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兵在1917-第4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列宁缓缓地点点头,不过这并不代表导师大人就完全同意某人的建议,作为大导师,他要考虑的问题更加的全面,比如说他就必须考虑某仙人这是不是准备借题发挥,打着防备纳粹的借口进一步打压托派在军委的势力。
这种可能性完全是存在的,前一段时间,某人不就联合斯大林将托洛茨基和图哈切夫斯基挤兑得够呛么?尤其是考虑到还有一年多的时间他就要卸任,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未尝没有多抢一点儿权力在手头的意思。
列宁支持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掌控部分权力,因为这将是对托洛茨基最好的平衡。讲心里话,在苏联交给托洛茨基,列宁并不是特别放心,因为老托有时候太理想主义,太容易作死了。如果没有人限制住他,那苏联究竟会被他带向哪个方向是真心不好说。
在列宁看来,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平衡托洛茨基的权威,就如托洛茨基平衡他的权威一样重要。不能让一把手将所有的权力都握在手里!否则,他还怎么听取不同意见呢?
不过列宁虽然愿意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去平衡托洛茨基的权威,但那不意味着他觉得托洛茨基就不需要任何权威了。列宁始终认为,不管是一个组织、团体还是一个国家,都需要一个核心,需要一个带头人,不能像菜市场似的一片喧嚣,那样的话,还怎么干事业?大家连嘴炮都打不完了。
最初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是怎么完蛋的,还不是因为没有一个核心人物镇住场子,让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吵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最后只能分家。
列宁可不希望布尔什维克也落得这么一个下场,所以他希望托洛茨基有权威,能够维持大局,同时托洛茨基也不能一家独大搞一言堂,这样的党才有活力,才能稳定的前行。
而最近一段时间,斯大林和李晓峰显得过于活跃和亢奋了,有种要一口将托洛茨基连骨带皮全吞下去的感觉。列宁不喜欢这种感觉,所以他不得不怀疑李晓峰的出发点,并慎重的做出裁定。
而就在列宁思考的时候,托洛茨基却气咻咻地闯了进来,此时的老托脸色通红,一双眼睛里全都是血丝,头发也是乱糟糟的,仿佛是昨天的夜生活过于激烈,然后今天又起了一个早床。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虽然老托的裤头确实比较松,但是今天他这个状态是被气出来的。不过闯进列宁的办公室之后,尤其是当他看到李晓峰之后,脸上的表情微微一变,这种变化十分隐蔽,但是李晓峰却觉察出来了。
李晓峰不光是觉察出来了,甚至能品读出托洛茨基这点儿变化中的含义:有一点儿遗憾,还有一点儿失望。虽然具体的原因是什么不知道,但是李晓峰却知道托洛茨基这副模样是装出来的!
