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兵在1917-第6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321下一代们
1942年8月,也就是在保卢斯集群即将覆灭的前夕。对于苏联人民来说,这场既神圣又可怕的战争已经进入了第二个年头。在这一年里,苏联的方方面面发生了许多深远的变化。
咱们一个一个慢慢的说起吧!先说苏联的最高权力核心——政治局。政治局的总体格局同1940年相比没有任何变化,但是不管是中央委员还是普通党员都能觉察出党中央确实在发生变化。
贯穿了整个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的列宁派和托派的斗争似乎终于分出了胜负。托洛茨基和他的小伙伴虽然在政治局中占据了三把交椅,但是怎么看这都是最后的辉煌或者说回光返照。
为什么,数人头就行了,现在的托派除了以托洛茨基、乌利茨基和拉狄克为首的三巨头之外,剩下的几个值得一提的任务也只有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皮达可夫和斯米尔诺夫。
这三个人中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年纪最大,生于1886年的他现在已经五十六岁了,三年后的1945年换届时将年满59岁。也就是说,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最多再干五年就得退休。
再说斯米尔诺夫,这位仅仅比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小一岁,1887年出生的他,到1945年也就是再干五年的命。而且请注意,这位斯米尔诺夫同志还不是纯血统的托派份子。这位实际上跟工人反对派和柯伦泰是一路的,历史上是工人反对派的扛把子,被导师大人按倒之后捶得那个惨啊!
只不过在这个历史时空,柯伦泰还没来的组织工人反对派就被导师大人干掉了,所以这位斯米尔诺夫同志也就没有掉坑里。当然,他混得也不算特别好,他跟布哈林的政治意见更加接近,在布哈林和李可夫倒台之后,才投靠托派。托洛茨基说实话如果不是没人可用了,也不太喜欢他。
最后再说说皮达可夫,这位最年轻,1890年出生的他到1945年才五十五岁,妥妥的可以再干十年。而且从一开始这位就是托洛茨基反对派的核心成员,属于根红苗正。托洛茨基对他寄予的希望是更大,因为除了他之外,老托也真心再也找不到更年轻的接班人了。
不过皮达可夫也有弱点,这位太规矩了,处理政治问题时,太过于“照章办事”,在严重的政治问题面前缺少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说白了,出了大事,这位是有些靠不住的。
这么说吧,在这三位当中,托洛茨基最信任的其实还是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如果说托洛茨基是托派的灵魂,那么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就是最接近这位灵魂的人。在托派的理论建设方面,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是高参和军师。
所以,托洛茨基其实最寄予厚望的其实还是普列奥布拉任斯基,但是让老托郁闷的是,这位仁兄太热衷于搞理论研究了,而且其理论研究还每每有点挑战党内三观的意思。比如历史上导致他被开除党籍的《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论》,好家伙这真心是要扒掉社会主义的底裤。
正因为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太喜欢搞理论,所以在处理实际问题上,他的能力相当有限,甚至还不如皮达可夫可靠。按照托洛茨基的设想,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将是托派今后的理论掌控者,皮达可夫负责执行,至于斯米尔诺夫,只能当替补打酱油。
按照这种规划,其实不难看出托派1945年之后的权力变化了,乌利茨基和老托是到点了,必须退,拉狄克正好60岁,再干一届,为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和皮达可夫撑撑场子。这样勉勉强强能坚持到1950年,算是给托派留下点发展潜力新人的时间。
实际上党内大部分人都看出托洛茨基的安排了,只不过,大部分同志认为,老托有点太过于一厢情愿了。因为他看好的这三位,地位实在有点不够档次。这三位仅仅是中央委员,进入政治局算一个台阶,成为正式的政治局委员又是一个台阶。要一口气上两个台阶,这个难度真心不小。
