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兵在1917-第5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斯维尔德洛夫越说越有力:“最可怕的还不是我们将跟魔鬼共舞,而是我们不知不觉的堕落到了魔鬼的层次。根据这个条约,我们将跟魔鬼一起划分欧洲的势力范围,这是要做什么?在我看来这就是不折不扣的大国沙文主义,不!就是变相的帝国主义!一直以来本党是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全世界的无产者都在看着我们,而我们的这种做法将毁掉苏联和联共(布)在全世界无产阶级眼中的正面形象!失去了无产阶级的支持,我们拿什么开展世界大革命,又怎么实现我们的理想?可以断言,这就是在自掘坟墓!”

斯维尔德洛夫的声音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响亮:“而且从本质上说,签订了这个条约也不可能迎来永久的和平,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西波兰的前车之鉴就摆在那里。纳粹不过是想麻痹我们,只不过想避免两线作战才抛出这个条约。这个条约对他们更加的有利,会让他们实现染指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野心!如果让他们得逞了,我们将成为全人类的罪人!”

最后斯维尔德洛夫几乎是挥舞着拳头咆哮道:“我反对这个条约,坚决的,永远的反对到底。如果这个条约被通过,我只能说这是倒退,这是是耻辱……如果它被通过了,我只能退出政治局、退出中央委员会,甚至是退党相抗争!”

在斯维尔德洛夫说出最后一句话时,鲁祖塔克、李晓峰也立刻站出来表示支持:“如果这个肮脏的条约被中央委员会通过了,那证明此界中央委员会已经彻底的沦为了恶魔的帮凶。继续留在这样一个中央委员会里将毫无意义,我们将追随斯维尔德洛夫同志一起离开!”

轰隆一声,所有的中央委员都看出了斯维尔德洛夫的坚决,不客气地说,他们的抉择将决定党的未来,一旦选择错误,党将不可避免的发生分裂,甚至是动乱……(未完待续。)

134尘埃落定(上)

斯维尔德洛夫掀起了一股风暴,坐在会场里的所有人都知道了他的决心,都知道他绝对不会妥协和让步。小斯掀起的这股风暴正在积蓄力量,尤其是当托洛茨基也为这股风暴贡献力量的时候,这股风暴将无人能够阻挡!

“雅科夫同志说得很对,我们共产党人决不能接受这个条约,这个条约是卑鄙的,是可耻的,在将来它所带来的那么一点点好处完全抵不上它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我也反对这个条约,如果该条约被中央委员会通过,那么我也只能退出政治局、退出中央委员会,甚至是退党!这是极其严肃的原则性问题,我绝不会妥协!”

中央委员们被惊呆了,政治局的两位巨头已经对互不侵犯协定宣战了,而且还是一副不死不休的样子,哪怕是斯大林的铁杆支持者也不得不躲掂量一下其中的分量。

尤其是一直在闭目养神的列宁也突然睁开眼睛宣布:“我赞同雅科夫同志和托洛茨基同志的意见,这个条约确实不合时宜,政治局之前通过它不过是迫不得已,而现在是到了修正这个错误的时候了!”

连列宁都直言互不侵犯条约是个错误,那谁还敢为这个条约唱赞歌?斯大林耷拉着脑袋,加里宁更是面如死灰一般,他们很清楚,这场决战已经输了,输得连裤衩都不剩了,此时此刻,就算斯维尔德洛夫、托洛茨基要痛打落水狗,他们也不敢还手了。

9月3日,在中央委员会紧急会议上,互不侵犯条约被否定,而与此同时,纠结挣扎了两天的张伯伦内阁也被迫做出了对德宣战的决定。这个日子值得铭记,不过在这一天其实还发生了相当多具有震撼性的事件。

当天中午十一时,匆匆抵达会场的乌利茨基和捷尔任斯基又一次引爆了会场,他们以亲身经历现身说法,详细的列举了马林科夫和梅尔库洛夫是如何干涉调差委员会的工作,又是如何用卑鄙的手段切断他们同莫斯科的联系的。更惊悚的是,乌利茨基和捷尔任斯基还直言不讳地控诉马林科夫和梅尔库洛夫企图杀人灭口。

“实在无法想象,这还是苏联的领土吗?这还是共产党的天下吗?我们竟然被自己的同志追杀,差一点就命丧黄泉。这是何等的骇人听闻!”

