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兵在1917-第5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么这份报告是什么时候做出来的呢?1934年10月。当时李晓峰觉得如果基洛夫这个二货如果真的被莫名其妙地打死了,那么内务人民委员会和KGB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斯大林那边的人可是十分擅长扣帽子,他虽然无意救基洛夫,但也不准备背锅。所以就亲自督办操刀了这个报告。至于内务人民委员会是不是当一回事,那他就不管了。

1934年基洛夫安然的挺了过去,在1935年,李晓峰又一次做了同样的报告,甚至在1936年基洛夫遇刺前一个星期,这份报告又一次交到了内务人民委员会。反正内务人民委员会在报告上的批示和退回的字眼是相当的打脸。

总而言之,KGB和李晓峰是仁至义尽了,因为按照职务安排,KGB的重心是情报工作和反间谍工作。国家领导人的安全问题,跟他们不是太沾边,除非是敌特分子所为。相反,内务人民委员会责任更大,毕竟他们是主管公共安全问题的负责机构,而且国家领导人的安全保卫工作也一直是他们负责,这回是跑都跑不掉了。

那么此时,内务人民委员的负责人是谁呢?老熟人了,血腥侏儒叶若夫,作为内务人民委员会副委员,他责任重大。可能有同志要问了,这货不只是副委员吗?为啥由他来扛雷?

没办法哈,因为1935年大洗盘之后,托洛茨基在列宁的授意下,将内务人民委员会交给了明仁斯基(这货听话),但大家都知道这位花花公子有点靠不住而且身体不太好(历史上1934年死于心脏病),在这个时空明仁斯基多扛了一年,在1935年大会之后当了半年的内务人民委员才挂掉。

而明仁斯基一死,问题就来了,托洛茨基之所以用明仁斯基,原因是他可用的人不多,明仁斯基和列宁的关系不错,在列宁的指示下表示愿意配合老托开展工作,这才上位的。他的突然死亡让托洛茨基措手不及,于是围绕内务人民委员的位置,他跟斯大林是大战了好几个回合,从1935年一直吵到了1937年,这个时期都没有结论。

反正斯大林提名的叶若夫,托洛茨基是看不上的也不喜欢,而托洛茨基提名的人选斯大林自然也不会放过。一来二去,作为副委员的叶若夫就代为主持日常工作。请注意仅仅是代为主持日常工作,而不是代理内务人民委员(这区别很大)。

反正内务人民委员会这一年多的工作是举步维艰,在托洛茨基和斯大林的不断斗争下内耗严重,几乎发挥不出太大的作用。

而这一次,基洛夫的突然遇刺,固然让斯大林悲痛不已,但与此同时米高扬和日丹诺夫却告诉他,这是一个机会,不光可以结束内务人民委员会群龙无首的状态,甚至连带着还可以给李晓峰一点颜色看看。

怎么做呢?第一步,自然是指责KGB和内务人民委员会工作差劲,内务人民委员会差劲的原因自然很好找,那就是群龙无首,必须得马上找一个合格的负责人。按照米高扬和日丹诺夫的估计,这回只要斯大林装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政治局里就算托洛茨基也得让他三分,这就能让叶若夫顺利扶正。而KGB那边,李晓峰可没有搪塞的借口,自然免不了被K一头包。

应该说日丹诺夫和米高扬判断得还是非常准确的,如果没有那份报告,托洛茨基和李晓峰都要倒霉,而最大的得益者将是斯大林。呃,或者说是日丹诺夫和米高扬。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日丹诺夫和米高扬在斯大林集团中地位没有基洛夫高,而交椅是有限的,少一个竞争者就意味着多一分机会!