比如皮达可夫,完全有理由将他刷到候补局委这一档去。也就是说,皮达可夫很有可能在1950年换届也就是60岁那年才能成为局委。而这里面的区别就太大了。
更何况,列宁派会老老实实的给托派在政治局留三把交椅吗?这相当的难说,1935年是列宁力挺托洛茨基,老托才能多混一把交椅。而在1945年托洛茨基退下去了,那时候可没有第二个列宁会给托派面子了。很有可能托派的席位会萎缩,失去一个席位属于正常,失去两个席位也不算夸张。毕竟普列奥布拉任斯基这位老是发出那种惊世骇俗的言论,大家伙实在不看好这个家伙成为政治局委员。否则,在1940年,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就该是政治局候补委员。
也就是说,在1945年最糟糕的一种情况就是托派只剩下拉狄克一棵独苗,那时托派的日子恐怕将相当的不好过。
所以在1942年,托洛茨基很忙碌,一边要忙着卫国战争的各种事务,另一边也要忙着为他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和皮达可夫开路。他尽可能的在拜会老革命和中间派,为这两位是说尽了好话,目的只有一个,务必保证这两位都能进政治局,而且至少还得有一个是局委。
所以明眼人都能看出,从1942年开始,托洛茨基是显著的老了下去。63岁他的看上去像73岁一样老,甚至比休养中的导师大人还要显得精力不济。
连一旁看戏的李晓峰都不由得感叹道:“现在的托派完全由托洛茨基一个人撑着,他要是倒下了,托派就完了。我们必须吸取托派的教训,要给年轻的同志更多的机会,合理的完成了新陈代谢,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世世代代的进行下去……”
能够听李晓峰讲这些话的人自然也是不一般,结合某仙人讲话的语境,肯定是李系人马的嫡系。有哪些呢?我们熟悉的雾风耶维奇和布尔加宁,还有我们不熟悉的乌斯季诺夫。
前两位能够聆听某仙人的指示很正常,不正常的是后面这位乌斯季诺夫。你如果知道这位刚刚34岁,而且不久之前才担任刚刚成立的苏联武器装备人民委员会人民委员,你就知道他有多牛逼了。
不少同志了解乌斯季诺夫还是从他跟戈尔什科夫之间的交锋中获知的。作为航母的铁杆反对者,乌斯季诺夫可是给戈尔什科夫制造了不少麻烦,一度让苏联的重型航母发展陷入僵局。
当然,现在的乌斯季诺夫还没有那么牛逼,刚刚增补为中央候补委员的他是党内不折不扣的小字辈,比他小两岁的雾风耶维奇都可以在资历上压过他一头。
不过李晓峰很看好乌斯季诺夫,在卫国战争中,他表现出了卓越的能力,让苏联的武器装备生产变得那么不可思议。否则,以斯大林的挑剔,也不会让这样一个既没有资历又没有名气的小字辈掌管那么大的权力。
甚至,在李晓峰看来,乌斯季诺夫还有点大材小用,让他去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当主要领导其实更合适。当然,这个话暂时不适合说,因为此时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的老大是某仙人的小伙伴古比雪夫。
当然,未来乌斯季诺夫未尝没可能坐上这个位置,甚至连担任人民委员会主席也是可能的。实际上在李晓峰的设想中,在他退下去之后,雾风耶维奇担任党的总书记、军委主席,作为领导核心掌管意识形态、人事和军事大权。柯西金和乌斯季诺夫分别担任人民委员会主席做大管家,捷尔任斯基的人继续抓纪委监察工作,其他的资历够老但是能力一般的家伙扔去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养老。这样的权力格局是比较理想的。
不过其中也有不少变数,比如布尔加宁,这位是有野心的,但是能力李晓峰真的信不过,而且这货还有点三心二意的意思。他最讨厌墙头草了,不过鉴于布尔加宁还算是他这边的骨干,为了团结自己人,多少还是得给这个家伙留个位置,而且以他的性格,苏维埃那边的位置,他恐怕是没兴趣的。
至少也得给布尔加宁一个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而这又跟古比雪夫有冲突,毕竟古比雪夫也是搞经济出身,去苏维埃和党组织机构工作不合适。再联想到1945年小斯还在,以小斯的尿性,人民委员会主席他肯定是当仁不让的,古比雪夫恐怕只能担任副主席。如果小斯干两届,那古比雪夫真心是悲剧到家了。
是的,李晓峰也为1945年换届的事情头疼,交椅永远是不够的,有野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李晓峰猜测,1945年那一届,小斯恐怕是要确保人民委员会主席的位置,并适时的向党的总书记发起冲击,他怎么也不能比现在的托洛茨基头衔少不是?
