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兵在1917-第5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某仙人还真是邪恶,或者说图哈切夫斯基实在是不幸,写回忆录拔高自己贬低敌人没啥子问题,反正大家都这么干。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当你的敌人大部分还活着的时候,千万别出版,否则那就是自取其辱。

看看曼施坦因多聪明,他写的那本《失去的胜利》真的客观吗?我看是不见得的,将其称之为《失败不赖我》或者《甩锅的艺术》一点问题都没有。反正在他的书里除了曼施坦因之外,其余的人都是傻逼,比如希特勒是个大傻逼、保卢斯也是个大傻逼、毛子都是大傻逼(除了人多啥也不是)、美国人全是傻逼(有种单挑)。反正这本欺负死人没办法说话的回忆录真心是相当的有政治“艺术”。

当图哈切夫斯基苦恼该怎么把部队从火线上安全撤下来时,有海空军联合主导的“断腿二号”行动也已经展开。100架图3、48架Pe8在Pe2战斗机的护航下以穿越波罗的海直扑克纳本。

那是一个月光通明的夜晚,月朗星稀,一架架轰炸机和战斗机呼啸着冲向黑漆漆的天空,飞快的消失在天边。虽然已经通过欺骗行动调走了德国空军的主力,但是为了减少轰炸机编队的损失,这次行动将以低空飞行为主。

编队将以五百米以下的高度穿丹麦和瑞典。抵达挪威海岸之后再拉起搜索目标,之后进行低空轰炸。实话实说,这对飞行员和领航员的要求相当的高。空军几乎是将所有富有经验的飞行员全部抽调一空,这才凑齐了编队。

就算如此,在开展行动之前,空军还是命令飞行员强化低空飞行和投弹训练。前面说了低空飞行是为了躲避德军的雷达,而低空投弹是为什么呢?

毕竟不管是图3还是Pe8都是高空轰炸机,低空性能实在不怎么样。之所以要求低空投弹,其实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精确打击,争取准确地摧毁克纳本钼矿,而高空轰炸除非数量够多进行地毯式覆盖,否则很难彻底的摧毁矿坑。

不过这项新奇的飞行训练,很快就遭到了列宁格勒周边国营农场的强烈抗议,称低空飞行的轰炸机惊吓了他们的奶牛和母鸡,导致其产奶和产蛋量直线下降,这严重影响了他们当年的生产计划!

好在这项计划是由军委直接下令,农场的抗议很快就不了了之了,而且空军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搞强化训练了。7月30日,轰炸行动断然开始。

为了帮助飞行员确切地找到克纳本钼矿的所有矿坑,空军经过细致的航空侦察以及KGB秘密潜入拍照,最后制作出了高度仿真的模型,其不仅仅包括矿坑,还细致的反应出了矿坑周边的情况,极大的方便了飞行员识别目标。

不光是有模型,甚至空军直接在侦察机上架设了摄像机,将一路上重要的导航标志物以及克纳本钼矿的地貌全部拍摄了下来,在攻击发动的当天晚上,播放给飞行员观看。这大大加深了飞行员对克纳本的认识,使他们能够准确的识别并摧毁这些矿坑。

轰炸前的准备工作应该说是相当的细致了,但是包括阿尔克斯尼斯在内的空军高层依然不敢掉以轻心,甚至他们做好了最坏的准备:“预计将有一半的飞机被击落!”

发动机的吼声震耳欲聋,飞机在跑道末端震动起来,似乎要将机体上的每一个零件都抖出去。早就忙碌起来的地勤人员差不多已经把炸弹都装进了弹舱。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飞行员、投弹手、导航员、机枪手开始登机,这远没有后世乘飞机那么惬意。投弹手、导航员和机枪手被迫蹲下,几乎是用手抱着膝盖才能通过前轮舱,然后横着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别以为这个位置有多宽敞,实际上很小很狭窄,需要挤进去。

投弹手蹲坐在射手旁边的小凳子上耷拉着肩膀观察投弹视野,或者直接坐在地板上。导航员则坐在一个很小的凳子上,实际上小得根本就没办法坐。除此之外的其他机组成员从炸弹舱门那儿爬进飞机,然后穿过窄窄的过道,向前挪动到驾驶室或者向后挪动到机身其他部位。

