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兵在1917-第5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时,他举目四望,政治局当中似乎没有一个朋友了。托洛茨基是不喜欢他的,自然不会鸟他,斯维尔德洛夫身边的小伙伴又太多了,不需要他。一时间古比雪夫变成了孤家寡人。

所以从1940年换届开始,古比雪夫就老老实实的管住了自己的嘴巴,少说话,少惹是非。当然,他并不是消极等死,而是在积极的观察哪一方势力可以接纳他。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对李晓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能看出某仙人也是有野心的,而且和托洛茨基、斯维尔德洛夫比起来,这位身上有很多类似于斯大林的地方,比之学究似的托洛茨基和君子风度的斯维尔德洛夫,还是某人更符合他的口味。

之后,古比雪夫经过一番试探,还发现了李晓峰的另一个优点——实用主义作风。只要是有用的人,他不太计较跟脚。对于古比雪夫来说,这就太愉快了,很快在卫国战争爆发之后,古比雪夫就同李晓峰走得很近了。

而这一次,收到李晓峰的邀请之后,他是欣然赴会,古比雪夫觉得自己总算又一次找到组织了。而李晓峰也没有意外,在这一次“聚会”中,他毫不犹豫地表现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这让古比雪夫是喜出望外。

像古比雪夫这样的人,最担心的就是跟了一个庸庸碌碌的老大,而现在,李晓峰明确无误的表示了自己的野心之后,他最后一点顾虑也消失了。甚至古比雪夫暗自给自己算了算,1888年出生的他,今年刚刚五十二岁,按照列宁的规定,还有十几年顶峰期,下一届老托无论如何都要滚蛋了,以李晓峰此时在党内的地位,在下一届至少能争二把手,而有二把手挺他,转为正式局委还不简单。

而且就算到了1945年,他也才57岁,离65岁的红线还远,在下下届,说不定李晓峰就可以向最高的那个位置发起冲击,到时候,虽然他已经62岁了,但毕竟没到65岁不是,马马虎虎再混一届局委应该也没有大问题。

更何况,古比雪夫不是一般的看好李晓峰,认为不需要到1950年,在1945年他就能对斯维尔德洛夫产生极大的冲击。为什么古比雪夫这么有信心呢?源自他对斯维尔德洛夫集团的客观分析。

在古比雪夫看来,斯维尔德洛夫之所以能够成为现在的两架马车之一,未来的最高权力接班人,不是他的领导能力有多突出,而是占据了两个有利条件——头一个是列宁欣赏他,实话实说,十月革命时期,斯维尔德洛夫不是能力最突出的人,之所以能够一帆风顺的进入政治局,主要是当年列宁身边没人可用了。

谁让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脑残呢?原本作为列宁左膀右臂的他们几乎是背叛了革命,迫使列宁不得不临时找人替补,而当时列宁能找到的替补就只有斯维尔德洛夫和斯大林。否则在那之后,没有列宁的庇护,斯维尔德洛夫和斯大林在政治上能走得那么顺利?

除开列宁的因素之外,斯维尔德洛夫能取得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古比雪夫看来就是找到了两个足够给力的小伙伴。头一个是李晓峰,这位一手掌握情报系统,另一手伸入军队,为斯维尔德洛夫赢得了军方支持,可以说没有情报和军方的支持,在斗争形势错综复杂的二十和三十年代,斯维尔德洛夫还真不一定能干过老道的托洛茨基和阴险的斯大林。

第二个给了斯维尔德洛夫宝贵支持的小伙伴就是鲁祖塔克,别看鲁祖塔克在党内的实际权力并不是很大,但是他有一项最关键的优点,那就是列宁很欣赏他,愿意聆听鲁祖塔克的意见。靠着能影响列宁的能力,当鲁祖塔克支持斯维尔德洛夫的时候,那自然小斯这边的腰板就要硬不少。

当然,对于李晓峰和鲁祖塔克给予斯维尔德洛夫的支持,古比雪夫在心底也是有一番计较的,在他看来,李晓峰对斯维尔德洛夫的支持属于硬实力范畴,而鲁祖塔克的支持只能算软实力。很显然,古比雪夫认为硬实力更管用。

想当年列宁和托洛茨基怎么搞成十月革命的?还不是有前线撤下来的百万溃兵的支持,没有军队的支持,分分钟列宁和托洛茨基就会被克伦斯基砍了炖汤。甚至二月革命也是一样,如果不是彼得格勒的军队反水了,尼古拉二世能下台?

