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兵在1917-第6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潘菲洛夫确实表现得异常英勇,他就像一头雄狮一样带领着第316师的小伙子在科诺托普阻击了德军10天。这十天是决定性的十天,为科涅夫争取了修筑阵地的时间,从而为将来全歼古德里安突击集群创造了条件。
四月二十七日,也就是科诺托普最终被攻陷的那一天,潘菲洛夫和往常一样从散兵坑里爬出来,带着最后一个通信员巡视阵地。实际上这已经不能被称之为阵地了,第316师已经没剩下多少人了,满打满算千余人被德军分割包围在了城内的各个据点当中。比如潘菲洛夫控制的就是火车站。
此时,火车站的月台和广场已经被德军控制,潘菲洛夫仅能利用千疮百孔的候车室同敌人周旋。
“十月旅馆被敌人攻占了,马卡洛夫中校牺牲了!”
潘菲洛夫浑浊的眼球里看不出多少悲伤,因为在战斗爆发以来,他已经听过太多类似的坏消息了,但是这一次他陡然流露出了悲伤的表情。要知道马卡洛夫中校不是其中军衔和职务最高的,也不是同他关系最密切的。潘菲洛夫之所以如此的悲伤,原因只有一个——马卡洛夫的牺牲和十月旅馆的失陷,意味着这场艰苦的防御战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
没有了十月旅馆的掩护,火车站将直面敌人的火力打击,这意味着仅靠剩余的这几十个人,是根本守不住的。
“师长,我们突围吧!城北应该还有我们的同志,我们可以去那里继续战斗!”
潘菲洛夫笑了笑,但是却摇了摇头。他为什么要死守火车站,还不是为了控制铁路,而一旦火车站失守,德国人就可以利用铁路继续前进。那时候就算在城北继续坚持战斗,意义也不大。
所以他张了张嘴,用沙哑的声音说道:“同志们,最后的时刻就快要到了。我们决不能放弃火车站,哪怕是多坚守一分钟也是有意义的。我已经决定了,就在这里战斗到底,跟德国鬼子拼了!”
潘菲洛夫的决定无异于宣判了在场所有人的死刑,但是很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对他决定表示不满。在这些天里,潘菲洛夫已经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了第316师上上下下的官兵:“我是师长,我将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我不会抛弃任何一个同志,但也绝不会放弃自己的职责,我将和你们一起战斗,和你们一起流汗流血乃至牺牲!”
猛烈的炮击预示着德军最后总攻的开始,为了摧毁第316师的抵抗意志,德军使用了包括150毫米步兵炮在内的重武器,简直可以说就是要将第316师粉碎。
顶着敌人的炮火,潘菲洛夫身先士卒,在这个上午,一次又一次的打退了德军四次进攻,到上午十一点半时,他身边仅仅剩下最后五六名战士了。
“瓦连京,给我把烟点上,这是最后一只了!”
潘菲洛夫惨淡的笑了笑,到不是他装逼,而是他根本没办法自己点烟了,他的左手已经被炸断,一滴滴鲜血正顺着纱布往外流。
而瓦连京的状态也不算多好,这个小伙子一条腿断了,基本丧失了行动能力,但是他拒绝离开火线,拒绝离开自己的战友,哪怕是只能依靠着战壕给战友压子弹,他也愿意。
在最后的时刻,潘菲洛夫和他的小伙子们依然没有屈服,打完了所有的子弹之后,他们将手里的武器砸成了碎片,坚决不留给敌人任何战利品。几乎是用拳头打、用脚踹、用牙咬的方式同敌人搏斗。最后潘菲洛夫的师部仅仅有两人因为重伤晕厥逃过一劫,其余的士兵和军官全部阵亡!
当这两名幸存的战士将第316师和潘菲洛夫最后的故事讲出来之后,政治局、军委和整个苏联都被感动了。可能潘菲洛夫不是卫国战争中阵亡的级别最高的将领,也不是卫国战争中战功最卓著的将领,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师长。但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出了苏联红军的军威,向全世界表明了苏联红军是不可战胜的!