起飞相当的顺利,在良好天气下,编成预计队形几乎不费多少力气,在队列的最前方,第一中队指挥官康格里夫把自己的座驾速度锁定在240公里/小时,在他的飞机里还坐着此次行动的前敌总指挥远程航空兵少将拉文斯基。

大约在三点钟,机群开始离开柯尼斯堡进入波罗的海,当最后一批飞机进入波罗的海之后,可以看到一股刺眼的黑烟从海平面升起,这时此次行动的第一个牺牲品,代号为“红色工会”的Pe8轰炸机。

这仅仅是个开始,在机群最终抵达克纳本上空之前,红军飞行员还将遇到更多的麻烦。一般而言,计划与实际行动之间总会产生预想不到的误差,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像断腿2行动如此倒霉的,却相当稀少。

飞到丹麦附近时,编队的眼睛就失掉了,三架导航机,一架坠毁,两架出现机械故障被迫返航。一瞬间失去了三个导航员,这让康格里夫少校感到措手不及。无奈之下,他只能勉为其难的挑起这个担子。

对于长距离空袭来说,一个好的领航员是成功的一半,他必须经验丰富,沉着勇敢,不让自己的判断受到恶劣天气、复杂地形、猛烈炮火和其他一切突发因素的干扰。遗憾的是,康格里夫少校是个合格的中队长,但不是合格的领航员。

除了领航机出问题,断断续续的有接近20架轰炸机和战斗机不断退出编队。最后一架放弃的是绰号为“工人铁拳”的图3。当时它距离克纳本仅有两百公里,但就在那儿,他却无法继续坚持,因为供油管堵塞,导致两台发动机停转,机长只能扔掉炸弹之后挣扎着返回了柯尼斯堡。

大约在早上5点,机群按照计划进入了挪威领空,这时开始爬升,就在此时,霉运又一次降临了。康格里夫少校能看到在3000米高度有巨大的积雨云正在向机群扑来,这直接导致机群发生了一系列的混乱。

面对如群山一样扑来的积雨云,康格里夫少校命令机群排成一列纵队,从云层缝隙中穿越。在恶劣气象中重新编组,显而易见的极为消耗时间以及容易引发混乱。结果就是图3和Pe8以及护航的Pe2之间的联系被切断,几乎失去了联系。

而更糟糕的还在后面,由于红军战机没有配备雨刮器,滂沱的大雨让视线变得极为模糊,飞行员几乎要将脸贴在风挡上才能进行观察。

经过这一番折腾,飞行员是精疲力尽,机群也被迫拉开了距离。而高度紧张的业余导航员康格里夫少校也出现了错误,他错误的估算了速度,直接从克纳本上空飞了过去!

请注意,当时并不是没有人注意到康格里夫的错误,但是为了保证空袭的突然性,编队必须执行严格的无线电管制,尾随在康格里夫后面的另外几个中队长只能干瞪眼没办法。

这也直接导致了空袭行动被分成了两个波次,落在后面的Pe8和部分图3,大约60架在康格里夫纠正错误之后首先向克纳本扑过去,在晨风中,他们快速地降低高度,瞄准了克纳本的矿坑进行俯冲,一直将飞行高度降低到150米才开始投弹!

第一波攻击打了德国人一个措手不及,当呼啸的航空炸弹从天而降的时候,他们要么还在沉睡,或者刚刚打着哈欠下岗,当巨大的轰鸣声震撼着克纳本的大地时,他们才匆匆冲出营房向战位跑去……(未完待续。)

168目标克纳本(中)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最南端,波罗的海的浪潮拍打着海岸的峭壁,在脚下那阵阵激起的飞沫映衬下,一座破旧的小教堂显得巍然而孤寂。也许在几百年前他见证了北欧海盗的强大,而现在它除了无声的抗议纳粹的侵略什么也做不了。

