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兵在1917-第2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现在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捷克军团并没有如历史上一样向西伯利亚挺进,因为某仙人的建议,他们并没有就离开俄国的方式跟布尔什维克达成一致。

如今的他们还困在东线前线,在上百万俄国大军的“包围”之下,在这种态势下发动叛乱,应该说实属不智。捷克人应该不会如此的脑残吧?

基于这样的考虑,李晓峰死死的盯着李尔文,他很怀疑是这个中二的丫头用假情报忽悠他,或者干脆的,这丫头就是居心不良。反正他越看这丫头越觉得她像狐狸精,怎么看都不值得信任。

“你的眼神很怪异啊!”李尔文忽然说道,说着她用胳膊支着脑袋,很思考者范的说道:“让我猜一猜,你现在大概在考虑,我是不是在欺骗你,对吗?”

李晓峰没好气的回答道:“你说呢?”

李尔文发出一阵银铃般的笑声,“这就对了,这说明你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特务了……现在的感觉如何,菜鸟特务先生?”

“我没兴趣陪你疯!”李晓峰很恼火地说道,“你最好说实话,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到底有多少?”

李尔文歪着脑袋,瞪着大眼睛很天真无邪的反问道:“你猜呢?”

李晓峰几乎要吐血了,他终于理解这丫头为什么不被上级待见了,像这样的中二特务怎么能够上岗啊!直接拖出去枪毙五分钟都够了!

顿时这货很恼火的质问道:“你就是这么交易情报的?估计没人会跟你做第二次交易吧!”

李尔文却理直气壮地回答道:“这你就错了,你以为做情报交易就是打开天窗说亮话,可以明码标价?嘿嘿,不得不说,你还真是天真幼稚……姐姐我很厚道的提醒你一次,情报交易从来都是真真假假,信与不信全靠你自己去验证!”

李晓峰越发的觉得这丫头可恶了,就算是实话,也不要这么直接的说出来吧?好像显得他这个仙人真是个菜鸟似得。李晓峰会承认自己是菜鸟吗?那肯定是否定的。

“第二个情报呢?”他没好气的开始转移话题了。

李尔文却翘起了二郎腿,优哉游哉地回答道:“暂时还没有,先欠着,以后补给你……”

李晓峰又一次无语了,他觉得自己真是被这个丫头给耍了,两个情报,第一个真假未知不说,第二个还是将来时,尼玛,这算什么!

“你就是这么做交易的,还真是有诚意啊!”李晓峰忍不住挖苦了一句。

谁想到李尔文却完全无动于衷,她满不在乎地回答道:“这不叫没有诚意,而是谁让你就是个冤大头,连德国人那种无厘头的条件都能答应,让自己人沾一点便宜算什么!”

李晓峰这才明白,感情这丫头一直对阿基莫维奇刚才占了便宜耿耿于怀,这才故意的挤兑他,顿时这货轻蔑地哼了一声,人五人六的说道:“也许你是个出色的间谍,但你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鼠目寸光啊!”

李尔文却也不恼火,很淡然的说道:“我本来就不是政治家,不过嘛,你也不见得是,反正我是没见过你这么大方的政治家的……随便几句空话就给别人糊弄,还有脸指责别人……”

“浅薄!”李晓峰又哼了一声,侃侃而谈道:“你以为我不知道那个家伙就是在开空头支票,你以为我不知道他根本就没想过要兑现诺言?”

李尔文没好气地反问道:“知道你还答应!”

“当然!”说到这,李晓峰的优越感愈发的强烈了,他昂着下巴得意洋洋的说道:“你以为德国人能赢得这场战争?”

李尔文依然冷笑道:“他们输了,你们照样挽回不了损失。英法美日意等国,会让你们这种半路逃跑的家伙去德国分一杯羹?做梦吧!”

李晓峰微微一笑:“我当然知道,这一次是绝对分不到好处的,但是下一次呢?”