这一次如果能变坏事为好事,最后日丹诺夫和米高扬的好处自然是大大的。

不过,这二位的计策一开始就失效了,谁让KGB从1934年开始就一次次地关注这个事儿,不断地提醒了内务人民委员会,这板子再怎么挥也打不到李晓峰的屁股上。反而是叶若夫相当的危险了,因为最后一次退回KGB的报告上就有这货的批示。

好吧,斯大林现在首先要想的恐怕不是怎么将叶若夫扶正了,而是想一想怎么把这货摘出来。因为托洛茨基马上就抓住机会将了他一军:“乱弹琴!内务人民委员会的工作是怎么做的,面对KGB的提醒一次次的不作为,眼睁睁地看着惨剧发生,根本就是一群饭桶!”

看吧,板子已经打在了内务人民委员会的屁股上,离叶若夫还远吗?奥尔忠尼启则赶紧地插嘴了:“这个时候指责内务人民委员毫无意义,眼下最重要的工作是查明案件的真相!我建议内务人民委员立刻成立一个专案组,将事情抓起来!”

奥尔忠尼启则这是准备转移视线了,不过托洛茨基却没有上当:“让内务人民委员会去查?笑话,面对严正地警告他们都引不起任何重视,还指望他们破案!这个案子应该交给中纪委,交给菲利克斯同志,我建议您亲自组织一个专案组将事情抓起来!至于内务人民委员,他们现在最重要的是自查,是追究相关失职人员的责任!”

斯大林的脸唰的就白了,很显然,托洛茨基这是准备往死里整叶若夫了,可叶若夫究竟是他的人,他怎么会眼睁睁地看着托洛茨基得逞。

立刻地他就说道:“不妥,首先主意到相关情况的是KGB,而且安德烈同志更擅长这方面的工作,应该有KGB接手案件的侦破工作。”

一边说斯大林还一边给斯维尔德洛夫和李晓峰打眼色,那意思是拉兄弟一把。不过面对钢铁的求救,小斯和李晓峰直接装作没看见,为什么?你丫的斯大林刚才可是一点儿都不厚道,一开始就准备将屎盆子往KGB头上扣。噢,现在情况不妙了,想要求救?没那么好的事儿,你自己拉的屎自己擦去吧。

小斯和李晓峰不吭声,这让斯大林有地点独木难支,当然,这也正确的反应出了此时苏共最高层的格局。总体上是托派对钢铁小斯同盟,但是两派内部也不是一团和气,托派内部有搅屎棍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而钢铁小斯同盟里一样是明争暗斗不断。

比如最后表决的时候,就出现了很有意思的情况,钢铁拉着加里宁跟托洛茨基和乌利茨基打了一个平手,其余的几个大长老全部都弃权了。

这么一来,事情就变得有趣了,反正最后搞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专案小组,包括内务人民委员会的叶若夫、托派的乌利茨基、惯于中立的捷尔任斯基以及KGB的李晓峰。名义上是联合调查小组,但实际上是各自为政。

如此一来,最后得出的结论自然也是千奇百怪了,比如叶若夫的内务人民委员会调查小组的结论是:敌对特务的刺杀,幕后黑手直指德国和意大利;乌利茨基得出的结论是:基洛夫主持列宁格勒党委工作时期的一系列错误激化了人民内部矛盾。反正那意思是基洛夫工作不失误是主要原因。捷尔任斯基的调查结果则是:党员思想滑坡所导致的惨案。至于李晓峰那边,自然是按照之前报告的论调走。

先不提最后谁的结论更“正确”,先看看这几个结论本身,那也是挺有意思的。比如叶若夫的结论,一口咬定尼古拉耶夫是变节的叛徒,是德国间谍。他为什么这么说,只有这样才能撇清一点内务人民委员会的责任,如果尼古拉耶夫是间谍,那KGB就负有责任了,哪怕KGB已经提醒了好几次,但外国间谍就该他们管。

从这也能看出,斯大林是个睚眦必报的人,这绝对是报复小斯和李晓峰在之前没帮他说话。

再看乌利茨基的结论,这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根本就是往基洛夫头上扣屎盆子,就是故意恶心斯大林。如果坐实了这个结论,那么基洛夫是咎由自取,而且还要追究内务人民委员会的失职,这对托派来说是重大利好。

