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兵在1917-第6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主要是一战中他们被坑怕了,担心苏联到时候又撂挑子,要知道列宁那一批“厚脸皮”可是全部都活着,反正英美是十分怀疑导师大人和托洛茨基的节操问题。

对此,李晓峰自然不会有意见,此一时彼一时,彼时俄国是不得不壮士断腕,而此时则是扩大地盘和影响力的好事,干嘛要放过德国佬?

实际上李晓峰更担心英美在这方面出幺蛾子,因为这两家的节操才是碎的。尤其是在未来苏联极大地拓展了在西欧的势力范围之后,为了抵制苏联的扩张,这两家更可能同德国议和,而且历史上德国人也有这方面的意思。如果出现英美和德国议和,利用德国抵挡苏联扩张的情况,李晓峰并不会特别惊讶。所以现在英美言之凿凿地敲定死这一条,他自然也不会有意见。

在英美苏三国在关键性问题上达成一致之后,接下来的议题就从三国开始拓展。按照罗斯福和丘吉尔的意思,反法西斯不仅仅是英美苏三国的事情,全世界面临法西斯威胁的国家很多,很有必要将这所有的国家都团结起来,组成一个世界范围的大联盟,说白了英美苏就是当带头大哥的角色。

这一点李晓峰也不反对,但是怎么组成联盟,以及联盟内部的权力和责任分配工作,他认为有必要仔细地谈一谈,因为这其中有很多说道,而且对未来的势力划分牵连甚广。

首先被提到的是波兰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关系苏联的利益。众所周知一战结束之后,波兰被分裂了,形成了东波兰和西波兰对峙的局面。而这种局面直接导致了一种蛋疼的局面,那就是如今的波兰存在两个流。亡政府,西波兰流。亡政府在伦敦,东波兰流。亡政府在莫斯科。今后二战胜利之后,波兰还维持分裂局面吗?

英国人倒是不排斥继续分裂波兰的局面,那样他们在德国之外还能获得一定的抵御苏联西扩的缓冲地带,等于是维持了一战胜利的果实。而苏联肯定不愿意接受这么一个结果,凭什么老子打下来的地方要送给你们英国佬?

从历史的大趋势来看,英国人肯定是争不过苏联的,但是像丘吉尔这种高手很会制造麻烦,比如他认为重新统一波兰可以,但是重新统一的波兰政府应该由波兰人民进行选择,究竟是姓资。本主义还是姓社。会主义,看选举结果。

罗斯福也立刻表示,美国愿意充当波兰问题的调停人角色,愿意监督波兰的民。主进程。看上去这两家是沆瀣一气的准备将苏联挤兑死。可李晓峰是那么容易就范的人?

“我同意波兰的前途有波兰人民决定的原则,用民。主的方式解决问题是个好办法。但是苏联政府从来不会承认一个曾经侵略过苏联的独。裁政权,苏联政府现在和未来都不会承认西波兰政府的合法性,要真正实现民。主,首先要取缔的就是这个独。裁政权!”

罗斯福和丘吉尔对视了一眼,很有些无奈,因为他们听出来某人的意思了,那就是要玩民。主可以,但是首先得让西波兰流。亡政府出局,也就是剥夺其参选资格。更可气的是某人拿出的借口还那么无耻,竟然说西波兰政府是独。裁政权不民。主。

好吧,这个借口也是让人醉了,丘吉尔第一个就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这完全是污蔑,是苏联有再次染指和奴役波兰的企图。

对此,李晓峰针锋相对地反驳道:“毕苏斯基不是独。裁者?毕苏斯基没有悍然侵略过乌克兰?如果贵国连这点基本事实都罔顾,那苏联政府不得不考虑贵国的真实立场和目的,对于一个包庇独。裁者的联盟,苏联政府没有兴趣加入!”