“什么下一次?”李尔文狐疑地问道。毕竟这位不是穿越者,不知道历史的走向。

而李晓峰就不一样了,一战的结束不过是暂时休战,只不过是为二战做准备而已。就算这一次捞不回损失,可下一次就完全可以了。甚至根本不需要等那么久,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和平时光,利用好了之前达成的协议,也能捞不少好处。

不过这些,李晓峰并不打算完全告诉李尔文,因为他并不信任这个小妞,从今天的交易就完全可以看出,这个小妞非常的靠不住,说不准哪天就把他给卖了,说不定还会直接挖一个陷阱让他往里跳。对于这种复杂的女人,还是防着点好。

李晓峰立刻就岔开了这个话题:“乌克兰的事情用不着你操心,跟你也没关系,这种高深的布局,其实你这种对政治一窍不通的小女人可以弄懂的。没有什么事儿就赶紧出去,我现在看见你就觉得亏得慌,在我没有改变主意撕毁之前的交易协议之前,你最好少往我面前晃荡,看着你烦!”

李晓峰越是不高兴,李尔文就是越是痛快,她妩媚地一笑道:“呵呵,安德烈先生,很可惜这可由不得您了,别忘了,从现在开始,我就是您的专职护士,你准备慢慢享受我的护理吧!”

嘴上虽然说得邪乎,可这丫头还是很自觉的闪人了,可能她也知道,把某仙人惹毛了恐怕不好收场,要想为之前的失败报仇,最好的办法还是钝刀子割肉——慢慢来。

李尔文走了,但是她带来的那个消息却让李晓峰辗转反侧,他不断的考量和分析着其中得失,企图从逻辑的角度分析这个消息的真实性。

理论上说,捷克军团破罐子破摔,进行一次赌博不是不可能,尤其是有外部干涉势力参与的情况下,很难说他们不会错误的估计形势。比如说,李晓峰就特别注意到了李尔文所说的,之所以军情六处找急忙慌的重建俄国情报站,为的就是配合捷克军团的叛乱。

如果这一情报属实,那么完全有可能,配合捷克军团发动叛乱的远远不止军情六处一个部门,甚至都有可能是几个国家之间的联合行动。

毕竟军情六处俄国情报站才刚刚被摧毁不久,实力实在是有限,这么重要和关键的行动仅仅依靠他们的配合,只有脑残才会做这种决定。

很有可能军情六处只是整个行动中微不足道的小配角,真正起关键作用的配合力量是别的势力。比如说俄国国内的反对派势力,和军情六处比起来,他们在俄国的势力更强,而且土生土长有群众基础。一旦捷克军团叛乱成功,紧接着他们就成立一个傀儡政府,互相配合断然能掀起反苏维埃的高潮。

甚至李晓峰怀疑,协约国干涉集团的势力已经通过俄国国内的反对派做通了一部分旧军官的工作,毕竟捷克军团的势力太小,在百万俄国大军之中不过是九牛一毛,如果没有旧军官的配合,很难说能起什么作用。

设想一下,捷克军团首先起事,紧接着旧军官军事集团摇旗呐喊着跟上,弄不好还真能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对于协约国集团来说,一旦连锁反应形成,消灭布尔什维克似乎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他们完全可以安心的同德国人周旋,只需要支援一点军事物资就足够了。

从最小的投资获取最大收益的角度,这绝对是个完美的方案,如果协约国真的打算这么做,李晓峰一点儿都不觉得惊奇。但问题是,协约国集团真的打算这么做吗?

