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兵在1917-第5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格里采韦茨赶紧进行俯冲,将高度压低到1000米左右时,再次操起盘旋大法,仅仅用了8秒钟,他就摆脱了咬尾的敌人,甚至成功的绕到了敌机身后。

突突突……突突突……

格里采韦茨不断地扣动着扳机,不过这架敌机的驾驶员也是个老手,每每在格里采韦茨发动攻击时他会利用轻巧的跃升或者转弯机动摆脱瞄准,导致格里采韦茨几次攻击都落了空。

连续试了几次之后,格里采韦茨也有些恼火了,他推动油门杆拉近距离,一直追击到一百米左右才断然击发,这下敌机是逃无可逃,机尾被打了个稀烂,飞散的蒙皮和“骨架”甚至“拍”了格里采韦茨一脸。

当时近距离目睹了这一幕的伊16飞行员弗拉基米尔后来不无震撼地评价道:“谢尔盖。伊万诺维奇是个疯子,差一点我就以为他准备用螺旋桨去削掉敌人的屁股,他就像一条斗牛犬,咬住了就不松口!”

短短五分钟,格里采韦茨就取得了两个战果,而就在他重新拉升时,才注意到之前骄狂不可一世的日本战机已经开始夺路而逃了,短暂的交火之后,他们被当场击落三架,这充分说明了战斗最初时刻的那一幕真的只是意外而已。

当然日本人很快又会意外一把,因为他们马上就发现在露西亚鬼畜面前,他们连逃跑都做不到。原因很简单,92式的最大速度只有320公里/小时,而他们的对手哪怕是最慢的伊15也有367公里/小时的速度,至于伊165更是有接近四百公里的最大速度,想跑?根本就没戏!

三架伊15和三架伊16猛地就扑了上去,轮流发动了攻击,瞬间日机就纷纷被爆菊,而格里采韦茨也获得了今天的第三个战果,实际上他还取得了另外“半个”战果——当一架伊16将日机逼下来时,格里采韦茨利用伊15优异的盘旋性能调转机头迎上去开火,而在此时伊16也开始射击,在两头迎击之下,这架92被凌空打爆。

请注意,这并不是格里采韦茨今天全部的战果,歼灭了所有日机之后,六架红军战机重新编队,继续向着骑4师所在空域进发,等他们赶到战场的时候,日本轰炸机刚刚丢完炸弹准备返航。

二话不说,格里采韦茨就冲了上去,一架慢吞吞的93式重爆击机进入了他的眼帘,这种最大速度仅仅有220公里的大笨鸟哪里是机动性优越的伊15的对手,格里采韦茨围绕着这架93式重爆飞了一圈,当他离开时,这架大笨鸟带着四个死鬼和浓浓的黑烟正在向地面俯冲,几分钟之后,格里采韦茨耳边传来了它坠地爆炸的声音。

不过此时格里采韦茨完全无暇顾及这架93式重爆,因为他被两架91式战斗机盯上了。这种上单翼的战斗机最大速度跟92式相差无几,盘旋性能还不如后者,但是这不意味着91式就是软柿子,而且咬住格里采韦茨的这两个日本飞行员技术十分过硬而且作风十分顽强。

只见三架飞机剧烈机动、翻滚挪腾,不断地互相交换子弹,格里采韦茨后来回忆道:“敌人很难缠,时不时我就能听到子弹击中机体的声音,我很担心在下一秒钟就会被击落……不知道过了多久,也许很短,但可能也很漫长,我抓住了一次与敌机航线短暂交错的机会断然开火,幸运的击落了一个敌人。”

也就在这时,格里采韦茨的战友也赶来救援,双方合力击落了另外一架91式,紧接着格里采韦茨再次追上了一架93式重爆将其击落。也就是说在这一天的空战中,格里采韦茨成为了一日王牌(一天击落五架敌机),当然实际上他真实战绩应该是独立击落5架,合作击落2架。