丘吉尔没话说了。当然,这并不是他服气了,而是没办法,苏联人根本就不打算跟他谈波兰问题,不打算在波兰问题上做任何让步,对于实力大大下降的英国来说,能有什么办法?为了波兰跟苏联干仗?

拜托,二战爆发他们和法国一起直接给波兰人卖了,现在怎么可能冒着得罪一个更强大敌人的风险去维护波兰?擦脚布真心是没那么重要。

波兰问题被搁置了,当然谁都知道,这种搁置仅仅是一个说法而已,不过是英国人面子下不来台采取的冷处理对策。实际上波兰的未来已经被确定了,那就是俄国人说了算。

“解决”了波兰问题之后,李晓峰也不能光挨打不还手了,他立刻提出了华夏问题:“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华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的帮助华夏反击侵略,如何发挥出华夏最大的战斗力,我认为我们三国应该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未完待续。)

363暗战(下)

丘吉尔对李晓峰忽然提及华夏问题感到莫名其妙和不可理解,老烟鬼始终不认为华夏存在什么“问题”,更不明白为什么苏联要关注这个东方的贫穷落后的国度。

这么说吧,老烟鬼始终是瞧不起华夏的,不认为华夏在这场战争中是什么关键性的角色,他眼中的华夏是跟印度一个档次的存在,属于帝国的炮灰。

“三国政府都已经决定加强对华夏的援助,这还不够吗?”丘吉尔以一种很傲慢和挑剔地语气问道。

“当然不够!”李晓峰毫不示弱地就给他顶了回去,“首相阁下,我希望您注意自己的语气,如果没有华夏牵制日本的百万大军,此刻日军已经可以横扫东南亚和印度了,以贵国那点儿可怜的守备力量根本就不足以对日本造成多少威胁。从某种意义上说华夏的顽强抵抗维护了贵国在亚洲的利益。哪怕是从这一点出发,贵国也必须对华夏的伟大付出心怀感激。而不是以一副殖民者的傲慢面孔对待朋友!”

李晓峰的话说得很直接,也很不给丘胖子面子,这多少让他有点下不来台,他正准备反击的时候,坐在他旁边的罗斯福也开口了:“我认为安德烈先生的发言是有道理的,华夏在这场伟大的战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于情于理都应该获得盟国的尊敬。”

丘吉尔脸颊抽了抽,他实在不明白为什么罗斯福也帮华夏说话,那个贫穷落后四分五裂的国家有什么值得一提的?随便给点援助打法他们不就好了,为什么要提高他们的国际地位?当前维护法国的国际地位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

很可惜,罗斯福并不这么认为,老总统认为法国对当前的战争贡献实在有限,几个月就被德国人打花了,不得不狼狈投降。法国的相当一部分战争资源都被德国人占据了,导致德国人变得更加强大。而华夏虽然一穷二白,虽然失掉了半壁江山,但始终在进行抵抗,再怎么说也能牵制大量的日军。对比之下,法国有个世界大国的样子吗?

并且,罗斯福认为这场世界大战并不是维护国际旧秩序的传统战争,美国无意全盘维护英法两国构建的旧有秩序,这两个国家垄断了大量的殖民地,霸占了太多市场,这对美国来说是不利的。所以肢解或者瓦解英法的殖民体系,搭建一个符合美国利益的新秩序,这是他关心的事情。

所以,让法国去死就是必然的选择。谁让法国人不给力,不给力还想多占多得,哪里有这个道理?而华夏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这个半殖民地国家并没有完全被英法控制,将其从英法的殖民体系中剥离代价小,而一旦成功,必将引起连锁反应,将沉重地打击英法的殖民体系。更何况华夏市场也不小,资源也比较丰富,其潜力还是很理想的。想当年,山姆大叔连古巴、菲律宾都不放过,何况是偌大的华夏。

所以提高华夏的政治地位,将华夏拉上美国战车,是罗斯福的既定方针。一开始他还觉得马上就提这个问题时机不成熟,谁想到俄国人抢到他头前去了,自然的他不能让俄国人专美于前。