捷尔任斯基倒是就是论事,没有贩卖私货。不过很显然,他这个公正的结论不管是斯大林还是托洛茨基都不会喜欢。

反正吵到了最后,基洛夫的遇刺案是雷声大雨点小,哪一派都没办法占据上风,一直到基洛夫下葬了也没得出个最终结论,算是死得不明不白。倒是便宜了凶手尼古拉耶夫,因为没有结论,就无法最后定罪,只能一直关在监狱里不断地受审,反而是基洛夫的卫士长鲍里索夫莫名其妙地死于了车祸(就死了他一个,同车的其他人毛都没掉一根)……(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qdread微信公众号!)(未完待续。)

86突袭

鲍里索夫的意外死亡自然让斯大林是暴跳如雷,本来就不相信基洛夫是“意外遇刺”的他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一切都是阴谋,而且是专门针对他的阴谋。

于是乎,在政治局,钢铁又是一阵折腾,反正从1936年年末一直到1937年四月,苏联国内的焦点其实并不是西班牙的内战,而是关于肃反的问题。

斯大林强烈地要求立刻开展一次大规模的肃反运动,一定要将隐藏在党内和国内的反革命危险份子一网打尽,尤其是那些披着同志外衣的反革命份子,尤其要重点关注。

如果此时如历史上一样是钢铁同志当家,那一场大清洗运动是不可避免了。好在现在当家的并不是托洛茨基,甚至斯维尔德洛夫以及退休疗养中的列宁都坚决地反对斯大林盲目地扩大打击范围。

为此在索契疗养的列宁乘专列赶回了莫斯科,在克林姆林宫为他保留的办公室里亲自召见了斯大林,两个人单独会谈了接近三个小时,斯大林离开列宁办公室的时候情绪很是不好,估计是被导师大人骂了个狗血喷头。

而列宁的这一突然举动,让苏联政坛是一阵骚动,退休两年多以来,列宁一直深居简出,基本不在外界公开露面和活动,甚至连莫斯科都没有踏足过一步。而这一次他老人家的突然回归,在一部分人看来是一个信号,难道他老人家准备复出了?

“告诉伊戈尔同志,外面再有来请示工作的或者来汇报工作的,一律都挡驾。我已经退休了,他们要请示请示和汇报工作,应该去找他们的上级,跑到我这里来算怎么回事?!”

列宁离开政坛的这两年,变化可是有点大,头顶的头发是越来越少,胡子也是越来越白,跟他当政时精明强干的状态相比,几乎是一下老了十几岁。

可能有同志要问了,导师大人这是退休修养了,怎么越修养还越不如当初了?

其实答案很简单,列宁在台上的时候是殚精竭虑地开展工作,那真心是全身心地投入,而这种状态说实话其实是相当耗心血的。一直维持这种状态,以他的身体估计活不过七十岁。

而退休之后,陡然松懈下来,那股子劲一过去,马上的以前过度消耗的后遗症就全表现出来了。所以陡然之间老了这许多也就很正常了。当然老归老,但是如果慢慢调养,不说将身体补回来,但是延长一点寿元还是可以的。

而且别看列宁现在老态尽显,但是精神头比当年要好得多,他本人对现在这种生活状态也比较满意。唯一让他不满意的就是党内那些鼻子比老鼠都灵的投机份子,一听说他跟斯大林有谈话,一个个都冒了出来,这是想干什么?