不过李晓峰真心觉得,托洛茨基那是特例,他那个党的总书记是导师大人对他丢掉军委主席一职的弥补。而1945年,谁去弥补小斯?至少李晓峰自己认为,小斯当人民委员主席、鲁祖塔克担任党的总书记,他当军委主席,给拉狄克留个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是最合适的分配方式。不说皆大欢喜,至少不存在特别的不公平。
当然,斯维尔德洛夫恐怕是不太可能接受的,反正到时候一场斗争是无法避免的。不过让李晓峰高兴的是,现在他这边占据上风。鲁祖塔克是满意这种分配方式的,有了他的支持,小斯恐怕必须给面子。可是也不能麻痹大意,毕竟小斯的年纪摆在那里,1945年他就60岁了,也只能干一届,对于这最后的辉煌,他肯定是要努力争取权力最大化的,否则,他真心是很窝囊了。
所以,李晓峰也做好了两手准备,小斯如果接受那自然是最好不过,如果他不接受,那就真刀真枪的干一场吧,反正政治这个东西,最后还是靠实力说话,而李晓峰并不认为自己的实力比小斯差。
这些还都是后话,某仙人提前考虑也是做一个心理准备。而这次将三个心腹召集起来,他更重要的还是减少将来的麻烦,最好是现在就给这三个人排定秩序,免得今后又要像列宁和托洛茨基,斯大林和小斯,以及他和小斯这样撕逼一回。有些斗争能比避免就避免,过多的内斗妨碍政治稳定,从而耽误大好局面啊!
“雾风耶维奇同志,说说你最近的工作吧!”李晓峰首先点了雾风耶维奇的名。
对雾风来说,最近这几个月他是老实不少了,经过上次的教训之后,他稳重了不少。在库尔斯克方面军当政委,不说大放异彩,至少算得上是兢兢业业。反正乌博列维奇很满意他的表现,对其评价是:“雾风耶维奇同志虽然很年轻,但却没有年轻同志的浮躁,稳重可靠,所有的工作都完成得漂漂亮亮,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尤其是对于他不太擅长的领域,能够及时的向其他更擅长的同志求教学习……不骄不躁颇有大将之风……”
能让乌博列维奇给予这么高的评价,足见雾风还是大有进步的。不过李晓峰不信某人经历过这一次就大彻大悟痛改前非了,至少是不完全相信。他觉得雾风耶维奇恐怕仅仅是暂时老实了一点,一旦风声过去了,不排除固态萌发的可能。所以对于这个第一顺位的接班人,李晓峰的态度是必须长期的磨砺。
所以当雾风耶维奇工作汇报完毕之后,李晓峰没有特别的表扬他,而是表示满意并激励他再接再厉。看得出,雾风的那颗小心肝因为某仙人略显平淡的表态有些颤抖了。
至于布尔加宁,卫国战争爆发之后,一直在波罗的海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工作,其实就是个打酱油的角色。别看他一度获得了苏联元帅军衔,但他压根就不是什么将才,也只能搞搞后勤和军政工作。
实际上李晓峰最不关注的就是布尔加宁了,甚至布尔加宁表现得越出色,他还越觉得麻烦。只不过,布尔加宁的表现真心是不突出。主要是波罗的海方面军实在没啥值得一提的战斗可言,战争这一年多以来都是在固守、固守、固守。
固守固然保证了东普鲁士和波罗的海这一线的安全,但确实是比较乏味的,在那个方向上的将领可以说战术水平还停留在一战的层次,就是通过密如蛛网的阵地拖延德军的前进脚步,仅此而已。
所以李晓峰不痛不痒的也表扬和勉励了布尔加宁两句之后,重点考察乌斯季诺夫的表现了。说实话,他的表现真心很不错,从1941年11月开始,乌斯季诺夫的主要工作就是两项:第一,保证坦克生产,第二保证飞机生产。
似乎很简单?不,实际上是一点儿都不简单。苏联在战争爆发时,有三个坦克生产中心,技术最雄厚的两家一个是哈尔科夫一个列宁格勒,其实就是历史上T34的设计生产中心和斯大林系列坦克的设计生产中心。至于车里雅宾斯克,作为新厂,其技术能力(设计能力)是有限的。