托洛茨基为什么要装出这副狼狈的模样呢?其实是为了引起列宁的重视以及博取列宁的同情。前面说过了,最近一段时间托洛茨基是比较狼狈的,在军委被李晓峰和斯大林联合拆台,几乎都没办法下台了。
在这种时候,托洛茨基又遇上了一件让他很生气的事情,所以他就故意装出一副震怒和狼狈的样子借此给列宁施压,不说让列宁偏向他,至少要让列宁能秉公裁断。
那么托洛茨基究竟遇上了什么事儿呢?咱们一点点的说开来……
1898年9月29日,在乌克兰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传来了一声嘹亮的婴儿啼哭声。在这一天,老农李森科喜得贵子,这个孩子名叫特罗菲姆。邓尼索维奇。李森科。
一般来说,俄国普通农民家庭的孩子能有什么出息,不出意外的话小李森科将和他的父亲老李森科一样成为农民,一直在土里刨食直到死去。
但是小李森科比较幸运的是,赶上了好时候,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推翻了诺曼罗夫王朝,让无产阶级当家作主了。作为一个纯粹的八辈贫农,小李森科获得了父辈想都未曾想到的福利,他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了。
1925年,小李森科从基辅农学院毕业,开始成为农业科技工作者,当时他被分配在育种站工作。之前有说过,随着苏联开始社会主义建设,出口粮食换取外汇是重要的国家收入来源。那一段时间,苏联的领导层十分重视农业工作(口头上),而作为苏联最重要的粮仓,乌克兰的农业就是重中之重了。
可是当时乌克兰的农业存在一个什么问题呢?冬季太冷,因为霜冻,导致主要粮食作为小麦的产量始终不理想(低于世界先进水平)。而怎么样解决霜冻问题就成为农业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在那时候,苏联的领导层要求农业科技工作者从育种着手,用三到四年的时间里培育出兼有高产、均匀、不倒伏、抗寒、抗旱、抗病虫害、烘烤性能好的优良性状的小麦品种。
讲心里话,这简直是天方夜谭,是典型的不顾实际的瞎指挥。所以当时的苏联农业专家瓦维洛夫本着科学家应有的实事求是态度,对这样不切实际的要求提出了质疑,要求苏联领导层收回这项不切实际的要求。
显然,对于官僚气息越来越严重的苏联领导层来说,肯定不喜欢瓦维洛夫抗命不尊,不过谁让人家是专家呢,专家都说了不行,十足的农业外行们肯定是干不成的。
请大家注意这些历史条件,因为这非常重要,这能让大伙了解小李森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初出茅庐的小育种员李森科站了出来,拍着胸脯说:“瓦维洛夫不行,我能行!”
可以说当时李森科是放了一颗大卫星,那么李森科为什么有底气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还记得老李森科那个八辈贫农吗?这位老头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雪地里过冬的冬小麦种子,来年春天播种后竟然收成不错!
李森科拿着老父亲的实践经验就开始推而广之了,他片面夸大了这种所谓“春化作用”的育种方法的作用(实际上效果不咋地),认为这种春化作用就是解决霜冻问题的灵丹妙药,甚至还夸大宣传经过春化作用的种子完全可以达到苏联领导层瞎鸡巴指挥的要求。
不过对于那时候已经急红了眼的某些苏联领导层来说,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既然李森科宣传得这么理想,为什么不让他试试。于是乎基层农业科技员李森科就一步登天了,开始全面的推广他的春化作用育种法。
当然,如果仅仅是正常的实验,那么李森科的牛皮很快就会吹破,很快就会现原形。但是这货脑子活泛哈,在实验中采用了弄虚作假和浮夸的手段,并且特别擅长拍领导的马屁。后来更是利用党内斗争将春化作用跟政治斗争捆绑在了一块,大搞党同伐异。
历史上这货取抱住了斯大林的大粗腿,将春化作用跟支持农村集体化捆绑在一块,凡是反对春化作用的就是反对农业集体化,将反对他的农业科学者全部打成了异端。
这个货的破坏作用还不止这些,作为遗传学非主流的拉马克、米秋林门派的一员,这货强烈地批判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从根本上否定基因和DNA的存在,将这些正确的结论完全排斥在苏联的遗传学领域,给苏联后来几十年的遗传学发展设置了不可逾越的障碍。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骗子将苏联带向了一条错误的歪路,导致苏联后来在遗传学领域没有取得任何值得一提的成就。可以说这货就是苏联人民的罪人!