说实话,这次列宁返回莫斯科,对于莫斯科的政治氛围是不太满意的。斯大林瞎胡闹就不说了,托洛茨基的表现也不能让他满意,花了两年多的时间都没有掌控住大局,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步步地被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牵着鼻子走了,这个状态怎么看怎么像摇摇欲坠。

对于托洛茨基的表现,列宁算失望,而对于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的表现,那列宁就是绝望了。列宁原以为给这两个货最后一次机会,他们怎么地也要拿出一点儿不一样的表现吧。嘿嘿,你还真别说,确实不一样,这两个货又一次刷低了节操的下限。在列宁看来他们俩对托洛茨基造成的麻烦比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还要大。

列宁不得不承认,自己还是看错了人,之前最后的政治布局中,应该将这两个混蛋剔除出去,最起码也得解决其中的一个。如果将对这两个货的拉拢换成拉拢加里宁,那托洛茨基的状况就要好得多了。

想到这,列宁又叹了口气,他看错了加里宁。一直以来他都以为这位过于“稳重”的同志没啥大用,但通过这两年的实际表现看,加里宁让他刮目相看。列宁现在才看穿,老好人不过是加里宁保护自己的伪装而已,他就靠着这个把戏不声不响地往上爬,一直爬到了国家权力的顶峰,不得不说这位比斯大林还能装,不给发个奥斯卡小金人都可惜了。

不过此时列宁就算后悔也来不及了,木已成舟,格局既然已经形成了,想要轻易地打破它恐怕风险颇大,而且如今他已经退下去了,没必要再趟这摊浑水。况且于情于理他也对得住托洛茨基了,至于托洛茨基的结局,那得看他自己的造化了。比如这一次,就是他最后一次帮托洛茨基擦屁股。

“明天,不,今天下午就返回索契。”

想通了这些之后,莫斯科列宁是一分钟也呆不下去了,跟索契相比,这里的空气都弥漫着一股子政治的腐臭,以前他还不觉得,但是在索契生活了两年之后,现在是再也无法忍受了。

列宁匆匆地来了,又匆匆地走了,很是让一批野心勃勃的家伙感到失望,不过他们也不用失望太久,为什么?因为他们很快就会绝望!想要投机就必然要付出代价,不管是托洛茨基还是斯大林或者是斯维尔德洛夫都不喜欢这些三心二意的家伙。

很快一股小规模(相对而言)的清洗风潮就横扫了苏联官场,那一批三心二意的家伙被毫不留情的撸掉了官帽子或者赶到二线去养老。

而在这一段时间,国际社会上也是暗流涌动,苏联之前的报复行动掀起了一股子滔天的浪潮,在英法的默许和德意的积极运作下,国联通过了针对苏联的谴责提案,号召国联所有的成员在政治和经济上抵制苏联,将这个世界“毒瘤”隔离出去。

欧洲自然有一大票国家是群起响应,纷纷中断了同苏联的政治和经济联系,试图用这种压力迫使苏联就范。不过这种程度的压力对苏联影响不大,之前说过了,该引进的技术苏联已经引进得差不多了,而且苏联的产品很难进入这些国家的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苏联的经济圈子是相对封闭的,关上门玩自给自足问题不是太大,更何况美国人并没有关上门。

如此一来,这样的惩罚和制裁对苏联来说就是挠痒痒,反而是那些之前向苏联出售工业产品的欧洲国家,比如瑞典、比如捷克斯洛伐克、比如法国,显得比较难过。国际市场本来就不景气,还将苏联人隔离在外,这不是让他们更加难受了!

所以,这个制裁措施仅仅实施了半年就不了了之了,法国人带着捷克斯洛伐克带头违反国联的决议,重新恢复了同苏联的经济交往。这让英国人大骂法国没节操之余也没有太多办法,原因很简单,因为之前的那个决议实际上也就是个口头承诺书,压根就没有违反了协议怎么惩罚的内容。

而法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将这个口子一打开,其他的瑞典、丹麦一看也忍不住了,干脆也就装作没看见那张擦屁股纸——赚钱第一啊!

也就是说进入1937年10月份,苏联击沉莱比锡号的恶劣影响就被消化得差不多了,除了德国人和意大利人抓着这个事情继续做文章,一哭二闹三上吊之外,包括英国在内,对此都没有太大的兴趣了。

英国人为啥也没兴趣呢?原因十分简单,谁让德国人和意大利人的反应不如他们预料中的那么强硬呢?