在战争爆发之后,苏联的头等大事就是生产T34及其变型车辆。似乎历史上的看法是,T34生产比较容易,可以用暴兵流淹没德国佬。但实际上T34生产并不容易。
从整体设计上说,T34车体用了较多的倾斜装甲,这虽然有利于增加防御力,但却是生产中的大麻烦。需要比较高的焊接工艺,而这上面苏联真心是差点。
而且这还是最简单的车体制造,更大的技术难题还在于发动机和变速箱。B2系列发动机因为用了较多的铝合金,其生产性能其实是比较差的。看看德国人在二战中也试图生产柴油机,但最后却不得不放弃了,可见当时的柴油机并不是谁都能玩的。尤其是对于技术比较薄弱的苏联来说,能用B2暴兵,真心是不容易。
再说变速箱,传动系统始终是苏联最薄弱的所在,精密的齿轮加工对于粗狂的毛子来说,确实不容易。实际上不管是T34还是斯大林系列重坦,其变速箱相对于英国、美国和德国来说,真心只能说简陋。
一个固定轴机械传动装置苏联都弄得磕磕巴巴,以至于在二战中T34需要背着一台备用的变速箱参加战斗。可见其可靠性和寿命是多么渣。
所以,对于乌斯季诺夫来说,怎么利用好苏联现有的资源,将其整合起来大量的生产军队急需的坦克,就是一大考验了。事实证明,这个年轻人干得非常不错,当德国人从1941年七八月份到1942年7月这一年多的时间生产出了将将一千辆四号坦克和两千多辆三号坦克时,苏联的三个坦克厂却在乌斯季诺夫的督促下生产了近七千辆T3476和一千余辆T35A(不算北方工业产量)。
这么说吧,仅仅是中型坦克一项,苏联就同对手拉开了差不多三倍的差距!(未完待续。)
322胆肥儿
请注意,这还仅仅是中型坦克一项。从1941年到1942年,不算北方工业的T54,苏联还生产了千余辆ВИ2重型坦克。所以哪怕是因为图哈切夫斯基的关系,苏联装甲部队在战争爆发之后的最初四个月中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随着三个坦克生产中心全面转产更先进的坦克,苏联装甲部队不管是质量还是数量都可以碾压德国佬。唯一的问题是苏联的坦克手还需要适应新武器,还需要磨合。
乌斯季诺夫不光是解决了坦克生产问题,在其他军事装备生产方面也体现了巨大的能力。比如说航空工业中远程航空兵和前线航空兵以及国土防空兵之间的矛盾和纠纷。也就是乌斯季诺夫费尽心力的居中调节,否则这三家必然要打起来。
远程航空兵迫切的需要更多的远程轰炸机和能进行远距离护航的战斗机。前线航空兵却一直在说伊尔2的数量不够多,最好产能翻一翻或者翻两番才好。至于国土防空兵,则抱怨高空截击机数量和雷达的性能不够理想。
但是,苏联航空工业的生产能力是有限的,比如发动机的生产,伊尔2系列采用AM34也是国土防空兵的新式截击机所采用的型号。满足国土防空兵的需要,那前线航空兵喜爱的伊尔2肯定要受影响。再比如远程航空兵要求大力发展远程轰炸机,可前线航空兵根本就不感冒,围绕资源的争夺,双方已经是急赤白脸了。
别以为这就是所有的问题了,更大的问题在于政治局和军委决定大力发展直升机工业之后,资源抢夺者又多了一个。陆航这边迫切的需要更多功率更大的风冷发动机,而前线航空兵的主力拉格3和拉5也需要这种发动机,于是乎双方也干上了。
这些复杂的军兵种之间的利益纠纷,让李晓峰都头疼不已。但是乌斯季诺夫却能出人意料的居中调节,不说满足所有的军兵种的要求(这是不可能的),但至少能将矛盾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这种“一碗水端平”的能力简直是出人意料。连托洛茨基都赞叹道:“如果没有乌斯季诺夫同志,我们的军事生产将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他做出的贡献授予一打列宁勋章都不过分!”