李晓峰很怀疑这一点,尤其是情报是从非常不可靠的李尔文那里获知的,真实性是非常值得怀疑的。从他最近所获知的情报来看,外交人民委员会同捷克斯洛伐克民族解放委员会之间的谈判是取得了进展的,似乎捷克人有接受布尔什维克的建议,分批分期的离开俄国。

在这种情况下,觉得事情不妙的协约国集团必然不能坐视,他们必然要想方设法的破坏捷克人同布尔什维克达成协议。

什么样的办法最好呢?那自然是离间计!故意散布一些假情报,故意混淆视听,一旦错误的听信了假情报,而对捷克军团采取了措施,那就是官逼民反的节奏了。

思来想去,李晓峰很是纠结,因为正反两种可能都是客观存在的,在结果没有出来之前,似乎根本就无法验证其正确性。而最糟糕的是,无论是哪种可能,结果几乎都是无法接受的。这让他何去何从呢?

整整想了一夜,某仙人那个辗转反侧啊,直到快天亮的时候,他才下定了决心,将关于捷克军团的情报写了一封信,让特科的警卫立刻交给了导师大人。

列宁接到这封信的时候,正在吃早餐,听闻是某仙人的来信,他老人家也有些惊讶。尼玛,彼得格勒市内还写个什么信,有什么要求你小子直接派个人来传口信不就得了。

是的,列宁下意识的以为,某人写信的主要目的恐怕是想提要求,说实话,列宁也早就做好了答应某人几个要求的准备,立了这么大的功,不表彰一下也说不过去,只要不违反大原则,不出格的要求,导师大人就准备随便答应了。

不过当看完了这封信,列宁的心情完全就变了,就跟吃了苍蝇一样,跟某仙人一样,对于这种蛋疼的消息,他老人家也不敢随便肯定,万一消息有误呢?

那一刻,列宁真心很纠结,觉得某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热情也太强了,你丫都重伤住院了,暂时休息休息,不要太关心国家大事,更不要随便参合好不好!

是的,列宁也觉得某人有那么一点点多事和杞人忧天了,根据外交人民委员会的反馈,同捷克人的谈判开始进入了快车道嘛!托洛茨基前两天还比较有信心的保证——和平解决捷克军团的问题是可以期待的。现在倒好,事情到了你李晓峰嘴里,就完全变了味,仿佛捷克人就是在搞阴谋诡计,就是贼心不死啊!

不过这些话,列宁并没有直接说出来,他老人家最多也是在心里吐槽一下而已,怨念最深的也不是某仙人多事,而是某仙人自己都不能确定这个情报的真实性。因为某人在信上清楚明白的写着——该情报仅供参考,真实性无法保证。

也就是说李晓峰踢了一脚皮球,既然他自己拿不定主意,那干脆也就不拿主意,就当是参考消息了,反正消息他已经如实汇报了,信与不信那是中央的事,出了茬子板子也打不到他的屁股上。

应该说某人终于学会了一点官僚手段,开始学会踢皮球和打太极了,不过这也实属无奈,如果他没有受伤住院,收到消息之后,恐怕第一时间就会赶赴捷克军团的驻地探听虚实了。

问题是,今日不同往昔,某仙人被锁在了医院里,根本就不可能跑去大几百公里之外的前线去探听什么虚实,他这个病人若是消失了,那肯定是一场轩然大波啊,而且他也没办法解释啊!

无奈之下,他也只能用这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了,当然,这也是因为某人还有那么一点儿自信,他相信以导师大人为首的领导核心不会对这个消息视而不见,以那群人精的政治智慧,应该能发现事情的真相。

真的能吗?应该说争论很大,在政治局会议上,当导师大人拿出了那封信,几位大佬传阅之后,他们脸上的表情只有一种——纠结!

“说说吧,对于这份情报,大家都有什么意见?”列宁严肃地问道。

托洛茨基首先发话了:“安德烈同志可以保证情报的真实性吗?”