而软实力则不一样,想一想,随着列宁退休,甚至在未来随着列宁逝世,鲁祖塔克所代表的软实力将一点点消亡。而李晓峰所代表的硬实力随着卫国战争进行只会逐渐增强。

讲心里话,古比雪夫觉得卫国战争爆发之后斯维尔德洛夫的选择是相当的奇怪,在这个时候李晓峰的作用更加突出,从长远考虑应该是拉住李晓峰,这才能稳固基础。而斯维尔德洛夫却傻乎乎的跟某人闹矛盾,这不是自掘坟墓吗?

反正古比雪夫是有些搞不懂斯维尔德洛夫的选择,认为小斯这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不过李晓峰却不认为小斯这是犯糊涂,相反,小斯最近的动作意义非常深刻,可以说是经过通盘考量的决策。

为什么斯维尔德洛夫要选择打压他,李晓峰认为这正是因为他所拥有的硬实力太强了!恐怕在斯维尔德洛夫看来,李晓峰所代表的硬实力派太强大了,必须加以限制,否则任由其敞开了发展,很快斯维尔德洛夫本人和鲁祖塔克所代表的软实力派就显得可有可无。

而那时候不管是小斯还是鲁祖塔克的政治地位就很尴尬了,到时候究竟听谁的?

更何况就如古比雪夫所分析的,随着为国战争的进行,硬实力派只会一步步做强,等李晓峰羽翼丰满了,那也就是小斯下台的时候。作为政治家,从来都只信奉政治利益,之前小斯、鲁祖塔克和李晓峰之所以能形成铁三角,那是源自外部的压力。而现在外部的压力几乎已经不存在了,那内部自然要做出调整。而唯一要调整的对象也就只有李晓峰了。

斯维尔德洛夫如果不想今后被架空,不想成为一个提线木偶,那首当其冲要做的就是限制李晓峰,重新找到派系内部的平衡。所以,小斯之前的种种看上去很异常的举动其实都是正常的,唯一可能不正常的,就是他的动作太急太大了。

当然,这也可能源自李晓峰给他压力实在太大,小斯恐怕认为他一刻都没办法等了。

也就是说,现在的斯维尔德洛夫集团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究竟会走向哪个方向,就要看斯维尔德洛夫、鲁祖塔克和李晓峰的选择了。

尤其是李晓峰,他的选择极其重要。因为小斯已经做出了选择,他是必然要调整派系内部的权力结构,而李晓峰是甘于被调整还是自己去争取主动权或者干脆自立门户,都在他的一念之间。

而李晓峰之所以将自己最核心的几个小伙伴叫过来,为的也就是讨论这个话题,商讨未来的方向。

其中布尔加宁首先发言:“暂时来看,托派的存在意味着我们还不能轻敌大意,如果这个时候发生内部争论,很有可能会便宜了托派。”说着他望了李晓峰一眼,然后又小心地补充道:“我认为,暂时不应该采取太过于激烈的斗争手段,应当更有耐心。”

很显然,布尔加宁是倾向于不自立门户的,他给出的理由也像那么回事。确实,托洛茨基可没有认输,虽然下一届他必然要下台,但是他总要给自己的托派谋划一二,不说继续坐庄,总要在政治局当中保留相当的存在吧?