在小教堂的另一侧,一排不显眼的石头平房相连而卧,斑驳的墙灰和通身缠绕的蔓藤,让它们看起来像古建筑一样苍凉。

这里却并不苍凉,在入侵了丹麦之后,德国人就立刻将这排平房改造成了无线电监听站。从入侵波兰开始,德军就高度重视无线电技术,为了获取敌人的机密,大量开始建造监听设施。

比如哥本哈根的这一座,主要就是监听波罗的海东边以及瑞典的无线电信号。监听站的标准称谓是固定截收站,代号一般都是“某某气象站”,比如这一座就叫哥本哈根气象站。

在哥本哈根气象站里,各种监听设施是应有尽有,无线电收报室、侧向控制室、资料分析室、通信室、行政管理处、会议室、应急厨房、休息室、储藏室……动力和供暖系统隐藏在地下室,汽车库和士兵营房分布在平房附近。“气象站”的房顶上还耸立着一座高高的木塔,支撑着闪闪发亮的蜘蛛网一般的天线。

巴巴罗萨行动开展以来,哥本哈根气象站截获了红军相当多的无线电信号,比如红军的大功率电台传递的情报,比如红军空军同地面塔台的交流。但是在8月1日这一天,他们用最简单的办法获得了最重要的情报。

尽管红军远程航空兵机群采取了严格的无线电管制,从起飞开始所有飞机上的无线电一律予以关闭,但是驻扎在柯尼斯堡的红军地面指挥人员在攻击机群起飞之后,不可避免的要向总参谋部空军作战部以及军委发去一条简短的密码通讯,告之“断腿二号”行动已经按计划展开。

差不多就在这封电报抵达莫斯科的同时,它就被哥本哈根气象站截获了,平房里不乏德国最好的密码专家,他们很快就把密电还原成清晰的文本,并迅速递交给站长。

文本表明,红军的轰炸机群刚刚从柯尼斯堡出发前往波罗的海,目的地不明,不过飞机数量不小,而且型号都是苏联的远程轰炸机。年轻的站长立刻向所有可能遭受袭击地区的防空指挥部发出明确的警告,其中就包括克纳本。

试图达成“奇袭”的长程攻击一开始就暴露了行踪,可以说哥本哈根气象站居功至伟。而且很快,德国的索菲亚雷达也捕捉到了机群的影子,不过让德国空军很尴尬的是,他们几乎没有多少战斗机能够升空拦截,原因是飞机和飞行员都被抽调一空了。可以说李晓峰的欺骗计划起了关键的作用,如果没有欺骗计划,后果将不堪设想。

奥斯陆,德国空军驻挪威总指挥部,斯塔贝格少将也被哥本哈根气象站的预警惊醒了,作为戈林派往挪威的空军代表,这位少将做了相当多的工作,初步在纳尔维克和克纳本建立了防空网。

斯塔贝格将精锐的第100摩托化高炮团配置在了克纳本,该团拥有20个高炮连,其中7个装备88炮,五个装备105毫米和128毫米重型高射炮,其余的8个高炮连装备20毫米和37毫米炮。这些部队总计装备166门各型高炮。

此外挪威“皇协军”也拥有一定数量的高射炮,累计差不多100门,虽然大部分都是小口径高炮,但蚊子再小也是肉不是。

不光是克纳本地区拥有大量的高射炮,防空部队还布置了一定数量的防空气球,大约有60个。此外还有德国空军的少数BF109可以参战。

从纸面上的数据看,克纳本绝不是个软柿子,相反,这是一只刺猬。唯一的好消息是,KGB的情报工作相当的细致,基本上摸清楚了当地的防空配置,并详细的在地图上标记了出来。

在这一天凌晨,哥本哈根气象站以及索菲亚雷达不断地送来警报,当时斯塔贝格少将在指挥部里问道:“它们往哪飞?”

“还不清楚,不过我相信,那一定是冲我们来的!”

此言不假,北欧地区有什么值得苏联重点关注的目标?除了纳尔维克就是克纳本,不管是哪一个,都在斯塔贝格少将的防区之内。不过让少将比较纠结的是,究竟是纳尔维克呢?还是克纳本呢?