按照英国人的想法,德国人这回肯定要爆发的,绝对要跟苏联死磕到底,可是谁想到结果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小胡子在电台里倒是不断地放狠话,一副要把苏联生撕了的做派,可实际上呢?实际上德国人没啥大举措,除了宣布正式跟苏联断绝外交关系,别的也就没有了。甚至连带着将舍尔海军上将号和斯佩尔伯爵海军上将号都从西班牙海域调了回去,整个的缩卵了。

反正英国人算是见识到了什么叫横的怕不要命的,当北极熊手里的铁棍又黑又粗时,是个人都得掂量一下。

通过这场冲突,英国人似乎时认准了一点——帝国最大的敌人不是德国而是苏联,在未来遏制苏联越来越膨胀的野心才是重中之重。所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英国迅速调整了外交政策,对德国的绥靖是愈发地丧心病狂,而对苏联的警惕和限制也是水涨船高。

不过这一切跟西班牙人关系不大,苏德这么一闹,人民阵线顿时就舒爽了,这帮二货觉得自己的腰杆硬了——原来老子的后台这么牛逼啊!没得说的,这场战争我们是赢定了!

那么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人民阵线真的有赢没输?嘿嘿,那可真心是不一定。弗朗哥之前的那个依靠巡洋舰掩护主力部队渡海的计划虽然被红海军破坏了,而且休达港还遭受了红海军的好几轮空袭。一度的国民军在直布罗陀海峡的海上力量几乎被摧毁殆尽,但是弗朗哥这个人能在历史上成事,还是有点水平的。一方面他开始紧急征调商船,另一方面也继续重新回到了小规模偷渡上。

到了1937年8月份,弗朗哥的主力部队总算是全部度过了海峡,虽然有一定的损失,但还是能够接受的。唯一让弗朗哥比较头疼的就是他的后勤补给很成问题,军队可以偷渡,但是军火和给养靠偷渡实在是供应不上。

而此时,在红海军的铁棍横扫下,德意又有点怂胞,对于继续深入介入西班牙事务是举棋不定,在这种情况下,弗朗哥向马德里进军的计划自然是进展不顺利,尤其是北方的埃米利奥。莫拉又莫名其妙的飞机失事摔死了,这对于国民军来说可以算是霉运当头。

在此时,觉得很好很强大的人民阵线开始反攻了,他们组成了两只大军从分别向南北两个方向的国民军发动了总攻,反正看上去盛世颇大,颇有一口气将国民军连骨带皮全吞下去的意思。

在塞维利亚和卢戈爆发了两场大规模的会战,那真心是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结果呢?结果是人民阵线进攻受挫被狼狈地赶出了塞维利亚和卢戈,如果不是国际纵队断后稳定了局势,否则真要被打成击溃战。就算如此,人民阵线也是十分丢人的一路逃回了马德里,甚至差一点还丢掉了马拉加。

对于这场战役,作为国际纵队的总指挥以及人民阵线的总顾问,图哈切夫斯基是这么回忆的:“从一开始第二共和国政府就贪大求全,将本来就不算充裕的部队同时投入了两个作战方向。这等于是自己削弱了进攻实力。而且共和军对战斗准备严重不足,以为只要兵临城下就能吓跑敌人……士兵的训练也很马虎,普遍松懈,士兵委员会又总喜欢干扰上级的指挥……”

至于同时被派往西班牙的哈列普斯基和加马尔尼克更是对共和军大加挖苦:“懒散的西班牙人什么事儿也做不成,他们唯一想要的就是躺在地上睡大觉,要不就是喝酒跳舞寻欢作乐……他们是我所见过的有史以来最糟糕的士兵……”