一旦李晓峰和斯维尔德洛夫闹得太僵,恐怕就会被托派钻了空子,到时候让托派渔翁得利了。

不过古比雪夫却不这么认为:“托派除了托洛茨基之外,还有什么能拿得出的人才?乌利茨基?拉狄克?这两个人能力实在有限,根本就不具备接班托洛茨基的可能。而除了他们,托派其他的人更是老的老小的小,在未来的十年当中根本就不可能有人崭露头角!既然如此,托派还有什么可怕的?”(未完待续。)

183人心难测(中)

李晓峰饶有兴趣的望着古比雪夫和布尔加宁,完全是一副虚心聆听指教的样子,甚至在这两位发表完意见之后,还亲切地示意雾风耶维奇也大胆的发表意见。

当时,雾风耶维奇觉得压力山大,为什么呢?因为在与会的四个人当中,只有他的身份最低,仅仅是个候补中央委员,而且在四个人当中,他的年纪最小资历最浅。布尔加宁和古比雪夫说话,一般他只有俯首帖耳的份。而现在某仙人竟然要他跟这两位平起平坐畅所欲言,压力能不大吗?

实际上布尔加宁和古比雪夫也很惊讶,因为受邀前来开小集团会议的时候,并没有想到雾风耶维奇也在,毕竟这位的身份地位实在低了一点,他们以为这是某人准备栽培雾风耶维奇这个前秘书,让他来这里接受教育的。

谁想到,事情的结果并不是这样的,雾风耶维奇并不是来打酱油的混脸熟的,而是和他们一样,都被某人非常看重,从宏观角度说大家伙地位是一样的!

这就让布尔加宁和古比雪夫惊讶了,雾风耶维奇何德何能可以跟他们坐而论道?这小子根本还是个小屁孩好不好!

一时间这二位都直勾勾的盯着雾风耶维奇,大概都在心里说:“老子倒要看看你能说出什么花来,如果不怎么样,别怪老子心狠手辣砸挂你!”

自然的,雾风耶维奇也知道这个道理,被叫来开小会的时候,他是既有些惊喜又有些紧张,进入了到了某仙人最核心的小圈子,这确实值得高兴,但是那个小圈子中竞争的压力将非常的大,稍不留神就可能万劫不复!

这绝对不是开玩笑,大BOSS身边的亲近人位置是有限的,谁不想获得更多的宠幸?比如对布尔加宁和古比雪夫来说,凭什么要跟你个小毛孩平起平坐,你丫算个球!

反正只要雾风耶维奇表现得不尽如人意,那分分钟就会被这两位群起而攻之,真心是不死也得脱层皮。

雾风耶维奇深吸了一口,迎着布尔加宁和古比雪夫咄咄逼人的目光,很镇定地说道:“我认为,从暂时而言,既不应该匆匆忙忙的另起炉灶,也不应该对雅科夫同志有求必应。我们应当沉着冷静有条有理的处理双方的关系,切忌过于亲近也不应该太过独立……”

布尔加宁和古比雪夫立刻就发出了一声冷哼,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对雾风耶维奇的说法嗤之以鼻,在他们看来这个小屁孩就是骑墙走中央路线,一点儿主见都没有!

“这是典型的墙头草论调,是骑墙派才会出的馊主意!”古比雪夫立刻就开始批评雾风耶维奇,“现在的情况是,雅科夫那边已经咄咄逼人,已经在敲打我们了,还搞这一套藕断丝连的把戏有什么用。在我看来,我们必须果断的处理好同雅科夫同志的关系,决不能拖泥带水,否则必然后患无穷!”

而布尔加宁也说道:“虽然我不主张快刀斩乱麻,但是同样也反对雾风耶维奇同志这种暧昧的搞法,这必然会让我们的同志无所适从,最后只能造成混乱。在我看来,暂时一切以卫国战争为第一要务,应当全面的配合雅科夫同志开展工作,我们还有充足的时间,完全等得起!”

好吧,三个人出现了左中右三种意见,这也算是李晓峰集团内部的奇葩事儿了。不过对于这三个人的意见,以及他们进行的激烈辩论,李晓峰始终是微笑面对,没有明确地表示支持哪一种意见,也没有明确的表示不喜欢哪种意见。

某人是含含糊糊的根本就不给一个明确的说法,以至于会议结束之后,雅科夫很奇怪地问道:“你召开这次会议,难道不是为了确定今后的路线方针?”