和格里采韦茨辉煌的战果相比,克拉夫琴科在这一天就显得有些暗淡了,生于1912年的他在1934年才从航校毕业,此时还是飞行小时数不够一百的小菜鸟。

对于他这样的新手来说伊16绝对不是一个好座驾。尤其是克拉夫琴科驾驶的还是伊164,这种使用M22发动机的早期型伊16性能真心不好,跟使用功率更大的M25发动机的伊165相比,在最大速度、升限和爬升速度上都差了一大截,也就是油耗稍小,使伊164的航程比伊165远了一百多公里。

伊164不光是纸面上的性能差,而且还继承了伊16系列最大的毛病——对新手不“友好”,该机操纵性很差,尤其是起飞和降落的时候事故频发。克拉夫琴科的一位密友就在刚刚抵达远东降落的时候坠毁在了机场上,当场机毁人亡。

反正对克拉夫琴科来说,每一次驾机升空都是战战兢兢的,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就送掉了性命,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谈不上什么发挥了。

这一天早上,按照既定的日程表克拉夫琴科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而这一日对他来说事一场不折不扣的噩梦。当他们驾机从4000米向5000米爬升时,克拉夫琴科忽然发现队列最后的两架僚机落在后面,越飞越远,这两架飞机的飞行员是比克拉夫琴科还要手潮的新手,飞行经验几乎是微乎其微。

心知不妙的他赶紧用无线电呼叫,但是没有任何回应,然后他又赶紧呼叫中队长,波波夫大尉回答说他正准备下降高度看看那两只任性的菜鸟想干什么,但是随即他又改变了主意:“现在解散编队太危险了,有情报显示有大量敌机在这一片空域出没。”

克拉夫琴科再也没能见到这两只菜鸟,他回忆道:“真是可恶!我们经历了大量的艰苦训练才成为飞行员,而他们甚至没有机会在空战中射出一发子弹。伊16太糟糕了,他们一定是在跃升中失速了,这种该死的胖头鸟一点儿都不好飞!”

不过对于当时的克拉夫琴科来说,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在后面的战斗中,他很快就要体会一把什么叫死里逃生。同格里采韦茨一样,他的中队也被命令前往支援骑4师,只不过他比格里采韦茨的中队先到一步。

不过先到可不存在什么先发优势,因为当缺少了两架战机的他们抵达战场时,天空中到处都是日军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克拉夫琴科带着僚机立刻开始俯冲,攻击准备进入投弹航线的93重爆,可还没等他接近93重爆,就被迎面扑过来的四架92式战斗机缠住了。

一枪都没来得及开,克拉夫琴科就被一架92咬住了尾巴,那真是弹雨横飞,几乎是立刻他的发动机就开始漏油起火,甚至波及到了座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克拉夫琴科才从座舱里爬出来,此时他的屁股都已经烧着了。

不过当时的他可没心思去灭火了,追杀他的92式战斗机一点儿都没有怜悯的意思,哪怕他已经起火了依然在用子弹不断地问候他。克拉夫琴科几乎是跳舞一样跳出了座舱,三秒钟后降落伞开了,他能够清晰的看到脚下的地面枪炮大震,不断地有烟雾腾起,甚至还能看到远方射过来飞行在空中的炮弹。

不过很快克拉夫琴科就把心神从地面转回到了空中,因为他惊愕地发现那架该死的92式战斗机依然没有放过他的意思,竟然继续用机枪朝他射击,似乎准备将他击毙在空中。

那一刻克拉夫琴科的头发都要竖起来了,心中更是有一座火山在爆发,这是多么无耻和残暴的人才能做出这种事。以前他以为丑化和恶魔化日本人仅仅是政治的需要,但是当他亲自体会到了日本的恶意之后,才发现那根本就不是什么丑化,那些混蛋确实都是人渣!

