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兵在1917-第6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甲师覆灭的结局。
在红军的打击下,这两个师从上到下乱作一团,求援的电报一封接一封向保卢斯涌去,甚至最后直接在电台里明文求援。但此时保卢斯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根本就没有能力前来解救他们。
眼看解围无望,第10和第18装甲师决心突围,不幸的是整个突围行动只能用灾难形容,早已没有燃油的德军只能用两条腿逃命,但红军的履带是吃素的?
面对红军的坦克和大炮,惊慌的掷弹兵不顾一切的往前冲,再加一把劲也许能活下去?于是成批成批的掷弹兵在红军的弹幕中倒下,突围部队奋力突破了两道封锁线之后,随即被赶来的红军坦克再次包围,坦克的火炮、机枪和迫击炮一通猛轰之后,第10和第18装甲师就从德国国防军的序列中消失了。
两个师的德军中只有极少数幸存者逃出生天,不过就算他们侥幸捡了一条命也不意味着就安全了,甚至他们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因为接下来红军又发动了新一轮攻势,将他们和SS第二装甲师一起击溃了!
当晚,SS第二装甲师好容易才挡住红军的猛攻,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曾经不可一世的党卫军官兵此时士气降落到了冰点,他们眼前看不到任何希望。前往师部开紧急作战会议的军官竟然在会场上就昏睡了过去,而基层的士兵更是在红军的炮击下酣然大睡。
一名叫弗雷德里希。胡克的SS第二装甲师士兵回忆道:“我累极了也饿极了……最近一个礼拜,我几乎就没有吃过一顿饱饭,然后每一天都是没完没了的战斗,这样的日子简直不是人过的。直到7月30日,空军再一次冒险空投了宝贵的给养之后,我们终于可以好好吃一顿了……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顿饭,连长亲自掌勺,炖了满满一大锅,土豆、熏肉炖得像火一样烫,那是多么美妙的气味啊!我们每一个人都将饭盒都舔干净了。这么说吧,这顿饭像在我身体里从头到脚升起了一团火!然后,然后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除了几块黑面包,我们就只能靠喝水充饥,而当俄国人切断了水源之后,我们就只能干挺着了……”
可以说在战场的最中央SS第二装甲师已经支撑不了多久了,被围困的党卫军官兵人心惶惶,各种谣言层出不穷,甚至有人说保卢斯已经丢弃了部队乘坐飞机离开了战场。
这么说吧,保卢斯确实乘飞机离开了战场,但他并没有放弃部队,离开战场是前往切尔尼戈夫开军事会议,同博克、龙德施泰德、曼施坦因一起讨论最后一轮解围和突围计划。因为不管是希特勒还是其他德国军官,都明白不能就这么放弃保卢斯集群,丧失了该集群之后,德军的装甲部队几乎就去掉了一半,今后还怎么进攻?
而就在保卢斯等人开会讨论解围方案时,远在狼穴的希特勒亲自给SS第二装甲师发了一道极其严格的命令:“不准后退一步,现有的阵地必须守住!”
对于SS第二装甲师官兵来说,这道命令完全是疯狂无稽的,经过这一段的战斗,SS第二装甲师75%的坦克和反坦克炮都已经被红军摧毁了,人员损失也超过六成。用该师师长的话说:“敌人根本不可阻挡,俄国人光用坦克就能将我们淹没!……师部认为继续死守没有任何意义,根本就守不住!”