应该说托洛茨基吃了某仙人几次亏之后,也学聪明了,虽然某仙人的情报对他是很不利的,毕竟他得出的结论跟这份情报是南辕北辙的,按道理说他应该表示愤怒,比如质疑一下某人躺在病床上是怎么获知这份情报的。

但是,这一次,托洛茨基沉住了气,没有贸然的发动进攻,而是问了一个最不容易引起误会的问题。

列宁叹了口气,道:“安德烈同志无法做出保证,只是说提供给中央作为参考。”

这句话出来之后,大佬们的表情就更加的纠结了,尼玛,这怎么参考,一点凭据都没有,完全可以说是留言和小道消息,想要验证都为难。

捷尔任斯基思考了一会儿,忽然问道:“安德烈同志有透露情报的来源吗?”

实话实说,怀疑情报来源的人绝不止铁面人一个,但是其他几个人都不适合发问,也只有最公正和铁面无私的他适合问这个问题。当他发问之后,明显的托洛茨基和斯大林都松了口气,他俩刚才还为这个纠结呢,有铁面人出面,可是省了他们不少麻烦……(未完待续。)

209邓尼金的野望

政治局的大佬们都有些好奇,足不出户安心在医院里静养的某人是如何搞到这种要命的情报的。要知道某人现在可是在接受安全级别极高的特别护理,等闲没有政治局和特科的首肯,谁也别想见着他。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某人都可以开展情报工作,那某人的工作能力实在是太值得佩服了!

理所当然的,大家伙会产生怀疑也就很正常了,如果某人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恐怕不光他通报的消息会被中央无视,中央可能还要追究这厮的责任。

不过李晓峰也不是二百五,这个问题他早就想到了,也有了合理的解释,至少导师大人就认可了他的解释。

“安德烈同志是从国外的渠道获知这个消息的。”列宁很平静地说道。

不过他老人家平静了,可不代表性如烈火的钢铁也能平静,他迫不及待地问道:“列宁同志,请恕我直言,安德烈同志在特科的严密保护下,基本上无法同外界接触,怎么能获知外界的情报呢?”

斯大林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说某人在撒谎,就是要求导师大人狠狠的惩罚那厮。

不过导师大人却没有听他的,不光没有听,还狠狠的瞪了他一眼,也就是碍于场合,导师大人给这货留了点面子,没有完全发作,否则火山爆发起来就够钢铁喝一壶的。

列宁没有理会斯大林的发言,而是自顾自的说道:“安德烈同志是从前往探视他的外国朋友那里获知这一情报的,而这个外国朋友在之前的交往中被证明是可以信任的。所以安德烈同志获知这个消息的渠道是完全正常的,也是不容置疑的……我们现在需要讨论的问题是,这个消息的真实性问题!”

托洛茨基暗暗的点了点头,刚才他之所以隐忍不发,并不是他没有产生怀疑,而是觉得这么明显的漏洞根本就不是列宁和李晓峰的处事风格。列宁就不用说了,做事基本上是滴水不漏,想跟他找茬,难之又难。而某人,做事虽然没有列宁那么谨慎严密,但那也是一只小狐狸,这么明显的错误他不可能犯,更有可能的,这就是一个陷阱。

托洛茨基觉得,这个明显的漏洞就是一个套子,就是专门为他准备的,一旦他要进行质疑,无疑就会掉进陷阱。瞧瞧,幸亏他够聪明,没有去踩这个地雷,傻乎乎的斯大林不明就里的就当了排雷英雄,老托不由得在心中又鄙视了钢铁一番——做事莽撞没有脑子,蛮牛啊!

至于列宁给出的解释,托洛茨基认为基本合理,也完全有可能,以某人跟诺贝尔家族和波波夫家族的关系,那两家派人给他送风报信是再正常不过了。

应该说托洛茨基想得过于简单了,他就完全没有料到,所谓的外国渠道完全不是指诺贝尔和波波夫家族,而是某人安插在军情六处的双面间谍,如果托洛茨基知道是这种情报来源,他绝对会对这份情报引起重视,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只是当做小道消息处理。

当然,导师大人也比托洛茨基好不到哪去,他也错误的理解了外国渠道的含义,在获知这一情报之后,他特别了解了一下某人今天都见了一些什么人,当看到阿基莫维奇的名字之后,他想当然的以为情报的来源就是德国方面。