克拉夫琴科又一次开始了空中舞蹈,他不断的拉动伞绳,不断地调整姿态,尽最大努力躲避敌人的子弹,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成为了一名空中芭蕾舞者。”

好在很快战斗就将克拉夫琴科从这种空中芭蕾的窘境中解脱出来,而当他落地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降落伞被打了至少三十个枪眼,甚至一发子弹射飞了他一只鞋底。

落地对于克拉夫琴科来说并不意味着安全,因为不断在天空中跳芭蕾的关系,这位未来的苏联英雄飞到了日军阵地后面,想要回家就意味着他必须徒步穿越日军的阵线,而这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克拉夫琴科拔出手枪一头冲进了一片树林,将自己隐藏在了林木之间他才稍微觉得安全了一点儿,可是怎么回去呢?

就在克拉夫琴科一筹莫展的时候,他遇上了自己的中队长波波夫大尉,在之前的战斗中,这位也跳了一回空中芭蕾,甚至比克拉夫琴科早一步抵达这片小树林。

“格里高利同志,不要担心,我已经联系救援队了,很快他们就会来接我们回家的!”波波夫很有信心地安慰道。

而克拉夫琴科则有些好奇,很想知道中队长是怎么联系救援队的。后者拍了拍身后背着的一个大方盒子,有些炫耀地回答道:“最新配发的微型电台,可以联系十公里之内的友军!”

克拉夫琴科可不记得有配发这种电台,波波夫解释道:“这是最新的装备,还没有普及,暂时只配发给了中队长以上级别的军官……”

克拉夫琴科忍不住在心里啧了一声,心道:“当官的就是有特权!下一次升空之前哪怕就是偷,我也得偷一台!”

其实这也不算是什么特权,因为红军的通信器材缺口巨大,按照1934年的统计结果显示,有42%的部队需要补充电台。而苏联的工业化其实才刚刚起步,压根就没有这个能力提供充足的电台,无奈之下也只能有限保障中高级指挥员,毕竟跟普通飞行员相比,他们的价值更大。

不过救援队并没有立刻抵达,一直等到了日落之后,他们才“姗姗来迟”,当三架S11悬停在克拉夫琴科头顶甩下绳梯时,他都愕然了。之前他一直以为救援队应该骑马或者驾车前来,真心是没想过他们会从空中来。

“飞行员同志,不要发愣了,快点上,鬼子很快就会惊觉!”

当克拉夫琴科坐在S11返回己方阵地时,他都还有些晕乎乎的,直升机给他的冲击太大了,这种完全不同的空中飞行体验让他十分兴奋,如果不是救援队还要执行其他任务,他都有心再体验一把。不过克拉夫琴科也不用遗憾,因为接下来的空战中他还要跳几回空中芭蕾,有的是坐直升机的机会……(未完待续。)

53激战(5)

骑1师取得突破的同时,在他们左翼的坦1师和坦2师经过一番调整之后,也开始打开局面,甚至取得的战果比骑1师要辉煌得多。

两个坦克师乘着朦胧的晨色,迅速前插,在日军23师团的防线了凿开了数个大口子,并一度跟配属给23师团的部分日军战车部队交火,我们熟悉的老朋友彼得罗夫斯基描述了这场近距离战:

“罗科索夫斯基同志决心趁着清晨时分发动一次袭击,因为在白天我们的坦克部队不断遭到来自日军纵深的炮兵袭击,虽然坦克部队并不太害怕这种程度的炮击,但是对配属给我们协同作战的步兵兄弟们来说,徒步作战的他们暴露在炮火下伤亡会非常大,而如果他们跟不上来,之前的战例已经证明光凭坦克部队就算是突破了敌人的防线,也守不住突破口……”

“我很清楚梅列茨科夫同志(坦1师师长,基里尔。阿法纳西耶维奇。梅列茨科夫)为什么将进攻任务交给了我们团,跟11团和12团装备的BT2坦克相比,我们团的T26靠性稍微高一点。在之前的战斗中,BT2在野战条件下故障频发,有大约三分之一的BT2悬挂系统被击伤或者损伤,还有一部分因为发动机自燃被烧毁。这么说吧,我们师大约有40%的BT2丧失了作战能力,甚至有部分直接被丢弃在了战场上,原因是我们没有合格的抢修车辆将他们拖回来,而且拖回来了师维修部也修不好……”