事实上SS第二装甲师也确实守不住,在47机械化军的狂攻下,他们很快就败下阵来。就在保卢斯从切尔尼戈夫开会回来的时候,他的部队正式被红军分割成为两段。而这也让德国将领们开会讨论出来的计划完全失去了意义。
按照博克和曼施坦因的设想,包围圈中的保卢斯集群应该收缩得更加紧密,避免很快的被红军分割,给他们这些在包围圈之外的增援部队争取更多的解围时间。而现在,保卢斯集群已经被切成两段,这个会议算是白开了。
不光是会议白开了,更要命的是,保卢斯降落在包围圈中的时候,差一点被红军抓了活的,幸亏他的副官眼疾手快的将其拉上一辆装甲车飞快逃走,否则在最后的时刻保卢斯集群要面临群龙无首的窘境。
更糟糕的还不在这里,而在于远在狼穴的元首获知SS第二装甲师没能按照他的命令坚守阵地,而是可耻的“逃跑”了之后,是雷霆爆发:
“他们装备着最好的武器,由我最信任的老战士指挥着,却做出这种耻辱的龌蹉勾当,他们不配佩戴我的名字!”
在和宣传部长戈培尔的会晤中,气得两颊通红、全身发抖的希特勒举着拳头咆哮道:“如果保卢斯集群被歼灭,那么都是SS第二帝国装甲师的错!”
在一连串的毫无意义的讨论之后,希特勒本人亲自下令除去党卫军第二帝国师官兵制服左袖袖口上的DasReich荣誉袖标(党卫军一般绣有AdolfHitler、DasReich、Hohenstaufen或Hitlerjugend字样)以及左臂上的SS鹰徽标志,同时取消了之前4月20日,也就是希特勒本人生日那天对SS第二装甲师已经颁发的晋升和授勋。
希特勒的命令在SS第二装甲师官兵中炸开了锅,大部分官兵对此“异常震惊”,不少军官第一次读到这份命令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当时该师师长乔治。科普勒面色铁青的嘟囔着:“DasIstnunderDankfuralles(这就是对所有一切的感谢!)”。
甚至不少党卫军军官愤怒的抗议道:“要不要将巴巴罗萨行动开始以来战死在苏联的所有SS第2装甲师官兵军服的袖章也一起剥下来!”
日后接受红军审讯时,乔治。科普勒如此描述他自己当时的反应:“我先是自暴自弃的喝酒,直到把自己灌醉晕过去为止。醒来后我问自己:‘是你疯了吗?还是元首疯了?我很清楚我并没有发疯,所以那么一定是元首疯了!’。”
虽然很沮丧和失望,乔治。科普勒还是尽量命令他的参谋和各团各营的指挥官不要向基层士兵传达这个命令,更不要去执行(反正希特勒也不可能派人来监督他们执行)。
在此之后,义愤填膺的乔治。科普勒起草了一份火药味十足的复电,称他宁愿去自杀也绝不会接受或者执行这个命令。可惜的是,哪怕乔治。科普勒尽量的想捂住这道命令,不希望这道命令给本来就士气低落的SS第二装甲师官兵再带去新的打击,但是这个命令最终还是到处都传开了。
原因很简单,保卢斯的司令部也接到了这一命令,一向跟党卫军不对付的国防军指挥官们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推波助澜的看笑话。比如第46装甲军军长海因里希。戈特弗里德。冯。菲廷霍夫。谢尔装甲兵上将就回忆道:“我们在获知‘解除徽章令’之后感到十分解气和满意!”
实际上,对于SS第二装甲师来说,这道命令本身给他们带来的打击比执行这道命令大得多,尤其是对于那些老兵,他们原本还有的斗志和士气也变得荡然无存了,正如乔治。科普勒所说:“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屡场恶战中幸存下来的老兵也如同受到重击一般变得垂头丧气和毫无斗志!”
另一名党卫军军官凯恩在回忆录中记载了当普通官兵得知这个“令人耻辱”的消息之后的窒息气氛:
“乌克兰阿乌克兰,这真是个奇妙的好地方!”
“如果我们不被俄国人打死,回家之后是不是也会被阿道夫(希特勒)统统给毙了!”
“难道就没有人能向元首反应我们这里的真实情况吗?”