为了表彰第316师誓死奋斗死战到底的精神,在1942年5月,政治局和军委一致通过决议,立刻重建第316师,并授予其近卫称号,而这也就是后来的近卫第八步兵师。至于潘菲洛夫,为了永远铭记这位英雄师长,近卫第八步兵师的官方称号是潘菲洛夫师,而且这位英雄的家乡也被改名为潘菲洛夫市。
科诺托普最终沦陷了,这并不让人意外,毕竟没有任何人认为一个步兵师能挡住差不多两个集团军。潘菲洛夫已经做到了能做到的一切,接下来他们的血仇只能由兄弟部队去报了。
科诺托普的沦陷就是一个分水岭,德军会朝哪个方向去,牵动着军委的心的。当然,前面也说了,绝大部分人认为德军的目标是哈尔科夫,所以理所当然以为德军会向苏梅方向进攻。负责驻守苏梅的部队警惕性是提到了最高,真心可以说是严防死守,就等着德军上来叩门了。毕竟他们肩负的任务很重,必须像潘菲洛夫一样为华西列夫斯基的第37集团军争取时间。
但是让苏梅的红军感到奇怪的是,左等德军不来,右等德军也不来,难道德国人不知道兵贵神速吗?
古德里安当然知道兵贵神速,否则他也不会在全面占领科诺托普之前,就派遣第46装甲军绕过科诺托普向库尔斯克方向进发(昨天那章写错了,应该是第46装甲军)。所以此时,第46装甲军的前锋已经抵达了利戈夫一线,正准备攻占这座小城。
“利戈夫遭到相当数量的德军攻击,情况紧急!”
科涅夫接到这个消息时,吃了一惊。利戈夫遭到攻击只能说明一点,难道德军确实是冲着库尔斯克来的!
当时科涅夫就不能淡定了,立刻登上了一架侦察机,在战斗机的护航下亲自飞往利戈夫看个究竟。他想搞明白,这究竟是德军的佯攻,还是某仙人确实猜对了。
从空中向下望去,利戈夫只是小小的一块,但是在这座小城的外围,却能看到熙熙攘攘的德军坦克和车流。
“初步估算,下面至少有一个坦克师!”
科涅夫扯着嗓门对集团军副司令员格列奇科嚷嚷道,后者此时也是愁眉布展,形势太严峻了,德军的坦克师不会平白无故的跑到利戈夫来,既然他们已经来了,就说明德军的目标是北上而不是南下。
“立刻给军委发电,告之军委我们在利戈夫方向发现了敌人大量的坦克!”科涅夫很坚决的下了命令,然后吩咐道:“继续往西飞!”
之所以继续往西飞,那是科涅夫想看一看德军后续有多少兵力。侦察机沿着铁路线一直向西,飞到俄罗斯和乌克兰边境才回转,而这一路的见闻,让科涅夫的脸色相当的难看。他已经明确了一点,德军的主力就是冲库尔斯克来的!
“情报确切吗?”图哈切夫斯基表示不能相信。
叶戈罗夫面色沉重的将一捆照片丢在了图哈切夫斯基的案头,闷闷的说:“把你可以自己看,这是航空侦察的照片,显示德军第46和第47装甲军正在高速向利戈夫移动,而在这两个军后面,至少还有两个步兵军也在向相同的方向移动!”
“这不符合军事常识!这完全不对!”图哈切夫斯基嘟囔的说道,可见这位元帅大人有多郁闷。
“现在我们必须立刻调整部署,必须将第37集团军调回来!仅仅靠科涅夫的一个集团军难以挡住敌人!”叶戈罗夫沉重地说道。
当华西列夫斯基接到立刻北上库尔斯克的命令时,整个人都不好了,他跟图哈切夫斯基差不多一样惊讶:“这不合理!不可能啊!”