“……负责主攻的3营4连还剩下5辆T26,上面挤满了步兵,自从发明了坦克搭载步兵作战的战术之后,战士们通过亲身体验,得出了一个结论——T26比BT2好!作为一个装甲兵,就我个人看来这个结果是不科学的,因为就性能来说,BT2和T26差别不大,甚至BT2还拥有机动性的优势。按理来说,BT2应该更受欢迎才是,可结论为什么相反呢?我走访了许多连队,亲身询问了许多坦克兵和步兵,得出的结论让我有些哭笑不得。”

“就坦克兵来说,他们更喜欢BT2,哪怕BT2的发动机很糟糕,但是这种坦克保障更轻松,经过合格训练的坦克兵能轻松的保养好坦克,而且BT2速度很快,对于年轻人来说,这种能够狂飙突进的座驾很拉风。”

“但是对于步兵来说,结论就完全相反了,他们一致认为BT2是种糟糕的坦克,搭乘在BT2上参战是相当危险的。原因就是BT2速度太快,冲起来之后很容易将车上的步兵甩下去,尤其是启动和刹车的时候尤其危险。而且因为其速度快,越野时就显得特别的颠簸,因此已经发生好几次悲剧的事故。”

“当然,仔细的研究了收集起来的信息之后,我得出了一个还算客观的结论,BT2的性能还是不错的,除了轮履两用设计不实用之外,很合适我们文化程度不高的战士。至于不适合搭载步兵作战的问题,实际上这并不是设计上的问题,因为在其设计之初,就没有想过要当战场计程车使用。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简单,那就是给机械化步兵研制一种能够和坦克一起行动的履带车辆,实在不行临时给BT2车体上焊接点扶手也可以将就用,至少我们部分聪明的战士已经开始这么做了……”

“言归正传,主攻的四连沿着连绵的土丘向前突进,途中敌人的炮兵只是凌乱的开了几炮。在抵达一座大土丘的反斜面时,一连开始急速转向东面,准备开始进行突击。这时我军的大规模炮击也开始了,一道铁与火的幕墙刹那间落在了日军面前,显得那么的绚丽!”

一开始四连进展十分顺利,一举突破了日军的第一道防线,就在他们准备乘热打铁的时候,日军的战车部队出现了!

参加过这场战斗的老兵谢苗回忆道:“正当我们越过敌人战壕的时候,突然眼前闪过一道炫目的火光,伴随着一声爆炸声,我们被击中了!我不清楚敌军的什么武器打中了我们,可坦克立刻烧了起来,弃车的命令都不用下了,但是我们的炮塔必须转开,因为炮管将驾驶员的舱盖给挡住了!最终我最后一个逃出了坦克,落地之后还没等我喘口气,随着轰隆一声巨响,炮塔就飞了出去……如果我当时再慢三秒钟,我可能就得随着炮塔一块上天了!”

和谢苗一样倒霉的坦克兵并不多,因为23师团没有多少坦克,在红军的坦克海面前,他们瞬间被淹没了。激战至上午11时,彼得罗夫斯基的团已经基本完成了战斗目标,甚至他的部队还有余力能在下午再发动一轮进攻。而梅列茨科夫也很快让他们继续进攻!

这回彼得罗夫斯基的目标是敌23师团第64步兵联队指挥部,该指挥部已经被日军构筑成了一座“要塞”,配有大量的迫击炮、机枪以及步兵炮,而且最重要的是周围地形是一马平川没有半点掩护。让步兵单独攻击这样的“要塞”简直就是送死,所以梅列茨科夫将攻坚任务交给了彼得罗夫斯基的团,并调来了一个步兵营和师属炮团支援他。

不过因为协调不畅的关系,配属给彼得罗夫斯基的步兵203团2营下午四点才赶到战场,使原定的进攻计划不得不向后延迟,最后经过一番讨论,决定干脆将进攻时间放在晚上,准备用一次奇袭搞定对手。

后来彼得罗夫斯基回忆道:“这是一个糟糕透顶的计划,我们的部队夜战经验基本为零,而且晚上突然的一场大雨也让战场变得泥泞不堪,这让后来的作战行动变成了一场噩梦。”