愤怒的SS第二装甲师士兵将他们所有的袖标和左袖袖口连同之前获得的所有勋章都集中了起来,然后统统扔进尿壶里,然后一个接一个的往里撒尿。甚至部分更加极端的官兵将一条配有SS第2装甲师袖标的战死士兵的胳膊和一张写有“亲我的屁股吧”的字条一起送到了保卢斯的司令部,希望这位司令官能向元首转交这份“礼物”。
希特勒的极端做法无疑加快了德军崩溃的速度,当SS第二装甲师士气消沉的时候,红军那边却是士气如虹,在科涅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的指挥下,德军很快的被分割包围并一点点的碾碎。
在克罗列韦茨的荒野上,无数残存的德军部队按照保卢斯的命令各自为战,为的只是尽可能暂时拖慢一下红军的步伐,但是最后都难以逃脱全军覆灭的下场。
以下是参与了这场“最后的阻击战”的德军士兵的回忆:“在七月末的最后那几天里,我们一次又一次的遭到俄军的攻击,我们边打边撤,一直到最后退无可退,前面和后面都是俄国人,我们试图杀出一条血路。但是我们刚刚发起进攻,就遭到了迎头痛击,俄国人在大约四十辆T34的掩护下向我们笔直的开过来——他们从四面八方向我们开炮,步兵也不顾猛烈的炮火,朝我们一波波袭来。而我们手里只有轻武器,根本就挡不住,于是我们只好成对的互相掩护撤退……”
“当时我们遭到各种武器的蹂躏,大部分战友都被T34的火舌扫到,只有少部分人得以逃脱。我在一片树林里躲藏了五个小时之后,悄悄的穿越了一片开阔的田地……当我重新找到我的连队时,发现整个连到现在只剩下区区15个人……”
德军破损松散的防线在红军的冲击下千疮百孔,保卢斯集群被完全分割开来,然后华西列夫斯基和科涅夫抓住了这个好机会:搭载着步兵的第47和第48机械化军蜂拥而入,滚滚铁流将一切敢于螳臂拦车的存在统统碾碎了。
到了7月31日,保卢斯的集群已经被分割为大大小小的十几块,对红军来说,这块肥肉已经是吃定了。不光是红军觉得胜利在握,实际上德军也意识到了保卢斯集群完蛋了。曼施坦因观看了空中侦察的照片之后,立刻命令部队暂缓进攻。
因为继续进攻已经完全没有意义了,就算第11集团军打穿了红军第6集团军的防线,也不可能将保卢斯集群完成的带出包围圈了。更何况曼施坦因还拿卢金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曼施坦因很清楚,他不可能完成这次救援任务了,而继续这么猛攻下去,当乌博列维奇的库尔斯克方面军吃掉保卢斯之后,下一个摆上餐桌的很有可能就是他的第11集团军。
睿智的曼施坦因自然不敢冒这样的险,所以他下令暂缓进攻,并向博克和龙德施泰德建议:“是时候考虑之后的作战计划了!”
不光是曼施坦因很悲观,连希特勒其实也清楚,这一次恐怕保卢斯集群恐怕是凶多吉少,不过元首并不愿意就这么轻易的认输,他始终认为最后的胜利者只可能是他。
所以在狼穴的巨大的作战地图前面,希特勒陷入了沉思,有什么办法能够重新夺回战场主动权?有什么办法能立刻为保卢斯报仇吗?(未完待续。)
318药丸
像元首这样的疯子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绝不是我们这样的正常人能够企及的。所以当元首发现他无论用什么办法都不能将包围圈中的保卢斯囫囵的救出来时,他就换了另一外一种思路。
既然保卢斯注定了要完蛋,那么就应该让保卢斯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而在希特勒眼里,保卢斯最大的作用就是牵制红军的主力。如果保卢斯能坚持得越久,那么红军的主力就会被牢牢地钉在乌克兰的东北部地区,长期的作战和消耗将耗尽这些红军主力的战斗力。
而他,德意志最睿智和最伟大的元首将利用这些宝贵的时间重整旗鼓,武装更多的装甲部队,并将其投入到红军关键的薄弱方向发起一次致命的攻击,就像巴巴罗萨那样,再一次摧古拉朽的击溃布尔什维克。那时候就算保卢斯完蛋了,也无所谓了。
希特勒很快就开始分析各条战线上红军的实力,乌克兰他是暂时不敢碰了,这里云集了太多的红军部队,在这里继续发动新的攻势并不是好选择。
在看看白俄罗斯,乍看之下,元首也显得把握不足,原因很简单,这里的红军也比较强。那就看看波罗的海方向?是不是能从犹太人那里打开突破口呢?