李晓峰看着他反问道:“你真想知道?”

雅科夫愣了一愣,小心翼翼地说道:“我只是感到奇怪,什么结果都没有,那开这个会有什么意思?”

李晓峰笑了,又一次反问道:“谁告诉你这个会没有意思?谁又告诉你没有结果?”

雅科夫很惊奇地问道:“难道你已经有决定了?”

李晓峰又笑了:“你觉得我是那种举棋不定拿不定主意的人吗?”

这个答案在雅科夫的意料之外,但也让他深思,从某人透露出的口风来说,他已经有了决定,那这个决定究竟是什么?或者想得更深一点,这个决定是在会议结束之后才下定的,还是在会议之前就已经有了决定呢?

如果是后者,那雅科夫就有点毛骨悚然了,因为这说明,某仙人召集这三个人开会,恐怕根本就不在意结果,而是为了看看这三个人的态度而已,说白了这就是集团内部的一次测验,是用来检测成员的忠诚度而已。

想到这儿,雅科夫又不得不亲不自禁的往更深处想,那这次的测验谁优秀,谁合格,谁又不及格呢?

李晓峰一直在注意雅科夫的表情,很明显这个聪明的家伙已经基本上猜到他的意图,恐怕最后的结论也不是特别难猜。优秀的是雾风耶维奇,合格的是古比雪夫,而表现令人失望的则是布尔加宁。

先从表现最糟糕的说起,为什么说布尔加宁的表现最糟糕呢?因为他给出了一个很糟糕的建议,如果李晓峰接受了他的建议,那永远都只能当斯维尔德洛夫的应声虫,也只能让小斯予取予求。而这是对一个有独立人格未来也有远大理想的政治家最大的打击。

至少李晓峰从来没有觉得自己需要对斯维尔德洛夫低三下四,他从来都不是靠斯维尔德洛夫的提拔才上位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和斯维尔德洛夫之前的关系更像是亲兄弟,大家地位平等互相扶持,不存在李晓峰巴结和依赖小斯的情况。

如果小斯和李晓峰之间真是君臣关系,那么小斯现在也不用费尽心思的去打压李晓峰了,因为按照这种关系,李晓峰天然的就要比小斯低一头,是小斯的臣子。可问题是,某仙人和小斯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互惠互利的合作者,而不是上下级明显的君臣关系。

布尔加宁刻意的扭曲李晓峰和小斯之间的关系,怎么看都有点不正常,有点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或者更直白的说,是胳膊肘往外拐了!

这种吃里扒外的行为,是所有人都不能容忍的,更何况是小心眼的李晓峰。要知道,这些年,如果没有李晓峰的帮助,布尔加宁想要顺风顺水的进入中央委员会,想在中央委员会站住脚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如今,小斯公然首先挑衅,企图打压李晓峰,而布尔加宁不光不表示愤慨,反而建议李晓峰退避忍让,这不就是反骨仔吗?

反正李晓峰是非常生气的,这也是最后他为什么不在会议上做出选择,而是藏着掖着的主要原因。如果他当场表示,一定要给小斯一点颜色看看,那布尔加宁这个反骨仔说不定立刻就给他卖了,虽说不至于立刻就有实质性的损害,但必然也会让斯维尔德洛夫提高警惕,做好充分应战的准备。

而现在,李晓峰故意装得犹犹豫豫下不定决心,故意搞得云山雾罩,反而让布尔加宁没办法猜透李晓峰的真实意图,有利于今后的行动。

反正从这以后,最核心的东西,布尔加宁恐怕是没办法接触到了,李晓峰已经对他不信任了,说不定还会防着他一把。

可能有同志会奇怪,布尔加宁为什么会做出这么一个选择呢?以他跟李晓峰的关系,跟着某人不是更有前途吗?干嘛要去为小斯摇旗呐喊呢?