捷尔任斯基的怒火几乎要将会场的天花板给掀掉,谁都能看出铁面人是真的暴怒了,铁面人一怒,不说血流成河,怎么也得要几颗脑袋做个交代,而且掉脑袋的至少得是候补中委这个级别的才够!

当然,首先要掉脑袋的那两个人已经是板上钉钉了——马林科夫和梅尔库洛夫,这两位是绝对跑不掉了。

“马林科夫和梅尔库洛夫难辞其咎,这两个人拥有重大嫌疑,必须立刻予以逮捕!”

这个决议没有人反对,也没有人敢反对,哪怕是斯大林和加里宁也不敢多吭一声。甚至他们连私下里通知马林科夫和梅尔库洛夫跑路都做不到,因为按照列宁的命令,在会议没有结束之前,任何人不得离开会场!

实际上马林科夫和梅尔库洛夫不过是个开胃菜而已,因为接下来就轮到李晓峰的表演时间了:“根据叶若夫的交代,袭击托洛茨基同志的专机是他一手策划的,他受政治局的某些同志指使,指使马林科夫和梅尔库洛夫酿造了这起惨案,其目的就是阻止我们同英法结盟共同对抗法西斯德国。其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说实话,对于中央委员会的大佬们来说,这起案件是怎么实施的,他们没有太多的兴趣,他们更想知道幕后的黑手是谁,是不是叶若夫已经将斯大林给交代出来了?

“安德烈同志,你所说的这个政治局的某些同志究竟是谁?”

面对这个提问,李晓峰很平静地回答道:“因为牵涉到党和国家最高一级的领导人,而且案件的侦破工作还没有结束,我不能随便下结论。这位有重大嫌疑的同志的姓名暂时不能透露。但是很快,在案件真相大白之后,KGB会将全部文件向中央委员会公开,到时候大家自然就知道了。”

中央委员们想了想,也是,如此要命的案件,涉及到最高层的斗争,哪里是可以随便公布的。就算要公布,也得政治局首先在内部达成一致。哪些是中央委员会应该知道的,哪些是可以继续向基层传达的,至于哪些能向大众公开,这都是有讲究的,在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时刻,必须得慎重!

中央委员会的紧急会议原定就是开一天,表决了互不侵犯协定中央委员们就各回各家。但是随着列宁、托洛茨基以及捷尔任斯基和乌利茨基的突然回归,会期被延长了。

在当天下午,中央委员们继续讨论国际关系以及未来的世界大战的准备问题。而政治局却召开了扩大会议,或者说是批判会议。在这个不公开的内部会议上,斯大林、加里宁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两个人几乎被批判得抬不起头来,尤其是斯大林,几乎被列宁和托洛茨基的口水淹没了。

“鉴于约瑟夫。斯大林同志所犯下的累累罪行,我认为应该将其公开开除出政治局,开除出中央委员会,以及开除出党!我们的党不欢迎阴谋家,更不欢迎刽子手!”

托洛茨基的要求立刻得到了乌利茨基和捷尔任斯基的响应,但是列宁没有说话,斯维尔德洛夫和伏龙芝也是一言不发。至于鲁祖塔克有些纠结,似乎想说什么但又下不了决心。

最后还是由李晓峰开了头:“斯大林的所作所为确实算得上罪大恶极,也确实无法接受,更不能忍受。但是我们毕竟要看到,他之前还是未革命作出过一定贡献的,而且在当前这个时期,公开处理他,容易引发混乱,我认为应该内部处理斯大林的问题,不要过度的公开化。”

“你这是想放过他和他的党羽吗?”乌利茨基怒气冲冲地质问道。

李晓峰却很淡定回答道:“我这是在维护党的脸面,如果让基层的同志,甚至广大普通群众知道在我们共产党人中间也存在阴谋家,存在着一个堕落腐化唯利是图的群体,他们还能相信我们的党吗?这难道不会让我们的敌人有机可乘吗?”