一番冥思苦想之后,希特勒也放弃了,哪怕是无比痛恨犹太人的他,也不得不承认,东普鲁士的这些劣等种族很顽强,在那个碉堡遍地战壕比道路还要密集的鬼地方进行突破绝对不是好选择。
仔细权衡之后,希特勒将目光对准了罗科索夫斯基的防区。在漫长的战线上,只有罗科索夫斯基那里最薄弱了。从莫吉廖夫到布良斯克这条漫长的战线上仅仅只有两个集团军,如果能果断的投入重兵,完全可以一举击溃罗科索夫斯基的布良斯克方面军。占领布良斯克并沿着铁路线北上,兵锋直指莫斯科,这条路走得通!
希特勒很快就下定了决心,他准备第二次在布良斯克做文章,他很快就拟定了一个构想。然后将一帮御用参谋哈尔德、约德尔、凯特尔召集在了跟前。
“我需要你们快速拟定一个击溃敌布良斯克方面军,经布良斯克攻占莫斯科的全套行动方案,要快!”希特勒有些急不可耐地吩咐道,“嗯。对了,告之保卢斯,我希望他尽可能的拖住俄军主力,为我军集结部队争取时间!”
哈尔德和约德尔有些面面相觑,原因很简单。小胡子的这个所谓的行动计划太异想天开了,不说别的,集结部队,从哪里集结部队?
“将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部队调过去,再从国内征兵,嗯,西线那边也可以抽调,北非那边形势也很好,让意大利人再支援一点!”
哈尔德和约德尔对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运作手段实在无语,凡是他们还不能多说什么。毕竟元首的意志是不可抗拒的。他们唯一能提的就是一点:“东线的装甲部队损失惨重,要再次进行大规模突破作战,装甲力量是必不可少的,而现在,坦克的数量严重不足……”
对于这个问题,希特勒大手一挥就给“解决”了:“你们去找施佩尔和古德里安,这个问题归他们负责!”
好吧,施佩尔和古德里安负责得了吗?实话实说,真不行。之前说过了,德国的装甲兵从设计到生产都有一堆堆的问题。技术上一味的好高骛远。导致产量怎么也上不去,然后到了部队发现纸面上的性能和实际表现出的能力又相差甚远,最后可靠性还是渣渣。总而言之,不管是施佩尔还是古德里安都觉得装甲兵是个无敌的巨坑。真心是坑死者哥俩了。
“应该增加四号坦克的产量!提高其优先级!”
这是古德里安和施佩尔暂时能拿出的最好办法,但是这个办法却让元首并不满意。在元首看来,四号坦克完全就不是俄国人的对手,怎么能指望一种性能严重不足的武器去力挽狂澜呢?
古德里安很想告诉元首:“数量其实也是一种质量!”
对于素质更高的德国装甲兵来说,哪怕是落后的四号坦克用好了也能让红军吃大亏的。而那些产量少,可靠性极低的黑豹和虎。真心只是看上去很好!
施佩尔也道:“想要短时间内弥补东线坦克不足的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生产更多的四号坦克,只有四号坦克才能满足这一需求。至于黑豹和虎,都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短时间内无法大规模量产!”