毕竟这个阿基莫维奇的身份他是清楚的,布列斯特谈判期间,就是这个人充当了德国的暗中代表,跟他们达成了秘密交易。某人跟他有联系,非常的正常。而且导师大人觉得,这种消息也只能通过这种私下的渠道传递,拿到台面上反倒不好说了。

这也是为什么他刚才为某仙人辩护的时候,讲的是来自国外的可靠渠道。原因就是阿基莫维奇的身份必须对托洛茨基保密,毕竟私下交易的事儿是背着老托的,如果让这个家伙知道,一点儿好处都没有。弄不好还会被他拿出来大作一番文章。

不过,导师大人对德国人、对阿基莫维奇并不是特别的信任,不管是布列斯特和谈期间还是条约签订之后,德国人明里暗里的小动作可是非常多。很难说,这是不是德国人又在耍手段。所以导师大人虽然比托洛茨基稍微好一点,对这个消息比较的重视,但也不完全相信情报的真实性。

当然,如果让他老人家知道了,情报的来源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如果让他知道情报是从军情六处的内线搞到的,他绝对不是这个态度。不说完全相信这个情报,至少他会更加的重视。

可以想象,连带头的导师大人和托洛茨基都没有引起特别高的重视,对情报的真实性大加怀疑,其他人恐怕打的折扣会更多,以至于会议有一点冷场,没有人开口发表什么意见。

导师大人不得不亲自站出来打圆场:“大家各抒己见,都说说对这个情报怎么看吧!”

其他的人依然是面面相觑,谁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说这个情报完全不值得一提,似乎态度不端正,而且有打导师大人脸面的嫌疑;说必须重视这个情报,并立刻采取措施,似乎又有一点不负责任。这个度还真不好把握。

又僵持了片刻,还是斯维尔德洛夫首先打破了沉默,如今也只有他适合发言,毕竟他是某人的好哥么,还是导师大人的铁杆心腹,就算话不太中听,也不会引起某人和导师大人的误会不是。

“我个人认为这个情报必须引起重视。”斯维尔德洛夫的第一句话就给自己的发言奠定了基调,似乎他是准备一如既往为自己的好哥么摇旗呐喊了。

当时,斯大林是有些不屑的,他觉得小斯太纵容某人,那个小子说什么你都附和,尼玛,你们俩到底是谁领导谁啊!你这么搞,一点领导的权威都体现不出来,真是窝囊!

不过斯维尔德洛夫接下来的发言却出乎了钢铁的意料,这也充分表现出小斯自己的主见,“不过引起重视并不代表要立刻采取行动,在情况并不明朗的情况下,就盲目的做出反应,这是有百害而无一例的……我觉得,安德烈同志提供的情报非常有意义,我们必须对捷克军团的动向高度的关注,不管他们是不是真的准备发动叛乱,加强对他们的工作,搞清楚他们的真实目的,都刻不容缓了!”

其实小斯的意思就是一条——哥几个,咱们就别在这里空对空了,既然消息的真实性谁也没有把握。基于这个基础再讨论也得不出什么有意义的结论。与其在这里扯淡,不如赶紧抓紧时间干点实事,咱们赶紧加派人马去打探虚实不就完了……

斯维尔德洛夫的提议获得了一致通过,并不是其他的政治局委员想不到这一点,而是他们不方便说。谁让导师大人煞有介事的把人召集在一起开会,摆出一副严肃对待的架势。这种情况下跟他唱反调,不顺着他的意思来,赶紧的引起重视,而是扯什么再探虚实。嗯,这很容易引起误会啊!