军事上就没有什么不可能,也只有那些善于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将领才能称之为军事家。古德里安也算是这么一个人,哪怕他本人对雪崩行动是很不满意的。
“太慢了!我们的速度太慢了!”古德里安在指挥部里咆哮道:“按照原定计划,此时我们应该攻占了库尔斯克,而不是在利戈夫打转转!我们浪费了太多的时间,这给了俄国人集中兵力的机会,我们危险了!”
是的,古德里安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大事不好,他似乎能感到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有成群的俄军正在聚拢,他的突击集群将很快陷入包围之中,然后被一举消灭。
所以,在当天晚些时候,古德里安再次给总参谋长哈尔德发电,要求要么取消这次行动,要么就投入更多的支援兵力,仅仅靠五个军的兵力是不够的。
不过古德里安的要求却被断然拒绝了,因为在伟大的元首看来,五个军的兵力足够了,而且他也拿不出更多的支援力量了。并且元首再次训斥了古德里安一顿,认为某人过于胆小,过于畏敌不前,还警告说:“如果在让我听到了类似的话,我一定会将你撤职!”
古德里安郁闷了,为什么上头就不能好好的听一听他的意见呢?综合各种情报来看,因为在科诺托普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他的突击集群已经完全丧失了突击的突然性,而且随着俄军重新调整部署,过于孤军深入的他必然会遭到重点打击,被围歼不是很明显的事吗?为什么这么明显的事,那个该死的小胡子就看不出来呢?
古德里安要抓狂了,他不管不顾的再次向希特勒上书,再次阐明了情况的严重性。那么古德里安收获了什么呢?
“弗雷德里希,你是来取代我的吗?”古德里安等着一双红通通的眼睛朝保卢斯问道。
保卢斯苦笑了一声,缓缓地摇摇头回答道:“不,海因茨,我是来担任您的参谋长,并确保您能不折不扣的执行元首的计划。”
古德里安自嘲的一笑道:“那又有什么区别?”
很显然,小胡子已经受够了古德里安的不听指挥,所以特别派了一个比较听指挥的军官来确保他的意图被完全执行,挑来挑去,他选中了保卢斯。
客观上说,保卢斯的资历是有问题的,在之前他带兵打仗的经验比较少,更多的是做参谋工作。因为那方面的工作他比较擅长,所以干得还让小胡子比较满意。之前,在红军发动基辅解围战役痛打德国第6集团军,该集团军司令官瓦尔特冯赖歇瑙元帅在战役最艰难的时刻突发心脏病而亡,其空缺就由保卢斯顶替了。
这一次,古德里安“掉链子”之后,希特勒就想到了很听话的保卢斯,以保卢斯的能力去当古德里安的参谋长是完全合格,而且一旦古德里安继续不听话,完全可以用保卢斯将其取代。
总而言之,保卢斯就这么稀里糊涂的上路了,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将是一条不归路!
保卢斯的到来,让古德里安明白,他没有其他的选择了,只能不折不扣的去执行命令,所以他很快就命令第46装甲军猛攻利戈夫,碾碎了这座小城之后,快速地向库尔斯克方向移动。
不得不说,古德里安的动作还是很快的,第46装甲军没费多少力气就拿下了兵力空虚的利戈夫,然后径直向东,一头就撞上了科涅夫的第38集团军,库尔斯克战役就此打响!
在此次战役爆发的初期,德军和红军投入的兵力都不大,德军大约是五个军,而红军则是三个军。但是随着战役深入发展,规模也是一天比一天大。在战役的后期,德军再次投入了大约四个军,而红军则投入了第38、第6、第5三个集团军合计9个军。
在库尔斯克周边地区,德军的九个军对红军的十二个军,双方你来我往,打得是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而在这场战役中,一大批优秀的红军的将领终于展现出他们的才华,包括科涅夫、华西列夫斯基、朱可夫……(未完待续。)
273名将大荟萃(1)
在库尔斯克战役爆发的第一阶段,这一片战场属于两个人的舞台,那就是古德里安和科涅夫,其中古德里安再一次展现了他坦克怪杰的装甲艺术,而科涅夫则发挥出了上佳的防守功底,双方是你来我去,打得热闹纷呈!