那希特勒的态度呢?他依然对这个办法不满意,但是眼下施佩尔和古德里安都是言之凿凿,他也只能让步,不过同时他也提出了一项要求:“根据前线的反应,四号F2坦克装备43倍口径75毫米坦克炮无法有效的摧毁俄国改良型的T35,有必要更换一种威力更大的坦克炮!”
这个要求施佩尔下意识的就想拒绝,不过希特勒马上补充道:“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我不能同意生产更多的四号坦克!”
施佩尔和古德里安同时在心里叹了口气,很显然,现在轮到他们妥协了。除了接受元首的建议,没有别的办法。
“你准备怎么做?给四号坦克换KWK36坦克炮?”古德里安问道。
施佩尔苦笑一声:“那怎么可能?KWK36装不上四号坦克,而且也没有必要!现在的KWK40坦克炮已经完全够用了!”
古德里安讥笑了一声:“可是元首说不够用!”
“我知道!我知道!”施佩尔也很烦躁,想了想他说道:“这样如何,在原有KWK40坦克炮基础上加长身管,增加初速,这样既提高了穿甲威力,也不用完全推到四号F2的基础设计从新来过!”
古德里安惊讶了:“这样也行?”
施佩尔点点头道:“非常时刻就必须用非常办法!”
但是古德里安依然有疑虑:“可就是这样的改进,也不是立刻就能投入生产的吧?”
“当然,”施佩尔忽然邪恶的一笑,道:“所以我们只能分两步走,先提出一个更换更长口径坦克炮的方案去满足元首,然后维持现有的四号F2坦克的生产去满足现实需求……”
古德里安真的惊讶了。因为施佩尔的搞法说白了就是忽悠,就是挂羊头卖狗肉。不过暂时也只有这样的办法才能解决燃眉之急,而且也只有这么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了!
很快德国的几大坦克和坦克炮的生产厂家就收到了施佩尔的命令,马上扩大生产四号F2坦克。并研发更先进的改进型号,其中前者优先级更高。
只不过德国人的想法很好,但现实却很紧迫,因为留给他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以保卢斯现在的状态能支撑多久?撑死了恐怕就是一个月。甚至悲观一点,不到半个月他就得完蛋。
就算将歼灭保卢斯之后红军主力的休整时间算进去,最多一两个月吧?这点时间够生产多少四号坦克的?你要知道在历史上的1942年,德国总共生产了不到1000辆四号坦克,每个月也就是80多辆,哪怕现在施佩尔提前介入,产量又能提高多少?咱们就算他翻一倍,一个月160辆也顶天了。两个月德国人最多也就能凑出329辆,再加上之前几个月的存货,估计500辆都够呛!当然。前提是保卢斯能够坚持那么久。
只不过对于保卢斯集群来说,希特勒的要求无异于是痴人说梦,到了8月初,保卢斯集群所有的建制和序列已经全都被粉碎了,而且弹药基本耗尽,食品更是早就吃光光,甚至连饮水都成了大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除非是神仙,否则怎么坚持两个月?
更何况,随着包围圈一步步的压缩。乌博列维奇也不会给保卢斯和希特勒两个月的时间。当主力抵达战场之后,乌博列维奇一方面不间断的用炮火猛轰包围圈内的德军,另一面也请求空军出动轰炸机和攻击机队对包围圈内的敌人反复扫荡。
用他的话说:“我要让德国人一刻都不能喘息,让他们连撒尿都得趴在地上解决!”
在这种不讲道理的疯狂炮击和轰炸中。德军的士气快速被瓦解,不断地的有德军士兵主动投降或者干脆自我了断。到了八月九日,实在撑不下去的保卢斯给希特勒发了一封绝望的电报,请求仁慈的元首允许绝境中的德国士兵投降。
保卢斯的这封电报激怒了希特勒,元首又一次大发雷霆,将保卢斯称之为缺乏勇气的软蛋。并再一次复电强调:“严禁投降,对于任何投降和逃跑行为都必须果断处置,如果只有枪毙这些胆小鬼才能维持纪律,那么我授权你这么做!”
