罗会议,大大方方的去,去了又能怎么样?有种你小鬼子的就作死,如果你丫真的如此作死,那他还可能松口气。因为这证明了之前鬼子的崛起真心是意外是偶然,算是瞎猫碰上死耗子,面对一群智障还有啥好怕的?
至于什么英国人在挖坑打埋伏,随它去。大英帝国已经是昨日黄花了。再蹦跶又能蹦跶到哪去呢?李晓峰认为老托这是太老了,老的连一点当年挥斥方遒的意气都没有了。如果他是当前苏联的老大,那是想也不想立刻就去,怕个鸟!
所以,对于这个事儿李晓峰是不太关注的,他真正关注的是另外一件事。土。共的周公准备在近期秘密访问苏联,可能要前往莫斯科同苏共高层面谈。
谈的自然是反法西斯战争的前途问题,南粤蛮龙捅出的那个消息太劲爆了,让土。共方面不能不怀疑刮民党抗战到底的决心,很担心这些家伙又炮制出新的皖。南事件。
土。共方面认为当前的大好形势不能就这么毁了,而且有必要督促刮民党方面坚持到底。在华夏国内他们能做这件事,而在国际上能够也愿意给刮民党施加这种压力的,在土。共看来只有苏联了。
因为对这个问题极其重视,所以土。共方面干脆将周公派来了,不过这种会面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苏联暂时所承认的华夏唯一合法政府是刮民政府,土。共只能算在野党。在这个当口一个在野党的要员跑到国外同外国政府首脑会谈,这怎么看都是地摊杂志的路数。
为了降低不必要的关注,以及避免有些碎嘴子胡乱开喷,经过紧急磋商,苏联方面把这次会谈定义为非正式的。反正苏联政。治局和中。央委员都不会同周公会面。
可能有同志要问了,那这个会谈还有什么意思?周公不是白走了一趟。这你就外行了,现役的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委员是不能见周公,但是退役的不是可以么?要知道在苏联政坛还有一个退了休的导师大人,他的分量不比现役的几个局委差,甚至还超出一头。
由导师大人这个退休人员跟周公会谈,既能保证会谈质量,也很难招惹非议,毕竟就算这个事儿传出去,也没什么,谁让导师大人现在既没有公职也不在党内担任任何具体职务,闲云野鹤一个。算是私人会面。
至于周公前往莫斯科的借口,也有现成的,共。产国际还没解散呢?共。产国际要了解华夏抗日战争以及无产阶。级革命形势,派一个够分量而且懂外交的要员去,又怎么了?刮民党不服气?不服气你丫也加入一个共。产国际看看撒!
所以李晓峰自然是有些心痒痒了,如果不是政治原因,他倒是想亲自见见周公,以满足一下他穿越者的恶趣。而现在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导师大人先拔头筹了。不过李晓峰也有些好奇,历史上从来没有见过面的两个伟人会面,会发生些什么呢?(未完待续。)
PS: 鞠躬感谢迷踪梦幻、川流华桂、懒惰的读者、xvxinyi、醉生梦死人、霜之龙、懒惰的读者和尤文图斯同志!
417会谈(上)
这一天,天空一点儿都不蓝,太阳一点也不红,更没有喜鹊在枝头啼叫。相反,这一天,天空中不满了阴云,黑沉沉的压得人心里发堵。就仿佛有一场狂风暴雨即将来临。
周公坐在共产国际专门调配给他使用的伏尔加牌小汽车上,看着列宁格勒街道两旁的建筑,心中有百种感叹。虽然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列宁格勒,但是在梦中,他总能梦到这座城市的一切。在相当多****党员心中,列宁格勒是个神圣的地方,是共产党员心目中的耶路撒冷。
周公虽然不至于带着朝圣的心态进入这座城市,但要说他一点儿不景仰几十年前的那场革命,也是不可能的。十月革命所缔造的绝不仅仅是一个苏联,而是缔造和巩固了一种信仰。
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真正的取得了一场属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而十月革命革命做到了这一点。苏联革命的胜利让周公看到了一种可能,那就是让积贫积弱的华夏走上富强文明的康庄大道,真正实现它少年时期为中华而崛起的那个梦。
周公信步走下了轿车,严肃的整了整自己的衣衫,将衬衫上最后一个皱纹都拉平了之后,才随着陪同人员走进了那幢别墅。能让周公如此严肃对待的也只有列宁一人。作为共产主义理想的精神信仰,列宁对每个共产党员来说都是那么的独特。周公也是如此,能和这位导师大人会面,让他由衷的感到兴奋。
列宁的别墅装潢得很一般,但给人一种别样的平静感。周公很喜欢这种感觉,甚至希望多年以后他自己退休的时候也能拥有这样的平静生活。
穿过别墅,在后面的小花园的亭子里,周公见到了传说中的列宁,不过让他惊奇的是,除了列宁之外竟然还见到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安德烈。彼得洛维奇。
对于后者能出现在这个场合,周公是又惊又喜,原因很简答,苏联政府始终强调这是一次非正式的会谈。******和**********的大佬们都不会出现。而现在某仙人却坐在了这里,难道情况有变化?