原因很复杂,但是说穿了还是利益使然,布尔加宁当上中央委员之后,目光自然要盯着政治局,只有进入政治局才算是真正的人上人。但是政治局不是那么好进的,总共就那么几个名额,而中央委员会却有上百人,连十分之一的机会都算不上。

在布尔加宁看来,下一届政治局,托派和伏龙芝将面临一定的调整,托洛茨基是无论如何必须下了,逼近已经干了两届人民委员会主席,而且年龄也基本到点,有列宁的榜样在那里不下都不行。

另外,伏龙芝恐怕也必须让位了,本来伏龙芝能进入政治局就是充当列宁的代言人,是列宁为了让托洛茨基平稳过渡特别安排的人选。现在平稳过渡已经完成了,伏龙芝也必须得下去了。

除了这两个人之外,铁面人捷尔任斯基也到年龄了,也理应退下去。然后乌利茨基也比较玄,不过出于平衡的需要,乌利茨基作为托派的代表可能还能再干一届。

也就是说,在1945年,政治局能空出三个位置,其中托洛茨基那个位置恐怕还是托派的,而捷尔任斯基的位置必然也得留给中立势力,真正能分给小斯这边的恐怕只有伏龙芝的那个位置。

说白了,小斯这边能进入政治局的名额相当有限,这一个名额给谁就是一个大问题了。按照传统的规矩来说,应该由候补委员接替,而小斯这边的候补委员,实际上是没有的。因为古比雪夫不能算小斯的人,而只能算偏向斯大林的人,恐怕小斯是不会乐意让这个前敌人进入政治局的。

这也就是说,政治局之外的亲小斯的中央委员希望是大增,而且有拉狄克越级跳入政治局的先例,谁敢说布尔加宁没有希望?实际上布尔加宁认为自己很有希望,毕竟他算是小斯这一派的人马,而且跟李晓峰的关系相当的不错,有了小斯派系内的两巨头支持,进入政治局很难吗?

不过让布尔加宁没有想到的是,半路杀出了个程咬金,古比雪夫迅速同李晓峰走近,双方的关系急剧升温。这就很难说,在下一届大会上李晓峰会支持他布尔加宁了。毕竟古比雪夫一只脚已经踏入了政治局,是候补委员,缺的仅仅是靠山。一旦有了李晓峰的支持,古比雪夫转正几乎是水到渠成的事儿,那时候还有他布尔加宁什么事儿?

可能有同志又要不理解了,觉得布尔加宁的野心也太大了,中央委员一跃变成政治局委员,这个跨度也太大了,而且以布尔加宁的年龄,干一届候补局委也无妨,到了1950年,他也仅仅是55岁,到时候顺势入局,干十年刚刚好退休,岂不美哉?

问题是,这笔账不是这么算的,李晓峰如果在下一届选择支持古比雪夫,将古比雪夫扶入政治局,那也就意味布尔加宁连当候补局委的资格都没有了!

为什么?很简单的道理嘛,这天下的好处总不可能让李晓峰一个人占完了,帮了古比雪夫,那很自然的要在候补局委的名额上给其他的同志让步,总也要让小斯提拔几个他的心腹不是。而那时候,小斯会选择跟李晓峰亲近的布尔加宁吗?

恐怕布尔加宁是绝对没戏的,到时候他依然只是中央委员,等1950年换届才能冲击政治局,那时候他已经只剩下十年时间了,稍微有个闪失,只能混个候补局委,那再下一届就是他政治生命的终点了!

所以对于布尔加宁来说,现在的选择就很重要了,继续死死地抱着李晓峰这棵树,那下一届他绝对没戏,还不如去拍斯维尔德洛夫的马屁,转投小斯那边,说不定下一届他还有机会。

看见没有,这就是政客,一切以利益为先,指望这帮货讲感情,真心是痴心妄想!

实际上李晓峰这边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为什么会选择拉拢古比雪夫,难道是古比雪夫真的比布尔加宁能力强?这就是呵呵了。李晓峰之所以会选择拉拢古比雪夫,原因只有一个——政治局候补委员比中央委员有用!而且更有潜力!