“美国政府关注华夏问题,帮助这个国家摆脱贫穷和愚昧,走上自。由民。主富强之路是美国人民的希望……美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认为这种落后的剥削制度应该尽早的消失……”

罗斯福的这番表态让丘吉尔的脸色愈发地难看了,不过让他难堪的还在后面,因为李晓峰马上就补充道:“苏联政府和人民赞同罗斯福总统先生的表态,各国应该放弃对华不平等条约,放弃不平等裁判权,放弃租界。在自。由、平等、公平的原则下发展新型对华关系才是历史的潮流。华夏的大门应该平等敞开,而不是个别国家的私家乐园!”

罗斯福有些惊讶地看着李晓峰,因为某人最后那句话意义非凡。美国一项是主导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的,为的就是打破英法的对华垄断。而之前苏联一直强调的是革命输出,搞阶。级斗争,准备将他们这些资本主义一锅端了。而今天,在某人嘴里苏联的态度忽然发生了重大改变,变得很符合美国的口味,这是个信号吗?

不过罗斯福暂时没有时间去揣摩其中的深意,因为他知道必须马上附和某人的发言,因为英国人马上就要反击了,必须先联合苏联干倒英国再说。

罗斯福当即表示:“我完全赞同安德烈先生提出的自。由、平等、公平三原则。美国政府也愿意带头放弃对华不平等条约,在上述三原则的基础上同华夏签订新的互惠互利协定。并且美国政府希望世界各国都采取类似的策略发展对华关系!”

丘吉尔是被挤兑得够呛,他刚想要反对,就被罗斯福堵了回来,大金主都是这个态度,而且还大唱高调,这一军将得他真心是喘不过气来。

丘吉尔恶狠狠地看了李晓峰一眼,他再一次感受到了某人的邪恶,这个混蛋三言两语就瓦解了英美之间的默契,让三国关系变得更加微妙了,这无疑的给大英帝国制造了相当大的麻烦。

丘吉尔当然知道大英帝国国力下降只能被迫收缩,但是他始终不承认大英帝国已经日暮西山了。他认为大英帝国需要的仅仅是一段调整期,需要的只是一个喘息的机会而已。为了赢得这个机会,他认为拉拢美国,让出一部分利益就足够了。可是刚才罗斯福的表态立刻让他凉了半截腰。

美国人和德国人不同的仅仅是方法,德国人是一直企图用明抢的方式将大英帝国踹下宝座,而美国人则是“大发国难财”敲诈勒索。这一明一暗都不是好东西。

可惜让丘吉尔郁闷的是,大英帝国暂时没有任何办法抵御这种勒索,如果不按照美国人的指挥棒走,大英帝国能不能撑过这场世界大战都不好说。

郁闷的丘吉尔也只能向现实低头,只能默许美苏联合起来拆台:“大英帝国倡导民。主和自。由,尊重不同种族人民的选择,愿意为世界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但是我们始终认为,在世界上的不发达地区,蒙昧和愚昧依然是主流,让这些落后地区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需要时间。一味的急于求成恐怕只能适得其反!”

罗斯福和李晓峰都是暗笑不已,很显然,英国人招架不住了,只能找借口拖延时间。不过不管是罗斯福和李晓峰都认为,这种拖延不过是苟延馋喘而已,英国已经是过去式了,再也不可能坐地第一把交椅了。

当然,他们俩也不着急立刻就逼迫英国人下台,那样效果不好,反正是水到渠成的时,慢慢施加压力就可以了。把英国人逼得狗急跳墙反而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所以李晓峰和罗斯福立刻表示赞赏丘吉尔的开明,希望丘吉尔在这个问题上发挥更大和更积极的作用。当然,这番话差点没给老烟鬼气死。