这可来不得丝毫马虎,斯塔贝格手里的战斗机实在有限,大部分都布置在纳尔维克方向,因为BF109腿短的原因,它们的留空时间有限,如果不能准确的判断出敌人的目标,截击机群将可能扑空。

不过斯塔贝格也有点小聪明,克纳本在纳尔维克的南方,从波罗的海方向来的敌机,如果不是攻击克纳本那就只能攻击纳尔维克。所以他首先给克纳本的高炮部队下达了一级战斗准备的命令,并命令唯一留在南方的那点可怜的战斗机前往骚扰一下敌机。说实话,斯塔贝格不看好自己的战斗机部队,因为根据雷达显示,这一波机群拥有大量的战斗机护航。能骚扰一下敌人就不错了。

时间一点点推移,当红军的轰炸机群穿越卡特加特海峡之后,索菲亚雷达就失去了信号,接下来就只能看运气了。不过斯塔贝格的运气并不好,出发拦截的战斗机并没有找到敌机,白白浪费了航油。

接下来,他只能在地图上推算敌机的位置,这种睁眼瞎的情况一直持续了一个小时,直到斯塔万格北方的海于格松防空观察哨发来电报:“观察到大量敌机越过上空,初步估算在一百架以上!”

这个报告让斯塔贝格暗自松了口气,终于找到了敌机的方位,而且很明显敌机是冲纳尔维克去的,看来俄国佬准备一举将纳尔维克炸平,接下来他需要做的就是命令纳尔维克的部队进入战位,并让战斗机部队尽数起飞拦截。

顿时斯塔贝格的心情就好了,以纳尔维克方向的空中力量,足够让敌机吃不了兜着走,他相信提前做好了战斗准备的飞行员可以愉快的进行一场狩猎了。

不得不说,斯塔贝格高兴得有些太早了,他没有想到,红军的目标并不是纳尔维克,而是克纳本。康格里夫少校被雨云弄晕了头,错误的估算了航程,这才飞过了海于格松。

飞过海于格松之后,康格里夫少校才突然发现了这个巨大的“错误”,很快庞大的机群开始掉头,然后重新向克纳本飞去。

不过可怜的汉斯并不知道这一情况,他们还在纳尔维克守株待兔,准备将红军的轰炸机一网打尽呢!更可怕的是,克纳本的第100高炮团指挥官维尔贝克上校获知敌机目标是纳尔维克的消息后,擅自取消了一级战斗警戒的命令,忙活了大半个夜晚的高炮手愤愤不平的顶着黑眼圈去睡回笼觉了。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们刚刚睡着的时候,红军的轰炸机却不请自来了。

空袭警报响彻云天,后队变前队让Pe8机群首先投入了攻击,透过薄薄的晨雾,伊万们能看到北欧特有的地形,这跟他们的家乡完全不一样。不过此时,伊万们无心欣赏挪威的峡湾和山水,压低操作杆,猛地降低高度朝着预定目标冲了过去。

按照战前制定的低空轰炸战术,伊万们要将笨重的远程轰炸机压低到树梢之高进行轰炸。官方的说法是:“树梢高度”可以大幅减少每架飞机暴露在敌人高炮威胁下的时间,然而计划的制定者忽略了一点,降低高度诚然可以晃点那些中大口径的高射炮,但是对于反应灵活的小口径高射炮来说,正好可以逞凶。

地面上的炮手和飞机上的机枪手开始了对射,一条条闪光的弹道在清晨是那么的显目。来自白俄罗斯的副驾驶员拉夫琴科回忆道:“当我们飞过挪威的村庄时,能看到早起劳作的村民在向我们挥手致意,而在这些‘欢迎人群’的后方,在那一排排村舍的近旁,另一场欢迎仪式也在准备当中,四门88炮,5门或者6门37炮喷吐着火舌……”

“飞机继续前进,机枪手一路向地面疯狂扫射,在一门20毫米高炮旁,我注意到一名妇女被流弹击中,我的好朋友机枪手鲍里斯感到非常抱歉,觉得自己伤害了无产阶级兄弟。我只能安慰他说:‘她不应该出现在高射炮旁边,她很可能是个该死的纳粹!’。飞过村庄的时候,我们能看到大批的德国兵从房屋里冲出来,他们用手头上一切可以用的武器朝我们射击,从机枪到手枪,甚至有个白痴还朝我们投掷手榴弹……”