首先向红军发动进攻的是第46装甲军,武装党卫队第二“帝国”装甲师打前锋,猛攻红军步兵第167师的防线。一开始德军的进展还算顺利,在数小时内前进了五公里,占据了两个还算坚固的“桥头堡”并准备在大德意志装甲步兵团跟上来之后,发动更深入的突击。
下午2时30分,按照原定作战计划,德军野战炮兵开始对红军第167师的阵地展开炮击,成群的炮弹像雨点一样砸在红军的阵地上,激起一团团烟雾。与此同时,德国空军第4航空队的战机也呼啸着飞临红军的头顶,由斯图卡开路,顷刻之间,剧烈的咆哮声淹没了一切声响,第167师的防御地段仿佛筑起了一道由烟雾和火焰组成的幕墙。
在三十分钟的炮火和空袭准备之后,德军倾巢而出,开始了库尔斯克战役中的第一次大规模进攻。绿色的信号弹在天空冉冉升起,装甲兵们耳机中传来指挥官的指令:“PanzerinReihemarsch!Los!Los!”翻译过来就是“各坦克战斗行进列队!出发!”
而这一情况也立刻引起了红军的注意,根据第167师前线观察所的报告:“德军在主攻方向上每公里正面战线上投入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密度为26辆,次要方向也达到了16辆之多!”
帝国师装甲掷弹兵团的迪特尔。库尔曼后来回忆道:“吃完午饭,休息了一个钟头之后,攻击开始了。在短暂的炮击和空中轰炸之后,我们装甲掷弹兵一跃而起,冒着红军阵地上猛烈的机枪和冲锋枪火力向前突进。此时,我们没有任何炮兵和空军的掩护。唯一能给我们一点安慰的就是轰隆隆的三号和四号坦克,它们紧跟在我们后面,以便在第一时间消灭俄军的工事和火力点……”
“在泥泞中挣扎了几个小时后,当天完全黑了的时候,我们终于冲进了俄军的阵地。一番检查之后,我头上全是冷汗,因为俄军在工事中已经安置了可以用电力击发的火焰喷射器!再迟哪怕一天,这些火焰喷射器就能开始工作,那时候冲锋中的我们将被烧成灰烬!”
德军的进攻确实很“凑巧”,此时第167师的防线并没有完成修筑完毕,相当部分的工事正处于最后阶段的施工,很多武器和装备并没有就位,这让德军占了不少便宜。
当然,德军要感谢古德里安,如果不是他强调要快,恐怕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哪怕是红军的阵地并没有完全修筑好,也给德军造成了相当的杀伤,并没有让德国人取得太大的进展。
同样的,德国人的运气也有不好的地方,因为第四航空队前线机场的容量有限,而且天气也比较糟糕,德国空军难以提供特别有效的空中支援。根据空军当天的报告,由于能见度太低,部分斯图卡飞行员不得不冒险俯冲到500米高度才投弹。
正因为支援比较乏力,德军的突击力度过了最开始的三板斧之后立刻锐减,而且越往红军的防线深入,面临的抵抗也就越激烈。帝国师开始取得一定的成绩之后,再接下来的两天内就陷入了泥潭之中。
为了加大突破力度,古德里安在第三天向战场上投入了5个炮兵团,帝国师在大德意志装甲步兵团的支援下,经过数轮猛攻,终于成功的在红军第167步兵师的防线上打开了一个口子,德军步兵在坦克额支援下开始向第78步兵军的纵深突入。
不过帝国师和大德意志装甲师并不是当天德军表现最好的部队,德军当天的最大亮点是第10装甲师,该师在塞姆河南岸那一片原本因淤泥过多而不被看好的区域取得了重大进展。该师奇迹般的攻占了库尔恰托夫。
事情是这样的,第78步兵军原本判断库尔恰托夫附近因为河流和湿地的缘故不适合装甲部队运作,所以并不认为德军会从这一区域进行突破,所以防御是比较松懈的。
不过德军第10装甲师却不是这么想的,在费迪南德。沙尔陆军中将的带领下,该师找到了部分俄奸当向导,迅速地探明了河滩附近适合坦克行动的路线,并且敏捷的分几路向红军阵地发起进攻。