彼得罗夫斯基说得不错,从一开始就出了大问题,从未一起配合过的他的坦克团和203团2营出发后不久就失去了联系,在彼得罗夫斯基的坦克团正在跟泥泞的道路搏斗时,203团2营却超越了坦克部队的掩护,冲在了最前面。

以至于当彼得罗夫斯基的坦克团赶上去的时候,以为这是碰上了日军的侦察部队,没有夜战经验的红军坦克兵对着自己的步兵就是一通猛捶,结果不光给203团2营造成了大量不必要的伤亡,还让夜袭彻底地破产了!

敌64步兵联队很快就开始射击,机枪和迫击炮构筑的火网将203团2营死死地钉在了地上。眼看情况不妙,彼得罗夫斯基当机立断,命令自己的部队分两路绕开挡在前面的步兵进行强攻。

可是日军的防御确实相当的完备,摆在彼得罗夫斯基面前的是一片布置巧妙的雷区,几辆T26没走多远就被地雷炸断了履带,坦克兵们不得不冒着日军的炮火进行抢修。

与此同时,203团2营眼瞧情况十分不利,没有继续硬拼,而是选择了马上撤退,但是他们却并没有将撤退的消息通知给彼得罗夫斯基,导致后者还以为步兵还留在战场上。等他发现步兵已经跑路的时候,他的部队已经冲开了日军的防线。

日军第64联队的一名士兵记下了当时的情景:“我们的防线被冲破了,到处都是露西亚鬼畜的战车,敌人的火炮和机枪带来了毁灭性的后果,我们的汽车一辆辆被摧毁,逼得我们的驾驶员不得不四处找掩护。驾驶员京吉四郎为了躲避弹雨,拼命的倒车,直接从小队长吉野依人和山田优作兵曹身上碾了过去,这个慌不折路的蠢货最后也没能逃过一死,随着火光一闪,一枚榴弹将京吉四郎连同他的汽车一起炸飞了!”

彼得罗夫斯基的坦克几乎将第64联队前沿阵地打成了一片火海,但是彼得罗夫斯基却没有一点高兴的意思,为了突破阵地他的部队也付出了不菲的代价,而且最关键的是该死的203团2营上哪去了,没有步兵的支援,他的部队根本不可能守住突破口!

也就是在此时,日军终于从最初的慌乱中回过神来了,很快第13野炮联队就开始向突破口附近猛烈地炮击。而且第64联队也开始组织部队进行反冲锋。

彼得罗夫斯基看到不断地有矮小的日本兵端着步枪猫着腰小步快跑,并时不时抬起头来向他的坦克射击。甚至第64联队还组织了一次迂回背袭。这让突破口附近的彼得罗夫斯基急得直跳脚,不断地对着无线电大吼大叫。

而此时,在后方梅列茨科夫也发现了情况不对,明明前线正在激战,怎么配合彼得罗夫斯基作战的203团2营却跑回来了?他很快就搞清楚了事情的真相,立刻命令203团2营立刻返回战场,不光如此,他还命令师属炮团猛轰日军的阵地,甚至直接向罗科索夫斯基提出请求,让军属炮团的152毫米榴弹炮也加入轰击行动。

随着203团2营回到战场,也随着红军的炮兵发威,以及彼得罗夫斯基的坚守,日军的反扑总算被打退了。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接下来一切顺利,实际上两军围绕第64联队指挥部展开了激战,一直到天明时分,当红军的战机也前来助战时,日军才撤离战场。

也就是说一场突袭战被打成了强攻,而本应该被歼灭的64联队指挥部也逃跑了,从过程来说,这是一场组织混乱结果也相当鸡肋的军事行动。从彼得罗夫斯基的话说:“从一开始,这就是一个错误!”