面对不讲道理的元首,保卢斯绝望了,包围圈中的德国士兵也绝望了,看不到一点希望的他们只能在绝望中被毁灭!
马库斯。克林伯格累坏了,在战斗的最后阶段,他几乎就没有离开过手术室,一台接一台手术几乎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他不记得自己做了多少台手术,甚至不记得他是怎么离开手术台的,再次清醒过来时,他已经躺在了病床上,据同来红军服务的另一名军医席勒说:“伙计,你整整睡了三天三夜,军医长都吓坏了!”
克林伯格有些不可思议,他实在无法想象自己竟然睡了这么久,不过席勒没有必要欺骗他。克林伯格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他竟然浪费了这么多宝贵的时间,三天三夜能够救多少伤员啊!
他挣扎着想要从从行军床改造的病床上爬起来,但是刚刚用力他才发现浑身酸痛,两条手臂和两条腿都跟灌了铅一样,稍微动一动感觉那个酸爽啊!
席勒将克林伯格按回了床上,摇着头说道:“我的朋友,你现在必须卧床休息,三天前你差点猝死了!”
克林伯格有些不敢相信,以前他只听说过或者在书本上看到过过劳死的说法。但却并不太相信人真的会被累死。所以他瞪大了眼睛看着席勒,脸上写满了不敢相信。
“你还别不信,我说的都是实话,三天前我们大家最后一个抢救的就是你!你这个傻瓜怎么一点儿都不知道爱惜身体!”
克林伯格这才有些相信,不过他还是不愿意就这么窝在床上,经历了紧张的工作之后。放松下来他反而觉得不自在了。
“这我可没办法,”席勒笑了笑道,“军医长命令你必须卧床休息,嗯。对了,我还得通知军医长你醒了。”
“为什么?”克林伯格有些疑惑不解,他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物,一个普普通通的医生而已,不过是稍微劳累了一点。至于惊动军医长吗?
“为什么?”席勒笑了,拍着克林伯格的肩膀说:“伙计,你出名了!现在整个苏联都在传颂你的伟大事迹!”
克林伯格指了指自己的鼻子,不可置信地反问道:“我?出名了?还伟大事迹?我有什么伟大的?”
席勒笑得更欢快了,他用双手扶着克林伯格的肩膀,高兴得说道:“你知不知道这个星期你做了多少台手术,救了多少人?”
实话实说,克林伯格真的没印象了,到后来他都处于一种机械化的工作状态,哪里还记得数数。
“我猜你也不记得了!”席勒感叹了一句:“这么说。那一个星期,平均每天你要做十七台手术,你一共挽救了一百零九条生命!”
这个数字有些惊人,因为做手术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容易,一台手术少说也要一个小时,一天十七台手术,几乎意味着有二十个小时要站在手术台前,而且还是一连七天,这真心是机器人也受不了。最关键的是,克林伯格一共做了119台手术。成功了109台,这样的效率简直是惊人。
席勒吧啦吧啦的就说开了:“俄国人都被你惊呆了,他们经过讨论和研究,认为你卓越的工作值得大书特书。为此他们特别为你申请了勋章。据说规格非常的高!”
克林伯格对此倒是没有太多的感觉,因为他本来就是不是为了勋章来的,他只不过想为这场战争尽一点力,为那些直面纳粹的屠刀的勇士出一点绵薄之力而已。至于勋章,他觉得自己一个躲在后方的军医,实在没有资格获得勋章。勋章应该嘉奖给那些直面纳粹炮火的战士。
是的,克林伯格一点儿都不觉得自己有多伟大和高尚,他始终认为自己不过是尽到自己的本分而已。尽本分需要嘉奖吗?不需要的!
只不过让克林伯格没有想到的是,苏联方面可不认为他的卓越贡献仅仅是尽本分而已。一名军医竟然差点累得猝死,这本来就具有代表意义,更何况这名医生还挽救了大量的生命,而且还是一个自愿到红军服务的外国人,这么多重意义累计在一起,不表彰怎么说得过去?