实际上乌斯季诺夫也是历史上获得列宁勋章最多的人,他足足获得了十一枚列宁勋章,此外还获得苏联英雄称号一次,两次社会主义劳动英雄。整个前胸那真心满满都是勋章,用来当防弹衣都足够了。
不过乌斯季诺夫最让李晓峰满意的,不是其工作能力突出,而是能将他的吩咐彻底的贯彻和执行。之前有提到过,因为战争的关系,政治局和军委内部对235工程(核弹)是颇有微词的,认为这个计划前景难以估计而耗资巨大,在战时应该下马,以节省出经费用在更急需的项目上。
包括托洛茨基和斯维尔德洛夫都是这一观点的支持者,唯一大力支持235计划的仅仅只有李晓峰。在这种情况下,海陆空三军都在打这个工程的主意,千万百计的想压缩该计划的资源份额。在这种情况下,乌斯季诺夫顶住了压力,按照某仙人的要求全力推进这一项目。就在1942年5月,苏联第一座实验性质的重水堆已经投入使用,初步掌握了裂变反应。
可以想象在接下来,验证了裂变反应可以实现之后,苏联的核工程将进入快车道,最乐观的估计,在1944年苏联就能够制造出原子弹。
乌斯季诺夫不光是保证了原子弹工程的顺利推进,在其他先进武器项目上,他也是力所能及的给予关照。比如红海军主导的反舰导弹项目,比如红空军的喷气式发动机项目,如果没有乌斯季诺夫帮着开一开后门,这些项目都有下马的危险。
为此,乌斯季诺夫不止一次的受到了托洛茨基的批评,老托认为他没有抓住主要矛盾,将许多宝贵的资源浪费掉了。
不过,不管老托如何给乌斯季诺夫施压,后者总是据理力争并坚持到底。以至于老托后来都很无奈地说:“你是武器装备人民委员,武器生产和研发上都听你的,行吧!”
对李晓峰来说,还能有什么不满意的呢?所以大力提拔乌斯季诺夫也就是必然了。按照李晓峰的安排,最迟在1945年,他就得让乌斯季诺夫成为正儿八经的中央委员,在1950年,让其入局。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李晓峰这次将雾风耶维奇、乌斯季诺夫和布尔加宁叫来,目的只有一个,让雾风和乌斯季诺夫碰碰头,加深了解,在未来,他们俩必然是李晓峰的肱股之臣。咱们得认清楚了自己人,以来可以加强合作,二来也可以减少内部纠纷。
雾风耶维奇很快就明白了某仙人的心意,虽然突然挤进来的乌斯季诺夫让他感到了不小的压力(两人年龄相近),谁敢说,乌斯季诺夫就不是他雾风耶维奇的备胎呢?