后来的苏联元帅梅列茨科夫也回忆道:“这场战斗告诉了我一个道理,我们的红军从组织到训练都充满了问题,相当多条令和战法都是想当然的……比如夜战,跟我们的敌人相比,红军在夜战中的表现是相当的拙劣……”

当然,这场夜战结果虽然不太理想,但是在机械化步兵第一军的作战地图上,原本日军占据的海拉斯腾河上游阵地已经所剩无几了,一切顺利的话罗科索夫斯基将很快突破日军的防线,穿过诺蒙坎布尔敖包向乌珠儿湖方向发展,很快他就能同骑4师汇合,完成对地23师团的分割包围。

罗科索夫斯基在第二天就下达了新一轮进攻的命令:1、坦1师和坦2师将与摩1师集中展开对敌23师团防线的最后突破。2、坦1师负责主攻,坦2师负责纵深突破,摩1师负责扫荡日军残部。3、所有师的师属炮兵部队必须同时全力对诺蒙坎布尔敖包展开密集的炮击,4、攻击将在5月12日3时开始。

12日凌晨,红军按照命令准时发动攻击,不过日军的抵抗还是超出了罗科索夫斯基的估计,在诺蒙坎布尔敖包日军将肉弹战术发挥到了极致,彼得罗夫斯基的坦克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冲入日军防线,紧随而来的步兵203团在突破口附近同日军进行了反复的拉锯战,以至于最后进行了残酷的白刃战。

杀红了眼的日军会抱着手榴弹和炸药包同红军同归于尽,而进攻者不得不不断地要求坦克和炮火的支援。连番激战之后,红军的步坦协同终于在血肉的刺激下开始成熟:

一旦遭到日军的火力点,步兵立刻掩护坦克突前,让坦克打掉敌人的火力点。当日军举着炸药包试图摧毁坦克师,步兵护卫在坦克周围,将这些疯子一个个击毙。

经过十个小时的激战,机械化步兵第一军完全突破了诺蒙坎布尔敖包的日军阵地,日军第64联队的残部不得不夹起尾巴仓促后撤,而此时红军炮兵的火力也抵达了顶峰,甚至有不少炮弹落在了快速向纵深穿插的友军头上。

步兵203团1营的战斗英雄马佐夫回忆道:“早上突然而至的大雨让我们脚下的道路无比的泥泞,几乎每一步都是高一脚低一脚还夹杂着泥水和烂泥,在漫长的战线上各个连队进入各自的预备位置,我们一边诅咒着泥浆,一边筋疲力尽地向前蹒跚前行。队伍前面的人不时消失在黎明的晨雾当中。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前面终于传来停止前进的命令。我立刻无力地坐倒在地上合上了眼皮小憩片刻。大约过了十几分钟,我被人摇醒了,睁眼一看,晨雾基本已经消失,太阳高高地挂在前方,四周的战友正在无声的咀嚼面包,或是享受宁静结束前的最后一根香烟……”

“很快命令就下来了,我们收整行装之后快速前进,很快我们就听到冲在最前面的坦克部队的发动机声和枪炮声,当我们冲到战场上时,整个战场已经算是开锅了,十几挺机枪在喷射弹雨,迫击炮弹时不时落下来将大块的泥土或者石块炸上天……迎着枪林弹雨,我们开始全速冲锋,泥泞地土地让我们不断的被绊倒,从淤泥里爬起来之后我们继续向前冲,然后又是下一次摔倒……”

“我冲到第一个小土包前的时候就落在了队伍最后面,原因是一枚迫击炮弹爆炸的气浪将我掀了个跟斗,带着满身的泥污,我踉踉跄跄的继续向前跑。爬上小土丘的时候,迎面就看到了一个日本小矮子,我正准备举枪射击的时候,我的战友拉明斯基从我身边一跃而过,刺刀狠狠地捅进了小鬼子的肚子,而这个顽强的魔鬼并没有马上死去,反而忍着剧痛准备拉响腰间的手榴弹,这时我反应了过来,毫不犹豫地连开三枪,将这个魔鬼的脑瓜都打烂了……”

“第一次杀人让我有些不舒服,那些红的白的脑浆让我作呕,就在我弯腰呕吐的时候,迫击炮弹又落下来了,这时我再也不顾的不呕吐,抱起步枪和拉明斯基一起连滚带爬的冲进了鬼子的战壕……”