在这个时空,李森科也蹿了出来,也提出了他那一套所谓的春化作用,也抱上了斯大林的粗腿。不过好在这个时空并不是钢铁同志的一言堂,比较尊重科学和专家学者的托洛茨基自然是听不进去他那一套鬼话,是强烈地反对推广那个不知所谓的春化作用。
而斯大林这边却是完全被李森科迷住了,尤其是这货完全站在斯大林这边摇旗呐喊的时候,钢铁对他是万分满意,将其视为了在农业领域打击托派的吹鼓手。
不得不说,李森科搞科研那完全就是一个骗子,但是搞那些虚头八脑的事儿却是异常有天赋。在当时大力提倡无产阶级科学研究的历史条件下,这货是混得风生水起……(未完待续。)
12都是混蛋(中)
这么说吧,李森科就是一个打着科学幌子的伪科学工作者,在他发迹的那三十年中,这个货一直靠着玩弄政治手段打击异己来确保自己的地位。其人品之恶劣,其事迹之令人发指简直就是罄竹难书。
比如之前提到过的苏联的著名农业学家瓦维洛夫,这位可敬的科学家一直试图同李森科及其党羽的歪理邪说做斗争,直到1943年遭到迫害被枪决。
李晓峰对苏联历史上这段轰轰烈烈的李森科事件有所了解,对于李森科这个货的作为也是相当的看不下眼。李晓峰原本是准备在这货刚刚冒头的时候就直接弄死这个祸害。不过他没有想到的是,这货舔菊拍马屁的水平不是一般的高,很快就跟斯大林搭上了线,让他无法用简单粗暴的手法直接弄死这货。
后来让他更没有想到的是,这货搞出的那场轰轰烈烈的“新生物学”运动竟然进入了导师大人的法眼。列宁竟然对这货搞的那一套也相当有的兴趣,甚至在中央委员会说:“应当大力发掘李森科似的无产阶级科学家,让他们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有了导师大人的圣旨,李晓峰就更加不好轻动李森科了。只能暂时冷眼旁观这货蹦跶。当然,这不是李晓峰准备放任李森科出来祸害苏联科学界了。而是李晓峰敏锐地意识到了一点——暂时不能动李森科,至少在李森科的谎言没有被拆穿之前不能动。导师大人的态度太值得琢磨了!
那么列宁为什么会支持李森科呢?难道导师大人也被这个招摇撞骗的家伙蒙蔽了?不完全是,列宁之所以会表达对李森科的欣赏,并不是因为导师大人完全相信李森科的那一套,其内在原因是相当复杂的。
咱们一点点的从头说起,俄国革命胜利之后,苏联长期面临资本主义世界的封锁,而且本身在意识形态方面布尔什维克跟资本主义世界就是空前对立的,而封锁和孤立无疑是加剧了这种对立情绪。
所以从苏联建国开始,苏联内部一直就有一种较劲的情绪,就是要争一口气,要让资本主义的大流氓们看一看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在这个大氛围下,出于鼓舞士气的需要,布尔什维克在宣传和意识形态领域自然是逢资本必批判。
那就跟抬杠似的,只要是资本主义叫好的那苏联必然批判,反正就是对着干。而此时,主流的科学界话语权基本还掌握在资本主义世界手里。自然而然苏联科学界就存在一种叫板的情绪,而且苏共也乐于看见这种叫板的情绪,如果能叫板叫出成果那就更加理想了。
很显然,李森科符合上述条件,虽然他所谓的学术成果并没有得到证明,但至少看上去像那么回事不是?