确定了大致方针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好谈了,在美苏的力挺下,华夏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名义上说是反法西斯的核心大国,拥有同英美苏同等的地位,不过实际上大家都清楚,这是虚的。华夏的国力暂时还支撑不起这样的国际地位,暂时不过是个花架子。

在提高华夏国际地位上美苏的态度是一致的,但是对待华夏内部问题上,两国的矛盾还是比较尖锐的。比如美帝的代言人是刮民党,而苏联是T共,双方都在极力维护本方代言人的利益。

“作为唯一能代表华夏的合法政权的执政党——刮民党,他们才能代表这个国家!尊重华夏的主权,首先要尊重刮民政府,贵国之前的做法很显然有分裂华夏的企图,这必须中止!”

李晓峰则回答道:“此言差矣,苏联政府一直在无私地援助刮民政府和刮民党,没有苏联的援助,刮民政府断然支持不到今天。而且我们必须看到,这个政权和政党极其腐朽和FB,其内部也是四分五裂,一度在抵抗和投降上举棋不定。苏联政府必须对苏联人民勒紧裤腰带提供的宝贵援助负责,这些宝贵的物资必须用在打击日本,而不是被挥霍和用在打内战上!”

稍微一顿,李晓峰又继续说道:“按照国。共双方第二次合作的相关宣言,八路军和新四军也是刮民政府的合法武装,而且他们更加积极和热衷于打击日本。为了尽早地战胜日本法西斯,苏联政府给予八路军和新四军必要的支持,怎么就不合理合法了?”

末了李晓峰还挖苦了一句:“某些人不愿意抗战,那就别站着茅坑不拉屎。宝贵的资源还是留给那些愿意抗战的人吧!”

罗斯福嘴角抽了抽,实际上他也不喜欢刮民党和蒋某人,如果华夏有更符合美国利益的选择,他会毫不犹豫地将其抛弃。但很遗憾的是,除了刮民党之外,美国几乎没有其他选择,总不能选T共吧?出于维护国家利益,罗斯福只能勉为其难地为刮民党说好话和站台,这种感觉别提多难受了。

“我理解贵国的想法,”罗斯福很无奈地叹了口气,“但是我们必须从维护华夏利益的大局出发,暂时没有比刮民党更好和更合法的选择,我们应该暂时放下不愉快,携手合作先打败日本,那些问题可以留给未来解决!”

李晓峰点点头道:“我不反对未来再解决这些问题,但是我希望现有一个大的方针——华夏的未来不能再打内战,两党应该用民。主和平的方式去解决一切争端!”

罗斯福立刻点头表示同意,不过李晓峰又补充了一句:“为了保证民。主和平的方针被贯彻,我们两国应该给华夏两党发出警告,画出一条红线,未来一旦有哪一方突破了红线,就必须严厉地制止和制裁他们。”

罗斯福皱了皱眉头,沉思了良久之后,表示可以接受,不过同时他问道:“制止和制裁的手段包括哪些呢?”

李晓峰很清楚,罗斯福是担心苏联使用武力,所以他明确表示:“苏联无意干涉他国内政,更无意使用武力。所有的制裁手段应该是非暴力的,对挑起内战的一方实施经济制裁和武器禁运已经足够了。”

罗斯福松了口气,这样的手段他还能接受,只要苏联不出兵,那么他也不反对经济制裁和禁运,大概在老总统看来,就算没有美国的支援,刮民党挑起内战也能够打赢。

当然,只有李晓峰最清楚刮民党的本事,那真心是伪装成国家的物流公司,正所谓凯申物流使命必达,老蒋的运输大队长实在是干得太漂亮了!