红军被突如其来的第10装甲师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很多阵地上的红军战士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要直面德军的坦克,自然是没办法招架。好在红军指挥员很快就做出了反应,立刻派遣了增援部队进行阻击,在库尔恰托夫外围的村落中,双方展开了激战。
这里必须提一下红军的反坦克炮手,刚刚赶到库尔恰托夫外围增援的反坦克第1966营沉着应战,在己方步兵的火力掩护下轮番为他们的76毫米ZIS3火炮装填榴弹,在极近的距离上向德军掷弹兵开炮,打退了德军数轮冲锋。
无奈之下,德军只能调遣坦克上前开路,不过第1966营是打出了信心,面对着轰隆隆驶过来的德军坦克,依然是不慌不忙的瞄准开火,用精准的火力连续摧毁了德军三辆打头的四号坦克。
顿时德军被吓坏了,剩下的坦克立刻开始挂倒挡或者慌慌张张的转向,然后很悲剧的就陷入了松软的河滩或者田野。接下来对第1966营来说,自然是更加没有难度了,一口气摧毁了德军6辆坦克。
第1966营挫败了德军继续深入,不过德国佬不可能放弃,在当日深夜,大约两个连的德军试图再次潜入红军的阵地进行偷袭。这一次,负责保卫第1966营的步兵又因为防备松懈吃了大亏,被扑上来的德国鬼子打懵了,竟然抛弃了身后的炮兵战友丢下武器抱头逃命。
不过第1966营却没有跟着逃跑,英勇的炮兵们继续坚持战斗。他们坚守在炮位上,或倚着弹药箱,或隐藏在火炮防盾后方,使用手头上能找到的一切武器向扑上来的德军猛烈扫射。经过一个小时的激战,在付出18名战士牺牲以及一门ZIS3被摧毁的代价后竟然奇迹般的击退了德军。在第二天清晨,打扫战场的红军炮手竟然在阵地周围找到了100多具德军的尸体。
迪特尔。库尔曼也在回忆录中写道:“当天晚间,我们连的战士攻到了库尔恰托夫后面的一个小村庄前。我所在的小分队奉命进行潜入村落夜袭……午夜时分,我们出发了,在村庄道路中央耸立着一座小教堂,正当我们沿着墙根试图悄悄绕过它的时候,忽然听到墙根的另一边发出了一些咔哒咔哒的声音。惊愕之中的我们停下了脚步,是俄国人的巡逻队!我们立刻闪身躲进了一幢房子的荫蔽处,在黑暗中胡乱开枪。道道闪光从我们头顶上呼啸而过,身边不时能听到子弹射入土墙时的噗噗声。一阵对射之后,俄国巡逻队被打跑了,我们找到了七八具尸体。接下来连长意识到我们的行动已经暴露,命令我们改奇袭为强攻,沿着俄国巡逻队逃跑的方向,我们一窝蜂的追了上去!”
“不过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原本以为的强攻并没有发生,俄国人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崩溃了,他们嗷嗷乱叫的丢下武器四散逃命,就像一群慌不择路的傻兔子!”
“连长很高兴,我也很高兴,要是所有的俄国人都像这样就好了,那我们就可能像上级说的,在春天结束战争。只不过这种梦想很快就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俄国炮兵就像一座大山一样横在我们面前,虽然他们也缺乏准备,也没有接受过多少阵地战训练,但是他们并没有像前面的傻兔子那样逃跑。他们镇定地留在战位上,用冲锋枪、手榴弹或者刺刀跟我们搏斗!”
“这是一场惨烈和不堪回首的遭遇战,让我们这些精锐的掷弹兵无法接受的是,我们竟然被一群穿着长筒马靴的炮兵给打败了!这些家伙是我见过最可怕的炮兵,竟然用大炮拼刺刀!勉强摧毁了敌人两门,呃,或者是三门火炮之后,连长被迫命令我们立刻撤退,因为连里三分之一的兄弟都被打死了!”