弗朗哥的优异表现似乎让德国人和意大利人看到了希望,踌躇不决了一段时间之后,意大利人和德国人重新回到了直布罗陀海峡,只不过这一次,这两家再也不敢像之前那么大大咧咧,而是显得小心谨慎。

这一次意大利人派出了两艘刚刚完成现代化改造的加富尔级战列舰和两艘特伦托级重巡洋舰,配合德国人派出的舍尔海军上号和斯佩尔伯爵海军上将号一起出动,全程为两国商船护航。

应该说意大利人的投入是相当大的,仅有的两艘战列舰统统出动,很显然其目标就是跟红海军的两艘战列舰(马拉号和共产国际号)打对台。

而经过现代化改装的两艘加富尔公爵也基本具备这个实力,反正和最初的状态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意大利人的改造工程几乎等同于拆了重建。两艘加富尔公爵级舰体中部被切开,塞进去了一段十米的舱段,使该舰长度从176米变成186米。原有的舰体中部的那座主炮也被拆除,连带着更新了所有的轮机设备,副炮炮廓也一并拆除。

经过改造之后,加富尔公爵级可以说是脱胎换骨(水线装甲还是一样的烂),最大航速从22节左右一跃变成28节,主炮也从305毫米扩孔为320毫米,总体来说还算不错。

当然,跟两艘加富尔级打对台的红海军前国王级战列舰也不差,三十年代的现代化改造也赋予了她新的生命,最大航速在27节上下,装备8门305,但是防御比天生底板就不好的加富尔级强很多,正面开打的话谁胜谁负不好说。

不过此时,正面开打的可能性并不高,前面说了,苏联的惩罚是有限的,并不是要跟德意发生全面冲突,而且前面已经捞回了面子,也没必要立刻就撕破脸。面对德意两国的护航,红海军显得比较克制,并没有强硬地进行拦截。当然,这是有护航的情况,面对无护航企图进入西班牙领海的德意货船,那是抓住了就一律扣押。

一来二去的,德国人和意大利人也明白过来了,原来毛子的底线就在这里。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们是尽量的安排护航,让弗朗哥是愈发地壮大起来。

与此同时,苏联方面也没有闲着,也是紧赶慢赶地给人民阵线输血,大量的伊15和伊16以及BT2坦克以出厂价卖给人民阵线,甚至越来越多的红军摇身一变,成为国际纵队的战士亲自赶赴西班牙战场。

当然,红军的装备还是比共和军强不少,最新式的SB2、B17、米格1、雅克1,以及BT5坦克几乎是刚出厂就装船,然后在西班牙的土地上同部队完成磨合。

进入到1937年10月末,国际纵队总兵力已经达到了5万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红军的正规军。按照图哈切夫斯基的计划,其中大约四万人,也就是三个师的兵力将用于北方战线,剩余的兵力将配合南方的共和军防备弗朗哥的攻击。

11月11日,离图哈切夫斯基预定的攻击计划开始还有三天的时候,南方的弗朗哥却抢先动手了。六万地面部队,其中包括一百辆一号坦克,直指马德里。

不过首先投入攻击的并不是地面部队,而是有秃鹫军团组成的国民军空军,数不清的Ju87A、He111、Ju52在Bf109的掩护下直扑共和军的前线机场,一场西班牙版的闪电战拉开了序幕!

这一波攻击是如此的突然,以至于国际纵队空军都措手不及,在马拉加机场,刚刚运抵机场的伊15、伊16、米格1和SB2直接被击毁在机场上,当德国人得意洋洋的飞走之后,国际纵队的飞行员们只能面对一堆熊熊燃烧的战机发呆……(未完待续。)

87破裂

11月11日,清晨6时10分,国民军按照计划进入了攻击出发阵地。6时30分,马拉加的国际纵队高射炮连岸望哨报告:“西南方向,有飞机发动机声音。”

遵照国际纵队总指挥图哈切夫斯基的命令,马拉加港和机场的国际纵队飞快地开始响应,5分钟后,马拉加机场的飞行员开始奔向座驾,紧接着高炮开始猛烈开火。

隆隆地炮声拉响了德国闪电战的序幕,二战前规模最大的战斗爆发了!