截止到此,这次会谈算是取得了完美的结果,三国同盟已经不存在任何难以解决的问题,除了英国人比较郁闷之外,美苏还是很满意的。这也导致了后来回忆这次会面时,三方的语气不太相同。

丘吉尔显得很苦闷,完全是一副狼来了的架势:“……危机在逼近大不列颠……恐怕就算击败了轴心国,大英帝国也不能有丝毫的大意,我们的敌人不仅仅只有苏联……”

罗斯福比较轻松,他在回忆中高度评价了这次回忆的重要意义:“这是一场开创新时代的会面,三国首脑在各种复杂问题上取得了共识,这场会议的结果将奠定未来五十年的世界格局!”当然,他在回忆中还重点谈到了对某仙人的印象:“安德烈。彼得洛维奇和那些传统的苏联领导人不一样,那些人身上有浓郁的官。僚主义作风,其意识形态始终是高度紧张的……古板、教条和莫名其妙的神经质导致和他们交流很费劲。但是安德烈。彼得洛维奇没有这些东西,他像一个老练的外交家一样处理问题,富有攻击性但又不失灵活性……”

至于李晓峰,他对此到没有多少感慨,在返回莫斯科之后,对中。央委员会的报告中除了谈及会谈的意义,更多的是提醒中。央委员们——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要高度警惕帝国主义用软实力瓦解和击败我们,所有的党员干部必须加强个人修养,要警惕和。平。演。变!

“您就不说说安德烈。彼得洛维奇,在这个结盟的当口,谈这些不合适吧?”

面对乌利茨基的提醒,托洛茨基却说道:“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安德烈同志作出了让步,让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同盟得以建立,这就够了。至于他提出的那些警告,虽然偏激了一点,但也不是没有现实意义的。提高个人修养和提高警惕没有坏处!”

是的,对托洛茨基来说,只要某仙人不捣乱,他就谢天谢地了。至于某人额外提出的那些话,他只当是某人为了维护个人的面子和威望的“垂死挣扎”。他认为:“总要给某人一个发泄不满和发牢骚的渠道吧!”

可见,托洛茨基对于同盟的达成是很高兴的,甚至认为同盟一旦确立,托派未来的日子就好过不少了。大概是他觉得这个同盟是重要的政治资本,利用这个同盟,托派能再次兴旺发达。

1943年2月14日,在距离百慕大会谈一个月之后,当三国外交机构搞定了具体的细节问题之后,世界性的反法西斯大同盟终于建立了,以英美苏中为首,数十个国家参加的同盟正式对轴心国宣战。而就在这一同盟建立的当天,在北非火炬行动也宣告开展。

火炬行动还是挺震撼的,十多万人规模的两栖作战,尤其是巴顿的部队直接从美国本土奔袭摩洛哥,这种组织能力充分的表现出了美国惊人的战争潜力。

当乌博列维奇获知这一行动的具体细节时,也是大吃一惊,作为红军总。参谋长,他很清楚,这样的行动红军是暂时搞不来的。红军暂时顶多在近海搞两栖作战,而且投送能力顶多也就是一个师左右的兵力。

为此,他在备忘录中写道:“增强红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做到御敌于国门之外,这对保障未来的国家安全极其重要!”

乌博列维奇算是理解了某仙人为什么一直加强海军建设,一直强调要建立一只强大的远洋海军。很显然,这就是防着美国去的。而现在美国也确实让乌博列维奇感到了恐怖,尤其是在二月下旬,成群的美国货轮停靠摩尔曼斯克,将数以万计的物资送上苏联的陆地,因为数量过于庞大直接瘫痪了摩尔曼斯克的码头运作时,这种恐惧感就愈发强烈了。

他又一次在备忘录中写道:“增强红海军的作战实力,建设远洋大海军,刻不容缓!!”(未完待续。)

364海军和秘密

乌博列维奇这是受到了美国人的刺激,这才觉得海军有重大作用,才愿意加强红海军建设。当然,这并不是说之前红海军的发展就不受重视,实际上这个年代的红海军已经比历史上强大太多了,虽然不是世界上最强的海军力量,但绝对还是处于第一集团之中的。