很简单的道理,政治局开会的时候,古比雪夫虽然只有发言的资格,但是只要能发言就能给李晓峰支持。而布尔加宁呢?连发言或者说参加会议的资格都没有,还谈什么支持?

对李晓峰来说,随着斯维尔德洛夫集团同托派的斗争放缓,内部的斗争将反而会激烈化,他也知道自己的硬实力太强了,如果他处于小斯的位置,也得打压自己。能理解小斯的选择,但是这不代表李晓峰就会束手就擒,权力这东西谁不喜欢,凭什么我就要对你小斯百般忍让,我又不欠你什么。

所以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李晓峰也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在政治局里找朋友,而当前的政治局,唯一可能跟李晓峰站在一起的也就只剩下古比雪夫了。所以李晓峰如果不想束手就擒被小斯压制得喘不过气来,就只能拉拢古比雪夫。

想想看,在下一届,如果古比雪夫成功上位,李晓峰就等于在政治局真正建立了一方势力,可以和小斯平起平坐了,到时候可以顺风顺水的向最高宝座发起冲击。相反,支持布尔加宁,恐怕就没有这么多好处了。至少在最近几年布尔加宁对李晓峰的帮助绝对没有古比雪夫大!

说到这里,同志们可能又要提出另一个问题了,既然古比雪夫对李晓峰这么有用,为什么在这次测试中,古比雪夫仅仅的合格,而不是优秀呢?

很简单,布尔加宁有布尔加宁的政治利益,李晓峰也有他的政治利益,自然的古比雪夫也要维护自己的政治利益。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很清楚自己的价值所在,虽然向李晓峰靠拢是他的必然选择,但是怎么样才能让自己获得更大的利益,也是古比雪夫必须考虑的。

那什么样的情况对古比雪夫最有利呢?自然是李晓峰能成为一方巨头,如果李晓峰能和斯大林一样同斯维尔德洛夫分庭抗礼,那么作为李晓峰的亲密助手,古比雪夫的身份自然是水涨船高。而一旦李晓峰成功登顶,那他古比雪夫自然是当之无愧的二把手,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现在,有一个很讨厌的人挡在了前面,那就是斯维尔德洛夫,上一章说过了,古比雪夫对斯维尔德洛夫的评价并不高,认为小斯仅仅是在适当的时候碰上的正确的人,如果他古比雪夫当时也受列宁欣赏,他认为自己干得不会比小斯差。

尤其是现在,古比雪夫认为小斯派系的硬实力大部分都控制在李晓峰手中,如果不是斯维尔德洛夫资格老,现在斯维尔德洛夫集团的带头大哥应该是李晓峰才对。

古比雪夫认为应该纠正这个错误,或者说,他觉得李晓峰完全有不鸟斯维尔德洛夫的本钱,为了能够尽早的登顶,他自然要怂恿李晓峰同小斯翻脸,双方翻脸了,他古比雪夫的价值才会更大,未来也才会更加灿烂!

看见没有,这就是政治,说穿了就是赤果果的利益算计,而这也是李晓峰为什么仅仅只给古比雪夫合格评价的原因,这货一门心思的只顾着他个人的利益,将他这个仙人的利益放在了第二位……(未完待续。)

184人心难测(下)

倒不是说古比雪夫不能有自己的利益,李晓峰还没有霸道到这个地步,大哥吃肉小弟喝汤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大家都是出来混的,不就是为了活得好一点吗?