秃鹫军团第一批空袭的飞机只有150架,这不是秃鹫军团派不出更多的飞机,而是为了不过早的惊动俄国人,所以挑选了技术比较高超的飞行员驾驶150架飞机从海上侵入马拉加,对一些重要的目标进行攻击。比如马拉加机场和油库。

当匆匆起飞的少数国际纵队飞行员被护航的德国战斗机淹没之后,Ju87、Ju52和He111立刻就像发现猎物的豺狼一样猛地扑了上去。马拉加机场上露天停放的战机几乎被全部摧毁,地勤和飞行员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敌人肆虐。

在第一波150架德国战机还没有离去之时,第二波次近300架敌机就已经飞临了马拉加和科尔多瓦上空,再一次向国际纵队和共和军机场发动猛烈地空袭。

虽然共和军和国际纵队已经下令紧急疏散战机,但由于敌人来的太快太猛,这道命令实在是下得有些迟了。用参加过这次空袭的德国飞行员的话说:“苏联飞机几乎以完美的阅兵队形整齐而又密集的排列在机场上,听任我们随便扫射!”

被德军空袭惊醒的国际纵队空军这才开始反击,陆续有飞行员驾驶战机强行起飞,但相当一部分还没能飞离跑道就被空中的德国战斗机击毁,少数能够侥幸升空的战斗机仓促与德军展开了空战,由于双方战斗机数量相差悬殊,因此空战的结果可想而知。

用波克雷什金的话说,每一架红军的战斗机要面临十架法西斯匪徒战斗机的围攻,在当天的战斗中,这位未来的空中王牌被击落了两次,但是每一次都幸运的跳伞逃生。

空袭结束之后,根据共和军和国际纵队的统计,一共损失飞机300架,其中有220架飞机实在地面上被击毁的。而秃鹫军团则宣称,在当天的战斗中一共击毁敌机500架。

虽说德军取得了几乎一边倒的优势,但是在当天的空战中,国际纵队飞行员还是表现出了超乎想象的顽强斗志,在这一天竟然出现了17次有可靠目击的空中撞击!德国被击落战机32架,另有41架被击伤,此外意大利也损失了12架战机。

不过这点儿击毁记录对于国际纵队的损失来说,根本是不值一提,可以说在开战的第一天,国际纵队和共和国在南方的空中力量就被摧毁了。在现代化战争中,谁都知道,失去了空中力量,地面战斗的结局可以说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而且德国人为了达成攻击突然性和震撼性,一开始就是以德国志愿军组成摩托化和机械化步兵组成装甲集群为前锋,而不是步兵打开突破口的陈旧模式,甚至一度德国志愿军总顾问古德里安还主张连预备队都不用,直接用装甲集群实施突击,不过这个极端的设想并没有被批准。

德国人之所以如此大胆,就是发现共和军的大部分士兵作战意识不强,缺乏基本的军事素养。在攻击爆发的前一天,大部分都离开了营地和阵地休息。这对于德国人来说简直就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并且德国人的准备异常充分,在攻击正式发起之前,还派出由狙击手、工兵和侦察员组成的突击部队,干掉共和军岗哨,破坏或者标示出障碍物地带,并直接引导装甲部队发动进攻。

另外甚至还有少数伞兵和勃兰登堡第800团的特种部队渗透到共和军后方,破坏桥梁,切断公路和铁路,并一度袭击共和军指挥部。最可怕的是勃兰登堡第800团还选拔出部分懂西班牙语的士兵穿着共和军军服,拿着错误的文件和命令误导共和军,造成了极大的混乱。

在科尔多瓦郊外,共和军和部分国际纵队在猛烈地空袭和炮火下,联络中断、补给全无,很难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但是部分哨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