第二个原因就是源自导师大人无所不在的阶级意识了,在导师大人看来苏联只能也必须是由无产阶级掌控,这个国家上上下下都必须掌握在无产阶级手里。而苏联的无产阶级因为历史原因,在文化方面确实差点儿。
很多高精尖的领域无产阶级根本插不上手,没有任何发言的资格。对于这种现象列宁是不满意的,也一直在想办法试图扭转。比如在会计领域,在列宁的建议下,苏联采用的是简单的增减记帐法,而不是更科学的复式借贷记账法。原因是什么?就是要让无产阶级文盲领导们能看得懂账簿。
而现在李森科提出了朴素的“春化作用”育种法,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很容易操作,看上去结果又比较理想。自然的能进入列宁的法眼。说白了,列宁未尝没有千金买马骨的意思,树立一个李森科榜样,带动无产阶级向技术领域靠拢,弄出一大堆属于无产阶级的技术成果。而这些成果就是对等着看苏联笑话的国际资产阶级的最好打脸,用小的代价干大的事情,这就是列宁的全部盘算。
李晓峰正是意识到了列宁的想法,才暂时放弃对李森科的打压,因为真这么做了那就是太不识趣了,那就是在拆导师大人的台,其结果恐怕是很不乐观的。并且,现在李森科还没造成太大的危害,李晓峰认为可以等一等,等到李森科之类的跳梁小丑全部都暴露出来,抓准一个机会一次性的将他们解决干净那才叫痛快。
不过李晓峰并没有想到,一直在关注李森科的并不止他一个,作为布尔什维克内部的技术流,托洛茨基在内战时期就很尊重专家的意见,对于那些真正的专家和有真本事的人老托是很愿意破格提拔和大胆任用的。而对于那些哗众取宠、滥竽充数糊弄事情的伪专家以及土专家,老托也是绝不会留情地。
很显然,李森科在老托看来就是后者,尤其是在瓦维洛夫为托洛茨基提供了详细的理论和实际证据之后,老托是一分钟也不能容忍李森科“倒行逆施”了。
在托洛茨基的授意下,瓦维洛夫很快就写出了一篇细节详实的报告,将李森科批驳得一钱不值,并将这份报告提交给了中央委员会。这还不是全部,在报告提交给中央委员会的同时,托洛茨基还让手下的笔杆子根据报告炮制了一篇犀利地社论递交给《真理报》。看起来老托是准备双管齐下,一口气给李森科及其支持者搞臭。
不过托洛茨基的社论却在《真理报》触礁了,作为《真理报》的新任主编,邵武勉的政治水平就不用多说了,他一眼就看出了这份社论背后的东西。如果这片东西真的在《真理报》上刊登了,那么接下来托洛茨基将会搅起一股针对列宁派,具体说就是针对斯大林的血雨腥风。
自然地,邵武勉肯定会枪毙掉这片社论,哪怕是托洛茨基派人递过来的又如何,作为列宁派和斯大林系的重要一员,他肯定要为自己人坚守好舆论口。
这片社论自然的就被打回了托洛茨基的办公桌,不过托洛茨基怎么可能就这么收手?立刻他就写了一张条,让人再次将这篇社论递给了《真理报》。
托洛茨基批的条子分量有多重?作为党内仅次于列宁的存在,作为人民委员会的二把手,能无视他的条子的人不多,哪怕就是拒绝了他的要求,也必须恭恭敬敬的亲自到托洛茨基的办公室说明原因,最起码也得亲自给托洛茨基打一个电话。
不过邵武勉却没有这么做,他又一次将社论打了回去,既没有亲自去见托洛茨基也没有打电话,而就是干脆的拒绝了。
大家都知道,这一段托洛茨基的心情非常恶劣,他被斯大林和李晓峰恶心坏了。本来心情就不好,社论又被打回来了,连带着邵武勉的态度还相当的不端正,这他要是能忍,那他真就不是托洛茨基了。
托洛茨基认为自己被冒犯了,认为这是斯大林及其党羽开始新一轮进攻的信号,否则你邵武勉算哪跟葱,区区一个中央委员就敢这么跟老子叫板?真以为我托洛茨基好欺负。
立刻托洛茨基就给《真理报》编辑部打了电话,命令邵武勉立刻到他的办公室来一趟。气头上的托洛茨基这番话自然是很冲也很不讲理,几乎没给对方任何说话的余地,他就挂断了电话。
在托洛茨基看来,他已经很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已经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了,这时候邵武勉就该立刻滚过来挨训。按照老托自己的想法,邵武勉在十五分钟之内就得乖乖赶到他的办公室。谁想到别说十五分钟了,五十分钟过去了都还没有看见邵武勉的影子!