李晓峰忽然提高了嗓门:“杀掉斯大林和他的党羽很简单,但是这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容易让问题复杂化扩大化。同志们,我必须提醒你们,世界大战已经爆发了,我们迟早要加入这场战争,这个时候不适合立刻处理斯大林的问题。我们必须照顾大局!”

乌利茨基不说话了,托洛茨基也是若有所思,至于列宁,从政治局内部会议开始时他拧成一团的眉毛似乎舒展了几分。

良久之后,由列宁打破了僵局:“安德烈同志,你认为应该怎么处理斯大林的问题呢?”

“我认为这些案件暂时保密,不对中央委员会以外公开,甚至要求所有参与了今天的中央委员都必须高度保密。等这场世界大战结束了,在合适的时候再审判斯大林及其党羽。”

乌利茨基不满意了:“那就是说现在什么都不做,任由这些阴谋家和危险分子逍遥?”

李晓峰叹了口气道:“当然不是,暂时对于参与了此次阴谋的斯大林及其党羽予以逮捕和秘密关押,但是不对外公布。尽量地将事件的影响力降低到最小。”

乌利茨基刚要反对,托洛茨基说话了:“暂时这么做,我可以理解。但是我有一个问题,保密多久?将来又以什么样的理由对外公布呢?”

李晓峰很诚恳地回答道:“我认为保密期可以暂定为五年,至于如何对外公布,就对外宣布斯大林和加里宁身染重病,必须修养吧!”

托洛茨基看了列宁一眼,导师大人缓缓地点了点头,至于捷尔任斯基也在一番思考之后表示同意。很快斯大林和加里宁的命运就被决定了,由KGB秘密护送前往乌拉尔山疗养。至于他的党羽,叶若夫被判死刑,暂时缓期执行,贝利亚因为有大量的问题没有交代,继续秘密隔离审讯,至于马林科夫和梅尔库洛夫,前者在准备潜逃德国的途中被KGB击毙,后者则在办公室里吞枪自杀。

这场风暴来得如此迅速和猛烈,其牵连之广简直骇人听闻,副总参谋长伏罗希洛夫被免职隔离审查,布琼尼也被免职之后关押了起来。从1939年开始,他们就消失在了苏联的历史记录当中,没有任何一份档案和文件能说清楚这两人的结局,有人说这两位死在了劳改营中,也有人说他们被秘密处决了,还有人说他们一直被秘密关押直至死亡。

反正说法很多,但是结论却没有,知道他们结局的只限于历届政治局委员,而这些人无一例外的不打算谈这两个人的问题。

除了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斯大林集团中再次一级的人物就是米高扬、日丹诺夫、莫洛托夫和邵武勉。这四个人的结局又不一样,米高扬在监狱里呆了三十一年,在1970年庆祝安德烈。彼得洛维奇同志七十大寿时被特赦出狱,八年之后死在了一间小小的老年公寓里。值得唏嘘的是,这位雨都淋不着的牛人究竟是什么时候死的无人知晓,包括他的子女在内,谁都没有探视过他,他就那么寂静的死了,仿佛被世人遗忘了一般。

日丹诺夫也受到了牵连,1944年,在西伯利亚接受劳动改造的他因为大量吞噬工业酒精中毒而死,据说死相十分可怖。至于莫洛托夫,这位曾经的中组部长下半辈子都在共青城附近的一间小工厂里度过,接受劳动改造的他在这里默默地度过了剩余的时光,1986年被安葬在了妻子的身边。