周公倒是希望情况发生了有利的变化,那样华夏的抗日战争将更加顺利一些。但是他又不能确定某人的突然出现真的是有利的,谁能保证呢?
周公有些忐忑的走上去,同列宁打招呼。这位导师大人看上去身体颇为虚弱,甚至给人一种弱不禁风的感觉。不过在这虚弱的外表下,周公却能够觉察到列宁的坚强。他说话的语气以及笑声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除了看列宁之外,周公还特意在留意某人的态度,不过某人表现得很平静,看不出一点儿端倪。
主宾分别落座,列宁首先说话,导师大人吐词很清晰逻辑也很分明,这能看出他老人家还一点儿也不糊涂。不过让周公感到惊奇的是,作为翻译的竟然是某人。
“列宁同志让我转达给您,亲爱的周同志,他很欢迎您到他这里做客。并盼望着能够为华夏的抗战和革命发挥作用。他愿意为华夏同志解决实际困难。”
周公曾经说过某仙人汉语说得很顺溜,是不折不扣的中国通,不过他并没有同某人直接打过交道,所以以为某人的汉语水平也就是那么回事。但是今天接触了才知道,某仙人的语言能力确实不是盖的。
“至于我,”李晓峰笑着解释道:“列宁同志认为需要一个真正专业的翻译为你们之间的沟通提供便利,而我就是今天的翻译。”
周公在心中噢了一声,但是他不会真傻到以为某仙人就真是来当翻译的,很显然,这是苏联为了规避某些障碍采取的措施。
事实真是这样吗?应该说不完全,让某仙人来当翻译,确实是******的便宜措施。但更主要的还是列宁的坚持,是导师大人提议让某人以翻译的身份加入这场非正式会谈的。
那列宁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在列宁看来,世界革命才刚刚开始,苏联的胜利是开端,是榜样,但仅仅有苏联的胜利是不够的。哪怕是二十年代在一国能不能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他否定了托洛茨基,但是那更多的是政治原因。在那个敏感的时刻,总不能告诉苏联人民前途艰险朝不保夕吧?那时候树立必胜的信念才是最重要的。
在列宁本人看来,一国革命的胜利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越来越多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了,革命胜利的希望才更大。而经过他近些年的研究,他认为华夏革命的意义非同小可。
一个和苏联一样资源丰富但人口更多的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其产生的连锁反应是绝不亚于十月革命的。苏联太需要这样富有潜力的伙伴一起共同开创未来了。
尤其是当导师大人听说经历过长征的华夏共产党人在艰苦的抗战中不光没有被打垮消灭反而茁壮成长起来时,他是非常的高兴,进一步认为华夏的革命是非常有希望的。
“华夏的同志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是让我惊喜不已。我仿佛看到了无产阶级革命在华夏胜利的前景,我相信这一天将很快到来!”
列宁的这番话绝对不是假客气,他是实话实说,甚至告诫一旁的李晓峰:“华夏革命之艰难,远远超出了我们的十月革命,二十多年的革命生涯锻炼了华夏的同志,锤炼出了一批政治合格、理想坚定、作风朴素的好同志。而我们的革命来得有些过于容易了,没能很好的锻炼队伍,所以在革命胜利之后,要重新补课,要重新锻炼同志。我认为我们的同志应当向华夏的同志学习,尽早的解决官僚主义的顽疾!”
这话让李晓峰有些尴尬,因为很显然周公似乎不需要翻译也听懂了列宁的意思。作为一个华夏人,他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高兴,但同时也很清楚,这是列宁对他的敲打。
不光是周公奇怪,实际上李晓峰本人也很奇怪,为啥列宁忽然叫他来充当翻译。苏联不是没有真正的华夏通,汉语和他一样好的老毛子大有人在。外交部那边类似的人才多如牛毛,为啥偏偏就叫他这个局委来打小工呢?
一开始李晓峰同周公的想法差不多,以为这是导师大人帮着绕开种种限制,但是抵达了导师大人这里之后,他就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导师大人并没有牵线搭桥的意思,反而真心是拿他当翻译使唤,但是李晓峰知道导师大人绝不会这么简单,他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一时半会儿,李晓峰还真猜不出来,只能耐心的继续观察,因为导师大人和周公的交流很快就摆脱了客套进入了正题。
“苏联政府的立场是始终如一的,击败日本法西斯,还给华夏人安居乐业的和平生活。这是第一位的。在此之外,用各种办法促进华夏革命的发展也是苏联政府的既定政策……华夏人民要想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桎梏,唯一的办法就是开展无产阶级革命,通过革命的手段摧毁旧秩序,建立新秩序!”
列宁没有拐弯抹角,一开始就摆明了自己的态度,应该说这样的态度是很不寻常也很不容易的。按到正常的外交规则,一切都是利益交换,而作为苏联利益的代表列宁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