怒不可遏的托洛茨基马上命令秘书再次给《真理报》编辑部打电话,他这回是真心要给邵武勉一点颜色看看了。谁想到那边接了电话之后却说:“邵武勉同志不在……”
托洛茨基好悬没被气得脑淤血发作,事情很明显嘛,邵武勉压根就没把他的指示当一回事,竟然借故闪人躲起来了,这是真心没把他放在眼里!
于是乎,托洛茨基是忍无可忍的爆发了,一口气就冲到列宁这里来打小报告了:“《真理报》的工作态度实在让人怀疑,它究竟还是不是党的喉舌,还要不要听从党的指挥?!一再的纵容李森科之流的伪专家,让一群跳梁小丑横行无忌,简直是忍无可忍!”
这个事儿列宁也腻味,托洛茨基这么一闹,等于是将所有的矛盾都明显化尖锐化了。之前说过,导师大人之所以为李森科说好话,那是准备千金买马骨,准备间接的提高无产阶级从事科研工作的热情,本质上说是好意。
他老人家并不是农业专家,对这一行真心是不了解,李森科煞有介事的像是言之有物,而斯大林又在一旁帮着敲边鼓说好话,他也就信了。谁想到这里面是如此之大的一个深坑?
列宁此时真想咆哮一句:“你丫的以前怎么不告诉我!现在事情闹大了,你才撒泼打滚?你这不是坑爹么!”
托洛茨基确实想坑人来着,之所以这个时候突然在李森科事件上发炮,原因很简单,这是他对斯大林和李晓峰的反击,他这就是要打脸来着,怎么可能憋着好?
而列宁此时是进退两难,听托洛茨基的,将李森科掀翻吧,那真心是没脸见人了,他树的榜样变成了笑话,这不是让他在全国人民面前丢脸吗?
好到列宁也是一把手,还是即将准备退休安享晚年的一把手,这个时候他很在乎自己的羽毛,自然希望带着高大上的形象退下去。这么一弄,不等于是一辈子吃斋念佛最后却用一碗狗肉送终?
可是让列宁捏着鼻子哄眼睛,让他默认了李森科的伪科学,这跟他个人的脾气以及原则又不符,而且李森科的这一套能哄得了一时,却哄不了一世。几十年后等他不在了,事情的真相曝光了,那他还不是会成为全天下的笑柄?
总而言之,导师大人很纠结,很难受,也很无语。尤其是看着眼前托洛茨基愤懑的表情他心中就跟吃了二斤花岗岩一样——那个堵得慌啊!
一个个都不是好东西!斯大林是混蛋!托洛茨基也是混蛋!
此时,列宁心中一定有上万头羊驼驼在呼啸而过!
可是事情已经发生了,而且已经被莫名其妙的搞大了,这时候列宁是骑虎难下,沉思片刻之后,列宁叫来了秘书,命令道:“让邵武勉同志立刻到我这里来一趟!”
大概导师人觉得事情坏菜就坏菜在邵武勉这个傻逼那里,你丫既然知道托洛茨基的那片社论是来者不善,挡自然是应该的,但是你决定要挡的时候最起码也得通知我这个一把手一声吧?你总得让我知道出了这档子事儿吧?
可是你邵武勉做了吗?你什么都没做,还且最后还极其幼稚的躲了起来,你的脑子里难道装的都是水吗?托洛茨基都亲自发话了,你能躲得掉吗?
愚蠢!幼稚!可笑!
列宁将这六个字的评价送给了邵武勉,那么邵武勉真是这样的小丑吗?
应该说不是,经历过1905年和1917年革命的老油条就算头脑再简单,也会被锻炼出来。跟何况邵武勉还是很有政治水平的,他肯定不会以为能躲得过去。
实际上第二次接到托洛茨基递过来的条子时,邵武勉就意识到了事情恐怕会搞大,所以他立刻采取了对策,什么对策?自然是向他的好哥么和小伙伴斯大林通风报信,然后群策群力地想好应对措施。
所以将托洛茨基的条子驳回去之后,邵武勉立刻匆匆地离开了《真理报》编辑部,向斯大林的办公室去了。可他就没有想到,托洛茨基的反应会如此的迅速和激烈,竟然很快就打来了电话。那个时候,他实际上已经不在办公室了。而你也知道,老托那时候在气头上,怎么会允许《真理报》的人说话,下了死命令之后直接就不容分辩地挂了电话,于是乎邵武勉就悲剧了!