邵武勉因为没有深入的卷入刺杀案,虽然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没有被一撸到底,1940年,结束隔离审查的他恢复了工作,被派往外蒙古担任大使。虽然这个职务很扯淡,但跟前面那几位比起来,他的结局已经好了很多。1945年退休之后,邵武勉离开了莫斯科返回外高加索家乡隐居,十几年后安详的死在了那里。

而斯大林集团中活的最长的就要算卡冈诺维奇了,他一直活到了1991年,他的整个后半身都在一家皮鞋厂里度过。在1990年,他见证了安德烈。彼得洛维奇同志的九十大寿。也在那一年,作为为数不多的十月革命亲历者,卡冈诺维奇被授予了十月革命荣誉勋章,同时被授予这枚勋章的还包括他那些已经死去了的小伙伴。

最后说说斯大林,钢铁同志的最后几年是在乌拉尔山的KGB秘密疗养院里度过的,1945年5月9日,也就是德国投降的那一天,钢铁灌进去了整整十斤伏特加,在泥醉中心脏停止了跳动。

他死得很及时,因为同样也是这天,新任人民委员会主席斯维尔德洛夫应前任人民委员会主席托洛茨基的请求,正式签发了对斯大林的逮捕令。二战胜利的苏联已经不需要遮遮掩掩,过往的罪孽将统统予以清算。

斯大林死了,一切也就自然终结了,他引发的那些罪恶只能躺在KGB最高保密等级的保险柜了,直到一百年后才能重见天日。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斯维尔德洛夫和托洛茨基赢得了胜利,三巨头变成了两巨头,而苏联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完全取决于他们。

这条路并不好走,而且斯维尔德洛夫和托洛茨基的分歧相当的大。此时,托洛茨基依然坚信应该同英法结盟,应该立刻对纳粹宣战。

“《互不侵犯协定》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了,这间接的证明了世界反法西斯大同盟才有未来。西波兰正遭受纳粹的侵略,我们应该站在正义的一边,应该像英法一样,立刻向德国宣战!”

对此,斯维尔德洛夫表示反对:“《互不侵犯协定》当然是错误的,但是这个错误已经发生,我们必须看到,英法虽然向纳粹宣战,但是却龟缩在法国一侧一动不动。这充分说明,他们依然是在搞绥靖政策。从我们所掌握的情报看,西波兰军队一溃千里,根本就不是德军的对手,最乐观的估计西波兰也只能坚持两个月,甚至根据图哈切夫斯基同志、乌博列维奇同志和特里安达菲洛夫同志的推演,西波兰能支持到10月中旬就属于奇迹。”

稍微一顿,斯维尔德洛夫侃侃而道:“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认为,在西波兰灭亡之后,德军的兵锋已经全部压在了东线,压力全都在我们这边。此时,我们急匆匆地同德国宣战,那只有一种可能,德军顺势向东发展,直接冲我们来。我想请问托洛茨基同志,你认为在那个时候,英国和法国会履行义务吗?”

托洛茨基没有说话,因为他很清楚,一旦这种情况发生,以英法的流氓尿性,绝对会坐山观虎斗。他们巴不得苏联和纳粹德国一起完蛋才好。

“所以我认为此时向德国宣战是不明智的。”斯维尔德洛夫信心十足的说道,“这对我国没有任何好处!”

托洛茨基问道:“那你的意思是?”

“暂时麻痹德国人,搁置《互不侵犯协定》,就让它悬在那里。当德国的兵锋向西转移,去进攻法国的时候,我们再采取措施!”

说实话,托洛茨基不喜欢这个建议,因为这意味着他的路线也完蛋了,之前他还想接着打击斯大林真正的确立他的路线,真正的掌控苏联。而斯维尔德洛夫这么一搞,这一切都要落空。

但是,托洛茨基又清楚,在当前形势下,斯维尔德洛夫的建议确实才最符合苏联的国家利益。这就让他很纠结,一方面是自己的政治利益,而另一方面则是国家利益,而他只能顾一头!