红海军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其实不是资源不够用,虽然在战争时期其建设不可避免的受影响,但也不至于勒紧裤腰过日子。红海军当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这些宝贵的经费用在了错误的方向。

这么说吧,当时红海军的思路是有问题的。不像陆军是旗帜鲜明的大纵深作战,也不像空军是远程航空兵和前线航空兵泾渭分明。红海军的思路是没有思路。相当一部分高级军官的思维还停留在一战,觉得主力舰才有用处。而另一部分布尔什维克上台之后的实用主义海军军官则认为空前快足以扼守国门,对潜艇、飞机更感兴趣。当然还有最后那一批人是李晓峰带出来的,是航母派。

看上去这是有目标,不是有三大派系吗?但实际上这三大派系依然很混乱,都没有解决一个关键性的问题——红海军到底是干嘛用的?

战列舰那派人虽然大力主张发展战列舰,时时刻刻瞄准着赶英超美,但是你让这帮孙子去大洋上公然挑衅英美这样的一流海军,他们又没底气。普遍认为以苏联的国力暂时不可能做到这一点,而且也没有必要这么做,因为红海军不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工具,始终是防御性质的,是用来保家卫国的!

实话实说,这尼玛就是扯淡,数千万一艘的战列舰不出去海上决战,留在家里当存在舰队,这完全不符合马汉的理论,而且代价也太高了。如如仅仅满足于近海防御。空潜快反而更经济实用,何必花费那么大的代价去搞主力舰?

所有有一段时间,除了斯。大林愿意支持战列舰那波人,其他的布尔什维克高层对这一套都兴趣缺缺。不过这也不是说空潜快也没有问题。实际上宣扬空潜快理论的这一票人目的性也成问题,因为他们有一个问题始终无法回避,那就是空潜快对付不了英美这样的超强海军,甚至对付日本这种二流海军都够呛。空潜快根本做不到御敌于国门之外,顶多只能骚扰一下对手而已。

也就是这样的海军虽然便宜。但是苏联真正同帝国主义爆发了生死之战,用处是不大的。所以这帮人也有点蒙圈,努力地试图制造一种足够便宜但又能威胁敌人主力舰队的海军武器。可惜的是,暂时他们还没找到。

至于航母派,虽然他们有某仙人的支持,但实话实说他们也不比上面那两家高明多少,他们也试图将航母表述成一种防御性质的武器。但是航母用来防御真的可行吗?实话实说,似乎有点被动挨打的意思。

总而言之,在整个三四十年代,红海军的思想很混乱。并没有完全搞清楚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是争夺对海洋的控制权(对于没有太多海外贸易而且资源丰富的苏联来说,这个吸引力真心不大),还是甘当一种存在性的吓唬人的“大杀器”,或者干脆就在近海扑腾两下算了。

反正红海军的建设缺乏目的性,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喜欢胡乱跟风,今天英美日上马了新式战列舰,那红海军就会忽然对战列舰抛媚眼,明天英美日又开始搞航母。那红海军也跟着搞航母,后天听说潜艇才是王道,红海军立刻就又会投入潜艇的怀抱。

红海军可以说是朝三暮四的代言词,不过出现这种情况也很正常。首先是俄国海军历史上就是个拼盘似的大杂烩,就是靠直接从国外购买舰船、引进技术发展起来的。其海军基础很薄弱,所以在面对新技术和新思潮的时候回混乱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尤其是还要看到俄国海军在一战前就被灭了一次,那一次的失败太惨重了,以至于让俄国人很不自信,总觉得自己是落后的一方。所以也愿意盲目跟风。

再加上某仙人的横空出世,将海军内部搅和成了一锅粥,让各种新思潮极端泛滥,从某种意义上加重了俄国人的这种不自信心理。所以在海军建设问题上盲人摸象也就很正常了。

不过进入卫国战争之后,红海军的混乱竟然有了极大的好转,似乎红海军开始找到了目标。首先“清醒”过来的是搞空潜快的那批人,之前他们一直认为空潜快等同于防御,而防御永远是被动挨打的,尤其是用空潜快对付英美这种大海军时,将没有任何优势。

这是他们的最开始的想法,但是随着二战的爆发,尤其是德国人再一次祭出了无限制潜艇战这个大杀器之后,空潜快的支持者一下子就沸腾了。堂堂世界第一的皇家海军竟然被一群潜艇逼得差点生活不能自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空潜快并不仅仅是防御性质的,完全可以用于攻击嘛!