当然,邵武勉悲剧也不完全是倒霉,最重要的一点是,邵武勉忘记了一个很根本的原因——列宁才是党和国家的领导核心,才是列宁派的老大。作为党的喉舌的主编,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儿,邵武勉首先应该通知的是列宁,而不是好哥么斯大林。这就叫心里没有导师大人,就活该你挨板子。
不过在当时,邵武勉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当得知托洛茨基在导师大人那里打了小报告,让他去做解释的时候,他竟然还没有多少危机感。
“列宁同志,请您听我解释。李森科同志是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他发明的春化作用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的农业生产……而瓦维洛夫一伙人出于妒忌和崇洋媚外的奴才习气一味地诋毁和攻击李森科同志……在党内我们有一部分同志还没有意识到,甚至被瓦维洛夫一伙卑鄙的反动黑学霸蒙蔽了,炮制了一篇充满了诋毁和攻讦的社论……作为《真理报》的主编,我必须维护党的权威,必须保护无产阶级科技工作者,所以才拒绝了托洛茨基同志的要求,不刊登这篇社论……”
邵武勉的解释看似条条有理,不断地在强调维护无产阶级科技工作样板的政治正确性,实质上就是在对列宁说:“导师大人,我可是在全心全意地维护您的权威啊!”
这个办法还真够绝的,不过以邵武勉的个性是想不出这么绝的主意的。从历史上也能看出,邵武勉还是有点良心的,否则后来也不会跟斯大林闹翻,最后以悲剧的形式收场。
给邵武勉出这个主意的是米高扬,这位是一肚子的鬼算计,很快就意识到了托洛茨基对斯大林和李森科的攻击,会让列宁很难受,毕竟这个样板是导师大人立的。托洛茨基要在这上面做文章,首先就得看列宁乐意不乐意。
在米高扬看来,列宁肯定不会乐意,自然地会让托洛茨基碰一鼻子灰,那么干脆就让邵武勉往这个方向引,直接让托洛茨基好看。当时米高扬是给邵武勉打了包票的,说只要邵武勉如此应对,断然无事,而且还能摆托洛茨基一道。
那么事情跟米高扬想象的一样吗?只能说米高扬太小看了列宁和托洛茨基的政治智慧。列宁难道不知道邵武勉是什么样的人?托洛茨基难道不知道李森科的样板是谁立的?
这两个问题那真心是要命啊!
列宁很清楚邵武勉的为人,这种绕着圈的害人的话邵武勉恐怕是说不出来的,这不符合邵武勉的本性。而现在老实人邵武勉偏偏说了,那肯定是有问题。问题在哪呢?那就是邵武勉之前见了什么人,一定是那些人教给他的!
至于托洛茨基更是清楚李森科的样板是谁立的,但是他更清楚列宁的脾气,导师大人不是那么好糊弄的,指望利用面子问题逼迫他就范,那才是真正的傻逼呢!(未完待续。)
13都是混蛋(下)
不得不说米高扬这是班门弄斧了,对于列宁的脾气托洛茨基更加的了解,否则,如果列宁真是如斯大林一样死要面子的人,老托才不会拿李森科作为突破口。
而正是因为托洛茨基知道列宁不是那样的人,相反列宁不至于像斯大林那么好大喜功,并且也非常清楚客观规律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基本规律,知道哪怕能在李森科的问题上糊弄一时,但却不可能永远糊弄下去。迟早有一天这个问题会被翻出来重新论道一遍,那时候他更加没面子。
所以,列宁虽然有些纠结和坐蜡,但很明显不会如斯大林一样做。不就是稍微有点没面子么,他能忍受!