托洛茨基很难下这个决心,哪怕他内心中已经被斯维尔德洛夫说服了,但他却不愿意这么认输,他不甘心啊!

不过列宁却极其果断的做出了抉择:“雅科夫同志的意见是正确的,英法不值得信任,我们不能拿苏联人民去冒险。保持克制,尽量麻痹纳粹,将祸水西引是正确的做法。但同时我也要强调,我们不是坐山观虎斗,一旦德军进攻法国,我们就必须立刻做出反应。另外,托洛茨基同志,你应当继续同英法接触和沟通,防止他们耍花样!”

说完这些,列宁忽然深深地吸了口气:“当前的形势十分恶劣,比起1917年来有之过无不及,我希望所有的同志像1917年那样同心协力,类似的事件我不希望再看到了!”

说着列宁对身后的秘书吩咐道:“我的作用已经发挥完了,就不干涉政治局的运作了,送我出去休息!请同志们继续深入地讨论和研究对策吧!这是你们的责任了!”(未完待续。)

135尘埃落定(下)

“为什么不对斯大林斩尽杀绝?”雅科夫很疑惑的问道。

是的,在雅科夫等人看来,这一次斯大林集团算是彻底地栽了,乘着这个机会将其连根拔起,然后五马分尸大家吃个饱饱的难道不好吗?而且就冲斯大林这次的行为,不说炮决,枪毙五分钟都足够了吧?为什么要如此轻松地放过斯大林呢?

“政治斗争不是杀杀人、砍砍头那么简单,消灭一个人的肉体很简单,但是彻底抹除其留下的痕迹却很难。”李晓峰很平静地回答道,“现在我们确实可以将斯大林及其党羽拖出去统统毙了,这很简单,就是一句话的事儿。”

稍微一顿,李晓峰看了看雅科夫和刚刚赶到莫斯科的雾风耶维奇,很老气横秋地说道:“但是这有什么好处?除了报仇的快感之外,还有更多的好处吗?”

雅科夫和雾风耶维奇对视了一眼,虽然没有说话,但谁都能看出他们并不信服。

所以李晓峰继续说道:“斯大林倒下了,如果用最简单直接和利落的手段清理他的党羽,那中央委员恐怕得去掉三分之一。这还仅仅是中央委员会,支持这些中央委员的基层党组织不可避免的也要接着清理。不客气地说,会牵连十几上百万党员。这些人统统都杀掉?还是统统都流放?”

雅科夫和雾风耶维奇不说话了,因为他们很清楚,三巨头可不是乱叫的,从1935年开始,联共(布)上上下下都跟三巨头有着紧密的联系,要么是托派,要么就是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的人。彻底地清理斯大林的势力,不可避免的将演变成另外一场大清洗。

请注意现在是1939年,不是1934年,当年的斯大林清洗到1939年的时候也发现了情况不对,党组织和军队遭到了重创,敲打区区一个芬兰都差点丢光了老脸。从那一年开始,开始了平反,释放了一批中基层指挥员,可就是这,在卫国战争爆发时,红军的表现都是惨不忍睹,严重缺乏合格的军官,战术更是极端的僵化。这造成了空前惨重的损失!

如果在1939年开始搞清洗,严打斯大林的势力,不可避免的基层党组织和军队都会遭受严重的冲击,在大战在即的时候这么搞,等同于作死,说不定比历史上死得更难看!

就冲这一点李晓峰也不能同意彻底地清算斯大林集团,其次,此时清算斯大林集团,谁得益最大?自然是受害者托洛茨基,打垮了斯大林,彻底地予以清算之,就是充分地肯定了托洛茨基的正确性,就是让放纵托派随便壮大!

什么,不相信?请注意,不管是斯大林集团还是斯维尔德洛夫集团,在他们分家之前有一个统一的标签——列宁派!都是列宁的政治势力。只有斯大林集团和斯维尔德洛夫集团团结起来,力量才最大,才能稳稳地压住托派。

如今彻底地搞垮斯大林这一派,等同于砍断了原来列宁派的一条腿!跛腿的列宁派干得过托派吗?恐怕是危险的!