不过实话实说,德国高炮部队的攻击并不算猛烈,相当一部分高射炮连炮衣都没来得及去除,只有少量的小口径高射炮发挥了作用,只能说给红军飞行员制造了点小麻烦。

大部分Pe8顺利的完成了投弹,五百公斤的重磅炸弹刚刚脱离弹舱就撞上了地面,几分钟之后,它们才会爆炸。因为受到的骚扰小,Pe8的投弹准确率相当的高,三十多架就摧毁了克纳本钼矿的两个最主要矿坑,其中一枚五百公斤航弹甚至被直接扔进了矿道深处,猛烈的爆炸彻底摧毁了这个矿坑。

和Pe8的走运相比,第二和第三个波次进入攻击航线的图3就有些倒霉了。当它们抵达克纳本的时候,德国炮手们已经基本进入了炮位,88炮、105炮以及成群的小口径高炮组成了一张严密的火网,让飞蛾扑火一样闯进来的图3压力山大。

而且少数赶到现场的德国战斗机也开始发挥作用,比如绰号“共青团员”的7013号图3轰炸机,就遭到了德国战斗机的扫射。

参加过这次战斗的德国飞行员回忆:“我们原以为俄国人会进行高空轰炸,所以按照惯例在7000米左右的高空搜索,但是什么都没找到,就在我们以为又一次被塔台耍了时候,耳机里传来了一阵咆哮:‘蠢货!往下看!快往下看!’。我侧了侧机身,伸长脖子向下望去,顿时被吓了一跳,疯狂的伊万们竟然驾驶笨重的四发轰炸机在150米的高度飞行,我的上帝,这简直就是玩命!这些疯狂的伊万简直是疯了!”

当时“共青团员”的驾驶员哈格里夫一马当先的飞在最前面,他眼中只有目标,根本就没有想到除了地面凶猛的防空炮火,还会有一群不速之客从高空杀来。该机机尾的机枪手谢苗诺夫第一个发现敌机,一面提醒机组注意,一面昂起机枪向BF109射击,不过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无畏的小个子很快就牺牲,一枚88毫米炮弹直接命中了他所在的尾部机枪塔。

巨响之后,一个带着黑烟的红色大爆炸呈现在紧跟着“共青团员”的“高佬”号飞行员德米特里上尉面前,用他的话说,谢苗诺夫瞬间就被撕碎了,而且很快就有大量的燃油从布满弹洞的机翼泄漏出来,很快“共青团员”就被一团火焰包围了!

那时候哈格里夫有两个选择,要么赶紧丢掉炸弹找一片平坦的农地迫降,或者赶紧拉起高度让机组成员跳伞。但是“共青团员”号的机组成员和哈格里夫却没有选择逃生。在火焰的包围下,哈格里夫稳稳地把握住操作杆坚持继续低空突进,因为他一定要完成投弹!

哈格里夫的出身并不好,其父亲是沙皇时代的伯爵,作为一名贵族的后代,哈格里夫并不受无产阶级当家做主人的苏联政府待见。两次请求参军被拒绝,三次申请入党被驳回,参加过哈拉哈河战役、西班牙内战的他按道理可以晋升大队长,可是家庭成员却将其卡住了。如果不是卫国战争突然爆发,哈格里夫已经只能退役回家。

按道理说,他完全有理由放水、有理由摆烂,但是他却没有那么做,用他的话说:“没有任何一种理由和借口可以拒绝保卫祖国!”