库尔恰托夫郊外的战斗已经预示了一点,1942年的红军已经跟1941年大不一样,虽然他们的表现依然不完美,有时候依然会犯低级错误,甚至有些部队的战斗力也十分堪忧。但是这些不完美、低级错误并不会像1941年那样造成连锁反应。因为总有一部分更加坚强更加善于战斗的俄国英雄们会堵上这些漏洞,而且随着战争的进行,这样的英雄部队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强,而德军的压力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在党卫军主力发起进攻的同时,在库尔恰托夫南部,大德意志装甲步兵团团长冯。斯特拉维茨上校,也就是著名的坦克伯爵也下令部队在一条大约3公里宽的正面战线上开展攻势。尽管红军第199步兵师的重型反坦克武器配备数量远少于德军,但此地区的红军炮兵每公里正面的火炮密度依然到了10到12门。
况且在大德意志装甲步兵团发动攻击之前,第199步兵师的侦察兵和作战参谋们已经对防守地域附近进行了缜密的侦察和研究,策划了多种防守方案,并且收集了较多德军的情报。
在此基础上,他们不光正确地推算出了德军的进攻路线,同时连德军可能投入进攻的兵力以及预备兵力估计得都相当准确。第199步兵师经过缜密计算和周密准备的“风暴”集中火力压制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效果。大德意志装甲步兵团的攻势从一开始就遭到了红军的顽强抵抗。
当大德意志装甲步兵团的先头部队在火力支援下向红军第199步兵师阵地发起攻击时,甚至都没能接近红军的主防御阵地,在此之前,他们就遭到实现进行过火炮标的试射的76到122毫米榴弹炮和各种口径迫击炮的密集火力压制,杀伤力大量德军士兵。
由于当时雾气慢慢升起,阵地上的能见度一度下降到150米到200米之内,突然出现的德军突击部队将对防御阵地构成严重威胁,毫无疑问,幸亏有了这场准备详实的“风暴”火力打击,它严重削弱了德军的进攻力量,减轻了主防线上步兵和反坦克炮兵所承担的压力。
除此之外,气候也干扰了德军的攻势。当天夜里又突然开始降雪,呼啸的寒风和雪花瞬间就吹散了德军的进攻热情。相反,第167步兵师和第199步兵师却巧妙的利用了有利的时机,巧妙抓住地形和其他不利于德军的因素进行了一波反击,竟然奇迹般的收复了库尔恰托夫!
一直到第二天下午,当国防军第255步兵师赶到战场之后,才挫败了红军的反击势头,稳定了现有战线。
第一回合的交锋中,德军先占了小便宜,但是最后却因为各种不利因素将到嘴的肥肉又吐了出去。对于这种结果,古德里安是不满意的。他对第46装甲军军的要求是,必须一口气凿穿红军的外围阵地,尽快地突击到库尔斯克城下,不给红军多少修筑阵地的机会。这样等突击群主力抵达战场之后,就可以一口气碾过库尔斯克了。
但第46步兵军却没能做到这一点,面对不算精锐的红军第78步兵军,都打得颇为费劲。古德里安在对总参谋部的报告中写道:“一线突击部队根本没有达成既定目标,泥泞的路况加上降雪,以及重重的地雷和红军反坦克炮阵地阻碍了装甲部队的机动力和战斗力,以至于当天根本没有多少坦克能真正的参加战斗。根据第46装甲军军长海因里希戈特弗里德冯菲廷霍夫谢尔上将的报告,投入激战的大多都是掷弹兵,但显然仅靠步兵师没办法撕开红军的防线!”