而且正是因为斯大林集团和斯维尔德洛夫集团系出同源,就更不能轻易地下刀子,两大集团虽然分家了,但之间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所谓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曾经的同志却要同室操戈,相煎何太急?

彻底的消灭斯大林的势力,托洛茨基恐怕最高兴,那时候他就是真正的老大了,而斯维尔德洛夫呢?会有什么好处?

搞政治斗争不是打打杀杀,更不能意气用事。政治斗争的精髓在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击敌人。对斯大林留下的人马下狠刀子,除了让人觉得斯维尔德洛夫无情无义,除了会削弱列宁派的实力,有任何好处?

李晓峰就认为,斯大林留下的那些人中,相当一部分是可以团结的,此时正是他们最惶恐的时候,拉他们一把,比捅他们一刀有用得多。如果能够整合好这一部分实力,斯维尔德洛夫也算是在列宁退休之后重整了列宁派,终于将列宁派再次集合成了一个整体,这还愁干不过托洛茨基?

相反,举起屠刀乱杀一气,似乎是很痛快,但实则是自毁江山。看看赫鲁晓夫那个蠢货是怎么做的。彻底的搞臭和否定了斯大林,好像很牛逼,但实际上却是挖断了自己的墙角,得罪了一大批老革命。时候一到,老头们就再次掀翻了他,好好地教给他该怎么做人。

搞政治不是快意恩仇,更何况江湖上快意恩仇的所谓大侠结局都不好,政治是追求利益的游戏,一切以利益为先。作为列宁派在朝中唯一的代表,斯维尔德洛夫决不能快意恩仇,而是要权衡各方面的利益取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维护列宁派的整体利益。

在之前的政治局会议中,列宁为什么飘飘然的就走了,导师大人是哀莫大于心死,还是真的高风亮节?恐怕都不是,列宁已经不是第一次被学生背叛了,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已经让导师大人产生了足够的抗性。

更何况斯大林的所作所为还不像那两个奇葩那么突然,在前往莫斯科的路上,列宁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准备。而且最后的结果也没有那么坏,斯大林的阴谋基本上被粉碎了,对党、国家和列宁派并没有造成绝对意义上的重大损失,这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呢?

至于高风亮节?导师大人确实具有高风亮节的素质,但是如果他一手打造的列宁派面临生存威胁,很有可能四分五裂一蹶不振的时候,你觉得列宁会玩什么高风亮节吗?

恐怕从他抵达莫斯科的那一刻起,就做好了重新掌控全局收拾这个烂摊子的心理准备。只不过斯维尔德洛夫的选择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而已。

为什么?斯维尔德洛夫在政治局会议上的态度是明确的,斯大林等人的问题需要清算,需要给出一个交代,但是必要首先要照顾大局,不是随便挥刀就砍头。从他的表态中不难看出,小斯这是要控制清算的规模,除去首恶以及那些中坚分子,其他的一概不论。也就是说小斯这是最大程度的保全列宁留下的政治遗产。

就算是导师大人本人在台上主持大局,最后的结果也不过如此吧?既然斯维尔德洛夫的选择没有任何问题,已经做得很好了,那列宁还何必留下呢?

乘着这个不是机会的机会,大开绿灯让斯维尔德洛夫放手去重新整合,对于列宁派来说,这说不定是变坏事为好事。而且他这边都高风亮节了,托洛茨基那边总不能小肚鸡肠,总要给他列宁一点面子,不能把事情做绝吧?