总而言之不管是在哪个领域吃独食都是不受欢迎的,政坛尤其是如此,如果你不能给小弟带来利益,那就不会有人跟你混。这个道理李晓峰是懂的,自然而然不会跟小弟抢食。但是他同样也不能容许小弟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拿他的利益去冒险!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要从雾风耶维奇的建议说起了,看起来雾风耶维奇的建议是骑墙是两头不靠谱,但稍加分析就能知道,只有他给出的建议反而是最靠谱的。

全面容忍斯维尔德洛夫是不行的,那李晓峰就真成了小斯养的狗了;而像古比雪夫提议的干脆自立门户跟小斯打对台一样也是不行的。

道理非常简单,不管怎么说,现在员列宁派内部所承认的核心领导就是斯维尔德洛夫,不管李晓峰手里头的硬实力有多强,小斯才是公认的列宁法定接班人,代表了列宁派的整体利益。

在派系内部普遍达成了共识的情况下,突然造反,这恐怕是派系内部其他大佬不愿意看到和比较厌恶的。现在的情况是,经历了斯大林的风波,列宁派相对于托派的优势事实上缩小了,不管托派的未来是多么黯淡,相当一部分大佬是产生了危机感的。

他们普遍希望有一个能像列宁一样统合整个派系,将派系重新拧成一股绳的领导出现,暂时,恐怕斯维尔德洛夫才能胜任这个职务,因为李晓峰的威望和资历还是低了小斯一头。

在这种情况下,不管不顾地跟小斯翻脸,恐怕只会让派系内部的其他大佬不满意,哪怕是李晓峰有枪杆子做后盾,也比不上人家人多嘴杂,更何况列宁还没死呢!导师恐怕也不会支持李晓峰这么搞。

而这也正是斯维尔德洛夫敢于出手打压李晓峰的关键所在,在名分大义上他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连鲁祖塔克都站在他那边,敲打李晓峰实在是太正常了。

而对李晓峰来说,选择就相当少了,既不能彻底翻脸,也不能对小斯的打压不做还击,怎么样有理有据有节的反击,这个度必须拿捏得非常准确。反正古比雪夫那种掀桌子的搞法是肯定不行的,那是撕破脸,是鱼死网破,影响难以估计。

而雾风耶维奇虽然没有讲具体该怎么反击,但是这个度还是把握住了,属于真心实意的为李晓峰做打算,就冲这个态度就得评个优秀不是吗?

当然,李晓峰要的其实就是态度,至于该怎么反击小斯,他已经有了通盘的打算。在政治局他没有优势,但是在军委他几乎是拥有一边倒的优势,尤其是随着图哈切夫斯基的两次反击遭受惨败,在军事方面他的优势是进一步加大了。

9月15日,在军委的例行会议上,李晓峰突然对亚基尔开枪了:“从6月份以来,莫斯科中央军区的一系列作战无一例外的以失败告终,导致我军蒙受了惨重的损失,相关的领导干部必须为此负责。必须让一些更有能力的同志去挽救危局,我认为很有必要对莫斯科中央军区进行一次大的调整!”

此言一出,图哈切夫斯基和斯维尔德洛夫的脸色就很不好看了,很明显,这是李晓峰要算账的意思,而且刀子已经搁在了亚基尔的喉咙上,接下来几乎就是放血的事儿了。

斯维尔德洛夫立刻反对道:“现在前线的局势刚刚稳定一点,我们的主力才将将脱离了被歼灭的危险,这个时候做调整,太仓促了。万一引起了混乱,敌人乘势追上来怎么办?”

李晓峰也不客气,立刻反驳道:“之前的两次大规模作战已经证明了一点,以莫斯科中央军区的领导配置,不足以抵御德军的进攻。请注意,那还是开战时,双方力量对比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才打出的战绩。现在我军已经处于下风,战略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敌人手中,居于绝对劣势的莫斯科中央军区领导层如何在不利的情况下翻盘?在我看来,将接下来的战斗指挥权继续交给他们,结果依然只是惨败。现在正好有调整的时机,必须做出改变了!”

斯维尔德洛夫和图哈切夫斯基还试图阻拦,但是李晓峰却不管不顾地要求军委就他的提案进行表决,这场表决也是挺有意思,图哈切夫斯基、斯维尔德洛夫、加马尔尼克和伏龙芝表示反对,而李晓峰、乌博列维奇、特里安达菲洛夫、阿尔克斯尼斯、奥尔洛夫则表示赞同,其余人员弃权。

很显然,李晓峰的提议被通过了,亚基尔被免职属于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至于让谁来取代亚基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