“共青团员”号起火之后,哈格里夫坚持飞行,朝目标投下炸弹之后,他的座驾已经完全被浓烟和火焰包围,甚至机舱里都已经开始熊熊燃烧。在火焰的包围中,哈格里夫镇定的握持着操作杆,朝身边同样被烈焰包围的副驾驶微微一笑之后,毅然决然的对准克纳本第三座也是最难摧毁的那个矿道俯冲了下去。

哈格里夫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他在出发前最后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如果明天我们不能完成任务,不能摧毁那个该死的矿场,德国佬可以利用它生产出更多的武器去屠杀我们的战友。为了同志、为了战友,以及千千万万的俄罗斯母亲,我会第一个冲向它,即便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德米特里上尉在他的“高佬”号里目睹上老上级也是老朋友哈格里夫冲向矿坑的场景,此时他耳边响起了起飞前哈格里夫的交代:“如果我不能带领小伙子们回来,就由你来带领他们!”

此时,“高佬”号也面临极大的麻烦。村庄里一个个平平无奇的干草堆也会变成致命的杀手,隐藏在其间的高射炮纷纷喷射火舌,而在干草堆旁,刚才还是常见的鸡舍,随着顶棚被猛地推开,里面赫然也是高射炮。

而就在德米特里上尉刚刚摆脱农家攻势迫近目标的时候,遭到了一种古怪武器的攻击——一列高炮列车。这辆装甲列车由一列车头和十节车厢组成,平时背伪装成货车的模样。6节战斗车厢平时关闭,作战中可以立刻全部打开,里面共有22门轻型和中型高炮,其中两门四联装20毫米高炮可以360度全向射击。

根据斯塔贝格的命令,高炮列车在克纳本外围被隐藏得很好,以便在第一时间让敌机大吃苦头。的确,这列长长的会“喷火”的毛毛虫让德米特里和他的战友们吃了一惊。

全力喷射火舌的列车超出了KGB的情报侦察范围,更是大大刺激了飞行员。出发之前,从来没人告诉他们还有这种玩意儿存在。这列伪装良好火力凶悍的装甲列车让伊万们吃到了大苦头,连续击落了至少四架图3。

直到德米特里上尉目睹了哈格里夫少校壮烈牺牲之后,咬牙向其接近,一边用机枪向其猛烈扫射,另一边超低空向其投弹。投弹的时候,“高佬”的高度已经不足五十米,当炸弹被丢出去之后,机腹差一点擦到了列车的车顶。

不过有风险就有收获,德米特里投下的炸弹准确的命中了高炮列车,巨大的惯性和冲量让列车脱轨侧翻。不过德米特里的历险并没有结束,摆脱了高炮列车之后,他又遇到了新麻烦,前一批Pe8投下的炸弹纷纷爆炸,火光烈焰和浓烟极大的干扰了图3机群的视线……(未完待续。)

169目标克纳本(下)

“高佬”号在浓烟之间穿行,时不时能听到机腹下面传来轰隆隆的爆炸声,甚至还有弹片敲击图3机壳的叮当声。有那么一阵,这种吓人的叮当声极其频繁,德米特里十分担心下一秒自己的飞机就会坠毁。

不过“高佬”完美的体现了空中堡垒的价值,坚固的机身相当耐揍,哪怕机腹下面一片狼藉,“高佬”号依然冲出了浓烟。不过刚刚钻出来,德米特里就又被吓了一跳。突然,一条泛着银光的缆绳就出现了“高佬”号正前方,那是阻塞气球的牵引索,如果“高佬”号就这么撞上去,那结果之后一个,“高佬”号的机舱将被缆绳切成两半!

德米特里猛然打了一个激灵,赶紧推动操纵杆进行侧转,说时迟那时快,缆绳奔着右翼的引擎去了,就在德米特里以为自己的机翼估计保不住的时候,快速旋转的螺旋桨切中了缆绳,爆发出一道耀眼的火花之后,右翼靠内侧的螺旋桨宣告报销,而那根要命的缆绳也被切断了。

大难不死的“高佬”终于冲出了这片“死亡之地”,在慢慢拉起的时候,德米特里能看到周围很多战友就没有他这么走运了。紧跟着他后面的“胖子”一头撞上了阻塞气球,然后狠狠地跌落在地面上,左侧机翼当场折断,机头更是深深地插入了土里,几秒钟之后,“胖子”就开始熊熊燃烧,没有任何人能从这个贴棺材里逃出来。