当然,如果托洛茨基真的不给面子,列宁也不会客气,他并不欠托洛茨基什么,相反是托洛茨基欠他的人情,如果托洛茨基敢翻脸不认人,那他这个大导师自然要站出来给斯维尔德洛夫撑腰,好好地教教老托怎么做人。

实际上大家也看到了,托洛茨基很聪明,知道事情只能做到哪个份上,他如果敢图穷匕见,那列宁就敢鱼死网破。说实话,他还真不是列宁的对手,哪怕没有了斯大林和加里宁,列宁派在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的优势还是巨大的,他一点胜算都没有。

老托还不如见好就收,无论如何列宁这次都会给他一个交代,托派的势力肯定要增长,以托洛茨基的骄傲,他恐怕会觉得连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联手他都挺过来了,还干不过区区斯维尔德洛夫一个人?

看到没有,这才是政治,有交换有妥协,最后各取所需皆大欢喜。那种一言不合操刀子砍手跺脚王八之气比喷气式飞机还要强烈的搞法,叫不讲究。当然这种不讲究的人不是没有,最近的是钢铁,此时和历史上的结局大家都看到了,再近一点的是本朝太祖,最后给了个三七开,但路线基本上被否定。

这充分说明,搞政治别乱较劲,该前进的时候大踏步前进,该迂回的时候麻溜的压低身形,而到了该后退的时候千万别逞强,人类的身子骨经不住历史大势几次碾压的。

经过李晓峰的一番解释,雅科夫和雾风耶维奇虽然并不完全理解不斩草除根的做法,但至少能接受了。而这一点就是俄国政治家的缺点,他们更倾向于用简单直接的手段去解决问题,而这些粗暴的做法,说实话,效果可能当时或者一时可以,但是长久这么弄,迟早要出大事的!

君不见从沙俄崩盘开始,俄国就开始解体,幸亏中间出了列宁、斯大林一干强人,吊住了命还逆袭了一把,可是毫无改进的北极熊很快还是倒了下去,几乎是五马分尸。在那之后,在叶利钦的作死政策之下,其实俄国还很可能面临新一轮的解体,好在普京打赢了第二次车臣战争,又一次咬牙撑住了。

当然,这跟本书没有关系,回到故事本身。三巨头变成了双套车,列宁派和托派将这场伟大的卫国战争中分出最后的胜负。第一轮,托洛茨基攻,斯维尔德洛夫守。交锋的时间和地点是9月4日上午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

在会议上托洛茨基做了长时间的发言,他全面的批判了斯大林的路线,用最猛烈地火力将斯大林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从他来势汹汹的状况看,似乎没有一点儿给面子和留情的意思。

难道托洛茨基违反了他同列宁之间的默契?

不是的,托洛茨基既然已经答应了列宁,就不会反悔。他现在做的不算违背同列宁的默契。斯大林及其核心党羽必须被清算!这一点没有任何条件可讲,哪怕是斯维尔德洛夫也不会反对。

只不过托洛茨基希望打击的面能广一点,毕竟扫落的人越多,空出的位置也就越多,哪怕他不能抢到全部,但每多抢一个都是赚的。

同样的,斯维尔德洛夫要做的就是如何控制好这个打击的广度,哪些人是必须滚蛋的,而哪些人是可以留下的,这都需要他去做工作。

这就是一场拔河,托洛茨基和斯维尔德洛夫为了每一个中央委员会的席位殊死力战,直到三天后才得出一个结论。托派和列宁派的实力对比,从之前的3。5比6。5,变成了现在的4。3比5。7。这一战下来托派的势力暴增了8个百分点,也是1918年之后托派和列宁派实力最接近的时候。

似乎斯维尔德洛夫遭遇了惨败,被老托打得溃不成军,但事实不是如此,斯维尔德洛夫在如此仓促和匆忙的整合之下,依然能保持列宁派对托派的优势,虽然这个优势跟以前相比弱了不少,但优势就是优势。

而且请注意,这一次的调整不过是临时的,在1940年3月,还将面临一次新的调整,还有接近半年的时间留给斯维尔德洛夫整合,在未来最起码维持现状是能够做到的。

不光是在中央委员会,在政治局,斯维尔德洛夫也惊险地维持了一定的优势。因为斯大林和加里宁以被迫“退休疗养”,再加上奥尔忠尼启则自杀,政治局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