所以,对于某仙人的好意,他是相当的谨慎和小心,并暗暗的提醒自己要拿出更好的成绩并且再也不能作死了。
同样感受到了危机的还有布尔加宁,上一次他当了墙头草,暗地里向斯维尔德洛夫靠拢,结果有点两头不讨好的意思。李晓峰对他不满意,小斯也不完全信任他,反而阻碍了进步的通道。这一眨眼的功夫,乌斯季诺夫这样的小字辈又被提拔了起来,谁敢说这不是某仙人故意敲山震虎呢?
总而言之,布尔加宁吓得不轻,开始考虑是不是有必要赶紧的转变态度。这其中只有乌斯季诺夫的感觉最奇妙,前面说过,他可以说是坐火箭升官的,之前在苏联政坛他连小字辈都算不上,简直可以说是无名鼠辈。
一只小老鼠想都没有想到就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击中了,这种幸福感太突然,以至于乌斯季诺夫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了。所以此刻的他是有些晕晕乎乎,一张脸红光满面,就像是喝醉了一样。
千万不要以为乌斯季诺夫这是被冲昏了头脑,他不是那种跃居高位之后就忘乎所以的傻瓜。相反,乌斯季诺夫的城府很深,短暂的兴奋和狂喜之后,他很快就清醒过来了,在地方上工作时,他见到过太多这种一朝得志他朝毁灭的例子了。笑得早不如笑到最好,混政坛最重要的就是保持清醒的头脑!
更何况乌斯季诺夫很清楚,他现在的地位根本就是无足轻重,区区一个候补中央委员算什么?连雾风耶维奇这种中央委员都可以说打倒就打倒,甚至斯大林、加里宁这样的政治局大佬一朝倒台也是树倒猢狲散。他一个不入流的小虾米怎么能够不兢兢业业呢?
乌斯季诺夫和雾风耶维奇的差别正在于阅历不同,乌斯季诺夫是一步一个脚印从最基层摸爬滚打上来的。在获得李晓峰的青睐之前,他全凭自己的努力,所以他的经历更加丰富,对于所获得的这一切更加的珍惜。
而雾风耶维奇不同,从一开始他走的就是高端路线,一直有某仙人这个老板在关照,所以他的成功来的太顺利了,以至于他都有些不以为然和飘飘然。所以某些时候会选择作死也就不奇怪了。好在某仙人及时的给了他一棍子,否则,今后他能不能接班,都是个问题。而且恐怕就算接班了也会像马林科夫一样站不住脚。
所以说,李晓峰故意安排这么一次内部会议,还是有作用的,有时候人必须有点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就比如美国人,在收到苏联的T3476坦克之前,美帝对其M3格兰特坦克都很是满意,认为M3的性能已经足够对抗世界其他一流坦克了。至于对刚刚定型投入生产的M4谢尔曼,那更是满意得无以复加。
不过在收到T3476之后,美国装甲兵通过实际驾驶和实弹射击测试之后,顿时就凉了半截腰。不管是M3还是M4,装备的75毫米攻击T3476的效果很差!
这一发现震惊了美国装甲兵,因为根据情报显示,T3476并不是苏联最好的坦克,甚至都不是T34系列中最好的。按照英国军情六处转来的情报显示:T3476的火力和装甲加强型号T3485已经走上了生产线,正在大规模量产中。也就是说这种改进型T34比原型拥有更强大的火力和装甲!
而且军情六处还说:“T35A型坦克也增强了装甲和火力,据悉装甲厚度还要优于T3485。而且苏联的T54重型坦克在战场上拥有压倒性的装甲优势……”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很显然,对于美国人来说,对付已经过时的T3476都费劲的时候,装甲更厚的苏联坦克那肯定是噩梦一样的存在。而且英国人还说什么德国的新式坦克比如黑豹和虎,其装甲厚度不在T3485之下!
也就是说,装备了75毫米坦克炮的美国坦克碰上了德国人那恐怕是要被吊打的。所以美国人也开始隐约有一点担心:咱们的反坦克火力是不是不够呢?