古德里安的言下之意很明显,他依然是想劝说总参谋部放弃这次作战。只不过后者不可能听坦克怪杰的,反而强令古德里安继续加强攻势,早日突破库尔斯克。
古德里安自然是失望不已,不过他也只能执行命令。转过天来,德军继续进攻,不过这是一段艰难的时光,因为夜间的这场雪来得快,去得也快,第二天早上当一轮红日登上天际时,德军指挥官心知今天的进攻又要坏菜。
是的,气温很快回升,从零下十几度上升到零上两三度,本来就没有冻住的土地显得愈发的松软,这也导致道路的状况进一步恶化。
这一天,大德意志装甲步兵团首先发动攻击,没有炮火掩护的掷弹兵在一片开阔的空地上强攻,尽管几乎不可能得到坦克的支援,但在一番苦战之后,德国人还是再次攻占了库尔恰托夫。此后党卫队帝国师立刻卯尽全力跟上,向红军阵地纵深突入。
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恶战,红军战士用一切能够找到的武器来抵挡德军坦克的劈入,很多散兵坑被坦克碾平。而英勇的红军战士往往在粉身碎骨之前还要朝敌人的坦克投去最后一个燃烧瓶,最后红军甚至将师属高射炮连拉上一线来堵截涌入防线的德军坦克。各种枪炮声和战士们的呼号声在战场上混杂一片,血战的双方都遭受了惨重的伤亡!
不过总体而言,德军还是占有优势,兵力和武器占优势的他们在部分地段上达成了突破。眼看第169师的防线就要崩溃,紧急时刻,红军第二条防线上的第48机械化军派出第60坦克师进行增援。该师师长雷巴尔科采用了灵巧的伏击战术,在进行密集的炮击之后,不断地利用地形变换射击阵地,削弱德军进攻矛头的突击力量。先是抗住了帝国师坦克的猛攻,然后果断采取协同攻势,开始了一系列的反冲锋。
在第60坦克师强有力的打击下,德军的攻势被阻断了,有些地段的德军甚至还被迫后撤。绝望中的他们意识到红军的抵抗似乎是不可逾越的,别说继续进攻,连已经切入的防线都显得摇摇欲坠。
受阻的不仅仅是帝国师,国防军第10装甲师的进展也不尽如人意,他们一开始就陷入了同红军的短兵相接中,据参加过这场战斗的红军第1965炮兵团第6炮兵连(装备57毫米ZIS2反坦克炮)战士回忆:“德军坦克在数门榴弹炮不间断的火力掩护下,一边开炮一边用机枪扫射我们的阵地。它们的行进速度很快,应该超过了30公里/每小时。小伙子们承受着炮火的袭击,放德国坦克进入200米左右的极限距离才开炮!”在这场同坦克拼刺刀的战斗中,第六连一举摧毁了7辆德国坦克,将敌第10装甲师迎头赶了回去……(未完待续。)
274名将大荟萃(2)
“我们现在可以基本断定,德军古德里安装甲集群的目标是库尔斯克,或者说是莫斯科……敌人很有可能沿着铁路持续北上……”
看着台上在大地图上指指点点的图哈切夫斯基,李晓峰没由来的觉得很无聊,对此刻图哈切夫斯基所讲述的一切,他没有半点兴趣。因为这些都是马后炮了。
此时,李晓峰的兴趣放在了观察各路大佬的表情上,他首先关注的是托洛茨基。老托此时的脸色真不太好看,原因很简单,德军没有往哈尔科夫去,意味着华西列夫斯基白跑了一趟。而他之前可是希望华西列夫斯基先拔头筹的。
现在,先拔头筹的是科涅夫,他的第38集团军在库尔斯克周边打得有声有色,有力地阻挡了德军的兵锋,这可是相当长脸的。而在托洛茨基看来,这份荣誉原本应该属于华西列夫斯基,如果不是总参和陆军总司令部误判了德军的攻击目标,此时大放异彩的就应该是华西列夫斯基。
反正老托现在板着一张脸,看谁都像是欠了他的钱一样,尤其是看图哈切夫斯基的时候,那股子愤懑的情绪几乎是要喷出来了。图哈切夫斯基又是什么表情呢?他能看出托洛茨基的愤懑吗?
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