于是乎邵武勉就悲剧了,被列宁是劈头盖脸地一通训斥:“邵武勉同志,你都说了些什么?科学问题是允许有质疑、有不同意见的,这是科学探索的必然过程。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合理的争论始终是有益的。作为我国著名的农业学家,瓦维洛夫教授在这个方面是建树颇多,如果没有发现问题,他怎么会给《真理报》投稿呢?”
“哪怕我们暂时不知道瓦维洛夫教授的意见是否正确,但是听一下总无妨吧?怎么能够上纲上线乱扣帽子?这是尊重知识和客观规律的行为吗?”
邵武勉瞪大了眼睛,来之前米高扬可不是这么跟他说的,以至于他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列宁的质问了。
此时,托洛茨基心中却是暗自发笑,一切都跟他预料中相差无几,甚至比他预料中还要好得多。毕竟他没有想到邵武勉和斯大林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竟然没有通知列宁。这就给了他极大的发挥空间,操作得当的话,给斯大林弄一个灰头土脸也未可知。
当然,托洛茨基高兴归高兴,但没有任何得意的意思,因为此时在办公室里还有一个在他意料之外的人——李晓峰。托洛茨基跟某人交手过这么些次,几乎就没有占过任何便宜,此时必须防着这小子作怪。
托洛茨基一直用余光观察着李晓峰的表情,不过让他有些意外的是,这位似乎没有一点儿要为邵武勉解围的意思?如果之前托洛茨基没有被某人和斯大林联手整得下不来台,看到这一幕时,他真心会以为某人跟斯大林不是一伙的。
托洛茨基很清楚李晓峰跟斯大林现在就是一伙的,可是这个小子为什么装聋作哑只顾着看笑话呢?李森科事件可大可小,而他托洛茨基此时就是要往大了搞,斯大林如果下不来台,某人也不会好过,没道理这小子会缩卵阿?
托洛茨基被李晓峰不闻不问的态度搞糊涂了,那么李晓峰现在为什么这么淡定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里是列宁的办公室,如果导师大人还不知道这个事儿,李晓峰于情于理都得挡在前头,不能让托洛茨基一棍子敲死斯大林。而现在情况显然不是这样的,列宁已经知道了,而且很显然导师大人已经有所决定了,这时候他干嘛要为斯大林挡枪子?
要知道李晓峰和斯大林之间并不是穿一条裤子,而是各取所需的合作关系。李晓峰不欠斯大林什么,没必要下死力气为那货挡灾,挡了那货也不会感激他。
这是李晓峰不出声的根本原因,其次一点的原因是,李晓峰觉得这个事情远没有托洛茨基想的那么大,不得不说,老托虽然猜透了列宁的心思,但他还没有搞懂导师大人真正的秉性。导师大人虽然不在乎那么一点儿面子问题,但也不会任由托洛茨基修理斯大林并抽他的脸。
列宁又不是傻逼,怎么会猜不透托洛茨基在李森科问题上突然发难的真实原因。只怕列宁心里跟明镜似的,在教训邵武勉的同时,就已经做好了全盘的应对准备。这事儿的结果肯定不会让托洛茨基那么如意的!
事实跟李晓峰猜得相差无几,很快列宁话锋一转继续教训道:“关于瓦维洛夫教授的问题你处理的很欠妥,必须改正。但是让我很不满意的还仅限于此,作为《真理报》的主编,是谁赋予了你不请示中央就随便否决投稿的权力?尤其是这份稿件还是由托洛茨基同志亲自推荐的。托洛茨基同志推荐的稿件,哪怕你不喜欢也不认同,但你也必须要呈交给政治局审阅一下吧?而你是怎么做的,蛮不讲道理的一而再的否决,然后在托洛茨基同志要求亲自跟你商量这件事时,你竟然失踪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