从历史的角度说,确实是不够的。1944年9月之后,当美国人真正遭遇了德军装甲主力时,才体会到了东线战场的残酷。当大把装备75毫米坦克炮的M4和装备3英寸(76。2毫米)反坦克炮的M10坦克歼击车被德国装甲兵一通吊打之后,美国人这才反应过来——反坦克火力不够!
而在1942年,蹲在家里的美国装甲兵和炮兵,哪怕是见识了T3476也依然不认为反坦克火力不够!为什么这么说呢?那还要从头说起。
从一开始,美国装甲兵精英们认为坦克承担的主要任务是用来消灭敌人的步兵、车辆和工事掩体的。至于反坦克任务?反坦克是反坦克歼击车的任务(隶属于炮兵)。所以二战中你能看到美国的坦克歼击车完全不同于德国和苏联,不管是象、猎虎还是SU85、SU100都和美国M10、M18和M36完全不同,后者显得那么不伦不类。
而之所以如此怪异,完全为了满足美国军方的奇特反坦克需求,他们认为传统的牵引式反坦克炮所组成的反坦克防线就是那么薄薄的一条线,很容易被突破,容易导致防线崩溃。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态势,美国人认为有必要采用一种新的反坦克武器——主要集中在防线后方,在了解了敌人主要作战意图之后,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实施快速机动,前往敌军突破方向堵口子。
说白了,美国人对这种新武器的要求就是:比坦克快,火力更强大,但自身的装甲防御可以弱一些。在加上美国装甲兵强烈的反对用更贵的坦克去执行反坦克任务(理由是划不来),所以美国陆军的反坦克任务实际上是甩给了炮兵。而美国装甲兵真的就变成了纯粹的突击力量。
从1940年开始,美国炮兵就在大力发展反坦克歼击车,比如不成功的M9(使用M3格兰特的底盘配M1918型3英寸高射炮),当然这个计划因为76。2毫米高炮数量不足被取消了。到了1942年,美国人将M3的底盘换成了M4的底盘,再换上一门3英寸的M7型火炮,也就齐活了。这就是后来的M10坦克歼击车。
客观上说,M10坦克歼击车的火力对付T3476还是足够的,尤其是配发了碳化钨弹芯的T4高速穿甲弹(APCR)之后在1000码(914米)的距离上能击穿黑豹的炮塔,对付T3485是没问题的。
当然,在1942年,没有T4高速穿甲弹,有的只有M62穿甲弹,其性能真心是差一截。不过T3476也比T3485差一截,所以对于充当反坦克主力的炮兵来说,火力依然够用(仅限于打T3476)。自然而言,美国炮兵当然没有太多的动力去增强火力。
历史上也是如此,1942年10月,当美国陆军军械局准备发展一种更强大的坦克歼击车(M36)时,竟然遭到了坦克歼击车部队头头布鲁斯将军的反对。其理由很“充分”,他认为M10已经足够强大了。到了1944年6月,美国地面部队指挥部曾经联系美国作战部欧洲战场指挥部,询问他们是否需要M36时,得到的答复依然是不需要!
请注意,这可是1944年6月,当德国人对长管88都不满足上128的时候,当苏联用上了D10系列100毫米火炮的时候,美国陆军的头头脑脑们竟然认为75和76炮就足够了!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的这种信心,或者说美帝的陆军精英们恐怕是没有想象中那么睿智,其因循守旧和故步自封是多么的顽固!
当然,美国人很快就被好好的教训了一番,当他们发现M10和M18完全承担不了反坦克任务时,就只能临时抱佛脚了。比如前面说的那个T4高速穿甲弹。1945年1月,美军欧洲战场指挥部向国内紧急申请43000发T4,然后到了2月份,还是美军欧洲战场指挥部,他们再次向国内紧急申请10000发T4,以至于在3月份,美国国内的工厂反映钨出现紧缺。而且到最后仅仅有18000发T4送到欧洲。
实际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