实际上克林伯格的卓越贡献都引起了苏联政治局的关注,闻听他的事迹之后,托洛茨基首先指示:“克林伯格医生是苏联和东普鲁士共和国之间伟大友谊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国际主义精神,一个外国人为了保卫苏联而孜孜不倦的忘我工作,这是何其的伟大!”
托洛茨基当即指示库尔斯克方面军,一定要将克林伯格抢救回来,要用最好的医疗设备和医生进行会诊,无论缺什么,莫斯科方面都可以派专机运送!
克林伯格的病情其实没有那么复杂,猝死这玩意儿说危险确实很要命,但是克林伯格无疑是走运的,他发病的时候正好在手术室,而且身边全都是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一番紧急抢救之后,他就脱离了生命危险,后面其实只要不再次玩命,问题不大。
实际上观察了两天之后,克林伯格就没什么事儿了,否则以苏联政治局的重视程度,他非得被空运到莫斯科去享受最好的治疗不可。
而获知克林伯格脱离危险之后,托洛茨基是万分高兴,再次指示:应该研究如何表彰克林伯格医生的光辉事迹,应该号召整个苏联向他学习。
这一指示很快就被落实了,克林伯格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他的光辉事迹就充斥了整个苏联的报纸,大部分的头版头条都是他,一时间他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
当然,这仅仅是小意思而已,苏共中央委员会很快就通过了表彰克林伯格的提案,大会一致认为,授予克林伯格苏联荣誉公民的称号和苏联英雄称号,金星勋章和列宁勋章已经准备就绪,只等他苏醒过来立刻就颁发!
克林伯格惊呆了,他可没想到自己会获得如此高的表彰,最开始他以为自己最多也就是能获得一枚列宁勋章而已。谁想到等待他的竟然是苏联最顶级的荣誉勋章,这个惊喜实在太大了!(未完待续。)
PS: 鞠躬感谢川流华桂、智天使、lksos、gb831027和尤文图斯同志!
319纠结
克林伯格绝对没有想到,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在他醒过来的第二天,一个全苏联和全世界无产阶级都为之敬仰的老人将亲自给他授勋。
是的,你没有看错,给克林伯格授勋的正是列宁。一直在莫斯科郊区休养的导师大人在听闻了克林伯格的事迹之后,都惊讶了。当他获知中央委员会和苏维埃最高主席团决定授予克林伯格苏联英雄称号之后,主动请缨去给克林伯格授勋。
用导师大人的话说:“这样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必须由我亲自授勋,这是必须的!”
实际上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一开始是不同意的,原因很简单,导师大人的地位太高了,而且库尔斯克也太危险了,更何况列宁的年纪大了,万一这路上有个闪失。苏联根本承受不起这样的损失啊!
不过列宁的态度异常的坚决,那是说什么都要给克林伯格授勋,根本就拦不住。无奈之下,托洛茨基给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用专机将克林伯格医生请到莫斯科来,举行一个隆重的授勋仪式吧!”
不过这个建议却遭到了列宁的强烈抵制,导师大人有些生气地反驳道:“我决不能同意这样的做法,由我去库尔斯克给克林伯格医生授勋,这样才能体现出苏联政府的重视和诚意。至于在莫斯科办一个隆重仪式,非常时刻国家的财政如此的紧张,怎么能随便的浪费呢?恐怕克林伯格医生也不会喜欢这种所谓的‘隆重’,一个真正的国际主义者是不喜欢这种做法的。最后,作为苏联人民委员会的前主席,我列宁到现在为止还没给卫国战争做出任何贡献,我有必要去一次前线,去慰问那些为了我们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最可爱的人!”
实际上最后一点才是最关键的,国内革命战争中,因为职务分工的原因,给前线将士加油打气的工作是由托洛茨基做的。列宁更多的留在莫斯科主持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