万一让列宁误会了,以为他们态度不端正,这可怎么是好。至少托洛茨基和斯大林都不敢这么做,他们只能装聋作哑三缄其口了。由此可见领导核心太过于强势,权威太厉害,也不一定是好事,至少是不利已广开言路的。试想一下,如果现场没有斯维尔德洛夫这个方便说话的人,这个蛋疼的会议还不得一直扯淡下去。

当然,从主观上说,导师大人也不是想搞一言堂、搞家长作风,更不是不知道在情报真实性无法保证的情况下,最正确的办法就是去搞清楚事实。

导师大人是清楚的知道这一点的,而他之所以这么煞有介事的召开政治局会议专门讨论这个问题,其实本质也是为了广开言路。他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不应该由他一个人随随便便就做出一个决定,应该向政治局的其他同志通传并商量讨论,做出一个集体的决议。毕竟这一段时间,他已经表现得够强势了,有必要也必须给其他同志更多的发言机会,怎么也得照顾一下大家的情绪吧!

谁能想到,列宁的本意是好的,可是执行起来的时候,托洛茨基和斯大林错误的解读了他的意图,产生了误会,直接导致了事情向着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了。

从这个一点看来,政治上的事情哪怕是完全处于好意,可是过程中的意外,莫名其妙的就能让事情变质,可见想要做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光自己牛逼还不行,还得有好队友配合,最好还有那么一点儿运气,否则结果还真的很难说。古往今来,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实在是太多太多。

而这个时代的列宁无疑是幸运的,有斯维尔德洛夫辅佐他,而托洛茨基、斯大林之流也算得上是好队友,再加上某仙人这种非人类存在,哪怕其中不可避免的有那么一点波折,但是他主要意图还是能基本实现,反正不会跑的太偏。

无疑的,列宁和布尔什维克的幸运,对于他们的敌人来说,就是不幸了。比如说科尔尼洛夫,这个曾经在1917年叱咤风云的大人物,如今的情况是落毛的凤凰不如鸡。在前线大本营被瓦解之后,他虽然侥幸逃出升天,跟着小伙伴邓尼金一起聚拢了小股残兵逃往了顿河方向。

这一路那个叫风餐露宿饥不择食,反正科尔尼洛夫觉得自己似乎又回到了1916年从战俘营出逃的那一段时光,简直比丧家之犬还要狼狈。

甚至,如今还不如当年,至少当年他从战俘营逃脱的时候,对前途是充满了信心的,当时他认为俄国必然会赢得胜利。只要能逃回俄国,前途将是一片光明。

而现在,他几乎已经看不到任何希望了,布尔什维克份子跟德奥集团已经达成了协议,正式退出了战争,对于坚持战斗到底的他来说,这简直就是精神上的重创。

他不断的在脑子里勾勒出这样一幅画面——当德奥集团被协约国集团击败之后,为了惩罚背信弃义的俄国,协约国集团的铁蹄将踏碎俄国。很有可能俄国将会被完全肢解,退化到15世纪的状态,在世界大国的花名册中,再也不会有俄国的存在。甚至,很有可能,俄国将成为列强的殖民地。

一想到这种可怕的后果,科尔尼洛夫除了在心中大骂布尔什维克,就是一阵阵的无奈。他觉得自己对局势再也不能起任何作用,他就像是一只撼大树的蚍蜉,无论他做什么,都无法改变这个注定了的局面。

科尔尼洛夫的士气是低落的,做什么他都提不起精神,而且随着他对局势愈发的绝望,他的脾气就愈发的大,他就像一个点燃了的火药桶,随时都会炸。

“安东,战斗准备进行得怎么样了?”科尔尼洛夫昏昏沉沉的向邓尼金问道。

邓尼金叹了口气,忧虑地望着精神不振的老伙计,心事重重的说道:“我们的部队缺少武器、缺少弹药、粮食也紧缺,不过最关键的是,我们缺少人。以我们现在的兵力,根本就不能做什么!”