用潜艇御敌于国门之外,这个设想似乎已经被德国人证实了!所以空潜快的支持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既然德国人用少量的潜艇就能做这么大的事儿。那没道理比德国水下部队强大得多的红海军潜艇部队也做不到哈!

从1939年到1941年,空潜快这一波人是空前的活跃,不断地叫嚣着修改红海军的战术理论,明确潜艇的核心地位,要求向德国海军学习,利用潜艇进行海上破交作战,彻底地摧毁对资本主义世界极其重要的海上生命线。

众所周知,李晓峰是航母派,他对发展潜艇没有意见,但是潜艇这个配角出来抢戏抢主角地位那他就不能同意了。所以在那两年他是竭力地镇压空潜快的喧嚣,在他的支持下,航母派也终于找到了作战目标。

航母派认为,潜艇用来破交确实有非凡的作用,但是破交只能对英国这种资源高度依赖殖民地的岛国有重大作用。碰上了美国管用吗?恐怕是不管用的,他们认为德国潜艇部队取得的战果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尤其认为潜艇部队并不能够有效的摧毁敌人的主力舰队。而不摧毁敌人的主力舰队自然也就谈不上完全解除了敌人的威胁。

所以航母派认为,在未来红海军应该利用潜艇进行破交作战,不过潜艇的任务是削弱敌人的实力,为较为弱小的红海军水面舰艇编队同敌人主力最后决战创造良好条件。

说白了。航母派认为潜艇就是一种骚扰手段,削弱敌人之后,再由他们出场解决问题。

应该说航母派的这种理论确实谈不上先进,因为红海军的主导思想依然不是控制海洋,而仅仅是避免海洋被敌人控制。也就是说红海军对制海权依然没有太大的兴趣。依然仅仅是一个破坏者。

实话实说,这很落后。毕竟海洋占地球面积的四分之三,海洋里才有人类的未来。而红海军却对海洋没有一丝一毫的兴趣,仅仅乐于当一个破坏者,真心是没啥追求。

当然,对落后的红海军也不能要求太高,谁让苏联的国土太广袤资源太丰富了,这让北极熊仅仅对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感兴趣也就很正常了。

而且从进步的角度说,红海军航母派从最开始的纯粹的防御性质海军建设思想转入进攻和破坏,这也算是有进步了。一口气吃不成胖子。得一步步来不是?

并且,红海军航母派的这一套理论很取巧,不像之前的战列舰派和空潜快派那么排他,不是那么非此即彼。航母派承认了潜艇的重要意义,也不排斥发展潜艇,这就没有那么强的对立性。哪怕是空潜快最如日中天的时段,也不敢说一棍子给航母派打死。

所以在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航母和潜艇的发展都是比较快的。先说潜艇吧,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在同英美结盟之后。在英美的一再强烈要求下,红海军终于同意加强太平舰队的实力,那怎么增强呢?就是增派潜艇和部分水面舰艇前往海参崴。

其中潜艇可是占据大头,从北方舰队一口气将抽调近30艘潜艇。这个数量说实话是比较惊人的。而这三十艘舰艇当中一大半都是所谓的巡洋舰潜艇。

所谓的巡洋潜艇其实就是红海军的大型远洋潜艇,而其他的就是中小型近海潜艇。说起开苏联或者说俄国对远洋潜艇是相当的热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