“几分钟之后,迫击炮的轰击暂停了,但是鬼子叽里呱啦的怪叫声又涌进了我的耳朵,我小心翼翼地从战壕里探出头,一眼就看到成群的鬼子挺着枪刺正在向我们冲过来,我和拉明斯基对视了一眼,然后毫不犹豫地开始举枪射击……噼噼啪啪,我一口气将SKS20枪膛里的十发子弹全部打完了,然后又压了一夹子子弹继续射击,如此往复了两三次,击毙了多少鬼子已经记不得了,因为这群疯子根本不畏惧死亡,鲜血只会让他们更加疯狂……”

“当我又一次打空弹仓的时候,最近的鬼子已经在十米开外了,我再也没有时间装弹,就在我有些不知所措时,连长瓦连京举起手枪开始向鬼子射击,我顿时醒悟了过来,打开皮套拔出手枪,学着连长的样子开始朝鬼子猛射。而其他的同志也装上了枪刺开始朝鬼子冲了过去!”

“惨烈,第一轮白刃战结束之后,我脑子里只剩这个词儿了。连长在装弹的时候被一个鬼子开膛破肚,肠子流了一地,拉明斯基的大腿上也挨了一刀,估计下半辈子只能跛着腿走路了……我用颤抖的双手点燃了一支香烟,看着血污遍地的战场,打了一个寒颤,直到一排长弗拉季连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指导员同志,连长牺牲了,按照规定,应该由您接替指挥!’。我咽了一口吐沫,看了一眼全连剩下的同志,觉得压力山大……”(未完待续。)

54激战(6)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天兵在1917》更多支持!

别看机械化步兵第一军的战斗打得比较艰苦,但战果是很扎实的,随着日军第64联队的防线被洞穿,坦1师终于可以向纵深发展,在坦2师以及摩1师的配合下,日军第23师团被分割包围,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心急如焚地给关东军司令部不断地拍求救电报,一度让南次郎措手不及。

南次郎不光是措手不及,甚至是异常的愤怒,因为不光是第23师团掉了链子,败给了皇军曾经的手下败将露西亚鬼畜,甚至连老牌的第7师团也给皇军丢脸了。师团长杉原美代太郎也不断地在要求增援,这让他这个关东军司令的脸真心是丢尽了。

“第14旅团什么时候能抵达战场?”南次郎气哼哼地问道。

必须要说明一下,这个第14旅团并不是独立的部队,而是第七师团下属的一个旅团而已。作为日军最初的7个老牌师团,这个第七师团跟日军的其他师团编制不太一样。

该师团不像23师团,下属三个步兵联队和一个搜索队,而是下属两个旅团(13旅团和14旅团)以及一个骑兵联队(第七骑兵联队),从账面上看,该师团比23师团这样的部队要多一个步兵联队和一个骑兵联队。

也就是说参战之初,第七师团实际上只有13旅团以及第7骑兵联队在战场上,14旅团实际上还在海拉尔,并没有归建。等于是骑1、2、4师欺负一个跛腿的第七师团而已,随着日军战车第一联队抵达战场,第七师团其实实力也算是弥补回来了。

当然,这种补回来只不过是相对而言,毕竟战场上红军拥有绝对的优势,如果第7师团继续用手头上的力量作战,被灭掉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而已。

自然地。南次郎在收到杉原美代太郎的求援电之后,第一时间就准备让第14旅团归建。

西尾寺造回答道:“第14旅团的前锋已经抵达了阿尔山,最快将于明日投入战斗。”

南次郎点点头,又问道:“第八师团和第十九师团呢?”

“第八师团也已开拔。十九师团还在集结当中。”

日军的第八师团和第十九师团都是1925年宇垣裁军之后保留下来的甲种师团。也就是俗称的四四制师团,采用二旅、四步兵团编制,师级单位直辖炮兵、骑兵、工兵、辎重兵(此些单位采团级编制),与通信、卫生、野战医院、修械单位等。

以日军步兵团满编4千4百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