一边说,邓尼金一边观察着科尔尼洛夫的表情,他很想从老朋友那里获得一点支持,哪怕只是精神上的支持也是好的。不过让他失望的是,科尔尼洛夫的表情总体上说是麻木不仁的,灰蒙蒙的双眼没有一丝神采,就像死人一样。

这可不是邓尼金想要的,他不得不向老朋友强调道:“拉尔夫,我们不能继续这么浑浑噩噩的过日子了,我们必须拿出一点决心和意志,我们必须打一场胜仗,小伙子们都看着我们,我们必须给他们一点激励!”

科尔尼洛夫慢悠悠的抬起头,用浮肿的眼睛看了邓尼金一眼,毫无中气的问道:“现实情况就是这样的,以我们现在的力量,自保都成问题,打胜仗?谈何容易……”说着他长叹了口气,十分消沉地说道:“你刚才不是说了,我们缺少武器弹药、吃不饱肚子,甚至人手都十分紧缺,这样的情况下,能做什么?”

邓尼金为之愕然,他可没想到科尔尼洛夫的意志是如此的消沉,从他口气听来,这位是准备直接等死了。邓尼金可不想等死,他发誓要将俄国从布尔什维克的魔掌中拯救出来,而且他也完全相信能做到这一点。

是的,邓尼金非常清楚的知道情况不是特别好,但是他觉得,情况不好只是暂时的。随着布列斯特合约生效,随着布尔什维克正式退出大战,心怀怨恨的协约国集团绝对不会袖手旁观的,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的惩罚布尔什维克。

而鉴于战况,协约国集团很有可能不能直接干涉俄国,必然的他们只能选择扶植俄国内部的代理人。只要能保留一只军队,只要能向协约国集团证明,他们有能力给布尔什维克制造麻烦。很快的,源源不断的武器弹药就会送到他们手里,建立起一只强大的军队绝对不是做梦。

而有了这支军队,邓尼金相信,以自己的专业水准,消灭半路出家的布尔什维克,简直就是探囊取物一般容易。基于这样的信念,他对于意志消沉的老朋友科尔尼洛夫是相当的看不顺眼,你这个货就不能拿出一点儿俄罗斯英雄的气魄吗?怨天尤人婆婆妈妈的像个娘么,简直惹人生气。

邓尼金有时候都想撇开这个拖后腿的老朋友自己单干了,不过邓尼金知道,和这位老朋友比起来,他有个最大的短板,他在政治上没有多少助力。不像这位老朋友顶着俄罗斯英雄的牌子、也不像这位老朋友当过总司令、更不像这位老朋友拥有那么多外国朋友的好感,而这一切是如今能够干出一番事业所必须的。

审视着浑浑噩噩的科尔尼洛夫,邓尼金不由得有些嫉妒,这个家伙明明才能一般,可怎么就运气那么好呢?如果他拥有这一切,断然不会怨天尤人,相反,他会积极的做好准备,一旦时机成熟就会立刻起事。

有时候,邓尼金都想撇开这个老朋友单干,他相信只要自己自立门户,只要振臂一呼,现在这支部队绝大部分人都会跟着他走。对于这位无所事事也极其无能的前总司令,部队上下都受够了,如果不是他邓尼金一直在维护局面,人心和队伍早就散了。

但是邓尼金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现在的俄国,跟他一样有想法干大事的军官千千万万,不少人都在等待着时机。要想从这千千万万人中脱颖而出,必然需要一点特别的手段,而科尔尼洛夫的这块牌子就非常不错。

望了颓废的科尔尼洛夫一眼,邓尼金带着一丝不屑走出了帐篷,他就像一头发现猎物的豹子,小心的影藏着身形,等待着最好的时机到来……(未完待续。)

210各怀鬼胎(上)

邓尼金虽然对未来充满信心,也有决心大干一场,但是他也不是那种YY起来没有边际,都不记得自己是老几了的傻瓜。在对美好未来充满希望的同时,对于现实的残酷他也有着清醒的认识。

应该说科尔尼洛夫的绝望和消沉也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哪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