不光是阻塞气球的问题,还有一部分飞行员在高炮的打击下,失去了对飞机的控制,要么撞上了树木,要么一头栽向地面,甚至还有飞机被凌空打爆。

不过和图3机群的损失相比,德国人更加惨,克纳本钼矿基本被摧毁,想要重新开采难度不是一般的大,而当地的高炮部队,跟图3的对射中也没有占到太大的便宜,匆匆忙忙上场的他们,相当一部分倒在了图3的机枪火力之下。

轰炸大约持续了半个钟头,当所有的图3和Pe8完成投弹重新拉起离开的时候,克纳本已经宣告完蛋,在两轮空袭之下,所有的矿坑全部坍塌,基本是别想恢复生产了。

当然,红军的轰炸机队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投入轰炸的127架轰炸机中,被当场击落21架,另有26架遭受重创。比如绰号叫“胜利”的Pe8,一发88毫米炮弹打在尾部,撕掉了部分尾翼,并使尾部机枪手当场身亡。飞行员佩特里亚用高超的飞行技术艰难的将飞机开了回来,当后人问他当时感觉如何时,他回答道:“我告诉机组其他同志,随时做好跳伞的准备,天知道这玩意儿什么时候会掉下去……”

当然,这次轰炸行动中也产生了一些有趣的故事,绰号“斗牛士”的图3轰炸机在西班牙驾驶员卡尔德隆的操纵下,将机头压低,向着矿坑方向猛冲,去势之猛使他后面的机械师从座位上甩了出去,以至于副驾驶波波夫少尉以为这回是死定了。

在卡尔德隆后面,他的弟弟费尔南德斯则没有那么凶悍,这位西班牙小伙此时相当的紧张和害怕。原因非常简单,前方烟雾遮天,黑色的烟雾清晰的衬托出高射炮弹密集而狂乱的轨迹,他觉得那是地狱刚刚从地表之下破茧而出。尤其是看到在友机被一发88毫米炮弹从正面击中,以及其不寻常的机背着地的方式坠毁时,这位年轻的西班牙小伙再也无法忍耐,开始嚎啕大哭。

有趣的是,费尔南德斯哭归哭但丝毫不影响驾驶,在嚎啕大哭中,他准确的飞向了目标,然后也不擦擦鼻涕和眼泪就开始加速逃命,以至于得到了一个好哭鬼的昵称。

完成轰炸之后,剩余的轰炸机在克纳本上空重新完成了编队,然后再次压低高度开始返航。此时,他们已经飞行了接近5个小时,机身上弹痕累累,成员们也精疲力尽。

此时由各种口径的高炮组成的火网虽然已经甩掉了,但是德国战斗机却像是一群被捅了马蜂窝的马蜂,正在愤怒的扑上来。不过,这些战斗机在极低的高度上俯冲时也面临巨大的风险,有不止一架飞机因为拉起不及时而坠毁。

不过苏联轰炸机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相当一部分图3都已经被高炮打得千疮百孔,它们飞得不在那么快,机动也不再那么灵活,唯一让红军飞行员感到高兴的是——他们完成了任务。

当然,高兴的不仅仅的红军飞行员,挪威民众的心情也不坏,和后来英美在德国进行的地毯式轰炸相比,红军在克纳本的轰炸相当的精确,而这也使得挪威平民的伤亡被降低到了最小程度。

这么说吧,红军在轰炸克纳本的行动中,机组成员的伤亡比地面平民的伤亡高几倍。而在后来当欧洲绝大部分受袭城市里,无节制的高空轰炸造成了大量的无辜伤亡。作为回报,那些跳伞后被俘的红军飞行员受到了挪威民众的欢迎,甚至相当一部分爱国的挪威民众冒着极大的危险收容和帮助红军飞行员躲过了纳粹的搜查。

当红军轰炸机队再一次回到波罗的海时,德军战斗机上的油料警告灯亮起了,短腿的BF109只能放弃追击,闷闷的返航。不过这并不代表轰炸机队就安全了,从丹麦方向赶来的德军战斗机已经在路上了,在当天早晨他们已经试图拦截过一次,可惜那一次很不成功。而这一次,他们多少有了点收获,至少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